环境教育探究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的地理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文章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利用课堂教学、结合社会调查、设计环保习题等方面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境教育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教育探究论文 篇1:

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幼儿园环境教育探究

◆摘  要:教育能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支持,自生态文明理念被提出,将其落实于幼儿园教育当中是十分必要的,生态文明与环境教育之间存在较高的契合度,也为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本文将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幼儿园环境教育解读作为着手点,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幼儿园环境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关键词:生态文明;幼儿园环境教育;教学策略

近几年,资源短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发,使得生态问题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文明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长远目标。生态文明思想涵盖多个方面,体现了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價值以及对于生态制度文明的看法等。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幼儿园环境教育当中对于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关键意义。

1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幼儿园环境教育解读

1.1环境教育目标

目标在教育工作中能够发挥指导作用。从当前我国的幼儿园环境教育的情况来看,目标相对缺失,这是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重视的一个方面。所以,在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前,应该设定清晰的目标,从知识、技能与价值观这几个维度设定“三维目标”。以环境教育的目标为基础,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向幼儿传授与环境相关的知识,使其掌握相关技能,并且能够形成热爱与尊重自然的情感。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应该达到培养幼儿形成生态责任感以及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意识,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1.2环境教育内容

首先,从环境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看,应该使幼儿对于我国环境法制内容形成基本的认知,带领幼儿走进自然环境,使其形成环境感知,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知道现存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致因与影响。基于此,启发幼儿思考应该如何解决环境问题,认识到环境资源有限,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从活动方式内容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为幼儿开展丰富化的生态实践活动,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融入合作理念使幼儿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以开展观赏活动培养幼儿对于环境美的感知与欣赏能力;以开展实验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带领其收集环境信息;以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向幼儿传授环境保护技巧;以开展家园共育活动督促幼儿将所学习的环境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活中,促进其养成生态文明的良好习惯。

最后,从情感与思想观念的角度来看,通过开展亲近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形成对于自然的热爱、欣赏以及尊重之情,使其认识到污染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不利影响。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意识。

1.3环境教育方法

第一,渗透融合。环境教育目标属于幼儿教育目标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将其融入到相应学科当中。第二,户外活动。幼儿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针对这样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户外活动的方式带领幼儿探索自然,使幼儿获得真切的亲近自然的感受。第三,创设情境。需要教师给予幼儿需求,设定环境教育目标,创设相应的情境,将幼儿的情绪、思维等带入自然环境,达到优化环境教育效果的目标。第四,多方合作。要想使环境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仅仅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幼儿园共同合作,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

2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幼儿园环境教育策略

2.1运用多元化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环境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向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融入环境知识。在语言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与环境相关的故事或者儿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比如,通过开展“空气变新鲜了”的语言活动,为幼儿讲解一些简单的空气净化知识,使其认识到环境中新鲜空气的重要性。另外,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对材料分类,利用一些废旧材料制作工艺品等。其次,在亲近自然实践活动中渗透环境知识。自然中包含丰富的知识,以带领幼儿亲近自然为目标,教师可以开展户外活动,在带领幼儿进行观察与感受环境中理解一些环境知识。比如,带领幼儿走到垃圾回收站前,为其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等。再次,开展情境活动培养幼儿的环境素质。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扮演相应的角色。

2.2开发与设计环境教育的园本课程

首先,在创设园本环境中融入自然和社会资源。这种环境应该兼具美观性和真实性的特点,以这样的方式将幼儿对于环境的保护与热爱之情激发出来。因此,幼儿园可以在园区内融入自然资源,助力环境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利用一些植物、山水等自然条件打造自然幼儿园,在这种教育环境当中培养幼儿对于环境的责任感。其次,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作为主题开发与设计园本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将五大领域的内容的融入到环境教育园本课程当中。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环境教育内容的丰富程度,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2.3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

环境教育无法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在幼儿园阶段开设环境教育课程能够有效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对于幼儿而言,其年龄较小,其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都能够受到情绪以及情感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侧重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基于环境教育的“三维目标”,要想培养幼儿的环境情感,应该以向其传授环境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此为前提,能够使幼儿形成对于环境的热爱与尊重之情。

3结论

综上所述,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幼儿园工作当中用以指导环境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教师应该对于环境教育予以解读,并运用多元化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环境知识;开发与设计环境教育的园本课程;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通过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幼儿园环境教育展开的一系列探究,希望能为提升幼儿园环境教育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迪.开展绿色教育,见证快乐成长——法库县白鹤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1(Z1):105.

[2]浦菁.实施生物科技教育,探索绿色教育新路——上海市普陀区宜川新村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1(Z1):110.

[3]张坤,殷后静.实施绿色德育,创建生态文明校园——重庆市江北区鸿恩实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0(08):90.

作者:邓国影

环境教育探究论文 篇2: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探究

摘 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的地理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文章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利用课堂教学、结合社会调查、设计环保习题等方面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环保意识;教学质量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任何破坏地球的行为最终都将会得到地球的报复性惩罚。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的地理知识之外,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为保护绿色家园贡献微薄的力量。下面简述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利用课堂教学、结合社会调查、设计环保习题等方面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调查发现,当前世界面临气候异常变化、土地荒漠化、森林植被被破坏、有机物污染等环境问题。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主动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危害,學习相关环保措施。其次,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实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再次,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环境保护问题与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化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活学活用”,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问题。要想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重要。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迫在眉睫。地理教师要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让学生明白自然环境和人类行为的关系。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

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首先就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高中地理教材包含大量的环境教育内容,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呈现相关的环境教育内容。例如,教学“全球气候变化”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将一幅名为《别让人类的眼泪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的漫画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问学生“该漫画蕴含一个怎样的环境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做”。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学生能够从漫画中了解到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浪费水资源,导致水资源枯竭,如果不遏制这一现象就会造成地球毁灭,最终人类也会灭亡。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如制定保护水资源的法律、合理安排工业农业用水、开发利用污水资源、推广节水器具、增加森林面积涵养水源等。

教师利用课堂主阵地,将传授地理知识与环境教育联系在一起,能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环境教育的熏陶,认识到环保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强化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2.结合社会调查,渗透环境教育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地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明确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各司其职,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提升活动效率。例如,教学“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了解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的区别,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环保观念的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和伙伴们到附近的工业区进行调查,利用相关学科知识和仪器对工业区旁边的河流、空气及植物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学生调查之后发现:新工业区与传统工业区相比更注重环保,污染程度大大降低,并且新工业区在保证环境质量的同时生产效率并没有下降,而且重视一些废物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生产率,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实际的社会调查,学生深刻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经济在进步,每个人、每家企业都在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学生,更要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中既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可以接受到环境教育。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地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关心家乡的一草一木。

3.设计环保习题,渗透环境教育

在每节地理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能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加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例如,教学“城市化”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时间自主完成,并和同学讨论相关习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听讲时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如“从课本中找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地区差异”“通过网络资源调查,概括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原因”“举例说明城市化对地理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资源、空气质量、绿植面积等”“探究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相关对策”。这几道习题是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安排的,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问题的认知能力。

教师通过环保习题,可以将环境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生活之中。这既能够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又能够使学生较轻松地获得必要的环保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能力,学会从自我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除了以上介绍的利用课堂教学、结合社会调查、设计环保习题渗透环境教育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课外实践等方式来进行环境教育。作为新时代的高中地理教师,要遵照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深刻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在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榕婷,段丹.高中地理教学中达成环境教育目标方法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4).

[2]周松秀,吴晓娟.高中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途径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03).

[3]仇君.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5(04).

[4]常晓薇,孙峰,孙莹.国外环境教育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5(05).

[5]霍冲.基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环保教育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24).

[6]杨青,朱凤荣.刍议地理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法律意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6).

[7]李瑞霞.地理课教学中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王兴梅

环境教育探究论文 篇3: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探究

【摘要】根据受教育阶段和受教育者群体的差异,环境教育区分为中小学环境教育和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中小学的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全面展开,而高等院校的粗放管理模式决定了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必须结合高等院校的培养方式和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展开,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发展缓慢,效果欠佳,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不仅没有起到延续、强化的作用,反而有弱化或断层的趋势,那么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如何创新,如何改革才能保证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呢?本文从高等院校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高等院校受教育者群体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教育模式和受教育者群體的差异,提出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期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有效性和环境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教育 高等院校 环境保护

近年来,习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弃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足见我国最高领导人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因此,必须重视从教育抓起。利用教育手段影响下一代人的环境意识,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是环境保护工程的基石。

环境教育根据受教育阶段和受教育者群体的差异,可以区分为中小学环境教育和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从受教育层次的时间轴来看,环境教育应该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强化的过程,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表现出弱化或断层的势态,长期下去,后果非常严重。

本文首先分析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进而深入分析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并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受教育者群体的特点,提出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新途径,以期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環境教育的有效性和环境教育的质量。

1.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现状

1.1总体呈现弱化,局部甚至断层现象

环境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是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延续,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与中小学环境教育相比,总体呈现出弱化的势头,部分院校甚至出现断层现象。长此以往,后果非常严重。惠杰等(2015)以常州地区高等院校为调研对象的研究发现,常州12所工科院校,开设环境类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多数高校缺乏环境教育的普及,部分高校环境教育工作甚至缺失和空白,从而使环境教育仅停留在口号上。

1.2高等院校对环境教育不够重视

高等院校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各个学院根据学校的目标也有自己的发展定位,是否重视环境教育似乎对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前景没有太大影响,因此,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下属学院,都没有投入足够精力、物力和人力去开展环境教育的激励机制。学校和学院的政策是直接影响教师对环境教育研究投入精力与研究深度的重要因素。

1.3师资严重不足

高等院校规模庞大,单单一个学院可能就已经超过了一个高中的规模,拿经济管理学院来说,如果有十个专业,意味着一个年级至少有10个班,本科在校生一般包括4个年级,由此可见,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是如此庞大。高等院校除了环境学院有部分老师在本学院内开展环境教育外,其他学院几乎没有环境教育方面的老师,从生师比来看,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到何等程度。这就不难解释,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为什么会出现弱化或断层的现象。

1.4资金严重缺乏

高等院校环境普及教育的资金严重缺乏,甚至没有资金支持。在设有环境学院的高等院校,投入到环境教育研究的资金也非常有限,大多数资金都是投入到环境治理研究。在没有设置环境学院的高等院校,投入到环境教育研究的资金就更加有限了。政府虽然通过财政拨款支持高等院校的运行和发展,但没有明确的资金是支持环境教育的,高等院校也没有对环境教育研究给予稳定的投入。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研究不仅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而且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现状。

1.5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环境知识和环保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也应该及时做出调整。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受到师资严重不足、资金投入严重短缺、学校激励政策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动力,教学内容也不能紧跟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及时做出调整,教学内容陈旧。

2.加强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高等院校大学生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是环境教育的黄金时期

现有调查研究普遍发现大学生环保意识较强,但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脱节严重(惠杰等,2015;刘明,2015;周润娟等,2014)。这表明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虽然接受了一定的环境教育,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在中小学阶段,有老师们的组织,同学们的带领,他们参与过一定的环保实践,但并没有强化、固化成一种习惯。在进入高等院校后,他们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在没有老师们、家长们的约束下,他们的行为开始随意化,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最关键的阶段。如果高等院的环境教育能够在中小学的基础上加以强化,那么他们的环保行为就是在自我约束下自主形成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没有强化,反而弱化或断层,那么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环境教育的成果都很可能付之东流。这也是为什么大学生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严重脱节的根源,因为环境教育在高等院校没有得到很好的延续,没有得到强化。大学生在自我不受约束的条件下,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这就要求在大学阶段进行更为有效的环境教育,将他们的环保意识有效地转化成自发的环保行为习惯。因此,大学阶段是环境教育的黄金阶段,如果能在此阶段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那么这种习惯不仅是自发的,而且将伴随着大学生今后的生活。

2.2大学生是即将组建新家庭单位的主要群体,将直接影响新家庭单位的环保行为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之所以是环境教育的重中之重,原因在于大学生是刚刚开始自我独立生活的群体,在此阶段,他们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他们又经受过一系列的环境教育,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在此阶段加以正确引导,效果显著。大学生同时又是即将步入社会,组建新家庭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价值观将直接影响新的家庭单位的环保行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的环保意识。

2.3大学生是企业的高级预备人才,他们的环保意识对企业未来的环保决策影响重大

不可否认,大学生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专业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进入企业后,大学生是企业重点培养的高級预备人才。企业决策层的高级人才大多数都是从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拔出来的,因此,他们的环保意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决策,尤其是与环保相关的决策。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是在大学生开始独立生活的阶段所展开的,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4大学生是创业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环保意识决定新兴企业的环保行为

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企业,而企业行为主要取决于企业家。调查显示,大学生是创业的主力军,可见大学生是未来企业家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和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企业的环保行为和环保投入。高等院校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和技术,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

3.高等院校如何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生群体特征进行环境教育改革和创新

3.1环境教育模式

中小学按年级、按班级排课的教育模式,决定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模式主要是统一安排,集中学习,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全面展开,覆盖面广。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不可能像中小学那样,所有专业、所有年级一周排一次课,进行全面定期教育。高等院校以修满学分作为顺利毕业的条件。结合高等院校自由选课获取课程学分学习的特点,高等院校同样可以设置环境教育的学分,而且应该像体育、英语一样设置成必须要达到的学分,而不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就像体育可以选乒乓球、羽毛球等一样,环境教育的学分可以通过选修环境教育相关课程获得,如环境教育、绿色建筑等,还可以通过环保社团的环保实践获得,如参加10次以上环保社团组织的推广宣传、实践活动即可获得几个学分。

3.2环境教育内容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内容应该结合大学生的知识需求展开。中小学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的学习模式决定了中小学的环境教育同样是统一集中的模式,而大学生是高级专门人才,有自己的专属研究领域,毕业后即将进入不同的行业开展工作,他们对行业所涉及的环保知识有非常强烈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可以结合未来工作所属行业展开。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主要群体,他们面临着择业、购房等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他们对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绿色食品等方面的环保知识同样十分渴求。高等院校环境教育的内容应该在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结合大学生的知识需求而展开的环境教育将是非常有效的。

4.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实施途径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作为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接力者,应该在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基础上,结合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提出新的思路和途径。具体建议如下:

4.1环境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可以在培养方案中设置环境教育学分,大概1~2个学分。获得学分的方式可以是选修环境教育类课程、参与环保社团的实践、或学校组织的校企合作实践。

4.2环境教育教学方式

环境教育的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课程教学、讲座、案例学习讨论、环保企业展示等。其中以课程教学为主,其他方式为辅。 4.3环境教育课程内容

课程设置可以参考:环境教育通识课、绿色建筑、能源行业环境教育、农副产品行业环境教育等。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内容应结合专业知识需求,讲解不同行业涉及的环保知识。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决定了未来就业的行业,结合未来就业的行业,传授讲解与企业相关的环境知识,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求,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

高等院校环境教育还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生活需求,讲解绿色建筑环保知识。大学生是即将组建新家庭的主要群体,是未来住宅消费的刚需群体,他们对绿色建筑的知识有很大的需求,开设绿色建筑课程不仅有助于开展环境教育,而且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建筑与人体健康及舒适度,建筑使用中的节能效应,从而了解绿色住宅的价值,真正从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践行环保。

4.4支持、利用环保社团

社团是高等院校最突出的特色之一,近年来,高校环保社团更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是大学生环保意识较强的具体表现。社团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高校环境教育应与环保社团联合起来,一方面给予专业性的环境教育,一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从而充分利用环保社团的影响力进行宣传和教育。

4.5环境教育讲座

讲座可以参考介绍先进环保技术,最新的环保动态,以及当前面临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大学生是创业的主力军,介绍先进的环保技术,不仅进行了有效的环境教育,而且有助于创业大学生优选创业项目。大学生是极具创新精神的群体,介绍尚未解决的环境问题和当前研究的现状,在进行环境教育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去解决问题的热情。

4.6环境教育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可以参考利用上市公司的真实事例展开讨论。如以某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为案例,对案例的深入展开与讨论,不仅宣传了相关行业的环保知识,而且可以了解当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违规的经济后果。

4.7加强校企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参观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如格林美等,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价值。通过展示变废为宝的过程,加大宣传电子废弃物回收桶的环保价值,调动大学生将废弃物进行源头分类的积极性,自觉将电子废弃物投入电子废弃物回收桶内,履行环保责任。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增强知名度,并吸引优秀人才,高等院校则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环境教育。

4.8环保宣传

高等院校食堂贴出的“不剩饭、不剩菜”的宣传语,从横幅到每张餐桌,都有醒目的提示,效果非常好。环境教育同样也可以通过环保宣传标语进行宣传,如食堂、寝室、超市等都是很好的宣传地点。

5.结论

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基石,而高等院校环境教育则是环境教育的黄金阶段和冲刺阶段。高等院校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展开充分必要的环境教育和环境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1]才惠莲.我国环境教育认证制度的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84-87.

[2]陈海滨,胡洋,刘芳芳,李晓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引发的全民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75-78.

[3]刘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环保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173-174.

[4]马晓力.非环境专业高校学生环保思想普及教育研究[J]. 环境教育,2011(5):60-62.

[5]翟子豪.气候行动,从环境教育开始[N].光明日报,2015-12-8(15).

作者简介:

蔡克凯,工学学士,高级建筑师,主要研究方向為绿色建筑。

刘慧玲,管理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社会责任。

张钰涵,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环保实践。

作者:蔡克凯 刘慧玲 张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