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2024-04-11

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共8篇)

篇1: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5P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课题阶段性小结

枣阳市七方镇罗岗中学备课组

组长:王天成副组长:王亮尤兴照成员:英语教师

所谓5P教学模式就是Preparation(准备),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操练),Production(运用),Progress(巩固,提高),5p就是这几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是新课程实施后,刘道义、龚亚夫等专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的平台。通过一学年教学实践,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英语教研小组,定期召开小组教研会,共同探讨5P教学在课堂中的得与失。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5分钟传受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我们学校为我们师生提供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我们把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尽量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就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同时我们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所以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我们发现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光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要有感染力,而且,这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象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初中英语新授课5P教学模式,是以新课程理念为背景,充分体现“以学定教”教学思想,以“预习反馈、目标导入——> 主题探究、呈现新知——> 练习实践、答疑解惑——>综合运用、拓展提升——>总结巩固、反思重建”五个环节为课堂基本流程的英语新授课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1.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仍然存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也未得到确立。我们新老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不时出现,后期有所改观。

2.课堂教学情景性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没有得到均衡发展。

有时辛苦创设的英语语境口语训练却不到位。

3.教学形式单调、方法简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未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结构松散,教学过程呆板,师生双边活动少,情感交流也不够。

以上情况制约了英语教学的发展,是违背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呼唤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通过改革英语课堂教学,对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促进师生角色转换,进而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现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

一、师生关系要民主化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在组织教学时老师要有明确的“角色”意识,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适时激发、启发他们,调动学习的内部动因,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课堂凝聚力。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让朗读好的同学领读;让书法好的同学板演;让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进行对话演练,通过这些举措,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加以鼓励。

二、教学内容要情景化

初中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其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满意呆板的教学模式。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只是机械地“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期以往,便会感到索然无味,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创造情景,通过情景化的教学向学生展示英语知识,并让他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培养其语言能力。

三、英语课堂中师生要有效互动

(一)合理有效的语言互动

1.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

2.平衡的师生话语比例

3.让学生学会提问

(二)平衡有序的行为互动

师生互动是靠教师对课堂交流的控制和学生的呼应而形成并得以维持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经常启动chain work和group work的操练模式,就可以使每个学生有均等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有序有效地参与互动。

(三)自主高频高效的小组互动

互动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向的合作、竞争、共享中得到快捷、直观、高效的收获。

四.真实自然的情感互动

互动的课堂需要教师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和遇到的困难,耐心加以指导,积极鼓励,使学生从知识、情感、态度等方面形成积极的心理准备,达到教与学双方默契配合与和谐呼应的境界。

总之,通过一学年教学实践探究,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合作的过程中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篇2: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枣阳四中课题组已进行了一年多的5P模式下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实践研究。学校为课题组的教师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我们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课型进行角色转换研究,并将研究心得在全校实验、推广。目前,全校英语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能自觉地转变角色,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活动热情、学习效果都取得较大的进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这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研究,我们有了一定的收获,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困惑。

我们的转变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二种教学观念的转变:一是由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转变;二是以“知识为本”,向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本转变。观念决定行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角色实现了以下转变:

1、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总是忠实执行课程方案,让教学在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机械地运行,以“不变”应“万变”,缺少灵活性,难以摆脱“填鸭式”的说教。而5p教学模式下,我们本着追求“灵活性”和“生成性”的原则,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新的生成,进行超前预测,设计好应对措施;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得游刃有余而充满灵性、活性;教师在备课时关注过程的设计,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关注的焦点始终放在学生身上,能够敏锐洞悉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动态:学生该干什么、学生在干什么、想干什么、掌握了什么、需要什么„„机动灵活地安排调整好每一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

2、成为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引导者。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但并不是教师要把教学的舞台全都让给学生,由教学的“中心”转向“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真正成为主体,真正实现主体参与,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成功的引导。如在Presentation(呈现)时,我们通过新课导语的设计,巧妙地陈述和展示课时目标,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以挖掘和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因素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强烈求知欲。在Practice(练习)时,我们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创设各种不同的情景来反复练习某一个语言话题。学生Production(运用)前,我们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设计好活动的方法、规则和步骤,教给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和发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加强

Production(运用)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法,让学生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开拓学生的思路。尤其是学生“标新立异”时,我们及时捕捉并加以放大学生活动中的闪光点,积极引导,从而引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新的境界。

3、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

从本质上说,教学是师生“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见解,交流情感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必须是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摆正位置,府下身子,充当活动的导演和组织者,以平和的心态平等地参与学生的活动,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在与学生的共同合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学“What is the Weather like”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这样进行:

T: Look at the pictures,and listen to me carefully(出示一幅图)What is this? Ss: It is the sun.T: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Ss: It is nice.T: It is sunny(板书:sun→sunny)read after me,class.(学生跟读)

T:(出示另一幅图)What is this?(自答)It is cloud.What is the weather like?(自答)It is cloudy.(重复并板书cloud→cloudy)Read after me,class.(学生跟读)

T:(出示第三幅图,放慢语速)What is this ? It is wind.What is the weather like?(停顿,有学生插话It is windy)Good,It is windy.windy(学生跟读)

T: Ok,now look at the blackboard.(黑板显示sun→sunnycloud→cloudywind→windy)Can you make a rule out of these words?

(学生思考片刻,然后有人犹豫地答)右边的三个词都有一个字母"y"。

T:谁能告诉老师这三个词的词性?

S1:都是形容词。

S2:哦,原来是名词后加上一个y,就成了形容词了。

4、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活字典”、“资料库”。

任务型学习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我们通过任务驱动型学习,交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技巧,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任务型学习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目标或动

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发展语言能力。

例如,在讲授“Seeing The Doctor”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己学过“看医生”的句子与短语,在workbook中出现一张病假条。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后)

T:Now suppose you have got a bad cold,and the doctor asked you to have a rest at home.You wi11 have to write a note to your teacher to ask for a sick leave,right?(学生点头yes)Well, now try to write a note,asking for two days’ leave.(学生伏桌写。教师注意到有学生面呈难色,于是走过去)

T:Any problem?

S:I don’t know how to start the note.T:Well,first you must make sure what you’re wanting to do,then why you want to ask for a leave.(学生继续写。几个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左顾右盼,有的在抄别人的)

T:(微笑地)You can have a look at your deskmate’s,but don’t copy every sentence.You may not have the same problem.(众生笑)

T:OK,Let us have a discussion first.Talk about how to write a note to ask for a leave,Everyone should give his ideas.Then we will go on to write.5、成为学生意志情感、学习方式和策略转变的促进者。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压抑学生兴趣、热情,影响学生发展的学习状态,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培养良好意志情感、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如何让学习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采用各种方式,如精选学习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活动中,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等等,让学生深受鼓舞,学习积极性高涨,探索的热情更高,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态度和情感。同时,加强指导,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和探索,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6、成为教育个性的张扬者。

无数成功的教学实践活动告诉人们:唯有个性才有活力、唯有个性才有成功、唯有个性才是发展。而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着学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

教师应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及由此而产生的后果进行自我反思,从中寻找自己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的教师善煽情、有的教师善引导、有的教师善示范、有的教师善组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放大自身的这些优势,强化这些优势,完善这些优势,充分发挥个性特长,把自己的个性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

7、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者、评价者和研究者。

我校教师在教学中作为反思者、评价者和研究者的角色特征日益明显。“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需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我们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别人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合理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并根据环境、对象、内容的变化改变策略,完善知识结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我们以不同的方式,激励的语言及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我们的困惑

1、小学阶段对英语学科的定位,不能引起家长、学生,尤其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认为反正以后还会从头学起),导致没有专业教师执教,更有甚者,英语课可上可不上,时间被“大科”挤占。从而导致有将近30%的学生小学毕业时26个字母会读不会写。这样,对于初中所使用的教材(《Go for it》)增大了认知难度和学习难度,为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换设置了人为障碍,不能很好的完成每节课的预定任务,久而久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不能很好的体现。

2、长期以来,教师缺乏常态化的全面、系统的统一培训学习,出现了“坐吃山空”的局面。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课堂“角色转换”中穿新鞋,走老路,达不到实验的预定效果。

3、当前的评价体系,仍停留在“重分”上,上级主管部门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师都是以“分”定全局。从而,教师在“角色转换”中难免会“以考试为本”而不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本”。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2、周明星《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重塑 》

篇3: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一、从演讲者到组织者

物理教学需要教师对相关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分析,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教师给予示范和操作要领解析,但不能因为有些章节内容需要教师讲解,就回到“一言堂”“满堂灌”的老路上。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和相关实验进行深入探究,抓住关键节点做文章。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知识、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中。教师身份要从演讲者向组织者过渡,需要彻底摆脱传统思想意识的束缚,与学生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如,在学习《杠杆》时,教师将准备好的工具展示给学生:羊角锤、硬棒、钳子、剪刀、起子、食品夹,还有一块木板,上面有几颗钉子。教师并没有对实验原理进行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来进行实践体验:“这块木板上有几颗钉子,请几个同学选择其中一件工具将钉子拔出来。”学生都想亲自试试,教师挑选了三个学生上台操作。钉子拔出来之后,教师问学生:“用哪一种工具拔钉子更省劲?”学生都说是“羊角锤”。教师马上讲出杠杆原理,学生大多很快理解。教师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杠杆应用案例,学生探究热情倍增。有的说钢管撬起石头、有的说跷跷板、有的说木杆秤。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像以前那样,独自讲解独自操作演示,而是组织学生先实践后找生活案例来认识杠杆,学习效果相当显著。

二、从指挥者到指导者

教师需要时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度、对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对实验过程进行操作、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产生身份错误认知。根据新课改精神要求,教师在探究教学时应该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而不是做指挥者、统治者。在开展课堂讨论时,要把问题展示出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优化。

如,刚刚引入“功“这个物理概念时,学生大多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语文学习时,这个“功”的使用频率很高,学生对它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语文字词意义之上。为让学生对物理学上的“功”有清晰认知,教师往往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提示和讲解,并指挥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生获得的感知过于肤浅。有位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滑轮、人推车等实例,对“功”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步解析,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学生很快掌握了做功的两个基本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一个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教师改变了教学姿态,从指挥者转型为指导者,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指导, 学生很快掌握“做功”相关实验操作要领。

三、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物理实验活动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操作探讨,并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活动感受实验体验, 掌握学生实践学习第一手材料。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也会给学生带来亲切感,学生有问题愿意请教老师、有心里话也会说给老师听,课堂学习气氛自然会变得轻松愉快、自由舒畅。由于有教师的共同参与探究,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感知自然呈现良性。

物理相关概念认知大多需要用实验进行验证,这个验证的过程是最有成效的学习。在学习《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时,教师设计一道实验题:用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400g水和400g煤油,给它们同时加热,而且加热时间相同。这两个烧杯内的温度是不是一样高呢?学生意见有分歧,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做这个实验,而且加入到小组实验当中与学生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实验结果非常接近, 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有明显差异。在以往教学实验中,教师给出实验任务后,会让学生自己操作,或者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很少和学生一起操作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活动,学生学习热情更高。因为有了教师的参与,小组实验做得有条不紊,实验效果相当明显。

四、从批评者到鼓励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难免要遇到困难,甚至出现挫折和失败。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表现进行干预性评价,个别教师对学生不是讥笑就是指责,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物理未知世界。教师在面对学生学习困难时,要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做学生真诚可靠的好伙伴。

如,学生开始学习《火箭》时都显得极为兴奋,教师为说明火箭升天原理,做了一个气球反冲运动实验:气球吹满气之后,当松开气口,气球会向喷气的反方向飞行。学生看完这个实验开始议论:“原来这火箭是被吹上天的,这也太简单了。”“找几个‘吹牛大王’就能够将火箭给吹上天。”课堂气氛有些无序了,正常情况下,教师会对“扰乱”课堂行为进行制止,对相关学生提出批评。这位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而是将计就计:“这火箭就是被‘吹牛大王’给吹上天的,大家到书上找找,看看这个‘吹牛大王’到底是何方神圣呢?”学生虽然都笑了,但很快就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开始对火箭燃料进行探究。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持宽容态度,这并非是对学生的放纵,而是因势利导,给学生更宽广活的动空间,对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有重要帮助。

由于传统教学意识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在自身角色定位问题上常常存在认知偏差。对课堂的控制也往往会走向极端。要么统得过死, 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要么放得太松,学生懈怠思想泛滥。新课改对教师提出全新要求,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重新对自身身份进行定位,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身份转型是必然选择。从演讲者到组织者、从指挥者到指导者、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批评者到鼓励者,教师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进行身份转型,为打造高效课堂助力。

篇4: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关键词】英语教师 角色转换 教学效率 新课改

随着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业务往来比较频繁,所以英语也倍受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对我们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和传统的教学教学思想,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严师,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向导,帮助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习得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自我评价,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调整学生学习的目标和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转换自身角色,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实现对学生素质的整体培养,是当前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一、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旧教材的教学目标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从前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以“填鸭式”形式灌输给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很难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知识,导致学生容易形成厌学的情绪。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民主、和平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身调控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要转变角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激趣、创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促进学生学习原动力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对学习兴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与老师息息相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学习的材料有较强的内部动力驱使,就会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地用英语发言、并积极思维。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英语积极性和兴趣。另外,可根据英语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当的游戏走入英语教学的课堂,具体生动的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英语的内驱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主动发展。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得好,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本领。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就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来。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但是现代教学要求课堂主角从老师到学生这一角色的转换。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只有将学生积极性提高,才能真正教会学生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对所学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给学生努力创造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加强自身角色转换,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乐学”、“巧学”、“会学”、“善学”。每一位教师要充分发掘自身的优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英语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学习环境,用爱心呼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勤梅,黄永平.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33-35.

篇5: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省初中英语骨干教师跟岗研修公开课反思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个艺术的世界里,教师以组织者、引领者、鼓励者、帮助者,甚至是学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态高效,适性生长”。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作为教育者传授知识之外,更应该以多重的身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懂得做人,做一个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分担的社会人。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 教师的角色定位 生态高效 适性生长

2016年5月15-28日,作为省级初中英语骨干教师,我们在广东省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要感谢这样一个美好的机会,执著、认真且专业的江校长为我们20位学员每人安排了一节借班上课的公开课。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每个学员都在积极地准备着,不断听取大家的意见,讨论,修改。2016年5月20日,终于迎来了我自己在珠海五中初二(4)班一节公开课—语法专项之过去进行时。

因为是借班授课,不了解学生情况,所以提前与该班级的科任老师沟通,并借用早读先让学生完成了一份5分钟的课前预习案,了解到学生已学习了过去进行时,大部分学生对该时态的结构与用法都能理解,所以这节课的重点不再是时态本身的学习,而是该语法项目的综合运用。可能是借班授课,彼此陌生,更能体现师生关系,所以反思这一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的角色定位。

一、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

现代教育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生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而课程的落实是课堂,因此,教师应该是优秀的课堂组织者,应该通过在课堂上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的适性生长建设、开发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节课采取了小组合作与竞争的方式进行,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引入—控制性操练—半控制性操练—开放性运用。引入部分:以游戏 “That’s me!”开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消除一些陌生感。紧接着分享一首英文歌Stay with me, 引导学生回答相关的三个问题。再提供三个关于老师的信息,鼓励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授课老师,调动学生的英语思维。What’s your English name?(Maggie.)Where do you come from?(Dongguan.)What’s your hobby?(Doing sports.)自然过渡到My favorite sport is running.板书I like running.然后口头询问学生Am I running now?(No.),继续板书:I am not running now.But I _____________ at 8:00 last night(was running).让学生帮助老师完成句子,正式引入过去进行时。合理的课堂组织让这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

接下来的任务难度逐渐提升,从机械模仿,到简单运用,从简单的一问一答,到小组对话。学生输入与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最后才能有输出产出。这节课中,因为前期的充分铺垫与组织,最后关于采访,汇报母亲节当天具体某一时刻大家所行所为的输出水到渠成,效果良好。

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的鼓励者

在引入环节明确小组合作与竞争的规则,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the best group不仅意味着小组得分高,更意味着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人人参与。在听歌回答环节,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听歌词便能回答:The name of the song is Stay With Me.第二问题,对于没有了解这位歌手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我很快与他们分享:The name of the singer is Sam Smith.而第三个问题Where does he come from?是有猜测范围的,所以我鼓励学生使用I think he comes from„进行大胆猜测。第一位学生猜测I think he comes from America.我为他们小组加了一分,并且我告诉大家Maybe it’s not a right answer, but I think it’s a good answer.因为这个猜测是学生在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中选择的结果,并且正因为有了第一位同学的猜测基础,才有了第二位同学的正确答案。正因为有了上课之初的鼓励,才有了整个课堂中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参与,才有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

一堂课无疑就是一场教师带领着学生的登山之旅。带着学生从山脚爬上山顶,尽享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登山之旅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沿途可能有小溪流,也可能有大陡坡,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应该成为学生的帮助者,成为他们成长中的“脚手架”,为他们搭桥,铺路,把大陡坡改成小台阶,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这堂课的登山之旅中顺利达到顶峰。

基于这样的原则,在课堂每个任务之前,都会安排充分的示范与引领。例如在guessing game环节,先告诉学生可以用Was he/she„?一般疑问句来询问不确定的事情;再如:采访之前,先解读表格,并提供采访所需的语言,这些措施的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与完成任务,学生又能体味到同伴合作互助完成任务之后的喜悦。

但是,在课堂的第三部分半控制型操练任务中却出现了问题。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口头交流回忆今年母情节大家在当天不同时段所做的事情。如果没有示范与提示,学生完成起来的难度比较大,所以首先呈现了一个小组的完整对话,学生朗读之后随机提问,确保学生理解对话内容。然后再呈现对话框架,让学生借助这个对话的结构框架完成小组对话。A: What were you doing at „o’clock on the morning of Mother’s Day? B: I was„ C:„What about you ?Were you „? D: No, I wasn’t.I was„.E: Oh, maybe we should„.F: I was„..看着学生很快进入小组合作对话,当时的我甚是欣慰。

然而到了小组展示时刻,尤其是两组展示之后,还有后来建立于此基础的interview, report环节,问题就暴露了。学生们展示的对话与提供的结构框架一模一样,完全没有任何的变动,语言素材也非常匮乏。那么作为这节课的授课者我应该把问题归结于这个班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词汇量太小?如果是这样,那我觉得自己便是双重失败。

静心思考就会发现,教师作为课堂的帮助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对出现的问题预计不够,因此提供的帮助不够,台阶太高,坡度太大。因此,我觉得这个环节可以这样修改:呈现示范对话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对话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过去某一时刻所做的事以及当时的感受。然后便可以引导学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收集我们可能所做的事情:playing basketball, cooking for mom, making a card, buying some flowers, sleeping, listening to music, sweeping the floor, taking an art class, fishing, climbing the mountain, watching TV, watching a movie with my friends, reading books in the library„,接着再收集感受:happy, tired, relaxed, comfortable, surprised, worried, shocked, nervous, excited„而所有这些语言素材完全可以来源于学生。思维导图形成之后,学生的对话还可能单一匮乏吗?可见,在这节课的这个环节上,我是失败的。学生缺少不是他们的积累,而是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引与协助。课堂既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教师应该时刻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反应,提供足够的帮助,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丰富而充分。而教师的帮助并非大包大揽,作为帮助者的教师就像“脚手架”一样,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攀向顶峰,并品尝自己付出努力之后的成就感

四、教师应该是学生情感成长的引领者

初中学生正是价值观的形成期,教师及时而有效的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终身受益。在这节课中,我感悟比较深的情感引领有两处。

第一处是观看《速度与激情7》的片段之后。我与学生分享了去年母亲节与女儿观看这部电影时的感受,不由自主地谈到了主演Paul Walker已因车祸而去世,表达了对Paul的怀念的同时,我提醒学生无论是我们走在大街小巷,还是爸爸妈妈开车,我们都要记得相互提醒:Be careful and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Don’t drive too fast.一个人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权利,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学生的共鸣。

第二处是采访之后汇报分享环节。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忘了当体是母亲节,也可能有些学生平时没有体谅或帮助母亲的习惯,也有母亲节当天爸爸仍需要上班的家庭,所以最后我提醒学生:No matter when it is, I think we should show our love for our parents and help them with some housework at home.It’s our duty.《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2月1日颁布。与2001年颁布的实验稿相比,新版的《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应该教授学生懂得做人,做一个关心他人,乐于分担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渗透学科德育,成为学生情感成长的陪伴者与引领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个艺术的世界里,教师以组织者、鼓励者、帮助者、陪伴者、引领者,甚至是学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生态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优质的生态环境中“生态高效,适性生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包立萍 《浅谈初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角色转变》,《中学生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8期

3.陈发清《教师角色定位之我见》,《现在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

4.傅瑞屏 “外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机理及成功的要素”,《中小学外语教学》,2015年第9期

篇6: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及其特定的教育目标,对新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应从多年传统课堂上的授业者、解惑者转换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知识学习的引路者,破旧立新的反思者,终身学习的先驱者,并努力朝“双师型”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英语教师 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知识经济加速到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这个以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面对这一趋势,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也正经历着一场变革,其培养方式、目标、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变化。高职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语言的实际使用技能,特别是培养学生能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正确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且能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习经历和认知基础出发,通过反思,讨论,探究和实践,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构建新的认识和理念,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在新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最大变化就是角色的变化。正确地转换自身的角色,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即促进者是新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同时教师还应是课堂的建构者,终身学习者和反思者,并且高职英语教师还要努力朝“双师型”方向发展。教师应是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意义上教师角色被定为“传道,授业,解惑”,即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强调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下,我们发现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仍然是哑巴英语,不敢开口,更不懂得如何在实际情形中运用英语。再加之,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差,很多学生上课时,完全依赖于老师,遇到生词或短语,不利用字典或网络工具进行查询,而是等待着老师告诉他们。新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作为促进者,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立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参与学生的活动等等。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发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信息社会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的知识尽可能多的教给学生。俗话说,“授人以鱼”只能使人受用一时,而“授人以渔”才能让人受益终身。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特别是终身学习的方法才是教师教育工作的聪明选择。只有拥有学习方法,学生才能终身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才能真正自主地踏上学习和创造的征途。由此,教师的角色必须作出适应终身教育的转换,既是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单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产生一个动作画面,把两个词结合在一起。为了记住(semantic)这个词,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想象“一个海员,有虱子在脸上”(sea man,with ticks on his face.Se-man-tic)这样来记住一长串的词。这可以有效地在记忆中把两个概念统一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记忆单词,可以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具备进一步学习探索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多种学习方法的灵活运用,使学生能够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或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和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差,在英语学习上动机缺乏,信心不足,兴趣不高。语言教学中出现的畏难情绪,厌烦情绪或是抑制,焦虑,自信心不足等情感屏障,都是影响学习的心理障碍。所以作为教师应十分注意学生的情感因素,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采取喜闻乐见的活动,以诱导他们合作。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影响和鼓励学生。例如,在教授面试相关的话题,可以采用反弹型模式,先进行引入,激发学生对找工作面试的兴趣,让他们思考面试中会出现的问题,应注意的事项等,接着直接进入运用阶段,让他们进行面试练习,然后教师就活动中出现的语言错误和遇到的表达困难等进行讲解,最后,再一次进行角色练习。这种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是优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了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他们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活泼,愉快热烈的课堂气氛,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胜任感。新教学模式下,课堂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教师不再被奉为权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教师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影响教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进步,教师也同样得到收获,这就是常说的“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作用首先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语音、语法、词汇的讲练还是听、说、读、写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操练,都不可能是教师或学生一方的活动,也不可能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既有教师讲解和提问给学生提供的刺激,也有学生以操练和回答做出的反应。有的学者提出“表演教学法”,即教师和学生都充当一定的角色,他们之间形成演员与演员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作和参与的关系。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与教师同排一台戏,学生全身心投入,取得摇滚乐效应。“全身反应法”以及所谓“疯狂英语”教学法都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教师应是课程的建构者

新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要实现教学生活角色的转变,即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构者。过去,教师要会备课,现在,教师则必须会设计教学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确保教学三要素(Engage, Study and Activate)到位,即首先要使学生感兴趣,愿意积极投入,然后是学习语言知识,最后要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和交际活动。例如,阅读的教学,首先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阅读并不是一种消极技能,应鼓励学生注意阅读的内容,而不仅是语言形式,然后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明白预测是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在设计任务时,要与话题匹配。同时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应能够深入挖掘阅读材料。教师应成为一名反思者

“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成为当今世界探讨教师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新世纪需要反思型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与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性教学一般分为三阶段:备课阶段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包括对教师教的行为,对学生学的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行为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教师可通过撰写反思札记,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象等方式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或通过学生课后的情绪,作业的正确程度,寻找问题进行反思,以此来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反思性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英语教师挖掘或梳理出教育教学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教育理论,而且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套自己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成为指导教师今后从事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模范

终身教育风靡全球的今天,应该倡导教师率先成为从事终身学习的模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志愿当教师的应该比其他一般人更愿意学习向上。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理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先导。我们经常说,教师要是没有一桶水,何以给学生一杯水。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所淘汰。

同时,作为高职外语教师,我们更应向着“双师型”方向发展。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英语师资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并不强。大多数英语教师掌握了英语这门学科的知识,但对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之一就是专业英语的教学,如我院的护理英语等。所以要胜任这样的英语教学任务,就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了解专业,学习相关的理论和知识。把专业知识和教学结合起来,联系学科特点,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把英语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韩愈《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不可能再是21世纪教师教育事业的全部内容,教师应该不断地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知识学习的引路者,破旧立新的反思者,终身学习的先驱者等等。新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重性。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我们要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尽快转变教学教学理念,勇敢地担当起多重角色,不断探讨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篇7: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摘 要: 语文是一门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的基础性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传统语文课程长期采用“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这种“霸教弱学”、“以教定学”的行为不仅造成课程实践的单调性和机械性,让教学关系显得紧张、了无生气,而且有力遏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语文工具性难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继承传统教育有效成分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活动,由此逐步显现应有的生机活力。广大教师应当解放思想、顺势而为,在转换角色的同时不断引领语文知识的知行统一。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以学促教 新课程理念 实践思考

随着社会形势多元化和教育制度开放式发展,校园课程教学从封闭模式中逐渐走了出来。“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而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作为课程活动的主导者、施教者和推进者,语文教师应当顺应形势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方面把“教师”角色不断转向“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不断转向“导学”行为。另一方面,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把课内外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把知识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努力促使学生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试对此进行阐述。

一、对现行初中语文教师形象的简要解析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初中学龄是学生发展心智、学习知识、形成素养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性质特征,从学科联系性角度来看,是学好其他课程知识的基础;从“树人”角度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等方面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然而,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习惯性的影响,即使在新课程教改形势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充当如下几种角色:一是习惯性地把课堂教学当做个人讲堂,照搬书上所说,沿袭教参所讲,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总是想方设法地引向标准答案,形成“传话筒”。二是把原本精美且极具生命韵味的课文内容,肢解成骨头是骨头、肉是肉甚至毛发毕现,让学生无法感受蕴藏其中的艺术美感和作者情感,犹如一位技艺娴熟的“解剖师”。三是体现在初中较低学段,语文教师经常把课文讲解得面面俱到,咀嚼得既细又碎,犹如一位竭尽责任的“保姆”对学生慢慢地“喂教”。尽管如此,还是担心自己没有讲解到位。如果说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书统天下”的语文时代尚可褒扬的话,那么在大力倡扬素质化教学的今天,则是事与愿违、弄巧成拙,甚至形成适得其反的后果。以单人之说统一众人之意,怎会不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个性化发展从何谈起?仅此二问,足见其根本性的弊端。

二、对初中语文教师实现角色转换的实践性思考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解放思想,积极转换观念,重新角色定位,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努力扮演“导游”角色,有效激发学生课程学趣。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或者景色优美、如诗如画,或者情感真挚、令人感动,或者故事性强、人事丰满”。如果说把教材比做一个个风景胜地的话,教师则应该努力扮演好导游角色,用丰富学识带领学生耳闻目睹和亲身领略教材中的人物故事、景象事理,充分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情趣。如在教学《社戏》一文时,有的教师先结合自己的童年回忆,有声有色地讲了几个趣味小故事;接着介绍鲁迅小时候生活在清新美丽的江南水乡,那里留下了令人回味的许多故事,至今说来仍觉得愉悦和兴奋,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多媒体呈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景,令人有心驰神往之感。最后在如此情境和心境下,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看来,“导游”要有知识丰富、声情并茂、引发自如的能力,这样才能让“游客”在游兴中毫无倦态感。

2.努力扮演“导演”角色,有效促进学生真学实感。新时期教学任务更注重“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初中学龄已具有相对成熟的认知、心智、思想和情感,教师只要创设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并给予适当引导和激发,就能达到“引而不发”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笔者作了“三问”式调查:“你爱爸爸多一点还是爱妈妈多一点?”很快得出了后者结论:“假如爸妈离婚,你愿意跟谁一起生活?”结论与上面相反:“为什么有些人爱妈妈多一点,一旦爸妈离婚,却愿意随爸爸生活?”在简短的讨论交流中,全班很快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共识――“对待孩子,妈妈爱得简单而热烈,爸爸爱得博大而深沉”。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笔者出示了自主学习问题:“本文几次提到父亲的背影?那一次‘背影’最具体感人,为什么?”在如此“导演”下,学生“表演”得很热烈,而且真挚动人。

3.努力扮演“督学”角色,有效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教学实践的唯一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指导、引领、督促”等方面。如在教学《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时,对组歌其他8个部分的名称和内容,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寻“真经”,而不是越俎代庖。再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笔者激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全班梳理形成以下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愚公”与“智叟”各自代表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千百年来“愚公移山”精神给予人们的启示是什么?今天我们应如何辩证地看待“愚公移山”这一现象?在老师的充分肯定下,学生脸上无不洋溢着成功的神态。难怪吕叔湘先生说:“学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老师一分析,眼泪全没了。”经过实践和感悟,笔者慢慢参透其中的精髓要义。

篇8:5P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研究

1 实验设计

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以2011级园林本科专业2个教学班为实验对象, 共有60名学生 (见表1) 。共选用5篇原版英文的园林专业论文为实验材料, 采取了老师串讲与学生试讲相结合的方法, 花费28学时, 并与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 (花费6学时) 作对照。为检测教学效果采取了3项措施:1) 与学生座谈调研, 弄清楚学生所需和意见;2) 平时练习, 从学生作业质量反馈即时教学效果信息;3) 期末测试 (2学时) , 以每篇文章的知识点答题结果反馈最终教学效果。

2 研究结果

2.1 从教师为主转为学生为主

在对照实验中, 采用了传统的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方式, 如分析文章结构, 详解句子结构, 分析关键词、上下文逻辑关系、典型的语法和句法特征等, 也采取了提问方式。总之, 这是贯彻老师主导、学生配合的教学方式。课后通过与学生广泛沟通, 发现多数同学并不赞成这种授课方式, 希望改革教学方法。因此, 开展了教学方法改革实验, 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方式, 即学生分组选取不同的课文, 在课前认真预习和备课, 提前把PPT发给老师, 以便得到指导。然后组织学生课堂试讲, 每人8 min, 留出2 min让老师讲评, 肯定试讲人表现好的方面, 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每次每组评出1名优胜者, 给予4+~5分, 其他酌情扣分。这时老师起到了辅导员的作用, 一方面把文章的专业性词汇和难点制作成PPT, 提前发给大家以便学生预习;另一方面每次利用1节课的时间对文章串讲, 以便大家把握重点, 减少错误理解。由于鼓励学生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拓展相关知识点, 调动了学生查阅相关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还鼓励学生之间加强互动, 调动了大家讨论的积极性。试讲学生频频提问大家, 有时还提问老师, 这时老师坐在了学生中间, 成为聆听者和答疑者, 得到了较好的互动效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据观察, 两位经常逃课的同学改掉了坏毛病, 在试讲中表现活跃。而且, 通过提前递交PPT可以发现并有针对性地为基础差的同学进行辅导, 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期末考试成绩表明, 属于对照部分知识点的答题正确率均值为74%, 属于改革实验部分的知识点的答题正确率均值为87%, 可见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从一定侧面反映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较好效果。

2.2 教材选材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

教材是贯彻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 也是关系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篇好的英语文章不仅体现鲜明的专业知识点, 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专业知识, 如《The Practice and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讲述了本专业的基本知识, 涉及专业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的类型和特点。而且, 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符合现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果课文内容能够激发大家的兴趣点, 势必刺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Landscape planning is not a game:Should it be是一篇试图把计算机游戏模式应用于园林规划的论文, 蕴含大学生最熟悉的游戏概念, 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喜欢, 成为试讲的主题, 并收集展示了很多游戏中的景观, 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当然, 教材选材来源应该优先选择以英语为母语的知名专家所写, 而且是本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文献所载, 如本学期的多篇课文就是摘自《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这是园林行业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份英文原版杂志 (SCI收录) 。最后, 教材所选文章篇数应该与一个学期能够完成的教学工作量相匹配, 并在整本教材体系中文章主题布局合理,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到尽量多的知识, 如本学期所选的5篇课文从基本概念开始, 到景观与游戏、景观与健康, 再到欧洲和美国园林发展规律的科学论文, 由浅入深, 逐渐形成反映欧美园林的教材体系。

2.3 题型设计注重专业应用和能力的考核

无论平时作业, 还是期末考试, 其目的都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 题型设计应该能够反映主要的教学目的。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目标, 与大学基础英语课程的区别在于, 使学生掌握一定基本的专业性英语词汇, 理解专业性论文的写作结构、语言组织、专业词语的应用技巧等。为此, 专业词汇的英译汉和汉译英是基本的一个题型, 语句翻译也是一个重要的题型, 以考查对专业词汇的理解程度。此外, 英文论文往往使用不同的词汇和语法、句法变换来表达同样的含义, 即同义转述, 增加可读性。所以, 平时作业可安排教材中的一些典型语句, 让学生练习同义转述, 并设计了选择题和同义转述题, 考查学生对同义词的掌握和语句转换的能力。

3 结论与讨论

首先, 关于专业英语教学定位, 本人认同蔡基刚等把大学的专业英语教学定位于学术英语上[6]。因为学术英语往往要求专业词汇的规范性和语言的严谨性, 无论在学术性杂志上还是学术会议中, 这关系到专业性语言的严谨性、规范性和标准化, 对于我国的大学生阅读专业文献、写作专业论文, 以及开展专业性学术报告和口语交流都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当明确专业性词汇的标准表达, 而不是俚语、口头禅, 如empty vs beat gums, permission vs green light。与公共英语相比较, 专业英语词汇表现为4点不同:1) 一般含义较专一, 如raster data (栅格数据) 、commutershed (通勤区) , 用以表达专业方面确切的含义, 而不是公共英语中的一词多义;2) 含义专业化, 如agglomeration (城市群) 、matrix (基底) 、scale (尺度) , 虽然来自通用英语, 但在专业领域赋予了特殊而专业化的含义;3) 派生、复合和缩略词较多, 如deindustrialization, fine-scale, UMZ (Urban Morphological Zone) ;4) 专业术语多, 如spatial patch index, PLAND (Percentage of Landscape) , Euclidean Nearest Neighbor Index (ENN) 。因此, 教材选材应以学术文献中的文章为主, 像本研究中的5篇文章中就有4篇来自SCI收录的学术期刊《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其次, 教学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和新形势的要求。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背景下, 知识大爆炸, 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 90后的大学生作为“拇指一族”利用网络非常容易获取新知识, 已不满足于老师有限的口授和传统的纸质课本知识量;另一方面, 知识更新加快, 教师已有知识和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知识的更新, 均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紧跟时代步伐, 用最先进的理论和技能武装自我。同时,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学方式应该从以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主,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黄国君等认为应该彻底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鼓励和保障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要彻底改变课堂形态, 把“教师台上”变为“学生台上”、把“一人主宰课堂”变为“人人参与课堂”、实现从“学知识”到“学本事”的飞跃。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助于处理好教、学、研、考、评、用的关系, 建成高效的教学行为链[7]。林磊也认为应构建一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为中心模式, 采用启发式和参与式 (专题讨论、演讲等) 等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积极思考和参与, 使其能力得以提高[2]。可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大学教育共识, 应该作为今后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

本研究探讨了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包括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 教材体现趣味性与知识性, 题型设计注重专业应用和能力的考核,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今后应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如采取竞争择优试讲方式, 以小组团队形式举办specific topic情景辩论, 从作业评分制到奖励分制法等, 从而更好地促进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

摘要:以园林专业为例, 探讨了本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验, 分别采用了教师讲授为主和学生试讲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座谈调研、平时练习和期末测评3种措施检测教学效果, 结果表明:从教师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主、教材以趣味性和知识性结合、题型设计注意专业应用和能力考核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主导方向。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验,参与式,园林

参考文献

[1]王清标, 李庆学, 初明祥, 等.国际化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4 (5) :101-104.

[2]林磊.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 2010, 36 (5) :201-202.

[3]张玉芝.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5) :216-217.

[4]王加真.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10) :374.

[5]张开明, 郭楠, 李永华.园林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河南林业科技, 2012, 32 (4) :62-63.

[6]蔡基刚, 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 2010, 31 (6) :47-50.

上一篇:红白喜事礼仪下一篇:可为与有为高考话题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