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以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依托,开展了中小学生网民状况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了现阶段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指出了中小学生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探讨了加强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措施,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媒介能更加充分地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篇1:

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探讨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媒介作为提供信息的主要渠道,对中小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面对媒介和利用媒介,不仅成为发达国家迫切关注的问题,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演变和形成了媒介素养教育。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挪威、芬兰、瑞典等国家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设为全国或国内部分地区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而我国对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远远不够,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还未开展系统的教育。那么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如何确定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如何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手段和训练,达到提高人 “透过迷城”看真实的本领,是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

在现代媒介社会中,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正确地判断和估价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素养。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不仅包括对媒介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对媒介及媒介资源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判断、评价、质疑和批评能力,还包括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我国对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始于1997年。此后,媒介素养教育日益得到国内诸多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论坛发布了《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行动策略研究》,着重呼吁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尽管如此,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有效实践还比较缺乏,在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校少之又少。

二、当代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社会学家指出,在现代社会,除了家庭、学校教育和同龄群体,大众传媒已成为影响青少年社会化的第四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基本的媒介素养,有如下几种表现:

(一)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媒介,把媒介当作一种娱乐工具。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多数人把读报、看电视、上网作为娱乐和消遣,媒介的使用出现了一种娱乐化的倾向。媒介信息对中小学生产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来自学校及家庭的影响。中小学生更是把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他们使用网络基本上都是接触影视和网络游戏等内容,对媒介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把媒介只当作一种娱乐工具。

(二)对不良信息的辨别和判断能力不强。

在大众传媒时代,文化话语生产者对受众文化需求的引导作用、中心作用逐步趋于弱化而文化消费者或受众对文化形态的影响力逐步增强。广播业、影视业、出版业及作家、影视导演、制片人开始自觉地把城市受众的消费胃口作为自己的揣摩对象。出于商业目的,大众传媒文化已经走向市场化。这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网络上的色情、反动及暴力信息更是随处可见。一些中小学生以浏览黄色网站、玩网络游戏为上网目的,这说明他们对不良信息缺乏最起码的鉴别意识和基本的自控能力。

(三)受广告影响而导致非理性消费行为。

在信息时代和商品社会,人们生活在现代广告所营造的生存空间里。现代广告不停地灌输着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中更多以青少年个性的彰显、炫耀性消费为广告定位的切入口。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存方式受媒介商业属性的影响尤为突出。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和新潮,很多中小学生在购买衣服、鞋子、玩具等物品时非广告中的名牌产品不买,并且还互相进行攀比。

(四)无法分辨“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

由于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媒介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媒介现实”并不完全反映“客观现实”。但是当前的中小学生却无法分辨“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把“媒介现实”误当作“客观现实”,并模仿“媒介现实”,尤其是对影视剧的暴力行为。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我的野蛮女友》播出后,美国女童的暴力行为明显上升,在此前发生的暴力侵害事件中,男女生肇事者的比例是10:1,此后男女肇事者的比例变成了4:1。

在当今复杂的媒介环境中,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严重缺失将使他们遭受媒介信息的严重伤害,对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

三、对我国中小学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策略的探索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与国外的媒介在属性、特点和发展规律上都很不相同。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也应切合我国的实际和当代中小学生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一)借鉴西方的模式,推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研究。

很多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逐渐在中小学实施“传媒教育”、高中阶段开设“传媒研究”、“传媒批评”等课程。我国也应该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中,但是在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应结合本国的国情,对国外成功的研究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深入的考察和探讨,在借鉴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的师资建设是顺利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尽管目前大陆地区的中小学尚未开设媒介素养课程,也没有专门的媒介素养教师,但是已经有一些综合活动或信息技术课的老师在做相关课程的尝试。如今媒介素养的内涵在不断扩展,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提升教师自身媒介素养的途径可通过培训和定期开展课程研讨。培训可以采取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和激励教师自发研修等方式展开。

(三)分层次、分阶段进行。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思维方式以及知识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一样的,因此应该分层次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难度要有所区别,教育目标也应各有侧重。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该对小学、初中及高中各阶段安排不同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和课程。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不是很强,不适合开设独立的媒介素养课程,因此小学阶段可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音乐、美术、科学、电脑和综合实践课等相关课程中,或成为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中学阶段,除了采用渗透式教学法,学校还应开设单独的课程,系统讲授媒介素养理论。

(四)建构良性的媒介知识体系。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建立一个合理的媒介知识体系是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展开,发展日趋成熟。我们可以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践经验,如合理构建媒介知识体系的具体做法和思考,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到学校媒介知识体系的构建。学校还应该运用教学设计的思想指导开发和建设媒介素养知识资源库,不断完善媒介知识体系。

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是对网络时代的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此项工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才刚刚开始。一方面我们既要学习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和经验,另一方面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走本土化的研究策略,逐步创建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作者:黄 勤

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篇2:

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摘 要:以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依托,开展了中小学生网民状况随机抽样调查,分析了现阶段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形势,指出了中小学生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探讨了加强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措施,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媒介能更加充分地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关键词:中小学媒介 素养教育 信息技术

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1]。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如何培养中小学生获取、理解、使用、评价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媒介的批判意识和积极参与能力。随着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应用的普及,在中小学开展针对大众传播媒介负面影响的反省能力和抵御能力为核心的媒介素养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品质、伦理道德规范和信息免疫能力等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3]。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找出中小学生通过PC和手机应用等媒介参与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避免网络媒介传播中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已显得刻不容缓。

1 中小学生网民基本状况调查与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形势分析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达到4.6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网民中使用率为84.2%。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特别地,中小学生网民数量近年来正在急骤攀升。

通过对重庆北部新区星光学校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随机抽查的400名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同学都越多越少接触过网络,且首次接触网络的网民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10岁以下开始接触网络的学生人数为382人,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95.5%,其中年龄最小的网民年龄仅为6岁。家庭拥有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共392人,占总受调查学生总数的98%。从上网方式看,除了选择传统的电脑上网方式,中小学生采用手机上网方式的比重也逐渐加大,自己有手机的中小学生约有82.5%,开通了手机上网业务的比例达40.6%,手机上网正成为中小学生上网的一个新趋势。调查还显示,中小学生使用网上音乐、影视和玩网络在线游戏的比例达85.3%,接近68.5%的中小学生有业余时间上网的习惯。特别地,中小学生上网浏览不良信息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有69.3%的学生都曾因站点自动弹出或者其他原因,接触过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在400个参与问卷调查的中小学生当中,会使用绿色杀毒软件过滤不良信息的未成年人比例仅为62.8%,当受到不良信息伤害后会主动向网络管理员投诉或向网络警察报案的中小学生比例仅占20.5%。综上所述,引导中小学生健康上网的形势不容乐观,开展中小学生网民媒介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

2 中小学生参与网络信息传播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互联网在为中小学生网民提供信息和沟通平台的同时,也会带来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影响,尤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好奇心强、模仿性强,自控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而言,一旦染上网成瘾,“网瘾少年”可能会给自己和家庭、社会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伤害,甚至诱发未成年人色情和暴力犯罪案件。

(2)从上网时间管理上看,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网络沉迷现象,无法有计划地管理上网时间,影响了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过度地参与网络交友和网络在线游戏的行为,使中小学生在网上与陌生人交流的危险性增加了,与家长的亲情互动交流少了,他们的生活几乎完全封闭,不愿接触社会,没有任何社交活动和朋友。有的中小学生会把亲朋好友给的压岁钱和父母给的零花钱都用于购买游戏卡,有的中小学生会把这些钱用于网吧打多人在线游戏,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身心健康。

(3)对中小学生上网的引导、教育和管理,不只是从上网时长上,更重要的是从上网内容方面。互联网娱乐功能和网络交友行为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较为流行,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推动中小学生群体网络应用结构的优化与健康。当前,中小学生对互联网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了其他任何功能,尤其是使用网上音乐、影视和玩网络在线游戏的比例很高,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和正确引导,更多地关注和应用互联网的信息渠道功能和对学习、生活的辅助功能。

(4)个人信息及家庭资料网上泄露,也是当前中小学生面临的重要网络安全问题之一。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网络上认识的人都是陌生人,不要轻信陌生人的任何言行误导。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教导学生切记“匿名”上网,自己的全名、家庭或学校地址、电话号码都不要泄漏给陌生网友。

3 加强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措施

(1)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全面的、系统的、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既要保障未成年人平等接触网络的合法权益,又要防止网络有害信息对他们的侵害。开展网络实名制、网络内容分级管理、过滤技术,预防和矫治网络沉迷等重大问题,从网络信息内容和信息发布者的责任两个层面进行网络信息分级,规定网络不良信息制作者、传播者的法律责任,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运营商、网络游戏制作公司等相关机构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义务和责任,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科学监管,通过网络、电视和报纸等的宣传,形成对中小学生上网的正确舆论导向。

(2)中小学在高素质媒介素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在职培训、教师资格认定等多种途径,建立起一支精通专业技术、熟悉传媒规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更好地全方位开展高质量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净化网络环境、抵制低俗信息方面主动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主动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网上的低俗内容依法过滤,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每周进行网络安全倡导。教师要精心准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和研究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利用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青少年合理健康地使用网络,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加强网络安全与媒介素养教育,自觉远离不良信息和行为,提升网络媒介素养。

(3)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合力开展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让中小学生自觉远离不良信息。在家庭教育方面,利用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发挥家长在孩子媒介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适度地利用网絡资源并合理节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在网络环境下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做一个负责任信息传播者,不做违反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的事,不传播对社会、对他人构成伤害的信息和言论。在社会教育方面,民间团体、社区和新闻媒体应积极举办各种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宣传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舆论氛围,培养中小学生理性面对媒介的意识,提高中小学生自身媒介素质,共同开展好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宋小卫.西方学者论媒介素养教育[J].国际新闻界,2000(4):55-58.

[2] 刘晓敏.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

[3] 李森有.网络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J].情报科学,2010,28(1):66-70,75.

作者:邵纪军

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篇3:

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媒介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媒介成为人们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重要渠道。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媒介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维观念、心理状态、价值判断等等。由此可见,媒介素养对于当代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真实的案例入手,着重论述中小学生媒介素养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中小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中小学生

媒介素养是指在面对信息时,人们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这个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利维斯提出,在教育界、传媒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进入Web2.0时代以来,信息的生产权利更多地转向普通民众,媒介素养越来越成为提高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此,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媒介素养评估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媒介素养真实案例及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媒介,新媒介形式更是成为大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沟通社会、交流信息、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虽然新的媒介发展给我们带来诸多的便利,但是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有些媒体人失去了底线,网络暴力游戏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而家长和教师却没真正负起相应的责任,从而酿成了悲剧。例如,湖南武陵山区的一名初三学生小唐,沉迷于“侠盗飞车”游戏,其邻居借用小唐的电脑时,小唐趁其不备将女邻居杀害。据调查,两人并无仇怨。小唐这样做纯粹是为了在现实的生活中体会虚拟世界的快感。

一些媒体工作者疏于对于青少年教育方面的思考,一味地谋求眼前利益,同时政府和家长没有积极地进行管理和教育,从而导致悲剧发生。例如,江苏两儿童在玩耍中模仿动画片里灰太狼烤羊肉的情节,把另一男孩绑在树上,引发惨案。从这些真实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面临很大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中小学生媒介素养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在传播与形式上都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兴的媒介早已经成为大众重要的信息来源,面对越来越多的虚拟现实,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会受到外部的巨大影响,而青少年群体的媒介接触频率高、模仿能力强,容易陷入一种片面追求感官刺激与盲目追风的误区之中,从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青少年产生的媒介素养问题越来越多,有些更是骇人听闻。面对现实存在的媒介素养良莠不齐的现状,中小学生媒介素养问题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而媒体、政府、学校、家长以及个人都要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從而更好地应对媒介素养问题。

(一)部分媒体工作者道德缺失

媒体是社会的瞭望者,“把关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传统的媒介而言,“把关人”有责任和义务让大众形成正确的三观,传递出正确的价值信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把关人”的职业水平越来越低,职业道德也相对缺失严重。

首先,大众传媒时代急功近利、浮躁的心态使得一部分媒介从业者失去了底线,也忽视了媒体工作者自身的使命,更多地是把媒介产品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一味地哗众取宠来吸引大众的目光,长久以往,会造成大众的媒介素养低下,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

其次,部分媒体人职业水平低下,也是造成当今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的一大原因。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体制内的传统媒体人纷纷向新媒体发展。新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虽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隐患,其招聘的过程没有严格的标准,高校的教育水平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这样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新媒体的发展质量,并且从源头上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

(二)政府对媒介素养缺乏重视

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正处在起步的阶段,政府对媒介素养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政府作为国家的权利机关,必须发挥其监督媒体的职权。在欧美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在政府的帮助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我国,媒介素养仍是处在探索中的新兴科学,缺乏政府引导。因此,有关行政部门要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意义,要发挥政府职能,建立真正深入人心的媒介素养教育。

(三)家长、学校对媒介素养认识不足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行,我国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生育高峰,面对人口的飞速增长,教育又一次被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中小学的扩招,使得媒介教育资源显得尤为紧张,许多学校把注意力更多放到成绩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特别是媒介素养方面的问题突显。

新的形势势必会迎来新的挑战,媒介的飞速变化是始料未及的。一些家长由于平时工作忙碌,缺乏对于子女的教育。面对哭闹的孩子,他们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将手机等电子产品给孩子,以获得孩子短暂的安静。青少年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但缺乏相应的抵抗和正确的认识。长久以往,会造成中小学生面对网络难以自拔,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界限模糊,从而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

(四)个人的媒介素养低下

爆炸的信息量会让中小学生只了解到其中的表层信息,很难了解事件背后的真相。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人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而传统“把关人”的权威性受到了消解,网络空间上混杂着各种各样的虚假信息,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公害。媒介是人们日常交流的纽带,但青少年对媒介信息过度依赖,很难对网络信息进行真假识别。久而久之,青少年就沦落成为“信息动物”,对网络信息缺乏批判性的审视和清醒的认识。

三、中小学生媒介素养问题的对策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开展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十分迫切的。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各个部门配合完成。只有共同致力于发展,才能促使中小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一)加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素养

在规范大众传播的同时,媒体工作者应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如加强行业培训、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自我反思和自我审核、提高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等等。并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制作出符合其心理接受能力的相关内容。媒介机构是传声筒和发射器,应积极地传递正确价值观,在道德方面起到舆论引导、教育启示及文化熏陶的功能。

(二)加强政府对媒介素养的重视

詹姆士·威尔逊曾经提出破窗效应,该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不管,就会诱使人们进行效仿,甚至是变本加厉。面对中小学生媒介素养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通过开展媒介素养课程教育、讲座等一系列方式规范媒体传播内容,避免过度的破窗效应,以至造成不可挽救的影响。

政府只有建立公平正义的良好社会环境,培养人们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才能够把中小学生的社会网络素养教育做好。首先,政府应将媒介素养教育正式纳入课程教育的范畴,架构好相关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建立起一套整体、系统的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这样才能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其次,当地政府应做好积极的应对措施,涉媒有关部门共同制订出培养中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政策措施,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让媒介素养理念真正融入中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

(三)提高家长、学校对媒介素养的认识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摇篮,因此,学校应积极改进其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首先,学校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将媒介教育融入学生的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去,同时拓展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其次,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介素质教育活动,并开发编写适合各个阶段的媒介素养教材,有助于治理和防范中小学生的网络暴力行为。

家长对孩子的日常行为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也应掌握正确的媒介素养教育方法,与孩子共同提高媒介素养,引导孩子正确地利用网络,帮助孩子解决媒介素养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让孩子对媒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追求正确的价值目标。

(四)树立个人良好的媒介观

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外因还需内因的推动才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自我的发展产生内在的动力,在中小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意识中逐步树立自我教育,使中小学生媒介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这才是培养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途径和基础动力。只有增强中小学生的鉴别能力,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认知,才能够真正地认清现实、认清自我,对自我进行积极客观地评价,才能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用质疑的眼光批判而辩证地接受信息,从而树立良好的媒介观。

四、结束语

目前,社会正处在一个大数据的信息时代,我国也正处在工业信息发展迅速的时代之中,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媒介素养逐渐被社会的各界所重视,媒介素养问题,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新时代,应加强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使之逐渐形成一种全面的、系统的、立体的教育模式,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耿益群,杨濛.国家信息安全与我国新闻媒体工作者媒介素养提升[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4).

[2]刘鹂,陈璐.教师.媒介素养:内涵、价值与培育[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5).

[3]陈晓旭.媒介融合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6).

[4]董小玉,金圣尧.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内涵与培育——基于新媒体时代的讨论[J].青年记者,2019,(25).

[5]孙彪.青少年群体网络素养教育提升路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24).

[6]邓乐园.试析中国媒介素养评估的局限性及改善措施[J].传播力研究,2019,(25).

[7]袁海英.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青年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9,(9).

[8]李丽.中小学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教育評论,2019,(8).

[9]耿益群,徐玥.近十年国外媒介素养课程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10]马凤英,陈晓慧.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

[11]李艳.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3,(8).

[12]余军奇.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策略——以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2,(9).

[13]罗生全,欧露梅.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2,(7).

作者:徐紫嫣 关梅

上一篇:会计行业职业道德教育论文下一篇:新课改下高职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