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媒介素养论文

2022-04-20

摘要根据我国教育实情,结合媒介素养的内容和目的,具体论述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关键词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一般认为,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1]。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中生媒介素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媒介素养论文 篇1:

高中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 传媒业的发展,丰富我们知识的同时也降低了我们思考的能力;在促进人类文明的同时也污染着社会风气。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测量一所县级高中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掌握第一手原始数据,分析高中生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各种信息时的理解能力,进而对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认识进行反思,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媒介素养;学校媒介现状;调查与思考

随着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M.麦克卢汉在四十年前第一次喊出“地球村”,我们就逐渐走进了一个媒介全球化的世界。他在1964年出版的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就提出了“媒介即人的延伸”这一观点,该观点认为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延伸,媒介把人们所不能接触到的社会呈现在人们身边。媒介的全球化催发了一场信息革命,消除了因信息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传媒业的发展,大众媒介的功能和影响也日益增强。大众媒介的功能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大众媒介给我们带来大量信息的同时,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又结伴而行;丰富了我们知识的同时也降低了我们思考的能力;也在促进人类文明的同时,污染着社会风气。

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研究时间短、成果少,尚未引起充分、广泛的重视;定性分析多,定量调查少,缺乏媒介素养的调查研究;局限于理论研究和介绍,缺乏有效的实践。基于这些特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测量一所县级高中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掌握第一手原始数据,主要分析高中生面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各种信息时的理解能力,进而对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认识进行反思,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对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合理性建议。

一、从他们对广告的相信程度来说明

有1.0%的学生完全相信网络广告,有1.3%的学生完全相信电视广告,有0.8%的学生完全相信报刊杂志广告,有2.3%的学生完全相信广播广告。从数值上看,只有小部分同学相信媒介广告,而广播和电视的相对会多一些,从与小部分同学的访谈中知道,他们觉得这与国家的控制是相关的。另外,有50.4%的同学对网络广告保持中立态度,有46.8%的同学对电视广告保持中立态度,有38.1%的同学对报刊杂志广告保持中立态度,有45.8%的同学对广播广告保持中立态度。从辩证的角度来说,看事情要一分为二,不能以唯一的态度来看待某一件事情。因此,大部分同学还是对广告的可信度给予了保留的态度,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二、现代传媒带给受众的信息洪流中,不可避免地裹挟着暴力等不良信息

能否在信息接收与处理中尽量剔除这类信息,减少甚至消除这类信息对受众的负面影响,成为衡量受众媒介素养的标尺之一。对于一些带有不良政治图谋的反动信息,有23.3%的学生可以完全抵制并且删除它们,有45.3%的学生基本可以抵制并删除它们,而有23.5%的学生是不清楚,有6.1%的学生是基本不可以,1.8%的学生却完全不可以,这说明对于这些网络垃圾中学生的处理能力还是不够的,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处理。因此,在要求提高中学生的自治能力之外,还要求社会、学校与之相配合,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这所县级高中学生对于媒介信息的理解能力还是比较理性的,对于一些不良信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基于以上特点,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学校应利用自身资源,创造良好的媒介素养学习环境

学校应利用广播、图书馆进行宣传,同时配合学生会和各社团进行活动,将媒介素养教育延伸到第二课堂,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每日广播、图书馆宣传月和定期的征文比赛以及校园时报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不仅仅让他们接触大量的媒介知识,而且让他们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得到最直接的关于媒介的切身体会。同时,学校还可以将媒介素养的教育内容与艺术、课外实践活动相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当然应该加大各社团的建设。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让学生从社会中进行自我的媒介素养教育,完善自我。

二、利用校园网,宣传媒介素养的相关内容

据访谈了解,目前中学生接触报刊、电视和广播的时间较少,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网络。一味地采取封堵或者禁止的方法让中学生远离网络是不可能的事,而且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可以考虑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从网络体验中提高媒介素养。设立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专题,引导中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自觉辨别网上的不良信息以及吸取和使用有用的信息。同时,屏蔽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抵制不良信息。

在这个时代,媒介即是信息,一个数字化的空前潮流与景观在我们面前绽放,谁要在其中学得生存就必须学会利用。同时,媒介也一把双刃剑,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之后,如果不能学会正确对媒介进行解读以及判断,那么将会在声色迷离信息的海洋中无法自拔。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正是肩负着培养公众特别是中学生的媒介素养之使命而走进我们的视线。

作者:范颖

高中生媒介素养论文 篇2:

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 根据我国教育实情,结合媒介素养的内容和目的,具体论述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

一般认为,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1]。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内,并陆续发展出许多教学模式及课程教材以供参考,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正处在起步和实验阶段,国家的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媒介素养培养要求。但是通过对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和现状梳理,我们可以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中小学中开展势在必行,这也是对中小学受众整体素质提高的一种具有长期效益的投资。同时,港台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具体实施中小学素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2]。这成为我国中小学在素质教育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1 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总的来说,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明智理性地辨识大众媒体,使学习者不仅能使用、分析、评价各种媒体信息,并能够运用媒体进行交流与表达,从而促进思想道德建设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具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使学生能真实全面地认识媒介特质。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中小学生形成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够客观地评价媒介性质、功能和局限,正确认识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发展关于媒介的思想。第二,提高学生接触媒介的自我控制力。由于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如沉溺于电视节目而耽误学习,所以媒介素养教育要帮助学生管理好媒介接触行为,不要成为媒介的奴隶。第三,帮助学生通过媒介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从而发展自己。

1.2 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但大体上是一致的。结合我国教育情况,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增加对媒介的了解,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信息。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告诉受众“媒介是什么,它是怎样运行的”,如报纸、电视的运作方式及两者的差异,使得受众真实、准确地了解媒介。然后受众才能在了解媒介的基础上,运用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信息,了解到对如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应该及时避免,文化、新闻等对学生有帮助的信息应多接受,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媒介价值观。

2)掌握与媒介交往的尝试,懂得合理地运用媒介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当对媒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后,中小学学生应该学会进一步和媒介交往,利用媒介信息来完善自我,使得自己的价值观有所提高,并能够在需要媒介信息时能及时地从知识结构中调用出来,以达到服务自我的目的。

从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可知,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必须抓好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

2 实施策略

我国实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条件已趋成熟,我国社会的发展已越趋向于民主、开放,具备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必备条件。本文根据我国教育实情,结合媒介素养的内容和目的,提出以下建议性策略。

2.1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组织建设[3]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组织建设是保障媒介素养教育实施的必要条件。组织可以定期研讨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我国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建设,目前实行由政府或政府委托某些机构来组织实施,如教育局、某个具体的学校。其理由:一是我国权力结构的集权性较为突出,政府出面更能有效地组织和实施;二是由于条件的限制,机构不健全,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很难自主实施。从世界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倾向于由政府指定或委托一些机构来实施。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跟国际接轨,也必然会跟国际接轨,这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2.2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问题是启动媒介素养教育时许多国家都曾遇到过的问题。例如,教师本身媒介素养不够,缺乏挑选媒介素养教育资料的能力,不能有效实施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教学,不能正确评价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等等。为了提升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素质,一方面,政府或教育机构应多鼓励一些媒介素养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到中小学任教。这可依靠师范院校,广播、传媒等大学或学院来培养。另一方面,采用在职培训、假期进修等方式培训在职教师[2]。同时,还可以采取大学与中小学结合,共同促进大学生和一线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力的发展。

2.3 改进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而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要在养成。教师要促使学生去感受被媒介包围的生活环境,体验各种媒介对自己的影响,以从自身的感受入手去辨析其不同的符号作用,让媒体主动接近青少年,同时鼓励青少年接近媒介。同时,教师必须时时鼓励学生持怀疑、批判的态度去重新审视媒介信息以及媒介信息背后隐藏的信息,还应接纳学生不同的意见表达,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这样他们的媒介素养才能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积累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资料,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4 走“学生—学校—-家庭”组合的道路[4]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两大场所,所以,在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时,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的媒介素养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学校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教育特有的制度化、强制性以及良好的持续性,可以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得到比较稳定的贯彻。利用学校和教师的权威性,系统地讲解和专门讨论媒介的知识,容易使学生形成共识,互相影响,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作用。如:学校设置不同的媒介专题,通过专题和讨论让学生检视信息的结构和含义、对社会和自身的影响、应该遵守的媒介道德等,让学生具有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意识和策略,并能够利用媒介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家庭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另一主要担当者。家庭是学生绝大部分媒介行为的发生地,也是学生受媒介影响的主要场所。要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利用家庭宽松和谐的氛围,对学生进行亲切而贴近的媒介素养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媒介使用者,离不开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家庭要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

3 结语

本文针对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提出以上几个实施策略,以期很好地提高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接受新理念、新观点,即时更新媒介信息。因此,教育部门可以对其实施培训,同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媒介素养。这样,教师才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把媒介素养教育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1]刘虹.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11):45-47

[2]戴怡平.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J].青年探索,2001(3):6-9

[3]姚云.论传媒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2005(4):57-61

[4]张洁.高中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30-32

作者:陈前繁

高中生媒介素养论文 篇3: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途径

【摘要】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加之高中又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学生每天学习的内容较多,压力也比较大。语文教师想要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就需要不断地创新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要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融入媒介素养教育。本文就媒介素养教育以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的现状,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意义;现状;策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媒介这个词语逐步在大众的视野中出现,媒介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运转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语文教学本身具有的时代性、生活化特征,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适当融入媒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还能够实现教育的创新。高中语文是一项非常复杂且枯燥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意识到将媒介素养融入到课堂中,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落实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概述

媒介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从广义的角度看,媒介是指能够促使人和人、人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者关系的一种媒介。而狭义的定义则是指一些网络、电视以及杂志等能够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载体。从媒介的定义分析媒介素养就显得更加容易。媒介素养在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内部是这样定义的:人们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选择、理解、质疑以及评估等能力。日本大学的一位教师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社会性文脉的一种批判分析的意识,对媒体的接近能力以及创新、传播的一种素养。从上面的定义可以概括媒介素养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在面对各类媒介信息时,人们的批判以及解决的能力,能够利用媒介信息改善生活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实际上就是语文教师正确使用大众传播媒介资源,培养学生对媒介的批评能力,同时能够基于媒介的资源对自我进行完善。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媒介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是对教师传统理念的一种更新,也是语文教学的创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介获得信息,比如电视、互联网等,这必然会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媒介进行教育,是对大众媒介资源的充分利用,是落实并实现新型的语文教育的方式。在课堂中传统以文字为教材的形式逐步转变为以三维动画、影像等为主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在语文中渗透媒介教育,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精神,在媒介素养环境中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对媒介的合理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阻碍媒介素养渗透的因素

(一)高中语文教师传统教学观念难以转变

我国教育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很多教师在思想中都存在一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让学生被动地去记忆,却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也造成了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也难以改变这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只是将媒介当作一种简单的工具,并没有利用其培养学生的质疑、批判以及创造的能力,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媒介素养的形成。

(二)教学形式单一,并未设置系统的媒介素养计划

在我国并没有要求执教人员进行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资格证的考核,这也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有些教师本身就缺乏媒介素养,在教学环节更不愿意主动进行创新,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教学环节。虽然在新课标中有提出相应的建议,但是教师在执教环节并没有认真研究,也导致教学形式单一,媒介使用随意性较强。

(三)缺乏完善的课程评价

媒介教育素养能否有效开展和教育评价标准是密不可分的。就当下的教育界,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仍然是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整个学校教育、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性内容。这种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也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落实媒介素养,更不注意基于媒介素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操作以及应用能力。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途径

(一)基于媒介开展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对媒介的认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教师充分地认识到媒介素养对于当下高中生的重要性。但学生如果缺乏对媒介信息正确的使用和判断能力,必然会影响学生日常的生活和學习,因此教师应善于在语文课堂中利用媒介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对媒介的正确认知,为学生合理使用媒介奠定基础。例如《沁园春·长沙》这一课程,是毛泽东笔下描写的关于少年同学以及湘江秋景,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完该内容之后,可以对该首诗的语言以及意境进行品味,感受作者在那个时候的抱负,并能够掌握整个诗词情景的结合。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介搜索关于毛泽东这一代伟人的事迹,可以以一个简短的微视频涵盖。其次在多媒体中展现出该首诗写作的背景,渲染该首诗的情怀和基调。接着继续在多媒体中展现出文章上阕的各个景色,比如橘子洲头、湘江水等等。通过合理利用媒介开展语文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媒介的认知。

(二)小组合作应用媒介,提升学生对媒介的正确使用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则需要学生能够对媒介正确进行使用。基于该教育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融入小组合作的方式渗透媒介素养教育,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基于教师问题的引导,合理查阅资料并使用媒介。例如在学习到高一人教版第四单元关于《家乡文化生活》这一内容时,这是一个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学生家乡的文化生活进行开展,在开展这类活动时,需要学生充分地使用媒介,比如采访,查阅文献、资料等等,并对家乡的文化生活提出一些建议。为了提升学生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媒介的正确使用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如有一个小组就是对家乡文化习俗以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在调查之前确定了小组内部每个成员的任务。如成员一:通过访谈法实地了解过去和现在家乡文化习俗以及生活方式存在的变化,并在表格中记录。成员二:通过媒介挖掘变化前后的图片,确保访谈的真实性。成员三:整理相关资料。成员四:协调安排整个活动。在这类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且会正确地对媒介进行应用。在遇到有问题的地方,也可以在小组内部积极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媒介有基本的了解,同时能够合理使用。

(三)创设小小讲师活动,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筛选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包含学生对媒介的认知,对媒介信息的理解、批判、筛选等综合性的能力。教師除了要在课堂中基于媒介开展教学之外,还需要为学生创造媒介使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直面媒介,并对媒介的信息进行筛选,继而正确使用媒介,提升学生的媒介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利用媒介,比如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网络上搜索资料,制作课件,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该实践活动,无疑是对学生媒介素养训练的最好的方式,也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比如有的学生首先通过阅读整篇文章,了解了文章的大体内容以及中心情感。其次就基于自身的理解,确立了整个教学的大纲,如学习的目标、学习的难点、学习的具体步骤。接着在具体步骤下,查阅书籍以及一系列的网络资料,设置了该课程的写作背景,与该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如新闻评论以及墓志铭。接着讲解文章中的基础字词,并对词语进行解释,在一些较难领悟的地方也配上了图片。虽然学生在总结以及做小小讲师时,可能会存在欠缺的部分,但是通过动手实践和操作,学生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媒介信息的力量,也可以实现眼界的不断拓展,提升学生的媒介信息综合能力。

五、结语

媒介素养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媒介的理解,能够让学生在信息充斥的环境中更好地利用媒介信息,提升个人的能力。具体在应用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特点以及高中课本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开展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实现传统语文课堂的创新。同时也可以以融入小组合作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对媒介进行应用,通过不断地训练,培养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理解、筛选、判断能力,落实学生的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钱敏.媒介素养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与策略研究[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0(8).

[2]李荣.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原则[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4).

[3]苏日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6).

[4]陈锋.媒介融合时代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初探[J].课外语文,2019(6).

作者简介:黄文继,1975年生,大学,高中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班级管理及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

作者:黄文继

上一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下一篇:迭代式教学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