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

2022-04-22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首先给出了应用于物理教学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含义,提出了四种功能,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开放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其次探讨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时要求教师应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具有实用性和一定的资源基础。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学物理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物理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 篇1:

中学物理实施开放性教学刍议

教学活动是师生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体来授受一定教学内容的双边活动,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从静态看,教学活动的人物、空间、时间相对稳定,封闭性很大。但是,教学活动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动态的;教学活动的主体、客体、媒体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在不断地相互作用着。因此,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的原则。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意义重大。

一、物理教学贯彻开放性原则的意义

1.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现代教育的基础化、综合化、社会化、网络化及国际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封闭式教学观念将会被时代所淘汰。物理教学接触现代科学技术较紧密,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较迅速,因而,物理教学的开放性更强。

2.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推进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共举。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等这三个方面是一个很宽的领域,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开放的眼光去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当今社会,由于职业岗位的裂变与重组,终身学习将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补偿和有限生命的延长,素质教育的重心将是培养学生获得、更新和应用知识的资质和能力,这便决定教学活动是在发展、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物理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实施开放性原则。

二、物理教学贯彻开放性原则的做法

教学开放性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将教学活动视为开放系统,坚持教学活动系统对环境的开放和系统内部的开放。下面就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学要求的提出、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实验室的开放等方面阐述贯彻教学开放性原则的做法。

1.提出开放性的教学要求。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而教学的对象是处于一定社会时期的人,社会对人才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提出开放性教学要求的根源,这与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相一致。物理教学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物理知识、解答物理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教育,让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以及受到思想教育,这是他们终身学习的必要基础。因此,教学要求应是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思想教育等在内的广泛开放性内容。

2.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物理教材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备资料。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内容,不是呆板的教条,而是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不仅需要扣得准,而且需要放得开,即吃透教材。设置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是吃透教材、完善教材的重要途径。

3.坚持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方法是以教学规律为依据、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常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新型教学方法被不断试验。但不管哪种具体的教学方法,都需要贯彻开放性的原则。

(1)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配合。例如,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传播的信息量大,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也存在师生交流较少的弊端。坚持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就需要扬长避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2)借鉴发达国家教法改革的成功经验,这是坚持教学方法开放性的重要内容。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讲过,中美双方教育方法的长短是互补的,若能将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教育上将是一个有意义的突破,这是对教学方法打破封闭、坚持开放的忠心希望。又如,多年来日本始终提倡并实行探究式教学法,是日本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现在,探究式教学法已被我国许多普通中学所借鉴,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4.开放实验室。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与实验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定的实验能力,因此,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演示和学生实验均限制在课堂这有限的时空内,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精力不多,而课外一些宝贵的时间却花在习题演算上,使得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能力相对滞后。有些学校在高三总复习的最后阶段,采取开放实验室、举办实验展览的做法,不失为明智之举。但时间有限,只能治标不治本,何不从教学之初就开放实验室呢?例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可提出问题:除了课本上学习的“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测定本地区的重力加速度?教师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去动手测量,学生会使用纸带法、落球法、滴水法、斜面法、圆锥摆法等多种方法去实际操作,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当然,实验室的开放会带来诸如仪器保护、实验室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但这也正是进行多方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作者:史晋兵

中学物理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 篇2:

中学物理教师应有的信息技术技能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首先给出了应用于物理教学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含义,提出了四种功能,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开放性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其次探讨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时要求教师应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具有实用性和一定的资源基础。最后提出了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学性原则、适度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师 信息技术技能 要求 原则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对教育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理解。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新信息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领域。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事实证明,信息技术已经打破了传统教育技术的应用界限,广泛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因此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大力开展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培训和竞赛工作。物理作为中学阶段科学教育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把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科研中去是物理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一、信息技术技能的含义

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积极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本世纪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共识和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世纪以来我国针对中小学教师广泛地开展了“培训、考核和认证”工作,要求各地尽快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因此,信息技术技能是现代中学教师必备的专业实践技能,也是中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理论性、发展性与实践性的综合技能。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是指在先进的物理教学理论指导下,把基于信息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工具,整合应用到中学物理学科教学中去,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益的技能。

二、信息技术技能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功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物理教学环境的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物理情境和物理过程再现于课堂教学。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可以使学习过程大大缩短,教学信息量增大,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如教学《平面镜成像》一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可以把“猴子捞月”这个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采用动画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探究科学本质的好奇心。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从而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的感知与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可以在接近真实的物理情境中,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参与者。如教学《分子运动论》一课可以采用动画模拟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克服难点,创设立体情境,启发思维,以较少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从而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思路拓展了,再分小组交流讨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展示各自想法和做法,可增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交流并反馈学习成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开放性教学。

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虚拟实验的物理学习环境,可以实现对教育信息及时收集与反馈,使物理教学的表现方式和节奏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为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供技术保障。新颖的教学软件设计可以构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营造协作式学习氛围,彻底改变学习方式,使传统的封闭课堂逐步走向开放教学。

4.促进物理教师专业化发展

信息技术为开展物理教学研究提供资源、技术、环境的支持,“虚拟教学”、“数字教育”、“远程培训”、“云学习”等新的学习模式不断进入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大有裨益。在网络时代,物理教师可以不受时空等传统实际条件的限制,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自己的自主学习,例如参与诸如“物理论坛”、“物理博客”、“教育叙事”、“主题研修”等教学探讨活动。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世纪以来全国各地不少地区和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整合工作,得到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因此,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以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应该有哪些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物理教学服务。

1.教师应具备新的教育理念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持续十多年,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仍未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不能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少物理教师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只要使用了电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上课采用了网络技术手段,就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成功应用于物理教学了。一些教师流于形式,忽视对应用本质、效果和意义的深刻认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师对于对新理念、新事物和新技术抱有畏难和抵触情绪,把教育改革变成了应付差事,教师最终变成了信息技术的“奴隶”。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物理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物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走适合自己的道路。

2.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把以多媒体和网络化为特色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并不是传统教学手段就可以束之高阁。各种教学手段均有它自身的优点和特长,都有一些功能是信息技术手段无法替代的。例如关于像万有引力定律这样的物理规律,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推理过程如果使用传统板书更能展示探究的过程,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体现物理的学科特色。再如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操作大气压强真实的实验,就不必要用课件去模拟,尽可能地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物理世界。

3.实用性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绝不是所有的物理教学都需要用计算机手段,在教学设计上也不是媒体越多越好,技术越复杂越好,而应从教学内容实际情况出发,恰当地编排和组织,注意实际教学效果。防止物理课件做得惟妙惟肖,学生赞不绝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却为了迎合信息技术而舍弃了物理教学目标,忽略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这都是不可取的。

4.资源基础

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学校的普通教室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这对于实现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不能过多地强调硬件资源建设,忽略软件建设。只有软硬件双管齐下,才能高效地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

(1)硬件建设。教室多媒体电教平台,包括电脑、大屏幕投影机、实物展台、Internet网络的接入等。

(2)软件建设。包括常规上的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物理资源库的建设,物理校本教材的开发,还包括一些专用的物理教学软件,如Flash、几何画板和仿真物理实验室等。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中学物理课属于中学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课程目标,自然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中始终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软件的设计和使用中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不能把错误的概念、原理和过程教给学生。如果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本来不准确不严谨的物理内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反而会造成知识性错误,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2.教学性原则

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从物理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整个应用过程要符合教学规律,要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为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组织表现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创造,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物理教师必须深入学习,准确把握,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对信息技术进行综合利用,剔除不合理的因素,使之完全适合自己的物理课堂教学。

3.适度原则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假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则没有必要花费人力物力使用信息技术。对那些使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理解和表述的内容,应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支持物理教学,如微观世界和天体运动等的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4.实效性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中学物理教学,使得教学设计最优化,绝不是把物理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简单、生硬地拼凑成“沙拉”。只有很好地利用技术手段创设情境、巧妙设疑,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整个课堂学习气氛生动、愉快、轻松、有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

[2]王较过.物理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廖伯琴.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徐振贤.多媒体环境下的物理教学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

[5]于海峰.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6]柯贤根.高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对策——以阳新一中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9.

项目支撑: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编号SGH0902280;咸阳师范学院引进人才项目,编号:05XSYK244

作者:张争光

中学物理教学开放性原则论文 篇3: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中学物理教学应用研究

摘 要: 随着STSE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已经将STSE教育理念融入到最新版《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之中.然而,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STSE教育的思想,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这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STSE教育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意义和STSE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的实施原则;然后,提出了STSE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最后,设计了STSE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的实际案例.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STSE教育理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学物理;物理教学;STSE教育

1 STSE教育概述

STS教育理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是为了解决二十世纪以来的科学教育危机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持有这种教育理念的人们希望统一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三者在科学教育当中,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现代公民.

到了当代,人们在STS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Environment)教育,将STS教育的理念发展为STSE教育理念,甚至已经有学者将STSE教育视为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虽然我国对该理念的引入不晚,但是在近十年来STSE教育理念才被重视起来.对于中学物理学科来说,《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已经将STSE教育的要求写进了课程目标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之中,这也表明国家对于STSE教育的重视.

2 STSE教育理念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意义和核心实施原则

2.1 STSE教育理念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意义

2.1.1 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求

步入新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物理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任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的发展已经不再满足滞后的教育理念的引导.STSE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公民,这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谋而合.

2.1.2 滿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新时代的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水平,才能跟上这个变化的时代.更重要的是,教师群体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责任重大.STSE教育理念关注的不仅仅是当前的时代,更希望能够帮助人们(至少是下一代)建构未来世界的全新图景,这对教师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1.3 满足中学物理教学的发展需求

由于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物理对于物理教学意义重大,另外,更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桥梁.STSE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思想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STSE教育和物理教学结合应该是天衣无缝的.更为重要的是,STSE教育理念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当前的发展状况,更要关注未来的潜在发展趋势.就目前来看,科技的发展仍然会对日后中学物理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2 STSE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物理的核心实施原则

2.2.1 实践性原则

在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选择和设计方面,需要重视学生的社区活动,以社区环境为单位选择符合STSE教育理念的,这有助于将学生所学习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实践应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原则体现的就是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和目标.

2.2.2 发展性原则

这一原则至关重要.开展STSE教育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物理教学方面,利用STSE教育理念的指导,不仅可以将教学设计得生动有趣,而且可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这种发展不仅局限于物理学科的素养,而且作为一个综合体,它甚至是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关注发展是STSE教育的特点之一.

2.2.3 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主要关注学生的活动.依据STSE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否融入所创设的情景中进行学习,是成功开展STSE物理的重要标准,也是检测STSE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检测依据.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性,这就要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兴趣设置基础水平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2.2.4 开放性原则

最后,中学物理教学要具有开放性.作为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教学,不能像传统的教学那样,“一板一眼”的进行,而是要开放眼界,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所以,STSE包括学科之间的合作,也包括科学与技术、社会以及环境之间的沟通和转化.要注意的是,开放的不只是答案,而是整个的体系,整个理念甚至是思想上的革新.

3 STSE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教学策略

3.1 内容以实际生产生活的技术·社会·环境方面的成果为主

选择的内容要尽量贴近实际生产生活的各种成果.当面对一些或真实、或轰动、或前沿的事件时,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另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一些心理学的理论,STSE教育理念融合在这些热点中,可以更好地渗透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当中,发挥显性的或者隐性的作用,这是为教育目的而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这些热点越贴近实际生活,学生的参与感也越强,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

例如,学生在学习九年级的“磁生电”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扬声器的制作的课程,最好能够使扬声器直接和手机的输出端相连并发出声音,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科学的魅力,让学生展开积极的学习,见证自己的成果,建议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成果设计成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学习.

3.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也是STSE教育理念倡导的教育手段的一部分,其好处在多年来已经为人们所共鉴了.STSE教育理念下的物理课是不排斥现代教育技术的,甚至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也是STSE教育体系的一个内容,利用这些技术可以让学生对技术和社会拥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在不久的将来,虚拟现实(VR)技术、全息投影技术也能够运用在物理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学习霍尔效应、洛伦兹力的时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会见到更加真实的电荷运动积累的景象,让物理模型更加生动,学生体验更加直观,教学效果也会更加理想.此外,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可以摆脱基于2维平面的授课方式.重要的是,学生将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充分领略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大主题.

3.3 重视多个学科交叉与综合的作用

实际上,STSE教育理念倡导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和成长,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作用.很多的物理现象多应用于化学等学科,同时化学现象也伴随着物理变化,因此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应用能力是开展STSE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将化学、生物甚至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些方法、手段、实验和研究运用进来.

例如,在学习电源的电动势一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学习过的电池模型来进行教学.化学学科认为在电解液(稀硫酸)内部离子的移动方向实际上利用物理学科学习的电源的电动势的知识解释是完全吻合的,离子的移动可以解释为非静电力的作用.这就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整体性和对技术、社会甚至是环境的重要指导作用,有机地把两个学科联系到一起,学生也能够对化学能有更深层的认识.这样就将STSE教育的理念融合进来,學生也会对学科间的综合应用有了新的理解.

3.4 组织学生进行有准备的讨论

由于STSE教学的开放性和参与性,学生的理解、应用或者学习方式往往会出人意料.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是很重要的.通过讨论,可以达到几个维度的效果.在问题解决方面,适当的交流和讨论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在交流甚至辩论当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在情感态度方面,交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沟通意识和处事方式的契机.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核能的知识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请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讨论核能的利弊以及自己的看法,并且要说明观点举出论据;或者可以进行辩论,引导学生在辩论中学会利用论据进行反驳和论证,这不仅仅是对于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更对以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更加重要,这正是STSE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发展性原则.

4 结束语

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能只关注短期教育目标,而需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开展STSE教育,并将其运用到中学物理教学当中, 是在新时代教育理念指导之下的一种有益尝试.在STSE教育理念指导下,中学物理教学形式上丰富多彩;目标上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实践上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兴趣,既能培养科学精神又能开拓认知精神,可谓一举多得.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担负的责任也相对重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STSE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物理学科教学已经不再是仅仅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需要,这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需要足够的重视.在STSE教育理念之下,物理学科教学的以后发展会走向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可平.STS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卢曼,刘娜娜,吕华平.中学物理教学中重视“STSE”教育[J].湖南中学物理,2017,(10):17-19.

[4]乔红华. STSE 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5]季薛庆,季庆燕.社会性科学议题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2012(11):81-83.

作者:张智博 田勇

上一篇:临床医学与外科医学护理论文下一篇:幼儿教育的环保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