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企业现实理财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文章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哈尔滨学院为例,提出了改革思路与完善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论文 篇1:

案例教学法在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提高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本文根据案例教学法在某个课程是否适用的衡量指标,论证了金融风险管理这门课程采用的可行性;新的教学法要想取得预期的成果,系列案例法就是其中可能采取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系列案例;金融风险管理课程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学专业教育在中国有了蓬勃的发展。目前已经完成了规模扩张的阶段,进入了追求质量深化内涵的新阶段,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中国金融市场迅速成长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本文拟从提高金融专业教育课堂效果的角度出发,以金融学专业的重要课程“金融风险管理”为例,探讨一下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20世纪2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首创,它是一种适合于管理专业教学特点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金融学专业的相关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宗旨是让学生站在金融业从业人员的角度,扮演金融机构管理者的角色,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学会审时度势,进而作出合理的金融投资决策。

案例教学法虽然已经在国外大学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并不一定意味着适合这些门类的所有课程。因为这些学科课程往往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构成。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该领域的知识框架和原理,案例教学法不太适合采用。更为关键的是金融风险管理在国内外高校中开设时间相对短暂,故很有必要根据《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内在特质,来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国内学者陆春(2009)认为,考察某门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适应性可以从十个方面的标准进行权衡考量,(1)学院自身建设,(2)教师数量,(3)案例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重,(4)教师的知识结构,(5)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知程度,(6)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7)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状况,(8)课程的性质目的,(9)理论知识占全部教学内容的比例,(10)教师的教学经验。邢小军等根据金融学专业的另外一门重要课程《国际投资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并结合实践教学法的特点,采用DELPHI法对陆春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充实,形成了更加全面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判断此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我们认为,可以借鉴邢小军的指标体系,来判断金融风险管理这门课程是否适用案例教学法。因为这两门课都属于金融学的专业方向课,相对其他金融类课程来说,课程产生的时间都不长。具体的指标标准分述如下:

(1)课程的教学目的。如果学生是科学型硕士或者更注重理论研究的话,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法的适用性较弱;如果是本科学生或者MBA学生,那么案例分析的适用性就较强。

(2)建立案例库的难易程度。如果课程无法建立数量充足的案例库,那么教师即使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案例教学法也只能勉强维持。

(3)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的比例。理论适合循循善诱地讲解,不适合案例讨论和实践模拟;故理论知识的比例越少,课程越有利于案例分析法的采用。

(4)教师的知识结构。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拥有更加广阔的知识储备,案例大多涉及金融管理决策问题,要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往往需要将金融学的各种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必要的综合。另外,案例分析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经验,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

(5)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肯定不能是一张白纸,学生必须事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拥有一定的专业分析能力,才能够完全融入课堂讨论的氛围之中。

(6)教学工具的完备程度。电脑、投影仪等常规工具是最起码的要求,可能还需要有案例讨论室、网络链接、交互式教学工具等,否则案例分析的教学效果将很难体现出来。

(7)学校的政策支持程度。由于案例教学法明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故高校的绩效考核政策倾斜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虽然在课堂上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讲解工作量的确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但是在课前的准备设计的工作量将会成倍地上升,因而在工作量的计算方式上需要作出一定的倾斜。

(8)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偏好程度(喜好或厌恶的程度)。学生是教学的受众,所以学生的态度将会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学生喜欢、至少不厌恶抵制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学生们最大程度的配合支持。

(9)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态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了解程度及秉持的基本态度,会显著影响其采用的积极性与具体的使用效果。

(10)案例的真实性。真实性对教学效果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教学中应该尽量选用真实的案例,这样不仅使得案例具有更高的吸引力,而且使其具有更高的说服力。

风险管理这个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以来,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前些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都对世界各国的金融从业人员乃至社会公众上了一堂生動的风险教育课。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愈来愈多的高校开设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直接目的,就是让金融专业的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金融风险,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处置各种金融风险。通过这门课的名称不难看出,尽管它有风险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但它最大部分内容还是属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这是该课程适用案例教学法最根本的原因所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金融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率市场化汇率浮动化,各类经济主体都即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各种风险事件以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金融危机接连不断,所有这些都给该课程提供了活生生的案例,为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层次选择相对适合的案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将是新的教学方法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因素。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学对象都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赶上了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可以轻松方便地从网上获取,他们最缺乏的是分析问题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因而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比较厌倦,除了少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同学都渴望通过课堂学习直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够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案例教学法恰好能满足学生对技能培训的需求。让他们身临其境,自己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接受灌输。

二、系列案例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在金融风险管理课程教学中,从采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法起步,到目前主要采用了系列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稳步上升。

目前商学院一般课程教学中,往往在讲授一章内容时比较习惯地采用单一的案例,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课堂教学更容易组织,讲授的内容重点比较突出。我们认为采用系列案例教学法由浅入深,更符合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避免一开始就面临一个比较复杂的案例,学生会产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我们在进行每章内容教学时,往往同时提供三个案例,构成一个完整的案例系列,由导入案例、讲解案例和思考案例组成。

导入案例的主要作用。导入本章所要讲授的主题,一般要求短小精干,对时效性要求稍高,最好是选择近期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案例深入了解的兴趣和热情。在整个案例系列中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讲解案例在系列案例中居于核心地位,一般要求案例情节交代完整,与本章讨论的主题紧密相关,不一定是最新的但一定是最经典的。通过该案例的分析讨论,使学生比较深刻理解某种决策方法如何运用的精髓。思考案例主要供学生课后巩固本章所学知识和技能,一般要求难度比讲解案例稍低,案例设计中尽量避免设计过多的陷阱,这样将保证大多数学生经过一番独立思考后都能找到答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定的成功感。思考案例在整个案例系列会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我们在讲授债券市场风险管理这一章时,选取了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导入案例选择的是欧洲债券危机事件,属于宏观层面的债券市场风险。选择这个案例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该事件是近几年国际金融市场的重大事件,虽然欧债危机的最黑暗时期已经过去,但导致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依然存在,仍然有关注研究的价值。二是它主要涉及到债券的信用风险问题,这是最常见的风险,在未来的金融实践中学生还会大量地面临此种风险,因而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搞清楚相关各方究竟如何来化解信用风险。讲解案例选择的是武汉钢铁集团2002年公司债券案例,属于微观层面的债券风险案例,主要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发行主体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其避险措施的选择,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充分揭示公司债券面临的各种风险,充分理解债券条款设计的合理性。思考案例同样选择的是微观层面案例,超日太阳公司2014年债券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学生深刻理解除了债务人直接违约外,由于债券发行人信用等级下降,也会给债券投资者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结论

通过上面的详细分析,我们认为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完全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丰富的国内外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大量生动典型的案例;高等教育的教学对象也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同于以往时代的大学生,21世纪的学子更喜欢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環节。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成功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们以为,采取系列案例教学模式既遵循了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我们期待案例教学法在金融人才的培养中被更多地运用,结合其他先进教学法的采用,为实实在在地提高金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陆春.我院课程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9.

[2]邢小军,等.案例与实践教学法在《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安徽财经大学课题研究报告,2014.

[3]朱淑珍.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吉余峰

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论文 篇2: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

【摘 要】 在企业现实理财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文章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哈尔滨学院为例,提出了改革思路与完善措施。

【关键词】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从哈尔滨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相关调查来看,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大多数在从事会计类岗位的职业,真正从事企业财务管理或金融管理岗位的非常少,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财务管理专业并没有体现它的办学特色。为此,必须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为突破口,提高新升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一、新理财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当今社会对财务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当前企业的外部理财环境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网络财务等因素推动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金融市场环境方面,中国资本市场比如创业板市场的成功上市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为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的融资渠道。金融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更加便捷,企业融资、投资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培养学生具备相关的金融基本理论与知识基础上,更应突出对金融管理方法和理财技能方面的训练。经济环境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增强企业自身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合理筹资、投资、分配管理的能力,熟练掌握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进行经济预测、经济决策等经济管理的方法。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对企业财务的计划、决策和评价能力的培养。网络技术环境方面,网络财务的发展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便捷,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整合整个企业的财务资源,通过加快资金的周转和结算效率的提高,最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但同时存在的弊端是网络财务引起的安全问题。这样在实践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和财务安全管理能力。面对理财环境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有必要加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在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一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大量的管理型的应用人才去提高其管理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与研究型高校有较大区别,主要应定位在为中小企业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定位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各类中小企业或者财务咨询公司、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体系不系统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理论课和实践课共同实现的,而没有单独从本专业的实践环节提出实践教学目标,这将导致实践课的内容设置、实践教学方法应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总体设计,不能形成一个前后衔接、层次清晰、共同为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服务的有机整体。例如: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的内容设置与会计专业实践课的内容设置只是在专业课如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的实践环节有差异,其他方面的实践课大致相同,都包括会计综合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综合电算化实验以及ERP综合实训等,没有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也没有实现对学生金融管理方法和理财技能等综合理财能力的培养。

(二)没有充分利用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单项实验(主要应用在基础实验、财务会计、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等课程中)、综合实验(主要应用在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纳税筹划、会计综合模拟实验、ERP综合实训等课程中)、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由于论文的选题没有和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问题很好地结合,论文的选题缺乏针对性,导致最后完成质量不高,没有真正实现对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毕业实习等形式。应用的实践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性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有些教师把案例教学法简单地理解为把案例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做完了交上来,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完成情况给出一个分数,全部过程就结束了。其实,案例教学法与其他实践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把课堂的主要角色由老师转变为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判断,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不高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组织实践教学的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之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的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数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从事会计管理、金融管理或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对具体的实践业务环境只是感性的认识,对具体的业务流程和操作细节不是很了解,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

(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比较薄弱

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或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理论上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业务环境,为锻炼学生的财务分析、判断、预测和决策能力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提供实战的场所。哈尔滨学院的校外实习基地包括哈轴承集团、哈药集团和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基本上能满足毕业生的专业实习,但有的基地没有以签订协议的方式形成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给实习基地的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隐患”。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企业财务等重大决策或盈利情况、税收情况等涉及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本专业实习的学生,即使提供了实习机会,也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生产业务流程等参观实习的层面,很难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为了体现应用型本科財务管理专业的“应用型”办学特色,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应逐步探索与自身定位相适应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实践的角度来培养财务管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构建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科学、系统、合理地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工作是在不同的理财环境下,明确具体的经营问题,寻求对决策的有用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判断、最终作出决策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工作。所以应将培养财务管理应用能力作为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各部分协调统一,始终为实践教学目标服务,必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本专业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明确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践目的、实践要求、实践教学方法和学时数),同时编订相对应的实习指导书,以利于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二)完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方法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内容是以单纯的财务模拟培训为主,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看是不完整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的筹集、运用、收益分配的管理。它要求学生具备会计、管理、金融等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实践课程的设置应兼顾这些能力的需要,主要包括上述三大模块和专业实习环节。

1.会计类实践课程模块

主要包括:(1)基础会计技能实验,在《基础会计》理论课完成之后进行。主要包括简单的证、账、表的填制,理解它们之间的勾稽关系和会计业务的基本操作流程。(2)财务会计综合实验(包括手工和电算化、网络财务三种形式),在《财务会计》理论课完成之后进行。这一环节使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以及网络财务对应的会计信息生成、传递、分析、决策能力。(3)审计与纳税申报业务实验,这一环节使学生掌握对一个企业的报表进行全面审计的工作。同时通过对增值税等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填制,使学生具备对一个企业的纳税处理、纳税申报的能力。

2.管理类实践课程模块

主要包括与初级财务管理和中级财务管理相对应的单项实验、ERP沙盘模拟与财务管理案例实习相对应的综合实验。单项实验主要培养在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用资的某一个领域应具备的单一能力。ERP沙盘模拟与财务管理案例实习相对应的综合实验主要培养学生从整个企业的管理角度出发,针对企业在市场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中出现的具体经营问题,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问题,进而作出决策,提高对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分析与应用能力。

3.金融类实践课程模块

企业的筹资、投资都必然会涉及金融方面的知识,金融管理能力对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因此证券投资类实践课程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增加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通过让学生利用模拟交易系统和证券投资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進行模拟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培养学生金融方面的专业技能。

4.专业实习

大多数学校的毕业实习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收效甚微。提高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做到实习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制订实习计划,布置实习的具体任务,事中的严格监督和管理,事后以实习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将最后的成绩与取得的学位证相挂钩。在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案例教学法、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提高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

首先,校方要加大鼓励教师进行实践锻炼的经费投入,支持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考试通过之后给予一定的奖励以调动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在会计师事务所、投资管理公司等与本专业建设密切相关的公司兼职,有可能的话,可以发展为校外实习基地。其次,校方也需要有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如要求专任教师每学期下厂实践的课时量不少于理论课时量的1/4,并统一组织考核,检验下厂实践的效果;也可以邀请企业的实务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聘请他们作为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使本校教师成为能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双师型”教师。

除了上述改革措施之外,还应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只有各项措施全部到位,才能真正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井静,段宗志.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研究[J].高教论坛,2008(4).

[2] 方纲厚.试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8(6).

[3] 卫红. 财务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框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

[4] 周萍,李占国.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会计之友,2008(9).

作者:阴丽美

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论文 篇3:

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路径探索与实践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改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核心旨在“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如何挖掘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并用之于课堂,这是课程思政开展的关键。本文围绕课程思政创新构建“123模型”,通过“一定位二结合三融入”路徑有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教师挖掘思政元素、设计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方向性指引,进而以广州华商学院《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思政开展为例探讨“123模型”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  有效路径  育人功能

【基金项目】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校级质量工程电子商务特色专业建设(HS2019ZLGC05)。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开展指导纲要》(简称《纲要》),对课程思政的开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纲要》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开展“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开展全过程”[1]。

那么,如何有效挖掘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而不仅仅是“课程+思政”二者的简单相加,真正发挥课程育人功能,这是建设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纵观现有“课程思政”相关文献,绝大部分是对课程思政宏观层面的探索及实践层面的教学运用,缺乏对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相关研究。本文将探索广州华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创新设计“123模型”,结合广州华商学院课程思政开展经验,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探讨“123模型”的实践运用。

一、构建“123模型”,挖掘思政元素,打造课程思政

“123”模型,即一定位—依据专业定位;二结合—结合时事政治,结合职业素养;三融入—融入教学设计,融入教学过程,融入课后学习。

(一)一定位:依据专业定位进行挖掘

根据“123”模型,要开展课程思政的逻辑前提是明晰专业定位。只有明晰专业定位,才能明确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要求,课程的思政重点才能准确把握。

(二)二结合: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挖掘,结合职业素养进行挖掘

根据“123”模型,依据专业进行定位后,要对专业课程当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如何进行思政元素的有效挖掘,是“二结合”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挖掘:随着时代发展,时事政治成为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关注时事政治热点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信心等。因此教师在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时,心中要有一把尺—“一把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度量尺”,心中有尺,借助当下时事政治这一载体进行挖掘,如中美贸易战、抗击新冠病毒等,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等。

结合职业素养进行挖掘: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每一位大学生在未来职场上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相关研究表明,只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保证高质量的就业,美国学者对18个不同国家进行就业能力调查的结果显示:随着劳动力的年龄增长,任何由职业教育所带来的劳动力市场优势会逐渐减少乃至消失[2],进一步说明了就业及就业质量不能完全由专业知识及技能决定,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从职业素养这一角度,结合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要求,挖掘课程中职业素养培养的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三融入:融入教学设计,融入教学过程,融入课后学习

如何将挖掘的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这是“123”模型中“三融入”要解决的问题。

融入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大纲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法。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及特点,将所挖掘的思政元素与课堂教学寻求融入的关联点,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哪一个知识点可以融合思政元素进行,而不是放视频等形式化地进行思政。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将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与思政元素联合考虑。如何融入?融入时长?思政教学的课堂效果预期如何?等等问题均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的。

融入教学过程是重点:把所挖掘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是课程思政的实践环节,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点,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元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一种或几种进行教学。

融入课后学习是延伸: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停止,还需要课后的学习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巩固和补充。因而,思政课堂教学也应融入课后的学习及巩固中。教师可结合该堂课程涉及的思政元素布置相关的课后思考,通过设置课后思考等来引导学生对该堂课的思政教育进行再回顾、再总结、再自省,从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等隐形能力,真正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

二、课程思政开展实践——以《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为例

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现通过“123模型”—一定位二结合三融入路径—有效挖掘《电子商务概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

(一)一依据:依据专业定位进行挖掘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3],《电子商务概论》思政元素的挖掘侧重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重点培养学生守法意识,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二结合: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挖掘,结合职业素养进行挖掘

现根据“二结合”路径进化思政元素挖掘,各章节思政挖掘如下:

第一章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思政挖掘可从时事政治这一角度切入,挖掘家国情怀类的思政元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当下中国,深植家国情怀,主动担任自己的责任。

第二章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可融入家国情怀,职业道德思政元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自豪感,提高职业道德。通过对我国數字经济实力的展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良好发展态势的阐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对祖国发展的信心。另外,进行电商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

第三章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可将本章内容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要开展网络强国”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党中央对互联网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

第四章网络营销: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问题频频爆出,屡有大学生迫害的新闻报道,因此应着力剖析与网络营销有关的新问题、新现象,如网红直播等,加强诚信教育、法律意识教育、道德意识教育。

第五章电子支付技术:可通过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网络交易安全风险的防控,培养学生较强的金融风险意识,树立其科学理财观念的思政效果。

第六章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从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入手,阐述习近平谈网络安全的观点,融入《网络安全法》相关内容,进行法律意识教育。

第七章电子商务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融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播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科技创新、人才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学生对个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

第八章电子商务发展前沿:可从时事政治这一角度切入,播放电子商务与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相关的视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

第九章电子商务法律法规:从职业素养—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养成这一角度切入,通过让学生对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及相关案例进行网上调研,强化学生遵法守法意识。

(三)三融入:融入教学设计,融入教学过程,融入课后学习—以网络营销的产生及发展为例

以第四章网络营销—网络营销的产生及发展为例探讨“三融入”实践运用,具体如表1所示。

三、结束语

实践探索结果表明,通过“123模型”—“一依据,二结合,三融入”路径,可以帮助教师厘清课程思政建设和开展逻辑,有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切实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后续研究将会在“123”模型实践运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期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一定助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 437.html

[2]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96-101.

[3]本科专业目录-高等教育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m oe_1034/s3882/

作者简介:

杨嘉怡(1994年2月-),女,广东惠州人,教育硕士,助教,现就职于广州华商学院。

作者:杨嘉怡

上一篇:辅导员协调关系管理论文下一篇:科学发展观税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