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开放式护理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文章对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的理论及原因加以讲解,并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护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强识别高风险项目,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认真学习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健康宣教与患者家属紧密相联。分享式护理管理与家属共同参与。从而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及护理缺陷。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及整体护理质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科开放式护理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科开放式护理管理论文 篇1:

精神科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的改革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对精神病患者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的治疗和康复的影响。 方法:对精神科实行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及开展各种训练。 结果: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提高了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结论:多年来,对于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病区管理,是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服务和技术的满意。

【关键词】精神科;开放式;护理和管理

精神科病区的管理模式,已从旧式监管逐步转变为开放式管理为主的护理和管理,使病区设置逐渐向家庭化、社会化,尽可能让患者享受正常生活。但目前仍有很多医院还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以药物治疗为主。而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不但注重于生物学治疗,更注重的是社会、心理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因此对于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模式的改变,不但注重于生物学治疗,更注重的是 心理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因此对于精神病患者实行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是提高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方式,可减少社会功能残疾。让患者能自由活动与有组织的相结合,营造患者社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1-3]。现将多年来实施开放性病区护理和管理的方法报告如下。

1 收住对象

我院从2005年大胆尝试由原来的半开放式短程病区的护理和管理,向开放式病区的护理和管理模式转化。到目前开设2个病区,收住对象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共2316人次。

2 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院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需求,我院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开设的开放式病区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经济层次的患者选择,有着优越、美观、舒适的休养环境,且更趋于人性化。有套间,内部设施齐全;有双人标准间,内设卫生间、洗漱间、衣柜、电视等宾馆式设施。实行定菜制,可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经济能力选择的食谱,有高档次的,有普通的,也有低标准的,因人而异,还可选择小炒。

3 护理和管理方法

3.1 家庭式的病房:患者可由家属陪护,医院不提供统一的服装,可穿戴自己喜爱的衣服。患者可以自由进出,在院内外自由活动,有假日请假制度。没有锁着的大门和铁窗,患者没有厌恶和反感及压抑感,患者能自由支配经济和购物,不限定所带物品,一旦离开病区,必须和当班护士请假。

3.2 有完善的护理和管理制度及固定的作息时间和活动日程;每个床旁上均放有入院须知及住院制度,养成患者有规律的生活,促使患者改变松散的不良生活习惯,并辅以各种训练,调查表明:94%的患者和家属愿意住开放式病区。

3.2.1 生活技能训练:在护理人员的指导督促下,按时起床、更换衣服、炊事治疗等,以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并肯定患者正常精神活动,避免患者沉溺于病态的体验,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感觉比家庭更温暖,从而消除精神上的苦恼。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和生活懒散者给予示范和并在指导下完成,训练患者逐步掌握适应其生活环境的行为技能,根据不同病情有目的地进行活动,鼓励患者参加各项工娱疗活动、体育锻炼等,做力所能及的、自己感兴趣的事。对抑郁状态患者,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对生活的信心。对恢复期患者组织他们参加适宜的劳动。

3.2.2 社交基本训练:组织患者与护士一起参加每月一次的读书会、每天一次的读报、每天唱一首歌,每月教会唱一首新歌、演讲等,由患者轮流主持。重视健康教育并同时让患者互相交流对疾病的认识和介绍自我护理的经验,请出院康复的患者介绍预防复发的体会,即如何通过努力矫正不良认知及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运用这种方法,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调动患者向疾病作斗争的积极性和兴趣,鼓励患者参与病区的组织管理、饮食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提出管理化建议,从而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适当的满足和被尊重感,体现了他们的价值所在,使患者精神愉快,生活有规律,且对生活产生兴趣,并且更加充实。

3.2.3 社会角色功能训练:在护士或家属的带领下外出进行社会角色行为的适应,组织患者自己采购、游玩、爬山、春游、秋游,以了解社会,更贴近社会。寄信、打电话与朋友及家属交流,使患者接触社会人群,参与群体活动,扩大接触交际面,以提高对生活的情趣,抵消患者的敌意和攻击性,解脱其被压抑的合理欲望和驱动力。

3.2.4 应对技能训练:帮助住院患者学会处理,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和对生活时间的行为技能训练,以减少负性心理,保证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

3.3 心理护理:针对不同的患者,因人施护,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如每天组织患者做放松训练等,以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

4 讨论

4.1 精神科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的改革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4,5],使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时间更多,能准确及时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使患者普遍安心养病,遵守医院休养规则,整个病区安静有序。消除了患者对陌生环境的顾虑和悲观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缓解精神症状,促进了患者于社会的接触和情感交流,减少了情感和社会功能的减退,有利于精神康复和有助于家庭社会功能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服务和技术的满意。封闭式病区以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不能解决患者社会功能减退或内源性问题。由此可见,开放式病区的护理和管理明显优于封闭式病区的护理和管理。出院后随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主动服药状况均高于封闭式病区。开放式病区的患者主动服药占91.2%,封闭式病区的患者主动服药占49.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4.2 精神科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的改革是与时俱进的需求。隨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和需求逐渐多元化和复杂化,给不同生活层次的患者群体创造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不仅有利于患者康复,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从人道上对未来生活能力的希望上有着决定性的信念。

参考文献

[1]吕路线.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2]陈静敏.社区卫生护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8

[3]刘同训,路英智,何及.精神病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

[4]高树琴.变封闭式护理为开放式护理的工作思考,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9(10):48-49

[5]江健,李盛,倪春和等.剂型精神病患者开放式护理效果初探.安徽医学,1997,18(6):73-74.精神科开放式病区护理和管理

作者:薛文萍

心理科开放式护理管理论文 篇2:

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的防范管理及应对

【摘要】 文章对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的理论及原因加以讲解,并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护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加强识别高风险项目,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认真学习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健康宣教与患者家属紧密相联。分享式护理管理与家属共同参与。从而有效减少了护患纠纷及护理缺陷。提高了护士整体素质及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 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应对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科护理管理模式已由原来单一的全封闭式的管理,逐步向半开放式和全开放式管理模式的转变,这就给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的护理防范增加了难度。由于患者家属对精神科意外事件了解不深刻,精神科患者大多来自于基层乡镇,精神科疾病知识贫乏。因此给护理增加了新课题。对此,2006年我院针对开放式精神病房意外事件的防范管理及应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实施了意外事件的防范管理及应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护患纠纷和患者家属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了医院整体和谐发展。

1 意外事件的基本理论及原因

意外事件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或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难以防范的危害个人安全的行为。如:外跑、冲动伤人、自杀、自残、骨折、噎食、吞食异物等[1];病人常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发生自伤或自杀。自知力恢复差时,认为自己没病而发生外逃;因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副作用,易造成嗜睡、乏力或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病人行走不稳,摔倒或造成骨折;还有的药物易造成病人喉肌功能失调,易造成病人吞咽困难而出现噎食的危险。因病人伴有其他的躯体疾患,部分病人不能主动诉说自己的不适而耽误病情,或者医生未及时行生化及影像学的检查,导致躯体合并症未及时治疗,如糖尿病、高血压、肺部感染等,甚至会造成病人的意外猝死。

2 意外事件防范管理的风险评估

2.1 识别医疗风险项目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在规范医疗行为的同时,也为规避医疗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科工作中存在着意外事件护理行为。曾遇到1例恢复期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猝死,而引发医疗纠纷。针对这一事例,将开放管理精神病房护理行为有关的医疗风险项目,通过识别、评价、制定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将每次护理操作的目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家属。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达到配合的目的。满足患者及家属知情者的需求。避免医患纠纷和投诉发生率。

2.2 护士的法律意识观念及操作流程环节淡薄 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医院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认识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约束自身的行为。尤其是低年资的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各项规章制度不严谨。遵守操作流程环节,主要是核心制度的落实,强化护理查对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繁忙而忽略查对制度。并根据病人的安全目标,如病人外走、兴奋、消极、跌倒管理制定制度,护理流程和应急预案。从精神科病房的工作特点作为切口,对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预见,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2]。

2.3 护患之间沟通困难 由于精神科患者是一群特殊群体,沟通较困难。护士不仅面对患者愤怒、失去理智、冲动伤人、出走等意外事件,还要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语言或身体的攻击。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3]。护士通过自己美好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质的服务去影响患者。尊重病人及隐私。以其稳定不良情绪。使其配合治疗,减少自伤,自杀及外跑的危险动作。鼓励患者多参加文娱活动,逐步培养兴趣爱好,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同时,正确处理护患关系,无论受到何种伤害,都要心胸宽阔。情绪稳定,不但提高自身的应激能力。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与家属紧密配合,形成融洽的护患关系。使其更好地接受治疗,以提高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3 实施意外事件防范管理的具体应对措施

3.1 认识和识别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的预测 充分认识和识别是意外事件的第一步。首先分析:识别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意外事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护士长在进行防范事件时应发扬团队精神,努力学习,提高团队对防范和潜在防范的预测。评估能力,及早做好应对措施。护士长要组织护士学习,认识到参与意外事件防范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加强辨别意外事件发生的能力。要善于从患者言语,情绪及行为中预测可能要发生的问题,有目的进行防范。严密观察精神症状的内容和表现,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易激惹患者容易冲动,护理上应高度警惕,注意观察患者攻击行为的先兆症状,减少正面冲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必要时请示医生通过药物缓解激惹性,以预防下一步的攻击行为。掌握控制攻击行为的技巧,加强心理护理的情绪。护士的素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提高护士的预见能力可减少意外的发生,护士的观察能力是护士素质的重要体现[4]。

3.2 报告机制是做好防范护理意外事件的基础 鼓励护士汇报护理安全事件的情况,检查工作程序和各方面潜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工作流程。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随着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样性,护理人员虽然采取了多种方法来保障护理安全,但有时不能完全免除护理安全事件的问题,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细化并规范护理过程管理,通过分析护理的每个细节和过程,发现以前没有出现问题的某些环节和过程,仍存在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管理的薄弱点。明确护士发现风险事实或潜在的风险因素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并调查、记录、汇报。如制定发现患者突然摔倒或有自杀倾向时的处理报告程序,制定患者安全管理规定,预防烫伤、坠床、摔伤等意外伤害。

3.3 健康教育深化与家属的访谈,架起和家属信息交流的实体链接 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进一步收集患者的资料,可从家属中获取患者可能出现的不安全信息。更精确地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为实施个性安全护理提供依据。对家属中出现不正确与患者沟通的行为给予及时指导。对家属中存在的对患者实施不正确的行为的家庭给予及时指导。定期组织家庭学习关于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康复技能训练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安全护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和家属在情感上,知识上的长期互动,得到家属配合和信赖,保障了家属对患者的意外事件进化监控。

3.4 营造分享式护理管理文化氛围 这是一种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意外事件的护理管理决策。通过信息互动,护士床旁工作时间明显增多,善于观察患者细微的病情和心理变化。并且由于和患者及家属接触时间长。获得的信息反馈多,交流时有助于护理的重点。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更有针对性,提高了整体护理效果。同时家属通过参与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对患者疾病及健康有了基本认识,出院后也能更好地照顾患者。保证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指导。也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4 小 结

4.1 护理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减少了护理纠纷及缺陷 我们通过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服务,另外通过落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了护士预见能力并及时评估风险因素,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使护士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层面去评估和照料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有效减少了护理纠纷及缺陷,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可见护理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基石,护理风险管理是规避护理风险的有效方法。

4.2 护理意外事件防范管理预防了安全意外的发生 健康宣教可以排除纠正错误的保健观念和治疗态度。指导和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5]。健康宣教是整体护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在疾病,财产、人身安全等方面强化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避免引起各种护患纠纷和投诉。

4.3 护理意外事件管理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护理工作流程设置完全以病人和工作质量要求为出发点。分享式护理管理与家属共同参与,护患之间融洽相处,提供满意服务,并升化为成功服务,让病人和家属满意为宗旨。

参考文献

[1] 沈鱼.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10,6:1.

[2] 蔡字联.护理实物风险管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03.5.

[3] 张跃兰,形改书,李淑芬.精神科疾病护理.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79.

[4] 刘秋秋,李思,彭罗方.提高护理大专生临床观察能力实践与体会.护理管理杂志,2006,6(2):31-32.

[5] 王静,陈雯,赵爱萍,等.国内外对患者遵医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7,7(6):28-29.

作者:袁建华

心理科开放式护理管理论文 篇3: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确诊的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干预组(n=43),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等。干预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护理干预前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32.3±7.6)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41.2±8.4)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31.6±6.7)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41.3±7.5)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79.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7.27±3.41)、(23.37±4.34)、(11.32±2.30)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9.51±2.12)、(27.29±3.27)、(15.26±3.27),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疾病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rehabilitation

YUAN Suli   ZHU Chunyan

Caring Ward, Hangzhou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310013, China

[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 perio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 Quality of life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病情虽得到改善,但心理上会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对伴有自卑、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的精神疾病患者,除了予以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外,还需要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具有重要作用[2-3]。2017年11月~2018年4月我院对43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4月间我院收治确诊的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及恶性肿瘤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46例,女40例,年龄17~56岁,平均(43.2±11.8)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9.1±1.3)个月。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干预组(n=4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干预等。

1.2.1 心理干预  详细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掌握其心理情绪的变化;此外,还要观察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社会状况及家庭情况,不断鼓励患者主诉内心的需求与情绪,加强与其他病患交流,以缓解其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

1.2.2 生活干预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开放式管理,根据患者的特长和爱好组织并开展娱乐活动,每周4次,每次1 h。如体育比赛、集体游戏、做操、手工制作、唱歌、音乐欣赏、打扑克、朗读等有趣味性活动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唤起患者满足感及愉悦感,增强心理舒适度,利于焦虑、抑郁情绪的恢复,避免长期封闭导致的病情反复。

1.2.3 社会支持及家属干预  提高其社交能力,让其多与社会接触。指导患者学会与人交往以及表达自己的意愿、如何寻求帮助等。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家属在物质和精神各方面加强对患者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1.2.4 健康教育  组织召开座谈会,集体进行健康教育,由心理治疗师授课,讲解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及社会康复等方面的知识,以恢复自知力,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必要时可邀请治疗情况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教,提高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信心。

1.3 评价指标

1.3.1 焦虑抑郁情绪评价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两项均包括20 个项目,按1~4 级评分。以常模上限为界,SDS 评分≥50分为有抑郁症状,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 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SAS、SDS分数越高,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4]。

1.3.2 护理满意度评价  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以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患者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5]。

1.3.3 生活质量评价  应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中文版)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30个条目,含有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三部分,采用0~4分五级评分,先计算出粗分再转换成量表分,每个量表0~100分,其中0分代表最好的生活质量,100分代表最差的生活质量[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32.3±7.6)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41.2±8.4)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抑郁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31.6±6.7)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41.3±7.5)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97.7%,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79.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見表3。

2.4 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7.27±3.41)、(23.37±4.34)、(11.32±2.30)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9.51±2.12)、(27.29±3.27)、(15.26±3.27),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社会因素及人际关系等的变化,尤其对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更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悲观、焦虑、抑郁、疑虑等消极情绪及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存质量[6-10]。有研究显示[11-12],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出现率高达38%~40%。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缺乏自知力,康复期仍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陷,且易反复发作。患者进入康复期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但患者易出现心理和情绪问题,从而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若不积极予以治疗和干预,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其复发率。因此在应用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通过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促进心理社会功能恢复,降低其复发率[13-14]。

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现代护理模式,以患者为工作核心,以促进患者康复为工作目标。其中,心理护理能够有效调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15-16]。雷海英[17]对90 例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心理护理组HAMD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31.6±6.7)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41.3±7.5)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从而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8]。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要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除巩固治疗外,通过配合心理护理及生活干预、健康教育,大大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减少歪曲信念的发生,降低再住院率,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19]。

易著英等[20]将100 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心理特点,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加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的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32.3±7.6)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41.2±8.4)分、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其焦虑情绪,与陈杰珍等[21]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同时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为97.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7.27±3.41)、(23.37±4.34)、(11.32±2.30)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社会量表、动力和精力量表、症状和副反应量表分别为(19.51±2.12)、(27.29±3.27)、(15.26±3.27),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说明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疾病的康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何晓艳,许可,杨梅.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53-355.

[2] 金凤仙,赵建利.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反应的发生率及心理护理干预[J].广东医学,2013,34(18):2907-2908.

[3] 谭焕君,朱艳清,顾慧英. 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抑郁、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5):167-168.

[4] 胡志红. 心理护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 全科护理,2012,10(17):1564-1565.

[5] 蒋红. 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 21(3):422-423.

[6] 郑碧华. 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病康复期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6):1233-1234.

[7] 周爱霞,曲琳莉. 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1, 23(10):1199-1200.

[8] 王文伶,蔡亲奕,伍雪晶. 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广东医学,2014,35(2):315-316.

[9] 付欣. 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干预与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84-85.

[10] 金凤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11] 聂凤娇.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7):998-999.

[12] 朱英菊. 综合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J] .当代医学,2016,22(13):112-113.

[13] 魏秋菊,魏春香,楚平华.以自理为中心的团体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761.

[14] 孙福玲. 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2):131-132.

[15] 冯艾群.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43-44.

[16] 黄艳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13,37(6):478-479.

[17] 雷海英.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9):1226-1227.

[18] 趙丽萍.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14,38(5):599.

[19] 张彩虹.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内科,2016,11(3):501-502.

[20] 易著英,王怀英.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88-89.

[21] 陈杰珍,卢月芝,邓友梅,等.护理干预减轻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9):174-175.

作者:袁素丽 朱春燕

上一篇:股权转让纳税筹划研究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技术协调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