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论文

2022-04-28

摘要:通过对大连市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优劣势的分析,提出解决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有效解决就业难题提供帮助和借鉴。关键词:大连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策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论文 篇1: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目前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为就业环境差、就业质量差、就业能力差,为此,分析了造成这种就业现状的原因,从社会、高校、學生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如何提升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据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河南省共有高校129所,其中民办高校数量达37所。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艰巨,提升我省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成为破解就业困局的关键。本文拟分析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原因,并提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策略。

1.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1.1就业环境差

尽管民办高校在我国已经有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很长历史时期形成的“公”与“私”完全对立的经济、政治观念,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竞争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很多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一直持不认可态度,在选拔人才时秉持“学历本位”而非“能力本位”原则,在招聘条件上设置院校门槛。即使有些用人单位表面没有对学校性质进行规定,在面试、录用的过程中仍会存在隐性歧视的现象。有学者2013年针对河南省三所民办高校大四学生进行了就业问题问卷调查,其中高达37.7%的学生表示曾受到过毕业学校与学历方面的歧视。

1.2就业质量差

河南省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对较差,但他们的就业成本普遍较高。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要花费更多的金钱与时间成本才能谋到职位,很多毕业生要经历6到10次的面试才能成功。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约有50%以上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绝大多数毕业生集中在私企且所处岗位多为基层岗位,且起薪较低。

1.3就业能力差

民办高校的学生文化基础不占优势。有学者就高校在校生“学习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民办高校不能认真投入学习的学生比例高于公办高校14%,先天不足加上后天没有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光靠择业时的短期包装很难弥补综合素质方面的不足。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毕业院校各方面均不占优势,容易过分低估自己的实力,不能充分展示自身实力。

2.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成因

2.1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749万,加之经济结构调整与科技进步使社会所需劳动力大幅减少,就业大环境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201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到49.9万人,就业压力巨大。

由于民办高校创办历史较短,还没有知名度意识,其毕业生在普遍注重学校“品牌”的人才市场备受冷落。用人单位由于对民办高校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对其毕业生存在显性或隐性歧视行为。

2.2民办高校本身的原因

与公办高校拥有充足的财政拨款不同,民办高校主要的经费来源是学生的学费,民办高校因为经费不足普遍办学条件差,在学生培养方面重规模轻质量。民办高校的教师在工资待遇方面普遍较低,上升空间受限。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容易选择升学深造或其他心仪的就业渠道,人员流动性大。很多民办高校倾向于吸纳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管理不便且稳定性差,师资的不稳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同时,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往往照搬公办高校或采取一种过于功利、随意的态度,没有经过认真的调研与就业预测,培养的人才多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状况,使学生求职时举步维艰。

民办高校往往不能将就业与招生给予同等关注,不能将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很多民办高校都是在学生面临就业时才开始关注该项工作。且往往没有专人开展,多由辅导员兼职,这部分人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状况堪忧。

2.3学生自身原因

受我国高等教育精英教育的惯性影响,很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仍然不能对自己重新定位,就业期望值偏高。有学者2013年针对河南省三所民办高校大四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55.8%的学生期望的起薪是3000元以上,高达48.2%的学生有意愿到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只有5.7%的学生愿意选择小城镇或乡村就业。

民办高校求学费用高昂,学生家境相对富裕,应对挫折的能力不强,缺乏开拓创业道路的勇气,就业选项相对受限。

民办高校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但由于其办学条件有限,教学质量上不去的现状,一些与市场贴合比较紧的专业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等学生很难掌握最新的知识。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求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民办高校实践教育是薄弱环节,学生在校期间很难积累符合职业所需的实践经验,这些都是影响其就业的消极因素。

3.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3.1社会方面

政府应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资金上应加大扶持力度,改善其办学条件,各级政府应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减免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民办高校之所以教学质量差与其师资力量差息息相关,政府的财政投入可以切实改善民办高校教师的生存状况,有利于学校培养高水平、稳定的师资队伍。政府还应在个人发展、职称评定方面创造条件,完善政策,切实帮助民办高校提高师资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认真调研,并对其发展规模、目标等作出具体规划,及时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并向民办高校传达情况。在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上应灵活考虑,切合其人才培养的实际。

针对民办高校社会认可度低的现实,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消除人们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不正确认知,应出台法律法规禁止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设置院校门槛,并对用人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后期监督,让政策真正落实。

3.2学校方面

民办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专业设置的改革。高校应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认真调研,确保所设置的专业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我省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民办高校应尽快改革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来满足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针对毕业生普遍实践经验欠缺的事实,民办高校应深化校企合作战略。学生实践训练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使校企合作成为一种长期的机制。高校一方面应引进外部企业资源,共同搭建校内实践平台,提升校内实践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将学生送到企业,使其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3.3学生方面

民办高校的学生之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与其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有关,学校应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积极引导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规划,民办高校的学生一样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来适应职业目标的需要。

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的毕业生一工作就可以上手,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但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都没有积累实践经验的意识,致使求职受阻。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校内社团活动、校外兼职等途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求职受阻与其过高的就业期望有关,毕业生应该树立“大众化就业”的观念,积极转变心态,将眼光放得更开阔一些,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现状令人堪忧且原因复杂,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关系到我省民办高校的生死存亡,更关乎每一位毕业生的长远利益。政府、民办高校、学生都应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应对,才能破解当前的就业困局。

作者:李建霞

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论文 篇2:

对大连民办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摘 要:通过对大连市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优劣势的分析,提出解决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有效解决就业难题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大连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对策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大连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辽宁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其中大连是我省民办高校较为集中的城市。相对公办院校来说,处于弱势地位的民办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市民办高校的就业工作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

(一)大连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优势

1.社会方面

大连是重要的港口、贸易、旅游城市,随着我省“大大连”政策的提出,大连已成为我省吸纳毕业生的主要城市。毕业生接收总量不断攀升,这表明我市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有力地拉动了毕业生需求,形成了吸纳储备人才的有利条件。

另外,我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各项鼓励、扶持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拓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引导毕业生多元化就业。同时政府各级有关部门也在大力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完善毕业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这些都为我市毕业生的就业拓宽了渠道。

2.学校方面

同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院校办学机制更灵活,既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专业设置,也可以随时改变各专业招生人数的比例。同时民办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定位于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其毕业生有相对较强的实际操作意识。

3.学生方面

民办学校学生的就业心态通常都更加务实,就业选择也更加多样化,忠诚度也较高。同时,民办学生的教育投入普遍比公办教育的费用高,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也使这些学生在灵活性和动手能力上,在中小型企业的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

(二)大连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劣势

1.社会方面

我市是毕业生就业的密集城市,同公办院校和名牌大学的学生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在竞争力上相对较弱。从就业的总体情况来看,其就业领域多倾向于服务行业、技能行业以及日常行政工作,去向多限于民办企业,中小企业,难以向管理层以及更高更深的就业领域发展,且就业的稳定性不高。

2.学校方面

(1)从民办高校定位来说,辽宁一部分民办高校的目标定位并不是很清晰,很多民办高校大力发展的是投资较少的文科教育,对于培养在工农业生产上实用技能型人才则很少。同时,一些民办高校盲目比照公立高校,造成了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的趋同,从而造成民办高校低成本专业重复率偏高。这也造成了学生就业时专业与社会岗位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2)从民办高校专业设置方面来说,民办高校过分强调热门专业的设置,忽略了在相同专业上,公办院校的师资、硬件设施和生源质量都是民办高校无法相比的。

3.学生方面

(1)学生的就业观念陈旧。许多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受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愿意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工作,不愿意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存在一次就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许多同学盲目从众,愿意到大城市就业,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就业,有的只看重外企,只看重品牌企业,直接导致求职难。

(2)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不足。不少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入学成绩低,综合素质不高,加之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毕业时其思想修养、知识水平、动手能力等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自身存在很多缺陷,问题较多,难以就业。

二、民办高校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做好宣传,因势利导,发挥政策法规的指导作用

自2006年以来,大连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相关10余个配套文件,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供毕业生就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实施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等方面,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国家的政策法规就是巨大的就业创业途径的宝贵资源。据调查反映,40%的大学毕业生对于国家现行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或只是略知一二,却不会合理运用。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教育、教学和开展各种活动让国家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法规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大学生的内心,叫他们能理解、会运用。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民办高校基本的培养目标都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从今天社会所需的用人标准来看,我们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以学校为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学校必须集中财力,开办实训场地,建设实验楼,如服装设计室、电子电工实验室、网络维护工作室、美容美发室等,让学生听完理论后,马上可以到实验室操作,验证理论,掌握技能,达到学以致用。

2.以企业为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的联系。开放办学,积极推行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结合,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校企联合办专业、校企联合开课程,真正把专业办在企业的需求点上。企业把学校作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把企业作为学生就业实习的基地以及社会服务的基地。

(三)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1.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市场调研小组,每年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调查市场需求的饱和度来分析未来市场的缺口,从而恰当地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及布局,确保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以及科学性。

2.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求职择业能力

民办高校可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由各专业辅导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试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引导学生进行较为客观的自我评价,督促学生了解自己“理想职业”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制订出自己在不同学年的学习目标,定期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引导。同时,学校应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包括对人才资源市场的正确分析与估计、求职择业的技巧、面试与应聘的技巧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在强化学生就业教育的同时,民办高校还要努力建立完备的就业服务体系,积极拓宽就业途径。首先,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委派就业工作人员奔赴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优秀毕业生,使用人单位了解学校,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为毕业生的就业开辟广阔天地。其次,采用“请进来”的办法,举办校内招聘会,为招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再次,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充分发挥校友会“名牌效应”的作用,利用校友会来宣传学校,推荐母校的毕业生。

(四)引导大学生内修素质,外抓机遇,敢于竞争,从容应对就业

目前,全国大学生就业已进入低起薪阶段,这表明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不再唯学历,而是唯能力,这也是用人更加理性的结果。民办高校毕业生要充分认识这一客观趋势,注重内在素质的提升,就业时降低择业期望值,通过就业后努力工作,创造出优异的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待遇。走“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道路。树立竞争观念,勇于“推销”自己,改变“等、靠、要”的思想,培养积极的求职心态,从容面对挑战。

另外,善于利用外部资源,为自己的就业“搭桥铺路”。毕业生可以利用人脉关系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甚至直接找到工作岗位。

(五)拓宽就业领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民办大学生同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在创业上具有一定优势。一是民办大学的办学多具有鲜明特色,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是一些适用技术,这些技术特点比较适合个人创业;二是民办高校学生思维活跃,灵活性较强,也较为适合创业。民办高校学生接受更高教育一般具有一定难度,如果毕业后不能找到工作,不创业就会“失业”,所以,创业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作为民办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作为学生在进行创业选择时应多从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在创业初期需要的资金量较少的第三产业入手,同时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为最终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就业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基石。我市民办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树立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思想,树立教有所指,教有所专,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同时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社会、政府、高校和毕业生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民办高校的發展前景[J].中国教育线,2009(8).

[2]陈宝瑜.如何保持民办高校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J].教育与职业,2002(12).

[3]http//www.crhsi.com.cn(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4]http//www.lnjy.com.cn(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艺术学院基础部)

作者:戚雪娟 陈长东

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论文 篇3: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分析及政策指导

摘 要 文章以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现状,研究影响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民办高校毕业生更好的就业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毕业生 就业 影响因素 意见和建议

0 引言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然而,相对于公办院校,民办高校的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民办高校的社会知名度、认可度较低,加之大学不断扩招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造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困难。①解决好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战略和高等教育的长久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近几年,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剧增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受到较大影响。

(1)就业形势严峻,工作不好找。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不景气,对我国出口业等多个行业产生严重影响,而大学扩招的后遗症也逐渐显现,导致求职者人数远远大于岗位需求数。(2)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社会对民办高校的偏见,造成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认为自己的学校差,自己不如公办院校的学生。求职过程中遭到的冷遇以及学长们的“言传身教”,则更加造成毕业生的不自信,从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在面试时不能正常地表现自己,失去可能的就业机会。(3)薪资待遇低,就业积极性不高。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企业中较为常见,相对于公办院校的学生,民办高校毕业生工作层次及待遇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使得很多学生不愿去就业。②

2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通过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找出解决的办法。

2.1 社会因素

(1)整体就业形势不好。随着国家大力普及高等教育,大学升学率从原来不足10%,到现在基本达到70%甚至更高。大学扩招在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新的问题。其次,随着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及完善管理,使得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降低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困难。另外,全球经济衰退也对国内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2)社会对民办高校不了解,有偏见。企业及社会对民办大学普遍存在一些偏见,在招聘员工时,往往会看重公办院校的学生,使得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遭遇歧视和偏见。

2.2 学校因素

(1)招生发展模式不合理。民办高校为了发展及教学资金,一味地看重招生数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素质等不够重视。不断降低的分数线,造成学生素质的整体下滑,直接影响学校的名气和声誉。(2)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学生求职过程中,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想动员会,然后便涌向各个招聘会场。学生在短期内不可能对自己的职业有很好的规划,只能在懵懵懂懂中去摸索自己的就业兴趣及方向,在一次次失败的面试中积累经验,求职中的各种遭遇不仅使得学生丧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打击了学生的求职信心,不利于学生的顺利就业。③(3)培养方式及教学内容不适应社会发展。现代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仅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水平,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民办高校在向公办院校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也较差。另外,学校所开设的一些课程明显过时,所教授的内容落后于时代发展,造成学生在求职中因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而无法就业。

2.3 学生自身因素

(1)知识储备不足。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宽松的管理方式下,慢慢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导致专业知识掌握的太少,因此很难受到企业的亲赖。(2)求职心理因素太差,缺乏锻炼。高考失利后,一些学生对学校和自己缺乏信心,抱着混的态度进入大学,长时间形成了自己比别人差的心理暗示,对求职缺乏信心。(3)主观认识不明,被动等待。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就业形势、企业的状况没有做充足的了解,求职没有针对性,投出简历后就只是等待,不懂得主动争取。(4)求职期望过高。一些学生比较急功近利,求职时不去考虑企业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看重薪资待遇,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忽略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心理期望值过高,从而错失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单位。④

3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启示

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学校的一项工作,学生自己也要对自己负起责任,共同努力来完成。

3.1 真正重视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不是简单的一次教课任务,而是学生在高校期间应该受到的一项系统教学,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应真正地将就业指导工作做好,使其能够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

(1)指导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学校应改变以辅导员为主要指导教师的现状,建立并重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聘请一定比例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对就业形势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尽早学习掌握就业技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2)全过程化就业指导。就业指导不是简单地对毕业生进行短暂培训,而应将其贯穿到大学的始末。从一入校门起,学生就应该开始接触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对职业发展产生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明确自己将来要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从而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对一些专业课程进行学习。(3)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要让学生能够重视就业指导课程并能从中有所得,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灌输式的教学变成由学生来参加,亲身体会求职的过程。老师除了向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咨询指导,教一些求职中的礼仪及技巧外,还可以提供一些实际中的面试场景由学生自己组队完成模拟面试等过程,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讲解,不仅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切身感受求职时的过程及心理,对求职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4)完善服务体系,扩大就业机会。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信息,学校不仅要完善就业网站建设,做到就业信息及时、及早发布,还应通过多种手段来完善就业信息的宣传。另外,要重视与企业间的交流和合作,邀请更多的企业参加校园招聘会,同时要对相应的行业、企业、岗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推荐,把握珍惜每一场招聘会,真正全面地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3.2 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

(1)完善实习基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应对实习基地加大投资,完善实习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并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一些相应的研究室,如电气发明、家电维修、服装设计等,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学到实际应用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多和外边的企业联系,与企业进行共同的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拓宽学生的就业面。(2)改善专业设置,面向市场需求。民办高校毕业生要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自身具有优秀的能力,其所学更要有所特色,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应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灵活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让人才培养满足市场需要,同时还能与公办院校进行“错位”竞争,将民办高校的优势发挥出来。(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学生获得资格证书。不可否认,在国内就业市场上,一些拥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在就业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学校应定期邀请社会上的一些专业培训机构,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3.3 学生自我培养和提高

(1)正确认识自己,树立积极的就业信念。民办院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固然会受到一些偏见,但客观来说,在一些民营企业、发展中企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还是很受欢迎的。较低的工资要求、熟练的动手能力等是许多民办高校学生受到青睐的主要原因。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应正视自己,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2)摆正心态,树立正确择业观。就业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学生应对自己的就业有客观合理的期望,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找准自己的合理期望,选择自己就业范围内的企业先就业。(3)早打算、早准备。要想抓住好的就业机会,就应该尽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计划好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及方向,这样就能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要掌握的技能,早作准备,就能在求职过程中有的放矢,才能在求职中获得成功。

3.4 就业不是唯一,创业也能成功

对于应届毕业生创业,国家和社会出台了许多优惠的创业政策,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创业。但是,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无论从事哪一行,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学生刚走出校门,社会经验、管理知识等还都很欠缺,因此在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同时,学校和社会更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⑤为此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创业培训课程,从社会上聘请一些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人士来进行创业指导,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校园创业基地,便于学生在校园里进行模拟训练,增强创业能力。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国内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影响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和建议,为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注释

① 李志霞,陶冶.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94-95.

② 王娟.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0.

③ 陈成文,胡桂英.择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基于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1):46-50.

④ 朱生玉,王晓华,屈智勇等.基于就业市场因素分析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1-97.

⑤ 郭平.大学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6):101-103.

作者:孙鹏

上一篇: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高职艺术类设计课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