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审计风险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与机构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金融审计监督无论是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在金融机构内部都变的越发重要。本文集中总结了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从其产生原因入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控制金融风险的方法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金融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融审计风险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金融审计风险论文 篇1: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研究

审计风险是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审计理论中讨论审计风险时,一般把它和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全程考虑审计风险,包括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程序的执行以及审计报告的出具等过程。因此,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审计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决定审计是否能够取得成功。随着企业的发展,其规模不断增大,经营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企业需要对审计模式进行改善和创新,在避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同时,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就目前而言,作为一种新颖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对规避审计风险具有显著效果。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风险导向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风险,在充分了解并评价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之后,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和分析,将主要的审计资源投入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并根据风险因素、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审计方案,对于风险较高的领域,还要进一步加强实质性测试,最大程度地降低剩余风险。“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是风险导向审计指导思想的基础所在。除了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检查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价,还要科学客观地评价企业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存在造假舞弊现象、是否始终保持职业精神,进一步扩大审计视野,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包含在内,将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与风险评估联系在一起。

此外,它还提出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型优点十分突出,除了可以为重大错报的风险提供更加有效的评估、降低审计风险之外,还可以合理分配审计资源,进而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在实施审计方案时,审计人员应该从企业的经营风险入手,通过风险源判断企业的控制风险和经营风险,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评估审计风险,评估结果会影响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性质,而实质性测试能提高审计人员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总而言之,比起传统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更加完善,它能帮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更加有效地规避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分析

(一)重大错报风险

1.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环境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环境风险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从企业内部入手,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依靠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技术的高低,而且产品的运作环节比传统企业更加复杂。从企业外部入手,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会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大起大落。不少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不够稳定,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失,P2P网贷是其中的典型,截至2015年9月底,已经有超过1000家平台的P2P网贷出现了问题,平台总数量为3448家,也就是说,每三家网贷平台,就有一家网贷平台是有问题的。

2.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技术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运行离不开信息系统,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各方面都融入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包括生产流程、管理流程、运营流程以及财务系统等等,相比起人工,信息系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高度依赖计算机信息技术,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信息技术风险,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安全风险。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传递速度极快,而且永不停歇。在信息安全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其影响也比较广泛。按照具体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是由信息系统遭到病毒入侵或信息泄密造成的。为了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会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其形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一旦遭到黑客攻击,信息被泄露,企业和客户都会遭受到巨大损失。二是操作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客户或员工很多时候会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说很多虚假平台会发布一些投资产品,这些产品从表面上可以获得较大的收益,很多客户经受不住诱惑就会购买这些理财产品,这些平台就会在这个过程中盗取客户信息或资金。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投资客户引起的操作不当,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客户造成不利影响。三是法律监管风险。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因此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未形成系统的监管制度,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监管主体也不够明确。央行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在框架上给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了一定指导,但这些指导都不够具体,针对不同的模式监管作用不够明显。不少居心不良、缺乏职业道德的经营商就会利用监管政策中的漏洞,作假财务报表,进而造成较大的错报风险。

(二)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

1.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互联网金融的审计风险与传统的手工审计存在很大区别,其特点比较突出:隐蔽性较好、破坏性较大、可控性较差。为了制定出更加适应风险的审计测试程序,审计人员需要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全面实现审计目标。

2.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互联网金融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数理统计、金融、计算机以及管理等等,具有知识更替迅速、技术革新快等特点,因此,审计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一般都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审计业务的实际需求。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审计,互联网金融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更加丰富的知识面,使用更加先进有效的审计方法。另外,还要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和经营模式具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由于知识更新快等原因,目前审计人员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审计的实际需求。此外,部分互联网金融审计准则的不完善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无法掌握审计依据,进而带来了检查风险。

三、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控制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所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

为了充分提高审计效果,审计人员应将询问观察等多种辅助审计方法利用起来,这样就会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所进行的内部控制测试显得更加有效,其风险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也能充分体现出来,此外还能进一步评价员工的操作水平以及企业的薄弱环节等。审计人员应将企业内部的审计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必要时还可以借助企业自身的風险评价资料减少自身的工作量。

(二)建立以现代风险为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程序

在审计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自身所具有的风险意识需要处于较高水平。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重点关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通过对风险原因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测试程序。具体来说,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资料后,审计人员应将企业与行业的整体经济政策环境联系起来,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审计风险因素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不断调试测试程序,获取相关审计证据,最终完成制定好的审计测试程序。此外,对于那些风险较高的领域,审计人员需要重点展开测试程序,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审计效率,突出审计效果。

(三)健全互联网金融体系,完善监管细则和法律

传统金融行业的监管体系较为完善和严格,而互联网金融发展得不够充分,相关法律尚不健全,监管制度也不够完善。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者会利用监管制度的漏洞和法律的模糊牟利。因此,政府机关要加强督促有关监管部门制定出详细的监管准则,在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的基础上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加强投资者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信心。行业自律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非常重要,所以针对不同模式的行业规范应尽快制定出来。在互联网金融审计方面,立法机构要尽快制定并完善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审计标准,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能够有法可依,进而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四)提高互联网金融审计人员的素质

1.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层面的教育和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使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做到清正廉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能在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时,不掺杂个人的主观意愿,真实反映审计结果,提出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2.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加强审计员工的互联网金融审计能力,丰富他们的数理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打造出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审计队伍。培训内容应紧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式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特征,着力于提升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同时,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意识,提高审计人员掌握和运用政策法规的能力,以适应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3.积极开展审计人员岗位实习培训,有效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得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各类审计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有效控制和减少违规违章操作。坚持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到具体业务部门进行短期强化业务培训,使所有审计人员对人民银行各重要岗位上的相关业务及涉及的业务风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四、结语

当前,国内对风险导向审计的认识较为落后,大多都停留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阶段,无法适应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就无法发现其管理层的舞弊现象。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有效审查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层舞弊风险,在改进审计方法的同时,帮助上级主管部门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监管准则。因此,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保障金融投资者的资产安全。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經济管理学院)

作者:陈龙

金融审计风险论文 篇2:

金融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审计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与机构改革步伐的不断迈进,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金融审计监督无论是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在金融机构内部都变的越发重要。本文集中总结了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从其产生原因入手,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控制金融风险的方法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金融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金融审计;表现形式;审计控制

一、 金融审计风险的主要的表现形式

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参加金融审计项目人员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及个人素质会影响到金融审计风险的产生;在金融审计过程中当时客观存在的金融审计监督的计算方法、审核管理手段、质量管理标准也会影响到金融风险;最后被金融审计监督企业配合状况、诚实坦诚提供企业实际情况及当时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也是影响金融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就根据以上影响金融风险诞生的原因来分析一下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一)金融审计人员专业、职业道德及个人素质导致的风险。

我们知道金融审计是一项十分严密,对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要求十分高的工作。一般来说,一个合格的金融审计人员必须有着专门的金融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金融审计工作经历,能够及时学习适应国际金融事业发展带给金融审计工作的困扰和冲击。但在现如今,由于我国金融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金融审计专业人员的培养速度已经远远不能达到其理想要求。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储备还是专业技能的培养都不是短期内能够形成的,这也就导致了现如今我国金融审计队伍中出现了半年轻化甚至全年轻化的趋势。这些年轻人往往受到过系统的教育,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却缺乏审计手段和方法的实际运用,在金融审计实践中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经验的匮乏使其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综合性判断,也就意味着其实际工作中的建议与应对政策可能有着一定漏洞,进而产生不必要的审计风险。对于经验丰富的老一辈审计工作人员也可能出现不能及时适应时代要求,对宏观经济发展不能有专业性的感知预测等等而导致建议与时代脱节,解决措施滞后的风险。除了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外,其职业道德及个人素养的高低也是金融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们知道伴随着金融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审计人员在其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工作量巨大、工作环境复杂、监督程序要求质量高、时间紧迫等问题,而且还被许多现实利益所诱惑着。一旦金融审计人员自身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出现工作问题,如消极怠工,在实际操作中违反相应的程序要求,不遵守实际的工作准则,因为个人利益或人际其他关系的影响对金融审计结论进行违规违法修改,这都无法保证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审计风险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必然会引起金融市场或企业的现实危害或潜在危险。

(二)金融审计的当中的一些客观风险

在金融审计过程中当时客观存在的金融审计监督的计算方法、审核管理手段、质量管理标准可能导致的风险。我们要清楚的是,现如今所有的金融审计方法或手段,都是对以往成功或失败经验的总结以及根据金融市场发展趋势预测的推理。也就是说这些金融审计的计算方法、审计流程、审计规章制度等等并不是完全的绝对的正确没有漏洞的。抛开金融审计过程中关于审计队伍人员的因素,我们来谈谈金融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首先,现如今许多金融审计监督部门为了追赶国际金融审计的发展要求,在不考虑我国实际的情况下,制订了许多不合理的管理工作计划。我们知道一个合理的工作管理计划是必须与现有的工作实践力相对应的,没有一个好的现代化金融审计手段,却制定一个不合实际的计划要求,单纯想与国际接轨忽略实际情况,如审计时间安排过于仓促与固定等等,都是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广度与深度的,因此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审计风险。其次,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电子化网络化趋势的加强,新型的电子网络金融审计方法也随之诞生,并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我国极大多数金融审计部门依旧采取的是传统的金融审计方式,甚至有一些只是单纯的引进了先进的电子金融审计处理系统,标榜自己金融审计进入现代化,而实际上还是没有脱离传统审计的影响。比如说存在着单一的审计监督作业方式,金融数据交接手段人工化等等,都导致同一审计工作的审计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审计成本大大增加等问题。最后,我国金融审计工作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质量标准。我国现代化金融事业起步较晚,尽管国家积极建立了专门的金融审计体系制订了一系列金融审计法律条文、工作准则、操作规章,但关于金融审计工作质量标准的规定却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也就是说在质量认证体系中,只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怎么办,缺乏必要的责任追究标准等等。

(三)被金融审计监督企业的风险

被金融审计监督企业配合状况、诚实坦诚提供企业实际情况等可能导致的风险。金融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被审查企业的实际上的,也就是说,金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被审计监督企业的配合程度密切相关。因为主观客观的原因,金融审计人员得到的被审计对象的经济相关的财务报表、会计账目及其他纸质或电子数据或多或少都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换句话说,被金融审计监督对象经济活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被粉饰或修改过,不具有完全的实效性和真实性。这不仅加大了工作人员判断分析解读的难度,也增加了审计结果、审计质量的客观公正。这也就是审计中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风险。

二、金融审计的控制手段

首先,加强对金融审计工作人员培养的投入,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专业化水平,思想职业道德及个人素质素质,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制定切实有效的金融审计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为其提供合理的实践培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工作级别的审计人员,制定各异的组织、分析、判断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计划。提高其审计风险意识,建立审计人员风险保障体系。

其次,改进金融审计的审计方式与手段,积极落实现在电子网络信息审计方式。金融审计各部门要在倡导现代化非到场审计方式,开发引进现代化金融审计系统软件,全面掌握信息资源的同时,做到现代化办公的实际落实。利用信息审计信息共享系统,在其辖区内迅速确定金融审计目标,将隐患和漏洞及时找出,增加审计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审计时间,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

最后,健全有效的质量监督控制体系,规范审计监督程序。我们建立必要的金融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可以强化全社会的金融审计风险意识。同时,审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质量监督控制体系中的相关规定,及时预测审计风险,在有限的时间内分析选择出最有效的就控制解决办法。针对容易引发风险的环节和因素,确定审计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第二是金融资产的运营状况,例如贷款发放、企业对外投资的情况、资产运营效益等等,第三是企业的或有负债有无造成损失或者潜在的风险,第四是企业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指标的执行情况,第五是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薄弱环节,控制系统是否有效等等,第六十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陈诚,邓茜.浅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规避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8(2).

[2]泉生.浅谈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防范对策J].中国审计,2005(1)

[3]成焕玲.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0(6)

[4]张立芳.金融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财会经纬,2009.8.

作者:葛笑蓉

金融审计风险论文 篇3:

金融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随着审计监督在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中的作用日渐突出,金融审计的现实风险与潜在风险也随之而产生,并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分析金融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研究金融风险的防范对策,对有效规避金融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金融审计风险有保险公司专门经营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系统评价风险、质量成果风险、审计定性风险、操作程序风险、信息披露风险。

一、金融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员素质因素、管理因素、审计质量因素,也有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因素,分析其形成风险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审计人员素质还不完全适应金融审计发展的要求。目前,一部分从事金融审计的人员虽然不具备金融专业知识、任职资格、技术职称,但具有长期从事金融审计工作的经验,是金融审计队伍的基础。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但对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对形成风险和造成危害的剖析,对金融和宏观经济运行影响的判断能力不足。另一部分则是具有较高的金融知识水平,又有多年金融审计工作经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有丰富的金融审计经验并具有较强查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是金融审计队伍中的主导力量,但是所占比例很小。其余大部分则是有学历,而没有金融审计工作经历的年轻人,审计经验尚待积累,审计技巧和方法尚待掌握,完全适应金融审计工作,还需要一个实践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二是审计管理不科学。目前,我国审计管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不规范,没有较为科学和完善的行政管理内控制度。审计机关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准则和规范,但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审计项目现场管理系统(AO)的开发和使用,对审计项目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对确保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缺乏质量控制标准。目前,审计机关建立了包括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准则、专业准则、操作指南等一系列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但这些标准,定性的内容多,定量的内容少。首先,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和比率的标准,审计风险的评估标准,符合性测试的步骤和方法,分析性复核的具体指标要求等审计专业的技术方法,审计对象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评价标准等没有制定出科学的方法和内容;其次,我国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缺乏责任的确认和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没有可操作性;再次,还没有非常完善的质量检查制度,有些审计项目质量问题可能只有到出现问题时才能发现。质量责任追究仅限于查案件、追责任,失去了质量控制的作用。

四是技术方法不先进。面对被审计单位庞大的金融数据,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发展需求,虽然开展了计算机审计,但金融审计软件技术开发的步子还是很慢,对后台数据的下载速度慢,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同金融机构的数据接口没有实现,增加了现场审计时间,同时加大了审计成本。

二、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到一些有效方法,可防范金融审计风险,具体的防范对策

(一)建立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审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

建立、健全审计质量保障体系,实行质量目标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金融审计,作为整个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审计署关于国有金融机构财务审计实施办法》的规定组织审计,实行审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

(二)增强风险意识、提高人员素质

防范审计风险,关键是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提高。同时,要在审计业务培训的基础上,针对金融审计的特殊性,加强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理论和实务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笔者认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可分期分批地将金融审计人员送到金融企业进行跟班学习,充实金融业务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

(三)正确使用判断抽样方法,抓住问题的实质

抽样准确与否,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审计风险的大小。运用判断抽样法,抽查金融企业有代表性的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内容,查深查透那些能代表总体特性的个体,是目前金融审计较好的抽样方法。

(四)提高审计技术,查深查透重点审计事项

1.将业务审计融于财务收支审计之中

金融企业业务复杂而核算相对简单,要把对财会部门的审查与业务部门的审查结合起来,找出金融企业在业务运作中的违规问题。对存款、贷款业务的审计,应与财会部门的利息收支记录结合起来,才能发现银行是否存在高息揽存或高息放贷的违规行为。

2.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金融审计可针对金融业计算机使用普遍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计算机审计,以掌握金融企业的业务全貌,降低审计风险。一是学会操作金融企业所使用的应用软件,能熟练地调阅报表、账簿、凭证,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分析,对利息收支的审计,可通过检查银行计算机计息程序设计是否正确,实际操作有无按程序进行;二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汇总等。最近对工行、建行的审计,审计署开发了金融审计汇总软件,利用计算机输入审计底稿,自动产生报表并形成审计报告,有效地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3.依法进行审计处理、处罚

对金融企业存在的问题,应区别情况,分别作出审计处理,属于财务核算方面的违纪、违规问题,由审计机关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属于违反《商业银行法》或《证券法》等行业法规的事实,则应由有关部门处理。这样做才能分清责任,减少审计诉讼,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4.建立金融企业和相关单位对会计资料“真实性”的承诺制度

要求被审计单位依法如实提供会计资料,并对其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作出书面承诺,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金融审计风险。

金融审计风险,与其他审计风险一样,是处处存在的,在哪一个环节稍不注意,就有风险。但是,只要我们思想重视,措施得力,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一定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作者:张利芳

上一篇:林业绿色经济论文下一篇:德育小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