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审美特征论文

2022-04-18

【摘要】音乐艺术审美特性可以通过表情达意间接性与超越性,情感概括性与不确定性反映出来,同时与音象的象征性以及暗示性,形式的流动性以及规律性相互融合起来,构成流动美,从而体现音乐情感艺术的基本本质。基于此,现主要对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进行了探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音乐艺术审美特征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艺术审美特征论文 篇1:

解读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意义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音乐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过程中,音乐课程的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緩解学习压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艺术;审美;文化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音乐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而音乐的艺术特征主要就是通过创造音乐,来表达创造者自身的内心变化和思想变化,让听者能够深刻地体会出创作者当时的内心变化,理解创作者所表达出的情感。而在高校中主要是提升音乐艺术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标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共同发展。同时在高等院校中设立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日后的进步和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还能够促进我国音乐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双发展。

一、音乐艺术审美特征之感性特征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艺术培养过程中,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情感,音乐艺术的审美标准对于情感的要求是很高的,只有让学生在进行音乐艺术审美培养之前进行充分的情感培养,才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培养过程中,情感变得更加敏感,从而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审美水平。在我国古代最开始要求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和培养时,提倡“六艺”,认为了解音乐的具体作用,能够帮助人们陶冶情操,教化人们;而在西方国家进行音乐艺术特征培养前,必须要进行情感的培养,西方学者和音乐先哲们都认为音乐是一种能够深入到人们心中,促进人们提升品德的非常重要的情感,所以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时,首先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丰富自身的情感,又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联想能力,从而达到提升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作用。

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道路中,音乐因为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特殊的表达方式,使得音乐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这就给音乐蒙上了一层非常神秘的面纱,让人们对于音乐的具体内容和艺术审美特征都不能很好的掌握,不管是在很久以前还是在现在,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创造出的音乐都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们的基本需求,比如说现在很流行的音乐,不管是喊麦、还是抒情歌曲都是为了满足不同人们、不同心情的不同需求,所以,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要在感性的角度,结合自身的情感,提升学生音乐艺术审美特征。

在我国社会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人类文字的进步和发展,也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由最初的象形文字到小篆、宋体等等,直到现在的文字,中间经历了许多的变化。音乐也是这样,在经历任何一个过程中,都需要不断满足人们情感的需求,这样才能够使人们的思想和思维能力时刻在进步,最后能够形成独立的意识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人类的感性思维也正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二、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之理性特征

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从最开始艺术的产生,到人们进入人类社会,音乐艺术无时无刻不在陪伴着人们的生活,感受着人类社会艺术的变化,对于我国的社会、政治和人们的道德思想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音乐艺术也对于我国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人们在了解音乐审美特征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刻了解艺术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音乐艺术的内在理性特征充分地发挥出来,提升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标准,从而达到音乐艺术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音乐审美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从音乐艺术审美特征培养的角度来看,音乐艺术的感性特征与理性特征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统一的,二者之间缺一不可。在我国社会中,绝大多数的人们都认为音乐是感性的,是一种通过人类的听觉满足人们自身的情感需求,通过音乐的方式表达出自身的情感和理性思维,这样才能够让听者以一个理性的角度去发现、去思考、去感悟,这样才能够帮助人们用感性的思维去感受理性,用理性增加感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想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和理性思维,还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维和灵感,帮助人们能够更好的创新,将人们的生活变得充满激情,更加美好。在人们寻找艺术和追寻艺术的道路中,需要通过感性的思维去寻找灵感,并且通过理性的思维完成创新创作,所以在人们的创新和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摆脱现状,用一种创新的姿态去创造人们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在音乐艺术审美的培养上,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将这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对于艺术审美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四、音乐审美的新发展

近些年来,音乐艺术的特征已经不只单单表现在听觉方面,而且还表现在了思想和哲学方面,这在根本上就已经违背了音乐的最初特征和艺术特征,所以,在现在音乐艺术的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单单的听觉感受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情感需求,还需要加入一定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这样才能够充分地满足人类情感对于音乐的需求,让人们通过耳朵和心灵共同去发现音乐的内在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音乐艺术思想、种类和理论日益繁多,在二十世纪末和后现代的音乐作品中,人们不难发现,现代音乐的理论已经逐步拓宽了音乐的思想和思维能力,丰富了音乐的素材,越来越多、日新月异的音乐灵感给更多的作曲家和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而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满足人们感性思维对于音乐的要求,而不是通过理性思维去寻找。如果音乐艺术就是为让人们获得思想、哲学和心理学等,那么音乐的艺术特征就会完全丧失,更不用去谈及音乐艺术的审美问题,所以从未来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发展来看,更加需要引导人们用一个感性的思维去享受音乐,而不是去获取一些思想,这样才能够理解音乐艺术创作的初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抱着一种欣赏享受的心态去了解音乐,而不是想要通过音乐去获取什么,但是也不要完全沉浸在感性思维中,丧失理性思维,必须要将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发展,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兆金.艺术鉴赏学导论[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

[2]冲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 北京:中华书局,2015.

[3]朱光潜.美学书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李新苗

音乐艺术审美特征论文 篇2: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解析

【摘要】音乐艺术审美特性可以通过表情达意间接性与超越性,情感概括性与不确定性反映出来,同时与音象的象征性以及暗示性,形式的流动性以及规律性相互融合起来,构成流动美,从而体现音乐情感艺术的基本本质。基于此,现主要对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艺术;审美;特性

艺术对于信息的传递作用远超过自然语言所构成的第一语言体系,音乐作为人类长期繁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展现方式,其自身具有深入人心的美感力量。音乐是思想情感表达的符号,主要由音符和旋律以及曲调等多项要素共同组成,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因此,加强对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帮助人们感受音乐艺术美和内在价值,对于社会发展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深入分析音乐艺术情感的基本特性

作为情感表达的特殊符号,音乐艺术在情感表上具有多样性,音乐艺术可以表达出庄严雄伟的情感,也可以表达出热情奔放的情感,同时还可以表达出悲痛之情。譬如,我国经典歌曲《我爱你,中国》,这首曲子具备着宽广的气息和热情奔放的曲调,独具抒情特色,通过百灵鸟来引导受众群体俯瞰中国宽广的大地,具备着独特的艺术境界和艺术魅力。委婉而深沉的旋律展现出祖国美好河山的壮丽之景,中华儿女真挚的爱国情谊。而刘天华二胡独奏曲《光明行》也是激动人心的抒情乐曲。该首乐曲深刻表达了人们群众渴望突破黑暗的牢笼追求光明之路的情感,曲子节奏铿锵有力,旋律层层叠进,充分表达了人们勇往直前的可歌可泣精神。同时,乐曲流畅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音调以及渐强的附点都表明了人们对于光明之路的渴望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音乐艺术通过曲调和节奏能够表达出思想情感,受众群体感受艺术作品能够培养情操和心性,因此,研究具备积极向上情感的音乐作品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音乐艺术可以有效表达思想情感和抒发情绪,音乐的声音形态和人类情感有着极其相似之处。音乐艺术在展示过程中无论是发展速度和力度还是发展色调都与人类丰富的情感变化相似,正是因为两者有着相似之处,因此,音乐艺术才可以用作情感表达的符号。音乐艺术和情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从情感表达上和形象上就表明着音乐艺术和情感紧密相连,通常会利用音乐艺术作品来表达思想情感。音乐艺术中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因此,加强对音乐艺术审美特性的分析有利于感受艺术作品的流动美和艺术价值。

二、剖析音乐艺术表演的基本特性

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相似,在创作音乐作品过程中通常把人类的思想情感与思维活动以及社会意识用作创作基础内容。音乐创作者在创作音乐曲目过程中不但需要通过感官接触,还需要用心用思维去感受,并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同时,通过多种表现方式与手段,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给予更多人鉴赏,从而提高以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此外,为了全面提高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应当充分结合音乐表演艺术,利用乐器或者歌喉将音乐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声情并茂的音乐曲调能够提高艺术感染力。音乐表演能够让音乐作品更富有生命力。也就是说,如果作曲家沒有赋予音乐情感,那么音乐作品只是毫无生命力和生气的音乐符号而已。只有作曲家在谱曲过程中赋予真情实感,才能让音乐表演具备想象力和活力,从而赋予艺术感染力。一旦缺少真情实感的投入和真挚的音乐表演,那么音乐作品就形同行尸走肉,缺乏生命活力和艺术张力,也就无法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因此,音乐艺术应当赋予真情实感和艺术表演,这样才能使得艺术作品充满情感,从而达到艺术感染的作用。

三、解析音乐艺术声音的基本特性

音乐艺术主要以声音进行思想情感表达,因此,音乐作品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还是音响的艺术。通过听觉能够感知音乐艺术,因此,音乐作品亦是听觉艺术,还是具备着欣赏价值的音响艺术。人体听觉器官是音乐艺术感知和理解以及鉴赏的主要器官,通过听觉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为了充分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精髓和内涵,就需要充分利用人体听觉器官。音乐艺术也可以比喻成音乐运动,具备着时间连续性与变动性的特点,声音可能忽高忽低,忽长忽短,忽快忽慢,声音音响变化给予人类听觉上的变化感和律动感,通过听觉感受艺术张力是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存在差异的因素,因此,为了充分展现音乐的整体形象和音乐情感,就不能缺乏音乐运动环节。同时,时间作为音乐形式存在的重要因素,通过音乐的组织变化和音乐律动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所以,在鉴赏音乐作品过程中,不但要用听觉去感受音乐艺术的节奏变化,还需要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鉴赏音乐艺术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艺术作品主要是对生活认知和生活体验以及思想情感审美反映,其中,音乐艺术主要是通过音响和音像的形式展现思想情感。人们可以通过音响和音像来感受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内在精神,从而沉醉于音乐艺术中。此外,音乐材料具备着特殊性,难以准确表达客体内容,因此,只能通过其他非音乐因素来提高受众群体对于音乐审美价值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李扬.初探影视音乐艺术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功能[J].现代装饰(理论),2012(04):83.

[2]黄喜雨.网络图像艺术特性与时代审美背景解析[J].美术研究,2013(03):121-122.

[3]姚亚端.浅论音乐的功能和社会属性[J].大众文艺,2013(07):89-91.

作者简介:梁晨(1982—),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

作者:梁晨

音乐艺术审美特征论文 篇3:

浅谈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与教育功能

【摘要】音樂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文化,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等活动来展示音乐存在的价值,用音乐表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通过创新音乐教育思路,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核心理念,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内在修养等,通过音乐艺术来表达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音乐教育;艺术审美特点;素质教育功能

一、音乐艺术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观念的提高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它不似语言文字那样表达事物,也不似美术那样描绘生活,它是用一种特殊音响的巧妙运用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以一种特殊的结构形态组合来表现人类主观的思想情感,被人们称之为“艺术的王冠”。它通过特殊的材料——声音,来传情达意,依靠听觉来感知音乐,才能声情并茂地感动人。它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拨动、净化着人们的心弦,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二、音乐艺术中的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通过其特殊的魅力直达人心,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联想力与想象力是审美体验的关键,那种直观的反应是音乐艺术与听众心理活动的一种强烈的撞击。音乐艺术不单单是模仿自然界中的声音,而是通过对声音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形成有节奏、有美感的无限自由的空间,唤起听众自身生活经历的复杂情感,从而激发听众强烈的联想,在音乐旋律中产生共鸣。比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用音乐演奏出来的雷雨声及鸟鸣声,让我们可以想象出一幅雷声轰鸣、雨水哗哗然后花香鸟鸣的美丽景象,从而感受到雨过天晴之后的舒心爽朗。音乐艺术能让听者在情绪与情感的激发中进入审美想象的圣境。

(一)音乐艺术中的情感特征

音乐艺术的情感审美与个体审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是音乐的一个审美特征,在音乐中直接表现出来。创作者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情感,我们可以在欣赏乐曲时直接地感受到。比如托尔斯泰在听《如歌的行板》后,感触颇深地泪流满面。他曾在《论艺术》中提出:“人们用语言相互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相互传达感情”。情感作为审美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艺术审美体验中得到普遍的承认。通过主观情感在音乐中的积极作用,然后由“借情”“移情”等多种因素,可以使听众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黑格尔曾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心情”。但是由于审美个体的生活环境、文化差异等价值观的不同也导致对同一音乐作品产生不同的反应和理解。所以,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乐曲,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情感体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觉,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也都有不同的体验和领会。音乐艺术活动的审美体验过程正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升华自己精神境界的方式。优秀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家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浓缩在作品中,给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审美感觉。例如我国著名的古琴曲《高山流水》,讲述了伯牙子期以琴相交,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琴的动人故事;再比如民乐《百鸟朝凤》,模拟各类鸟鸣,表现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欢乐场景。音乐只是声音的一种直观表现状态,通过一系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审美意识与音乐声音相融合,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去感受,这样才能在音乐中提升审美情感、升华精神境界。

(二)音乐艺术中的时间性与流动性

人们常说音乐艺术是生命的艺术,它借助音乐传达的媒介,具有时间性和流动性,它不受具体制约。通过体验进行直观的感受、自然的启发,给人类一种心灵的慰藉。音乐不在于物质的关照,而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世界,它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净化着这个冷漠的世界。因此,音乐形成的意义是直指人心,即精神主体。同时,音乐艺术又受空间的间接影响,正因如此,听众才能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根据旋律与节奏想象出特定的事物景象。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被沦落天涯的女子演奏的琵琶曲中哀怨的乐曲打动,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发出“同时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孔子也说过:“因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三)音乐艺术中的反刍性与超越性

音乐艺术中的反刍性是指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中,对音乐的初体验与再次体验进行回味沉醉,它是一种反复的有深度的停留,是生命的另一种重生方式。另一种则是一种清醒的、理性的审美情感。人们在艺术审美感受中都是由简至繁、由外到里、有感性到理性逐渐融入深化,相互契合,这样,我们才能在悲伤或欢乐的乐曲中体验极大的精神境界,同时又能理性而游刃有余地进行审美享受。

三、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

自古以来,音乐艺术在社会功能与教育功能中有着重要作用:其一,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其二,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道德和心灵。

(一)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艺术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似文学艺术那样表达,也不似视觉艺术那样直观,它利用一种非语意义的符号,靠节奏韵律来表现,当我们接受到这种表达时,就会对接受到的音乐进行自由想象与描绘。比如我们在听《童年情景之梦幻曲》,随着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舒缓而进行无限的想象,描绘一个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再听《梁祝》《命运交响曲》时,在音乐中能发现自己,找到原本的自己,而在这过程中再次净化心灵,让精神再次升华。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不仅陶冶了个人情操,还提高了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德育功能

音乐艺术功能是对人文的关怀,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慰藉,它不能给你直接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立竿见影的帮助,因为音乐艺术是以一种不在于物质而存在于精神的方式关怀着人类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作用,进行思想教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一首首情真意切、落地有声的歌曲传到当时的大江南北,使听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动备至、振人心扉。如《我的中国心》《黄河大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等歌曲,节奏强烈、动人心魄,激励着人们的共产主义精神和热情,同时也表现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伟大气魄。进入九十年代后,《中国娃》《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走进新时代》等歌曲,让人们感受到锐意的改革,开拓进取激励着一代人的成长和前进。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伟大的音乐加贝多芬说过:“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教师应运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主体鲜明的文艺晚会,以乐感人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爱生活的教育。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证明,人类的大脑两个半球在功能上有专门细化的分工,左半球对抽象的思维、象征性和细节的逻辑分析进行掌控;而右半球则具有综合性、空间与知觉的鉴别能力。两个半球在功能上各有特点却又相互配合,从而完成人类一系列的活动。音乐艺术是一种启迪人类智慧的钥匙,能促进人类智力发展。中外许多高智慧名人都酷爱音乐,也都接受过音乐方面的训练。如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他又是一位音乐家;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音乐有助于科学活动,它能帮助科学家们造成创造思维的情绪。中国教育界对音乐教育活动能促进学生学习上升与智力开发都有很多实例。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浙江宁波市高级中学每周都有固定的音乐会,学生可以自由参加,大型乐团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这样非但没有影响到学生对其他文化课的学习,反而让学生对学习保持着极大的热情,还提高了学习效率。在1988年的毕业班里,有五十人是乐队队员,他们考大学时的升学率是100%。以上事实证明,音乐艺术教育让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开拓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正确的音乐艺术教育活动不仅对学生的智力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家罗杰诺斯说:“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尤其是现在面对十多门课程的学生,整日处在紧张的接受和被灌输知识的状态,难免产生厌学心情。这就要音乐教师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殊的魅力,针对学生不同的教育阶段,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轻松,紧张与轻松的学习相互调整,利用节假日進行文艺活动,这样劳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协调团结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五)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我国古代名医朱震说:“乐者,亦为药也。”《乐记》中有这样记载:“五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马克思也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现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与运动结合起来,比如广播体操、舞蹈等,不仅发展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在智力开发的同时身体协调能力也同样提升。由此可见,音乐艺术的广泛运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音乐水平,还能应用于医疗,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结语

总之,音乐艺术能使学生加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审美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情感体验。教师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手段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艺术中体验精神愉悦,再联系现实生活进行相互融合、渗透,抓住重点,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升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现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岳亚琼.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研究[J].中国包装工业,2015(20).

[2]刘涧泉.整合音乐教育资源,推动高校艺术教育的深入发展[J].美与时代,2005(8).

作者简介:吕宁(1993—),女,汉族,四川,研究生,助教,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钢琴、声乐。

作者:吕宁

上一篇:公路企业财务风险论文下一篇:钢琴曲之民族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