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家沟中学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2024-05-03

解家沟中学有效教学实施细则(精选10篇)

篇1:解家沟中学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解家沟中学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发展。为了将有效教学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订本细则。

一、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是符合教学规律,教学投入和产出比例协调、教学效果显著、有得于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有效教学是着眼于全体学生,有得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

1、实施有效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动课改内涵发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启迪智慧,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主阵地。学生的发展主要依靠课堂,课堂教学没有效益,学生发展就不可能得到落实。只有保证课堂的有效,才能保证学生发展的有效。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保证学生的有效发展。

2、实施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的需要。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主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和谐奋进的师资队伍是发展教育的关键因素。实施有效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造就优秀教师群体的重要平台,是促进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3、实施有效教学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学校文化的需要。学校文化是一种根本性的教育力量,它影响师生的思维方式、支配师生的行为习惯、调节师生的情感兴趣、左右师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促进师生的教学相长和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实施有效教学有利于师生在有效的教学中传递知识、增进友爱、提高能力、生成智慧,从而达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收获与快乐,让教师感到职业的成功与幸福。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1、教学要关注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浓厚的师生感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参与问题解决,满足学生的认识需求和行为需求。深入研究考试改革,使教学更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升学、发展需求。

2、教学要讲求单位时间的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从学生整体利益出发,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协调发展。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门学科应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达成教学目标,用过度耗费学生时间、精力的做法去换取考试成绩;提倡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反对缺乏针对性的低效教学。提倡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反对课堂中的“垃圾语言”和无效教学行为。

3、教学要建立目标反馈机制。一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练习、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要及时批发学生作业和阶段测验,并根据批改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使问题积累起来。要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掌握学生学习的“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以便于测量和落实。

4、教学要注重反思。没有反思性教学,便没有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迫切需要教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做到天天反思、课课反思,要不断地思考。

三、有效教堂的基本策略

(一)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一切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要切实开展有效备课,备课要做到“三备”。

一是要备教材。要努力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理解内涵和外延,同时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情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二是要备学生。教师了解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动机水平,真正掌握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准确定位教学起点,做到据学而教,以学定教。三是要备训练。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

备课要强调规范。备课笔记必须课时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注明总课时数和上课时间,要备分课时教案,杜绝统案。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评讲课必须按不同课型的要求备课。备课笔记的编写要强化“四有”:有教学流程安排、有学生活动安排、有教与学的方法设计,有教后反思记录。防止机械照抄照搬教材、教参、教案等资料,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现象的发生。要切实抓好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三级备课制”,真正把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积极探索与完善编写教学案、导学稿等新型备课方式。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备课情况(特别是个人复备情况)的检查,做到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每次检查都必须有文字记载。教导处要进行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评选一些优秀备课笔记进行推广。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坚持“三不讲”原则,即“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听不懂的不讲,超标的不讲”、实施“五步教学法”即“目标揭示、问题导入、启发探究、归纳提升、当堂训练”。

1、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的需要。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实验、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努力达到设计最优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要求,从多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将知识、规律问题化、情境化。坚决杜绝满堂灌,确保课堂时间师生占有比对半。要切实开好理化生实验课,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验中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3、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式”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恰当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6、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7、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8、适时作出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提高学科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做到分课时、限时限量、有针对性,坚持“四个必须”,即凡是布置给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先做,凡是学生做过的必须批改,凡是学生做过的必须评讲,凡是做错的必须纠正。

1、精心布置作业。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所布置的习题必须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出,力求针对性强、有实效。对新题或心中无底的题,教师先做一遍,然后再决定是否布置给学生。反对“题海战术”,反对照搬现成资料。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

2、认真批改作业。各科作业要认真及时批改,批改要正确,批语要具体明确,重在指导和激励,评价要恰当。作业批改的格式要统一、规范,必须注明批改时间、等次(分数)、作业次数等。

3、科学讲评作业。充分发挥作业批阅后的反馈功能,认真整理批阅后的作业和试卷,形成今后教学的有效资源。老师应建立作业情况记载本,随时摘记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讲评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所有作业必须有错必纠,学生订正后,要进行二次批阅。要指导学生建立纠错本,对纠错的内容及时进行阶段性跟踪检测,巩固纠错效果。对拖欠、缺交、马虎、抄袭现象要及时批评教育,并要求补作或重作。对一些特殊学生,提倡面批面评。

(四)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落实“三定”即定对象、定内容、定措施,做到“三关注”即备课关注、课堂关注、作业关注。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辅导重在因人制宜、分类分层。辅导分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等形式。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各校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多种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1、明确具体辅导任务。课后的主要任务是:解难释疑,查漏补缺;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夯实基础,讲求实效;端正态度,指导方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辅导对象,确定具体的辅导任务。

2、采取多种辅导形式。课后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既要有小组形式的辅导,又要有个别形式的辅导,兼顾“培尖、提中与补差”,切实增强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提高教学测试的有效性

1、科学安排测试。学校要科学安排周练、月练,控制考试次数,不可以练代讲,注重过程测试的实效。要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统一测试。

2、提升命题质量。测试命题,既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又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既要面对实际夯实基础,又要兼顾能力分组考查。试卷整体要求应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并体现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测试要发挥诊断、导向、激励功能。特别是学校组织的测试,各学科应有专人把好命题质量关,切忌整卷照抄、照搬。

3、严格考务管理。各级各类测试的组织要严密,纪律要严明,操作要规范。教导处应参照教研室考务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明确的考试违纪处罚规定。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应该按章办事。凡有处罚,必须在一定范围公示,并有相应的文字记录。

4、抓好质量分析。要重视考试成绩数据分析,班级应该有学生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数据和个体纵向发展比较数据;教导处应该有各班的优分人数、合格率、极差率、生均部分的比较数据。一般性检测的质量分析,可以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进行,教研组的分析记录应交教务处备案。凡考试都应分门别类开好质量分析会,校级会议数据分析到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班级,措施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质量分析既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也要有整改的措施,做到“四到位”,即“数据分析到位,问题排找到位、措施落实到位、整改效果到位”。

(六)提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1、抓实教研组建设。要正常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组的梯队建设,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善于创新、乐于合作的教研团队。要加强教研组的学习、备课、教研等制度建设,真正发挥教研组的教研功能。要加强学科资源库建设,丰富教研资源,便于教师共享。

2、抓实教研活动。学校以“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为主题、积极开展“有效课堂达标”活动。扎实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目的和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开展“备课、上课、评课,再备课、再上课、再评课”的循环式教研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听课、评课的实效,听课记录要详细,评议要具体深入,着重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通过开展研究课、示范课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3、突出校本研究。把学校变成学习型的组织,这既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业务学习和培训,要引导老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行为,并结合实践深入研究有效教学。要花大力气抓好校本培训,尤其要抓好教学常规的培训和课堂教学能力培养,让更多的老师在校本培训中得到专业提高;要重视名师工程建设,培养实施有效教学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校为本的研究关键的要素有三:教师能够“学习反思”、教师间“互相观摩”、名师“专业引领”。学校要搭建更多的平台促进老师成长。

2010年8月25日

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解 家 沟 中 学

2010年8月25日

篇2:解家沟中学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教改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互动互助、问题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县局“高质量、创特色、促和谐、保平安”的总体要求,以“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年”活动和“教育质量管理规范化” 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互动互助、问题评价”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新模式、新体系,构建高效课堂,推动学校管理精细化、教育科研校本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质量最佳化,凝心聚力抓改革,求真务实上质量。

二、目标任务

1、通过实验使全体教师真正吃透“有效教学”各个环节的操作要领,领会精神实质,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面得到彻底改变,课改理念和教学水平都能获得较大提升,改变传统教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出一批教学水平能体现新课程特点,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骨干,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通过实验解决传统教学轻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助互动,充分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进而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3、以实验为载体,通过实施有效教学,强化家校联系,逐步建立家校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新型、和谐的全方位有效教学模式,构建改革创新、和谐发展的良好育人氛围。

4、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互动互助、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与我校的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的“中心发言人”校本教研制度结合起来,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等形式,研究和解决有效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以有效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教研机制,真正让校本教研服务于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5、实施“有效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将以推进“有效教学”改革为契机,有针对性的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改革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应“有效教学”的管理机制,真正落实精细管理,提高管理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以管理改革促质量提升。

三、实施原则

1、坚持先学后导、互动互助、知识问题化、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的原则;

2、坚持循序渐进,注重效果,不断提高的原则;

3、坚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集思广益,不搞简单化、粗疏化的原则;

4、坚持以理解和宽容的心态评价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及时指导的原则。

四、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部署和管理。

组长:贺广义

副组长:宋文斌冯金祥

成员:罗亚斌李晓云 宫拴奇 王丙忠王平张红燕

符红军唐辉易林录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分工负责实验的具体实施:

理论指导组:聘请教研室学科教研员指导我校实验工作的开展; 实验指导组:副校长宋文斌任组长,罗亚斌、王丙忠、王平、张红燕、唐辉为成员,负责教师培训、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安排、检查和协调等工作;

习惯指导组:副校长冯金祥任组长,李小云、符红军、易林录为成员,负责家校联系,组织召开实验班班主任会、小组长会等,指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后勤保障组:总务主任宫拴奇任组长,冯有成、李宗让为成员,负责实验所需物资的配置、登记、保管等工作。

五、实验阶段及内容

1、学习动员阶段(4月1日——4月10日)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及资料,引导全体教师改变传统观念,了解和熟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互动互助、问题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程序,基本掌握模式与程序,积极探讨适应本学科的“有效教学”教学结构和做法,领会有效教学精神实质。

2、实验推进阶段(4月11日——7月15日)

学校安排四个实验班进行有效教学实验,分别为七年级(1——2)班、八年级(3——4)班,对比班分别为七年级(3——8)班和八年级(1、2、5、6、7、8)班。实验班的统考科目任课老师必须采用有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余各对比班班任课老师也可参与有效教学实验。

(1)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全程式评价,根据学生特点构建学习小组(4月11日至15日);

(2)实验班级进行有效教学课堂实践,实验领导小组成员分组观课指导。(4月16日至30日);

(3)安排进行有效教学赛讲课活动,全体教师参与听、评课,教务处组织召开阶段性总结会(5月中旬);

(4)总结实施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讨改进措施,形成可在全校推广的教学模式(7月上旬)。

3、普及推广阶段(2010年8月以后——)从下学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有效教学”,全面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六、实验要求

1、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对有效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要将有效教学理论的学习贯穿于实验全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动改革。

2、参与实验的教师要切实做好教学实践,积极研讨、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并不断反思、改进。在实验起始阶段,可采用“建立框架、先学后教”的方式逐渐过渡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学后导、互动互助、问题评价”的有效教学模式,防止学生在适应期产生知识难以掌握和巩固的问题,确保学习效果,确保平稳过渡,确保实验取得良好效果。

3、各实验教师要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能力为目标,精细工作、创新工作、注重实效,努力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切忌走形式、图热闹、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做法,以免贻误学生,给学校实验工作造成阻碍和影响。

4、有效教学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落实,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班级要加强对班内学习小组的调控,每周组织召开小组长会和学科长会,了解学情、指导小组活动。各科任老师要利用课堂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小组荣誉感,让学生适应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5、各教研组要通过“中心发言人”、教研组听评课等常规制度的落实,抓好实验教学的听课、指导、研讨等工作,每周组织听课至少一节,教研活动时间要认真研讨,把有效教学作为教研组的重点中心工作抓紧抓好。

6、学校每两周召开一次“有效教学”研讨会,解决问题,交流经验。通过实践,使参与老师基本达到对有效教学模式熟练驾驭,提高课堂教学效

凤翔县唐村中学

篇3:解家沟中学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 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在中国教育界, 这一概念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而逐渐进入一线教师的视野, 时至今日, 这一理论已经不断地被加以充实和完善。当有效教学从理论回归到实践的层面,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确实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我自身投入到一线教学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但自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思考:如何在课堂上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我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首先, 教师的备课要有效。有效备课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步入教室之前我们必须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并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三维的教学目标绝不是花架子, 因此我们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同时, 教学设计更应该向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倾斜。传统的教学理念只是重视教学的结果, 从而禁锢学生的创造思维, 不利于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对历史教学而言这无异于使历史这门学科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 成为一门僵硬而枯燥的学科, 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 凝固的历史或藏于我们的生活, 或置于我们的性格与情操, 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不为我们所知, 静静地等着我们去发现。从这个角度而言, 历史是鲜活而有生命的 (1) 。所以, 要想使历史教学变为活的历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精心策划, 做到能够驾驭学生的情感, 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例如, 教师在备《鸦片战争》这一节课时, 可以搜集三元里古庙、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斗争的图片与史料;在备《北伐战争》的时候可以搜集有关黄埔军校及中山纪念堂的史料……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乡土教材内容, 可拉近历史人物与学生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并使学生从中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2) 。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多下苦功, 备课需要用心去体会, 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甚至是课件。

我们之所以提倡原创, 就是因为在教学设计和创制课件的过程中只有用心体会设置怎样的情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上海一位教师的“三备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第一次备课, 自己独立深入研究, 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 参照别人的备课, 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想到的, 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在上课后, 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 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3) 。这样的备课方式既可以促进年轻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借鉴别人成果的基础上、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又可以为有效课堂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历史学科本身较为枯燥加上可以其并非中考科目,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学生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这种不重视不仅仅停留在学生这一层面。某次参加区里的教研活动, 有个老师抱怨说:“学校每个星期只安排一个课时, 根本无法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历史学科在初中学段处于不受重视的境地。然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我们不该怨天尤人, 在大的环境之下我们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 从而使学生产生要学好历史的兴趣, 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 学生的思辨能力更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这样的生理特征决定了这一时期的学生除了被动地接受之外还要主动地追随, 也就是说他们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从而喜欢一门学科。所以, 作为一名有理想的历史教师绝不应该安于现状, 任由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要做到因势利导, 让一堂原本枯燥的历史课变得生动而精彩, 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里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感受到教师的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收回失地, 找到信心, 同时也为学生的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课本中走出来, 既做到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又使学生实现对历史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让历史真正“活”起来, 让学生在纵横捭阖中重温昔日的历史。这才是历史教师的魅力。

再次,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 也就是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我们在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时, 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能否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开展自主性学习。

事实上, 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堂越是封闭, 教师交待的教学内容越多, 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差。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很辛苦, 一节课几乎都是自己在表演, 可学生并未从教师的辛苦劳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结果事倍功半。所以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培养他们历史的思辨能力, 即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英国历史教学研究专家汤普森说:“学校的历史学习, 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上, 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可见,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也是历史教学的真正魅力之所在 (4) 。深谙个中道理,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真正达到积极主动地学习。一个高明的教师, 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从来就不是墨守成规的, 他总是向常规挑战, 大胆创新, 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 通过不同凡响的艺术处理, 激发起学生心中智慧的火花与强烈的求知欲 (5) 。如《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二) 》一节, 在讲到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时候, 可以设问:还有哪些科学家也是在类似的情况下发现了著名的定律?从他们身上能得出哪些启示?这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完全照搬教参的要求, 这节课很可能会索然无味。

最后, 有针对性的课后巩固练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几乎每一位科任教师都会在课堂结束之前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当天完成, 甚至是在节假日还要布置大量的作业。教师如此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课下练习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否真正达到此目的则值得商榷。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后进生”问题时提出了“两套教学大纲”的理论 (6) , 意思是说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因材施教。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实行“两套大纲”的教学, 但我们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要做到难易适度, 既具有一定挑战性, 又确保大多数学生能成功完成, 即至少让80%—90%的学生能正确完成。如果作业过于简单, 对于优等生而言, 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体验不到成功感, 从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而过难的家庭作业会使后进生出现失败后的挫折感, 长此以往, 会使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丧失信心, 放弃学习努力。

同时, 课外作业的布置要适当, 尤其是任课教师之间要搞好协调, 要从学生的整体出发。过量的家庭作业非但不会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 反而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 增加了学生的压力, 促使学生焦虑, 干扰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其他活动, 不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现在女儿已经上初二了。她的作业量没有任何改变。我家住在六楼, 她每天回家的脚步异常沉重, 我知道那声音一大部分来自那个书包, 我曾经幻想过把一个快乐轻松的女儿放进家门, 而把那个书包关在门外…… (7) ”这是一篇于1997年发表在《北京文学》上的文章, 十年过去了, 如今的学生是否依然如作者的女儿那样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夜幕来临, 那些寄宿的学生在课室里, 手中握着笔, 而眼睛则不断望着前方的黑板, 望着黑板上老师留下的作业……看到这些, 似乎不需要刻意寻找答案了。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是在新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有效教学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需要一个不断完善、成熟的过程, 在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效教学特别是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将成为历史教学研究的重心。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历史教师, 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那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及与外界的交流早日贯彻落实有效教学的理念, 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材。

摘要:有效教学的理念在中国教育界早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人们从各自的视角对这一理念进行阐释, 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落实, 大家仁智互见, 在此, 文章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①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9.

②王树清等.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29.

③肖成全等.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43-44.

④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4.

⑤肖成全等.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96.

⑥[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15-21.

篇4:解家沟中学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师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59-01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强调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中学化学能利用节假日补课,就算日常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也能通过节假日的补课,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新课程教学是不允许这么做的,因此,教师要彻底抛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 但新课程教学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学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有效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保障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古往今来,茫茫宇宙中千变万化的物质运动永无止歇。万事万物离不开化学,人们的衣食住行、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工业农业、微观宏观、航空航天、能源环境都受惠于化学。化学具有实用性,它与我们的吃、穿、住、行、用无不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教师应把化学课程与实际联系,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需求,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这门学科,应用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更好地为将来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图片、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科技意识,产生对科技的热情,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科联系,抓住本学科中那些联结多个学科内容的知识点,挖掘出隐含其中的综合交叉因素,以形成一体化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影响环境的性质和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利用化学知识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只有对化学感兴趣学生才想学,才愿学,才学得好。

二、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合作交流

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传授知识,而学生作为受体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表现一般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动,学生大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并不活跃,教学有效性显然不高。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如果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缺乏师生交流,就没有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能产生“教”与“学”的火花,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准确、丰富和全面。要做到有效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做到

1、平等对话

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来引导学生,要让课堂上师生能够产生交流互动,教师应该放下身段,给予学生主动参与、发言的机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2、互相尊重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存在和需要,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不能以成年人的认知方式来要求学生,可以允许学生犯错误。

3、教学相长

现代信息技术发达,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有可能犯错,在知识的某些方面可能不如学生,所以在交流时大家都要彼此宽容,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观点,做到知识共享,焕发课堂生命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走向自主创新

新课标下,要改变学生单一接受性学习的方式,向多样化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改变,教师就要进行积极和正确的引导:

1、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学习问题,而问题的产生必然促使学生出现解决问题的倾向,这样课堂就会事半功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对于怎样去解决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可以告诉学生大致的框架,但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可以通过提问题,现场指导来让学生深思。

3、为学生创造条件和环境

一个探究活动要顺利完成,教师应先创设好情境,准备好探究所需要的资源、工具,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一切的便利,这样课堂的教学会有更高的有效性。

四、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教学

篇5: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在教育上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施行以来,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对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展开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更多的中学数学教学者提供参考。

中学数学 有效教学 策略

G623.2 A 2095-3089(2018)08-0155-01

无论教育如何进行改革,其目标都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能够利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益的东西,这也是每个课程教学都希望能够实现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因此对于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较多,本文也为此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提倡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分析

(一)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上不断进行改革,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学的效果。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也成为了教学工作者重点探讨的对象,当前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较多,需要进行改革的地方也较多,如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才能够让数学教学更加高效;如何进行教学才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当前对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展开探讨是非常具有必要的。

(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要求对有效性展开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应用在相同的教材之中,取得的最终效果是非常大的。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的中学数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他们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只注重自身课程的讲解,没能够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相关能力进行培养,课程教学显得十分的沉闷、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让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变得十分的低下。

二、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研究

(一)围绕数学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必须做到清楚的认识和把握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应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从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学科的很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窥见,尤其是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趣味实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学实例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中有很多有关美育的知识,教师可以选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也可以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其次,磨练数学意志。有经验的教师经常会在小学中为学生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学生要经过一番摸索和努力才能解决,这对磨练学生的意志很重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题目难易程度要适宜,难度过大可能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难度不高又达不到磨练意志的目的。

(二)不断改进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纵观以往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其中不乏很多教学弊端存在,例如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师生的“教”“学”关系,缺少对学生之间交流与学习的关注。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非常关键,为此,广大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来。教师应设置新奇的、亲切的、熟悉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渐入学习的佳境,例如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一根一米长的生字引出问题“没有尺的情况下,怎样快速将绳子五等分?”重点突出了探究问题的实践性。第二,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索。新课堂重点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其关键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学习知识,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出风筝、飞机及蜻蜓等不同图形,然后为学生留出时间重点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性质,最终得到轴对称的结论,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第三,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改变班级授课的传统形式很有必要,在新的多元组合形式中,教师主要充当指导者与帮助者的角色,在讨论过程中为关键点、关键问题上提供必要的点拨与帮助,讨论完成后对不同小组的学习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评价。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才能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为以后的数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条件,并有效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它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一次函数”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函数来绘制图像,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图像解析函数求值,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知,同时对于学生以后解题过程中对该思想的理解也非常有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应当对原来的教学方式做出改革,充分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有效教学的方式进行探究,找出最适合于自身和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

篇6:解家沟中学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何彬海

(贵州省仁怀市教育局)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实施,从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入手,更进一步地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7:解家沟中学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一、转变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 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传统的英语课堂中, 教师是课堂的中心, 主宰着课堂的一切,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缺乏学习动力, 根本谈不上课堂上的有效学习。

二、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建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现代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中, 师生间不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教学。如:牛津英语8A Unit One中的语法知识主要是学习形容词及其比较等级。在学习形容词的时候, 我就以自身为例子, 让学生用一些贴切的形容词来描述我这个老师的外貌、性格特征。立刻, 课堂气氛就变得轻松、活泼起来, 学生们兴趣很浓地在一起交流, 发表对我的看法, 互相交换意见, 然后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想来描述我。他们运用了许多的形容词, 如fat、t all、short hair、round face、small eyes、ki nd、helpf ul等等, 就连平时那些课堂上不爱参与的学生对这一话题也颇感兴趣, 积极参与了进来。随后的学习就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一直进行着, 我用自身为例子, 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比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形容词比较等级的一些基本用法。

可见,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应该和谐共存、平等相待、互助互惠, 在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中, 互相作用, 互相交流, 促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

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增强学生有效的教学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小组的规则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会创设各种情境, 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相互交流的机会, 真正做到面向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积极参与的机会。例如, 在学习牛津英语7A Unit One的Readi ng一课时, 我就先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用简单的语言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这样一来, 全班每个人都有了表达、介绍自我的机会, 即使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同组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或多或少地用英语说出一些句子。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在Reading课文的教学中, 我布置每一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分工、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 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层次低一点的学生是负责朗读生词、朗读课文;层次稍高一点的学生就负责翻译文章和进行对语言点的分析、讲解。我分工明确, 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 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让每个人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 平等合作, 快乐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增加了他们动手实践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而且, 通过合作互助, 学生之间可以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其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 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有效而主动地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实施有效学习,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学生对学习英语毫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安排和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活动, 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 活跃课堂气氛, 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牛津英语教材7A Unit Five (Goi ng Shoppi ng) 的Readi ng中的对话时, 我带了各种各样的实物到班上, 把讲台布置成了一间小小的商店, 然后请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 以书上的对话为例进行表演。对于这样一个小游戏, 学生很感兴趣, 个个都乐于参加, 踊跃举手进行表演。很多学生当堂就掌握了购物时所用的句型以及一些短语, 如:“Can I help you?”“I would li ke t o buy…/I’m looki ng f or…”“How much i s/ar e…”“There is a discount on…”等等。甚至于有些学生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新的语句。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切实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切实抓好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练习三个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课前精心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时, 我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起点, 做到合理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过高, 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过低, 则难以对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假定构成挑战, 学生就会了无兴趣。坚持做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不同的、合适的教学步骤。

2. 课堂有效组织。

新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 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 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去创设真实的情境, 让学生有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尽可能做到“任务型”教学, 即在教学过程中, 布置给学生一些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真实的语言, 学会运用语言。同时, 我还注意兼顾课堂上学习活动的秩序, 兼顾面向全体学生, 各教学环节尽可能以全体学生参加为基础, 注意以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切实做到提高课堂实效性。

3. 课后精选练习。

我一直认为:练习不在多, 贵在精。因此, 我坚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精心挑选设计课后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训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切实做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 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8:试谈中学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

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校、班级、学生实际,结合地理课程资源、教师水平、教学条件实际进行设计课堂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要流畅,思路要清晰,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教学目标要有效达成。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做好课堂设计,设计自己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教师要深入教材,吃透教材,领会大纲精神,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适当补充新内容,特别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科学、合理的安排、处理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课堂容量,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

二、选择高效的教学模式

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和运用适宜的先进的教学手段,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选择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使学生维持和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始终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无定法,各种方法有其优缺点,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收到一定效果。比如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甚至地理规律的教学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是较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比如,对于天球的概念,老师可以将直观的演示、辅助板图、讲授和演示法相结合。使学生清晰地掌握抽象的概念。

三、清晰的言语表达

清晰的言语表达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阐述地理概念、地理原理,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等要求言语表达清晰、准确、严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这不但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底,而且要有符合逻辑的、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如果有乐感的声音,加上教师的感情点缀,声情并茂,流畅优美的艺术语言,给学生一种听觉上的刺激,一种享受,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有效教学注入有效的元素。

四、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学习地理的策略

有效教学是双向的,课堂呈现的质量与学生的有效学习有关,除了教师有效的教学,还必须要学生有效的学。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质高量呢?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有效运用学习地理的策略。学习地理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地理和地图关系密切,要重视地图的学习,地图就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大多要用地图来表征,读懂了地图,掌握了地图,就可以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就获得正确的地理概念、原理,获得科学的地理知识,因此,在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地图,认真锻炼读图的能力,这是学好地理关键所在。如果使用复述策略,多看、重复、反复摸索,把地图册、挂图、课本插图、填充图等配合使用:把地图内化在头脑中,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积累起地理的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其地理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何时使用这种复述加工策略?我们在进行“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传授时,可以要求学生运用这种练习策略;教学中在恰当时间要求学生画线、做笔记、列提纲等,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一定作用。当然,不同的学生对于同样的内容,使用的策略不同,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来进行指导。

五、重视教学的评测

篇9:解家沟中学有效教学实施细则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现代化

一、将教育的思想意识进行现代化的转变

教育的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是指利用较先进的教育观念以及科学技术, 将教育的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学校的设备与现代化的发展保持同步, 以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劳动人才以及高素质的人才的整个过程。

教育的思想作为教学的灵魂, 它是教学现代化建设的引导者, 在教育思想上已经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例如:教学直观原则,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自学性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巩固知识原则以及教学的心理学, 以及将教育和社会进行统一的原则。教与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 所以, 要以发现学习为基础, 鼓励中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 激发中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着重新旧知识的相互融合, 更要着重培养中学生对现代化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具体表现在:

第一, 师生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时作为交往的主体共同存在的一种关系。师与生, 时刻在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要把师与生看作是交往的主体, 明确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往关系, 能够和谐对话、交流, 师生共同努力进行教学过程并完成教学内容。

第二, 师生交往的核心就是平等。教师要视学生为真正的朋友, 使师生之间不存在强弱高低之分, 只有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才能相互共同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义务, 并形成互相尊重, 互相平等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 师生之间根据教育的资源进行交往的中介就是交互关系。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塑造教学的内容, 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教育的内容。教师在实现现代化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自身与学生处在平等位置, 用心去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 不能只认为教师本身才是对的, 对教学参考书中的标准答案, 要全面分析语文的人文性与语文所肩负培养学生品德以及启迪学生智慧的重要责任。教师, 要给学生的不是光是一个标准的答案, 应该让中学生提出疑问。质疑时, 要认真、全面的考虑, 不要以为孩子的质疑是让教师丢了面子, 作为教师知识的储备量以及思维的方式其实也很有局限, 一定要把中学生作为平等的交往主体, 在师生之间思想不断碰撞的过程中将教学效果不断深化。

二、将教育的内容现代化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仍然以教材内容作为主要的来源, 教材虽然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不过,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知识很强, 语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 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也非常大, 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教育思想以及价值观各方面都能形成教师解读课文的影响。语文教师解读课文的能力非常的重要, 主要是对教学的目标把握上。

例如《愚公移山》这一课的学习时, 有的中学生则提出了愚公如果将家搬到山外, 不就解决了交通的问题, 而且还保护了大自然的环境?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你, 又会想到怎样的处理方法呢?是直接否定, 还是以为学生在故意找茬?其实, 学生能有这样的质疑, 只能说明提出质疑的学生喜欢思考, 思维创新且活跃, 见解也很大胆, 对于这种爱质疑的学生, 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 首先要肯定中学生的敢于质疑, 喜欢思考, 而且还有环保的意识。然后要提示学生作者笔下的愚公为什么要辛苦地移山而不搬家呢?是作者愚?其实不是的, 其实搬家这个简单的方法谁都知道, 但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而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用假想的故事或者是自然物用拟人的手法说明这其中的道理, 有劝诫的教育作用, 这只是虚拟出来的故事, 作者虚拟的故事情景到底是想告诉大家怎样的道理?因此, 大家只能肯定这是个已经发生的故事, 然后才能去分析笔者写文章的目的。

三、将教育的形式现代化

高速发展的科学与经济, 使学校的硬件实现现代化。好多中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以及微机室, 让较直观的教学原则, 更好地得到了实施。作为一名现代化的语文教师, 一定要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多媒体以及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

现代化的多媒体从声音到图像, 都能很好地激发起中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节省了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 给语文教师教学的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学语文使用最普遍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就是FLASH动画、幻灯片、视频, 首先教师要学会做课件, 还要学习教育技术、学相关理论知识, 让这些理论知识为教育服务。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相关课件, 在教学时引导中学生关注教学的内容, 抓住教学的重点。例如《春》这一课, 可以利用视频播放, 设计春天来了的场景, 小燕子回来了, 柳树发芽, 嫩芽破土而出, 用小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 以及春天满眼的绿色, 充分吸引中学生的听觉和视觉, 把文字变成生动且真实的图像, 让中学生直观地感受春的含义。

篇10:如何实施有效的中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的变革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展开,无论我们的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等,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深入思考。

一、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明确和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这种灌输和强制式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应该把学生看作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

而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其中,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也有一些学生意志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因此,教师要通过师生沟通、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以情感为纽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要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必须是科学和明确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也只有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充分激发所有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师没必要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地讲解,而应该对内容进行筛选、删减,精选最必要的、能够形成有效刺激的精华、要点进行教学,为学生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参与和理解。教学的成功就在于善于控制知识量,择其精华要点,突出主要问题,保证用于高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时间,使学生能很快地形成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通过文本生动形象或简约质朴的语言加以师生的联想或想象以达成被感染、被说服的目的。这样的性质本身决定了学生要有一种形象再现的能力。现在的语文课本所精选的课文,既具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故事的主人公成了作者、编者意图的代言人;又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把远离我们生活的故事变为了“我们的故事”或“我们身边的故事”。学生们要想更好地理解文本、领会意图,就必须要走进文本,把自己从“第三者”变为文本中的“你、我、他”,不能隔岸观火、袖手旁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身临其境”,把“那人那事那情”迁移为“吾人吾事吾情”。而要实现这一转变,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

1.精设开头环节(导语、歌声、画面),激发兴趣。或背诵一段精美的文字;或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或演唱一首深情的歌曲;或播放一则生动的画面,都可以让学生们快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2.唤起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故乡”木讷迷信的“闰土”可是老家那个沉默寡言而又迷信守旧的“二舅”?菲利普夫妇可像你姓王的表叔?“范进”老爷又可是那位一心想中大奖的隔壁老张?“杜小康”的孤独成长之旅可像留守家中好几年的“你”?这样把握了文本与生活的对应点,给学生营造了角色意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文本的一部分,把“彼言当吾言”、“用此心换彼心”,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了解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策略

中学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在心理层面最需要的是爱和归属。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的描述,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在生存和安全感获得满足后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而大部分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生存和安全需要是得到满足的,因此,对爱和归属的需要是较为强烈的。因此,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中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策略,只有考虑了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保证学生对教学所采用的教学策略产生认同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共鸣,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情绪波动有所观察,并根据观察的结果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

五、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学生要会上语文课,在课堂上就要会听,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听课效率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多途径地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标要求: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加速了新课标的实施,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更好地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进程,给学生多途径的创造自主的学习空间,积极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显得十分重要。利用网络环境可有效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唤醒学生的自主、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1.基于网络环境下有效的自主学习。即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及学习特点、针对性地以游戏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还处于心智、心理不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对游戏有着特别的爱好,因此,在游戏环境中去学习,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以及学习兴趣。同时,游戏中一些图文并茂的资源信息,更容易带给他们更多的感官刺激,从而在快乐的游戏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2.网络环境下创建基于任务的自主学习方式;3.网络环境下创建基于协作学习的自主方式;4.网络环境下基于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等。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我们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随着形势的发展,课堂教学势必将呈现出形形色色的教学方式。因此,只要对教学有益,就都有可尝试的价值。所以,笔者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探索、努力谱写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王海燕.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谈[J].教学月刊,2007(5).

[3]吴献芬.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J].中学生阅读,2008(5).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民族中学

上一篇:载货汽车驱动桥设计开题报告下一篇: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