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乡镇文化中心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主要工作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创作研究文化艺术理论等。作为当地群众文化的指导中心和活动中心,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通过开展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收集研究、文化展示、宣传活动等,向当地人民群众宣传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并加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遗产保护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遗产保护分析论文 篇1:

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分析 

摘 要:基于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作用的研究,阐述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分析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包括在有形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针对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给出加强宣传工作、加强保护力度等有效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且珍贵的历史资源与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我们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因为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还能为子孙后代的发展提供保障。近些年,我国开始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博物馆作为历史文物典藏的重要场所,更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相应阐述。

1 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

博物馆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有自身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博物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长久性与有效性[1]。因为博物馆属于国家事业单位,相较于其他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永久保护和收藏我国文化遗产。而且在博物馆中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不仅有专业的文物研究者,而且文物鉴定技术更加完善,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第二,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没有目的性与功利性,所有保护工作都是公益性的。当前我国更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各方都能够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博物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想要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遗产,所以没有目的性。

2 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2.1 在有形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博物馆对我国有形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中:

第一,古建筑与近代建筑的保护作用。全世界大概有3.5万个博物馆,其中有一半的博物馆是在古建筑基础上进行改造。我国拥有近5000个博物馆,其中有1000多个博物馆也是在古建筑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的[2]。尽管在我国的发达地区,许多博物馆在建设之初古建筑与现代建筑都可以用在博物馆的各项业务活动中,所以博物馆在保护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对历史纪念性建筑以及名人故居的保护作用。在博物馆中,历史纪念性建筑、名人故居建筑以及革命纪念馆建筑等都占据重要组成部分。此种类型的纪念馆与博物馆,在建设初期会对其开展的活动等做出明确规划。纪念馆与博物馆不仅需要担负起弘扬历史文化的重任,还需要担负保护文物的责任。当纪念馆与博物馆建成之后,会将原有的文物陈列在博物馆与纪念馆中。

第三,对古文化遗址的作用。古文化遗址属于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此类遗产也属于博物馆的保护范围,如南京明代城墙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此类文化遗址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其的管理与维护中。博物馆经常会接到上级的指令,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对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进行代行管理,如管理其中的历史文物等。因此,博物馆在保护古文化遗址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多元化文化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造成很大冲击,导致我国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消失问题。例如,现代印染、电脑机绣等为人们的日常工作以及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导致人们将蓝印花布以及传统刺绣等传统工艺遗忘。所以,博物馆需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以及传统戏剧等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而传统医药、杂技等则是通过手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物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所以,为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进行充分研究与考虑,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单单依靠寻找载体的方式无法起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作用[3]。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以及传统工艺等都是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的。对传统工艺的保护,需要从传承人入手,更好解决传承人问题,这样才能保证传统技术工艺能够代代相传。

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渐重视,博物馆也逐渐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端正工作态度,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3 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宣传工作

为保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能够更好开展,需要博物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宣传工作。不仅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本身的宣传,还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宣传能够使全民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化遗产对人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促使人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例如,在社区开展相应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演讲活动,还可以将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到教学工作中,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从小就能了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4]。除此之外,还可以撰写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这样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会顺利展开。

3.2 加强保护力度

博物馆需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如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因为两方面是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弱点,所以针对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重点强调并落实。博物馆要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良好带头作用,保证各项工作都能够被落到实处。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智能化与现代化,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5]。同时,针对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其的培训。不仅需要培养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还需要增强工作人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只有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证各项保护工作及宣传工作的顺利展开。除此之外,还需要通過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与价值。博物馆还可以定期向人民群众开放,通过展览等方式,让人们对文化遗产有正确的认识。在如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许多人对文化遗产没有正确的认识,并不知道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博物馆做好引导工作,通过展览、讲座等方式向人民群众积极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与思想,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引导作用,保证我国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馆需要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态度,采取不同措施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与此同时,博物馆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加大投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各项宣传工作,促使我国人民能够具有较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为我国文化遗产的更好传承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麻晓荣.民族地区博物馆社教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以右江民族博物馆民族风情展演活动为例[J].东方收藏,2019(5):109-112.

[2]代钦.传承民族地区手工艺 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21-24.

[3]曹兵武.本体·信息·价值·作用——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文化遗产,2019(1):48-53.

[4]王之纲,王烨.古思今译:“万物有灵”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研究成果展侧记[J].装饰,2019(1):36-43.

[5]周旸,贾丽玲. [J].中国博物馆,2018(2):98-103.

【作者简介】李芳峰(1981—),男,河南新蔡人,馆员,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研究。

作者:李芳峰

文化遗产保护分析论文 篇2:

乡镇文化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摘要】 乡镇文化中心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主要工作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创作研究文化艺术理论等。作为当地群众文化的指导中心和活动中心,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通过开展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收集研究、文化展示、宣传活动等,向当地人民群众宣传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并加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本文将在分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乡镇文化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作用,并探讨了仍需要加强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 乡镇文化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内容;作用

一、石屏县异龙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和加强非遗保护的必要性

为全面掌握异龙镇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文化传承情况、发展程度等,镇文化中心成立普查小组,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指导下开展了深入各村委和乡村的文化资源普查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摄像记录、编写组织材料等形式完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异龙镇在石屏县城中心,主要居住民族有汉族、彝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等23个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地。根据文化中心的调查了解到,镇内已无少数民族的文字,有傣语、彝语两种少数民族的语言。由于异龙镇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各种产生于民间并在民间流传的反映人们生活、历史信仰、情感审美的民间文学作品有很多,包括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其次,源于民间的音乐种类也有很多,包括仪式歌、山歌、劳动歌、小调、情歌等。其中尤以石屏海菜腔最为有名,海菜腔是大而全的套曲,有固定的模式,唱词可即兴创作,音色高润、舒展嘹亮,主要流传于石屏县、建水县、通海县等地区,其中发源地以及传唱最好的在石屏县。

据调查,海菜腔、烟盒舞的发源地在豆地湾和高家湾一带,传唱植根于鸭子坝等地。烟盒舞是异龙镇有名的乐器舞蹈,以烟盒为道具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但是因为制作烟盒的程序非常复杂,目前制作烟盒的以小手工业为主,还没有形成较大商品形式走进市场。为此,想要将烟盒作为文化产业开发推广,就需要先推广彝族的烟盒舞,这是乡镇文化中心未来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镇文化中心起着传承与发展烟盒舞的关键作用。

另外还有响杆舞等民族民间舞蹈,壁画、建筑彩绘等民族民间美术。异龙镇的传统挑花刺绣、印染色工艺、金属工艺,民族建筑也颇具有特色。

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有特色的传统工艺被流传下来的很少,目前只有少数的老妇人才会绣花,会穿自己民族的服装,很多传统仪式,比如罗色庙会已经停止举办70多年,傣族祭龙已经停止举办50多年,道教传承也已经没有正宗的传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的冲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更大困境,尤其在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和外来文化影响的情况下,这些靠口授方式传承的传统文化如果不加强保护很难继续传承下去,甚至会因为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临消亡。

二、乡镇文化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主要工作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十三五重点文化项目,也是一项具有战略和现实意义的文化保护工程。石屏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按照国家和省州的要求,秉承着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和传承开发的工作方针开展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民间文化调查工作,还带头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同时健全保护管理机制加强重点保护和整体推进,对于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以及传承作用。

(一)组织开展调查工作。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文化中心在开展一系列文化传承活动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工作。以走訪、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异龙镇民间文化资源的分布和文化传承情况、发展程度等,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包括语言、传说、音乐、舞蹈、乐器、美术、传统工艺、民族建筑等进行了调查,并以数字化的资料收集保存起来。现阶段,异龙镇文化中心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已经进入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阶段,在详细调查和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去年一年就申报了《石屏民间小调》《四弦弹奏曲》《麦秆羽毛画》等项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对于石屏县异龙镇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对于拯救濒危文化、传承民间优秀文化起到保护促进作用。

此外,为了彻底落实好十三五规划中的匠人精神,实施好民间匠人传统工艺传承工程,开展了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人的调查工作,认真组织和开展了文化保护传统工艺人材料的收集和申报工作。自2017年到2019年度,石屏县共有三个国家级项目和三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非遗保护资金重点调研项目清单资料的整理和上报。

(二)抢救和保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实质是对传承制度、传承环境与传承人的保护,对于濒临失传和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性保护措施。比如开展科学记录、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举办非遗文化表演展览等。

(三)传承和发展工作。镇文化中心主要开展可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继续的活动,比如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举办各类宣传非遗文化和加强非遗理论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既要尊重非遗自然发展的规律,也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镇文化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一)积极组织非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镇文化中心在开展详细调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汇总的基础上,为贯彻好非物质遗产保护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不仅是为了展现我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为了宣传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成就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旨在提升全县人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动员全体人民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扬的工作中去。具体开展了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彝族剪纸、彝族刺绣、四弦制作技艺、紫石砚制作技艺、装裱修复技艺、麦秆羽毛画制作技艺、烟盒制作技艺等传统技艺展演活动,邀请这些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到东风小学活动现场展示。

(二)加强非遗文化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保护意识。我县政府一直强调通过宣传教育来提升全体人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具体宣传工作包括组织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重大节庆节目,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览、开展主题演出等。这些文化展览活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民众眼前得以展示,使年轻人也能直观地了解到本地特色文化,而且这样活泼生动的形式也加强了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的了解。在新时代,为更好地提高宣传展示的作用,增强人民群众以预防为主、抢救第一的意识,积极利用好各大传播媒介来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

(三)培养民间艺术队伍。为了培养优秀的民间艺术队伍,使民间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保护下去,县文化部门积极开展了专家下乡、辅导培养民间艺人的工作。同时通过培训班的举办来培训基层文化工作骨干人员,培养民间艺术优秀的传承人,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傳承发扬起到很好的保护、传播和发展作用。目前石屏县一共有28个传统文化传习所,一共组织开展了文化活动60多次,并组织走入异龙镇小学等两所校园举办现场文化展演活动,共传承了200多天。为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组织传承人开展传承人工作总结和表彰大会,对各县各镇各级传承人新的传承工作与目标给出了相应的意见。

(四)加强非遗传承体系建设。镇文化中心通过非遗项目与传承人的积极申报,认真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文化挖掘、普查和建档的工作,完善了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内容,积极申报国家级、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与传承人。此外,组织帮助培养了一批传承人,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进校园,将当地特色优秀文化遗产内容编入到教材中、纳入学校教育中,培养全民参与非遗保护的意识。

四、加强镇文化中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措施

首先,镇文化中心必须结合当地的情况制定非遗保护计划,制定重要的保护目录并开展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为了支持各项非遗文化保护项目的开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还需要文化中心加大宣传。其次,将收集和保护非遗作为文化中心的日常工作,利用好地方文献为非遗项目申报提供可靠依据。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做好材料收集并建立相应专题,可以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立数据库以便于收集图片、声音等资料,这些资料可为非遗文化项目申报和研究提供借鉴。

此外,加强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促使非遗文化保护更好地发展与完善。最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非遗文化保护的水平,比如利用摄像录音和存档的手段保护非遗文化,一些无法用语言形式保存下来的则可以将其制作成光盘以实体形式保存。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文化中心的硬软件条件,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综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镇文化中心必须发挥好保护与传承的作用,构建完善的文化保护制度,通过组织调查、资料收集、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宣传、培养传承人等方式保护濒危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宋雪.发挥文化馆的人才优势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J].文化产业,2016,(2):12.

[2]韩林,李志广.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族乡镇城镇化进程中的意义——以大连满足自治镇为例[J].大连干部学刊,2015,(5):52-54+58.

[3]代丽娜.试论乡镇文化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J].科学中国人,2017,(6):152.

作者简介:

薛娅芳,女,云南石屏人,本科,馆员,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异龙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薛娅芳

文化遗产保护分析论文 篇3:

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分析

摘 要:近年来, 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稳步发展。文章在总结赤峰地区文化遗产资源情况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中的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解决策略,以促进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更加科学、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赤峰;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赤峰历史悠久,是我国北方文明的重要策源地,是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大市。历史上红山诸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古族文化这四大文化高峰的出现,为赤峰大地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址、遗迹。通过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县以下尤其是基层仍然是文物保护的薄弱环节,个别地方还存在重视不够、防范不力等问题;文物合理利用“不够”和“不当”的问题同时存在;文物机构不健全、人才短缺的矛盾依然突出。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1 赤峰地区文化遗产资源情况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多年来,赤峰地区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及大量的北方文化研究成果,证明了赤峰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对赤峰的历史文化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后,曾得出结论:“就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而言,赤峰地区是国内最早发生文明因素的地区之一”。

赤峰有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先后发现并命名了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等8种考古学文化类型。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曾说:“就一个地区而言,赤峰是考古学文化发现和命名最多的地区”。

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赤峰地区共有文物遗址、遗迹7340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9处、赤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处、旗县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4处。赤峰地区共有国有博物馆13家、非国有博物馆11家。其中,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36万余件(组),三级以上珍贵文物5183件(组),包括一级文物672件(组)、二级文物1729件(组)、三级文物2782件(组)。

2 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2.1 加强文保组织机构建设

2011年赤峰市文物局成立以后,为加强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7340处遗址、遗迹进行了认真梳理,在摸清情况、理清类别的前提下,组织遗址、遗迹所在的旗县区和乡镇、村,根据遗址、遗迹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同时,市、县两级文物局签订责任状,明确重点文物管护的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并联合森林防火、治安管理等部门形成综合管护体系,有效发挥了联合监管作用。

2.2 申遗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2.1 红山文化遗址

2012年以来,赤峰市和辽宁省朝阳市签署了两市政府备忘录,制订了申遗工作计划,成立了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和申遗办,召开了赤峰朝阳两地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遗遗产价值分析论证会、红山文化遗址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国际专家研讨会和红山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专题推进会,共同聘请清华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联合申遗文本,现初稿已编制完成。同时出台了《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群保护条例》,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2.2.2 辽代上京城与祖陵遗址

2012年,赤峰市、巴林左旗两级党委、政府成立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之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成立了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申遗领导小组,划拨了申遗工作启动专项补助经费,确定了清华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为《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申遗文本》撰写单位,目前申遗文本初稿已经完成。2017年4月,辽代上京城和祖陵申遗工作正式列入自治区层面加以统筹推进,专门成立了由布小林主席任组长的专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出台了《赤峰市辽代都城州城帝陵遗址保护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2.3 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项目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近年來,赤峰地区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目标化管理,市政府和各旗、县、区每年签订责任状,就本地区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细化和量化,确定具体目标,年终进行实绩考核。同时,督促各旗、县、区政府根据各地财政状况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具体实际,加大文物保护投入,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通过贯彻“五纳入”要求,正确处理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同时,做好文物保护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先后向国家文物局申报项目87个,争取项目资金5.23亿元。全市9处古建筑类国保单位基本实现安防、消防、防雷等技防措施全覆盖。

2.4 加强考古发掘与学术研究工作

赤峰市积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和考古学术机构,加大力量开展考古发掘与学术研究工作。二道井子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时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辽代祖陵陵园建筑基址荣获“2009-2010年度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奖”一等奖。在学术研究上,赤峰市连续十三年组织红山文化高峰论坛,坚持多年组织辽文化学术研讨会等会议,并组织、新建了红山文化学院、契丹辽文化学院和契丹辽文化研究产业创新基地,挂牌成立了辽代上京城·祖陵遗址申遗暨辽文化研究基地,出版了《红山文化研究》等一系列学术论著。

2.5 文物安全与执法督察工作稳步开展

近年来,赤峰市文物保护的各级单位都加强了与全市各级公安部门的合作,每年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盗掘古墓葬、古遗址和走私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并加大对古玩市场的监管力度,推进制度建设,加强市区两个古玩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认真开展了文物行政执法督察、巡查工作。

2.6 博物馆建设和免费开放工作取得新成效

赤峰市建有国有博物馆13家,馆藏文物362974件(组),其中珍贵文物4846件(组)。全市现有民办博物馆11家,馆藏文物60208件(组),总投资达到5亿元。目前,全市有12家国有博物馆实现了免费开放,年接待海内外观众200余万人次,全年免费开放天数平均325天以上,已经成为赤峰文化旅游的特色品牌。

2.7 積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不断扩大舆论影响

赤峰市先后举办了中国文化遗产日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会场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内蒙古自治区主会场暨全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活动等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风气。

2.8 组织、筹备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全市文博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赤峰市多次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业务骨干培训班等国家文物局和自治区文物局组织的培训班,并先后组织了赤峰市文物保护项目申报业务骨干培训班等业务培训班,还承办了国家文物局2015年度非国有博物馆馆长培训班、连续三年承办国家文物局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以不断提高基层文博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3 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①赤峰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欠账多。文物保护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各类文物遭受破坏的情况还相当严重。

②亟须加强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价值分析论证工作,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价值分析研究,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申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④部分国家级、自治区级、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量具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的遗址遗迹由于处在偏远地区,看护难度较大,经费投入严重缺乏,导致保护工作力度严重不足。

⑤文博人员队伍老化现象严重,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⑥需要进一步改进文物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的宣传工作方法,使基层群众,尤其是文物遗址所在地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得以加强。

4 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依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管理好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既是责任,也是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赤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总方针,以提高认识、采取措施、抓好落实,从以下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4.1 稳步推进申遗工作

①在契丹辽文化遗址申遗方面,赤峰市配合巴林左旗政府全面推进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申遗文本编制工作,召开一次辽代上京城与祖陵遗址遗产价值和申遗路径分析会。同时推进辽代上京城与祖陵遗址申遗展示项目和环境整治等工程。

②赤峰市配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召开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文本终审会,联合辽宁省朝阳市上报红山文化遗址申遗文本等相关材料报至国家文物局。

4.2 加大力度开展文物安全工作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生命线,要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摆在文物工作的首要位置,依法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主管责任和属地责任,积极落实文物保护工作系列措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制定检查计划,开展日常巡查。加大督察检查力度,尤其是在重大节假日及文物盗掘案件高发期,要加大专项督察检查的力度,确保文物安全。

4.3 持续加强文物保护项目相关工作

①切实加强国家、自治区、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项目储备工作,强化项目申报。赤峰市组织各旗县区文化、文物部门集中编制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计划书,筛选成型项目,报送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审批。特别是国家文物局已经批复立项并已完成方案设计的项目,要作为重点,申报项目资金。

②督促已批复资金的项目实施工作,加强项目资金绩效管理。首先要杜绝沉淀资金,同时加强项目施工过程管理,确保在建文保工程项目的技术质量和进度,建立全市文物保护工程档案。而对完工的项目,要加强竣工验收工作,完成一个、验收一个。

4.4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

赤峰地区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完善赤峰市各级各类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扩大博物馆、纪念馆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博物馆、纪念馆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整合全市馆藏文物资源,集中打造一批以辽文化、红山文化、蒙元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巡回展览和对外展览品牌,采取借展、联展、巡展等多种形式,让馆藏文物“走出深闺”。充分利用赤峰市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加快文物普查数据转化、整理和应用,建立数据动态管理系统,推动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实现文物保护的分类管理和科学利用。科学运用博物馆年检数据和年检内容,对全市博物馆进行科学管理,以博物馆规范化管理为目标,积极协调指导博物馆的注册、展陈、定级、筹建、备案、运行评估、文物保护等相关业务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加强部门联动,开展优秀讲解员、优秀社教活动评选活动,打造博物馆优秀社会服务品牌,要让文物更好地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另外,应深入挖掘文物资源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建设一批优势突出的文保单位,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陈列展览,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坐落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4.5 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草原文化遗产日等节庆活动和重点工作为契机,组织全市进一步开展文物保护法制宣传教育和文物知识普及工作。通过举办展览、发放宣传品、利用各类媒体宣传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赤峰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活动,营造“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4.6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物保护水平

赤峰市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有利于专业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切实扭转人才队伍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同时培养造就一批文博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大力推进各级文博机构与市内外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鼓励新技术在文博领域的推广应用,为打击犯罪、防止文物流失提供技术支持。

4.7 促进合理利用,让文物保护成果惠及群众

赤峰地区应把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有机统一。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把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博创意产品开发、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博馆,开发一批附加值高的文化创意产品,大力推动文物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物资源优势转为产业发展优势,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要让文物更好地为提升地区影响力服务。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充分发挥赤峰市文物资源多样、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推动博物馆馆际文化交流,推动更多文物精品“走出去”,让文物“说话”,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赤峰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赤峰、走进赤峰。

作者:姜妍

上一篇:人大审议财政预算论文下一篇:青藏武术文化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