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杠杆与房地产观调控论文

2022-04-29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严格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刚刚闭幕的2008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提出要切实加强金融调控、实施从紧货币政策。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金融杠杆与房地产观调控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杠杆与房地产观调控论文 篇1:

以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为指导打好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治理在国家治理的经济领域中居于关键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创新性地提出推动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治理思想(以下简称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这一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对于防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体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的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则是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的全面形成,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金融方面的论述更是对这一思想的高度概括。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内涵深邃、逻辑严密、体系完整,应从三个维度深刻领会、系统把握。

——两大思维主线。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彰显了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首先从政治上将金融置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他指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这种观大势、谋大事,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能够帮助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超越各种理论流派的纷争,科学把握金融的属性和运行规律。“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是治國理政的底线思维在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中一以贯之的具体运用,“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运用底线思维看准、看清、看透金融不确定性因素,探明“雷区”、划出“红线”,防患于未然,就能牢牢掌握金融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三项根本任务。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确立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是金融工作三项根本任务。这实质上是明确了我国金融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构成了新时代金融结构与功能、金融机构与市场、金融制度与宏观调控的基本运行逻辑。三项任务彼此之间既是并列关系,又“三位一体”地存在着环环相扣的因果联系。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通过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四梁八柱”主体框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做好金融工作的四项重要原则,一是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三是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四是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又要重点处理好以下问题:在领导权方面,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就决定必须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开展一切金融工作的总领性、根本性要求。补齐短板方面,既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发展绿色金融,补金融供给短板;又要加强监管协调和综合监管,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压实地方监管责任,补金融监管短板。金融降杠杆,是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重中之重在于降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整治金融市场各种乱象,是为了通过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既是深化金融改革之要,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之需,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及风险管理框架又是其中之主题。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旨在健全市场约束机制前提下,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构建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则指,在政策框架上确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在运行架构上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金融对外开放论则涵盖了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等多方面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的理论基石是“金融要回归本源”,核心要义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判断,提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与宗旨之“回归本源”思想,是对马克思关于货币和信用促进生产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关于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和“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的论断,深刻而敏锐地阐明了回归本源与防控风险之间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内在关联。
二、金融风险是最突出的重大风险

党的十九大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在我国经济面临的各类风险中,金融风险尤为突出,许多领域的风险不仅有可能最终诱发出金融风险,甚至许多经济风险本身就表现为金融风险。因此,打好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相当程度上就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归结起来,威胁我国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金融风险主要集中体现在三方面。

1.宏观杠杆率高。宏观杠杆率既反映非金融部门的负债水平,同时也是衡量金融系统风险的重要指标,过高宏观杠杆率导致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我国宏观杠杆率自2008年12月的141.3%快速上升至2017年12月的250.3%,这种高增长率的资金来源于巨额信贷投放与金融部门加杠杆。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开始持续实行货币宽松政策,尽管2017年M2创历史新低地同比只增长8.2%,但M2余额已达到167.68万亿元人民币,是危机发生前 2007年的4倍多;M2与GDP之比,由2007年的1.51倍快速上升为2017年的约2.03倍,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之冠。宽松货币政策为金融加杠杆提供了条件,金融机构会在利益驱动下,通过多层嵌套产品、拉长交易链条的影子银行模式加杠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银行业表外金融资产也迅速膨胀。由此,金融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并远远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带来流动性严重过剩,过剩的资金因追逐高收益率往往最后集中在投机性的房地产等资产市场,推动资产价格非理性上涨,引发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有“明斯基时刻”出现的隐忧。

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高负债是宏观高杠杆率的主要构成,成为重点警惕金融风险的“灰犀牛”。2017年,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仍达156.9%,国企资产负债率为65.7%,均高于国际警戒线;2017年底地方政府仅债券存量部分就达到14.74万亿元规模,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政债市场。两大部门高债务“堰塞湖”,既说明国有企业因传统过剩产能没有化解而挤占着信贷资源,造成金融资源错配,延缓经济转型升级,也反映地方财政累积着巨大潜在风险。

2.不良资产增加。因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周期,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和不良率从2013年起呈现双升趋势,在2017年6月底,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已达1.64万亿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约3.4万亿元的关注类贷款。随着“僵尸企业”的出清,未来每年约有7000亿至1万亿的关注类贷款将迁徙为不良贷款,预计以此增速,2020年银行业不良贷款总额将不低于3万亿元。巨额不良资产不仅侵蚀银行业资本,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造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循环不畅。

3.泛金融化程度广。金融部门以高于实体经济收益率水平的资产扩张,并拥有丰富金融资源,吸引着非金融部门投身其中,出现全社会办金融的泛金融化现象。一是五花八门的类金融组织纷纷兴起,互联网公司直接开展网络的借贷、理财及投资等金融业务。二是部分实体企业热衷于对金融业投资,乃至提出打造金融控股集团,更有甚者,社会上“金融大鳄”从金融体系内循环融资再投资控制多个金融机构。三是一些地方乱批滥设具有金融属性的交易场所。金融活动和投资的泛滥,导致社会充斥着浓厚的投机氛围,加速资金“脱实入虚”,加剧金融行为虚拟化,扰乱金融市场,不仅对实体经济投资形成巨大负面效应,还易滋生金融腐败。
三、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以习近平新时代金融治理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工作主线,紧紧抓住以下五个关键环节,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1.从严全面加强金融管理。从政治保障、宏观调控和监管体系三个层面,严格完善金融管理体制。首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部署安排得到坚决贯彻落实,确保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正确方向;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金融系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发挥党管人才优势,建设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二是建立价格型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通过对市场利率的调控和引导,防止过度加杠杆和风险叠加;完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防范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风险传染所导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严监管、强监管。建立严格全面的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框架;培育严格监管精神、严肃监管氛围。要加强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定统一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监管规则,形成综合监管;要加强中央和地方在金融管理的统筹协调,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2.从快降低企业杠杆率。这是在短短3年内完成打赢防控金融风险攻坚战艰巨任务的“关键一招”。一是以破产重组和破产清算为两种主要方式,对“僵尸企业”坚决处置,打破国有资本预算软约束,化解“两高一剩”产能。二是加快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综合实施,加大呆坏账清收核销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化并购重组机制对化解和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作用。三是通过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国有资本补充基金,形成国有企业资本多种补充渠道。四是改变现行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改革股票发行制度,扩大债券融资品种与规模,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这是降低企业杠桿率的治本之策。

3.从紧管控地方政府债务。经过债务置换、实行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建立规范性地方债券发行通道,地方政府的“明债”基本清楚可控,管控地方债务的重心在于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一是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切断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公司在融资方面任何形式的担保和承诺。二是强化对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协议、PPP等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不得利用其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和PPP进行融资举债。三是将政府负债作为官员离任审计和政绩评价的重要指标,强化终身问责。

4.从重整治金融市场乱象。这是形成金融体系内部良性循环,防止“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必然要求。一是严格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坚决打击非法集资、乱办交易场所等非法金融活动;有序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ICO融资等专项整治工作。二是加强对金融机构股东管理,着力整治隐形股东和股权代持现象,从制度上隔离股东的实业板块和金融板块,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防止股东有利益输送、内部交易、干预金融机构经营等行为。三是深化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强化董事履职评价、考核和问责。四是拆解影子银行,严格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压缩同业投资和通道业务,打破“刚性兑付”,推动理财业务转型。

5.从实补齐金融服务短板。这是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一是补实金融科技短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改进金融服务的功能与效率,提高实体经济对金融资源的获得性。二是补实信用体系建设短板,建立信用评级、信用增进、风险缓释等机制,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降低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与风险成本。三是在严禁房地产违规融资的同时,补实房地产金融服务短板,一方面要为“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提供专业化、系列化的金融服务与产品;另一方面,为落实“房住不炒”的定位要求,抑制社会资金对房地产投机炒作,要提供更加规范、更为丰富的投资、理财等金融产品,以满足人民对多元化、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

(作者: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理事、云南师范大学研究员)

作者:夏蜀

金融杠杆与房地产观调控论文 篇2: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严格执行从紧货币政策 扎扎实实地推进天津分行各项工作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严格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

刚刚闭幕的2008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提出要切实加强金融调控、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我们要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面临的复杂形势,深刻理解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从紧货币政策的内涵,更加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保持增长的基本趋势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积累,发生波动和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增加。主要因素是:美国次贷危机前景不明朗,全球经济失衡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抬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可能居高不下,甚至继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从国内环境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条件和能力明显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有利条件。但是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同时还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潜在风险。一是经济快速增长与结构失衡并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经常项目顺差持续扩大。二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尚未有效缓解。企业发展意愿强烈,投资扩张冲动较强,投资反弹压力依然较大。三是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风险加大。近期物价上涨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带动,具有结构性的特点。2008年,在食品价格上行压力较大、劳动力成本有所提升、资源类产品价格可能进行调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未来一段时期国内物价高位上行压力仍然较大。四是资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导致资产泡沫不断积累,增加了经济运行特别是金融运行的不稳定因素。五是货币信贷扩张压力大。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引发货币供应过快增长的压力巨大。在流动性偏多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信贷扩张动力强劲。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就难以保持下去,甚至可能出现波折。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做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重大科学决策,明确了未来宏观经济调控的取向,有利于调节和引导各类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有利于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有利于深化各方面对结构调整和加快改革紧迫性的认识。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继续维持货币政策紧缩的趋势,从总量上对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实行更严格控制,抑制总需求过度膨胀,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以及物价过快上涨。一是严格控制总量。继续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大力对冲流动性。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控制信贷投放。二是继续增大汇率弹性,进一步发挥汇率对于调节国际收支、引导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平衡增长以及抑制物价上涨的作用。三是合理运用利率杠杆,尽可能发挥利率杠杆在防范经济过热和控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加强对公众通胀预期的引导。四是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在促进结构调整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信贷政策制度建设,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五是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实施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结构性政策,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在平衡增长的治本方面取得新进展。

货币政策从稳健、稳中适度从紧转变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是2008年人民银行工作的一项重大变化。能否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贯彻执行好,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辖区各级行当前的首要工作。

贯彻执行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

第一,要突出一个“好”字。必须紧紧围绕好字优先,既要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投放,调节社会总需求,又要加强分类指导,做到有保有压,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支持优先发展的项目发展得更好,把该压的项目坚决压下来,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同时还要着重推动实施扩大内需的结构性政策,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要落实“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必须坚持从全局出发,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投放。同时要注重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做好金融服务和宏观调控形势下的金融稳定工作,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金融发展的难题,满足经济建设对金融服务的合理需求。

第三,要坚持三个必须。必须坚持分支行长效工作机制建设,着眼于长远发展,抓住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三四”工作体系,靠机制体制提高我们促进科学发展的水平,推动工作取得新的实效。必须坚持干部职工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先进性建设、能力建设、和谐央行建设,加快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全面履行工作职责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使干部职工在工作实践中发展进步。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创新。紧紧抓住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历史机遇,结合辖区实际,找准工作着力点,推动金融改革创新项目的实施,促进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力争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第四,要做到四个统筹。一是统筹兼顾好贯彻执行各项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人民银行法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始终坚持和牢牢把握。同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币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关系。二是统筹兼顾好中央银行各项职责之间的关系。稳定是前提、改革是方法、政策是手段、服务是基础。要正确处理好货币政策、金融改革、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的关系,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经济金融发展。三是统筹兼顾好改善外部环境与加强自身建设的关系。要进一步加强各级行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和沟通,引导市场预期,树立开放、透明、高效的中央银行形象;加强和完善辖区人民银行内部管理,更加科学地配置职能和资源,加强横向沟通和协调,改进对下级行工作的指导,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提高效率。四是统筹兼顾好日常工作、创新工作和重点、难点工作,以及分行、中心支行和县支行的工作。日常工作要保持规范稳定运行;重点、难点工作要积极对待,深入研究,稳妥推进;创新工作要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和质量。要从业务工作、党建和干部队伍建设

以及内控管理等方面,加大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力度,促进分行、中心支行、县支行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强化省会中心支行对市盟中心支行的业务管理,继续推进县支行内设部门和岗位优化整合工作。

二、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总行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人民银行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扎实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加快构建金融稳定长效机制,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加大创新力度,推动金融市场发展;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继续抓好金融基础建设,不断提高中央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总行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结合辖区实际,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贯彻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辖区各级行要切实提高对实施从紧货币政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坚决按照总行的意图和工作部署,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

要加强从紧货币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贯彻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于实现“两个防止”、避免整个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实现地方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

要进一步发挥经济金融监测分析体系的功能作用。健全完善统计制度,加强前瞻性研究和特色研究,围绕贯彻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效果以及金融改革、金融稳定、新农村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

要充分利用多层次分析例会、政策风险提示等有效方式,指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落实信贷规划,严格控制信贷总量;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均衡投放贷款,防止贷款出现过大波动。严格再贷款的管理和使用,运用特种存款等手段,确保金融调控目标的实现。

要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发挥信贷政策与产业、财税、贸易、金融监管等政策的协同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信贷政策的实施方式。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中落后企业的贷款,加大对“三农”、就业、助学、中小企业、节能环保等薄弱环节的支持。落实好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调控的政策措施。

要培育更多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成为市场成员,促进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货币市场规避风险、提高盈利水平。继续扩大辖区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加强对金融机构货币市场业务的监测管理,注意防范货币市场业务风险。分行、省会中心支行要注意研究货币市场产品创新与发展,结合辖区实际需求,积极参与金融产品创新。

(二)抓住机遇,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辖区各级行要把总行推进的金融改革项目与地区实际相结合,研究和规划新的改革创新项目,积极争取总行在辖区进行更多的改革试点。分行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加强调研,谋划新的改革创新项目。进一步深化滨海新区外汇管理改革,逐步扩大外汇管理改革试点的范围和内容。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金融业综合经营。

要严把央行票据兑付关,指导和督促农村信用社在健全制度、改善管理、强化内外部约束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花钱买机制”的目标。稳步推进小额信贷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继续关注国有银行分支机构改革,积极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

要结合本单位、本地区实际,进一步完善创新工作长效机制,按照更高标准深入开展创新工作。已有的创新项目要在巩固、提高和扩大实效上下功夫,同时要规划、实施新的创新项目。创新工作要着眼于工作需要,着眼于实际效果,着眼于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能力,切忌形式主义。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县支行内设部门和岗位优化整合工作。

(三)深入推进协调机制建设,扎实做好金融稳定、反洗钱和金融检查监督工作

进一步完善金融稳定定量评估模型,切实提高金融风险预警监测质量。密切关注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结构调整等对地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提前采取应对防范措施。主动发挥牵头组织作用,从信息交流、工作协调等方面进一步提高金融稳定工作协调机制效能。加快关闭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工作。加大金融稳定再贷款管理和清收力度。加强金融机构应急管理和演练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分行、省会中心支行要探索开展对金融控股公司、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测分析工作,提高防范跨行业、跨市场和跨境金融风险的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反洗钱法》及配套规章,指导金融机构特别是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反洗钱内控制度及操作规程,提高反洗钱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监管,发挥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大反洗钱专项行动工作力度,配合有关部门打击洗钱犯罪。

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总行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监督检查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法律咨询服务质量,为履行工作职责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四)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与服务,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深入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大力促进贸易便利化。密切关注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主动争取政策试点,有序拓宽资本流出渠道。严格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的管理和检查,加大对违规交易活动的查处力度。大力推广使用汇率避险产品,引导市场主体不断改进经营和风险管理,积极应对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扩大所带来的挑战。对于今年的外汇工作,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召开会议作专门部署,分行和各省会中心支行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

(五)加强信贷征信工作,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积极参与和开展征信制度和标准化建设。认真做好信贷征信数据的核对检查工作,完善纠错和异议处理机制,扩大非银行信用信息采集范围,拓展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功能,切实提高基础数据库的应用水平和运行质量。认真开展中小企业外部信用评级和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农户信用体系建设。

(六)完善支付结算体系,提升支付结算水平

认真做好外币支付系统上线运行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自动化处理质量。推动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

推广使用,规范和促进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拓展公务卡使用范围。加快推进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开展支付信用信息查询系统试点。完善账户管理和联网核查系统。以《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出台为契机,加快推动辖区支付清算组织的发展。加强支付清算系统运行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全力做好奥运城市支付环境建设工作。

(七)加快构建现代新型国库业务体系,做好货币发行管理工作

按照全国国库数据集中系统建设要求,进一步提高国库核算工作质量,构建新型的现代国库业务体系。加强国库统计分析,强化国库监管。扩大国库直接办理涉农补贴支付试点范围,积极争取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等试点工作。加快推进辖区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建设,不断拓展系统功能和应用范围。分行要全面推开银联卡缴税工作,推动国税部门加入财税关库行横向联网系统,推动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缴费系统上线运行。

加强发行基金需求预测分析,逐步推广发行基金跨行政区域就近调拨,确保合理现金需要。加强人民币流通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货币金银工作安全运行。完善反假货币长效工作机制,提高反假货币工作水平。积极参与沿海、沿边地区人民币安全预警监测网络建设。

(八)构建内部控制长效机制,提升内部管理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和离任审计工作,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专项审计,加强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上线运行“内控管理与评价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内控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规范公开内容,加强监督检查,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政务公开水平。加强对密码和保密设备的管理检查,增强干部职工安全保密意识。围绕全行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新闻宣传、信访接待、督查督办、档案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

认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进一步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财务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和改进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管理。

提高事后监督质量和效率,督促被监督部门消除资金风险隐患,有效控制防范会计核算风险。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应用系统建设推广的技术支持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保障计算机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落实好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提高离退休干部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后勤管理,改进后勤服务。加强安全保卫,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

三、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认真抓好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坚持办好党校主体班,发挥系统干部培训作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党员和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定实践者。

以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任拥护的原则选拔干部。进一步完善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竞争上岗、业绩考核等制度办法,提高党委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完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制度。推动干部回避、交流制度的落实。各级领导班子要加强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一把手”要当好“班长”,既不能搞“一言堂”,也不能软弱涣散。领导班子成员要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认真参与集体决策,积极执行集体决议,维护集体威信和团结,不搞个人主义和无原则纠纷。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组织、财经、人事纪律,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严肃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讲党性、重品行,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和表率。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要强化党员意识,认真履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继续推动“党员要成为业务中坚力量”、“党员示范岗”、“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要加强团组织建设,支持团组织围绕中心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工作,注意解决基层团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干部职工全面发展。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团结、凝聚和鼓舞广大干部职工。要通过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创造实践机会等方式大力培训干部,抓好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创争”活动三年规划,着重把创争成果转化为提高工作水平的实效。围绕抓班子、带队伍、促业务三个重点,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把和谐央行建设的理念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按照总行今后五年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要求和部署,明确辖区各级行的责任、目标和任务,加大量化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建设,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围绕“权、钱、人”等重要环节,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制度体系。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干部任用、行政审批、财务管理、集中采购、项目招投标等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认真开展清理账外资产和“小金库”专项工作。进一步总结巡察工作经验,重点落实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推进岗位风险防范工作,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加强执法监察。推动行风建设标准化工作,组织开展以规范管理为主题的行风创建活动。

同志们,新形势、新任务对进一步做好基层中央银行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新的要求,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地推进天津分行的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 刘 洋)

作者:郭庆平

金融杠杆与房地产观调控论文 篇3:

房地产“灰犀牛”与“三条红线”

作者简介:

赵奉军,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

在過去的2020年,笔者原本以为面临疫情冲击,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应该有所放松。出人意料的是,政策没有丝毫放松。从下半年的“三条红线”到11月底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兼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重申“房地产是现阶段金融风险最大的灰犀牛”可看出,中央确实在“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方面非常坚决。相对于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监管层更在意其泡沫风险。

按照郭树清的原话“房地产与金融业深度关联。上世纪以来,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机中,100多次与房地产有关。2008年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超过当年GDP的32%。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所谓“灰犀牛”者,意指大概率发生、影响巨大但还是被人们忽视的潜在危机。人们之所以忽视它,在于人们已经习惯了它。这跟“黑天鹅”危机不一样,黑天鹅也是被忽视,但那是因为黑天鹅太不常见以至于人们想不起来。房地产市场规模巨大与社会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此非常熟悉,几乎每个人迟早都会参与房地产交易。我们可能被郭树清所说的房地产相关贷款的规模和比例吓一跳,不过,跟今天的发达国家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例如,根据Schularick和Taylor (2016)对17个发达经济体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业务在过去45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从1928-1970年,房地产信贷占全部银行信贷的比重由30%升到35%;到了2007年,这一比重接近60%。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按照两位作者的说法,“标准教科书中描述的金融部门职能是在家庭部门储蓄与企业部门生产性投资中提供中介服务,然而,这类传统业务在当今的银行业务中的份额微不足道”。 阿代尔·特纳勋爵在《债务与魔鬼》一书中对英国2012年的估计是65%住房抵押贷款加上14%的商业房地产贷款,除房地产公司以外的公司信贷占14%,另加7%的消费信贷。可见,教科书和黑板经济学完全没有跟上现实的脚步。

房地产与金融市场深度关联到如此地步,人们视房地产为安全资产,被马云指责为当铺的商业银行也将其视为最好的抵押品,而时代特征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所需的投资相对较少。这些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资本品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现代经济中的消费和投资越来越非物质化,即出现了所谓的“失重的经济”,这不可避免使得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之类的投资在所有投资的价值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连带导致全社会储蓄过剩资产价格上升,结果就是房地产占银行信贷的比例节节上升。以此观之,不管我们多么不情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未来时代的发展来看,我国的房地产贷款比例还会上升,大家最好对此要有基本的理解和心理准备。

信贷促进了房地产业发展,同时更多的房地产抵押品也会促使信贷扩张,这是一个正反馈相互促进的过程。如果控制得好,这种债务密集型的增长方式皆大欢喜。如果控制不好呢?那就是金融危机。从1933年费雪提出的“债务性通货紧缩”到2008年辜朝明提出“资产负债表衰退”,都提示我们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后容易出现恶性循环。笔者在前期专栏中也曾经提到,从各国的经历来看,控制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更多的是教训,否则也不至于改革传统的通胀目标制转而提出“双支柱调控框架”了。

我们距离发达国家高达60%多的房地产贷款比例仍然甚远,但金融监管机构确实要未雨绸缪。金融风险的大锅饭特征往往会导致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各种冒险主义行为,如果叠加开发商的羊群行为和非理性乐观预期,确实容易推升房价并助长金融风险。这其中民众的按揭贷款由于有首付比限制这个防火墙,相对风险小一点。由此我们可以理解郭树清所说的“灰犀牛”问题。

正是因为金融监管部门将房地产视为现阶段金融风险最大的“灰犀牛”,回过头来再看去年8月份提出的房企“三条红线”似乎就顺理成章了。“三条红线”要求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小于1倍并要求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这种“一刀切”的方式简单直接,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尽管从理论上讲,负债率其实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优水平。

如果房企要在未来降杠杆,这会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诸多变量及其潜在金融风险呢?简单点说,房企在未来必须放弃传统的高杠杆模式,这有助于抑制火爆的土地市场行情和居高不下的房价,从而为潜在的金融风险“排雷”。作为具体的房地产开发商,自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加快销售、变卖资产、寻求股权融资等降低负债,但有一点还是要额外提醒,去杠杆的速度不能太快并需要保持房价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作者:赵奉军

上一篇: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特点论文下一篇:文化部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