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开放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电大开放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是电大开放教育的时代任务,需要在师资、教学、服务、生源等方面下大力气,确保电大开放教育逐步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管理系统开放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管理系统开放教育论文 篇1:

基于网络的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要:根据对开放教育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流程的现状调查,阐述了在“JsP/Servlet+JavaBean+JSTL+Log4J”的经典架构模式下,结合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于网络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该系统的实施实现了毕业论文的无纸化与网络化管理,同时加强了对电大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的远程指导与过程监控,对于提高论文指导的实效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毕业论文;管理系统;Web;过程管理

作者:陈春风 陈连根

管理系统开放教育论文 篇2:

电大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刍议

摘    要: 电大开放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是电大开放教育的时代任务,需要在师资、教学、服务、生源等方面下大力气,确保电大开放教育逐步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 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    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电大开放教育已经取得成绩,电大开放教育办学规模急剧扩大,教学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不断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基本上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模式。但是,电大开放教育面临内涵发展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在大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办学质量,是电大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一、高质量发展是电大开放教育的时代任务

(一)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变化的历史责任,高等教育只有实现了内涵式发展,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纵观我国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外延得到提升,但是其内涵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与高等院校教育相比内涵发展程度差距更大。因此,在新时代,电大开放教育必须按照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教学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平台设计、信息化网络化运用等方面,打造适合开放教育主体学习特点和专业能力发展基本规律的教学教育体系,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电大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由此可见,电大教育现代化是时代之责任,更是时代之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电大教育逐步走向边缘,不仅生源锐减,而且社会队伍也广受质疑,由于其管理体制的影响,电大现代化步伐举步维艰。更由于知识生产的制度化、学校治理的行政化、学术评价的机械化等因素影响,电大现代化进程十分缓慢,其发展活力逐步淡化。在新时代,电大教育要推进教育观念思想的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促使电大教育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增强电大开放教育的适应性,提高电大教育的竞争力。

(三)是适应终身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出发,把教育事业放在社会民生发展首位,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顾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历程,其离终身教育的目标还比较远,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过于功利性问题,参加学习的学生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学习过程,获得一张认可的文凭,而对于终身教育理念,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都没有引起重视,直接造成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局面。分析时代发展的要求,电大开放教育必须也必将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电大开放教育一定要在内涵式发展、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终身教育学习体系,让参训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二、电大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一是教师队伍发展相对缓慢。一些地方电大已经多年未进专业教师,没有引进适应开放教育的专业师资,“教师还是老教师,知识还是老知识”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一些教师能力不强,缺乏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大开放教育不同于日常的在校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胜任现代开放教育的素质和技能。但是电大的“老”教师队伍与开放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教师对开放教育的手段比较陌生。三是教师队伍创造性不够。电大开放教育教师不仅要依规依章地开展工作,更要结合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但是一些电大教师特别是地方电大教师因为利益诉求变化和社会地位的下降,创造性不足,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二)教学管理过于宽松

一是集中学习管理不严。每学期相对集中学习的时间本来就短,但是因为学生工学矛盾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出现大批不到课的现象,或者迟到,辅导老师多半听之任之。二是自学流于形式。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更多的时间是通过远程或者网络等方式进行自学,但通过与学生交谈得知,能够自学的学生少之又少,部分请家人或者朋友代学,这一块难以管理。三是教学考核过软。经过不同渠道了解到,電大开放教育因为属于开放性教育,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管理虽然制度较为健全,但很难落到实处,一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教学管理的目过于简单,仅仅追求完成任务,或者学生不出事,顺利毕业等,很难催生高质量的教育。

(三)服务学生水平不高

一是管理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学校将开放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等同管理,考核要求与标准相一致,有的管理过松,有的管理过严,与开放教育的服务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二是管理服务能力不够。部分教师仍然抱着传统高校教育的管理服务态度和理念,因为学习培训渠道受阻或者职称晋升通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现任教师与管理人的管理服务能力难以适应开放教育的需求。三是管理服务效果欠佳。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反映,认为电大开放教育服务水平高的人数不多,并且占比相当低,部分认为只是一般水平,特别是与普通高等教育来讲,存在的差距不小。如对学生的住宿、餐饮及日常联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足,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生源质量下滑

一是生源数量降低。由于现在公职人员或者其他就业人员学历普遍较高,本科以下文凭的就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更由于可以通过高校的其他教育方式参加学历提升,愿意参加电大开放教育的生源年年锐减,有的地方电大开放教育招生报名人数不足百人,生源的招录只能“矮子中拔将军”。二是生源质量降低。因为生源数量的下降,各地电大普遍存在“抢生源”的现象,对学生质量的把控则相对放松,这直接导致部分基础知识底子薄、学习动机不纯、学习习惯差的学员进入电大开放教育。学习动机不纯,学习风气不良,学习活动不紧,已经成为电大开放教育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五)教育条件较为落后

一是硬件基础难以适应开放教育的特征。电大校园普遍较小,教室、寝室、运动场地、娱乐场地等都与现代开放教育和学生的需求存在实大的供给不足问题。近些年,电大基础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教学生活条件改善力度较小,设施过于陈旧,设备过于落后,难以达到开放教育的要求。二是软件条件与开放教育匹配不高。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PC时代到后PC时代,从IP时代到IPv6物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向云计算、云服务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电大开放教育必须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但是电大开放教育却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不高,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影响和制约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的提升。

三、推进电大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培育高质量师资

一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的教师。建议从高校毕业生或者其他高校合理引进适合开放教育专业设置、有志于电大开放教育的高学历、高知识、高能力的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完善电大开放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二要大力培育高素质的教师。实施电大师资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鼓励年轻的教职工通过在职学习、脱产学习等方式参加硕士、博士学校攻读,并为其提供好生活和工作和学习经费方面的支持者;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尽快胜任开放教育的需求。三要大力打造名师名课。以专职教师为主体,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打造电大“名师”,充分引入社会“名师”,精心选择优秀教师,帮助兼职教师树立开放教育理念,参与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使其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兼职教师队伍,重视教师素质提高。

(二)打造高质量教学

一要因材施教。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按部就班,也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一靠死记硬背,而要侧重于理解、合作交流、调动启发等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高效传授知识,让学生对知识内化于心。二要运用现代手段。电大在发展开放教育过程中必须将现代教育融入教学中,大力开展“互联网络+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快捷丰富的教学课件,通过网络对学生及时进行辅导,通过数据共享达到教学资源与信息共享,让开放教育更富有活力。三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定符合现代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管理,探索建立开放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老师管理,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教书育人规范,建立教师进退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三)提供高质量服务

一要树立服务理念。电大开放教育应该树立服务至上的发展理念,竭诚为广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全方面、全系统的服务,并结合电大开放教育的特征,制定完善相应的服务规范与准则,有序开展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精品。二要坚持宽严并济。对开放教育的教学、日常管理、学习效果评价、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必须坚持从严的原则,不能有丝毫松懈;对学生食宿、生活和日常活动活动等方面,可以结合开放教育对象是成人的特点,适当放松管理,达到激发其内生动力的目的。三是提高服务能力。不论是作为教学辅导人员,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必须尽快加强学习,深入学习开放教育的时代要求,掌握办好开放教育的新技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推进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选择高质量生源

一要放开生源选择视野。可以适当放开招生要求,在传统专业招生的基础上,将需要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的青年人和需要掌握生活基本技能的老年人纳入开放教育体系,并开设相应的专业,将电大开放教育打造成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二要搭建生源合作平台。可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既缓解生源困境,又为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提供支持;可以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开放相应的專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既充分发挥资源作用,又确保生源稳定。三要认真确保生源质量的提升。对招录的学生要进行认真筛选,对不符合招生条件的坚决予以拒录,在学习期间,对不认真学习或者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学员,坚决予以退学处理,确保开放教育生源质量稳定并得到相应的提升。

(五)完善高质量基础条件

一要加强硬件建设。结合电大开放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校园、校舍大力整治,该更新的更新,该重建的重建,该完善的完善,改变陈旧的面貌,树立全新的形象,满足开放教育的现实需求。二要加快软件建设。加大学校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的建设力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尤其重要的是要建立电大开放教育的体制机制,确保运行顺畅。三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信息化电大开放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加快校园网络建设,重视校园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与完善,加强先进系统引进,引进大数据技术,对教学指标进行评估,也要加大通过网络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办度,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网络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侯发迅.关于提升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2]张庆峰.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途径思考[J].中国培育,2016(23).

[3]张轩.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才智,2018(3).

[4]王琼.基层电大提升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以十堰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5]白燕.开放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研究——基于包头电大的实践与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2).

作者:章凌

管理系统开放教育论文 篇3:

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设计方案探讨

[摘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开放教育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突破口,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撑点。笔者从理解开放教育的概念入手,在论述开放教育与学分银行关系的基础上,主要以学分存储、学分转换、学分消费、学分信贷和学分结算五个功能模块提出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简要描述系统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开放教育;学分银行;学分存储;学分互认;学分转换;学分消费

[

[作者简介] 汤书波(1982—),男,湖北郧西人。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远程教育研究。E-mail:284628363@qq.com。

一、开放教育与学分银行

(一)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是一种以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为培养目标,采取较低入学门槛和弹性学分制度,并最大限度地开放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教育时空、教育内容、教育媒体和学籍管理的社会活动。[1]

教育思想开放突破了传统封闭教育的狭隘性,打破了教育资源被特权阶级和社会精英阶层垄断的局面,把教育资源还原给社会大众分享,让所有的学习者都有接受高等教育和研习高深学问的权利;教育对象开放弥补了传统教育起点不公平的局限性,以追求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为使命的开放教育,继承和发扬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教育时空开放使学习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让学习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教育内容开放取决于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开放教育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形成海量教育资源库,开设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的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休闲课程等,用以满足社会日趋多元的人才需要和学习者日益丰富的学习诉求;教育媒体开放是随着教育时空开放和教育内容开放的形成而产生的,学习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媒介和媒源进行学习,教育时空开放必然要求教育媒体开放,教育内容开放也需要教育媒体开放的有力支持;学籍管理开放允许学习者入学注册后学籍可因工作调动等原因而变动,学习者申请转学或转专业也极为便利,学习者只需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就可以申请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入学门槛较低使开放教育在学习者年龄、学历、地域、时间等方面要比普通高校宽松很多,最大限度地保障有学习愿望的人都有机会享受到高等教育为他们带来学习知识的乐趣,但是门槛较低并不等于无条件,比如我国现行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习者须年满17周岁,并通过全国电大系统统一入学测试后才能取得注册入学资格。

开放教育是时下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开放大学试点建设工作,以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平台和学习体系,就是对开放教育最好的实践。由于开放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文中提及的开放教育主要是指高等开放教育。

(二)学分银行

学分制将“大学像烙饼一样翻了个底儿朝天”,学分制的建立是传统大学向现代化大学转变的重要标志。[2]传统意义上的学分(Credit)作为“计算学习者学习分量的单位”,[3]是衡量学习者学习状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判断的标准。开放教育学分是计量学习者课程学习或参加培训、进修、各种资质认证和相关工作经验等学习量的分值单位,是度量学习者学习结果的基本单位,是学习成果存储、转化、消费和结算的基础,也是学习者获取各种证书或资源的依据。

学分互认是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在学习者需要把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学分进行转换的时候,协议内各学分授予机构相互认可对方授予的学分,并承认所有的学分具有同等的效用。[4]

学分银行是学分制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对学分转化的规范化和具体化。学分银行主要是借鉴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学分的存储、转换、消费、信贷和结算功能的学习管理系统。学分银行与普通银行不同,这里没有货币或资金的交易。学分银行存储的是 “学分”, 而汇兑的是学历(位)或资质(格)证书、相关资源等。[5]

(三)学分银行是实施开放教育的重要保障

开放教育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开放环境,虽然当前教育环境有一定的开放性,各传统高校纷纷增强其社会服务能力,把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但是这种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各学校系统内部的开放,与社会上各教育机构间交流和互认的成分很少,以至于整个社会的教育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某些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以至于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开放教育是一项培养社会人才的系统工程,整个社会的教育机构都会牵涉其中。开放教育不仅涉及学历教育中的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中的教育培训、教育实践、技能训练和资格鉴定等教育形式,还涉及到学习者在院系间、校际间,以至于国家间的转学、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开放教育系统中各教育机构间的协调管理已是不可避免,而这样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必然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系统。

学分银行系统以学分为基础,运用通用货币——学分来屏蔽院校差异和学习结果个体差异,在各教育机构之间建立起互信机制,摆脱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分割的阴影,克服传统教育僵化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为教育机构间广泛合作与交流提供平台,走向教育开放、合作共赢的新时代。学分银行也是学习者和教育机构连接的纽带,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满足其学习需求,并为学习结果转化提供保障。学分银行系统还是学习者学习和工作之间的桥梁,在保证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学习者自主学习,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从而整体提高竞争力。

二、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设计方案

学分银行系统是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而来的,目前比较成功的学分银行(互认)系统有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亚 太 地 区学分转换机制UCTS、韩国学分银行制度,这些都是我国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构建的重要参考范例。但是这些系统主要是面向全日制高等教育课程学习成绩的互认和转化,而且涉及到的学习成果转化功能比较单一,未能体现出系统的整体优势。[6]

我国学分互认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职业教育领域、网络教育领域和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均有一定的应用,但基本上都处于实践探索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互认系统。职业教育领域率先对学分银行进行尝试,考虑到学习者工学结合的特点,允许学习者间断学习,逐步把技能培训、资格认证、专业课程学习之间进行学分累计互换。正是这些有益的尝试,职业教育生源面扩宽了, 学习者学习效果也明显得到好转。[7]远程教育领域广播电视大学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基本能满足学习者成绩管理,但该系统针对性较强,难以在其他教育机构中推广。本文借鉴已有成果,尝试提出我国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设计方案。

(一)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关键要素界定

1. 学分

在我国现阶段,学分一般以一个学期内每周上课1小时,课外复习和作业 2小时为1学分;如果有的课程没有课外学习比例,则每周上课2小时为1学分;如果有的课程难度大,属 A 类课程,课外学习比例大,则每周上课 1小时为 1.5 学分。[8]开放教育学分可以选择教育主管部门学分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学分管理中心”)认可的教育机构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取,并参考上述标准进行计量。开放教育学习者学分获取的主要渠道有相关课程学习、自学考试、职业资格认证、重要技能训练、发明专利、重要工作经历等。课程学习学分需要分配到学习者听课、讨论、自习、实践、撰写报告、复习、考试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所占学分的比重要依据该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程度来确定。

2. 学分折算

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主要依据学习时间进行学分折算,操作简单,但这种学分不能全面反映学习者学习效果。鉴于目前我国开放教育课程开设不够统一和学习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学分折算标准除了依据学业负担量外,知识点匹配度也是必须要考虑的。有些课程名字虽然相近,但内容相去甚远,同时职业资格、重要技能训练、工作经历折算学分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与课程所要求技能的相关性,根据其匹配程度进行折算,做到量足质优。折算过程如下:

(1)确定学习量和知识点。依据课程规定取得学习效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每门课程学习量,并确定课程包含的主要知识点。

(2)确定学分数量。学分授予机构依据课程学习量、掌握知识点与要求知识点的匹配程度,评定学习者获得的学分数。

(3)评估学习量和知识点匹配度。通过让学习者填写问卷和专家评价等方法,评估课程学习量和知识点匹配度是否合理。

(4)调整学习量和知识点匹配度。对评估过程中学习量和知识点匹配度与实际不相一致的情况进行调整, 直至相符为止。[9]

3. 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是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各教育机构之间学分兑换的主要依据。由于教育机构之间的差异性,评价等级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本系统拟采用相对评价法,以满足我国现行各层次开放教育评价的需要。鉴于我国惯用的学习结果等级评级方法,评价等级分为两类五级。在给学习者评估情况排序的基础上,将学习者分成通过和未通过两个类别,然后单独对这两个类别进行分级评价。

(1)通过。获得通过类别的学习者分为三级:对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习者评为优秀级(约占通过人数的20%),对成绩优良、积极努力的学习者评为良好级(约占通过人数的30%),对成绩刚好合格、需要改进的学习者评为合格级(约占通过人数的50%)(比率可根据具体情况,由学分评审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2)未通过。没有获得通过的学习者分为两级:FX(未通过,但学习者自学一段时间后给予补考机会)和F (未通过,需要重修该门课程)。[10]

(二)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 学分存储模块

学分存储是把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原始学分存储在学分银行账户中,同时详细记录学习档案的过程。

(1)学分累积。是把学习者在相关课程学习、自学考试、职业资格、重要技能训练、发明专利、重要工作经历等获得的学分,以零存整取的方式存入个人学分账户中,以备学分转换、消费和结算之用。

(2)学习者档案。主要包含学习者学习情况和评价等级,在学习者学分存储的同时详细记录其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科目、学分情况、成绩等级和参与学习活动情况等。学习者档案由其所在教育机构填写后,发送到学分管理中心负责统一存档,再由学分管理中心分发给接收学分兑换的教育机构,以便进行学分兑换和综合考察学习者知识掌握程度、技能等级和思想状况,作出对学习者的全面评价。

2. 学分转换模块

学分转换是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把学习者获取的原始学分标准化,即转化为标准学分和有效学分的过程。

(1)学分互认。是在学分管理中心认可的教育机构之间符合互认协议和折算标准的前提下,相互承认学习者在对方取得的学分和本校学分具有同等的效用。学分互认是学分银行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只有实施学分互认,开放教育才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系统。学分互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教育机构认证。申请参与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的教育机构提供资质证明材料, 由学分管理中心负责审核,并批准符合规定的申请机构授予学分资质,让系统成员身份合法化,保障开放教育学分的质量和学分银行系统的权威性。只有通过开放教育资质认证,并符合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规定的教育机构才可以进入该系统,才能把优质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

②互认协议。是学分互认的法律依据,在教育机构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育机构之间分别签署。教育机构之间互认协议主要涉及学分互认原则、折算标准、费用分配等问题,学习者与教育机构之间主要涉及互认原则、课程清单、学习计划、学习费用、生活保障等问题。

(2)学分兑换。存储在学分银行系统中的原始学分一般是具有各教育机构和学习者个性特征的非标准学分,要想使这些非标准学分在学分银行系统中顺利流通,就需要学分管理中心在尊重学分互认协议的基础上,依据折算标准和评价等级把这些学分去个性化,使之成为具有汇兑功能的标准学分。

①非标准学分兑换为标准学分。是学分兑换的主要功能,需要转化学习者所有的学分。如果是协议内的教育机构之间进行兑换,一切按协议进行;如果是非协议教育机构,甚至是在非学分管理中心认证的教育机构取得的学分,须经学分管理中心认可备案后,才能进行兑换。

学分兑换是学分银行中最困难的部分,笔者建议采取分层折算的方式展开,由学分管理中心把教育机构分级。比如我国985高校、部分实力强的部属高校、较高级别的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较高级别的国家级比赛和训练、较高级别的国家级发明专利和认可度较高的国家级培训机构(如新东方等)归为一级学分授予机构;211高校、剩余的部属高校及国家级培训机构、国家级职业资格认证、国家级比赛、国家级训练和国家级发明专利定为二级学分授予机构;省属高校及省属培训机构、省级职业资格认证、省级比赛、省级训练和省级发明专利定为三级学分授予机构;市县级院校和培训机构定为四级学分授予机构;乡镇级学习中心、社区学院和互动中心等定为五级学分授予机构。

对教育机构定级时,也要考虑到部分综合实力不是很强但有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的教育机构,可以适当提高这些学校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的级别,做到定级科学合理。

非标准学分兑换为标准学分的规则如下:

同级别学分授予机构(含各学分授予机构内部的学分兑换)直接承认对方的评价等级,等值兑换对方授予的学分;

低级别学分授予机构增加高级别学分授予机构评价等级后,等值兑换对方授予的学分。比如二级学分授予机构可把一级学分授予机构评价等级提高一个等级,针对一级学分授予机构评为FX的部分学生(比如考试分数在55分以上的),二级学分授予机构评为合格,并兑换学分。

高级别学分授予机构降低低级别学分授予机构评价等级后,等值兑换对方授予的学分。比如一级学分授予机构可把二级学分授予机构评价等级降低一个等级,针对二级学分授予机构评为合格级,一级学分授予机构评为不合格级,并不予兑换学分。

②标准学分兑换为有效学分。原始学分兑换为标准学分以后,学习者就可以进行学分消费了,但是学习者拥有的标准学分和消费事项(比如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所需的学分不一定就是吻合的,这时就要把标准学分分类取出,变成有效学分后再进行消费。只有学分在数量和类别上完全满足消费需求时,才可以进行等值消费。

3. 学分消费模块

学分消费是学习者学习和学分积累的主要目的,只有满足了学习者消费需求,才能进一步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维持学习者学习动机。学分消费采取自愿消费、一次有效、向下兼容原则,同一学分只能消费一次,不可重复消费,获取较高级别证书所需的学分可以用来申请同类较低级别证书时消费,反之则不可。学分消费主要包括:

(1)获取证书。学习者向学分管理中心申请,把自己有效学分兑换为相关证书,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合格后,就可以获取相应证书,如毕业证、学位证、资格证书等。

(2)获取资源。学习者也可以把自己获取的有效学分用于学分银行系统内部的个人消费,比如获取系统中的电子学习资源、积分奖励,甚至是商品等。

4. 学分信贷模块

信贷是银行的基本功能之一,但是银行建设之初并没有此项功能,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现行学分银行系统中,学分信贷还是一片真空地带而有待开发。目前大部分学分银行系统中存储的学分,一般采取利率负增长原则,以促进学习者持续高效地学习,如果缺少学分信贷功能的话,对学习者来说是不公平的,但学分信贷确实是一座冰川矗立在学分银行系统研究者面前。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学分信贷方式,力求让学习者已经获取的学分保值。

(1)抵押信贷。是效仿银行信贷之初采取的做法,用其他形式的资产做抵押贷信贷所需资金。学分信贷可以采取抵押同级别或高级别证书来借贷学习者急需的学分,或者先为学习者颁证,但是暂缓交付学习者使用,直至信贷学分偿还完毕才可以领取证书。如果超出规定偿还时间,还没有偿还信贷学分,则取消已经颁发的证书。

(2)诚信信贷。学分管理中心为每个学习者建立学分诚信档案,并对学习者诚信度进行评估。按照学习者诚信度和学习偿还能力,准予适量学分信贷。

5. 学分结算模块

学分银行和资金银行一样,也要承担结算功能。学分结算中心主要对学习者学分存储、转换、消费和信贷情况进行结算,适时把学习者账户中学分存储和消费情况通知给学分管理中心、学分授予机构和学习者本人。学分结算中心需要把学习者消费过的学分进行清零处理,并按消费学分数总值增加学习者积分值,为用户积分消费和诚信档案提供依据。

(三)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设计方案

学分银行系统设计方案是针对该系统五大功能模块的设计(见图1),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学习者注册登录后,向学分授予机构申请课程学习,获得通过后开始学习,并与学分授予机构签订学分兑换协议。学分授予机构授予达到要求的学习者相应的学分,学习者在自己账户上开始积累学分。

当学习者需要学分消费时,向学分管理中心申请消费计划,同时提交已经获取的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兑换证明材料,由学分管理中心协调各学分授予机构之间按学分转化协议进行学分转化。

当学习者有效学分满足消费计划时,允许进行学分消费;如果有效学分不足,告知学习者学分不足,学习者可以选择继续积累学分或申请学分信贷;如果学习者选择学分信贷,学分管理中心审核其学分信贷申请,满足条件的准予信贷,信贷后有效学分满足消费计划的准予等值消费。

学习者学分消费后,要及时进行学分结算,结算结果在学分管理中心备案,并返回学习者账户信箱。

(四)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运行机制

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有三条运行主线,分别是学习者运行主线、学分授予机构运行主线、学分管理中心运行主线,三条主线可独立运行或交叉运行。

1. 学习者运行主线

学习者在学分银行系统中的运行线路分为获取学分支线和消费学分支线。

(1)学分获取支线。开放教育学习者学分获取可以分为课程学分获取和非课程学分获取。

①课程学分获取。学习者注册登录→向教育机构提出学习申请→取得学习资格→与学分授予机构签订学分转换协议→选择学习课程→进行课程学习→达到课程标准→向学分授予机构申请授予学分→获取学分和评价等级。

②非课程学分获取。除了课程学习获取学分以外,学习者的自学考试成绩、职业资格认证、重要技能训练、发明专利、重要工作经历等需要进行学分转换时,须直接向学分管理中心申请学分转化。

非课程学分获取支线运行程序:学习者登录→向学分管理中心提出学分转化申请→提供证明材料→审核通过→获取学分和评价等级。

(2)学分消费支线。学习者学分消费以获取证书为主,获取资源可按相关规定直接登录消费无需审核。获取证书支线运行程序:学习者登录→向学分管理中心申请办理证书→有效学分满足消费需求→审核通过→获取相关证书。

2. 学分授予机构运行主线

学分授予机构在学分银行系统中的运行线路分为资质申请支线和学分授予支线。

(1)资质申请支线。教育机构注册登录→向学分管理中心申请授予学分资质认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审核通过→获取学分授予资质认证→与其他学分授予机构签订学分转换协议。

(2)学分授予支线。学分授予机构登录→接受学习者课程学习申请→批准符合条件的学习者参加课程学习→为学习者提供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跟踪学习者学习过程→考察学习者学习效果→给出评价等级→为达到课程学习要求的学习者授予相应学分。

3. 学分管理中心运行主线

学分管理中心在学分银行系统中的运行线路分为资质审核支线和消费审核支线。

(1)资质审核支线。学分管理中心登录→接受教育机构资质认证申请→审核证明材料→审核合格→批准学分授予资质。

(2)消费审核支线。学分管理中心对获取证书消费进行审核,对获取资源消费进行监管。获取证书消费审核支线为:学分管理中心登录→接受学习者获取证书申请→对申请者存储的学分进行转化、审核和结算→向学分审定委员会提交学分清单→专家审核通过→学分管理中心批准授予证书→登记存档→授予证书。

三、结语

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的设计是一个总体的框架性设计,没有讨论相关细节。笔者试图在借鉴国外已成功运行的学分银行系统和我国正在研究的学分银行系统的基础上,对开放教育学分银行系统进行设计。学分信贷模块和学分结算模块,学分授予机构和学分审核机构责权分离,学分银行系统运行线路的确定,是本文较之其他学分银行系统设计方案的创新之处。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也在思考学分和学术能力相关性问题,它们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对学习效果的评价采用精确量化的方式是很不科学的,采用标准考试分数量化学习效果的做法已经遭到广泛质疑和批评。本文仍然采用“学分”这个量化的东西来衡量学习者是否获得证书,甚至是学位证书的标准,似乎与当今教育专家们呼吁的综合模糊评价思想不相符,学分银行系统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才更符合教育评价的现实需要。

本文的设计方案仅局限于开放教育系统,没有针对整个教育系统,这也是笔者一直困惑和苦思无果的问题——开放教育和全日制面授教育对接问题,是笔者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全德.关于开放教育概念界定研究之研究[J].教育探索,2004,(6):39.

[2] 舸昕.从哈佛到斯坦福——美国著名大学今昔纵横谈[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28.

[3] 辞海 1999 版(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45.

[4] 李芹,王雷震.南京高校校际学分互换探究——兼与上海比较[J].中国农业教育,2009,(2):29.

[5] 邓澳利.“学分银行”制度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7.17~18.

[6] 李联明.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J].比较教育研究,2002,(10):28.

[7] 卢艳华.通过学分银行看我国教育发展方向[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5):101~102.

[8] 杨德广.中国学分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46.

[9] [10] 赵卫平,李颖.欧洲学分转换系统:从单一功能到双重功能的转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4,(10):31~32.

作者:汤书波 陈梅艳 李志平

上一篇:基层能力环境监测论文下一篇:实践教学现代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