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2022-04-30

独立院校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存在党员自我教育意识淡薄、思想意识与行动脱节、教育形式传统单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篇1:

媒介素养教育——独立学院素质教育发展新契机

摘要:独立学院应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渠道、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独立学院素质教育内容,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媒介素养的现代公民。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独立学院;素质教育

20世纪末诞生的独立学院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国家培养了数十万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但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媒介功能不断扩展、融合的环境里,经济条件较好、媒体接触行为较多的独立学院学生却表现出“沦为媒介奴隶”的倾向。新媒体的不断涌现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模式,在这样的环境里,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引起独立学院的足够重视,因为这可以成为独立学院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和现状

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欧洲。1933年,英国学者里维斯和汤普森合作出版了《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一书,提出了“文化素养”的概念。作者以保存传统文化的名义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反对大众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教育青年抗拒大众媒介提供的“最低水平的满足”。1992年,美国媒体研究中心把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维和反映能力”。我国对媒介素养的早期研究者、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卜卫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被定义为“培养公民媒介素养的教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讯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他还指出,“媒介素养教育的理想状况是,受众的媒介使用将成为发展他们的一种动力,而不会因媒介使用沦为大众媒介或讯息的奴隶”。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芬兰、挪威、瑞典、瑞士等国就将媒介素养教育正式纳入学校教育课程,目前少数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也开始试行媒介素养教育。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中,除了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的部分课程有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其他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几乎是空白。据复旦大学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媒介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研究,目前中国公众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事实上,我国当代大学生即便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也是因为年纪轻、受过高等教育等,这种媒介素养处于自发状态,缺乏专业理论指导和素质训练。因此,对办学时间短、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的独立学院来说,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亟待加强。

二、媒介素养教育在独立学院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1.媒介素养教育为素质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许多独立学院都是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在信息时代和传媒时代,学生面对媒介问题却无法科学、理性地解决。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就如同为素质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让学生在学会正确、有效地使用媒介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媒介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2.避免学生沉溺于手机、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手机、网络在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方便和实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问题:面对良莠不齐的媒介信息,个别学生难以分辨现实环境与媒介拟态环境,上网成瘾,难以自拔;利用网络的自由性发布不良信息,甚至恶意诽谤、攻击他人;受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而产生暴力、色情等违法行为。对于此类问题,学校往往只是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而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就可以促使其从专业的角度深入认识各种媒介,主动参与媒介创作,有助于打破各种媒介凭借美丽外衣在青少年心目中形成的美丽神话。

三、独立学院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方式

目前,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00多所,在新的发展时期,独立学院面临着从求数量到求质量的转变。因此,独立学院都努力在办学定位上探寻特色,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人才。这种办学理念为媒介素养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开设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1.课堂——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战场

首先,媒介素养教育可以突破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的局限,形成一种公共基础课教育,使媒介素养成为所有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这对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直接的作用。其次,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独立学院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这方面,独立学院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更要立足于我国现实媒介环境及公民对媒介素养的需求。

由于媒介素养教育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理论的教授,让学生对新闻媒介形成正确的认知,又要强调通过案例讲授、课堂讨论、课下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提高对新闻媒介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要做到这些,对于只有十多年发展历史的独立学院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至少独立学院应根据现有条件开设关于媒介素养的公共选修课,满足有这种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的需求。

2.重视第二课堂的多元化教育

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对于他们的成长、成才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加之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被称为“素质教育的苗子和金矿”。因此,独立学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要重视对第二课堂的利用。

一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把有此类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如举办培训班、开办知识讲座、协助相关研究团体进行调查研究、到新闻媒体参观媒介生产活动并进行实习实践等,引导学生认识媒介、理解媒介。二要充分利用校内媒介资源,如校园广播、电视台等,指导学生创作校园新闻、广电节目、校园DV等,在锻炼学生使用媒介的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己个性思维和才华的舞台。三要注重校园网特别是贴吧、BBS的示范作用。校园贴吧、BBS由于其匿名、开放、交互、平等、内容丰富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帮助学生获取所需的有效信息,培养其信息识别能力,使学生在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与碰撞中形成对待媒体及媒体信息的批判性思维。

3.注重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媒介素养教育所处的初级阶段决定了该领域师资队伍的缺乏,因此要注重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在创建、培养媒介素养教育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新闻传播学专业教师队伍的优势,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变革,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联系,申请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加速提高教师的媒体专业素养,从而形成专业而优良的教学资源。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媒体创造的社会媒体环境。在我国媒体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媒体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弱化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假新闻、黄色网站、影视节目中的暴力内容等。因此,要使媒介素养教育收到预期的效果,媒体严加自律是必要条件。

目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新媒体不断涌现、媒介信息爆炸的时代,而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又刚刚起步,这为独立学院形成自身办学特色提供了一个机遇。因此,独立学院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为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添翼,也为国家公民素养的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瑞妮·霍布斯(美).媒介素养教学方法和教师培训[J].大学,2008,(1).

[2]臧海群.传播学教育新方向:从媒介研究到媒介素养[J].现代传播,2008,(6).

[3]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播——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概述[J].当代传播,2000,(2).

[4]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责编:一木

作者:郭兰英 李校争

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篇2: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机制研究

独立院校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存在党员自我教育意识淡薄、思想意识与行动脱节、教育形式传统单一、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应优化自我教育环境,整合学院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强化党员发展过程管理;搭建实践宣传平台,优化党员教育内容手段,提升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务实作风,推进独立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独立院校教育机制一、独立院校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

独立院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创办的二级学院,将普通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和无形资产与适应市场体制的筹资优势相结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是独立院校学生党建的基础性工作,但相比普通高校,独立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工作对象个性突出等特点,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是摆在所有独立院校党建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适时引导和实践载体,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主流思潮武装学生党员头脑。一方面,使其牢记宗旨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引导学生党员成为满足民族复兴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统一思想,使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自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独立院校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独立院校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现实状态,笔者以某独立院校学生党支部成员作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258份,有效问卷247份,有效回收率95%。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基本素养、自我教育意识等基本情况、党员对于自我教育形式、效果的认知情况以及所在支部教育活动开展情等内容。调查涵盖了工学、管理、艺术等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的学生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根据依据抽样调查的分布情况,独立学院学生党员在自我教育方面的现状如下:

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方面,独立院校学生党员总体来讲思想积极

上进,集体荣誉感较强,非常珍惜自己的党员身份。96.8%的学生党员信仰共产主义,有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决心;88.7%的学生党员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对自己长期良好表现的一种肯定和激励,感觉非常自豪。经过组织长期考察培养,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有了较大提升。86.6%的学生党员尽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员标准,91.9%的学生党员专业学习态度勤勉,成绩较好。但在服务群众、示范引领的实践中略显不足。在集体中认为学生党员服务意识一般的占41.7%。在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方面,36.4%学生党员认为对自己严格要求就行没必要去影响并带动其他同学进步。

在自我教育的意识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较比成熟,超九成的学生党员有改变、教育、完善自己的诉求,希望能够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群众意识、为党和人民工作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升锻炼自己。但因为学生党员教育多以管理和命令安排为主,学生党员长期作为“被教育者”,在习惯性思维和现存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其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较为淡漠。尽管76.9%的学生党员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开展党员的自我教育活动、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非常必要,在学习工作生活实践中经常自觉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只有26.7%。66.8%的学生党员认为自我教育意识不强,不知道如何开展自我教育。

在自我教育的内容方式方面,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意识淡薄,绝大多数的学生党员自我教育都是以支部生活为主要平台载体。74.9%的学生党员认为从支部生活接受的党性教育最多并且印象最深刻,56.7%的学生党员曾经从大学课堂、42.1%从班级活动、21.9%从社团活动、13.8%从家庭或社区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党性教育。在全媒体网络时代背景下只有17%的学生党员会主动从网络中关注党的理论知识和时政要闻,政治媒介素养亟待提高。近六成的学生党员认为党员培养的枯燥的理论教育过多,81.8%学生党员认为教育形式单调、70.9%学生党员认为教育方法单一,62.8%学生党员认为教育内容陈旧,不能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和现实生活。

在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上,基层党支部制度建设不健全,基层支部活动开展效果不理想。调查显示,87%的支部没有党员的考核制度;53%的支部有党员教育计划和支部活动计划,但是没有照计划执行;79.8%的支部没有党员激励和评估制度。超七成的学生党员希望能拓展志愿服务、岗位锻炼、参观学习、时事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主体作用,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组织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教育培养力度远大于学生党员,客观上不利于学生党员开展自我教育培养。

三、构建独立学院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机制

1.优化自我教育环境,整合学院优质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意识。首先,校园文化建设等隐性教育资源在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但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此,全力营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创新发展的校园文化,对于激发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意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注重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方面形成教育合力。独立学院因人员岗位较为精干,多数学生党建一线队伍由辅导员或专业青年教师承担,要加强党建工作队伍与其他教育者的配合,实现全员参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引导服务意识,使其认识到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潜能,在学生管理、课堂教学、实践交流等各个环节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2.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强化党员发展过程管理,为自我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在学生党员培养发展过程中,按照党建工作规律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工作,大一的积极分子以党性教育和适应性教育、大二、大三的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以专业学习和示范性作用、大四的党员以适应社会、感恩教育为主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建立学生党员成长手册,在不同成长阶段定期组织辅导员、专业教师、支部成员、班级同学、实践岗位负责人等对学生党员进行360度考核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党员思想政治、专业学习、群众基础、日常表现等综合情况,从而增强学生党员教育引导的规范性和自我教育管理提升的内在需要。

3.搭建实践宣传平台,优化党员教育内容手段,提升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加强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能力,要从学生党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群体特点和党员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积极搭建各级各类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党团岗位、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党校学习等平台,以形式多样、内涵隽永的党建活动为抓手,培养锻炼学生党员的组织管理、沟通协作、责任意识。在深入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了解专业,明确差距和不足,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充分的自我教育管理服务,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此外,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通过外部提醒或制度化方式强化自我教育成果。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到一定程度,人们的自我教育就会重复出现,自我教育会被固化成为习惯,自我教育的使命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孙文博,翟砚辉.新时期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实践路径探索——以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为例[J].人民论坛,2016,(08):172 .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杜殿坤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1 .

[3]黄轩庄.试论大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02):32.

项目来源:天津大学第四期党建立项个人项目。

作者:闫飞

独立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论文 篇3:

安徽大学生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调查

【关键词】媒介素养 大学生 媒介接触

目前,国内外的专家还没有对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国学者谢金文将其定义为人们对大众传媒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加拿大媒介素养学者Jane Tallim认为媒介素养是筛选、分析那些每天由各种媒体传递的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受众批判性思维反作用于媒介的能力。对媒介素养的认识虽然众说纷纭,观点不一,但多数学者大体上将媒介素养分为三部分——批判性认识媒介的能力,利用媒介获取自己所需要信息的能力,参与媒介的主动性。

大学生是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新鲜事物接受迅速的群体。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公民素养。近年来,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纷纷组织了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作为中等城市代表的合肥,这一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状况与上海、南京等发达城市有着明显的区别,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我们在合肥高校开展了“大学生媒介素养问卷调查”。鉴于合肥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城市,高校众多,我们把这次的调查范围放在本科生内,按照一本、二本、三本等级原则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工程学院、合肥炮兵学院和新华学院等8所院校,每校60份问卷。问卷调查对象选择了最能代表该校特色的专业,比如在中国科技大学选择了物理专业(基础学科),安徽大学则选择了哲学系(文科类),合肥工业大学选择电子科技专业(工科类)。按各专业分四个年级,每个年级15份(新华学院三个年级)。如果该校有涉及新闻传播类的专业,则在此专业再发放问卷10份。由于合肥地区高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安徽省,故本调查对于安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实际回收为505份,有效问卷4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调查样本的性别构成情况为男性76.9%,女性23.1%,文科30.9%,理生69.1%,大学本科一年级为22.0%,二年级为28.0%,三年级为36.0%,四年级占样本总体的14.0%。

问卷调查外我们还选择了数十位同学进行深度访谈,其结果同样印证了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并让我们对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动机和行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文限于篇幅,仅呈现和分析大学生媒介素养中的媒介接触与媒介使用情况。

1、媒介接触时间:网络最多,电视最少

合肥地区大学生每天接触各种媒介的具体时间是多少呢?问卷要求被访者回忆自己平均一周使用媒介的时间,经过综合计算得出:合肥大学生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为59分钟,广播31分钟,杂志24分钟,报纸22分钟,电视15分钟,我们与2004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南京大学进行的同类调查的调查数据相比较,制作了“表一”和“图一”。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具有一定的共性,即网络接触时间最长。相比之下,合肥大学生的媒介接触情况,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或网络接触时间均远远落后于上海和南京两座城市,由此也看出发达城市和中部城市大学生利用媒介的意识还有差距。合肥作为中等省会城市,经济建设处在快速发展期,大学里的校园建设的条件有限,很少有寝室里装有电视,校园局域网的铺设也只是几个学校完成,种种硬件的限制使合肥大学生的媒介接触状况有着特殊性,但在中等城市中又有代表性。比如,从广播的收听时间上来看,与前两座城市的差距最小,这也和广播媒介对硬件要求不高有关。

2、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与报纸平分秋色,人际传播不容忽视

合肥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怎样?他们最希望获得信息的媒介是什么?他们更多通过什么媒介了解在合肥本地发生的事件呢?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各媒介均有涉及,在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中,27.3%、24.8%的人分别选择了网络和报纸,占据了超过一半以上的比例;在最希望获得信息的媒介中,40.9%的人选择了电视,占压倒性比例,报纸和网络分占18.6%和17.6%,这与其它城市的调查中区别极大;在获得本地新闻的途径中,报纸、听别人说、广播各占28.8%、24.8%和21.6%,电视以13.1%的选择率也占有一定份额。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报纸的接触度和信任度基本平均,属于主流媒体。电视是最希望获得信息的媒介,可以看出青年学生对电视特殊的情感。在上大学后接触电视变得不方便,反而激发起大学生看电视的渴望。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也是和当前网络的快速发展相一致的,学生在上网娱乐、学习的同时可以很方便地浏览新闻。在获得本地新闻方面,调查结果显得相对多元化。因为本地信息往往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环境甚至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所以口耳相传的人际传播反而成为不容小觑的传播渠道。

3、媒介接触动机和内容:娱乐战胜了资讯

现在大学生接触媒介都在干什么,对于媒介的使用是否恰当和健康,直接反映出他们对于媒介的态度。

有关大学生报刊接触的主要目的,四个选项的人数和百分比如下:

有关大学生网络接触的主要内容,四个选项的选择情况如下表:

有关大学生收听广播的主要内容,选项如下:

通过以上三个图表的数据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合肥大学生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无论接触的是报刊、网络或广播,其结果都惊人的一致。他们更多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娱乐休闲方面,媒介最主要的功能——提供信息,反而在大学生群体那里位居其次。不过,针对不同媒介,接触目的略有些不同。

在接触报刊的主要目的中,除了休闲娱乐和了解信息两大首要需求外,41.9%的同学选择了学习知识。报纸作为传统媒介,它的严肃性、公信力和知识承载能力在大多数同学那里得到肯定。在网络接触中,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和信息寻求,大多停留在看客的层面,而实际参与互动的只有28.8%。大学生经常登陆的网站是新浪(55.1%)、腾讯(48.3%)、搜狐(41.5%)、雅虎(32.6%)、网易(28.8%)。由此可以看出,90年代末成长起来的门户网站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而且这些商业门户网站的资讯内容丰富,还带有电子邮箱等私人网络空间服务,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仅次于新浪的腾讯,在我们后期的访谈中发现大学生并不是有意去打开网页,而是在登陆QQ时,网页自动弹跳出来,顺便打开而已,也印证了合肥大学生上网的娱乐性质。

4、报刊接触:“刊”胜于“报”

合肥大学生报刊的接触具体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如下图所示: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无孔不入的现代传媒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媒介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怎样和媒介打交道,怎样利用它为自己服务而不是为它所控制,这是每一个现代公民,特别是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合肥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中,我们发现,代表合肥地区准知识阶层的大学生,对于媒介性质的理解力和利用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这里,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各大专院校应该尽全力完善媒介接触的硬件设施,比如铺设校内网,在宿舍楼里安装电视等,硬件和技术对大学生的媒介观念影响很大,不能让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知识文盲”。其次,根据自身情况开设媒介素养公共课,或者以讲座的方式,教授大学生利用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媒体使用习惯。第三,利用本校或者外校新闻传播学院的师资力量,普及传媒知识,引导学生接触媒体行业,打破大学生对传媒的神秘感。最后,我们认为素养教育最为重要的还是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大学生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清醒、独立和自由。

(感谢刘凤仪、李树娟等同学对问卷调查的帮助,感谢欧阳艳琴、杨露、李燕华、张欣、高东九等同学的统计支持。本文是姜红主持的“2007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07sk043。)

参考文献

[1]孔祥武,南京地区媒介素养接触情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12

[2]蔡帼芬等,媒介素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马移萍,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导刊,20052

[4]淘喜红,王艳等 武汉市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报告[J] 教书育人,20066

[5]刘佳 上海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报告[J]新闻记者,22063

[6]水延凯等,社会调查教程(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作者姜红: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朱静: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郜磊 姚少宝

作者:姜 红 朱 静

上一篇:冬季施工质量控制建筑工程论文下一篇:粮油加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