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28

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1: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评价体系探索

摘要:随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的开展,高职学生评价不仅能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根据对天津市10所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调研发现,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评价体系,存在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内涵不完善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职市场营销评价体系探索

一 、现状分析

笔者对天津地区10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对象,针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共发出问卷 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9份。通过对调研问卷的统计和分析发现, 80%的调查对象认为课程分数是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主要标准。只有30%的调查者认为进行过系统的学生质量评价,同样被调查者中只有29% 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校的测评方式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质量评价方法对自身激励效果不佳。通过对这十所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的分析,总结问题如下。

二、存在问题分析

1、评价方式单一,评价主体不完善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都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专业知识+技能考核两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但是质量评价中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方面的考核比例较少。另一方面传统的量化考核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和价值差异性,因此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在评价主体选择上,评价主体单一,教师往往是唯一的评价者;根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评价主体的 70%来源于的教师评价,30%来源于小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及顶岗实习单位评价和毕业后单位的反馈评价应用较少。另一方面“学生互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但也存在互评的兴趣不够持久及部分学生认为“互评”缺乏公正性等问题。

2、评价指标选择未能突出高职特色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则是指标设计,根据调查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评价指标设置过于片面,几乎都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高职特色不明显。高职院校使用的评价体系大多借鉴于普通本科院校,过于重视学生专业课程成绩,没有体现出职业院校应有的注重技能注重实践的特点。

3、评价体系内涵贫乏

课程改革后,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在学生的在校学习期间,但是对于毕业生的跟踪回访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很少涉及。尽管一些高校曾经就毕业生的知识与现有工作相关度及用人单位意见的问题等开展过跟踪调查,但是毕业生反馈信息没有在改进高校教育教学中得以利用。

三、启示

国外对与学生质量评价方法比较成功的主要有美国的增值法学生评价、加拿大的《学生评价实践准则》、德国的“双元制”,这些评价方法对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评价体系优化起到了借鉴作用。

1、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可以从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个方面评价。在指标权重方面,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评价指标权重要适当增加,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的培养。知识指标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指标。基础知识考察英语、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专业知识即市场营销专业方面的知识,相关知识包含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交叉专业知识,在考察过程中可参照相应课程的考试成绩、其他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以及平时表现评定,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知识的考核可以参照市场营销学、卖场运营等专业课程的考试成绩、营销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以及平时表现进行评定。营销专业学生需培养的销售技能包括市场营销基础能力、渠道管理能力、销售技巧、大客户销售技巧等方面,可以看出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交、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作为销售人员的应变能力必不可少。针对这些职业技能,相应的技能指标包括与人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从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平时在校活动中的表现和参加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衡量。素质指标主要包括身心素质、从业素质和思想素质。在身心素质方面销售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均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从业素质主要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爱岗敬业、操守职业道德等,而思想品质素质主要考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念和思想政治素质。

2、建立反馈跟踪机制

课程改革背景下,建立健全学生的信息反馈机制尤其重要。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因此要求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在学期间质量评价,更要重视毕业信息反馈。学生在学期间的评价方法可以借鉴英国的档案袋法,英美两国高校认为学生评价是一个看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档案袋法的使用期限通常是一学期或一学年,这样可以完整地观测到学生在一个时期内发展变化的过程,通过对一个阶段学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可以详细地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记录学生各种能力发展的过程,为用人单位提供更加具体、详实的信息。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评价是学生是否适合岗位发展、学以致用的关键。可以引入毕业生就业岗位跟踪评价机制来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例如毕业生离校后,可以与就业单位进行沟通,就业单位可以从专业知识与岗位匹配情况、工作适应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创新能力能几个方面对就业学生开展考核,学校根据反馈信息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完善评价体系,开展教学改革。

3、完善评价主体,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

学生自评应先申明让学生公平公正地审视自己的优缺点后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同学互评选择以课程中的小组成员為单位开展互评或者以寝室为单位进行评价。另外增加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评价的比重。此外评价的形式多样化,例如在校园开展实物商品限时销售比赛、策划方案撰写、案例分析答辩等都可以成为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可以让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任课教师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和企业管理人员评价等多个主体参与。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可以考虑从奖励学分、荣誉奖励及适当的物质奖励进行激励。

参考文献:

[1] 贾迅.高职学生评价体系的范式重构[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

[2] 陶锐、蒋永忠.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素质教育,2013(1).

[3] 高维春.职业素质导向下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4] 王云.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的系统设计[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作者:孙蕊

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2:

试析高职市场营销课改瓶颈的突破策略

【摘 要】本文论述新课改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教学面临培养目标与定位不明确、“双师型”教师缺乏和教学手段单一、校内外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校外社会实践收效低等问题,提出突破高职市场营销课改瓶颈的策略:明确专业目标定位,提升专业的核心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育,巩固育人主体;改革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索更丰富的实践教学新途径,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  课程改革  瓶颈问题  突破策略

当前,我国市场营销行业面临着人才供需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一方面需要探索“以需求引导教学”的教育方针对策,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新课改实施的现状分析效果与瓶颈问题。新课改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主体,其对应的出发点已不再是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也不再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作为高职专业化教学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人提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针对策,这在教育工作与教学任务的探索中确定了全新的模式。新课改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工作中的实施,让企业成了继学生与教师之后的主体,形成“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也给予其更多的机会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是一门特殊的专业课程,其必须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强调对学生职业素质与实战能力的培养。因此,市场营销课程一线的教育人员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新课改的要求与实施的情况,同时掌握当下市场营销行业的最新动向与人才培养需求,才能更好地从事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教学面临的瓶颈问题

(一)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不明确

长期以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营销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所需实践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学生能从事企业市场营销和推销等应用型的工作。从这个目标的要求来看,这给高职市场营销人才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即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在专业定位上并不明确,且受到了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还存在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目标相混淆的情况。

(二)“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学手段单一

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有市场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暴露出教学过程中的弱点,即教师在教学时因缺乏实践工作背景的支撑而不具备理论实践结合的深入剖析专业知识点能力,因此课堂上常出现教师以讲授为主,在采用其他教学手段时往往是点到即止,有其形而无其神,即使选入了一些案例,大多也是传统典型的案例,不具有突出性,缺乏时代气息。很多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单纯的知识感知与理解上,在问题思维的开发、哲理的启发以及潜能的诱发上给予学生的不多,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校内外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培养实践能力的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不少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引入了“工学结合”思想,并且在院校中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但在突破瓶颈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效果还有待提高。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没能真正形成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有效指导的模式,也缺乏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而这样的现状距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师资要求相距甚远。还有一些院校的专业教学只教授理论知识,完全不开设实践教育,不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无法突破实训教学遭遇的瓶颈。

(四)校外社会实践收效低,学生参与性不高,与社会脱节

高职院校实验室不足、实训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是新课改实施背景下遭遇的瓶颈。在寻求改善的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其成为拓宽学生社会接触面、培养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但由于校外实习环境属于真实的工作场所,需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开展实践。另外,学生校外实习还会与企业员工接触,便于学生在模拟借鉴中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校外实习基地被更多地当作实习场所,发挥实习的作用;还有的企业单位在对专业学生的培训中过于保护企业的利益而不让学生接触实际的营销事务,注重维护商业机密等,导致学生的校外社会实践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二、突破高职市场营销课改瓶颈的策略

(一)明确专业目标定位,提升专业的核心能力

在面向高职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群体教学时,教師只有明确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核心能力,逐渐建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定职业教学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当前社会职业需求的人才。从国家教育规划的角度来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不但要掌握全面牢固的文化知识和营销理论,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胜任各大企业营销工作,并掌握一定范围的组织策划能力,确保在企业经营环节、管理环节或是推销营销策划环节都能胜任工作。为此,应从各个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培养环节着手,对现有的高职课程体系营销专业核心能力进行重新定位,需要考核的内容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客户营销信息管理能力、产品识别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谈判能力等,要紧密围绕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能力,以此为基础构建课程培养体系。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育,巩固育人主体

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企业、学校、教师应该成为育人工作的三大主体。近年来,我国的改革教育工作在提升企业与学生个体的方向努力,如一些物流企业、传媒企业营销部等已经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工作过程情境,但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依旧不可替代。结合课改的教学要求,高职教师还需要具备更有广度与深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强化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自我专业培训和实践参与课改,才能培养出具备高技能和全面知识的专业型人才,才能与专业对口、与社会需求相符。此外,高职院校也需要在政策和制度上制定一系列具有激励作用的措施为人才发展提供保障。

(三)改革教学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市场营销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上,因此对应的教学内容则要根据市场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实现调整和更新,过去陈旧、典型却不突出的教材内容必须舍弃,瞄准国内与国际的最新理论和最新行业动态,引入课堂中开展教学工作。同时,还要确保教学知识具备完整性与系统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使其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新课改中的高职市场营销教学要动态地呈现当前流行的营销理论与市场行情,绝不能像传统教学中以讲授营销知识点为基准,要通过实训模块和围绕理论实训的方式进行讲授,跳脱出基本概念、方法的处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其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比如在学习“分销渠道的管理”等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反思传统教学课堂上应用的方法,如单纯理论性讲解、案例讲解与分析等,这些形式更多是理论的学习,教师需要改革教学内容,确保理论性分析的多样化,并加强理论结合实践的创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于“分销渠道的管理”知识,教师可以引入家电产品销售渠道的变革与发展的材料让学生知晓和掌握,学生明白了家电产品传统的经商渠道,再了解过渡中的零售性渠道,再到现代化的电商销售等,通过思考列举出传统销售模式与新兴销售模式应用的优势对比,分析利弊,从而逐渐掌握渠道管理的方法。为此,教师还可以引入“微商思维”的内容,让学生从日常应用的手机朋友圈中摸索其他微商开设微店、商品销售的方法,着重分析探讨家电微商宣传和销售渠道。学生则从小饰品等着手,通过实践亲身尝试微商的角色,从而掌握现代化电子商务销售的渠道与方式,对其展现的优势与管理的核心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实践中寻真知,才能真正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知识。

(四)探索更丰富的实践教学新途径,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市场营销的学习离不开实践,无论新课改前后,实践都应该成为该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必须以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准,借鉴国外职业教学的经验,积极开启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深入到市场营销活动的现场,并与合作企业达到深度合作的协议,构建成熟而完善的师生一体化职业能力培训体系。比如笔者在学生理论学习上升期将专业学生与本地的瑞宝麒广告传媒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该企业的广告覆盖至全广西92%的大巴车车载电视,专为乘客受众提供,因此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需要锻炼与不同产品商打交道的能力,结合产品商不同功能和面向不同受众市场的产品主推大巴车载广告的传播功能与广告服务,同时直接与公司内部影视部进行合作,更好地串联影视部的创作与产品商之间的需求满足,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回归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上,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中,一方面,根据市场营销的职业培养目标与当前市场的就业需求,积极为学生提供融入社会实践的发展平台,提高其职业技能与水平,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锻炼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让企业有动力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开发全新的人才市場,让企业拓宽人才招揽渠道,打破过去实习式的垄断局面,从而提高校企合作以及学生实践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改实施背景下,高职市场营销课改开展工作遭遇了瓶颈,这就要求参与其中的专业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个问题,紧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及新时代对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寻求瓶颈突破策略,提高高职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效率,确保高职院校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炜.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3(12)

[2]朱茂宗.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

[3]张晓飞.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初探[J].鸡西大学学报,2013(5)

(责编 卢 雯)

作者:陆洪涛

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论文 篇3:

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针对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师素质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市场营销学理论和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和经验。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

《市场营销学》是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在各类高校中普遍开设。然而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学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将总结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我院在《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学活动过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具体程度决定了一门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效果。现实中,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都基本雷同,表述宽泛而不具体。要制定出真正符合高职学生实际和高职培养目标的《市场营销学》教学目标,就必须明确高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市场营销学》。笔者对有多年《市场营销学》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了访谈,他们对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目标的理解大概有三种:第一种认为:高职《市场营销学》主要教给学生一些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营销学知识,打好知识基础,而认为实践能力会在将来的工作中慢慢培养;第二种认为:营销是一种理念,通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市场营销的理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营销理念和思维方法;第三种认为:市场营销是一种技能,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是基础,对知识的掌握以实用的原则选取,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的市场营销技能。比如,推销、制定营销计划书、实施市场和消费者调查等。现实中教师对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目标的不同理解,必然导致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也就决定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困难重重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教学的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尚未有对这种模式的成熟界定。而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文科类课程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真正的实践教学困难重重。首先,实验实训基地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几乎每所高职院校在开展实验实训的过程中都感到设备和场地等条件不足。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以前对实验实训重视和投入不够,而且《市场营销学》课程需要的实训基地大多是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但其建立和建设比较困难。其次,建立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制度不完善,模式不成熟。拿《市场营销学》课程来说,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还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如果没有所在学校的支持,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实际上很难建立并发挥实效。

教材建设滞后现在各个高职院校使用的《市场营销学》教材主要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高职高专教育)的教材,不能体现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基本与本科院校教材的内容差不多。目前还没有一本正式出版的、比较成熟的、适应高职高专教学设计和课程改革的、被广泛采用和认可的优秀教材,教材建设的落后反映出《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滞后。

高素质师资短缺高素质师资是不仅对理论有深刻理解而且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他们不仅能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现在,高职院校中《市场营销学》的教师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具有多年教学经验,从原来旧的体制跨入现有体制的教师;另一类就是新进的企业管理或者市场营销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前一类年龄和资历相对较高,他们适应了原有体制下理论教学的模式,不愿意否定自己以前的教学实践来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后一类是刚毕业的博士和硕士,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欠缺工作阅历,也不可能完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非这一门课程的特殊情况,经济管理类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存在类似问题。从本质上来说,这类问题的产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速度没有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标准提高的速度快,高职院校以原有的教学条件、模式和方法适应新环境和新标准时,必然会产生此类问题。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诸方面对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

制定适合高职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高职的实际需要,《市场营销学》教学目标有三个子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岗位目标。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目标是学习这门课程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由于《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将能力目标细分为六大能力,即营销环境分析和判断能力、市场机会的识别能力、消费者与市场分析能力、营销策略使用及创新能力、营销战略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营销活动组织与管理能力。岗位目标主要定位为业务员、营销渠道管理人员等。考虑到师资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教学,我们将《市场营销学》分为两个部分,即市场营销理论和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市场营销理论课程为36学时,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概念、原理、理论和方法;市场营销综合实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市场营销学必须掌握的六大能力,为18个课时。

《市场营销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市场营销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最根本的变化有两个:第一个变化是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并让学生学会学习;第二是通过案例,将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营销问题相结合,培养了学生把握、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市场营销理论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法结合以小组为单位的案例教学法。在正式上课前我们将一个班级的同学进行分组,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每组5~6位同学。每位同学轮流担任小组长以锻炼其组织和沟通能力,当能力不足的同学担任组长时其他同学应该全力帮助和配合。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机制以增加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配合程度,并反应到最终的考核成绩上。上课时,各小组成员坐在一起,便于小组内进行课堂讨论。理论教学中,教师在完成每个教学模块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的讲授后,要求每组学生各讨论学习一个大案例,案例不仅包括所讲授的知识还可能包括未讲授过的知识或其他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案例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各自案例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根据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搜集与案例相关资料的全面程度、对案例分析的详细程度、对营销问题分析的深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演讲和PPT演示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学习课堂讲授之外的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的提升。

《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的教学改革《市场营销学》综合实训的教学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或职业能力,我们通过一系列与社会合作的营销项目来实现这一目标。市场营销综合实训的教学过程最能体现高职“工学结合”的要求,实现从传授知识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职业能力相结合的转变。为了锻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策划一个营销项目并且实施,这些营销项需要小组全体成员到校外寻求企业赞助。策划并实施营销项目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的最好体现,也体现了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虽然让学生去校外寻找和实施营销项目空难重重,但这一过程对学生的锻炼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在2006级市场营销班的作业中,营销项目做的比较成功的有“优百特校园促销方案”、与广州奕翔市场调查公司合作的市场调查实地访问等。学生在设计营销方案并执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这也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改革后的教学效果比改革前大大提高,我校2007级市场营销专业的就业率比改革前提高了20%。

《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经验、

难点以及未来方向

主要经验《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经验主要有两条:第一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从整体上看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对学习的热爱程度都不及本科生,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困难。但是通过小组学习、案例教学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是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一个小组的全体成员在选择项目和制定项目计划书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了解到企业实际工作中营销计划如何确定和实施,另一方面,学生也向社会展示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这本身就是一个营销过程。认真完成作业并全力投入实训过程的同学在就业和兼职工作中都有比较好的表现。

难点和未来改革方向《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难点是它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尝试新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都需要指导教师解答。比如,让每个小组都去寻找项目,需要对每个小组的营销方案或者策划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其次是校企合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困难。在未来改革方向上,应该注重探索如何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训,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杨海娜.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实训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7).

[2]孟之光.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之我见[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3]方光罗.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新探[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邹一鸣.高职市场营销课程综合实训模式探讨[J].岳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7).

作者简介:

吴兆春(1983—),管理学硕士,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作者:吴兆春

上一篇:学导式教学模式中医基础论文下一篇: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