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广大农村流传着种种老百姓自己创作、自己欣赏的艺术,剪纸就是其中之一。它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但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其借取中国汉字文化与动植物语句的“谐音”和“隐喻”手法,将民众欢乐、吉庆祝福、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表达出来。了解和研究民间剪纸,是通向欣赏和认识繁杂多样的民间美术的捷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 篇1:

鄂州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特色与文化内涵研究

鄂州民间剪纸艺术是荆楚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鄂州民间剪纸艺术的内涵、装饰语言、艺术形式,论述鄂州民间剪纸的民俗文化及其产生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应用、造型观念和美学内涵,详尽展示剪纸艺术的符号及其作品的文化价值。

剪纸艺术在鄂州民间生根开花,已成为民间文化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因此它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而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展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本原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荆楚儿女不仅创造了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而且也创造出了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州剪纸艺术

鄂州剪纸是荆楚大地民间艺术瑰宝,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传递着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记录着剪纸技艺漫长曲折的发展历程,承续着历代艺术精华,荟萃了不同时期的创作成就,犹如剪纸艺术的历史长廊;它融合南北艺术之精髓而自成一体,以其清新活泼、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立于民间艺术之林;它植根社会、取材民间,题材广泛,内容朴实,表现手法奇特,各种流派和风格迥异的作品争奇斗艳,堪称珍贵的民间艺术宝库。当今更是赋予美感的造型和丰富的感情色彩,使剪纸作品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表达出朗朗向上、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

鄂州民间剪纸审美特色

鄂州民间剪纸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极力显示其超越自身民族背景的独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张剪纸无论它用于何种场合,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灌注着审美感情,只要人们以美的标准肯定它,也就有了存在过程的审美价值。对于鄂州民间剪纸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地方,返璞归真的独特艺术魅力是需要我们传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主观意象创作

主观意象是按照人的构想进行剪纸作品的创作,不受自然形态的左右。鄂州民间艺术剪纸艺人感情浓烈,从朴素中流露出真情实感,是直接流露的主观自我表现,也是心灵深处情感体现。鄂州民间剪纸艺术在构成中不受任何物象间真实存在的束缚,自由随意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象进行安排。南京金陵神剪的第四代传人张方林的剪紙作品“富贵鼠”、吉林张春颖的剪纸作品“鸿运当头”等,都是经过了作者主观性处理的优秀作品。前者作品中用各色的牡丹花围绕着可爱的老鼠,寓意深刻;后者作品中用黑底配红色莲花,凸显了画面中间九条重复出现的鱼儿。它们头顶红球,首尾相续,将“连年有余”的传统题材和现代艺术理念有机融合,体现出深厚的荆楚文化意蕴。

2.独特装饰风格

鄂州民间剪纸艺术朴实而夸张,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功底,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达到雅俗共赏、工艺传神的独特境界。经过时代的发展,如今已经实现了剪纸的实用性、艺术性、欣赏性、收藏性的有机融合。综观琳琅满目的剪纸世界,轻盈的纸制品折射出丰富的平面视觉效果,传达出美妙完整的艺术构思和章法,展现了人们热爱生活、向往吉祥、喜气盎然的景象。鄂州剪纸艺术以其夸张和变形艺术形式围绕着表现主题内容,有效地增强画面的装饰性和趣味性。

3.精深制作技巧

由于剪纸材料、工具的特点和具典型,鄂州剪纸艺人在长期的创造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作技巧。剪纸的制作需要把线条的粗细、疏密、虚实等安排得当,而且要根据剪纸的特点,尽量发挥它的长处,同时要充分地考虑镂空技艺的精湛。镂空的艺术技法,可以通过对作品的细部作有效地深入刻画来增强剪纸的艺术表现力。随着镂空技术的使用,对剪纸结构要紧密相连的要求也提出来了,因为剪纸要剪刻镂空,拿取粘贴,如果没有很好的整体性,就不便于制作和使用。剪纸艺人在构图时必须设法让所有的表现对象都巧妙相连,不出现断连现象,达到较强的视觉效果。

4.浓郁乡土气息

鄂州的民间剪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内容十分丰富,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图像、花卉禽兽。风格粗犷、淳朴;表现手法简练、夸张,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鄂州剪纸分为两类,一是单色,一是彩色。单色,是用一种颜色的纸剪成,朴素、大方、明快,表现力强。彩色,则绚丽多彩,色泽丰富,表现力强。它大多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如“五谷丰登”、“五福临门”、“鹤鹿同春”等。鄂州民间剪纸特别讲究对称,成双成对,这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外在反映。

5.多维造型艺术

鄂州剪纸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造型方法和表现形式。在构成上,剪纸要求所表现的实物通过一个平面展开,造型高度简练并且外轮廓要高度概括,艺术语言夸张变形。鄂州民间剪纸艺术产生和流传非常广泛,为表现某一丰富的主题采用多维立体的创作方式,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抓住抓住特征入手,概括提炼出最能体现物象本质特征和情感色彩的特定外在形态,通过抓外轮廓的方法,对物象进行传神的刻画,把物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鄂州剪纸艺术的风格粗犷、简化、浪漫,轮廓和形状坚实而清晰,纹样生动有趣。鄂州剪纸艺术作为民俗活动的载体,传承着民俗文化,内容和形式都具有承传性、固定性。加之剪纸手法、纹样的规定性,所以就形成了鄂州民间剪纸相对稳定的特殊造型艺术。

鄂州民间剪纸文化价值

鄂州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深刻的人文底蕴,其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重视。它所表现出的形式特点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和几千年来历史积淀的产物,是我国大地上以人为本,口传身授的活态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审美理想和哲学观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造型特征、形式美感和率真的感受等,为我们开启了一个丰富多彩、博大深厚的文化基因库。剪纸艺术具有强烈而鲜活的生命力,展现出一种生命的形式。

鄂州民间剪纸艺术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朵最灿烂、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品种。它凝聚著我们祖先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识,是民族文化艺术的源泉和灵魂。鄂州民间剪纸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民间传承的文化活动,它的大部分都是以民俗为基础,与民俗活动有紧密的联系。作为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之一,剪纸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民情民风,融入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善恶判断。鄂州民间剪纸是我国民俗文化的物质表现,这是人类最重要的亟待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文化遗产之一。

鄂州剪纸艺术传承与创新

鄂州民间剪纸的形式和风格应该多样化,艺术劳动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不断创造和创新。同样,鄂州民间剪纸艺术一直在是与时俱进中传承的,已不是单纯的指传统的民间剪纸类型,更多的是指那些立足于传统民间剪纸形式美的变化法则的基础之上,开创出具有新内容新变化思维的中国现代创意性剪纸。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生存价值观的变化影响了鄂州民间剪纸的传习,民间传统文化在教育上的长期缺失,使年青一代对剪纸传统淡化甚至陌生,这是中国民间剪纸传承的最不利因素。

基于对鄂州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学习与研究的深入思考,反映了时代文化的剪纸艺术,生活需求的依托已使民间剪纸的存在边缘化,时代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多学科专业的交叉学习与借鉴。创新是民间剪纸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但整个过程是一个艰辛研学的劳动过程,至少要掌握民间剪纸的基本造型规律和其承载着的深厚的文化与艺术的语言符号等本质的东西,更要解决造型造意的问题。鄂州剪纸艺术做为服务于人的吉祥文化意识的艺术形式,对内塑造了人的精神情感世界,对外引导了人们的视觉审美习惯。鄂州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应该是让最真实的生活情感激励我们去创意,让中国的剪纸艺术走向世界,成为当代一道充满魅力的艺术风景线。

结语

鄂州民间剪纸艺术要想在艺术之林中永固长存,除了依靠外界的关注和支持外,还要借助剪纸本身的特殊形式和艺术质量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对现有成果加以选择、取舍,保留精髓——蕴含其间的,为民众世代传承的独特审美情感和不朽的民族精神。鄂州民间剪纸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这是因为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和审美性,是因为它那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从它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今天我们对鄂州民间剪纸艺术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探寻原始文化之根,也有助于完善和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内容,更可以让人们了解鄂州剪纸艺术这一民间文化的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肖巍(1982—),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肖巍

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 篇2:

浅谈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寓物寄情与审美特征

摘 要: 广大农村流传着种种老百姓自己创作、自己欣赏的艺术,剪纸就是其中之一。它虽然制作简便,造型单纯,但包含着丰富的民俗和生活内涵,其借取中国汉字文化与动植物语句的“谐音”和“隐喻”手法,将民众欢乐、吉庆祝福、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表达出来。了解和研究民间剪纸,是通向欣赏和认识繁杂多样的民间美术的捷径。

关键词: 剪纸 历史 审美特征 寓物寄情

中国传统文化重“含蓄”,很多艺术形式都用委婉的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丰富的含义,剪纸便是代表之一。其中蕴含的长命百岁、佛祖保佑、多子多孙、婚姻美满、年年有余等是剪纸的文化内涵与魅力所在,美丽的窗花、婚礼的喜纹、精致的饰品都因为剪纸艺术升华了喜庆美满的氛围。

一、起于东汉、兴于明清的剪纸艺术

剪纸是所用工具、材料最简单的民间工艺品。它伴随着年节、喜庆节日等风俗活动而广泛流传于民间。在中国至少有1500余年的历史。其创作往往是一代传一代,不断修改、充实而趋于完善的过程,所以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

剪纸手工艺术有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树叶上剪刻纹样。而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进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到了唐宋,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二、剪纸的寓物寄情

因剪纸制作简单,创作具有广泛性,创作者以农村妇女为主。因此,剪纸的题材大多与妇女关心、向往的事物有关。看似信手拈来的图案,对她们而言,是深有讲究的。剪纸图案有:四灵(龙、凤、麒麟、龟)、四兽(狮、虎、象、豹)、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菊、竹)及灵芝、海棠花、八仙、门神、寿星、招财童子及琴、棋、书、画、佛八宝、道八宝,八吉祥(盘长、金鱼、白盖、法螺、法轮、宝伞、宝瓶、莲花合称八吉祥,是佛家八宝)等;除图案讲究外,文字也是刻意追求吉祥向往之意。剪纸文字一般有:福、禄、寿、喜、宝、万及“四季发财”、“万事如意”、“春福满堂”等词语。

民间艺术讲究的是“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画面讲究“有看头,有讲头”,有的抓住故事情节铺展开去,有的抓住人物之间的关系,顾盼流连、转侧含情,有的采用程式化的典型动作——功架来传神,有的则以极简练的手法刻画出生动形象,还有的在情节处理、人物描写甚至环境道具、花鸟虫鱼的表现上都有一定的寓意能引人作丰富想象。所以,寓物寄情在民间艺术中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佛手、桃、石榴。佛手,在民间美术中常常寓意为幸福。桃,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多孙。佛手、桃、石榴象征幸福和长寿。

梅花。梅花分五瓣,梅花比喻“福、禄、寿、喜、财”五种福。

五毒。五毒是蟾蜍、蝎子、蜥蜴(壁虎)、蜈蚣、蛇。在民间,每到阴历五月初五,人们要在房前屋后撒石灰、燃艾蒿(一种气味极呛的草药)、喝雄黄酒和贴刻着五毒的剪纸。姥姥还要给小外孙穿绣着“五毒”的背心。人们希望借这五种虫,以毒攻毒,驱病消灾。

松树、仙鹤。松树、仙鹤用来比喻长寿之人,有松鹤延年一词。

龙、凤。龙、凤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物,龙为雄、凤为雌。如《龙凤呈祥》中有龙凤、祥云。寓意吉祥如意。

双钱。双钱谐音“双全”,常和蝙蝠、寿桃连在一起,如:福寿双全。

鹿、鹤。鹿借“陆”之谐音,“陆”、“六”同音;鹤谐音“合”,鹿鹤谐音“六合”,六合者,天、地、东、南、西、北。如《六合同春》画鹿鹤、两枚(一双)铜钱(与生谐音)组成,寓意为封官晋爵,高官厚禄之意。另外,鹿又谐音“禄”,鹿与喜鹊画在一起,“鹊鹿”谐音“爵禄”。

鸡。鸡借其谐音“吉”,寓为大吉大利。所以在民间美术中凡涉及吉祥如意的主题时往往画上鸡的形象,以示吉祥。另一方面鸡喻天、喻阳,为男性,如当代陕北民间剪纸中常见的“鸟衔鱼”图案,作为新婚喜花剪纸。以鸟或鸡喻天、喻阳;以鱼喻水、喻阴。寓意男女相交、天地相合、阴阳相谐、化生万物、子孙繁衍、生生不息。作为葬俗剪纸,则喻天地相通、阴阳相会、生命永生、灵魂通天。

象。象与青狮共为祥兽。象又作“万象”之意,所以有“万象更新”一词。

蛇。古人说蛇有灵性,为神明。相传人祖伏羲、女娲皆人首蛇身状。在北方农村,老房子里有蛇是不许打的,怕冲撞了“神”。

兔。因其为嫦娥怀中之物,象征女性。如《蛇盘兔》作品,就是根据陕北农村谚语“蛇盘兔,必定富”制作而成。意思是属兔的和属蛇的结婚后生活幸福美满,象征幸福吉祥。

蝙蝠。蝠与福同音。如《五福捧寿》,五只蝙蝠绕着“寿”字,五福指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寓指人们希望自己能够身体康健,平安幸福。

如意。如意原是佛具。在民间艺术上寓意为万事如意。如《事事如意》“柿”与事诣音,画两三个柿子(事事)、如意。是寓万事如意,一帆风顺。

喜鹊。相传闻喜鹊声,将有喜兆降至。

鸳鸯。比喻志同道合的恩爱夫妻。

比翼鸟。比喻夫妻恩爱、和谐幸福。

鲤鱼。用鲤鱼比喻龙。

鲶鱼。借其谐音“年、余”。如《连年有余》,画中常是一个体态丰腴、神采奕奕的胖娃娃手持莲花,怀抱金色大鲶鱼。意指希望家里人丁兴旺,丰盛有余。

白头翁。意为成双成对的老人。

羊。《说文》:“羊,祥也”。羊谐音“祥”,所以在民间美术中大凡涉及长寿之人。

牡丹。花中之王,国色天香,比喻富贵荣华。

玉磬。古代打击乐器,形同曲尺。谐音为“庆”。如《福善吉庆》画面上三个娃娃坐在一起,一个以扇戏蝙蝠,一个肩扛桔枝,一个手持玉磬,以蝠、扇、橘、磬,谐意为福善吉庆,寓吉祥富贵之意。

三、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

1.剪纸艺术折射着不同时代的审美风貌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装饰品、吉祥物,它以其特有的魅力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最初是民间祭祀活动的一种主要表达方式,后来题材更加宽泛,由于地域、习俗及审美观念的不同,不同时代的民间剪纸艺术也呈现出手法不一、风格各异的特点,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幸福的追求。无论是工细或粗犷的优秀之作,都重神似而不拘于形似,重意象而不拘泥于具象,有的注重变形和夸张,却不失民族及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变形而不怪诞。

2.剪纸艺术洋溢着不同地域的审美风情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鲜明活泼的乡土色彩、精巧细腻的艺术构思、质朴纯真的田园风格,体现中国普通民众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剪纸艺术扎根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

3.剪纸艺术展现着不同事象的审美风韵

民俗事象不同,剪纸艺术的内容及样式也各异。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形成了丰富的剪纸内容和不同的剪纸样式,剪纸作者通过捕抓生活中最动人的情节和最适于表达的对象,根据不同的生活经历和艺术情趣,经过充分的想象与构思,剪出朴实而富有装饰效果的作品,表达出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和审美风韵。

作者:任聪

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 篇3:

山东高校民间剪纸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包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尤其是丰富的民间剪纸资源,它们以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当地人民炽热的思想感情以及人文情怀,具有很高的现代价值。但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许多民间剪纸资源在逐渐地减少,呈現出多元化和娱乐化的特点,不论是审美观念,还是审美创作都发生了巨变。基于此,本研究从山东高校民间剪纸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如何挖掘民间剪纸资源并构建高校民间剪纸课程体系的路径和方法,促进高校美育发展和功能的拓展,为进一步弘扬民间剪纸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山东;高校;民间剪纸;课程体系构建

民间剪纸融合了地方百姓的智慧和人文情怀,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其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形式活跃在各个省市区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让民间剪纸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挑战。高校作为传承、发扬民间剪纸的主阵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山东高校开设民间剪纸课程,并构建民间剪纸课程体系对于民间剪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山东高校开展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构建民间剪纸课程体系的意义

(一)发挥山东高校的育人功能,提升人才竞争的“软实力”

山东高校是弘扬山东民间剪纸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民间剪纸的源泉。通过将民间剪纸形成高校课程并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进行民间剪纸的创作实践和体验,接受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等教育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质,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优秀民间剪纸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考验积累下来的民族智慧,当代大学生要对优秀民间剪纸去认识和学习,形成内在的精神意识和价值观,让他们在优秀民间剪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升人才发展“软实力”,从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二)以山东高校的教学成果辐射民间剪纸建设和教育

山东高校在开展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成果可以推广到各级中小学美育教育中,开展成为广泛的民间剪纸教育。另外,山东高校在开展民间剪纸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社会需要、价值取向来选择民间剪纸,对民间剪纸进行吸收、调和并创新,形成对民间剪纸的传承和保护,同时也在民间剪纸的基础上创新,更加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新型民间剪纸,形成民间剪纸发展的可持续性,进一步促进当地民间剪纸的建设和发展,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教育名片,培养出新时代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山东高校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

当前,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山东高校纷纷开展了一些民间剪纸教育和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部分高校在把民间剪纸与课程结合的方式上,民间剪纸的选择和利用以及育人功能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当代大学生对民间剪纸的认识不足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广泛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甚至盲目崇拜西方美术形式,从而忽视对民间剪纸的学习,认为是老传统思想,丧失了对民间剪纸的认同和兴趣。学校和社会没有把民间剪纸提到一定的高度加以弘扬,让民间剪纸慢慢消失在大学生的视野里。再有就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中小学学校以及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步入好的大学,一味关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把对文化课成绩的考核做为衡量的标准,忽视学生在美育方面的学习,这就让大学生步入大学生活以后,缺乏对民间剪纸的认识和兴趣,不能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民间剪纸缺乏与高校学科有效结合

据了解,山东高校现在主要以专业类学科教育为主,还没有将民间剪纸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无从开展民间剪纸课程教育。有些学校将民间剪纸确实融入了专业课教学当中,或者单独形成校本教材加以开设,但是仅仅停留于教学层面,并未开展深入实践,使得学生在学习民间剪纸时缺乏系统性和持久性。另外,由于市场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高校追求功利性和实效性,片面追求就业率和实用性,重视理工类科研成果,而忽视文史类学科建设,不注重民间剪纸对大学生精神素质方面的提升,忽略了民间剪纸的育人功能。

(三)民间剪纸知识的学习不系统,无完善教学规划

由于民间剪纸知识与现代美术知识存在意识上的差别和隔阂,大学生不了解民间剪纸的根源和内涵,用现代思维去看待民间剪纸,会产生许多不解和困惑,学校层面未开设系统的民间剪纸课程,深入讲解民间剪纸自有的体系和内涵,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民间剪纸的价值和优势,仅仅停留在民间剪纸的表层和技艺讲授,让大学生误以为民间剪纸仅仅是一种技艺,而不了解民间剪纸的本原性、内涵和魅力。另外,高校的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没有完善的教育规划,没有按照阶段性、分层次地进行开展,民间剪纸与传统文化相互关系形成脱节,不能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和视野,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单一性。

(四)缺乏精通民间剪纸的教育师资

据调查,当前授课民间剪纸的教师大多数是跨专业兼职教师,教师的专业背景主要集中在美术学领域,导致教师的思维模式和教学资源背景相对单一,缺乏多维的授课方式。高校专门从事民间剪纸研究的人才较为缺乏,缺乏精通民间剪纸的教育师资,并且教师在民间剪纸的研究和实践方面不能将自己的专业与民间剪纸进行有效地融合和转换,即使与民间剪纸有联系,也仅仅停留在美术技能这样的基础层面,并且未大面积系统、深入地推广。
三、山东高校民间剪纸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和策略

山东高校是各地美育教育的窗口,起着培养地方建设人才以及教科研成果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作用,承担着引领地方美育教育和文化发展的重任,在地方教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山东高校民间剪纸课程和教学实践研究的路径和策略直接决定各地美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根据我校开展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山东高校开展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发挥山东高校民间剪纸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提高大学生对民间剪纸的理解和认同

在深度和广度上挖掘民间剪纸资源,注重民间剪纸和中国优秀民间剪纸的联系,邀请从事民间剪纸研究的专家编撰系统性的民间剪纸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开展民间剪纸課程,发挥高校民间剪纸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类别、起源、发展历程、特色、蕴藏的深刻文化精神和内涵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民间剪纸有一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一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获得对民间剪纸的价值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感,对学生在民间剪纸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的民间剪纸课程大纲,设置民间剪纸教学阶段和阶段教学目标,分层次实施民间剪纸的基础教学实践,构建起完善的高校民间剪纸课程体系。同时,配备理想的民间剪纸课程教学所需的教室、教材、高水平的课程和教学师资力量,建立健全民间剪纸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保证民间剪纸课程实践的开展。在开展民间剪纸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剪纸形象和图案比较直观,在讲述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直观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缩短教学过程的实践,让讲解更具吸引力,让那些抽象的技能和技巧变得生动和具有趣味性。另外选择一些民间剪纸的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受到剪纸文化的感染,从而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开展高校民间剪纸课堂教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民间剪纸的技能和技巧,另一方面还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和素质,既能为传承、弘扬民间剪纸奠定良好的基础,又能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一定基础,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高水平的艺术素养支持。

(二)将民间剪纸与山东高校专业学科进行有效地融合

民间剪纸资源主要源于丰富的地方民间生活,并服务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山东高校的专业学科也是以服务于人民的生活为前提的。因此,可以将民间剪纸与山东高校专业学科进行有效地融合,发挥民间剪纸和专业学科知识的双重功能,致力于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校一直采取将民间艺术与专业学科相融合的形式,比如将本地的滨州剪纸与美术教育专业结合,打造滨州剪纸融入设计课程的人才培养教学大纲,还有惠民泥塑、柳编等与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的手工课程、玩教具设计与制作课程相融合……结合民间剪纸产生的历史环境和现代生活进行讲解,从基本的文化内容、文化特点上升到民间剪纸的精神和内涵,既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授,又注重理论的拔高和精神的塑造,既让学生学到专业的民间剪纸知识和技能,又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民间剪纸创作实践,从心灵深处触动大学生的情感,树立特色的高校民间美术课程教育理念,推动高校民间剪纸课程教学高质量发展,打造特色的高校教育模式,培养出具有实践型、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

(三)构建系统、完善的民间剪纸教育规划

民间剪纸历经千年沧桑,集千万人的集体智慧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具有非常高的现代价值。要想将其挖掘出来并弘扬下去,不是靠简单地讲授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构建完善、系统的民间剪纸教育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和层次进行深入的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系统、完善的教育规划需要课堂讲授、实践体验、文化熏陶的深度结合。我校形成了以下系统的教育规划:第一,以课堂讲授为主阵地。主要通过讲授民间剪纸的起源、历史、特色、技能技巧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民间剪纸产生浓厚的兴趣,具备传承、发扬民间剪纸的能力。第二,以弘扬民间剪纸的精神和内涵为主线,开展多种创作实践和体验活动。我校在民间剪纸课堂课程完成以后,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将一些民间剪纸的老艺术家请到学校开展讲座,亲授民间剪纸技艺,现场让学生观看剪纸过程,让学生进行现场实践,让学生都真实地感受到剪纸文化的巨大魅力,然后让学生到民俗文化传承者作坊或工厂进行实践体验,回校以后参与对口的文化社团,不断地进行实践创作,提供给学生展示技能的平台,如校剪纸协会举办的展览、剪纸社团组织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学到的民间剪纸技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系统地感受到民间剪纸的内在精神和内涵,引发他们深入思考并创新地方新型民间剪纸。第三,学校或学生社团组织不同类型的民间剪纸校园活动,营造具有民间剪纸特色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民间剪纸氛围中获得价值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豪感。这些教育手段都极大提升了在校大学生学习民间剪纸的效率和水平,确保了高校民间剪纸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建设研究民间剪纸的教育团队

开展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需要课程建设人员相对稳定、学科结构合理的教育团队作为保障,不专业的教育师资会让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研究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建设一支具备深厚的民间剪纸功底、知识储备丰富、能力素质强的教育师资团队格外重要,山东高校可以积极引进研究民间剪纸的专业人才,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研究民间剪纸的艺人和专家对教师进行民间剪纸专业培训。另外,还可以搭建一些弘扬民间剪纸的科研资助平台,通过组织专业培训、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教研素养。建立将专业教师的业务考评与开展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成果挂钩的激励机制,培养一支业务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民间剪纸课程建设和教学师资队伍。
结语

民间剪纸为培养山东高校大学生的人文性、思想性,提升他们的审美素质和精神内涵奠定坚实的基础,民间剪纸在山东高校课堂上继续发扬,对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求山东高校的民间剪纸课程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与其他高校课程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才能找到更好的发展出路和空间。所以,山东高校只有充分地将民间剪纸与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及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创建以人文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民间剪纸课程体系,再通过学生、教师、学校、政府等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培养专业技能、审美、人文素养三高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美育教育和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注释:

*本文为2020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项目“新时期山东高校地方民间剪纸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ZY20201378。

参考文献:

[1]张景程.中国民间剪纸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J].农家参谋,2020(17).

[2]叶紫琳.民间剪纸资源纳入应用型山东高校美术教学体系的重要性[J].昌吉学院学报,2019(5).

[3]张富军.高校美术教学引入民间剪纸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9(31).

[4]宫雪,李伟.思考如何将民间艺术引入高校美术设计教学[J].艺术评鉴,2018(19).

作者:陈跃琴

上一篇:数字文化创意管理论文下一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