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2022-04-22

近年来,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强,《商业银行經营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研究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和管理方法的一门应用型课程,已被教育部列为金融类专业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在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篇1:

课程思政视角下金融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金融学主要研究的是金融学、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证券、投资、信托、保险等行业进行投资理财和风险控制等。本文讨论的是课程思政视角下,金融学课程如何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的双重提高。

【关键词】课程思政;产教融合;教学改革

一、金融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金融学作为投资学的必修课程之一,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和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风险管理及财政学等课程有重叠,但是内容的侧重点更多的是放在投资理财和金融风险控制等方面。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大多体现在抽象的金融学理论,尤其是各种看起来高大上的风险控制理论对于现实生活的干预和影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并没有强烈的直观感受,理论和现实有着非常明显的割裂感。即复杂的理论最后呈现出来的可能只是利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这些最末端的东西,期间形成这一数据的过程的理论,大部分的学生只能照本宣科地背下来、抄下来、记下来,严重缺乏感性认识。

其次,教材本身也存在各种细节问题。个别教材内容有注水充数的倾向,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跳过相当一部分重复和冗长的内容,但是这种做法又容易导致学生误会教师擅自删减教学内容;另一些教材的例题的计算过程不够细致,过程的演示不足,即便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将省略的过程复现,可这依然限制了学生课后自习的积极性。教材相对滞后的时效性同样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增加书本外的知识来丰富甚至修正一些课本上的旧知识点。尤其涉及到课程思政的内容,不少出版时间稍早的课本都没有。这进一步增加了教师上课时候的工作量。因为在备课期间,教师除了准备基本的知识点,还要额外地增加课程思政的内容。这一内容上的缺陷会让学生觉得课本知识和思政内容的联系不够紧密。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金融学课程的实践

(一)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在教师创设的一种背景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作为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其典型特征是以接近现实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为场景,学生主动参与工作角色。在这一教学法的引导下,初级的情景模拟可以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来实现。比如,教师可以和学生模拟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的法官和交易员,用身份带入的方式来了解当事人的行为动机。

情景模拟教学法也可以进一步升级为周边环境的模拟,也就是让学生直接进入设置好的仿真工作场所来强化体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让学生直接进入到模拟银行前台柜员或者证券交易员的岗位,让他们按照现实里的工作流程来完成各项教师交付的任务。这样的学习过程远比背诵抄写书本上知识来得有用。学生甚至能够在具体实操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书本上都未必会提到的各种问题,然后再尝试结合自己的实操经验去解决这些问题。情景模拟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能够根据情境法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流程和各种情境,并在情境中与学生互动交流,协助学生完成对金融知识的理解和金融技能的掌握。

(二)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在当今强调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金融学课程的任务不能仅限于传统的书本上的各種计算、公式和金融理论,而是要增加职业道德相关的任务,并交给学生去执行和处理。

三、金融学课程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强化教学实践

不管是情景模拟教学法还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质上都是强调课程和实践的紧密联系,金融学涉及的银行、证券、投资领域都是实操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地让学生了解当今银行投资领域里最新的信息,从基本的操作流程到每年新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推出都应当包括在课程之中。教师也应当尝试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校企合作,不定期开展各类专业知识的讲座,让一线的行业工作人员现身说法,更好地给学生科普金融行业的各种知识和问题。

(二)教材改进和创新

目前的金融学教材还是以专业知识理论为主要内容,虽然有单独的职业道德课程和大学生思想道德课程,但是每个专业课的内容都应该在和时事相互联系的前提下增加课程思政的案例。比如,金融学在讲授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时,在介绍不动产信用控制后,阐述为了实现“房住不炒”的定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二套房的首付比例、设置房贷的最高限额等,这都是“不动产信用控制”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具体应用;而在讲授新型政策工具中的抵押补充贷款(PSL)时,阐明中国人民银行创设抵押补充贷款的意图是为开发性金融支持棚户改造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来源。并介绍其主要功能是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

四、结语

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大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难免受到各种外界的不良诱惑和负面影响。能够抵抗这些负面侵蚀的,除了行业法规,更重要的是个人的道德素养。专业知识的构建可以在入职后逐渐形成,而思想道德建设需要的时间远比知识的学习要漫长得多。因此,课程思政之路任重道远,从学生到教师都需要为此而不断地努力前行。

[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2021年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金融学课程”(课题编号:X-KCSZ2021058)成果]

参考文献:

[1]房燕.金融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卢慧楠.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机制研究——以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建设为例[J].科教文汇,2020(4):21-22.

[3]戴鸿丽.“金融学”课程思政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0,32(4):6.

责任编辑  罗燕燕

作者: 高 桦

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篇2:

应用型本科高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教学模式改革

近年来,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强,《商业银行經营管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是研究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和管理方法的一门应用型课程,已被教育部列为金融类专业重要核心课程之一,在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黄淮学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团队围绕应用型课程改革,构建了“夯实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学资源”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全方位改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夯实理论教学

1.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动态知识链。首先,在理论教学内容改革方面,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构建动态知识链,增强了教学效果。其次,根据现代金融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除了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外,加大了商业银行业务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教学,加强了相关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再其次,在理论教学中,课程团队根据现代金融业动态发展的最新趋势,增加银行实务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的讲解内容。同时将金融创新的新态势和新实践及时的补充到理论教学内容中,使学生通过吸收学习新知识,与金融发展同频共振。

2.扎实推进教材建设,构建基础支撑。黄淮学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团队非常重视高质量的教材建设。由课程团队编写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校本教材已经投入使用。该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首先,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吸收了当前金融实务发展中的新趋势和理论界的新成果,做到了与时俱进,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其次,在各章节设置案例透析环节,增强教材理论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再其次,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充足,既包括传统的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本管理理论和贷款业务管理理论,又包括中间业务管理理论和表外业务管理理论,同时也包括新兴的国际银行业战略管理理论和证券投资管理理论。最后,内容层次安排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对于难点内容,专门设置难点解析专栏,增强教材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

3.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中,课程团队以“互联网+课堂”为基础,注重运用多媒体、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扩大教学信息容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精彩度和感染力,增强教学效果。同时,课程团队开发设计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各章节内容相配套,充实了教学信息量。这些课件一方面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依据和指导,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实用的基础材料。上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引入,将文字、图像、动画与音效综合运用,增强了课堂精彩程度,节省了板书时间,提升了教师授课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

1.加强实验室建设,提升模拟操作硬件水平。高水平的实验室和软件操作系统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和硬件基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涉及到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以及中间业务等实践操作性很强的知识体系,比较适合模拟实训操作。因此,实验室实训模拟是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最优途径。课程团队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首先,黄淮学院面向经管类本科生,建设了高水平的金融工程综合实验室,提升了实践教学的硬件水平。其次,为金融工程综合实验室购买配置了较为成熟的商业银行业务模拟教学操作系统,能够真实模拟商业银行的业务场景,而且配有比较完善的业务流程导引和实训操作过程指南,构建了学生进行模拟实训的基础平台。再其次,为了提高实训教学效果,课程团队编写了模拟实训指导教材,做到了每个实验项目都有章可循,为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操作提供了具体指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2.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构建实践操作平台。校外实践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环境下提升职业体验和实践锻炼能力。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商业银行业务实践技能,课程团队广泛联系,积极挖掘资源,由学校牵头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驻马店支行、中国工商银行驻马店支行、中原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以上述实习基地为基础,课程组结合金融机构实际运营情况,构建了基于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操作平台,为提升学生的金融实践应用能力奠定了基础。

3.建立课程案例资源库全面推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由C.C.Langdell于19世纪末所创立,后经W.B.Doham等学者的继承和深化,逐渐在全球教育领域推广和应用。案例教学通过引入案例分析,以实现讨论、交流和研讨学习的效果。案例教学因其所具有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特征,而备受国内外众多商学院的青睐。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总结金融机构经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与课程中的一般原理和理论解析相结合,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组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建立了丰富的课程案例资源库,并在日常教学中全面推行案例教学,显著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

1.以任务驱动为先导,推进开放式教学。任务驱动是重构传统教关系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情景设置、任务引领、自主学习、效果评判等诸多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很好的将传统的以教师知识传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体,将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多维互动式交流,将现场讲解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创新教学,将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变为自由开放式活跃性课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组注重教学方法创新,以任务驱动为先导,推进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独立思考的开放环境。课程组首先针对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设立一个基础目标,然后对学生提出下一层级的子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堂之外完成这些任务。以上述任务为驱动,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研讨探索,教师进行讲解和评判,完成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2.构建教学方法创新体系。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组注重构建教学方法创新体系,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解决和思辨金融问题的能力。其一,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其二,使用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师生点评讨论,相互切磋,实现教学相长。其三,使用案例演示法,在讲解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时,通过案例演示、操作示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效果。其四,使用项目教学法,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让学生较好的掌握学习难点和重点。其五,使用角色扮演法和小组演练法。在课堂实践和课后上机模拟实训中,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不同金融主体的参与作用,同时经过小组分配,进行系统演练,可以很好地提高实践效率。总之,通过以上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使用,实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学做一体”的高层次目标。

四、构建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1.推动立体化课程资源建设。一般而言,课程资源包括了该课程的讲义、大纲、课件、教案、习题、案例、问题解答、课外资料等内容。但是,传统的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着利用率不高、以学生为主体的平台匮乏等诸多问题。鉴于此,《商業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组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契机,构建了“纸介质资源+网络平台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资源库,有效避免了传统课程资源建设的弊端。在日常教学中,立体化课程资源库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2.建立共享式微课资源库。在传统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对于“精品课程”授课视频的录制时长要求不够科学,导致教师以课程的章节布局为单位进行讲授录制,大量精力的投入并没有带来学生有效的利用和学习。反而,很多学生对冗长乏味的视频感觉索然无味,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集时间短、知识点鲜明、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的新型教学资源,自推广应用以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组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非常注重共享式微课资源库的建设。课程组将每个知识点进行统一设计,制作成10分钟以内微课视频,然后建立共享式网络平台,将微课视频进行上传或更新,建立共享式微课资源库,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构建完善的课程支撑体系。在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组构建了完善的课程支撑体系,具体涵盖了课后学习题集、专业学术期刊、经典案例汇编、金融发展历史概览、金融发展前沿展望等资料。课程支撑体系的建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自我学习空间,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和金融实践认知。

[基金项目:2018年黄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黄淮学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用型课程课程改革与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XJCJLX0224);2017年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7SJGLX463);河南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黄淮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培育项目。]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韩占兵

案例教学法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篇3: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研究

(1. 杭州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2. 杭州佑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8;3. 浙江安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15)

摘要:分组讨论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在“食品营养与卫生学”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使分组讨论式教学充分发挥作用,应从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课后总结与评价3个环节重点加强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内容;食品营养与卫生

0 引言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属于预防医学领域,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与法规等。它是大多数食品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掌握其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科学地指导自己和他人的合理饮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生理、生化知识匮乏,医学知识背景薄弱的食品专业学生,学习难度大,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很大挫伤。此外,该课程涵盖营养素基础知识、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与控制等众多内容,学时有限,如果全部由教师讲授,进度会非常快,容易导致“填鸭式”教学,效果不好。在“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涉猎知识和信息的途径都非常便捷,教学过程不应是知识的堆积,而应转变为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营养学知识,通过什么渠道获取准确可靠的信息,并如何学以致用。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学习方法正确,就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讨论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组讨论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在小群体内自己阅读、讨论,学生之间有互动,在小群体内建立互相答疑、互相提问、互教互学的联系,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1-2]。近3年,笔者实践了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发现有以下几个环节需要重视。

1 课堂分组讨论的课前准备

1.1 充分课前预习和准备是课堂讨论的基础,无备讨论,效果不佳

学生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或图书馆查阅资料、自学讨论题目的相关知识,并将零散的知识总结归纳,撰写讨论提纲,为上课讨论做准备。这个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拓展知识,同时培养主动获取知识、辨别信息正误的能力[3]。

1.2 设计讨论题目需合理,避免过难、过易、太理论化

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仔细斟酌讨论题目,不能随意选题。如“必需氨基酸”“限制氨基酸”等基本概念应重点讲解,不适合设为讨论题目。在此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蛋白质互补作用”提高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率。因此,在设计讨论题目时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更不能为了使用讨论教学法而讨论。在讨论中,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在选择讨论题目时要注重其本身的可实施性[4]。

1.3 把握个体差异,避免互相依赖

小组成员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人数不能太多。如10人以上易产生依赖性,懒惰的学生易“浑水摸鱼”,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人数也不宜太少,如2人以下,人均工作量太大,没有多元化的思维,汇报讨论结果时间过长,意见过杂过繁[5]。此外,代表小组汇报的学生应随机选择,不能提前确定或自定,这样可有效避免学习不认真的学生总是不积极、不发言。因此,制定分组原则、合理搭配小组成员非常重要,人员不合理的小组要及时进行调整。

2 课堂分组讨论的过程控制

2.1 把握讨论时间,避免拖沓或敷衍了事

在教学中发现,讨论时间的把控很重要。时间过长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容易造成课堂纪律差、意见分散、讨论无果等问题,如有些学生一旦开讲,口若悬河,往往忘记了时间限制。对此,为保证其他小组成员的有效参与,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发言者注意围绕重点,不要离题万里。讨论时间过短,讨论题目还没有展开,学生还没来得及在小组中发表见解,就草草结束,也会影响学习积极性,对下次讨论式教学的准备就会流于形式,不愿意深入探究了[6]。

2.2 对讨论过程中随机问题的调控

开展讨论式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学生做好预习、查阅资料等工作,教师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把控课堂的能力及灵活应对学生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食品化学性污染部分,设计“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食品的危害有哪些”的讨论内容。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有机磷农药的种类、化学性质、施用方法等知识,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机磷农药中毒机理、诊断和治疗等医学知识,这样才可能很好地解答学生讨论时提出的相关问题。

对于讨论不积极或喜欢“钻牛角尖”的同学,要以引导为主,多启发提示,尽量不占用课堂时间批评或就某些模棱两可的问题纠缠不清。在课后个别交流,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7]。

2.3 鼓励后进生代表小组发言

课堂上讨论问题往往被一些组或个别人所回答,讨论问题时教师尽量先提问回答问题不多的小组或个人,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每个小组都要形成一个学习团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不做学习的“个体户”。教学实践表明,取得较好成绩的小组往往内部比较团结,而且各组员集体荣誉感较强,后进生在小组中进步很快,小组提纲和发言质量高,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享学习资源,学习效果好。

3 课堂分组讨论的总结与评价

3.1 注重总结与评价,避免虎头蛇尾、流于表面

为保证分组讨论式教学的效果,必须制定明确的考评制度。首先,将分组讨论的各小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并将平时成绩设定为期末总评成绩的30%。在分组讨论过程中,要求各小组必须完成一份讨论提綱,教师根据各小组提纲拟定的质量和发言人的表现来评定各小组成绩。提纲成绩和发言成绩有具体的评分标准[7]。汇报评分可以从每个小组中选择1名学生和教师组成评委组,参与评分不仅可以体现评分的公正性,而且可以通过互评激发竞争意识,促进学习。

3.2 求同存异,鼓励创新

大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明确的,但教师与学生向科学探索的旅途中,是不分先后和尊卑的,有些学生引用的材料、获取的信息新颖独特,其观点也不乏深刻之处,教师应当主动吸纳学生的有益见解和创新思维。这样的互动教学才有利于教学相长,才能打破传统教学中“满堂灌”“一言堂”“宣讲式”的教学方法[8]。

4 结语

教学的最佳状态应当是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教学的最佳效果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致勃勃、在课后念念不忘,并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讨论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互利式教学,对于“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分组讨论式教学对师生共同进步特别有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法。提高高校教学实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从教师一方而言,要求教师除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以科学性及实用性的统一来打动和感染学生之外,还必须注重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和灵活运用网络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对学生思想产生长期的影响。

参考文献:

俞丽珍,朱亚辉.“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在涂料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6):99-101.

王慧娟. VB程序设计课程分组讨论式教学方式的研 究[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3):73-74.

李明. 案例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在“金融风险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教育,2015(15):127.

王翠珍. 分组讨论法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4):65-66.

李玉珍. 分组讨论式教学探析[J]. 德州学院学报,2012,28(7):299-300.

黄晓兵. 分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应用及优点刍议[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3):115-119.

何春元,余维虹. 高等数学大班课实施“分组讨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大学数学,2010,26(5):15-17.

王俊奇. 体育史课堂分组讨论教学模式研究[J]. 上烧师范学院学报,2007,27(3):101-105.

作者:白雪莲 许明峰 石陆娥 张晓勤 惠源 王颖 周婷

上一篇:专用车制造企业资金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务员申论考试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