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论文

2022-04-18

【摘要】疫情防控下医院预算、收入、支出管理等进行约束,对医疗体制改革环境下规范费用会计核算意义重大。然而该制度的提出,不可避免地对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带来问题,为此提出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管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论文 篇1:

基于多维报告一体化目标的企业大数据管理研究

【摘要】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在运营管理中会产生各种商业数据。企业通常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加工处理商业数据,并向外部和内部以报告的形式提供信息,从而满足外部监管和内部决策需要。企业数据加工处理和报告的传统模式效率低下,亟需改变。基于多维报告一体化的企业大数据管理技术,能显著提升管理效率,具有广泛的商业应用价值,文章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多维报告;数据采集;企业大数据;商业数据管理

一、企业商业数据外部报告义务

(一)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报告义务

按照《会计法》规定,企业应当根据真实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具体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同时企业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妥善保管会计档案,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报告,收入、费用和利润主要通过利润表进行报告。

(二)纳税义务和雇员社会保险报告义务

企业在商业运营中会产生各种纳税义务,企业雇佣职工,要依法为职工发放工资和办理社会保险,同时,企业也是职工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企业要按照国家税收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定履行报告义务。根据中央和国务院要求,省级以下国税局和地税局合并后集中承担辖区内各类型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职责,以前由社保机关征收的各项社会保险费改由税务机关统一征收。

遵照国家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企业纳税人必须如实进行纳税申报,提交纳税申报表、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报表和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关联涉税资料。作为扣缴义务人的情形,企业应当如实报送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税款报告以及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涉税资料。

(三)金融市场信息披露义务

企业基于战略发展和融资需要,符合相关规定条件,可以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企业要遵守中国证劵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在其指定媒介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符合条件的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要按照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规定,在其指定媒介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企业基于募集资金需求,符合条件的可以考虑发行短期融资券,同时要按照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的规定披露信息。企业也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或向信托企业申请信托贷款,基于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国家法规和商业合同制度的设计,企业作为债务人,通常要按照借款合同的条款披露与债权人经济利益紧密相关的企业商业数据。

(四)信息公示系统和行业监管数据报告义务

根据国家行政体制,除企业登记部门外,企业一般都另有行业监管部门。例如,国家邮政管理局负责对我国快递行业进行行业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信息通信行业的市场监管。企业除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提交年度报告外,通常还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向监管部门报送信息。例如银行和保险企业通常要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分支机构报送监管数据,证券企业通常要向中国证监会及其所属证监局报送监管数据,快递企业通常要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及其分支机构报送监管数据。

二、企业商业数据内部管理报告需求

(一)客户关系管理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在市场获取战略优势,企业掌握客户及潜在客户的消费特征和偏好变得非常重要。客户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地域、文化程度、消费心理、购买频率、消费组合、支付方式、信用评价等信息,对于企业研究客户及潜在客户消费特征和偏好,进行客户关系管理,预测市场需求和确定营销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以何种方式采集客户信息,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业务开展方式。如果企业通过云计算客户端应用程序和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销售活动,业务系统可以记录客户注册信息。基于消费记录的大数据分析可以获得很多有助于企业商业运营决策的结论。如果企业主要是线下实体经营,可以考虑在企业ERP软件中集成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在ERP系统处理的同时关联客户关系管理子系统,人工采集录入与客户有关的信息。

(二)供应链效率优化

企业生产经营中通常要涉及到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商品销售等价值创造行为。为生产商品所需的原材料和服务的采购价格变动规律、企业内部商品生产成本的变动信息、原材料和产品的物流信息、客户需求信息等对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优化供应链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

要进行供应链效率优化,必须获取涉及企业供应链的商业数据,供应链商业数据采集对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企业通常较为轻松,对于大量使用人工进行供应链业务处理和记录的企业则困难程度较高。

(三)集团企业资源配置和数据共享

现代市场经济下,为了优化资源配置,资本市场中企业并购和重组日益增多,涌现出一批大型集团企业。大型集团企业控制的子企业众多,业务板块也众多,迫切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协同优势。市场中集团企业往往进行会计资源整合和资金整合,集团企业会计资源整合形成了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实时同步获取集团母子企业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可以通过并账的形式实时编制合并报表。集团企业资金整合可以形成内部财务企业,集团可以根据母企业和各子企业的战略制定协调统一的现金预算,对集團资金集中统筹使用和分配,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集团整体的财务效率。

集团企业数据采集主要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环境下的集成集团业务系统,母企业和子企业同时使用一个集成业务系统进行业务记录和报告,Browser/Server结构或Client/Server结构较为常见,区块链技术也在蓬勃发展。

(四)数据挖掘和建模决策

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商业社会由Information Technology时代逐步走向Data Technology时代,除了传统会计意义上的资产,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商业数据也是企业积累的重要财富。对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各种商业数据进行挖掘,不断创新决策模型,是大数据技术时代企业的一项全新的竞争力。

企业进行商业数据挖掘,通常要从积累的大量商业数据中运用算法挖掘隐藏于其中的商业信息,发现蕴含于其中的未被发现的商业规律,用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助于获取商业财富。

三、企业数据处理与报告的传统模式

(一)根据各种报告目标进行单项数据采集与报告

企业要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真实完整的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可以用来提供辅助信息。为了编制会计报表,企业通常根据国家规定的报表项目设置一级会计账户,为了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更详细的会计信息,企业通常在一级会计账户下设多级明细会计账户。

传统模式下,企业通常根据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开具和保管原始凭证,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填制记账凭证,记录会计要素的各种增减变动,登记会计账簿,最后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编制会计报表,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申报表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报告,需进行两次商业数据采集。

本模式下数据采集和报告如图1所示。

(二)在编制其他报告采集数据的基础上补充采集数据

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集团企业通常要编制合并报表。根据准则指南介绍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方法,集团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有步骤要求,首先是母企业和子企业分别完成个别财务报表编制,然后,在母子企业个别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按照设定的规则进行调整抵销,合并财务报表通常要利用合并工作底稿工具编制而成。

2.依照国家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相关规定,企业通常是通过填报年度纳税申报表完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现行纳税申报表为2017年版,全套37张表,2018年国家税务局对部分表格作了内容修订。企业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要的目标是确定企业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进而确定年度所得税应纳税额。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通常是在企业年度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完毕,补充各种纳税调整数据、纳税优惠数据等信息的基础上,经过调整完成的。

3.《企业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中推荐有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其中较为典型的工作底稿法是以企业完成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为基础,以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为工具,结合有关会计科目的数据,对现金流量表的每一项目实施分析,填写调整分录,最后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方法。

(三)企业数据处理与报告传统模式的评价

传统模式下,数据采集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数据采集存在着较多的重复劳动。尤其在手工模式下,企业通常根据业务的原始记录采集数据,每次数据采集都需要重复翻看业务原始凭证,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同样,在信息化处理传统模式下,企业ERP各个子系统也存在着功能割裂,数据采集和交换缺乏协同优势,效率低下。

四、企业多维报告一体化的原理和典型技术案例

(一)企业多维报告一体化的原理

企业各类型报告的数据源泉均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商业数据,企业可以梳理所有报告的元素,考虑编写类似于语言字典的元素字典。企业多维报告一体化的主要技术原理是在企业业务发生时,数据源就产生了,在业务发生时实时采集业务数据,形成集中构建的数据池。以集中数据池为源泉,按照各种算法分类整理和计算,最终形成各类型的商业报告。

在数据池采集与报告模式下,企业首先要进行信息报告整体规划,确定企业最终对内和对外要编制和提交哪些报告。企业信息规划人员对终端报告关键内容进行颗粒化和信息化处理,然后进行分析和整理,编制一个包括所有信息的数据集。企业内部和外部涉及的经济业务内容,只要触发数据集内信息的变动,就应该一次性及时完整采集数据集内所有元素的变动。

数据池采集与报告模式的技术原理如图2所示。

多维报告一体化数据采集模式有助于构建企业大数据,显著提高了企业数据采集效率,可以达到一次颗粒化采集、无限次重复使用的效果。实时采集大数据并进行报告,可以增强数据的关联度,实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数据造假难度将大幅增加。从社会治理诚信角度来看,多维报告一体化数据采集模式可以增强国家财税机关风险评估与统计分析的及时性,同时增强国家财政金融政策抉择的科学性。

(二)企业多维报告一体化的典型技术案例

现金流量表编制采用工作底稿法,工作底稿法是以工作底稿为基础,通常在期末企业编制好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后,再补充数据,调整分录,从而编制出现金流量表的一种方法。企业只有在期末才能获知报告期的现金流量数据,数据时效性很差,对管理层来说,失去了决策的参考价值。

在典型的成长性企业适用的ERP软件——用友U8中,编制采集会计要素增减变化信息的记账凭证的同时可以采集涉及业务的现金流量数据,实现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同步生成,增强了企业现金流量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决策相关性。在用友U8版本的ERP软件中,现金流量表的数据采集方法如下:(1)完成ERP软件基础信息设置,设定现金流量科目,然后设定现金流量项目核算和现金流量有关选项,完成后ERP软件可以据此判断应当记入现金流量表的会计科目发生额。(2)编制记账凭证同时采集现金流量数据。完成基础设置后,涉及到现金流量的经济业务,ERP中编制记账凭证时,要求同时录入涉及业务的现金流量信息。(3)ERP报表子系统定义模版和公式,编制完成现金流量表。

在典型技术案例中,企业在业务发生时一次性采集了会计要素增减变化信息和现金流量明细变动信息,会计要素和现金流量变动的信息可以同步进行报告,显著提高了采集效率。

五、研究展望

本文主要从设计理念和技术模型角度对基于多维报告目标的企业大数据管理进行了研究,典型技术案例涵盖的综合采集项目较少,后续可以基于本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开展市场中更为复杂和典型的企业一体化信息采集实施案例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 1 ] 丁淑芹.颠覆与创新:大数据为财务会计注入变革基因[J].财会月刊,2016,(31).

[ 2 ] 李伟,李艳鹤.“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会计理论创新与实践[J].商业会计,2017,(18).

[ 3 ] 陈博.大数据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8,(08).

[ 4 ] 左锐,文静.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业财深度融合研究[J].商业会计,2017,(15).

[ 5 ] 陈乙江.大数据视角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路径研究[J].商业会计,2018,(15).

【作者简介】

李致磊,男,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硕士;研究方向:财税实务。

潘中,男,瑞华會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江苏分所副所长,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

作者:李致磊 潘中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论文 篇2:

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管理

【摘 要】 疫情防控下医院预算、收入、支出管理等进行约束,对医疗体制改革环境下规范费用会计核算意义重大。然而该制度的提出,不可避免地对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带来问题,为此提出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管理。对疫情防控下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医改过渡期药品结转成本、医疗风险基金提取科室成本、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核算等存在的问题,积极确立会计核算管理目标,并建立会计核算基本管理体系、专项管理体系以及效益最大化预算管理体系,设置相应管理制度,使基建账和大账核算管理更加规范,进而发挥该制度的实质作用,实现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管理。

【關键词】 疫情防控; 公立医院费用; 会计核算管理; 基建账

一、引言

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正常社会秩序,国家立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基数大、流动性强,导致治理难度增大。面对这次疫情,党中央迅速做出决策,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进行防疫布点。为了避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扩散,上级政府规定各地区所有医院立即关停部分门诊,缓期收治病情较轻的病人,缓期择期手术,增加隔离病房,紧急购置应急医疗设备等,导致门诊和住院病人数量急剧下降,医疗工作量和医疗收入明显减少,疾病流行的预防控制费用和医疗机构的运行费用明显提高。举国之民更是众志成城,尽其所能去配合国家的各项措施,这体现了我国强大的号召力和执行力,对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更体现了国家强大的治理能力[ 1 ]。在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费用严格审核。公立医院费用支出具体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救助等服务以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金、资源或者资产的消耗与损失,主要包括医疗支出、科教项目费用支出、管理费用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以及其他支出等[ 2 ]。

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是指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管理是以经营活动为重点,本着真正管理行为,创造出具有真正价值的管理模式,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实际价值,一定程度上可充分体现公立医院在收取病人费用上的公益性优势。通过不断强化医院成本核算,使医疗药品成本归集与控制方面得到保障,有利于适应公立医院改革标准[ 3 ]。2017年9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有关“会计管理应用指引”的条例,总结了相对成熟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这对公立医院费用统计来说,无疑具有指导性意义。

然而,会计核算是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单位所得与所耗费或支出的配比,二者相抵后的差额,有的表现为盈余,有的则表现为亏损[ 4 ]。会计核算在基建账日常管理基础上,按月向管理者和审计部门提供财务汇报结果,方便相关部门对公立医院费用进行监督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计核算能够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计算和处理涉及有关财务方面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二、疫情防控会计核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价值医疗为导向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当今世界卫生保健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5 ]。以工作量和收入作为激励因素的传统绩效核算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其所造成的医疗服务行为扭曲、成本上升、结构不合理、医患矛盾突出等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根据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公立医院要遵循社会效益准则,对药品进行零差价销售,该过程存在医改过渡期药品结转成本、医疗风险基金提取科室成本、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核算、预算编制和执行问题[ 6 ]。按照制度规定,药品在发出时,实际成本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确定。随着计算机系统的普及,医疗机构具备了用计算机管理药品的能力,具备按照个别计价法核算出药和结转成本的能力[ 7 ]。

(一)药品结转成本

在疫情防控下,对公立医院销售药品、向病人收取费用的成本结转,医院应将门诊和住院部销售的药品在计算机系统中加以区分,在月末成本核算时,可按门诊和住院进行成本归集。按照制度规定,医院药品在发出时,实际成本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随着计算机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医疗机构具备了用计算机、电算化管理药品的能力,具备用个别计价法核算出药和结转成本的能力。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要求对药品进行实价核算,因政府会计下取消了对药品进销差价科目,在实务操作过程中,药品零差价销售政策是渐进的,不能全面实行。受到药品种类影响,容易造成会计核算管理较难,掌握信息具有局限性。

(二)医疗风险基金提取科室成本

目前医疗诉讼、赔偿状况时常发生,但对公立医院提取风险基金所占当前收入比例超过限制的问题还未进行深入研究,对不同风险程度下的科室,依然没有区别对待[ 8 ]。在疫情防控下,医疗风险基金提取科室成本逐渐增长,对应的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相应工作强度增加。医疗风险基金提取科目的设置,使得财政补贴得到完整映射,搭配所需提取科目使用,能够真实反映出医院财务完整信息,进而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9 ]。

(三)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核算

疫情防控下,固定资产与以往制度相比,在单位价值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补偿方式,可从收入中回收固定资产总值。由于固定资产资本化与费用化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再加上会计职业能力不足,会影响公立医院费用核算结果[ 10 ]。

三、公立医院管理费用会计核算目标

将医院当前和未来资金变动趋向为目标,研究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管理,为会计部门精准统计数据、管理者预测经营前景提供经济活动服务。通过建立科学经济管理体系有效实现核算管理,保障医院资源合理配置,增加公立医院价值,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为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服务

公立医院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部门、员工和患者。其中政府部门为公立医院提供资金和管理工作人员,充当供应者的同时也要求公立医院在经营行为合法前提下,用有限的财政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员工是公立医院直接服务者,除了关注自身经济收入外,还需关注医院未来发展趋势;患者作为接受者,不仅期望公立医院能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而且期望治疗的费用最低。因此,公立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各方面的需求,使医院费用在提供医疗服务情况下获取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会计及时为医院提供政府投资水平、医院收入情况、成本控制、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等信息,为医院日常经济活动提供基本调控方案,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为会计核算管理提供衡量指标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核算费用目标的实现,首先通过医疗效益最大化、医疗服务高质量、低成本这三项指标来衡量,如医院日平均人数、平均住院天数、日均收入、人均医疗费用、固定门诊人数、住院天数。其次通过经济效益最大化指标来衡量,如医院结余金额、医疗成本收入比例、本期金额等。最后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来衡量,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以及政府部门补助的增长率。

四、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构建

针对疫情防控会计核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情况下,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管理最常用的是会计理念具体化方法,从预算、成本、绩效三大核心领域进行管理,在疫情防控下构建符合公立医院费用实际会计核算管理体系。

按照國家推进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根据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功能定位,在疫情期间,坚持医疗岗位分级分类管理,评估医疗机构内不同岗位的价值,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模式。以医院未来战略发展为目标,分析医院价值与创造医院价值之间的关系,通常将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基本管理、专项管理以及效益最大化预算管理体系。

(一)基本管理体系

该体系能够直观反映医院价值信息,其中包括基本和总体运营状况。基本情况包括资本注册、床位编制和人员调度等。总体运营情况包括绩效考评、医院收支、医院工作效率、资产运营能力、成本控制、医院技术创新、风险控制能力等。通过基本管理体系中数据的增减变化,能够发现信息背后存在的问题。

(二)专项管理体系

公立医院价值形成是对基本管理体系的支撑,作为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单位,可通过科室运营指标进行横纵向分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成本,为院领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对工作效率的分析,优化管理流程、缩短病人等待时间,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病人所提的要求。具体实施路径为:

1.搭建平台

搭建会计信息管理平台,将业务全部融入会计之中,通过管理工具,从医院大数据库中找寻相关数据,帮助公立医院及时调整管理制度。首先,扩大数据所覆盖范围,实现科室各个部门各项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其次,根据公立医院实际情况,开发符合患者需求的管理分析模块;最后,构建服务业务与会计财务相关的模型,通过不同经营模式获取更多利益。建立会计信息管理平台,构建费用会计核算网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公立医院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加快了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2.导入会计应用系统

在会计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上,将会计管理工具导入会计应用系统之中,如滚动预算、成本性状态分析等。会计核算管理工具应先解决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引入会计工具前,需对医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

3.打造管理会计团队

构建管理会计团队,需培养一批高素质会计人才,保证业务与财务的一体化,使财务人员更加深入了解医疗业务。首先,引进高学历、懂业务的管理人才;其次,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最后,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三)效益最大化预算管理体系

将决策机制转换为具体设定目标机制,通过数量形式反映出预算结果,根据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和编制内容,建立效益最大化预算管理体系。具体实施路径为:

1.健全核算制度

在预算审批和调整预算流程这两个方面要制定严密的执行计划,由管理委员会、管理部门和基层科室组成核算管理体系。将战略目标最小化,使发展转变为业务预算,再通过“二上二下”预算过程,保证不同部门间业务相互配合。通过绩效考核,建立预算考核体系,结合相关指标,完成项目绩效考核。

2.构建组织体系

在预算管理组成部分,设置相应决策和执行机构,全面指导核算管理工作的完成。在归口管理模式下,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各科室预算情况,根据预算实际结果,开展业绩评价,并将该结果纳入绩效体系之中。

3.完善编制内容

依据预算管理需求,需制定一系列考核机制,保证各个科室权责分明,调动员工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公立医院管理的层次。相应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当前发展趋势,对下一年度预算情况进行总结;财务部门根据主管编制规定作出预算;归口部门根据核算业务特点安排下一步工作,并编制年度预算;财务部门向相关部门申报预算结果,并进行汇总分析,草拟设计方案。

五、管理制度设置

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是基建账投资基础,也是控制建设资金成本的保障。通过分析研究可知,公立医院在制定基建账投资的同时,应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1)构建基建账管理架构,成立管理小组。该小组组长通常由院长任职,副组长由副院长任职,成员由审计人员、财务人员、纪检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任职,各个岗位要相互协作、相互制约。

(2)加强内部管理工作,严格管控医院各款项的审批与支付流程,层层把关与审核,保证项目建设符合标准。推行监管体系,使公立医院资金的管理实现无缝隙衔接联合财务保障体系,更有利于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对我国公立医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进一步优化财务窗口,从而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优势,更有利于党委的统一领导、合理调度资金的使用、加强财务的监督以及节约管理费用等。

(3)完善内部考核机制,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按照时间规定来完成,并依据目前工程进度,为医院工程条款提供可靠数据。为了实践资金核算制度的改革,将公立医院经费使用的预算请求向上移动,送至审计部门进行处理。随后审计部门指定下属的财务机构对预算进行分析,预算权交由专业性质的综合机构进行预算编制,从而削弱公立医院主导预算编制。下属财务机构的预算部门将预算编制成符合上级制定规划的财务表,汇报所需要的所有材料以及数据,交由执行部门执行合理的财务预算内容。此项改革将使用权限全部交由审计部门来处理,审计部门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下放,避免了以前繁琐的审批流程,极大地提高了资金周转的灵活度。

(4)构建工程验收制度,加强审计管理决算能力,实时掌握基建账完成进度,使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配合,完成工程验收。

(5)健全工程竣工移交管理体系,公立医院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移交进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验收检查,保证整个项目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六、公立医院基建账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同国际会计准则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经过国家反复研究探讨最终确定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按照本制度规定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 大大簡化了单位基本建设业务的会计核算,有利于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一)规范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账目

对公立医院财务人员来说,没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是难以操作的。原《政府会计制度》主要是对大账的指引,对基建没有具体说明,所以基建到底该怎么做账,没有明确的标准。当基建独立核算时,每个月都要分别出具基础报表,基础报表中的各项名称与基础账的科目相匹配。新制度实施后,原基建报表各项名称不能在大账中直接找到相匹配的科目,左列各项可以分别从大账中取数,右列各项难以取数。而自筹资金数据则难以从大账中直接提取,没有对应科目,只能采用二次计算的方法,或采用转账科目,将基建原报表中的各项单独设置转账科目。公立医院应及时更新相关费用会计核算制度,使基建会计核算账目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提高公立医院财务人员工作能力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公立医院会计对账务、会计科目新制度了解不足,是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的突出问题,使基础会计在实际大账项目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困惑。对新政府会计制度不能正确地把握和理解,很容易产生错误或会计处理不合理,造成后期基建审计困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公立医院会计要加强对账目的了解,积极参加会计业务培训,到更加专业的培训机构或者比较规范的单位参观学习,提高公立医院财务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三)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透明化

费用会计核算报告透明度衡量了公立医院的真实经济情况,更加突出了会计信息在公立医院财务统计中的应用真实性。从以往医院的经营经验来看,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界定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完善的过程,可以依据透明准则更多地从财务信息角度着眼,对公立医院内部的财务尺度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达到初步界定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目的。因此,对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透明度的理解应当从会计信息的动态变化角度进行把握,即透明化处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应用概念,可清晰表述会计信息生产者与接收者间的价值性互动过程,是财务信息使用者对公立医院财务水平的重要经济干预手段。

(四)其他监管部分做出调整

公立医院其他监管机构规模大、周期长、涉及资金多。对基建项目的检查往往需要多部门进行,既有中央部门或政府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的抽查,还有审计部门的审计。《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这些监管机构的要求也应做相应调整,以适应新制度的实施。财政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基建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都需要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加强与内外信息沟通工作,通过外部增强与各个级别的社会保障组织配合,能够完成相应财务审计工作,对审计身份和费用进行安全审核。在内部,财务人员增强与医生交流,从而缩短审计阶段账目保留时间。

七、结论

公立医院费用的统计需要单独建账和核算,给医院会计管理带来许多困难。目前,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还未单独建账,也没有采取独立核算机制,无法满足投资项目管理以及来自审计监督的抽查。由于我国对公立医院还没有统一的会计核算方式,容易造成公立医院建设投资失败、竣工资料不全以及信息失真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需结合核算业务,提出疫情防控下的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管理方法。结合医院会计核算内容,在疫情防控下分别对基建账和大账会计核算管理展开研究,这是新时代公立医院费用会计核算的基础,能够满足院领导统一监理的体制,体现同一项目的同一建账原则。

【参考文献】

[1] 徐文波.武汉雷神山医院工程费用特点分析[J].华中建筑,2020,275(4):90-92.

[2] 杨晓哲,张昱瑾.疫情防控下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与在线培训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0,5(3):5-11.

[3] 扈航,黄爱君.《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科目及辅助核算体系多维建设探索及操作[J].中国卫生经济,2019, 38(9):79-81.

[4] 孟雪莲,刘爱军.公立医院异地医保直接结算流程与会计核算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三级公立医院为例[J].财会通讯,2018,12(19):48-51.

[5] 姜宏青,王馨,贾卓霞.基于受托责任的我国公立医院会计信息体系的改进[J].财务与会计,2019,12(11):58-62.

[6] 罗翔予,卢清君,张鹏俊,等.公立医院远程医疗价格测算方式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8,34(11):940-943.

[7] 高春明,周筱琪,白蕊.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下的公立医院预算会计管理实践[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5):91-93.

[8] 武素英,雷志勤,史晓川.大型公立医院成本管控实践研究:以河南省人民医院为例[J].会计之友,2018(20):127-129.

[9] 梁允萍,冯欣.公立医院收入内部控制案例:以医疗退费为例[J].会计之友,2018(5):93-97.

[10] 张胜.加深公立医院业务财务融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卫生经济,2018(4):88-90.

作者:黄珊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论文 篇3:

基于决策有用观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创新

摘要:会计环境的变化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变化,从而推动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不断改进和披露内容的不断扩展,体现了会计有用性与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内在互动性。本文根据会计有用性的内在要求,探讨了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分析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质量特征。

关键词: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使用者 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观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这表明新准则在财务报告的目标的表述上引入了决策有用观的概念,强调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经济决策的有用性,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的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这一目标的确立和理念的升华,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后果分析

(一)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理论基础建立在有形的物质产品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要包括:货币计量假设导致许多无形资产无法计量自创的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上没有坚持持续经营假设,使投资于不同资产形态的企业会计数据可能失去可比性‘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导致企业的实际价值无法得到反映。二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量不足,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充分性。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较小;无形资产相关信息披露不足;企业风险信息披露不足。三是企业对外提供的是通用的财务会计报告,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四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高度概括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五是会计信息反映的是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效用。

(二)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是会计目标的转移使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失去了理论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逐渐加大,知识资本将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地位日益重要。同时,以高新科技产业为主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将日趋上升。因此,无形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与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不符。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是以“受托责任观”为理论基础,反映过去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需要的是具有客观性、相关性、及时性和专用性的会计信息,因此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无法满足其信息需要。三是传统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已逐渐渐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财务报告作为会计信息的载体,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现行财务报告都是通用财务报告,只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共同关心的信息,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需求差异,现行财务报告难以满足。

(三)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问题造成的经济后果分析 会计信息产生于信息使用者对它的需求,也是企业展示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会计信息的质量不论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还是对企业自身而言都有很大影响。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行为。会计信息产生于信息使用者对它的需求,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传统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与当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不相符,造成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信息不充分,影响其积极实施正确的行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透明度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向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透明度高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还能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也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未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使其对企业的信誉和发展前景产生了疑问,进而影响到他们与企业的合作,降低了企业竞争力。

二、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创新的内容

(一)会计目标方面强调决策有用观 会计目标理论的两大流派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所有者报告资源受托者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这一观点以历史的客观信息为主,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着眼于财务会计的传统角色,不考虑受托者如何理解并利用这些信息去做出何种决策。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系统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这一观点着眼于财务会计的现代角色,财务报告应提供现实的信息,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系统在提供信息时,应该考虑信息使用者可能的决策需要。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银行、企业管理当局和政府。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财务报告的目标也不相同。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偏向于“决策有用观”,德国和日本则定位于“受托责任观”。针对我国的情况,有观点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健全,应以“受托责任观”为会计目标,但应该看到:一方面,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使受托责任履行情况难以有效监督;另一方面,从国有股减持到国有股全流通,资本市场正趋于不断完善,会计信息已成为股票市场有效运行和发挥合理配置功能的基础,投资者在决策时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企业财务报告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目标定位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更为恰当,也更符合未来发展趋势。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且资源的分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即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不是直接建立,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建立的,这导致了二者关系的模糊。在资本市场介入的条件下,资源所有者对受托资源有效管理的关注程度会降低,转而更为关注所投资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与报酬。此时,会计作为第三方,其职责是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等提供用于投资决策的有用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通讯技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资本市场越来越发达,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趋势,因而将决策有用性作为会计目标更为恰当。

(二)会计核算范围扩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全球环境不断恶化,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要考虑自身利益反映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又要考虑社会责任,反映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由此,会计核算范围需要由单个的企业会计主体扩大到核心竞争力财务主体,同时要将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三)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原则将发生调整,甚至取消,会计表现为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首先,会计假设中除会计主体假设外,其他假设将被取消。会计主体假设其实更类似于会计原则,因为会计主体是实际存在而并非人为假定的,其他假设实际上都是传统工业经济特定的产物。在工业经济会计模式下,由于使用手工进行账务处理,受到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无法使用既用清算价

格又用非清算价格计价的持续经营假设,无法使用实时报告所需要的会计分期假设,无法既用货币计量又使用非货币计量而假设货币是最佳计量单位、币值是稳定不变的,使会计的作用削弱,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怀疑,使会计处于尴尬的境地。其次,计价模式将会以公允价值计量和历史成本计量两者并存。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占据主导地位,不同企业的无形资产各具特色:价值不易确定,可比性差,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实力。从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真实性出发,需要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中的可操作性问题,企业应采取以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两者并存的计价模式。第三,多种会计原则并存,既有传统工业经济的会计原则,也有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尽管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也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人们在进行知识财富生产的I可时仍然要进行物质财富的生产。因此,作为对再生产过程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不仅要具备适应知识经济的会计原则,同时也不能抛弃适应工业经济的原则,应该多种原则并存。本文主要就原始成本计价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说明。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重要资源。单一原始成本会计计价具有很多缺陷,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企业的“软资产”没有得到确认和计量。原始成本会计下的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由于资产负债表与收益和现金流量表紧密相关,资产负债表中的缺陷终将连带影响到收益表,最终和整个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失去相关性。原始成本存在着较大缺陷,但并不是说在未来的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下放弃原始成本计量,笔者认为:原始成本计价将与其他的计价原则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中。权责发生制受到较大挑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权责发生制不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并且,权责发生制依赖于人们的一项未经证明的假定。无论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O),在其提出的概念框架结构体系中,都假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所得出的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比只依靠现金收付说明的财务状况更为有用”。然而。上述假定并没有得到实践的验证,相反,存在着全球都非常重视编制现金流量表这一事实的反证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权责发生制也不会消失,而是与现金收付制、现金流动制同时存在于知识经济会计模式中。

三、基于决策有用观下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创新

(一)增加管理会计信息对外披露 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现行财务会计以“受托责任观”为理论基础,反映的是已发生的、客观存在的会计信息,面向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则是以“决策有用性”为理论基础,反映的是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用于预测、决策的会计信息,面向企业的内部管理当局。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及外部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的目的都是进行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信息不能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将会计信息划分为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限制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权利。只有将管理会计信息对外披露,才能让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作用。

(二)将现有主要会计项目进行细分,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现有会计信息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这就降低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也不利于信息的再加工,因而需要将现有的会计项目内容进一步细化。目前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企业过去经营活动的信息,但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关注的不仅是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未来。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就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要着眼于未来,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特别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信息。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这表明,新会计准则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为宗旨,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对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的全面系统规定,必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从而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有利于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作出理性决策,体现了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政策导向和基本原则。

(三)扩大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传统财务报告无法反映非财务因素,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又影响了披露内容的充分性,而相对于瞬息万变的现实经济世界,信息披露的滞后性更显突出,因此在新形势下现行财务报告的质量下降,显示出更多的局限性,越来越不能满足决策相关性的要求。特别是有许多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得到体现,我们应该打破财务会计报告只反映财务信息的观念束缚。采取务实的态度。披露这些关键要素。

(四)改进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大力推行会计信息的网上披露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如何提供、提供何种样式的会计报告,是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如果仅依靠传统的手工处理,会计信息的实现不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现有模式进行改造,要充分发挥知识经济会计模式的功能。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下,会计信息的主次往往不能划分,专用信息比通用信息更重要,当决策者需要专用信息时,只需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通过计算机的高速度处理随时满足需要;通过实时联机系统(On-LineReal-limeSystem),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网络,根据自身需要随时可以得到相关信息;会计报告可以借助于发达的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光盘存储技术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会计报告的形式将实现联机报告和脱机报告相结合,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相结合,报告的信息风格也将多样化,会计报表的格式可以是表式、图像或声音等;在全国建立一个或多个全国性的计算机化的会计数据信息中心,各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将有关事项性质通过E—Mail的形式传向该中心,中心与Internet相连接,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通过事项驱动的方式收集、分析、提取其中的信息,以供决策之用。

(五)建立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并存的计量模式 计量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报表用户的信息需求。传统上会计一直将历史成本作为其基本的计量基础。公允价值的选择是随着资产变化,尤其是金融资产的大量使用而日益为人们所接受。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在这些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往往还显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键康”的财务状况。许多投资者认为,历史成本的财务报告不仅未能为金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发出预警信号,甚至误导了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有人认为公允价值是估计的结果不准确,并以此来排斥公允价值,其实也是不成立的。因为估计是会计中固有的技术,如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残值等。关键问题仍在估计的结果是否足够可靠,而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已被大量经验证据证实。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提到:成本或价值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估计,合理的估计是报表编制工作的一部份,这并不会贬低其可靠性。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具有数据、资料不易取得,计量过程主观随意性大,得出的信息不够可靠等缺点。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也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因此,现阶段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会计要素都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即使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公允价值,以求得会计信息有用、相关、可靠。正因公允价值是建立在主观估计的基础上的,缺乏可靠性和可操作性,而历史成本计量有较强的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可靠性。为了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同时提供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和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将成为会计发展的一大趋势。

(六)强调强制性披露,逐步增加自愿性披露的内容 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在强制性披露的规则要求之外,公司管理层自主提供的关于公司财务和公司发展的其他方面的相关信息。现实中主要以道德观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显然是行不通的,企业的会计行为需要政府以完善的会计法规和制度来约束,并且适时调查、修订。自愿性披露的会计信息作为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对强制性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补充和扩展,还能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与会计信息使用者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关系,对于提高和扩大企业的竞争力和规模,提升投资价值、获得投资者的长期支持,具有深远意义。当前许多国家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在向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自愿性信息披露已经成为企业展示其核心竞争力及其与信息相关者沟通的有效途径。

由此可见,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企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下,会计信息相关性水平降低和滞后性,导致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多目标决策的需要,会计信息有用性内在地需求财务会计报告在信息披露方面加以改进、创新,建立基于决策有用观下的现代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这既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需要,也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作者:奚云美

上一篇:民间审美剪纸艺术论文下一篇:民间美术环境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