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2024-04-13

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精选11篇)

篇1: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李秀忠

(云南省玉溪市大营街一中)

摘 要:新课标的理念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与过程,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连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一并纳入课标体系,这就表明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已经由学科的知识本位走向了学生的发展本位,因此,英语教学中使用全英语教学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新课标的价值取向的。可以这样说,在乡镇中学采用全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全英语教学;教师素养;学生兴趣

一、背景

中国的崛起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领域中,影响力越来越大,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地位越来越突出,在社会生活中,英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互联网,3G,4G手机的网络时代,影视传媒等无不充斥着英语的.影响力,可以说学生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面对英语带给他们的影响。

可是乡镇中学的全英语教学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的现状,教师的语音不够标准,口语不够流利顺畅,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底子薄、基础差,对英语可谓是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说学习英语的兴趣了。因此,乡镇初中实施全英语教学势在必行。

二、学校重视,教师重修,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全英语教学

作为全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必须要扎实。全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全程使用英语,英语的听、说、读、写都必须精通,课堂上的表达能力尤其重要,其语音、语调和语速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影响。如何才能提升英语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要有学校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应该在财力、物力以及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应加大英语教师的培训和进修的力度,让教师分批次到省内或省外较好的中学学习和交流,甚至专门送到大学里进行相应课程的学习,也是一种快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的途径,而英语口语素养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才会得以提高,为此需要我们持之以恒。

三、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与说的训练

乡镇中学的学生,往往英语基础较差,且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全英语的讲课有畏难情绪,遇到困难不是刻苦钻研,而是尽量回避。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交流,并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鼓励他们开口讲英语,消除畏惧心理和紧张感,多表扬或进行小礼物的奖励。在每天见面时尽量用英语和学生问好: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 are you?How’s it going?See you!Goodbye!或说些赞美的话语:Your coat is beautiful.You look cool today.每天坚持这样做,既给学生创造了讲英语的机会,也会使他们的口语有所提高。

四、整合方法,培养学生对听力,口语学习的兴趣

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变成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慢慢培养。所以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以挑选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或配有悦耳音乐但并没有太多新单词的小故事或笑话,经常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听懂英语的自信心,从而大胆开口讲英语。

五、调动学生情感,营造妙趣横生的学习氛围

以课堂为主阵地,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尽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的环境,让课堂生动化生活化,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加强了听力和口语。在讲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的Section A时,先播放生日歌来营造气氛,再对学生说:“Today is my birthday,I will have a small birthday party.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导学生回答:“Sure,I’d love to./Sorry,I can’t.I have to study for my math test/practice the piano/help my parents at home.”这样反复训练,把学生带进了教材所描述的情境当中,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本节课目标语言。

譬如以游戏巩固祈使句,教师可快速说出一些祈使句,如:Touch your head(eye,nose,ear…)。Put up your hands.Close your eyes.Wash your face(hands,teeth…)等,学生听到后便做这一动作,最快最正确的获胜,发出指令的词句还有:Stand up.Give me your book(pen,ruler,eraser…)。Close your book(the door)等。这个游戏也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一名学生,一起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为胜,给该组记10分。然后每组再抽另一名学生上前继续进行。在竞赛的情境下,学生的好胜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彰显,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笔者认为初中全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创设英语生活情境,营造语言环境,以英语思维,形成英语语感,从而为今后能熟练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要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是用来交际,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国各地都树立了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考试评价观,从初中起就实施全英文教学,是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而且也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的。

篇2: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民主的解释为:“民主没有深奥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大家有份’,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民主教学。在倒霉的时候是‘有祸同当’,在幸运的时候是‘有福大家享’,在平常的时候是‘大家的事大家谈,大家想,大家做’。”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民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把民主的方式运于课堂教学中。

课堂民主教学是一个多纬度、多层面的问题。它体现为: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共同管理课堂,教学在平等自由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以实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促进个体成长这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它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平等参与、合作探讨和成果共享等。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使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个性解放;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可以说,课堂民主教学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最为理想的“生活”方式。

一、师生间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施课堂民主教学的前提条件。

现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部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民主的关系是整个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部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平等、民主的关系使师生心理积极互感,促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享受着“授予”的权威,而学生则始终处于“缺失”、“接受”的地位。要实现课堂民主教学的平等性,就必须改变师生这种在人格上的不平等现状,建立一种平等自由、互助互进的伙伴性关系。师生在互动的教育过程中,以平等的关系相互学习,教师把自我发展的需求与学生的共同发展融为一体,不断转换角色,形成个性化教育风格。教师在课上注意学生的思维状态,不完全以自己的思想驾驭教学,更多的是研究学生的感受,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五个给”为指导思想,即: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活动;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教师以真诚、零距离沟通、无条件关注、对待每个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成长,发现闪光点、找准结合点,激发共鸣点,严而有度,爱之有方,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遵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民主特征是实施课堂民主教学的必要条件。

1、尊重差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象是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他们特殊的家庭背景、生活阅历和体验、个性、兴趣、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同,意味着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有主观愿望和心理需求的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分析、思考的能力。对于来自政治教师施予的教育影响,他们并不是被动地、不加选择地接受,而是根据他们自身原有的思想认识、道德体验去重新建构,这种建构的结果因学生思想状况的复杂性而具有了多元性,甚至冲突性。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原有思想认识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动态性,而且要接受和认可知识重新编码后的政治思想、道德觉悟形成的层次性。只进行课本理论的强行灌输和生吞活剥的机械搬用,这样的“一刀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思想政治课智力方面的知识问题,不能解决德育方面的教育问题,更谈不上课堂的民主教学。只有尊重差异,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视对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思想状况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的疑点、难点和盲点,从而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民主教学》。尊重差异是矛盾特殊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实效的前提。

2、主体参与。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涉及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是智育和德育的有机统一。不论是学生知识能力的形成还是思想觉悟的提高,都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政治课的理论性和政策性如果离开了鲜活生动的社会生活现实,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倦怠和逆反心理。要改变这种封闭性、灌输性和单一性教学模式,就要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设教学实践情境,使他们广泛参与、乐于参与、有效参与,在参与中思考、互动,在参与中感悟知识、判断真伪美丑。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是对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世界及人类本质的生命经验的抽象和总结,它渗透在一切社会关系之中,因而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开放和实践的。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去实践、去调查、去了解国情与民情,去走近先进人物、去感知和了解经济改革,从而在参与中获得切身体验,深刻理解党的方针政策产生的现实基础和品德观念生成的实际环境,树立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在生动活泼的现实氛围中巩固知识、活跃思想、发展能力,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内化和形成。

3、异步发展。思想政治课的异步发展既包括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上的不同步,也指学生思想观念、觉悟提高的不平衡性。从尊重差异的原则出发,异步发展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也在教学评价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德育内容的合适与否、教育方法是否符合学生思想认识的现有水平和发展规律、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意愿和心理需求等。因此,面对学生思想认识中的矛盾和困惑,教师要本着理解、宽容之心,允许学生有一个反思、斗争和提高的过程,允许学生在学习能力、思想觉悟发展上的不同步性存在。强行的、一刀切的做法对于思想领域的矛盾的解决只能带来有悖教育民主性原则的负面效应。

思想政治课的异步发展实质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前提下实施个性化教育,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有益地发展,最终形成优良个性。

三、构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实施课堂民主教学的有效手段。

1、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学生互动兴趣。中学思想政治课比较抽象,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能讲究一些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从而激发学生的互动学习兴趣,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轻松。

2、联系热点,激发学生互动兴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又存在迷惑的问题设计教学,不仅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只要我们的教学内容能牢牢吸引学生,并为他们创设主动探求,深入思考的条件,就会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随时迸发。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而且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3: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一、转变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教学不是唱独角戏, 离开“学”就无所谓“教”。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传统的英语课堂中, 教师是课堂的中心, 主宰着课堂的一切, 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 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 缺乏学习动力, 根本谈不上课堂上的有效学习。

二、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创建轻松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现代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中, 师生间不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使学生乐于主动参与教学。如:牛津英语8A Unit One中的语法知识主要是学习形容词及其比较等级。在学习形容词的时候, 我就以自身为例子, 让学生用一些贴切的形容词来描述我这个老师的外貌、性格特征。立刻, 课堂气氛就变得轻松、活泼起来, 学生们兴趣很浓地在一起交流, 发表对我的看法, 互相交换意见, 然后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想来描述我。他们运用了许多的形容词, 如fat、t all、short hair、round face、small eyes、ki nd、helpf ul等等, 就连平时那些课堂上不爱参与的学生对这一话题也颇感兴趣, 积极参与了进来。随后的学习就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一直进行着, 我用自身为例子, 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比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形容词比较等级的一些基本用法。

可见,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应该和谐共存、平等相待、互助互惠, 在一个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中, 互相作用, 互相交流, 促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形成。

三、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增强学生有效的教学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小组的规则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会创设各种情境, 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相互交流的机会, 真正做到面向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积极参与的机会。例如, 在学习牛津英语7A Unit One的Readi ng一课时, 我就先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用简单的语言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这样一来, 全班每个人都有了表达、介绍自我的机会, 即使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同组其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或多或少地用英语说出一些句子。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在Reading课文的教学中, 我布置每一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分工、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 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层次低一点的学生是负责朗读生词、朗读课文;层次稍高一点的学生就负责翻译文章和进行对语言点的分析、讲解。我分工明确, 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 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让每个人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 平等合作, 快乐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 增加了他们动手实践和发表见解的机会。而且, 通过合作互助, 学生之间可以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使其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 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 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有效而主动地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 实施有效学习,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学生对学习英语毫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安排和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活动, 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 活跃课堂气氛, 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牛津英语教材7A Unit Five (Goi ng Shoppi ng) 的Readi ng中的对话时, 我带了各种各样的实物到班上, 把讲台布置成了一间小小的商店, 然后请同学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的角色, 以书上的对话为例进行表演。对于这样一个小游戏, 学生很感兴趣, 个个都乐于参加, 踊跃举手进行表演。很多学生当堂就掌握了购物时所用的句型以及一些短语, 如:“Can I help you?”“I would li ke t o buy…/I’m looki ng f or…”“How much i s/ar e…”“There is a discount on…”等等。甚至于有些学生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新的语句。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切实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切实抓好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练习三个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 课前精心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时, 我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为起点, 做到合理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过高, 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过低, 则难以对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假定构成挑战, 学生就会了无兴趣。坚持做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设计不同的、合适的教学步骤。

2. 课堂有效组织。

新型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辅助者的角色, 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 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去创设真实的情境, 让学生有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尽可能做到“任务型”教学, 即在教学过程中, 布置给学生一些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真实的语言, 学会运用语言。同时, 我还注意兼顾课堂上学习活动的秩序, 兼顾面向全体学生, 各教学环节尽可能以全体学生参加为基础, 注意以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切实做到提高课堂实效性。

3. 课后精选练习。

我一直认为:练习不在多, 贵在精。因此, 我坚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精心挑选设计课后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训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切实做到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 它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4: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关键词:学生学习;兴趣;师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59-01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强调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中学化学能利用节假日补课,就算日常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也能通过节假日的补课,使学生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新课程教学是不允许这么做的,因此,教师要彻底抛弃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 但新课程教学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学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兴趣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有效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保障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古往今来,茫茫宇宙中千变万化的物质运动永无止歇。万事万物离不开化学,人们的衣食住行、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工业农业、微观宏观、航空航天、能源环境都受惠于化学。化学具有实用性,它与我们的吃、穿、住、行、用无不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教师应把化学课程与实际联系,做到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需求,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激励更多学生努力学习、掌握这门学科,应用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更好地为将来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充分利用各种图片、投影、录像等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科技意识,产生对科技的热情,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科联系,抓住本学科中那些联结多个学科内容的知识点,挖掘出隐含其中的综合交叉因素,以形成一体化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影响环境的性质和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利用化学知识的广泛性,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只有对化学感兴趣学生才想学,才愿学,才学得好。

二、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合作交流

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主体传授知识,而学生作为受体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表现一般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动,学生大脑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并不活跃,教学有效性显然不高。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如果教学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而缺乏师生交流,就没有所谓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能产生“教”与“学”的火花,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的准确、丰富和全面。要做到有效的交流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做到

1、平等对话

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来引导学生,要让课堂上师生能够产生交流互动,教师应该放下身段,给予学生主动参与、发言的机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2、互相尊重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存在和需要,不能忽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不能以成年人的认知方式来要求学生,可以允许学生犯错误。

3、教学相长

现代信息技术发达,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有可能犯错,在知识的某些方面可能不如学生,所以在交流时大家都要彼此宽容,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观点,做到知识共享,焕发课堂生命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走向自主创新

新课标下,要改变学生单一接受性学习的方式,向多样化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改变,教师就要进行积极和正确的引导:

1、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学习问题,而问题的产生必然促使学生出现解决问题的倾向,这样课堂就会事半功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对于怎样去解决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可以告诉学生大致的框架,但要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可以通过提问题,现场指导来让学生深思。

3、为学生创造条件和环境

一个探究活动要顺利完成,教师应先创设好情境,准备好探究所需要的资源、工具,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一切的便利,这样课堂的教学会有更高的有效性。

四、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教学

篇5: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豹澥中学 项飞

随着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在音乐课上怎样进行器乐教学,是当前音乐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从国外音乐教学的情况看,音乐教学中包含器乐训练的内容是很普遍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中,器乐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乐器作为教学设备配给学校,而且在音乐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乐曲,并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这部分内容。可见器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起着很大作用的。我国《器乐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参与器乐体验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关键,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呢?

一、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学习乐器

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可以选择哪些乐器呢?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口风琴、竖笛、小型电子琴、铝板琴、等。便于统一课堂内所有乐器的音准,有利于学生获得准确的音高概念。

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局限,一般选择一、二种乐器作为学习的开始,每个学生人手一件。由于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演奏技法,种类越多,教师的教学越困难,学生得到的具体指导也越少,学习兴趣就会减弱甚至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如学校从统一调门的口风琴或笛子开始,效果就较显著。在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加入其他类乐器的学习,逐渐使乐队的音色得到丰富和发展。如果在学生学好一种乐器的同时,推选进步快的学生再加学第二种乐器,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科学安排教学进程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教师要把演奏技巧按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加以分析,进度放慢。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等),把进度放到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切勿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局面。教材编写中将学过的简单歌曲或片段作为练习曲,这样可以减轻开始学习时,视谱、背谱上的负担,便于集中精力解决乐器演奏技术上的困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师可安排多声部合奏的练习,但要接近学生的演奏水平,难度不宜过高。练习时可先分声部单独练,也可把乐谱发给学生回家练习。课堂练习要照顾全面。一个声部练习时,其科同学可集体打节拍,这样既加强了训练密度,又能让学生对乐曲的各声部和乐曲的基本速度有个整体的概念。这样在合奏时就容易达到协和、整齐的效果。

三、器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学校音乐教学中上好器乐课,有下列两点需要注意

1.器乐教学是整个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部分,不能与教学大纲规定的其他任务相对立,应该看到它与歌唱、乐理、欣赏等项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搞了器乐教学而废弃了歌唱等内容,是不对的。反之,认为在中小学只有通过歌唱才能学习音乐也是片面的。在班级中常有个别学生嗓子沙哑,唱歌走调,“五音不全”以致对学习音乐丧失信心,但通过器乐教学的路子也能把他领进音乐的大门。由于音乐课每周不过一、二节,因此在时间安排上往往不采用整节课进行器乐训练,而是每堂课安排一定时间训练,细水长流地进行。

2.教学中也会出现与其他学科相似的情况,即有些学生接受力差,明显地跟不上大家的进度。对这些学生不能一味责备或在上课时请他靠边。对这些学生要多关心,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映。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他们座位安排在学习好的同学旁边,让他们能更多地听到、看到正确的演奏。课后还可采用一帮一的办法,由学生互教、互学,或由老师给予个别辅导。但这些课后补课活动不能太多,否则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感到厌烦。重要的是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不能急于求成,搞一刀切,要相信他们在集体的帮助和影响下也会得到进步的。

篇6:如何提高乡镇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贵州省平塘县者密中学赵祥琴

联系电话 ***邮编55830

1近几年来,平塘县教育局组织了多次数学教研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我们平塘县中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可尽管这样狠抓教师上课的质量,可成效还是不很明显。我个人觉得,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全取决于我们教师上课的水平,还存在其它诸多原因。下面我谈一个我个人的想法。

一、学生原因

1、原有程度不同。现在七、八年级的学生,是我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消了小学升初中考试后入学的学生。由于他们原先就读的学校是本乡镇内的中心小学或一般完小,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致使学生在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知识基础上不尽相同。同时学生的家庭教育、智力因素、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同一个班的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差距较大。

2、存在知识欠账。按《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到六年级时,学生当能对数(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正确计算出结果,会解简单的应用题。但据七年级任课老师实际检查,还有部分学生不会做分数的加减法,而是把分子与分子、分母与分母同时相加减。至于应用题更是无从着手。学生的知识欠账由此可见一斑。

3、部分学生厌学。近几年来由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费提高,而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实际收入减少,农村家庭送学生上学普遍感到困难。同时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读书花了几万元钱不能就业,导致社会上流行新的“读书无用论”。还有部分学生从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考虑,认为即使考得起,家里也送不起,只图混个毕业证可以外出打工。因此学习上缺乏动力,思想上产生厌学情绪。

4、教辅资料过难。现在学校学生除了教科书外,同时还有《课堂作业》之类教辅资料。虽然多数是由教育专家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编写,对巩固拓宽所学知识有较好的辅导作用,但由于着眼点是城市或沿海地区教育基础好的学校的学生。因此,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有些内容偏难偏深,甚至于有超越课程标准要求的习题。这些习题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很高,有的即使老师讲解后,大部分学生还是觉得似懂非懂。因此他们认为数学太难,从思想上产生怕数学,不愿意上数学课。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备课存在问题。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往往注重备知识点,在备教法和分析学生现状方面下的功夫不够。多备教案、少备不备学案;课堂组织、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学生的学法、在教案上没有充分的体现。

2、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节数学课,教师讲了定义就讲定理、公式,讲了定理、公式就讲例题,最后评讲学生练习。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合作探究、创新。

3、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力度不够。

一堂数学课,往往是一小部分学生当主角,在思考、在回答、在参与活动;而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云里雾里,不明白活动的内容,不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未深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从而使部分学生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看客。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时,不善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没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一种是教师很少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认为合作探究性学习费时费力;另一种是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时盲目分组,不明确学生职责,不明确探究的方式方法,没有探究的目的和方向。形成以上现象的根源在于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没有下功夫,其后果是课堂效率太低。

4、教师不注重引导。

学生学习有困难,教师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了问题不能及时、正确的予以点拨,使学生不能战胜困难继续前进。有的教师不相信学生,不给学生思考、创新的时间、空间,过分引导,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直接呈现学生。

5、教师教学未树立特色意识,未形成教学个性。

教师没有针对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做科学的艺术处理,未形成可以操作教学思路,对教材没有进行设计、加工、优化,未克服组织上的模式化;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兴趣、个性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6、对学生的评价存在误区。

评价的目的应该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但教师还存在注重“成绩评价”“问题评价”,不注重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参与程度、知识技能。很少开展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从而不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长期下去,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三、学校的条件

条件差的山区学校,师资比较短缺,一个教师要上好几门课,基本上是包班级或跨年级上课。有很多教师都是半工半农的,这样教师投入备课的时间和精力是很有限的,而且学校的硬件设备差,没有教学用的电脑,有的学校甚至连教学用的挂图都没有,只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所有教具都必须由教师自己准备,备课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所以条件差的学校实施新课程比较困难。

鉴于此,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对策。

一、针对学生

1、重在引导,增强信心。不少学生对自己能够学好数学缺乏信心是源于多次考试的失败。因为每次考试成绩都让他们感到羞愧,如果老师再把他们的分数公布于众则进一步伤害其自尊心。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一是要关心,二是要有耐心。提出的教学要求必须与他们当前的实际基础相一致,给他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可以适当降低难度,欠缺的知识伺机补上;同时注意发现和鼓励他们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微小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给他们提供一些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提问答对一个问题,上台板演过程正确,分组讨论积极参与,课外作业书写认真等,使他们体验到从未获得过的成功喜悦。听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从而正确认识自己,逐步增强自己可以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精心设计,激发兴趣。数学学科有些内容比较抽象,解决问题方法灵活,对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归纳概括有一定要求。教学时如果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不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不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只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由概念到定义,由法则到公式,由例题到练习,最后布置作业;久而久之,必然让学生感觉形式单调,枯燥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当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那种心理上的愉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根据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如高度、宽度测量,参加人寿保险、家庭储蓄的优化方案,购买彩票中奖概率估计等。

4、全面评价,情感激励。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完善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即改变单一的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在对学生某一阶段(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时,可以从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口头表达,作业书写,答卷分数等方面,综合计算出评价结果;同时附带指明努力方向和激励意志的评语。这样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奋发向上。

二、针对老师

1、通过外出学习、观摩、交流、说课、评课等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新课程全面实施之前,全国各地都选择有一些不同条件的学校作为试点,这些学校现在已有一些实验新课程的经验,有一些学校教学条件也并不是很好,但同样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这样的学校去观摩、学习、交流。

2、通过教学实例提高教师进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需要广泛的、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需要专家和教研员对实施课程教师的现场指导和帮助。在乡村小学的每个片区挑选一些对新课改的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训,在没有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条件下,充分利用本地方的教学资源,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让专家,教研员和他们共同参与,促进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使他们能设计出适合本地方学校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案例,然后让他们互相到各小学上课,带动整个片区教师的发展。

3、尽快建立促进乡村教师健康成长的评价体系

篇7: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关于表彰2010实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计划先进单位的通报凉府函〔2011〕64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各部门,各金融机构:

2010年,我州各县市政府和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实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计划,积极推进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工作,为促进全州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新的成绩。根据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计划加强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的意见》(凉府办发〔2010〕13号)文件精神,州政府组织对各县市政府和各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2010“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评,决定对西昌市人民政府等15个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名单附后)。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进一步巩固乡镇金融服务工作,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充分性和满足度,为推进全州农村经济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凉山州2010实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计划先进单位名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附件:

凉山州2010实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计划先进单位名单

一、县市政府(8个)

西昌市人民政府

德昌县人民政府

会东县人民政府

宁南县人民政府

冕宁县人民政府

雷波县人民政府

布拖县人民政府

越西县人民政府

二、涉农银行机构(7个)

农行凉山分行

邮储银行凉山州分行

凉山州农村信用社

农行西昌市支行

农信社盐源县联社

农信社冕宁县联社

篇8: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之一。何为“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 (即课文文本) 与创新教学阅读内容基本类似, 不同点主要在于师生解读文本的差异上。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师生受到教材的约束, 固守一本统一的、机械的教参, 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让语文老师 (尤其是教龄较长的语文老师) 不同程度地感染了“拿来主义”这一通病。即使部分老师比较钻研教材, 也是仅仅停留在钻研“教参”这一环节, 缺少自主的理解, 奉教参为经典, 以教参的理解为唯一的“标准答案”。于是就出现了荒唐的语文阅读课堂模式———老师报答案, 学生记笔记。在阅读教学中, 老师一发现学生的答案偏离教参的轨道, 就忧心忡忡, 总要千方百计, 让学生回归“正途”, 才善罢甘休。老师在心里窃喜之余, 殊不知已犯了阅读教学的大忌, 忽略了文本本身的丰富内蕴, 忽略了自己作为读者对作品的个性解读, 更忽略学生作为读者的个性差异性, 更严重的是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阅读出现了“一千个观众却只有一个哈姆雷特”的怪现象, 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死”的教学, 这样的文本也成了“死”的文本。没有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何来语文创新教学?

作为教材的文本, 它的价值都有待于去发现, 有待于去挖掘。尤其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随着读者主观阅读活动的介入, 它那无比丰富的内蕴才会显现出来, 而阅读作为一种审美再造活动, 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所以, 解读文本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 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成为语文创新教学的基本保证, 成为语文创新教学的基本途径。

那么, 语文教学究竟如何实现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呢?一线的语文老师如何实施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呢?笔者认为语文老师要实现个性解读应该贯穿三个环节———课前阅读、备课设计和课堂教学。

一、课前阅读

语文老师阅读教学的前期工作就是课前备课, 而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语文老师阅读文本 (即课文) , 在这个环节中, 语文老师不要带任何功利目的, 首先是一个读者, 不要跳跃性地去趋向教参, 应先放弃受教参的影响, 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参与到对作品即文本的阅读中, 成为“一千个观众”里的“一个观众”, 遵循文学规律和文学理论, 必然会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我们的语文老师作为读者, 由于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较之普通读者多一点、深一点, 所以感情会更丰富, 独立意识会更强烈, 个性差异性也会更鲜明, 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文本的内容、作者的感情, 并且能结合自身的生活、情感体验去感悟作品内容, 感悟作者心声, 我们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会流露自己强烈的爱憎倾向, 自己的思想情感会与文本内容或相容或共鸣, 甚至或质疑或否定。较之普通读者来说, 语文老师有着较为优越的阅读条件, 因为所学的语文专业知识和多年受文学作品的熏陶, 都能提升部分阅读质量和阅读深度, 如果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 语文老师忽略自己对文本的丰富的个性解读, 而成为照搬教参的“机器”, 那是莫大的悲哀!

二、设计备课

当然, 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 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读者, 最终还是要回到教师的身份的, 但是读者的身份是语文教师的前提, 课前的文本个性解读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 老师在自己个性解读的基础上可预设学生的解读, 预设学生的特点, 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周全地、科学地确定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计划, 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真正做到、做好课前的导航工作。值得庆幸的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有一些优秀的老师开始实施文本个性化解读。例如:2010年苏州市语文优秀课展示活动中, 昆山市国际学校的陶静娟老师开设的是泰戈尔的《窗》, 上课过程中陶老师设置了几个问题, 其中之一:“近窗病人为何要向远窗病人描述窗外的美景?”在这个环节中陶老师安排了一个知识链接:下面材料中的“窗”和小说中的窗景相同吗?陶老师引入一段互文本:“文革”期间, 画家黄永玉为重病的妻子画了一扇两米多高的窗户, 窗外是花团锦簇的迎春、百合;如茵的绿草, 明亮的太阳, 一派明媚的春光。妻子看着“窗”外的美景, 病不知不觉就好了。陶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近窗病人描述“窗”外美景, 除了为远窗病人解除病痛, 还有对本身也是自勉, 自我鼓励。这一层面的理解, 超出了教参的理解范畴, 这个环节的设置, 与其说陶老师有挑战教参的胆魄, 不如说表现了陶老师在研读文本时成功地实施了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而且, 苏州教科院的傅嘉德老师也给予陶老师高度的评价, 他说:“现在的语文评优课, 老师们的普通话及板书等基本功都很扎实, 课件制作也很精美, 成功的关键看老师对文本的解读, 看能否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语文的味道来, 而不是照搬教参。”

三、课堂教学

语文老师课前的文本个性解读最终还是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来实现其价值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有创造的阅读”。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语文老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文本就是完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值得欣喜的是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已提出实施建议:“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 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这一纲要性建议, 为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提供了平台, 也为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提供了保障。文本, 尤其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读者对它的解读是永无止境的, 需要不断地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 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中可开发、可选择的空间, 创造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适时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活跃思维, 培养他们进行充分的想象与联想,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最大可能地让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实现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进而完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本人在教授泰戈尔的《窗》时, 切切实实地感受了语文老师引导并认同学生个性解读的价值所在。该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 出乎意料, 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本人在把握结尾这个特点时就设置了一个想象环节, 引导学生想象“远窗病人”靠近窗后的有关情景。这个环节操作下来, 非常成功。学生的阅读再创造能力是非常惊人的, 有的想象“远窗病人”羞愧难当, 在大喊一声“My god”之后猝然离世;有的想象“远窗病人”浪子回头, 继承“近窗病人”的美德, 继续为新的远窗病人描述“窗”外的美景;有的想象“远窗病人”为报答“近窗病人”的好意, 努力养好身体回报社会, 等等。学生的种种个性化阅读创造, 都基于老师的成功引导, 都基于老师创设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除了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文本, 还要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新课标也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老师们应该也必须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真正实现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作为读者, 作为阅读主体, 他们有着丰富的个性差异性, 尤其是当今的学生, 他们的世界丰富多彩, 老师要提炼出他们审视、质疑对象的个性, 因为他们绝不轻易认同作品即老师的观点及情感。学生要实现个性化解读文本有了先天的平台, 还要老师这一后天平台的支持。他们在解读文本时不应是被动地接受, 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也绝不是师云生云的课堂。例如我在教授《愚公移山》时设置了一个拓展题:同学们, 我们学习了《愚公移山》, 你怎么评价文中的“愚公”呢?没想到学生的见地很丰富, 有的学生中规中矩大力赞扬愚公精神;有的在肯定的前提下提出愚公应该懂得变通;有的直接否定愚公的做法, 说他迂腐。虽然学生的有些说法可能偏离教参的归纳, 但可喜的是学生有说话的欲望, 他们想说, 他们敢说, 这都归结于老师给予了他们说话的机会, 让他们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主体。

总之, 要实现语文创新教学, 语文老师必须先实施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并在课前的备课工作和课堂的阅读教学中, 要有对文本有个性解读的强烈意识, 并能用实际的行动来落实。不过话说回来, 语文老师们对文本的个性解读, 不能是脱离文本的阅读, 不能背离文本中心进行阅读, 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 不能无限制地夸张解读, 不是为个性解读而个性解读的。

篇9: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 素质教育 作用 具体措施

信息是现代社会的宝贵财富,在社会的发展中举足轻重,甚至是起决定作用。信息的获得和处理都需要计算机作为载体,因而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一、教学内容应从实际出发

在中学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何如去获取和运用信

息,计算机教学课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很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首先就是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内容能够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实践中遇到的操作问题。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明白操作程序,在实践中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只有真正学会了操作,才能获取和处理运用信息,才能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真正目标。老师可以用布置任务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掌握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过程。

其次,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出发,要求老师教授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来制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保证内容是可以听得懂学得会的。老师在课后布置的任务作业中,也应该是适合学生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既不会觉得太难失去兴趣,也不会觉得太容易对能力培养没有作用。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实例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能够进行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学改革的要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中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计算机教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刚好可以把学生的特性和课程的特点结合起来。老师可以用实例教学的方法,在上课过程中采用实例来讲解,再参入基础的理论,让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过程有清晰的感受,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具体的操作中去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参照实例来进行操作。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中学生的喜好和特点安排一些教学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贺卡互相赠送等。

2、任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比较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展创新。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深入学习,加强实践能力。在实际的任务完成中,学生会遇到很多课本和老师都没有讲过的问题,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加强交流讨论和认真思考,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并结合实践的经验。学生在对知识的重复利用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中,就能够培养起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计算机的学习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一般的知识点,老师只要介绍难点和重点就可以了,其他的时间和内容就交给学生自己掌控。中学生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只要有足够的平台,他们都能够发挥潜力、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比起老师强硬灌输给学生大量知识点的教学,要更利于学生记忆,学生也更好接受,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接受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和掌握那些课外的知识。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水平。计算机教学本身就是技术含量

比较高课程,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高了。教师要熟练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授学生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本身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殊才能。

四、加强学科德育目标的渗透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德育的目标渗透到教学的细节中来,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老师要在教学中,逐步让中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完善自身能力和品德的修养。自身修养的不断加强,有助于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候更加积极努力,独立创新。

五、制定各类评估制度,完善教学机制

要制定科学的评估制度,首先要保证评估原则的科学性。评估原则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要创造一个平等、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自由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了建议,分享相互之间的教训和经验,加强同学、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具有激励性质的评估,能够激励学生发挥出潜力和特长,进取创新。在进行评估时,可以采用多样形式,既可以是老师来评估,也可以是家长或者学生间相互评估评估的方法要多层面、多角度,充分去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优点和特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还需要不断努力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其进行,发现他们其他方面的优势。对于评估,要建立相对应的制度作为依据,并不断对制度进行发展和完善。

六、结束语

与计算机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学科是现代教育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对

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的素质教育也是教育改革的要求。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需要教师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参考文献:

[1]董涛. 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2]张海晨. 浅析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

[3]王津,吕金焕. 架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计算机教学模式[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7)

篇10:如何在乡镇中学实施全英语教学

一、学生的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从初一一入学开始, 就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 学习主动, 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接受能力强, 潜力极大。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 可是接受能力稍微差, 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 需要老师扶一把, 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 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 在学习上有障碍, 有的是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 懒于开口, 怕吃苦, 缺少家庭辅导条件, 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

然后再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 并设A层次的学生为组长, 每位组长负责B和C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 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 课文的背诵, 疑问的解答等。但是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以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 这样分层, 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引发学生的动机, 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突飞猛进。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教学目标也要分层。从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入手, 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的项目入手, 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目标要体现出层次性的要求,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对低层次应采取“低进步、拉着走、多鼓励”的教学方法;对中层次学生应采取“重概念、多练习、强激励”的教学方法;而对高层学生采用“大容量、高密度、促能力”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 就能摘到果子”, 让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目标是一个学生也不能丢。例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对每一层次的学生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 对于A层的优生每节课要求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有的所学内容, 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 灵活地进行会话、复述课文, 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非常规问题, 每天的单词听写必须100分。对B层学生, 要求识记常用单词和习惯用语, 掌握基本语法,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相应程度的阅读材料, 能熟练进行日常会话, 单词听写必须80分以上。而C层的学生, 只要求他们识记最常用的单词和习惯用语, 对课文的理解只要求见其文了解其大意。能听懂和进行最常见的日常会话, 单词听写只要能写出一半就可以过关了, 不过关的, 找老师或者A组的负责同学补听写。这样避免了许多负面影响, 更好地保护了A、B、C三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 从而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内容分层

根据新教材难易度的差异, 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 如每课的新单词、短语、日常交际用语, 这部分内容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重点知识、语言点的运用, 如每课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点, 要求A、B层学生掌握、消化、巩固和提高C层作一般理解;第三类是难点知识, 而课本中出现的知识及练习册上打*号的部分, 对C层不作要求;B层作一般理解;A层要求能突破难点, 为以后的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用小黑板或导学单出示各层学生的目标及任务。

四、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和学习其它课程一样, 单纯依靠课堂教师的讲解和一些操练, 不通过独立做作业, 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 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不悦。那么面对多层次的学生, 如何利用作业来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扩大知识面呢?对此, 在分层教学中, 除了上述内容分层外, 课后作业也进行了分层, 但是课后作业不同于上课, 作业量不能太多, 也不能太少, 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 难易要适中, 多少要适量。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 在一定范围内, 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外, 教师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的, 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 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 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农村学校中, 由于缺乏语言环境, 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英语听得少, 听力水平差;不愿开口讲, 开口怕讲错, 懒得开口读, 怕被人笑话。因此, 在布置作业时, 可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 比如, 对课堂作业的要求可以是:C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B层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A层通过写作、阅读理解训练来巩固所学语言。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布置的作业也分类为A、B、C三个层次, 在处理对话或短文的时候, 我们可以这样来要求:A层的同学做课外语法练习默写课文;B层的同学做Workbook的练习和选做课外练习, 背诵课文;C层的同学选做Workbook的练习, 抄写并翻译课文。有时有的作业较难分层时, 也可布置相同作业, 但批改指导不同;对待差生, 应尽量做到全批全改, 多采用适合其学习状况、性格特征的激励性评语;也可采用“以优带差”的方法, 让优生和特长生给差生讲体会、谈方法, 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答疑难。在学生的相互帮助中不仅能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 也能巩固优生的知识, 还能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增强学习气氛。

篇11:如何开展乡镇中学的作文教学

一.培养乡镇中学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模式程序化的现象。要成功培养乡镇学生的写作创新意识,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创新动机。台湾学者王克先指出:“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心理学》)。在作文创新教学中,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引起学生创新的动机。教师可以介绍社会生活中创新成功的事例、学生作文成功的范例等,培养和激励学生作文创新的动机。

2.培养创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写作兴趣是培养作文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创新兴趣,并且保持这种兴趣的稳定性、效能性和发展性。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坚持不懈,才能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

3.培养创新习惯。在作文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创新习惯的培养很重要。因此,进行作文创新教学,就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各方面先养成学生一种创新的习惯。如果学生没有这种良好的创新习惯,在写作中一提笔就可能落入俗套,人云亦云,作文就写不出新意来。当然,这种创新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学训练和培养形成的结果。

二.调动乡镇中学学生的写作激情

学生的写作激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效果。那么,如何撩拨起乡镇中学学生的写作激情,让他们拿起笔来能“怦然心动”呢?笔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选取能拨动乡镇中学学生心弦,激发他们写作欲望的命题。所选命题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命题要贴近生活。譬如说,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每当节日到来,学生都会产生一些感慨,乡镇中学的学生也不例外。乡镇中学地处农村,节日气氛更浓。而且每年的想法肯定也不一样,可谓“年年岁岁节一样,岁岁年年情不同”。因此,我据此设计了节日写作系列。

2.命题要关注时事。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我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请以“汶川地震,我明白了______的含义”为题作文。由于汶川地震一直是学生当时关注的重大时事,文题一下拨动了学生心弦,他们从“生命、幸福、色彩、草根、承诺、珍重、相思、勇者、烛光、中国、生死、坚强、时间、生活、眼泪、坦然、阳光、永恒、存在、携手、天使”等角度写出了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文章。

3.命题要深入学生的心灵。中学生的心理世界是异常丰富的,他们思维敏锐,情感活跃,乡镇中学的学生也不例外。我们在命题时要善于捕捉他们喜怒哀乐的情感火花,开发他们灵感深处的宝藏,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他们在浓郁的写作欲望催动下进行心灵的“燃烧”。

三.增强乡镇中学学生的写前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学生当然怕写作文。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作为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引导学生平时注意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

1.引导学生注意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要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就得养成良好的观察、感知生活的习惯。当学生学会全方位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看、去嗅、去触时,在他们的眼里就会出现一个斑斓的大世界,他们敏锐地感觉会捕捉到更加丰富的信息,他们才会具备良好的写作素养。作为乡镇中学的学生,除了可以观察、感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较城市学生而言,还可以观察、感知农村生活。因此,只要老师引导得当,乡镇中学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应该不成问题。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材料(包括语言材料)之于作文,犹如渠之源头。生活写作材料的积累,语言词汇的积累,知识的储备,构成写作素养,是写作水平提升的重要保证和必要途径。因此,我认为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乡镇中学学生做好阅读积累,养成习惯,是写作素材有效积累的重要途径。

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如能做好以上三个方面,何患学生没有写作的激情,何患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

上一篇:企业征信查询下一篇:2023年度夏季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