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2022-04-29

摘要:太和镇红砖厂社区乐队之所以扩充为弘扬乡村艺术团(后改为和风艺术团),其原因之一是力争参与区镇文化部门组织的演出活动,其二是乡村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的需求,这种创收方式是建立在这一区域文化兴盛与经济水平提高前提下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文化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篇1:

张家口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张家口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据市文化部门调查资料显示,张家口全市209个乡镇有阵地的只占40%左右,文化站有独立院落的仅占16%,4000多个村中有综合活动室的仅占30%左右,组一级基本无阵地。有阵地的乡镇文化设施大都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不仅长期未添置设备,资料,而且有的还被移作他用。大部分图书馆无自动化设备,无法提供电子网络信息服务。有的图书馆藏书数量偏低,且多为掉了书皮的旧书、老书,农用科技图书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农民看书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教育投入只占全市的27.76% ,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7.79%,教育投入的不足在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务院早在“六五”期间就提出“县上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上有文化站”,但时至今日,在农村的很多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仍相当落后。

二、张家口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

1.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硬件

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民众对文化生活发展的新需求,进一步整合资源,采取共建、共用、共享的方式,改造和新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尽快在所有乡镇建成功能齐全的综合文化站,鼓励和帮助以多种形式在行政村建立文化活动室,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读书、培训以及各种文体市活动提供基本的阵地和场所。创作生产和采购配送农民喜爱、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要按照农民的意愿和喜好,以政府采购的形式,量身定做和组织配送有针对性的影视、报刊、书籍和演艺产品,重点解决农村看书报、戏曲和电影电视难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实施好一批深受农民欢迎的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以政府采购或补贴等方式,支持各类文艺院团和电影放映企业走村入户为农民进行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开展各种生动活泼、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要充分利用节庆和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开展戏曲表演、歌舞演出、书画展示、文体比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化氛围。

2.增加农村各项教育投入,培养和输送农村文化建设急需的各类专兼人才

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而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要加强农民的启蒙教育与文化技术教育,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变“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的关键,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缺的是专业人才,因此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加农村各项教育投入,可以考虑县和乡镇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分别兼任辖区内村级的文化辅导员,文化部门招录的高校毕业生可先到农村担任一到两年的文化辅导员,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到农村做文化服务志愿者,也可以采取“县聘、乡管、村用”的方式为农村配备负责文化的工作人员,以此来解决农村文化人才短缺的问题,从而使农村的文化创作、生产及活动有人指导、培训和组织。另外,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农村文化能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发展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可以当地高等院校为轴心的人才培养社会发展战略,按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规律与高等教育运行规律办事,在高等院校积极开设与文化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新专业,完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休假疗养和年度体检制度,提高对扎根当地尤其是贫困村镇的优秀人才的政治待遇,注重从优秀人才中提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3.协调各方,确保专项专用,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无论是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配送各种文化产品、组织文艺活动,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因此,要按照六中全会《决定》中关于“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的要求,在财政经费中安排设立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和基金,专项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采购、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产业开发的扶持。这样才能确保所需建设的项目和开展的活动有基本的、稳定的财力保障。具体实施如:如严格专账管理,实行报账制管理,可由县文化管理部门设立台账,县财政国库支付核算中心进行专账核算;严格审批程序。农村文化建设项目单位根据资金使用范围和要求,编制年度计划及单项实施方案,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对年度计划及单项实施方案汇总后,送各乡镇人民政府签据意见,报县文化管理部门初核、分管领导审核,会审通过后实施;严格项目实施。为统一购置标准,降低购置成本,各行政村所需文体设施设备、软件、互联网接入、专业书报刊等,由县文化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采购,其他实施项目由各行政村组织实施;严格督查问责。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对所辖行政村的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按时提交绩效评估自查报告,县财政、县文化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走访群众,跟踪督促项目建设,确保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高效、规范运行。对不按要求建设的,严格追究有关单位及责任人责任;对截留、挪用、挤占、贪污专项资金的,严格依纪依法处理。

4.做好对传统文化资源和遗产的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工作

做好对传统文化资源和遗产调查整理工作,既是满足农村群众文化的需要,也是扩大地方知名度美誉度的需要,必须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合用,继承发展的方针,广泛深入地宣传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工作的意义,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保护民族文化不仅是几台戏曲,几尊雕塑,几座建筑,更是保留民族走过的痕迹,从而唤起的文化自觉意识通过普查民间文化资源。要设立相应专门机构,调集含专业人才在内的工作组队,分门别类建立民间艺术保护名录,逐步创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区,搭建展示优秀民间文化平台,搞一些评选特色文化村,开展优秀民间文化创作的项目,让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现代发挥它的魅力和影响,提升传统文化魅力。

5.适当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拉伸产业链条

主要是政府主导,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信息服务,鼓励和引导地方农民大力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鼓励和扶持在文化资源富集、靠近旅游景区和交通市便利的农村发展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产业。如加工生产地方工艺品和民族服饰、进行书法绘画创作和歌舞戏曲表演、开发地方特色饮食、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等。以此实现农民不离土离乡,就能就近从事文化产业,为他们开辟新式的就业渠道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作者简介:童晓云,(女,1981-),讲师,文学学士,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科研处,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文学

霍科,(男,1978-) 讲师,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科研处,研究方向:法律。

徐秀娟,(女,1978-)讲师,法学硕士,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 基础理论教研室,研究方向:哲学。

作者:童晓云 霍科 徐秀娟

文化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篇2:

梁子湖区民间文化调查与思考

摘要:太和镇红砖厂社区乐队之所以扩充为弘扬乡村艺术团(后改为和风艺术团),其原因之一是力争参与区镇文化部门组织的演出活动,其二是乡村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的需求,这种创收方式是建立在这一区域文化兴盛与经济水平提高前提下的。和风艺术团作为弘扬梁子湖区乡土文化的一支生力军,在困境中求发展,梁子湖区与太和镇政府部门应该给与关心与扶持,使之成为一支持续性传播地方文化与服务于民俗活动的艺术团队。

关键词:艺术团   发展   民俗

太和镇位于鄂州市西南端,是梁子湖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因解放前地名太和岭得名。清代,太和岭属于符石乡符二里。民国时期曾属金牛区符信乡。1949年设太和乡,1975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全镇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5万多,辖21个村委会和太和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化工、建材、服装为主。农业以水稻为主。[1]

太和镇东南与大冶县茗山乡、金牛镇一带接壤,西面原与公友乡隔河相望,现有大桥连接,北面与沼山镇毗邻。清末以来,这里民俗活动纷繁。节日期间盛行玩花灯、龙灯、狮子灯等,这几种表演形式融祭祀、音乐、歌唱、方言、舞蹈、乐器于一体,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载体。每逢活动开展时,观者簇拥,锣声喧天、高潮迭起,而牌子锣乐队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起着渲染气氛作用。太和镇陈太湾的牌子锣乐队闻名一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源生地。此外,这里还流传不少民间歌曲,20世纪50-70年代,鄂州市群艺馆的同志多次到太和镇搜集民歌,笔者于2010年左右经常去太和镇采风,历次搜集民歌先后编入《鄂城民歌集》[2]《山水乡愁·歌游鄂州》。[3]

20世紀80年代以来,太和镇乡村经济水平有较快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与审美也发生变化,在传统民俗活动复兴的同时,新潮文化破茧而出,西洋民俗管乐队应运而生,打破了百年来地方红白喜事独用牌子锣乐队的的局面。2001年左右,太和镇供销社成立了第一支管乐队,由陈国华负责组建,乐队队员有张学明、万建民、陈敬酬、张红菊、赵金兰等,聘请鄂州城内老师指导。此后陆续成立了金坜村乐队、教会乐队、红砖厂社区乐队、柯大成乐队等。这些民俗乐队中,太和镇红砖厂社区乐队的发展变化历程值得关注。该乐队队长朱小平是太和镇朱家畈村人,自小热爱音乐。2006年,朱小平来镇上居住,做点小生意。当时他向鄂州城区老师学习广场舞,后在镇里及各村教舞,一场广场舞教学可获报酬一两千元,但要排练两三个星期。每天骑摩托车下去,很晚才回家,非常辛苦。在他精心指导与努力下,全镇掀起了广场舞热。2010年左右,朱小平组建太和红砖厂社区乐队,每人出资几百元学费,买乐器花费6000元。请太和镇谢埠小学夏祖慰老师指导乐器与简谱知识,乐队成员专心学习两个月,学会演奏后,参加太和镇一带的民俗活动演出。演奏的曲目有:《好日子》《大地飞歌》《大花轿》《南泥湾》《边疆的泉水》《茉莉花》《十送红军》《万泉河水》《家和万事兴》等。每此参加红白喜事演出,每人可赚100元左右。

红砖厂社区乐队成员情况表①

太和镇是梁子湖区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区的文化中心,文娱活动较为频繁。而镇周围有很多人口逾千的湾子,红白喜事活动很多。朱小平认为这个环境有利于乐队发展与创入。朱小平便与朋友们筹划成立艺术团,2013年下半年,将原来的乐队扩充为弘扬乡村文化艺术团,夏荷任团长,朱小平任副团长。夏荷负责联络政府部门等外围业务工作,朱小平主管内务,成员有20人,每人最少投资500元。其中朱小平1500元,谢爱云1500元。胡朝英村书记胡云道对艺术团工作大力支持,向大冶老板曹亚东说明艺术团组建情况,曹亚东当即给艺术团一套音响,并支助3000元现金。艺术团以弘扬乡村文化为主旨,聘请鄂州市知名文艺家邱发强老师指导节目,邱老师是太和镇金坜村人,曾担任过大冶县群众文化馆干部,后调回鄂州工作,他挖掘、整理、创作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精品,在鄂冶一带很有影响。这次弘扬乡村艺术团请他排演了《彩车花灯》《玉连环·五城同创歌》《和谐是根本》《插秧锣鼓》《挖苕歌》等节目,其中《插秧锣鼓》《彩车花灯》《挖苕歌》表现了梁子湖区老百姓劳动的场景,根据当地民歌音调创编,并运用民间乐器玉连环。这三个节目参与演员较多。每个节目14人左右,乐队伴奏4人左右。节目开排时困难重重,一是演员的纪律性较差,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的情况。二是演员的基础差,只能从最简单的台步进行练习,开始排练颇为艰难。再是老师的报酬问题,添置服装道具问题。每个节目的排练费要三四千元,共计要一万余元,而参加演出成员的家庭经济收入一般,演员们与邱老师商量,开始排练的两个节目费用由每个演员出资,后来节目排练费,将集中演员们演出后所得报酬一并交给邱老师。节目每晚排练两个小时,每周排练5次。通过大家的艰苦努力,几个具有地域特色的节目排练成功。

2013年11月7日,乡村文化艺术团在梁子湖区太和镇文化广场举行成立庆典仪式,该艺术团为镇上居民奉献上了一场文化大餐,开场曲《丰收锣鼓》拉开序幕;接着表演了《插秧锣鼓》《挖苕歌》《玉连环·五城同创歌》等节目。这一个个具有浓厚梁子湖乡土气息的节目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声。临近大冶市茗山乡文化团也前来助兴,他们表演的鄂东南民歌小调《十八摸》、湖北渔鼓《双推车》,也激起了现场观众的掌声。②此后,弘扬乡村文化艺术团经常参加区镇组织的重要演出。如“五城同创演出”“春节慰问演出”等。在春节文化活动中,太和镇政府请该团为附近村民演出一周,每场演出补助两千元。

2014年,朱小平自籌资金五万元,成立和风艺术团,朱小平任团长,大部分演员是原艺术团成员,又聘请邱发强老师指导地方特色节目《红苕丰收乐》等。朱小平改编梁子湖民歌《十把扇子》,这些节目多次参加梁子湖区送文艺进乡村活动,后参加鄂州市民间文化艺术比赛,荣获多个二等奖,为梁子湖区争得了荣誉。

节日期间,朱小平带领和风艺术团去各村参加活动,一场演出费用500至1000元,一般情况下有十个左右节目。如果有的村庄或家庭想把活动办热闹些,朱小平另从外市请演员助阵,如请黄冈、咸宁歌手,每人每场报酬600-1000元。二人转节目,请东北演员,每场每人报酬1200-1500元。杂技表演有五人,也是外请演员,每场五人4000元。变脸演员演一场有800元报酬。这些演员训练有素,专业技能较高,表演的节目深受好评。这样的活动最少收费5000元,近几年演出收费最高的是在黄石市汪仁镇一家举办婚庆活动,报酬达28000元,但这样的高额酬金次数毕竟极少。

近年来,梁子湖区一带的艺术团、婚庆公司、乐队逐渐增多,如梁子湖复兴文化艺术团、梁子岛渔家乐文化艺术团等。他们也经常参加区级文化活动,另外临近乡镇的民俗乐队也跨界参加民俗活动,同行竞争愈来愈激烈。朱小平说,组建艺术团难,要发展更不容易。每排演节目要花费不少钱,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节目演出一次就不再演了,排练的成本费都没有回来。生意不好的情况下,队员容易流失,随时面临解散的危机。而行业之间的竞争,使得艺术团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朱小平希望区镇政府扶持艺术团,以演代养,扩大队伍规模,提高艺术水平,能够更好地传承地方民俗文化,为梁子湖区文化建设做贡献。③当然,这只是朱小平个人的想法。艺术团如何稳定发展,需要作全方位的思考,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科学规范的管理团长作为和风艺术团负责人,改变管理模式,分工明确,确定管理人员的职责,制定团纪团规,对演员的进出要签订合同手续,节目的排演要严格考勤,以保证节目质量。二是,与企业合作。艺术团不仅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演出活动与民间风俗活动,还应该深入企业,宣传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联姻,要与企业家洽谈合作事宜,让企业家参与合股或联盟合办艺术团或组建演艺集团。三是,要传承传统文化。排演节目传承地方特色民俗文化,鄂州市湖北简称的源头、历史底蕴深厚,其中祭祀文化源远流长,现在濒临消亡,要尽快传承、排演祭祀仪式与祭祀歌诗,用于梁子湖开湖仪式、迎家谱等活动中上,此外梁子湖一带流传樊湖硪歌、渔歌号子等,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资源,排演节目要尽量贴近梁子湖百姓生活。四是,积极开拓演出市场。近几年来,梁子湖区旅游事业的发展迅速,梁子岛举办开湖节、太和镇举办了红枫节、豆腐节等商业活动,沼山镇举办了胡柚节、采陵节等活动,这些活动离不开文化唱戏,艺术团要迅速获取商业演出信息,捕捉演出商机,拓宽演出渠道。五是,政府部门加强重视力度。梁子湖区政府近几年对楚剧团扶持力度较大,而对其他民间艺术团比较冷淡,不能顾此失彼,建议区镇部门对传承本土民俗文化的民间艺术团应适当给予补助,另外艺术团演出应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艺术团参加全市比赛获奖要给予一定奖励等。重大节会汇演,区文联文化局等单位应给艺术团划拨演出费用。六是,政府部门加强宣传力度。鄂州各级政府本门要加强对民间艺术团的宣传报道,通过鄂州新闻、互联网、鄂州日报、鄂州文联杂志《江南风》对艺术团以及演员进行宣传、扩大会影响。

从太和红砖厂社区乐队发展为弘扬乡村艺术团以至和风艺术团,经过了十年不寻常历程,其中涵盖了很多社会信息,区镇两级政府的文化活动日益频繁,成为艺术团创造经济价值的一种来源,另一种经济来源就是镇附近居民的红白喜事,近些年太和镇的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多数居民脱离农活转为土地工或生意人,生活境况今非昔比,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老百姓在红白喜事上愿意花钱请艺术团,追求仪式感。表面看上去,这两种经济来源似乎可以支撑和风艺术团的发展,而实则前景难料。和风文化艺术团未来之路如何发展,它将会伴着经济的消长而变化。作为弘扬梁子湖乡土文化的一支生力军,在困境中求发展,地方政府部门或企业应该给与关心和帮助,使之持续性地成为传播地方文化并服务于民俗活动的艺术团体。

注释:

①采访朱小平的记录,2016年5月。

②理鸣:《弘扬乡村文化艺术团成立庆典》,东湖社区网,2013年11月8日。

③电话采访朱小平的记录,2019年8月21日。

参考文献:

[1]方文滨.梁子湖概览[M].鄂州:鄂州图内字, 2001.

[2]湖北省黄冈专区鄂城县民歌分册编辑组.鄂城民歌集[M].鄂州:湖北省黄冈专区鄂城县民歌分册编辑组,1981.

[3]刘江峰.山水乡愁歌游鄂州[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

作者:张靖鸣

文化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篇3:

基于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摘 要:现阶段我国文化部门已下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生产性保护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一种新的保护方式,生产性保护一般都适用于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在我国历史上有数千年的传承经历,当前只有小部分地区一些家具制作艺人还保留着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所以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只有认识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现存状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动态保护,才能避免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的消逝。本文就基于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新时期我国相关部门应通过哪些措施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现阶段随着我国家具制造业产业化生产模式的逐渐完善,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在我国家具制造业中的应用范围逐渐缩小,同时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者也逐渐减少,使我国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陷入窘境,而如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新时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已被认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于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在民间的传承方式一直是代代相传、口口相传,这导致当前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相对较少,同时也只有少部分人了解、认识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这也是我国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一个缩影。

一、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正是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也是当前国际上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以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的非物质文化形态;以传统表演艺术为主的非物质文化形态;以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为主的非物质文化形态;以与自然界和宇宙有关的知识实践为主的非物质文化形态;以传统手工艺为主的非物质文化形态。”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手工技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立的门类,同时针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

现阶段我国已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其中在保护项目名录中包括了我国传统美术类和传统技艺类,而且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都是由传统手工技艺制成,说明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差别不打,可以将二者合并统称为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阶段我国文化部以及相关部门将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传统器具制作、传统民居建筑、陶瓷加工、织绣印染、传统造纸、传统雕刻、传统印刷以及传统酿造等传统手工艺,包括上述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文化观念、审美意识、价值认同、历史传承以及口传身授的民间知识等。”从我国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保护任务,这不仅要求我国相关部门以及社会要对现存的传统实木家具进行保护,同时更要对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二、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分析

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沉积出两种传统文化,物质性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性传统文化,物质性传统文化是有形的文化遗产,传承至今我国留下很多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例如陶瓷、古家具、古建筑以及古书等静态的传统文化。而非物质性传统文化为我国留下了很多活态传统文化遗产,例如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性传统文化一般在表现形式上都是非固态和活态的,正是这些物质性传统文化与非物质性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为我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后的今天留下了无数传统文化瑰宝,让我们这些后人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见证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繁荣与昌盛。

非物质性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强烈的彰显出非固化与活态性特征,而在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更能体现出这两点特征,因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要受到物质手段变化、社会需求变化以及傳承人变化等带来的影响,只有保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固化与活态性特征,才能保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以及不同人文环境下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需求条件下要面临传承性、生产性特征,而在不同时期的人文环境需求条件下要面临变异性、多样性特征,而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要面临着发展性、创新性特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上所有特征是保证其传承的前提条件。

三、基于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从我国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已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保护任务,同时我们通过分析也明确了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同时也明确了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明确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固化、活态性特征,同时也要明确其传承性、生产性、变异性、多样性、发展性以及创新性等特征,针对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文根据其特征,分别提出基于创作者、掌控者、传承者、销售者以及使用者五个方面的保护措施,力求通过一些措施促进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一)基于创作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累积而成,同时传统手工技艺的创作也是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诞生的基础,更是民间传统手工艺人通过传统手工技艺抒发情感的寄托方式,所以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保护离不开创作者——人这一基础。现阶段我国文化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要为传统实木家具制造技艺营造一个适应其发展的文化氛围,同时要求传统实木家具制造技艺的传承不要脱离身口相传这个纽带,这样才能确保传统实木家具制造技艺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二)基于掌控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掌控者的决策、抉择对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掌控者不仅仅是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的管理者,同时国家、文化部门以及地方政府都要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掌控者,掌控者要通过实际行动不断唤醒人们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的意识。现阶段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掌控者要发挥好宣传带头作用,让不同领域、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群体都了解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在掌控者的宣传与引导下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传承及保护意识。

(三)基于传承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传承者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传承者才能保证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在新时期的延续与发展,所以我国文化部门与地方政府要通过一些政策保证传承者的权益,通过传承者的传播、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的传承行列中,確保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在有序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永续传承。

(四)基于销售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销售者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文化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产品在社会广泛传播的重要职责,是我国传统手工技艺产品与市场的中间纽带,所以这要求我国政府、文化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要规范销售者群体。销售者不仅仅要担负着将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产品传播、销售的职责,同时更是连接产品制作者与使用者信息沟通的一条重要途经,只有规范好销售者人群才能保证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这个文化链条的良性循环。

(五)基于使用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使用者是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产品直接服务的对象,同时也是促进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在新时期发展与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只有使用者不断关注、提出对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产品的要求,才能使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产品更好的满足使用者。使用者在获得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产品后要明确其文化意义,不仅要将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产品作为一项产品来看待,同时也要将其看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精髓。

四、结束语

现阶段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由于当前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对其带来的影响,使传统实木家具制作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要消逝在历史河流中,所以这不仅要求我国政府、文化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投入到保护行列中,同时也要求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要积极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中,这样才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裕平.传统技艺的现存状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文化遗产.2008

[2]朱以青.基于民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民俗研究.2013

[3]于富业.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态环境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4

作者:傅雅瑜

上一篇:金融杠杆与房地产观调控论文下一篇:基于双语教学的服装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