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4-05-14

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精选8篇)

篇1: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镇江市宝堰中学沈敖林

摘要: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政治课堂“活”起来,让政治作业“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起来,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教师上课的特点不仅要备教材,更注重面对学生,做到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关键字:开放式“活”起来“新”起来

【附:某年镇江市中考政治题目:41题:每年“3·15”前后,电视新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一辆辆满载着各类假冒伪劣商品的汽车驶往垃圾场。随着一声号令,刹那间火光冲天,假冒伪劣商品被当众焚毁。你是否赞成将假冒伪劣商品焚毁,为什么?答案:是否赞成,只要说出理由均可得分。】

针对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政治试题,出现了这样答案不惟一,且结论截然相反的题型,这在中考中尚属首次。这种题答案并不惟一,关键是说理能否说到点子上,对学生的要求很高,要能对所学过的、较为分散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也要对相关知识的联系进行分析或取舍。

应对试题的这种变化,教师可以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做点尝试。

一、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有人曾形容政治课是“划圈圈、背框框、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格调,这种格调或许是某些政治课的缩影,它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形势,如何让政治课堂“活”起来?

下面列举初三政治《成长在社会》教学片段,试析之。

(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从生活体验入手,联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师: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多媒体课件展示:人民币——真假难辨、及时收看天气预报——手机短信、神舟五号、神舟七号„„)

这时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有哪些?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生:现代的教学,多媒体的运用,显示了先进技术的重要性。生:日常生活离不开科学技术。

生: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需要高科技。

生:犯罪分子作案越来越猖獗,既显示犯罪分子的狡猾性,也暴露作案手段的高明化(含科技量高)。

„„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拓宽了想象的空间。)师:确实,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太重要了,请你再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生:全自动化洗衣机。

生:无人取款。

生:网上购物、聊天。

„„

(问题一出,整个课堂像油炸锅一样,沸腾起来了,连班上平时最不爱发言的同学也开了口。)

(二)、在学生学习困难处,通过激疑促读,读议结合,破解难点,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师:科学已深入到我们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欣喜,也带来忧虑。

师: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什么“给人类带来欣喜?”并举一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什么又会“带来忧虑?”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忧虑?

生:“欣喜”、“忧虑”是什么意思?它们是否矛盾?

生:“欣喜”是欢喜、快乐的意思,道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忧虑”又如何解释?

生:“欣喜”是积极的一面,“忧虑”是忧愁担心,毫无疑问是负面作用了。

生:负面作用,我可举一例:核能如用在工农业上,可以为人类创造无穷的财富,如用在军事上,它就可毁灭人类文明。

„„

师:你们可真会提问题啊!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本里呢。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课本,边读边想,看你能不能找到答案。

(读中生疑,以疑促读,理解本课难点,渗透问题意识,培养质

疑能力。)

师:大家读得多投入啊!如果还有问题没弄明白,可以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待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讨论后,围绕刚才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点拨。)

师:大家能通过自己读书,相互讨论、交流弄明白这一节中不懂的地方,真是了不起。

(自读解疑,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习能力,渗透了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从感悟文本中,从学习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来自于无私的给予”这个道理。难以理解的问题在这里得到解决。)

(三)、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表演,强化学生的表现。

让学生尽展其能,而不是教师独霸讲台进行单独表演,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展示教师的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进入创新、协作、参与的佳境。比如我在讲《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中的维护我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时进行了如下设计:

提出假设:日本政府想通过各种形式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占为已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不答应。假如两国为了钓鱼岛发生战争,你认为美国会出兵干涉吗?

提供思路: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军事等方面的不同方向去思考。

教学处理:(1)、形式:分组讨论。

(2)、要求:观点一致的作为一组,组织答案,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参考答案:

一、美国不会出兵干涉。理由:①政治原因: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会大力反对美国,两国之间的岛屿争端,不应有第三方插入。②经济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改革开放以来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力、国防力、科技力美国有所顾虑。③历史原因:美国曾在侵朝战争、侵越战争中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教训。④地理原因:美国与中国远离太平洋,这对其军事补给不利。

二、美国会出兵干涉。理由:①政治原因:对外侵略是帝国主义的本性,霸权主义是当代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②美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不愿失去亚太的利益。③军事原因:美国自恃科技、军事实力的强大。④地理原因:美国有太

平洋、日本军事基地,便于干涉。】(不论持何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教学评仪: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改变了学生从课本上或学习过程中找到唯一正确答案的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在自由和谐、热情高涨的课堂氛围中,将重点更多地转向发散思维,即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将思路打开,不受限制,寻求多种答案,自由地去探索新知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创见,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反过来想一想”等求异思维。

二、让政治作业“新”起来

1.设计思想型作业

政治课设计思想型作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教育。如在学习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现在社会上都把独生子女比作‘小皇帝’,你是怎么看的?”在学习资源与环境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你座位旁边和你家周围的环境如何?有没有影响他人?”

2.设计观看型作业

组织或要求学生看某种特定性材料,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或报纸杂志上的某篇重要文章,以及社会上热播的某个电视剧或某篇文学作品等,是一种全新的政治课学习方式和创新作业形式。在设计这类作业时,要做到有关材料与相应的教材理论的紧密结合。要求学生既看又分析,对重点内容、针对性强的材料做好笔记。

3.设计趣味性作业

巧计趣味性作业,能达到让学生趣中求知,趣中受益的目的,如在学习了《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后,布置学生查找书后交通安全标志图所代表的含义,不仅对已学知识起到巩固作用,而且与社会紧密相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特别是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做好了思想准备。

4.设计探究型作业

探究性作业,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其答案不是简单地从课本中找,而是通过学生调查分析、独立思考后获得。

在学习违法犯罪问题时,布置学生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在学习“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时,就中学生上网问题要求学生深入研究:家长、学校、社会、司法部门在中学生上网问题上应该做些什么工作?作为中学生自己在上网问题上又应该注意

哪些问题?等等。

5.设计答案不惟一的作业

教师不要只布置那些跟书本一致的“答案惟一”的作业,应允许多种答案并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的作业闪现创造性的火花。如在讲到西部开发问题时,可以设计:你的理想是什么,将来大学生毕业后愿不愿意投身到西部开发的潮流中去?为什么?

实践证明,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政治课堂“活”起来,让政治作业“新”起来,不仅是形式“新”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起来,这种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教学反思: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开放性试题日益增多,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认识、分析社会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试题而言,开放性试题答案无固定模式可循,也无现成答案可搬。但是,解答开放性其实还是有一些方法和技巧的。政治开放性试题的试题“开放”是有条件的开放,条件或明示或隐含于试题材料和设问中,是开放性和限制性的统一。所以解答政治开放性试题,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很重要的武器。目前,我校教师上课一律采用师生共同讲学稿,打破了过去教师教案的单一性,它的特点不仅要备教材,更注重面对学生,做到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为一体,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和谐的统一。

篇2: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 孟炳忠 尹海云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学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通过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必须使教与学双方做到有效性。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思想政治课教学无效和低效的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三维目标割裂。有些教师虽然知道要落实三维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但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①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②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空洞无力;③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诸如此类情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弱化,而新课程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

2.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表现在:①学生参与度不高。最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不点名不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学习不主动;最痛心的现象是部分学生上课不感兴趣,做自己的事情,甚至神情木然,思维呆滞,打瞌睡或干脆伏桌睡觉。②教师讲得过多。很多老师以“讲掉了”为完成任务,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不善于关注学生当堂学得如何,又依靠课后多抓多占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③教师讲不得法,讲不到位。重点不突出,平铺直叙,课标要求不高的讲得多,课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时间不够讲;有的老师不善于取舍,不调动学生参与,不引导学生归纳;有的老师提问目的性不强,有效性不够。

3.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不少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仍然习惯于统一的课程体制,过分拘泥于教科书,难以脱离“以本为本”的窠臼。作业、试卷评讲不科学。有的老师讲评试卷,只讲不评,从前到后流水讲解;有的老师作业未批改就讲,学生会的还讲,学生都不会的也讲,没有针对性,更不谈有效性。

4.教学层次低下。一是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材料。如“自主”学习缺乏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合作”学习缺乏深层次的交流和碰撞,“探究学习”形式化和机械化,课堂一放开就“收不拢”;预设过度,生成不足;教学中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不会恰当地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资源。二是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有的甚至花很长时间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

5.对学生学习方式缺乏指导。表现为:一是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方式;二是不能整合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实现新型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三是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未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他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提高新课程下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益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结合我校和全县教学改革的进程,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我们试图从创新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上开展研究,故此诞生了《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目前,在我国思想政治教学领域中,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如赵新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等。

我们研究的课题区别于以往研究,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以高效课堂课型模式研究为重点,以思想政治课教的主体——教师行为研究为主线,从实施有效教学的路径角度进行途径和方法的策略研究。

本课题中“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共同成长。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学了多少和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发展或进步、发展的程度是教学有效的惟一指标。

“实施策略”主要是指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措施、方法和途径,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就是从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作业、有效测试等方面进行的策略或技术研究,克服无效,避免低效,追求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就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有效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核心要素,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应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实施策略体系,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转变

通过本课题研究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力图构建有效备课策略、高效课堂课型模式、有效作业策略、有效训练策略、有效预习策略等,达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三维目标,确定准确鲜明;教学组织有效,备课要体现“备学生、备教材、备情境、备自己、备设计,上课要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体现“问题、探究、点拨、检测”,学习要求做到思维拓展,体现“思考、自主、展示、达标”。探索总结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和应用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要形成三个教学理念: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有效率,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有效益,学生的收获程度及教学活动的收益。

教师要形成三个基本功:一是熟透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和学科资料,教师要对本学科教学有信心并且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理解(综合素质)。二是了解自己的对象——学生。老师需要知道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甚至把学生的家庭、社会与文化背景看作是教学的重要力量,教学就能够与学生更为密切,并能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三是认识教学,形成科学系统的课堂教学策略,具有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合不同学生的诀窍,具有分析学生学业成就信息的能力,具备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研究能力。

3.通过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学生能学会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能使学生对知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同时具有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生能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学生对新知识是深层的理解。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分析、综合、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学生参与确定探究目标,依靠本组成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改变过去学生依靠教师的学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课题的研究着重分为有效备课、高效课堂、有效作业和有效测试四个方面。研究要点包括:

1.有效备课策略、方法和途径研究 2.高效课堂课型模式研究

3.有效作业策略、方法和途径研究 4.有效测试策略、方法和途径研究

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的研究着重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理论研究,二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策略的实践探索,尤其是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课型模式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课题研究大力推动了学校的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学习素质的全面提高。

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为广大政治教师提供科学施教的抓手,构建了互相学习的平台,克服了以往“讲授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学习的被动转化为学习的主动自觉,更好的引导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不断地提升。

课题研究启发、引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研究前,有些教师在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一方面做得很不到位,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总处在压抑的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主动参与得不到激发,造成学生各自为战,很少合作学习。通过研究将新课改的理念将这种习惯逐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经过一段时间,我们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也越来越频繁。

课题研究强化教师教学行为转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尽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传统的被动、过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放、互动、讨论、合作、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已逐渐淡化,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勇于发现、探究的精神已初步形成。

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鉴于课题研究的有效度,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课堂教学又是学生获得知识得主战场,为此,我们深入课堂,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从纵向去评价,抓住两个“度”加以衡量:一是速度,即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无得到提高;而是温度,即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有无提升。由于我们强调对课堂教学的全息评价,并由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对教师的备课进行相关的评价和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都有了质的提升。

研究中指导学生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思想道德、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和勇

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课题研究更新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措施,建构了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四大操作策略体系。

自开题之日起,课题组便仔细推敲和修改子课题方案,不断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切入点。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后,我们本着“调查—学习—实验—总结—实践—提高”循环跟进式的研究思路进行研究,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正、边完善、边提高。

1.形成了“三提高一发挥”有效备课策略:

①提高教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质量,推行教学案一体化策略。

本课题组尝试推行教学案一体化策略,以教学案为载体,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全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的研读、讨论,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下发给学生,用来指导学生的“预习—上课—复习”,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研究形成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操作措施和注意要点,提高和优化了备课和上课的载体及策略。

②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推行“智慧风暴”策略。在严谨规范的集体备课中,让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以信息交换信息、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以创新激发创新,从而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用集体的力量、集体智慧风暴共同完成备课任务。课题组形成了《江苏省射阳中学思想政治学科集体备课细则》,创新实施了《有效教学研究手册》。

③提高个人二次备课质量,推行“五备五结合”策略。五备策略——备好课标、备好教材、备好学情、备好自己、备好教学方案;五结合策略——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单元备课与课时备课相结合,以课时备课为主;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相结合,以课前备课为主;编写教学案与运用教学案相结合,以运用教学案为主;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以使备课更完善。

④发挥学科骨干的引领作用。促进全校教师进一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效度,同时也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好同伴互助学习,带动青年教师钻研教学,聚焦课堂效益。

2.形成了思想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系列实施策略: ①“学案导学”实施策略: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主要是尝试通过对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某一学期、某一单元、某一学时学习内容的分析和解剖,来制定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方案,从而引导和规划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益。

②“三标课堂”实施策略:

面对高初中教学差异较大,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提高当堂学习效率?面对部分老师讲风过盛,如何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面对学生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任务重,如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我们研究形成了“三标课堂”高效教学模式。

“三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追求思想政治教学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它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示标环节:新授内容之前,必须有清晰揭示学生学习目标的环节,明确学生学的方向目标;二是达标环节:师生共同进行;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进行讲析、点拨、归纳和提升的活动;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进行记忆、理解、思考和训练的活动;三是验标环节:每堂结束必须进行当堂达标作业。

“三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尽量少的时间和劳动来靠提高课堂45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优化,实现“轻负担、高质量”。

③“四动课堂”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是达标环节,只有提高达标环节的效益,才是抓住课堂的关键。为此,我们实验研究了“四动”式教学模式。按照“学案导学,预习自动——激疑导趣,情境触动——合作交流,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四种策略设计安排我们的教学流程。

在这种课堂模式当中,我们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究,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交流展示,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种课堂模式让新课改理念看得到、摸得着、想得清。这种课堂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④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策略

针对江苏“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模式,无论是被社会称为“小高考”的学业水平必修测试,还是与语数外三门一起考的学业水平选修测试,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高考的录取。而在新授课完成的基础上,学业水平测试必修和选修的复习时间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课堂复习效率,需要教师从自身起航,加强对教材和考纲的钻研,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案,选择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进行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测试的有效复习策略研究,成为广大政治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就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出了——必修复习“拔尖冲A”“扫盲保C”策略和选修复习“争A、保B、拉C、灭D”策略,其中包括复习目标确定,复习轮次时间安排,复习措施要求,特别是基于必修和选修不同特点提出了各自复习课课堂实施模式:必修复习——“学案+双五+强化模式”;选修复习——“点题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3.形成了思想政治有效作业设计与操作策略:

课题研究了思想政治有效作业设计的理念和依据,确定了有效作业设计的原则,探索了有效作业的类别和形式,形成了思想政治有效作业的开发和操作流程,提出了有效作业操作六大示例:一是有效作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二是有效作业要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统一;三是有效作业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四是有效作业要坚持课前预习、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的照应支持;五是单元综合探究实践作业的创新和编制;六是有效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在学业水平测试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灵活运用等。

4.形成了思想政治有效训练策略:

课题研究对原有训练观念和做法进行了发展和创新,改进操作,抓住重点,积极突破,提炼形成了有效训练“四五六七”策略。

训练的有效必须坚持“四个精”——精选、精测、精批、精评。通过精选控准试题的难度、质量和数量;通过精测统筹规划每次课堂达标作业、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的范围和安排;通过精批坚持面批与统批相结合,快批与全批相结合;通过精评做到“一统”“二查”“三归纳”“四提高”。

训练的准备必须把握“五个度”——把握训练的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把握训练的广度,记、说、写、练、综合实践”应按需要涵盖,训练素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经验、生活和社会实际;把握训练的强度,训练要达到一定的密度,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把握训练的区分度,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水平去完成;把握训练的效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训练,必须考虑训练方式和难度。

训练的设计必须把握“六个点”——抓准目标点,紧扣教学目标,照应目标点;突出重点,为目标点服务,有效训练必须命中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小步子,有梯度”策略,化解难点;把握关键点,使问题“触类旁通”,用智慧去发现,用灵性去感悟,有效训练必须练在关键点;用好发散点,培养创新精神,展现学生闪光之处;落实考点,有效的训练是考试的有效实战,训练的核心是建立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促进思维发展,建立一定的认知结构,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训练的实施必须把握“七个要”——训练意识要强化;训练实施要分层;训练目的要明晰;训练内容要精炼;训练容量要适宜;训练方式要恰当;训练反馈要及时。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课题研究促进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策略的形成和实施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一味灌输的传统教学观念,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新观念。在“学案导学、三标和四动课堂”式教学中,思想政治课上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又活跃了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学有所得。

课题研究促进了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能力为中心”的转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中学生政治品德课有效教学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了综合能力。

课题研究改革了教学方式,增强了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三标和四动课堂”式教学摒弃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同时,针对课程内容实际、学生实际,选用不同课型的教学,改进了教学方式,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题研究扩大了“课堂”空间,在活动和实践中强化了思想素质。如果单纯地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上、课堂内,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难以真正达到的。思想政治课“四动式”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扩大了“课堂”空间,并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在活动和实践中强化了思想修养。

(四)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加速了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化。课题研究给教师专业成长的每一步都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在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之后,老师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课题研究对自身专业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提升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关注了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最为可喜的是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课题研究中很多教师改变了职业倦怠,他们看到自己的变化,看到自己工作质量的提高,看到自己的发展,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课题的研究也是我们深刻认识到:工作热情源于目标的追求;源于价值的体现;源于成功的激励。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重新认识多年以来的教学习惯。工作中有很多问题,之前更多的是把这些问题,当成自己的一些牢骚,诉说完毕,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一年多时间的课题研究下来,我们开始注重把经验教训及时地进行总结反

思,发现问题能及时着手寻找解决的途径,让总结与反思成为工作的一种方式,使我们由经验型老师逐步转向反思型老师。

无论是初期的开题论证,还是研究的层层深入,我们感到研究离不开理论指导,更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广大教师不断积累研究要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管过程有多么困难,我们都坚持不懈。收获很多,我们将在行进的路上,用坚定的信心,正确的方法指引我们,继续前行。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成果之一)

篇3: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把地理知识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现代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的讲解,更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样使得当代地理教师的责任更加艰巨,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三维目标的培养。教师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实现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浅谈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几点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转变角色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现今的教育目标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地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不同层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讨论研究得出结论。教师要由传统教育中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标准还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现代地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发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进而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和学习,现今仍有大部分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课堂效率不高,效果不好,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地理学科内容繁多,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更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及时对学习过程做出客观评价,适当对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实现高效课堂。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自然现象,区域的经济和人文的发展变化状况等内容,知识结构复杂,内容繁琐,需要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空间思维能力。简单的靠教师的语言、粉笔、教具根本不能满足高中地理教学,而且效率低,还浪费时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优点突出,很受各科教师的欢迎。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要适应时代的步伐,必须积极学习和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由于初中升高中的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于一些抽象的、繁杂的知识,学生无法感知,不能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内容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阅读、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多媒体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模拟运动问题,图像直观化等优化课堂效果,加强师生交流,打造高效课堂。

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推行,这次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换了一套教材,而是对教育观、学习观、授课观、评价观等做了全方位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幽默的语言、版图版画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还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开放”“创新”的还是“封闭”“保守”的,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全面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有两种途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使教师的素质真正的提高。以胜任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更好地开展高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也为我国高中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同时也给一直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地理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反思教学实践,以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并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增强高效课堂和高效学习的意识,努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快高效课堂的构建,积极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

摘要:新课程提出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高效课堂的实施是有效途径。本文阐述地理高效课堂的含义,高效课堂的提出,浅谈地理高效课堂实施的几点策略。

篇4: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14-0301-02

众所周知,传统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不够,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和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模式化,要博采众长,大胆创新,根据课程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从思想政治课的角度,浅谈问题教学法、综合实践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教师把教材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已日渐凸显,他是革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笔者认为,一切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技能等方面的方法,都属于问题教学法的范畴。

问题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教师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联系"这一哲学概念,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认真听这首歌《说句心里话》,当同学们听完这首歌后,老师说《说句心里话》这首歌唱出了当代军人的情怀,那么作为军人的"我"为什么还要想家呢?请同学们用歌词回答。通过几分钟的讨论,学生们纷纷踊跃抢答。

学生1:因为家中有位慈祥的老妈妈。

学生2:因为常思念梦中的她。

这时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既然家中有位老妈妈也经常思念梦中的她,那为什么还要去参军啊。

学生3:因为他更加懂得有国才有家。

学生4:因为你不扛枪,我不站岗,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

教师(这时开始切入正题),对了,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在妈妈和与她之间,在家与国家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学生5: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时水到渠成)

教师:对,这种关系就叫联系。(升华问题)于是学生在一首优美的歌曲和教师的几个问题中轻松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联系"这个哲学概念。

可见,通过"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在学习中获得了"鱼",而且在主动探索中学会了"渔",更让师生在"渔场"里通过共同的活动体验到"捕鱼"的艰辛与快乐。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掌握。

二、多媒体教学法

顾名思义,多媒体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经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和网络的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思想政治的教学带来了崭新的理念和机遇。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多媒体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1、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在哲学教学中,许多哲理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感到晦涩,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生动形象地描述,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借助多媒体则可以轻松击破难点。例如在讲《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时,学生对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不能很好的理解,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韩非子《白马非马》这一小故事,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笑声中就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从而轻松突破重点,并且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运用多媒体,化深奥为肤浅。政治教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深奥,运用多媒体分步骤、多角度、多层次去剖析,从而准确、全面把握概念的内涵。比如在讲"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时,运用多媒体采用填表方式——比较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来体会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权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高度自治,同时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由于学生对特别行政区比较熟悉了,用学过的知识来识记新知识,利于学生理解,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

3、运用多媒体,化枯燥为鲜活。大多人认为政治知识枯燥、乏味,令人感到厌倦。运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动漫、相关事例,使所授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互动起来。在讲美国"三权分立与制衡"可以通过投影仪和幻灯片来展示。再如,讲《国家宏观调控》时,插播一段关于红枣走下坡路而后在市场中处于优势的视频,听着播音员的讲解,并结合图面,使学生感觉授课方式多样灵活,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学习新知识。

三、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概念化、条理化、抽象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实践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新事物的热情,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死记硬背,他们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可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社会实际生活之中,教师要在一旁进行相应的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做法和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

1、对初一的学生,可根据他们正在学习心理品质这一课程,合理组织活动课内容,例如:2003年"神州五号"发射成功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初一"培养学生伟大的爱国情操"这一活动主题,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图片、报道等进行了"中国,我为你自豪"的剪报活动,使学生的感情在活动中得到升华。

2、对初二的学生,可根据他们正在学习法律常识这一课程,组织他们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搞研究式活动性课程。例如:在讲到《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时候,在学校和法院的协商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一件盗窃案的审讯,既让学生了解诉讼程序,熟悉审讯过程;又强化学生学法、执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法制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3、对初三的学生,根据他们正在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常识"这一课程,组织他们搞访谈式活动课程。例如:在组织初三"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这一活动课时,就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了解我市一条河流污染问题,经过广泛的调查、访问及整理收集材料,学生终于找到了造成污染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生活污水长期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以此为契机,要求每个学生写一份为河流水污染问题出谋献策的建议书。通过这个活动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运用开放式教学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素质,我们说讲主体,讲开放,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正确发挥教师的作用。在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要注意问题讨论的形式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这是开放式教学方法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注意这些要点但而是一味的采用这种方法,事先也没能够很好的钻研教材内容,盲目设问,这样的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

(二)避免社会实践活动的随意性

在实践教学法中,要注意避免社会实践活动的随意性,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的比例,使学生走出课堂,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在新课改下的要求。有些教师社会实践活动课安排的比较随意,理论意义不强,或者是活动中缺少监管,造成社会实践课只是学生外出玩乐的幌子,导致学生的学习风气涣散。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既要肯定活动的精彩与成功,又要指出活动的不足与缺憾。对每位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认真进行评价,并作为平时考查的重要依据

(三)注意网络粗俗信息的干扰

多媒体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缺陷,给现代课程教学增加了活力,但是是否要使用或使用多少多媒体教学要依据各科的具体情况来定,形式上的时髦和视听上的热闹不是我们追求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杜绝网络上粗俗的信息,要用积极向上的知识引导学生努力学习。

总之,我想说的是到底运用什么教学方法都要依据教学内容来进行,一切教学手段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吕世虎,肖鸿民.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 人事出版社,2002.

[2]钟玉海,檀江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新视野[M].合肥:合肥 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华.综合实践课程:理念与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4]王玉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03, (2).

[5]黄杨俊.新课标下问题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J].浙江 教育科学,2005,(6).

篇5: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 中职《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气控制》课程是电气类、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气控制系统安装、维修、管理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许多中职学校《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情况来看,该课程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知识介绍与实训器材的使用上,对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远远不够的。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先理论知识授课,后技能实训。教学环节在时间与空间上安排是分散的,理论课和实训课存在着课时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从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来看,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不能完整认识电气控制线路中的元器件,在设备安装时也无法达到要求,更无法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这说明我们的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强调课堂灌输,理论与实际相脱离,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就业的要求。

2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宗旨,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课程评价方式都具有相应的开放性。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随着电气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做到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员,这就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了解当前电气控制技术发展状况,在教学时选用合适的教材和辅导用书,并重新整合与优化教材的教学内容,或编写了具有本专业特色和适应本专业发展的校本教材,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2)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由于《电气控制》课程具有基础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已有教学资源,并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自制实训接线板、排故线路板、电气控制实训台,同时,还要选购相关实训设备,丰富教学资源。学校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企业,在真实的生产场景中学习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就是教学形式的开放性。教学形式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善于使用各种实训设备,在教学中能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这是实现教学形式开放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把教材知识作为唯一的知识内容,把教师作为知识、智慧的唯一源泉,把学校、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的封闭式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在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3)教学环境的开放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衍生,必将把越来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具有特定教育功能的教育环境带入教学活动之中。课堂教学、多媒体模拟教学、模拟企业生产场景实训、到企业顶岗实习等都是中职学校常见的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课堂、实训室、企业都是教学环境,《电气控制》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积极思考、勤于动手,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尽量把课堂搬到实训基地或企业中,让学生与机器设备为邻,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这就是教学环境的开放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要实现理论课、操作课在同一个空间内完成的目的。在教学现场布置各种元器件、线路样板、机床排故设备以及有关机床线路的挂图等,营造了优良的课程学习环境。上理论课时,不仅有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还有实物可以加以利用讲解,也可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合理安排实训课的课表,将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杜绝理论课和实训课课程分离的现象。例如:在学习了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理论知识之后,就可以在就近的实训区域通过操作,完成实训任务,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融为一体。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顺利地在同一空间内完成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

篇6: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近两年来,我校借教育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之东风,为充分展示我校初中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精神风貌,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并引领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使学校管理井然有序,很快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决定第八周星期一至星期四举办“七年级教学开放周”活动。

二、活动主题和目的:

主题: 推进集体备课

展示高效课堂。

目的:七年级“课堂教学开放周”的实施,为深化初中“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落实工作,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改革。此次教学开放周活动是实施新课改、落实“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一次验收和提高;同时提供教师与教师之间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达到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

三、开放内容:

1、课堂教学开放;

2、教师备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研、班级管理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开放;

四、开放时间:

2016年10月10日—10月13日。

五、开放对象:

七年级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校内全体教师。

六、组织机构:

1、成立学校教学开放周活动领导小组

长:穆振华

副组长:胡建军(理)胡利雄(文)成员:

文科组:曹永强、樊强、路进龙、张瑞弟、李健侠、初中部文科 老师及对应学科教研组教师

理科组:周建军、马明东、石东渤、汪四喜、张凯军、初中部理科老师及对应学科教研组教师(要求:各组组长做好对听课教师的打分、统分和听课教师的点名考勤。)

2、执行组

组长: 崔银银

成员:七年级各班主任

七、实施步骤:

1、宣传准备。组织召开校领导组和七年级教师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下发方案,布署工作。

2、具体实施

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分文理两组安排七年级各代课教师的课堂展示,学校领导小组带领教师听课;星期四下午自习在七年级组办公室安排教案作业课堂笔记等展示活动。

3、总结反馈

(1)教导处要统计整理《教学开放周活动意见反馈表》。

(2)全体七年级教师要根据本次教学开放周的课堂教学或其它活动中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一篇教学反思。(3)召开活动小结会,写教学开放周活动总结。

八、活动要求:

1、全校教职工要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做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活动期间,全校教职工要以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参与活动,除个别有课错不开的教师外,其他教师必须按自己所带学科随堂听课;七年级教师要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主动接受家长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检阅,出色完成本职工作。

2、七年级代课教师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力争展示最佳教学风格,真正树立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3、认真组织,积极准备。

各班级任课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和县局今年高效课堂建 设的新规定(深化“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认真组织教学,大胆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让课堂活起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

4、活动期间,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认真学习、礼貌待人、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文明守纪,对来宾要主动热情地问好,表现出较高的文明礼貌素质。给社会、给家长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5、每天晚自习一进行评教评学,掀起研讨热潮。活动结束后评比推荐两节以上示范课作为开放周的优质课。

6、量化打分评价以县局印发的高初中课堂教学评价表为依据。

7、每个教师必须提供自己的教学设计或导学案。

8、课堂模式必须采用“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教学;落实课前三分种演讲活动。

9、班主任负责通知相关家长参加听课等相关活动。

10、初中部各科教师和相关教研组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注:教学开放周课程安排(见附表1)及教学开放周反馈意见表(见附表2)

界石铺中学

篇7:中学政治教学的创新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逐渐显露,中学政治教学中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新课程标准对于此类问题提出了中学政治教学应利用创新策略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要求。

【关键词】中学政治教学;新课标;创新性

新课程标准针对中学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较为详细,其中对中学政治教学给出了如下要求,即学生对于相关政治内容应能够准确把握,教师应合理、适当指导学生,培养其主动探究政治以及积极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但就目前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之间存在矛盾,低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热情。因此,身为中学政治教师的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新课标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大胆对中学政治教学做出创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作为人的心理特征之一具备强烈的倾向性,因此也被视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以及强烈求知欲望呢?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只有学生在对特定事物表现出极强的兴趣以及浓烈的探索欲望情况下,教师才能给予学生以有效引导,由被动感知转化为主动探索。但是思想政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尤为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应善于通过不同方法和手段合理引导学生,以便于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是近年来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予了较多重视,强调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目的、有意识地充分利用名人小故事、寓言故事以及笑话等素材创设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情境,以便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和谐、自由、互动式教学过程中自然掌握教材知识。以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章节教学为例,笔者在课前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并在课堂上论及民族精神时一一列举出来,例如汶川地震以及鲁甸地震时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与援助下奋勇抗争、携手抗灾的`场景,并选择其中一部分富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讲述给学生,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等素材。学生们在此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在面对特大地质灾害时生死与共、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深刻认识了灾区人民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团结意识。课堂内容得到丰富和深延,学生热情与积极性也得到激发,有效保障了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创新欲望

对于任一学科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好奇心历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个性的重心所在。学生一旦生发出强烈的好奇心,则会对目标事物展开积极的观察、分析以及思考,并针对问题积极尝试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应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热情与好奇心,从而为学生创造积极探索、善于发现、善于开发自我潜能的创新意识环境。以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述“享受学习”这一部分时首先要求学生就个人学习时的心理状况发言,此时有的学生回答说“有些名词不理解好苦恼”;有的则认为政治教材内容太枯燥而缺乏耐心;还有的认为时事政治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而兴趣寥寥。对此笔者再次强调了中学政治对于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如下针对性问题:“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陌生名词会向谁求助?“”怎样将原本枯燥的教材内容趣味化?”等等。学生们也急于解决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于是纷纷积极发言,有的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会向父母求助,有的则等第二天到学校请教老师,有的认为和同学一起讨论更容易解决问题,还有一位学生居然讲述了自己通过百度贴吧求助而解决问题的案例,令同学们赞叹不已。对于教材内容,学生们也发表了不少有益的建议,例如插播幻灯片、插入事例等等,令笔者也受益匪浅。通过此种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学习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创新欲望,又不断完善了教学,可谓相得益彰。

三、利用三步教学法创新课堂

三步教学法即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概括分析,其中三个环节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首先是提出问题,在此之前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应有充分熟悉,然后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预习指导与提示,要求学生结合提示查阅资料并搜集整理相关知识,以此来增强学生探索欲望,增强其自我提出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探索能力。其次是讨论问题,当学生明确问题答案后可分组讨论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勇气与自信,又锻炼其交流能力,还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融洽与和谐。最后是概括分析,教师基于学生讨论结果作出概括与分析,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纠正其中的错误,以便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

四、结语

篇8:浅谈中学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调查,组织与实施

当前, 思想政治教学中最为突出的困境就是某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淡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封闭化教学、说教式教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课本就是死课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不仅是教授政治理论知识, 更要注重政治意识的唤醒, 不仅要从理论上说服教育, 更要注重实践上的引导与说服。政治与社会紧密相关, 而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特别是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时期,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政治理论的把握, 要更多地从实践角度认识和理解, 尽可能拉近政治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社会调查作为学生主动性、能动性体现最为充分的社会实践方式, 是架设学校与社会、课堂与生活的桥梁, 是政治教学社会化、生活化的重要体现方式。充分认识和利用社会调查的联结性, 对政治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社会调查在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 社会调查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变革的广度和深度史无前例, 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发展阶段,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 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接踵而至。社会的巨大的变化必然会给思想政治教学带来冲击。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 容易使学生陷入机械记忆模式, 窒息其学习兴趣和热情, 成为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阻力。社会调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真实地认识社会生活变化的本质和阶段性特征,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成为自主探究、为心中疑问寻找答案的过程。

(二) 社会调查是弥补政治教材滞后性的需要。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一般一年修订一次, 其间编著者会根据一年来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 对教材内容作适量增减, 以做到“与时俱进”。然而,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征决定了教材很难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社会现实永远动态变化并不断生成, 而政治教材内容则相对保持静态稳定, 导致教材和现实脱节, 使课堂缺乏说服力。“理论是灰色的, 生活之树常青”。中学生一般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 对抽象的政治理论和纯粹的专业知识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只能望“师”兴叹。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政治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而社会调查给课堂引来了生活和时代之水, 对社会变化的动态性与教材理论的相对固定性进行融合, 使教材形象化、通俗化和现时化。

(三) 社会调查是促进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需要。

处于高考压力下的中学生, 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 对社会知之甚少, 他们习惯于对政治教材内容的死记硬背, 不求甚解, 甚至对社会的和国家的变化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漠然。教育家伊·斯·马里延科说过:当他们对周围生活漠不关心、冷眼旁观的时候, 他们对一切都会满不在乎。这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社会调查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架设了通道, 课堂上的知识在生活中可以寻找到影子, 这些影子又会刺激学生更多地思考、质疑、探求, 深化知识的掌握。同时, 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 学生还可以体验到合作的成功或挫折, 学会倾听、宽容与分享, 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分析判断能力, 养成尊重和关爱他人、乐于与人交往的优秀品质。

二、政治教学中社会调查的组织原则

(一) 突出重点。

政治课作为一门“副课”的性质, 决定了社会调查不可能是常态化而仅是辅助性的教学方式, 即对拟开展社会调查的内容存在选择性。社会调查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直观感受, 从而作用于其思考和行为。因此, 应当优先选择能够帮助其认识、帮助其理解、帮助其成长的内容。一是要选择重要理论及重点、难点问题。政治是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 但其本身具有相对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及重点、难点问题的辨析, 会长期存在并长期影响社会和个人。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就像对人生路口的辨识与选择, 会对学生的“观念”产生极大影响。因此, 对这些问题, 应当给学生充分认识和把握的机会, 防止认识上的歧义和漠然无感。二是要选择与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社会调查本身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寄希望于其通过眼睛的观察和环境的感受, 能够在思考中寻找收获。而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主要源泉来自于内心的渴望与兴趣。什么是他们愿意了解和思考的, 什么是他们身边时时发生和存在的, 什么是令他们困惑不解无法释然的, 就是老师要选择的社会调查方向。三是要选择理论性过强学生把握有困难的问题。政治课的理论内容具有极强的抽象性, 对于缺乏理论分析训练的学生来说, 往往会阻挡其学习和认识的欲望。社会调查可以让抽象的理论具象化, 学生可以在具象的感受中领悟到抽象理论的内涵和实质。因此, 老师要善于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让理论能够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视角认识和把握, 这时候, 社会调查无疑是个好帮手。

(二) 讲求实效。

取得实效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调查对于学生来说, 是难得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更应当注重效率和质量。

1.制订社会调查计划。

老师应当制订学期社会调查计划, 确定学期社会调查的次数和内容, 确定具有调查意义的调查对象和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 明确社会调查的要求。制订社会调查计划, 首先应有预期性, 让学生知道这个学期应当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社会动向, 从学期之初就开始积累相关素材和内容;其次是依据性, 详细的调查计划包括每次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程序、可以选择的对象及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数据的分析方法等, 学生依据调查计划即可顺利完成调查活动;再次是规范性, 调查计划应当对学生的调查活动提出要求, 包括调查的时限、调查所要达到的效果、调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规范学生的调查行为。

2.科学组织调查活动。

首先, 调查目标不能脱离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 不能基于成人视角对社会的认识, 对学生提出苛刻的调查要求或者灌输过多影响调查客观性的思想和观念, 应尊重学生自主发现、认识、理解和思考的权利;其次, 调查活动要易于实现, 要从学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入手, 选择细节解剖,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轻松付诸实施, 不产生畏难甚至反对情绪;再次, 调查活动鼓励创新, 鼓励学生在调查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不能因为担心学生的“叛逆”思维, 而限制其认识上的“非理性”, 真理越辩越明, 越是多维的碰撞, 越能产生明亮的火花, 越能帮助学生寻找到最合适的认识和理解。

3.端正社会调查态度。

社会调查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社会, 获得课本之外的知识, 本身还是一种学习。无论老师还是学生, 要本着求益的态度, 力求通过调查获得帮助, 解决课本所不能解决的疑惑和问题, 增强对政治理论的把握和辨析能力;要本着求实的态度, 不唯书, 不偏听偏信, 尊重客观事实;要本着求教的态度, 虚心向被调查对象学习, 增长见识, 开阔思路。

(三) 合理引导。

社会调查是政治课的“解剖学”, 抽象的理论被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感性化、直观化、细节化。但是社会生活本身, 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及不确定性, 社会调查在带给学生认识帮助的同时, 社会“恶”的一面也会带来不可预知的负面效应, 增加学生的疑惑或者对课本理论的动摇。因此, 在调查结果的应用上, 应注意合理引导、合理利用。

1.确立客观的认识态度。

不虚美、不隐恶, 能够直面社会存在问题。对学生发现的社会问题, 允许讨论和争论, 肯定青少年敢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思想特征。老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如何辨识本质之上的种种表象, 如何不在现象中迷失。要形成正确的问题导向意识:对社会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首先要认清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历史水平,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问题。认清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仍是发展中国家, 前进道路上不可避免会有困难和曲折, 社会问题的存在会更好地促进体制改革和制度改良;其次要从历史经验总结反思的高度重新确立对政治理论的认识。要通过对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的分析, 以及新旧中国的对比, 让学生从更宏观的视野体会到现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再次要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来引导学生认同国家体制。某些青少年的政治漠然, 往往是因为其对国际环境选择性围观, 只看到好的一面, 看不到他国制度的阴暗面或者脆弱面, 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他国制度的优劣。

2.要树立正确的评价意识。

政治教学是对一个人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对社会认知模式的综合教育, 这个过程是缓慢而循序渐进的。不能操之过急, 忽视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短期内要求学生在思想认知和政治意识上取得明显进步。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特别是当前中国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殊时期, 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因此对于政治准则, 要更多地从实践角度认识和理解, 尽可能拉近政治准则与社会生活的距离, 在坚持政治准则严肃性的同时, 赋予政治准则一定的灵活性。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 是客观地认识社会, 因此对社会调查成果的评价也应当是客观的, 不能仅仅从课本内容判断社会调查结果的对与错, 有收获的社会调查都是应当鼓励的。

三、政治教学中社会调查的常用方式

学校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 而且政治教育本身是理论性较强的教育, 这决定了在政治教学中运用社会调查应当掌握恰当的方式和程度, 既要让学生有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 更不能过度脱离课堂这个重要载体。笔者认为, 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尝试。

(一)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广泛收集资料, 为课堂教育提供基础性调查资料。

例如, 哲学的学习涉及各个哲学派别的认识和把握, 课堂无法做详尽介绍, 但对各个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了解对哲学的学习帮助很大, 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提前收集和梳理相关资料, 形成对各派别的基本认识, 这样在课堂上才会融会贯通。如对文化生活的学习, 关于习俗、文艺、思想、建筑等传统文化的介绍, 书本只能蜻蜓点水, 对于学生对加强民族文化的了解及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远远不够, 可以让他们分小组收集不同方面相关资料, 并进行图片文字甚至视频资料的交流。在经济生活的教学中, 关于企业经营成功因素的介绍比较有限, 远远不能清楚说明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必然性要求, 可以让学生收集企业经营成功的案例, 从案例中总结归纳, 以作业形式上交。

(二) 通过课堂演示, 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 足不出户, 体验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

例如学习经济生活中的树立正确消费观时, 请同学们以小品的方式展示生活中由不同的消费观引起的消费现象, 这些小品的素材来自社会生活, 幽默风趣, 富有针对性。如学习政治生活中对权力的监督时, 到底是通过法制还是民主的方式更有效, 可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辩论双方罗列各种社会现象, 佐证自身观点, 使学生们对民主和法制有了非常具象的感受。类似的还可以通过播放能够证明政治理论和观点的电影、视频, 或者展示重大事情来龙去脉等, 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和展示, 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激发学习兴趣。

(三) 走出校门, 直接接触社会, 寻找对社会生活最主观、最个性的认识。

例如在经济生活的学习中, 对于外汇及汇率的学习, 可以让学生到附近的银行进行实地考察, 向银行工作人员了解汇率的涨落及对我们生活的具体影响;学习多变的价格时, 进行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价格变化的跟踪调查和原因分析;学习多彩的消费时,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班上同学、父母或老师进行调查, 了解不同群体在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上的差异。另外, 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时, 可以通过访谈的方式, 了解父母、亲友工作单位的性质、作用及工资收入;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学习, 可以组织学生对人大代表进行采访, 了解他们的提案和对现实的影响。

上一篇:大学英语四级作文 旅游下一篇:物资申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