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验室的平台建设也要有长远的规划,对实验室的课程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立更人性化的学生创新实验的环境,更强大的信息化平台,促进学生、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创新实验室的团队建设要有更合理的结构,保障团队发展的稳定性。作为团队中的个体也要注重自身的建设,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1:

自动化创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本文针对当前开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特征,以及结合本校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本校自动化创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方案并应用于实践。最终对自动化创新实验室开展创新活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创新;开放;自动化

一、引言

实验室是大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根据本校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情况,自动化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承担多门实验教学课,包括电子系统设计专题实验、智能车专题实验、机器人专题实验,还要承担竞赛、培训、创新活动等任务。传统的封闭式实验室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使用需求,必须通过开放模式进行实验室的管理。

二、国内外大学开放管理经验

国内有些大学在实验室开放综合管理机制方面做了很多改革和研究,效果显著。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在实验室开放管理体系、开放内容、方法和手段上进行研究,逐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与机制。深圳大学开展创新与实践,提出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包括高效的工作体系、科学的管理制度、高度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一套完整的基于网络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日本东京、UEC与相邻的几所大学共享实验室教学资源,大学内部实验室全天开放,在课后时间实现预约开放。通过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能够应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率,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自动化创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研究

自动化创新实验室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新设备的增加,开放程度的扩大,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实验室设备维护、流失问题,人员财产安全问题,管理体制不规范、不健全问题。结合本专业背景,通过学习国内外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经验,提出了三点管理方案。

四、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主要采用预约结合门禁和监控的方式进行开放式管理。如图1所示,学生申请预约实验室,预约成功后获得门禁指纹。实验室通过门禁系统实现学生身份识别、进出记录数据采集、统计和查询学生考勤记录。实验室监控设备能够实时获取学生进出实验室情况,并能够远程查看实验室内现场情况和人员数量,实现实验室无人值守。

五、资产管理

建立一套规范的实验室资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资产的招标采购、资产的分类管理、资产的状态监控、资产的维护维修,如下页图2所示。

实验室利用互联网实现实验室设备从需求、订购到借用、维护、报废整套管理流程。公布仪器设备名称、性能、使用方式等信息,实现网上借用、归还,保证实验室设备的满负荷运行,最大化地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六、安全管理

无线电源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实验室电源的智能控制,如图3所示,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实验室设备的安全,同时能够节约电能,减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教师通过监控能够远程实时观测实验室的实时情况,并且通过主控机能够对各个实验台的电源进行控制。门禁系统能够允许只有授权的学生或者教师可以自由出入实验室,防止其他无关人员的进入,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安全,避免实验室财产的损失。门禁系统具有消防安全功能,如果发生火灾发生断电,门禁系统会全部自动打开,便于人员逃生。

七、结语

利用远程监控、门禁系统结合智能电源辅助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为自动化创新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和各类创新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建立实验室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实验室设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开放管理模式实现了实验室的高效管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霍新禄.普通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140-141.

[2]许辉,魏莹,侯海鸽,乐征宇.地方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及运行机制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2):148-151.

[3]陈翠霞.高校化工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14-15.

[4]采振祥,洪皓,张红兵,朱艳.深圳大学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0(26):8-14.

[5]高明松.借鉴日本高校实验室管理经验加强我国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1(23):138-140.

[6]顾艳红,刘晓鸿,蔡晓君,刘占民.借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验室管理经验加快我国开放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25):187-190.

作者:陈家林 綦声波 周丽芹 迟书凯 牛炯 周琳 陈震

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2:

学生创新实验室的建设

摘要 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的目标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验室的平台建设也要有长远的规划,对实验室的课程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建立更人性化的学生创新实验的环境,更强大的信息化平台,促进学生、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创新实验室的团队建设要有更合理的结构,保障团队发展的稳定性。作为团队中的个体也要注重自身的建设,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实验室;平台建设;团队建设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Laboratory//Liu Shuzhen

Key words innovation laborator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latform; the team building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变性,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层次性,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建设者,已成为时代的需要。近年来,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实验室如何建设,创新人才如何培养。很多高校也已经建立了适合自己学校、自己学科的创新实验室、创新课程,并且已经初见成效。创新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平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创新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创新团队建设和实验室平台建设2个方面,本文就此谈几点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创新实验室建设的目标

创新实验室从功能、要求、目的和达到的效果等方面都有别于常规的实验课,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及其有效合理利用可以弥补现有实验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实验室改变了以往传统实验室的验证性实验多、探索性实验少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1.1 创新实验室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大学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就必须首先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而不是成为作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被套以条条框框的人,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虽然个性自由发展了未必能成为创新人才,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创新人才就不可能诞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按部就班地机械操作。创新实验室注重开放和创新的建设,创新实验课程有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些课程的模式都是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指导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动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实验室具备一种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

1.2 创新实验室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完全独立发展的。创新需要以丰富的知识背景作为基础,全面发展的素养作为前提。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去创新。所以创新人才应该是各项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实验室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实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应该是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创新的思维。创新实验室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调试仪器,排除故障,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开展概括、抽象、归纳等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利用创新实验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的特点,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路、触类旁通、激发灵感、突破传统。此外,通过创新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失败和挫折勇于进取的精神。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方面,创新实验和基础实验还有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实验教学手段。

2 创新实验室中的平台建设

北京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已经对本科生开展3年创新实验课,前2年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题,进行探索性实验;今年创新实验课作为1门选修课正式进入学生选课内容。有13名学生参加此次的创新实验。前半部分进行理论讲解,还有实际动手为主;后半部分进行实验总结,进行论文写作;课程结束的时候进行答辩,以实验过程和答辩过程作为考核依据。总结前几年创新实验的经验,实验室是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操作的基地,是他们对理论知识巩固和对未知知识探索的平台。一个规划长远、系统设置完善、自由开放的实验室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思维的产生。

2.1 创新实验室建设要有长远明确的规划创新实验室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和专业实验室不同,建设和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区别。创新实验室的特点是设备使用时间不确定,实验材料消耗不确定。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性和创新打乱原来的学生班次,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不确定性,加大管理的难度。

1)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创新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因为创新实验的特点决定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室教学和仪器设备上随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处理好这些问题。

2)合理有效的仪器管理制度,在仪器设备上首先满足实验的单人操作率,按照需求购进先进设备。一个好的实验室应该让每个仪器都有自己的档案,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发挥仪器的效能,还要最大限度地爱护仪器,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由于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性,决定了创新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设专人管理,随时维护,定期检查,不断更新,要建成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全天候向教师和学生开放的管理模式。

建设一个完善的创新实验室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实验室建设应该预先制定长远的规划,明确培养发展方向,再结合短期目标的实现,逐步完善建设步骤。

2.2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往的实验教学中,传统和经典的实验较多,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少;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应用性的实验少;内容单一的实验多,综合性的实验少。

新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这些新的课程应该能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延伸他们的知识面,拓展他们的视野,紧跟时代和科技发展前沿,贴近热门学科[1],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实验中去,从而使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制定课程设置的时候一定要时刻把学生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培养和熏陶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热爱。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创新设计和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增设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现在也已经有不少高校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改变以往课堂式的实验模式,推行实验室开放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多种仪器设备,并鼓励支持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课外科技创新实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

所谓的创新实验室的开放不仅只是仪器设备上的开放,也意味着创新实验的每位教师都对学生的创新研究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学生需要统计和分析,教师就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实验需要较大的开支,学校要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创设实验氛围,创造和谐的实验环境。

2.4 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在网上建立可供开放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平台,公布大型仪器设备的名称、技术性能、型号、规格、厂家、安装地点、技术人员、可以利用的时间以及有关的规章制度等相关信息。可以通过网络实验、网上查询、网上预约等功能,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3]。

信息化服务平台也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一个平台,可以共享学习资料以及大家对科研的新的想法和看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2.5 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更广阔的创新平台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大部分是书本理论知识,即使在实验室有机会进行验证性、综合性的实验,毕竟接触的信息也有限。如果学校能和企业进行合作,就能提供给学生更开阔的视野,不光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对实验室建设也注入生机和活力。

新西兰的不少大专院校开始发展“公司计划”,该计划支持学生学习的科目一部分为商务、一部分为科学,其目的是让学生既有科技知识又有商务能力[4]。

3 创新实验室中的团队建设

实验室队伍建设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一支学术水平高、训练有素、人员稳定的实验室队伍,是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条件。同样,创新实验室建设中最重要的也是团队建设,只有有了全面发展,有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带动学生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1 创新实验室人员结构和技术结构创新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人才队伍。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具备本学科方向的实验技术能力,更需要具备为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实验的技术条件和服务能力。为使用频率高的仪器设备配备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5],有利于实验室及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也能更好地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应该及时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以便更好地为创新实验室服务。

3.2 创新实验团队的发展稳定性创新实验室人员要注重专业搭配适当,年龄结构合理,不要有断层和代沟。创新实验室团队要注重稳定现有技术人员,广泛吸纳优秀中青年研究人员、硕博士研究生到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应在其优势领域设立基金,这样不仅有利于团队中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实现实验室人才储备的目的。

3.3 创新实验团队中的个人也要注重自身建设,提高素质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作为创新实验室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除了这些,实验教师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应在技术方面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具有较高的实验技术水平和科学实验能力。另外还要有组织实验教学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教师在从事实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6]。

参考文献

[1]孙肖子,石光明.建设新技术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5(26):12-13

[2]史建成.基于开放型创新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9,1(26):83-86

[3]金鑫,张皓楠,王益民.高等学校实验室创新平台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8(6):14-15

[4]王学军,李云.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J].高等高职研究,2009,28(下卷):196-197

[5]王文山,陈华容,胡红艳.把“示范实验室”建设成现代化创新空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4(25):480-482

[6]史建成.基于开放性创新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9,1(26):83-86

作者:刘淑珍

开放式创新实验室管理论文 篇3:

基于飞思卡尔智能车比赛谈高校创新实验室建设与传承

摘 要 介绍近几年来基于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而构建的创新实验室平台的建设情况及其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总结创新实验室的组织建设、运行管理方法、取得的成果以及经验。

关键词 “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创新实验室;创新能力

Constru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University Innovation Labora-

tory based on Freescale Cup College Intelligent Car Competition//

BAO Zhenming, WANG Qi, CHEN Sijie, LIU Xuefang, GONG Xue

Key words Freescale Cup Intelligent Car Competition; innovation laboratory; innovative ability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比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自创办以来引起全国广大高校的广泛关注[1]。倡导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如何构建开放式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心与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传承创新成果等方面的研究,是当前创新实验室建设的一个研究热点[3-5]。

与研究型本科院校不同,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其培养目标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该应用型人才又不同于专科教育的专向应用人才,对工科大学生的培养应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解决现实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从事工程活动的综合素质[6]。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为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比赛而创建的智能车实验室为例,探讨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构建及传承。

1 创新实验室的构建

智能车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依托 智能车实验室是以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比赛为平台的本科生创新项目实验室。本实验室立足比赛但又不局限于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它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本竞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旨在促进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基本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与探索的兴趣和潜能,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此外,智能车平台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如图1所示),可以聚集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多领域多学科也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综合思想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智能车平台的实验室也更加综合,留给学生的创新思路也更加宽广。

创新实验室的组织体系 创新实验室始建于2010年,是由当时的创新项目积极分子牛苏峰同学(现为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程飞同学(现为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研究生)等人提议,在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支持下建立的。该实验室(Smart Car Laboratory)是一个提倡个性化,虽然隶属于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但是面向校区及苏州理工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的、开放的自主科技创新组织。

1)项目团队在核心教授的带领下,组织了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的指导团队,指导所有参加开展创新项目的学生。同时,评估项目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

2)大四学生经过了大三时“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比赛,由于将进入毕业找工作或考研阶段,不可能继续开展新的创新项目,但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经验介绍和项目传承的榜样。

3)大三学生知识体系结构逐渐完整,并且有大四学生的帮助,有大二时积累的一些实践经验,已具备独立完成一些项目的能力。因此,在创新项目中成为主力,能够带领并指导大二学生完成创新项目。此外,大三学生还要负责实验室各项事务的管理、校内科技竞赛的筹办及举办。

4)大二学生多为新加入成员,对实验室的相关运行还不是很熟,其主要任务是向高年级学生请教学习,逐步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并逐渐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大三学生的交流,进行创新项目的制作,参与各个创新实践和实验项目设计,通过制作、调试,从实践中获取经验。

5)大一学生,通过智能车协会的宣传,对创新项目进行观摩,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创新项目的理解和提高对创新项目的兴趣,从而由自发进入自觉学习过程。

6)在每次参加完“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比赛后,要求项目选手进行经验总结,并及时在团队中进行经验交流。

创新实验室人员构成及职责如图2所示。

成立智能车协会 作为实验室下属机构,智能协会的建立是考虑到对大一等学生的培养。智能协会属社团类组织,旨在于组织兴趣团队,形成交流群体,并为“飞思卡尔杯”智能车比赛培养储备后备力量。因此,通过招新,可以加速培养大一新生的创新兴趣及提高创新意识。协会由实验室成员组织建设,会定期给大一新生以及其他新成员开展技术类讲座,主要内容为前沿科技动态以及实验室成员现在做的项目,特别是应用到的相关专业类软件工具的介绍,以引导有兴趣的新生自主学习。主讲者为实验室高年级成员或对某一方面有较深研究的成员。

通过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不仅形成了良好的内部传承关系,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管理组织者,摒弃了传统实验室的教师管理组织、学生听从的模式,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能力。同时在良好的实验室氛围中,学生可以自由交流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每个成员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成长与进步,这又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学习模式的新的大学学习方式。经过几届的调查,实验室成员学习成绩大多名列班级前茅。

除了实验室方面的活动,其成员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也有兼任班级干部、社团组织干部等重要职务。

2 创新实验室的传承和发展

一个好的创新实验室的发展除了需要必要的硬件条件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传承,不仅需要将每届的经验积累传承下去,最重要的是将宝贵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热情传承下去,这就需要每一届的高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带好头,做好榜样。榜样的作用很重要,可以激励低年级的学生努力拼搏,树立更加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同时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室氛围。有学生曾在本校其他类实验室待过,通过与其他对本科生开放的创新类实验室对比,认为智能车实验室的创新氛围是最好的,有了好的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创新想法,也为想法的实现打下基础;自由散漫的环境和过于压抑的环境都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因此,一个适当宽松而积极向上的环境才是创新的沃土。实验室一直以来传承的创新精神是团结协作、追求卓越,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每一届学子努力拼搏。

实验室的良好传承取决于实验室的每一个成员,因此,成员的招新是实验室一件重要的事情。根据以往的经验,招新的成败决定了接下来实验室传承和发展的好坏。在招新中不会以传统的学习成绩或技术水平来作为衡量标准,而是首要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其中个人的团队合作能力又是考察的重点。无论对于实验室的日常运行还是实施某些项目,都会涉及不同专业领域,实验室需要各专业的人才,招新也是面向全校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因此,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与社会职场生活极其类似。成员招新每年一次,具体时间为九月至十月份,招新对象是校内循迹车比赛的优秀者,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对大一学生,通过交流,对具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会适当考虑。

成员招新申报流程 整个招新过程均由实验室成员学生完成,无需要任何教师参与。通过智能车协会,前期实验室宣传会充分介绍实验室的情况,以吸引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参与,如前文提到的对于大一新生,会通过实验室下属机构智能协会以讲座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主要考虑到大一新生基础知识还不够牢固,对于自身的真正优势定位还不准确,避免盲目加入,造成时间的浪费,影响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多人面试筛选环节中,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通过观察个人在讨论中的表现,初步确定面试者的团队协调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敲定人选面试采取群面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实验室每个成员会向被面试者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主要是考虑新成员与老成员能否很好地融合。对每个创新项目团队,一般要求2~3人构成,通常形成大三、大二以及个别大一学生组成的梯队。成员招新的基本流程如图3所示。

创新实验室的传承 对于新加入的成员会进行短期的实验室安全、设备使用的培训,对于新老成员的熟悉与融合会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从而促进成员间的关系,为今后的传承打下基础。

对于传承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实验室历届资料的整理及存档,包括比赛资料、创新成果资料,以及实验室成员个人资料、元器件的归类与使用、雕刻机的使用与保养、电路板的制作等,相关工作都是通过传帮带以及相关的制度来开展。经过五届的积累,实验室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如何让将这些成果更好地传承下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人员信息的整理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如何将新成员与已毕业的成员联系起来,这个问题尤为重要,因为智能车团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团队,每一届有每一届的特点,但每一届和每一届之间也应建立紧密的联系,这不仅关系着实验室团队的壮大,更关系着每个成员今后的发展,尤其那些已经工作的或正在深造的,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会给予新加入的学生很大的帮助。

虽然每次创新实验室的招收成员不多,只有少数人加入,但总是形成大三、大二以及个别大一学生组成的梯队,保证后继的传承。因此,通过举办一些科技活动来扩大它的影响面,使创新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而是让它作为一个开放式创新平台去激发每一个有创新想法的学生去实现他们的想法,尽力将“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创新实验项目的发展 除了每年一次的正式招新活动,平时还会通过举办的科技竞赛活动发掘适合的人才从而吸纳到实验室中来,如已经举办了两届的校内循迹车比赛。校内循迹车比赛借鉴“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比赛方案并进行简化,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涌现出许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

实验室的构建与发展当然离不开学校和教师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与支持,学生的很多想法也难以施行,特别是在面对困难和难题时,指导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对学生创新活动带来极大的帮助。

3 智能车创新实验室的创新成果

围绕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比赛的创新实验室成立五年以来,已初步取得丰硕的成果,所获得的创新成果是其他创新实验室中最多的。

1)2007级学生虽然只组织了一支队伍,但获得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第五届全国赛二等奖、华东赛区一等奖。

2)2008级学生在第六届光电、CCD组华东赛区获二等奖,

电磁组华东赛区获三等奖;2009级学生在第七届电磁组、光电组华东区获三等奖。

3)2010级学生荣获第八届电磁组全国二等奖、华东区一等奖,以及电磁、摄像头、光电组均获华东区二等奖;2010级学生制作的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获得201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江苏赛区二等奖;实验室精英团队自主研制开发的“四旋翼飞行器”获得“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省二等奖等。

4)2011级有五支队伍获得2014年“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华东区二等奖。

除获奖作品之外,实验室还参与了多项本科生创新计划,如:仿照六足动物的肢体结构,以飞思卡尔MC9S08AW60八位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的六足仿生机器人;基于Cortex-M4的四自由度旋转平台以及简易滑翔机、手动遥控式船模、太阳能跟随装置、实时温度显示及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一些列成果。参加“飞思卡尔”智能车创新项目的教师和学生还发表了研究成果[7-8],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成果的传承。

4 结语

以“飞思卡尔杯”智能车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要时常注意对创新实验室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卫生习惯进行教育,规范行为,指导正确使用装备,合理选用器件。业务上,通过引导大一学生观摩、大二学生参与制作、大三学生领军比赛以及大四学生经验交流等,同时根据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分阶段进行培训。发挥智能车协会的纽带作用,通过智能车协会组织宣传、兴趣培养、传授知识、能力锻炼,有效地促进各专业大学生参与和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本文提出的资源优化配置、创新平台建设为进一步实现了智能车实验室的建设和传承,完善了智能车实验室制度建设,保障了创新实验项目实现,同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创新实验紧张有序的技术交流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最终实现智能车实验室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卓晴,王京春,黄开胜,等.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4):74-77.

[2]范小兰,赵春锋,姚晨迪.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7):87-88.

[3]董海兵,罗雪莲.开放式自动化实践教学中心构建与大学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4):

132-135.

[4]石乐义.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探索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4(3):60-61.

[5]陈四杰,王琪,张礼华,等.基于行动学习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192-195.

[6]鄢志丹,王宇红,廖明燕.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创新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科学,2013(4):98-100,103.

[7]王琪,程飞,陈四杰,等.基于Freescale S12微控制器的高速智能寻迹车设计与实现[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75-80.

[8]眭翔,王琪,薛朋骏,等.基于LabVIEW的智能车综合信息监控系统开发[J].现代电子技术,2012(20):149-151.

作者:包振明 王琪 陈四杰 刘学芳 龚雪

上一篇:农村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论文下一篇:知识共享整合教育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