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实施5P原则

2024-04-12

中学数学教学实施5P原则(共6篇)

篇1:中学数学教学实施5P原则

中学数学---教学实施 5p 原则

案例背景介绍:

这是一节中学数学课,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各种统计图,并能够把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学习者和教学目标分析详见模块二)

在教学的开始,教师计划使用投影仪向全班介绍课程内容,并用透明胶片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图形(饼形、折线形和圆形图),检查学生对图形概念的掌握情况。

接着,为学生演示作图过程,最后由 3 到 4 个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由确定小组研究的题目,收集数据,并把收集到的统计 / 数字信息用图形(条形图、折线形或饼图)表示出来。

在此过程中,为了满足对各种统计图形的制作和编辑需要,任课教师选用了 Excel 软件,为了向学生演示计算机上做图的动态操作过程,并在小组汇报时演示他们的作品,需要使用数字化投影仪和计算机。此外,任课教师还计划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讲义,这样学生可以一边听讲一边在上面记笔记,并且在课外复习的时候可以用。

教学实施:

浏览教学材料

在正式上课前,教师要预先查看 excel 等教学软件的运行情况。

准备教学材料

教师需要准备讲义以及上课用的透明胶片。

准备教学环境

由于小组协作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把教室中的桌子分好组,形成讨论区。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准备好参加小组学习,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受干扰或中断。首先利用投影仪和透明胶片来介绍教学内容。接着学生向学生演示怎样使用 Excel 软件。因此,教室中需要有实物投影仪、数字化投影仪和计算机等设备。普通教室可用于小组讨论和最终成果演示。为了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室里要配备实物投影仪、数字化投影仪和计算机。一切准备就绪后,教师要再次检查这些设备,保证它们运行良好。

让学生做好准备

为了让学生提前做好学习准备,教师要把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提前告诉学生。每个学生都将得到一份小组活动安排的打印文档。评价过程也会预先给每个学生。教师还会使用投影仪向学生介绍课程要点和评价标准。

实施教学

在课程的导论部分,教师将使用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教学内容,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利用数字投影仪、计算机演示制图过程。演示技巧和每一种媒体应用的特点如下:

• 演示技巧:投影屏幕应当放在教室前面的正中间。需要使用活动挂图时,应当放在教室前面居中偏左的位置,因为多数教师习惯使用右手。

• 投影仪:用大纲来介绍和总结材料内容。不使用投影仪时,应当将其关闭。用铅笔作教鞭,指向讲解的内容。遮挡不需要的内容。

这个 ASSURE 案例是由普渡大学的玛丽·安·费基斯设计的。

篇2:中学数学教学实施5P原则

创业要贷款,贷款要通过银行核定批准,怎样才能通过银行的贷款核定?这里有综合来自国内外各大银行贷款部门内部资料而得出的“5P原则”,它将告诉你,怎样才能做一个银行愿意为之“输血”的人。

一、如何选择个人创业贷款

自己开公司首先要面对资金问题。如今银行的贷款种类越来越多,贷款要求也不断放松,如果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贷款品种,个人创业将会变得更加轻松。

创业贷款

创业贷款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或已经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因创业或再创业提出资金需求申请,经银行认可有效担保后而发放的一种专项贷款。符合条件的借款人,根据个人的资源状况和偿还能力,最高可获得单笔50万元的贷款支持。

抵押贷款

对于需要创业的人来说,可以灵活地将个人消费贷款用于创业。抵押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抵押物评估价的70%,贷款最高限额为30万元。如果创业需要购置沿街商业房,可以以拟购房子作抵押,向银行申请商用房贷款,贷款金额一般不超过拟购商业用房评估价值的60%,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

质押贷款

除了存单可以质押外,以国库券、保险公司保单等凭证也可以轻松得到个人贷款。存单质押贷款可以贷存单金额的80%;国债质押贷款可贷国债面额的90%;保险公司推出的保单质押贷款的金额不超过保险单当时现金价值的80%。

保证贷款

如果你没有存单、国债,也没有保单,但你的配偶或父母有一份较好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这也是绝好的信贷资源。当前银行对高收入阶层情有独钟,律师、医生、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以及金融行业人员均被列为信用贷款的优待对象,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只需找一至两个同事担保就可以在工行、建行等金融机构获得10万元左右的保证贷款,在准备好各种材料的情况下,当天即能获得批准,从而较快地获取创业资金。

二、获得创业贷款“5P原则”

贷款要通过银行核定批准,怎样才能通过银行的贷款核定?这里有综合来自国内外各大银行贷款部门内部资料而得出的“5P原则”,它将告诉你,怎样才能做一个银行愿意为之“输血”的人。

(一)借款户(People)

1.责任感:借款户主要负责人与其家庭、教育、社会背景、行业关系征信及诉讼资料、评估品格(诚实信用)及其责任感。

2.经营成效:以企业的获利能力(特别是营业利益)衡量经营能力;主持人或重要干部有无具备足够的经验及专业知识;对继位经营者的培植情形及行业未来的企划作业。?3.与银行往来的情形:有无

不诚实或信用欠佳记录;与银行来往是否均衡;有无以合作态度提供征信资料。

(二)资金用途(Purpose)资金启用计划是否合法、合理、合情及合符政策。

(三)还款来源(Payment)还款来源是确保授信债权本利回收的前提要件。

分析借款人偿还授信的资金来源,是银行评估信用的核心。

(四)债权保证(Protection)

1.内部保证,指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直接关系。

2.外部保障,指由第三者对银行承担借款人的信用责任而言,有保证书等。

篇3:中学数学教学实施5P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原则, 同样必须在数学课的素质教育中加以运用。课堂教学的实质是知识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同化到学习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通过启发、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的内驱力,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大脑的思维、科学的记忆, 较快较好地掌握知识。启发式的有机运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探求新知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二、渗透性原则

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是素质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渗透”。渗透性原则强调教学内容、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 其特点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手段使学生的思想观点、行为意志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它是一种全面发展教育, 是贯彻教育方针最有利的教育模式;是面向全体中学生, 是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是一种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师在讲课中应适当讲述一些历史数学名人的事迹, 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祖国历史的悠久文明, 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强化素质教育进行有机渗透。

三、实践性原则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学得的理论运用于实践, 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是教学本身的基本目标, 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 对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无疑是必要的。教材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简明的例题, 及其扼要的说明和一些针对性的习题。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 照本宣科, 光在理论上打转, 学生就会因为感性材料不足、知识梯度陡、教学跨度大, 而一时难以接受。学用脱节、知行脱节, 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都将受到限制。认识到这点, 我从认知结构的整体出发,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测量等多种途径, 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原则

同一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同一性, 是班级受课制的主要依据。但由于各个学生智力状况不同, 同一个班上总有学得好的和学得差的、学得快的和学得慢的。如果忽视这种个性的差异性, 用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方法施教, 必然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 使整体都得到提高。在具体做法上, 我采用因人定标、分层施教、激活个体、整体联动的办法。激活个体, 就是通过激励、激发、激趣等手段, 提高个体的自我认识, 发挥个体的潜能, 再运用个别辅导和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帮促联动, 形成整体提高的合力。这样做, 必然会出现班级整体素质上升的喜人景象。

五、“两主”结合原则

双向融合的教学过程, 其实就是师生双向“视界融合”的过程。所谓“视界融合”就是师生双向的知识经验及认知过程重叠、交汇的过程。那么,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一, 教师要对数学教学倾注满腔的热情, 认真钻研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 唤起学生对数学课的热爱;第二, 要善于运用科学的、艺术化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第三, 从褒扬、激励入手, 尊重学生人格, 多给学生积极的正面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探索、知难而进的勇气。另外, 我们也应明确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 主导起外因作用, 而内因则是学生这个主体。调动和增长学生探求新知的内驱力, 对学生学习活动具有激活、指向和增速作用, 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主学习和自我发挥的能力, 不能让其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一旦形成主导和主体的最佳结合和实现双向的有机融合, 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六、减负原则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过去那种大作业量、频繁考试的做法, 加重学生的负担, 这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是格格不入的。我是这样做好减负工作的:一是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强学生情趣,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 以主人翁意识从事学习活动;二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做到“三不一少”, 即不订购课外辅导资料, 不搞题海战术, 不布置课外作业, 少而精地布置课堂作业, 让学生腾出时间来从事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素质教育活动;三是减轻记忆负担。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那些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 把知识教活学活;四是减轻考试负担。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测评, 采用多种形式全面考评学生的智力、能力、应用及行为素质。如:口头提问检查、操行能力评价、个别检查了解、自我汇报等。这种综合性的效益评价, 既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 促进教学, 又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素质。

篇4:实施乐学原则, 优化教学结构

在学生及家长的心目中, 初中地理常被看成可有可无的学科。可是初中地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却是非常重要, 试想:一个不知道祖国美丽山河的学生, 怎么能产生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常采用灌输法讲解地理知识, 然后再让学生死记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 初中地理在很多学校里如同虚设的学科。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深刻体会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乐学原则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乐学原则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 老师不顾学生的内心感受, 只知道将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学生, 老师只在乎学生懂了没有, 会了没有, 根本不在乎学生乐意不乐意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 是否有快乐的感觉。所谓乐学, 就是寓教于乐,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二、乐学的教学策略

1. 良好开端。

当学生拿到地理新书的时候, 心里是充满着期待的,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学好它的。假如我们的地理老师一进课堂, 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以后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 在学习地理的伊始, 就问学生:太阳总是从东边升起, 为什么不换从西边升呢?世界上为什么有好几种肤色的人种呢?这些是学生心中的谜, 他们很想解开, 进而产生愉快的学习心情。

2. 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它绘声绘色给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予极大的冲击,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比如, 东、西半球的划分;各国的地貌等等,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很方便的展示它们。

3. 利用漫画。

初中学生很喜欢看漫画, 漫画有具体直观的教学功能, 也有促进学生思考, 引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比如, 在讲到水资源受污染的时候, 我们可以出示“钓鱼者的困惑”的漫画。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漫画来表示地理知识, 比如, 南北差距大, 要开展南北合作, 可以画一幅巨人与小人手拉手共前进的画;人口越来越多, 带来的医疗、教育、粮食、住房等诸多问题, 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可以出示一幅“苦难的地球母亲”的漫画。

4. 利用诗歌。

古代的优美诗句中有很多有关地理知识的句子, 如果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加以却到好处的运用, 就能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比如, 在学习黄梅时节的“梅雨”特征时, 就有很多诗句, 如“熟梅天气半阴晴”、“黄梅时节家家雨”等等。还有说明我们国家地势西高东低的诗句有:“百川到东海”,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等等, 这些美丽的诗句都能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心情。

三、优化教学结构

在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的知识, 而地理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并不突出, 因此, 学生在上地理课的时候, 根本无心听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连起码的知识与技能都不能很好的向学生传授, 更不要说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了。新课程教学的宗旨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大力提倡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活动, 这样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让学生体验到知识获得的过程, 并在掌握探知的过程中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 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科学素养。比如, 在探索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为什么比较快的时候, 老师先出示以下材料:20世纪70年代,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印度政府开始推行生育计划, 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政府对不多于两个孩子的夫妇提供就业、教育、住房和医疗照顾, 退休后提供退休金。这项计划在城市受到了一定的效果。广大的农村, 农民还是认为有较多的孩子好, 因为有了较多的孩子能帮助他们种地, 增加家庭收入, 还能使他们老有所养。学生在讨论中踊跃发言, 有些学生认为, 印度政府的鼓励政策不到位, 广大农民没有解决后顾之忧;有些学生认为, 思想观念落后, 他们还抱着多子多福的旧思想;有些学生认为, 印度政府没有将计划生育当着基本国策来抓等等, 这些因素造成印度人口不降反而高速增长的原因。假如这些知识由老师讲解, 或许用时并不多, 但收效甚微。

2. 重视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也是将地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的最后方式。在课外活动中, 我们可以成立地理学习小组, 让学生做一些小的制作, 比如, 用球类制作地球仪等, 也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乡土人情以及家乡的变化, 从而使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篇5:中学数学教学实施5P原则

一、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的提问原则

在问题教学法中, 问题是重要载体, 对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若想有效实施问题教学法, 教师首先需要把握提问原则, 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第一, 由学生兴趣点入手, 有效提问。一般而言, 在学习过程中, 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时, 才会产生思考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意由学生兴趣点入手, 设置新颖、趣味性的情境, 巧妙提问, 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调动学生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使其愿意思考, 乐于学习。如教师可由生活热点问题 (贷款购房、彩票中奖等) 、趣味数学故事等入手, 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第二, 注意知识的衔接点与交叉点, 巧妙提问。在教学过程中, 利用知识衔接点与交叉点, 可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 实现温故知新。在有效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已知事物入手来探究未知事物, 适时提示, 诱导学生质疑新知, 产生认知冲突, 激发求知欲望, 主动学习与把握新知。因此,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巧用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旧知, 灵活衔接新知, 以旧促新。如教学“对数函数”时, 教师可巧用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指数函数, 自然地进入对数函数的学习状态中。如通过与指数的对比, 引出对数的定义以及运算性质, 让学生学生体验推理与归纳的过程。

第三, 注意学生认知难点, 适时提问。对于高中生而言, 他们正处于感性思维逐步过渡到理性思维阶段, 在学习过程中, 因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以及思维定势影响, 因而对一些难点知识难以快速理解与把握, 造成思维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启发与引导, 以打开学生思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解决问题。

二、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当教师把握提问基本原则后, 则需紧扣提问原则, 围绕教学内容, 结合具体教学实际, 有效实施与开展问题教学法, 以问题诱导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探究。

第一, 注意问题趣味性, 诱导学生主动探知。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主体, 其课堂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在高中数学问题教学法中, 教师应利用趣味性、开放性问题, 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积极融入学习活动中, 使其轻松学习与把握数学知识。如教学“等比数列”时, 教师可利用古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事例来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探知欲望,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第二, 注意问题悬念性, 鼓励学生质疑纠错。在数学学习中, 有些同学常常难以准确理解与抓住数学定义所含的关键词, 易于出现理解偏差, 亦或混淆相近概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可灵活地设悬置疑, 唤起学生质疑意识, 提高学生纠错能力, 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知识。

第三, 注意问题层次性, 诱导学生步步深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 采取问题教学法时, 教师需要考虑学生心理特点, 结合学生思维模式与认知结构, 设计梯度性、层次性的问题, 环环相扣, 引导学生步步深入, 各个击破。这样, 可降低问题难度, 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提高学生思考与答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 通过问题环, 可引导学生把握问题直接的逻辑关系, 启发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质疑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6:浅议中学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做数学实验恰好是从问题出发进行探索研究的, 故选准选好实验课题 , 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本人的教学, 我认为应该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一、量力性原则

适合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 在实验时无需补充大量的知识即可入手, 教学内容不可太难。例如, 在学习《走进数学世界》时, 很多教师让学生用火柴拼三角形, 并让学生去寻找规律, 但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 需要用到数列和排列组合的知识, 结果非但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 可谓得不偿失。

二、自主型原则

在实验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角色,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根据知识的特点, 让学生主动参与, 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自主性学习。例如, 我们在教《用正多边形拼地板》时, 就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样的地板可以铺满地面, 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在实验中自己研究, 寻求规律。通过他们自己的实验,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数学教学质量很有益处。因为“自主性教学原则”对学生的要求是“主动学习, 积极思维, 不断完善”。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基本上是处于教学的中心和前沿, 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挖掘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的特点, 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三、探究性原则

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 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各种技能、如观察、推理和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质;掌握对自然界进行独立探究的必要技能;形成运用技能、能力和秉持科学态度的习惯。例如, 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课中, 教师可以通过破碎的玻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配玻璃?从而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去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 体验创新的乐趣, 培养创新的情感, 学会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 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四、协调性原则

注重学生的认知、情感两个领域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要把课程与学生自处的环境和个人经验联系起来。以《感受100万》为例, 我们从一开始便给学生展示食堂里学生浪费粮食的图片, 让学生猜测如果全校每人浪费一粒粮食, 那么全校会浪费多少粮食, 只要每人浪费多点粮食, 就浪费了上百万粒粮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情感也得到发展。课程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经验, 才能起到培育人的目的。借此要让所学的不同课程能够融入到学生的身心结构中, 成为他自身的一部分。

五、趣味性原则

饶有兴趣的问题, 能吸引学生思考, 启迪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眼界,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教学中, 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 先作一个任意⊿ABC, 分别作出∠BAC的平分线AF, BC边上的中线AE, 高AD, 此时三条线段清楚的展现在学生目前。由学生自己移动A点, 观察AD、AE、AF的变化规律。学生发现:当AB=AC时, D、E、F三点重合, 从而AD、AE、AF三线重合。直观明了, 自我操作的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兴趣被激发出来后,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六、实用性原则

上一篇:经济学基础期末考试下一篇:高考作文山顶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