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案例

2022-12-28

第一篇: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案例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本科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__货币银行学 __

专业年级:__金融三班__________

学号:__0960402149_________

学生姓名:__魏宝春___________

论文题目:__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12月20日

目录

摘要................

3关键词..............3

引言................3

1.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3

2. 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43. 对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5参考文献.............6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魏宝春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金融学专业 2009级)

摘要;农村信用社作为最基层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经营管理中一些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金融风险日益加大,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改革。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

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以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下,农村信用社在旧体制下积累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金融风险日渐显现,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然危及到农村信用

[1]体系的金融安全。因此研究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控制对于促进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确保农村金

融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1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相对于整个社会经济、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滞后的。因此,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力争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的需要。

1.2现行制度制约农村信用社的正常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多次变革给农信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加大了资产风险。其三个主要来源是:不合理制度造成的资产质量问题,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支持乡镇企业、制度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新呆账等。

1.3经营体制不灵活导致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按照有关规定,基层农村信用社应当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营体制。但事实上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并不灵活,由于联社的统管过死并没有实现“责、权、利”的有效统一。“惜贷”、“怕贷”、“惧贷”思想较为严重,限制了业务的发展。此外,在经营中还缺少自主权,从人到财、物的管理权全部收归联社,妨碍了其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成熟的监管体系由央行的监管、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市场约束三者有机构成,缺一不可。但对农村信用社而言此三者目前均有严重缺陷。当前的监管体制强调央行的监管,但人行监管仅停留在合规性监管上,侧重于对是否违法违规的监管,缺乏对经营风险的监管,缺乏早期预警制度。农信社内部的激励制度和内控制度建立和落实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对外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透明度不高,因此存款人和其它债权人很难及时、准确地发现经营中的问题,从而难以通过存款转移和提高其融资利率来制约金融机构。

监管体系尚不成熟还表现在缺乏存款保险制度,实际上,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当局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能力,从而做到迅速、有效地保证经济中的流动性,防止金融恐慌的传播,因此是防范问题信用社支付风险扩散的有效防线。而缺乏存款保险制度导致货币当局在处理问题机构时要受到财政的制约:一方面受到财政情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财政决策程序的影响,从而降低问题机构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1.4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尚未最后确定,内部激励制约机制不健全

当前,合作制要不要坚持、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如何与解决农村金融体制一揽子问题相结合、农村信用社组织模式是否需要全国统

一、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体制选择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信用社,这些问题悬而未决,对农信社管理层影响最大。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也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贷款长期成为地方政府解决就业、促进增长、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这种政策性负担的存在也使得对管理人员的业绩难以进行客观的评价,导致信用社同国有企业一样存在着预算软约束的问题,信用社内部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和相应的激励制度:这样,一方面管理人员的收入和升迁并不取决于其管理绩效,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不为其经营后果负责,这使得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效益低下。经营管理水平低造成两个方面的后果,一个后果是关系贷款大量存在,贷款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形成大量的坏帐,另一个后果就是管理人员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投入,“赚了是自己的,赔了是国家的”在农村信用社经营中依然存在[2]。

由于利率市场化赋予金融机构对信贷的定价权和配置权,在体制不明确、结构不健全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难以达到优化信贷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果,反而由于信贷权力的扩大,可能导致信贷风险增加,配置效率低下的经济后果。

1.5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市场中垄断程度高

过去多年,农村融资渠道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等各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会、民间借贷等。最近几年,各国有商业银行强调加强统一法人管理,在撤并机构、上收贷款权和财务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县及县以下分支机构减少,县域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贷款份额相对下降,但存款机构仍然存在,存款被层层集中;农业发展银行由于加强了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同时由于停止了农村经济开发等几十种专项贷款,资金使用量大大减少;清理整顿农村基金会、城市信用社政策的陆续实施也基本上宣告了地方政府直接参与金融资源竞争活动的终结;国家对民间借贷又采取了一贯的限制政策;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很多地区事实上成为唯一的金融机构,垄断了对农户的贷款和部分垄断了对个体工商户的贷款[3]。金融业在垄断的情况下,难以形成竞争性均衡市场利率,因为一方面垄断机构有可能制定高额的垄断利率,另一方面又可能降低利率以夺取市场份额。

1.6部分员工业务素质不高

我国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员工的文化水平还停留在初、高中阶段,尤其是基层信用社员工的文化素质更是如此。另外多数基层农信社员工的组织纪律性不强,造成业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低下,损害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

2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内控制度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信用社的部分领导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对信用社内控机制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内控意识淡薄,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认识肤浅,忽视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少数员工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向,员工盗用客户资金、挪用库款、以贷谋私等违规违纪案件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信用社信誉和利益。

2.2规章制度不健全

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各信用社应建立责任分明、平衡制约、制度健全、运作有序的内控机制。但实际工作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一些业务经营存在监控盲区;有些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业务发展需要,须重新修订,加以完善;在新业务开发推广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时,没有及时制订相应配套的规章制度,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内控制度建设中重此轻彼,各取所需,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影响了内控

制度建设整体作用的发挥。制度未能覆盖所有的重要业务流程和风险点,出现无章可循。

2.3制度执行不到位

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是长期以来人们在总结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产生的,起了未雨绸缪、亡羊补牢的作用,在业务运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内控制度执行监督不力,责任难落实,处罚力度不够。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未执行事后监督制度,无监控设备,一人临柜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监督流于形式。一些检查往往停留在对业务凭证的审查和账务核对上,并且存在着重录入轻审查、重凭证要素轻资金对转关系、重账表核对轻内部科目对应关系,不能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对风险的评估,造成内控制度执行中的深层次问题难以发现。

2.4检查监督不到位

虽然现在大多数联社都配备了专职稽核员,但还存在稽核检查力量薄弱、功能不全、监控检查不到位等问题,与业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随着电子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与之相应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尚未建立,对计算机程序的设计、运行以及计算机数据流向过程没有有效监督;由于稽查人员业务知识不全面,致使对计算机、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等方面失去有效监控;监察稽查以事后监督为主,往往是亡羊补牢,事后补救,缺少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部门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检查不力,无法达到内部制衡的目的。

2.5缺乏内控激励机制

即使有些地方规章制度健全,执行力度到位,但管理监控性、强制性、约束性的多,缺乏激励性的内控机制。在出资者经营者关系中,要强化激励与约束,就必须对经营者实现责任(利益)的货币化和契约化(法律化),但现实中信用社主任及经营管理层的报酬非货币化和责任非契约化十分明显,出了事故、风险,可以按规定扣工资奖金和无限赔付,但做出业绩、做大规模却不能随之增加收入,没有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绩工资制,因而不能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 3对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是一个关系到农村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现实问题。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首先必须加强金融立法,把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为了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扩大农村信用社规模,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只有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步伐,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一是增资扩股,扩大规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要延伸信贷范围,扩大服务领域。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三是要转变经营作风,改进贷款方式。实行对社员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对农业生产贷款优惠的政策。[4]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农信社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要尽快强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自律机制。加强对贷款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严格财务管理,在经营管理上实行股金公开、贷款公开和帐务公开。要坚持贷款的集体审批制度,健全落实贷款的担保抵押制度,逐步推行贷款的风险度管理。

3.2实行政策扶持

化解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必须调整现行对农村信用社的有关政策。一是国家财政拨付资金,核销“五小”企业呆坏账和解决政策性保值贴补利息;二是适当减免税赋或降低对农村信用社的课税税率,对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税率;三是适当放宽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限制,适当批准农村信用社开办新的业务,如国债买卖、票据贴现、代理保险等。

[5]

3.3强化员工队伍建设

处置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关键是处置人的因素造成的风险,特别是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因素造成的风险。为此,必须抓住以下三点:一是切实加强县联社和农村信用社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

伍建设,增强职工敬业爱岗意识、廉洁奉公意识,克服不良习气,纠正违法违纪现象,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3.4创新经营理念

大力促进农村金融组织和金融产品创新。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鼓励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金融机构适度竞争,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

3.5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尽快制定《农村信用合作法》,确立农村信用社的法律地位,保障农村信用社和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使农村信用社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真正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二是剥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使农村信用社甩掉包袱,轻装前进;三是加强金融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信用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四是坚决避免对农村信用社的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重点抓好对其年检工作;五是人民银行市、县两级支行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6]一方面控制住新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着力化解已暴露和潜在的风险。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支农业绩的考核,使其不偏离支持“三农”的方向。

3.6加强金融监管

一是强化信用社市场准入管理;二是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非现场监管;三是建立信用社信用评级制度;四是建立强制性存款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王世英.《农村金融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11.

[2] 徐笑波.《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2.

[3] 周再清.“略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及防范”.《财经理论与实践》[M]2000.2.

[4]范静.农村合作金融产权制度创新研究——以农村信用社为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P231-232.

[5]赵越.加入WTO后中国农村信用社的积极对策[N].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年第16卷第2期P20-22.

[6]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调整的绩效:金融需求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P258-260.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近年来,亚洲的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已成为各国政府所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在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农村信用社的金融风险仍然比较突出,如果防范不力,必然影响中央农村经济政策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学硕士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稳定与发展。应当看到,自1996年底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以来,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经营管理逐步迈向规范化轨道。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潜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是指农村信用社在从事货币经营和信用中介活动中,由于受自身经营行为和相关的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信用社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前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形成主要表现为:低质量贷款占比居高不下,从而形成的信贷资产风险;违规拆借、非法担保,造成超负荷经营及亏损;有的信用社向“三产”注人资金,用信贷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形成大量资产风险;由于利率结构不合理或利率波动形成的利率风险;由于多种金融案件交替发生,使信用社遭受严重损失;内部控制机制相对滞后,形成管理风险等等。

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农业银行脱钩之前形成的部分金融风险外,目前陆续暴露出来的金融风险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五个方面。

1、监管不力。由于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的转换,一段时间对农信社的监管出现空档,给部分信用社不规范经营提供了空间。

2、管理机制落后。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几乎没有增资扩股,更没有实行民主化管理,过去选举的董、监事会有名无实,信用社领导成员均由上级主管银行任命,因此形成长官意志、个人说了算的陈旧管理模式,很不适应农信社作为农村信用合作制金融机构的管理要求。

3、组织领导不力。农村信用社的法人称职与否,是决定这个社兴衰成败的关键。由于部分信用社和法人没有选配好,造成部分信用社长期一个人说了算,导致个别信用社主任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大肆违规操作,挥霍浪费,财务费用逐年增大,个别信用社连年亏损,甚至到了资不抵债的境地。

4、人员素质低。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员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均达不到从事金融业的基本要求,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比较多;二是管理层干部大部分没有经过专职培训,管理水平不适应现代农村金融经营管理的需求;三是职工来源大部分是“就地取才”、“近亲繁殖”,长期形成的裙带关系难以打破,有人比喻:“一家子银行”,给农信社规范经营造成了许多困难,甚至造成了重大损失。

5、机构设置不合理。许多基层信用社的机构是80年代以前设置的,很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需要,而且部分基层信用社业务量逐年减少,长期亏损,效益很差,一直在吃“大锅饭”。因而造成了“差社拖累好社,好社被拖成差社”的高风险状态。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当前农村信用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应该采取六项措施。即:建立预警监管系统、提供政策扶持、整顿组织机构、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健全内控防范机制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建立预替监管系统

各级人民银行要健全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的预警系统,明确预警指标。要以农村信用社的支付准备率、资产流动率、对短期负债依存率等项指标作为监测重点。对监控指标达到或低于临界点的信用社,应及早制定防范预案,作出限期整改方案,逐步消除隐患。人民银行的农村金融监管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制,明确监管职责,层层签定农村信用社监管责任书,制定监管考核办法,实行年中通报监管情况,年终考核评比兑现奖惩。要明确专人定期对信用社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间题及时协调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对高风险社,要采取一社一策,逐社制定应急方案,从资金需求数量、供应渠道、保卫措施等方面做好可行计划,切实

做到有备无患。

提供政策扶持

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农村信用社赋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使农村信用社早日摆脱金融风险的困惑,增强其经营活力。所谓政策扶持,无非就是从各方面给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和消化不良因素的外部环境。当前,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主要有三。一是政府应合理承担由于国家宏观政策变动,领导体制变动,企业改制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直接形成的不良资产及其损失,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界定,采取由国家、地方政府和其它有关部门分担的办法;或者单独设立农村金融合作资金管理公司,专门经营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逐步消化农村信用社非经营性因素导致的不良资产包袱。以便农信社轻装上阵,步人良性经营的轨道。二是国家应实行有区别的利率政策,中央银行应根据农村信用社支持农业的特点,对农信社存放央行的资金,实行差别利率政策,进行优惠和倾斜,改变利率倒挂现象。三是实行减免税政策。农信社主要承担支农任务,国家应将其视同其它农业企业,给予减免税政策扶持,特别是对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和资不抵债的高风险农信社,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减免税优惠政策,使之能减轻包袱,休养生息,尽快走出资不抵债的困境。

整顿组织机构

当前,农村信用社整顿组织机构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重新构筑农村信用社合作化的基础,把农信社真正办成由社员人股,社员参与的民主性管理模式。应该建成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真正办成“来之于农,服务于农”的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信社只有扎根农村、贴进农民,才能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基础。二是抓紧成立农村信用社行业自律组织。首先,要强化理论的基础地位,重点探索社员结构,民主管理,为社员服务和利润返还等四个方面的有效实现途径。真正体现信用组织的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办社原则,以保证理论指导上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强化社员群众的基础地位,要以社员做为农信社改革的主体,始终坚持农信社必须由社员群众参与管理的原则;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为农业、农民和农村服务的宗旨。其三,进一步完善民主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正确处理好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与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三是科学合理设立基层信用社的机构。随着农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的不断变化,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应当适时调整农信社的机构。对那些农村经济发展较快,金融业务量不断增长的基层社,应适度增设机构网点,以增强收储的能力;对那些金融业务逐年减少、长年亏损、效益差的基层社,应立即撤并,以减少亏损,防范化解一部分金融风险。

强化内部经营管理

各级人民银行要督促农村信用社严格按照《贷款通则》办事,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信贷投人方式和资产保全方式,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确保贷款的有效、安全性,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贷款,逐步消化旧的不良货款。要指导农信社进行合规经营,健全规范化经营管理体系,明确各个环节的任务、权力与责任,要以安全和效益作为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核心,并统揽各项工作。要督促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管理,不断充实资本金;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费用开支。要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削减冗员,提高办公效率、合理开支、杜绝铺张浪费等项措施,从而强化内部挖潜,提高盈利水平,逐步化解金融风险。

健全内控防范机制

农村信用社必须提高自主经营和自我约束能力,完善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农信社是独立法人的金融组织,逐步实现农信社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关键。要实现“四自”目标,其核心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约束机制。而建立约束机制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比较科学、规范的内控机制。内控制度建立的核心是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安全防范措施。笔者认为,建立内控机制最主要的是抓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法人代表的约束机制,使法人代表即信用社主任的权利约束在制度规定之

内,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二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实行审、贷分离制和货款责任人终生负责制,对贷款实行全过程风险管理,确保农信社资产安全有效运行。三是建立健全稽核监察系统。稽核监察部门受监事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直接领导,以实行对农信社法人代表的有效监督和检查。四是加强对高风险信用工具的管理,尤其是各种票、证、印、押和各种担保业务要有效控制,规范操作,杜绝违规行为。同时要加强对计算机风险的管理,从管理制度和技术上提高对科学作案的防范能力。五是加强“三防一保”工作和信用社基层网点的管理,防范外抢、内外勾结盗窃库款和各种金融诈骗案件的发生。六是建立健全农信社的用工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真正实现按劳取酬,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按照《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资本充足率是估价银行业务活动风险性权数的基础,但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的实际来看,很多农信社均达不到规定的比率,只能依靠较多的负债来支持日常的资金营运。这一现状决定了农信社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较低经营风险较大。所以,建立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比较好的举措。可以借鉴国外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经验,尽快建立适应我国特点的农村信用社存款保险机制,实行自保、互保、联保,以解决单个信用社无法承担的风险,防止信用危机的扩大化。这样,不但有利于完善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机制,减轻国家和存款人承担的巨大金融风险压力,而且有利于保护居民的储蓄积极性,聚集更多的支农资金,增强农信社的资金实力,再筑建一道农村金融防护大坝,为确保农村经济、金融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成功防范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的案例

一、案例简介

2013年XX月,银行卡中心接到了某网点提交的一份信用卡申请表。在审核过程中,调查人员通过手机号与申请人联系,申请人为男士,接手机的是一位女士,该女士先称申请人不在,马上又说回来了,一男士接电话后,我调查人员与其核对信息,女士在旁边不断提示相关信息,调查人员立即警觉起来,请申请人说出出生日期,女士仍在一旁提示。调查人果断判断出此男士并非申请人本人并戳穿,男士并不辩解。我中心即用专业手段将此身份证号锁定,避免用此证件再次申请信用卡,成功堵截了一起欺诈申请信用卡的诈骗案件,避免了我行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二、案例分析

事后用申请人身份证号查询,发现系统中另一手机号,拨打仍为一女士接听,综上情况分析,很可能是一起盗用他人身份证欺诈办卡的案件。该案例的成功防范,主要得益于调查员工作认真细致,具有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从这一起诈骗案件中,也暴露了信用卡办理工作中的问题:受理人在受理过程中没有按照受理流程操作,没有执行申请人亲见亲签制度,或没有仔细核对公安系统中的影像资料来确认申请人本人申请。

三、案例启示

(一)规范受理流程,严把发卡第一关。受理信用卡申请的过程中,要认真核对申领人与公安身份系统影像资料,严把发卡第一关,确保申领人身份的真实。

(二)加强员工的业务培训,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要通过组织员工学习了解信用卡欺诈申请的典型案例,积累相关经验,应对当前复杂的信用卡欺诈形式。

(三)建立、完善 “灰名单”共享信息库。信息库力求搜集资料全面,包括证件号、单位名称、电话号、手机号等,更新及时,使用方便,资源共享。通过“灰名单”信息库的管理,防止不法份子再次办卡,连续诈骗。

第四篇:信用卡非本人支取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一笔信用卡支取现金业务,是由代理人支取,违反信用卡取款业务必须本人办理,引发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案例分析

信用卡是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签发给那些资信状况良好人士的一种特制卡片,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持卡人可凭卡在发卡机构指定的商户购物和消费,也可在指定的银行机构存取现金。信用卡取款规定:取款业务必须本人办理,须凭身份证原件和卡片或直接凭密码和卡片办理。此案例说明柜员因不了解制度规定,违规为代理人办理了信用卡支取业务,特别是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埋下很大的风险隐患,一旦发生外部欺诈风险,银行处于被动,及易给银行带来经济及声誉损失。

三、案例启示

(一)加强网点柜员对信用卡业务的学习。使其在办理业务时,能熟练掌握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做到心中有流程,避免按老习惯、凭经验操作,自觉抵制风险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对一线员工风险意识教育。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银行卡种类繁多,柜员要与时俱进,通过典型案例学习,使柜员明白,随意操作的风险所在,增强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柜面操作习惯,从源头上杜绝风险事件的发生。

第五篇: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案例分析报告

年初以来,信用卡中心紧紧围绕“防范风险、合规经营”主题开展工作,在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的同时,着重加强业务管理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多种措施并举,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了信用卡及电子银行业务风险。下面,就我行信用卡及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和防范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与防范分析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点分析及防范措施 关联案例:

今年8月9日,农行山东泰安分行信用卡中心外呼平台在外呼申请办理10份公务卡时发现该批申请许多疑点,工作人员随即提高警惕,根据支行申报资料填写地址及所盖公章上单位名称,到现场进行了逐户查找,核实确定了该申请单位地址为虚假地址。为进一步核实,工作人员又到被冒办单位某防火办公室与其工作人员进行证实,了解到该批办卡人员都不是该单位工作人员。为稳妥起见,又核对了所盖单位公章,发现公章为伪造公章。最终确定,这是一起利用虚假资料、伪造信息申请办理信用卡的案件。从而成功防范了一起利用虚假资料申办信用卡的案件,保全了我行资金安全。

1、个人信用卡业务风险分析

信用卡业务具有分散性、高利润、高风险的特点。由于信用卡所针对的客户是风险相互独立的消费者个人,客户的多样性和独立性使得信用卡业务和传统的对公业务相比,具有高度风险分散的特点。当前,我行信用卡业务风险隐患主要存在欺诈风险、持卡人信用风险和睡眠信用卡风险。

(1)欺诈风险。从我行信用卡发展情况来看,虚假申请和商户欺诈与套现成为我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的极大隐患。

虚假申请是指犯罪分子使用虚假身份、冒用他人身份或使用虚假资料获取银行卡进行欺诈交易。从当前信用卡业务发展来看,主要存在虚假资料申请。信用卡申请出现了身份证件真实有效,但工作单位信息(包括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地址、办公电话等)和住宅信息(包括住宅地址、住宅电话等)均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申请。由于基层营销人员片面追求绩效卡量而忽略信用卡申领人真实单位信息和住宅信息的现象时而有之,而基层调查岗人员由于申请资料过多而多数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有时不能真实反映申领人的真实信息;还有个别员工为了完成信用卡营销指标弄虚造假,这对我行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埋下了很大隐患。

(2)持卡人信用风险。这一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上,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所引发的风险。我行信用卡目前处于初级发卡阶段,主要以发卡量和市场占有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这样的发展模式势必造成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模式,有时为提高发卡量而人为地降低申领人准入门槛,对于客户的授信未严格执行授信标准,由此引发了信用卡申领人恶意透支风险。 (3)大量闲臵和睡眠信用卡风险。由于农行信用卡发行较晚,发卡对象大部分已有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其他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而拥有这些信用卡的持卡人被各家商业银行共同确认为信用卡的中高级客户群体,因此形成了一个持卡人拥有多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从而造成了一些客户一人手持多卡、信用卡大量闲臵和睡眠、累计信用额度较高。从我行发卡情况来刊,银行工作人员只是简单介绍信用卡消费的便利、积分优惠、赠送礼品等正面信息,而对信用卡相关的法律规定和相关风险等介绍宣传的较少,影响了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2、主要防范措施

(1)加强风险防范,把好发卡准入关。我行信用卡中心将对申领人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严格审查,核实申领表中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资信调查上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谁调查谁负责。同时,要加强对担保人的严格审查,除严格审查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外,还应进行当面核对,确认担保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避免追索时不必要的麻烦。申领人领取信用卡必须出具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则上由本人亲自领取,确有困难,委托他人代办的,代领人除出示本人证件外,还要办好登记手续。

(2)强化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要严重按照《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章程》和《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进行规范性的业务操作。一是要坚持各岗位业务人员有明确分工不得混岗作业,强化各岗位间的约束机制;二是要坚持办理业务必须核对身份证与签字相一致的原则;三是要坚持做好疑问查询,超过限额授权的要登记有效身份证号码;四是要坚持执行异地存款的登记制度,建立健全信用卡事后监督制度。

(3)做好商户的培训工作,增强特约商户的风险防范意识。要根据商户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如人员流动,经营范围扩大等,定期、不定期的对商户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商户验卡、验证、刷卡、签章、授权等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防止和减少特约商户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的风险损失。

(二)商户收单业务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关联案例:

2009年10月中旬,上海某公司通过虚假资料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并骗领了营业执照,然后以特约商户身份向银行申请3台POS机。银行未对公司提交的资料进行仔细的审查即为其办理了相关的业务。随后,该公司在网络上发布广告,吸引信用卡持卡人到该公司办理套现交易(持卡人在不具备真实交易背景的情况下通过POS机透支刷卡,该公司扣除3%的手续费。)由于该公司在短短一个月内非法套现1600万元,公安机关已经以涉嫌刑事犯罪为由对其立案侦查。

近一段时期以来,国内银行卡收单业务风险事件呈高发态势。部分地区商户套现、盗刷持卡人资金等事件频繁发生,不法分子通过虚假申请骗取商户入网资格或通过租借、购买入网POS机具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作案手段呈现异地移机、团伙作案、技术性强、资金转移迅速等特点。近期还出现了不法分子通过消费后私自撤销等方式对商户进行诈骗的新手法,收单风险防范形势十分严峻。此外,一些发卡行为转嫁风险损失,频繁发起针对商户交易的批量调单,也对收单行业务管理提出了挑战。

目前部分行收单风险意识淡漠,管理工作滞后,防控措施薄弱,难以适应风险形势的需要。突出反映在商户准入环节把关不严,未认真执行商户巡检、培训的日常管理措施,未对商户交易进行有效监控等方面。

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措施

1、加强商户准入工作。

一是认真执行现场调查制度。要对目标商户的营业场所、经营状况等进行认真现场调查,不放过任何可疑情况,未经实地调查不得审批开通商户,严防不法商户准入。二是切实落实商户实名审核措施,杜绝问题商户进入。要充分利用联网核查身份信息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等渠道,核实目标商户及负责人的相关信息,同时要利用中国银联风险管理系统、工商红盾网、税务部门网站等对目标商户资料进行核查,落实商户信息注册实名制,严防虚假申请。三是严格批发类商户审批手续。批发类商户应主要限于专业批发市场中从事商品批发业务的商户。对于其他营业场所商户、批零兼营商户,其商户类型要按照实际经营状态设臵,不得随意设臵为批发类。对于存量批发类商户,要逐户进行排查,不符合条件的要重新签约,调整MCC及扣率。四是对于在省行下发的商户管理实施细则中列为谨慎发展的商户类型,必须加强对商户注册成立时间、在我行开户情况等方面的评估,采取更为严格的准入标准、调查措施和审批程序。五是根据商户经营规模大小设臵单笔刷卡限额。

2、落实商户日常管理措施

一是加强新签约商户的管理。对于新发展的商户,前3个月收单行至少要每月巡检一次;对于谨慎发展的商户,3个月考察期内收单行还要每月上门收取签购单或要求商户交单。二是加强商户巡检管理。要确保至少每季度对商户进行一次现场巡检。要认真审核商户经营状况,检查机具管理和使用情况。对于存在违规移机、出租、出借POS机具的商户,要采取关闭商户交易、控制商户结算账户等措施。要核实商户是否按要求保管签购单据,发现异常情况的,要及时收回签购单据,确保发卡行调单时我行能够及时提供。三是加强商户教育和培训。要认真宣讲合法合规受理银行卡的相关法律界限和政策规定,特别是两高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司法解释和公安部门开展的打击银行卡犯罪专项行动,对风险商户产生威慑作用。要向商户宣传出租、出借、出售POS机具、结算账户和网银证书的危害以及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防止不法分子借机作案。要向商户详细讲解收单业务规范操作手续、风险防范知识以及机具管理、收银员及主管密码管理、单据保管的相关要求,确保正确办理业务。

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与防范分析

(一)、网上银行的主要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关联案例:

2003年2月,美国一名电脑黑客攻破了一家负责代表商家处理Visa和万事达卡交易业务的企业计算机系统,掌握了220万个顾客的信用卡号;在日本,黑客利用安装在网吧中的特殊软件非法窃取用户网上银行的密码,使1600万日元不翼而飞。2002年,中国公安部曾经破获一起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手段在银行的网银服务器中植入"木马"程序,窃取了多家银行和证券客户的账号、密码信息进行诈骗的案件,涉案金额达80多万元。

1、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看,网上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客户自身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有的企业所有印章由一人保管,企业法人对财务事项长期不管不问,一旦财务人员出现道德风险,盗窃或侵占企业资金,很容易通过网上银行非法转移企业资金,并且作案分子可以先潜逃后作案,即使东窗事发,后续的案件侦破,追回资金的难度也会大大加大。二是银行内部欺诈风险。多数来自银行员工利用客户对自己的信任,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代替客户注册网上银行并掌握其网银证书,通过网上银行盗窃客户资金。三是网络风险。网络风险是犯罪分子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木马病毒,网络钓鱼,虚假网站等手段利用客户属于防范和贪图小利等心理,盗窃客户卡号,密码等关键信息,或远程控制客户计算机,通过网上银行盗窃客户资金。

2、风险的成因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外部原因。首先,客户自身安全意识薄弱,误以为保管好自己的银行账户介质就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电子银行诞生后,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发展到“无介质”状态。其次,目前信息化领域法律法规不健全,对打击和防范基于信息技术的木马病毒,网络钓鱼,虚假网站等犯罪行为的措施和手段不就十分有效。二是银行内部原因。主要是由于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3、防范网银风险的措施

首先,客户的自我防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是降低电子银行风险的最佳途径。一是银行在营销客户时,应在充分了解客户的基础上酌情为客户推介合适的金融产品;二是做好客户培训工作,在客户注册网银后给予必要的操作指引,保证客户能够正常使用网上银行。三是做好客户安全教育和风险提示工作,充分告知客户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醒客户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其次,培育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员工主动防范风险意识。

(二)、ATM机等现金类自助设备的风险防范 关联案例:

2008年5月31日22时,某持卡人到中国农业银行某支行营业网点的ATM机取款。ATM出钞口被不法分子用塑胶和强力胶水封住,客户取款时因出钞口封死,取款失败。情急之下,持卡人看见ATM机一侧贴有“电脑升级,如取款出现问题请及时与本行联系……”的提示,于是,该持卡人按提示进行操作。然而,其卡上的4万多元存款不翼而飞。

1、案件特点

一是近年在自助设备上发生的案件呈高发态势。多起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伪造的刷卡、摄录设备,窃取客户银行卡磁条信息、取款密码,制作伪卡后疯狂盗刷,导致客户资金损失。二是发生在夜间。犯罪分子利用晚上,特别是凌晨自助银行无人值守的时机,贴挡监控录像镜头,伺机安装盗卡设备,实施犯罪; 三是盗卡设备越来越具备隐蔽性,一般客户难以识别。犯罪分子使用的设备从卡槽设计、形状、颜色、LOGO等方面都与自助设备融合程度很高,一般客户难以识别; 四是犯罪分子窃取到客户银行卡磁条信息、取款密码,制作伪卡后,通过取现、转账、再取现的方式迅速转移套取现金。五是张贴虚假告示,诱导客户转账的作案仍有发生。犯罪分子利用客户不熟悉自助设备服务流程的机会,提供客户虚假服务热线的方式,骗取客户资金。

2、建议

目前,大量伪卡案件源于不法分子在银行自助机具安装 侧录设备、摄像头等窃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密码,进而伪造卡片盗取资金。此外,在自助设备旁张贴“提示告示”欺骗持卡人转账等情况也大量存在。

首先建议提高银行卡防伪技术;二是银行应积极提示持卡人安全用卡,防止密码等信息泄露;三是要严格落实制度中关于ATM机、自助银行设备巡查制度,发现可疑情况的,要及时予以排除;四是出现银行卡纠纷时,银行应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及时报案;五是银行卡案件涉诉的,可以采取持卡人对于其卡片资料及密码泄露存在过错、银行的技术手段和业务操作符合标准、银行对自助机具及场所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按照举证规则应由持卡人对伪卡交易承担举证责任等抗辩理由积极维护银行权益。

3、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各支行、网点要引起高度重视,增加巡查频率。认真分析犯罪分子的作案特点,与保安服务公司签定自助设备巡防协议,增加巡查频率,对全行附行式自助设备、附行式自助银行和离行式自助银行的夜间巡查增加巡查频率,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巡检工作时,要将自助银行的门禁系统和自助设备机身是否有非法安装物或张贴物,周边是否有非法录像设备等作为必查项目,并及时记录检查情况,发现异常,妥善处臵,并立即报告上级行。二是及时清理用户遗留的交易凭条。部分客户在使用自助设备后,会遗忘或简单处理交易凭条,巡检人员要注意及时清理这些遗忘凭条,避免犯罪分子利用凭条信息实施诈骗。三是在自助设备需要进行运营维护或维修工作时,除维护商工程师外,必须确保一名行内员工及一名保安在场,行内员工需佩戴可以标识身份的证件,防止犯罪分子利用维护操作,安装非法设备。四是重点关注自助银行及设备周边可疑人群,密切注意在自助银行及设备周边逗留时间过长、手持异常电子设备的人员,一旦发现异常行为,控制犯罪嫌疑人,并及时报告公安部门。落实专人,负责此类紧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五是自助设备的管理员发现客户账户、密码信息可能泄露的情况,要立即整理卡号等信息上报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客户挂失、止付账户,冻结资金。六是在自助设备上发现他行卡被盗信息,及时与发卡行客服联系或通过中国银联公司协助联系客户。七是加强客户自助设备使用的安全提示,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拨打95599联系客户服务中心。八是加强对客户安全使用自助设备的引导,要求大堂经理在平时的引导中,对客户进行安全讲解,告知客户安全操作自助设备,同时向客户散发安全使用自助设备宣传资料,在营业网点门前电子门楣上滚动宣传安全标语,营造“轻松存取款,安全不可忘”的浓厚氛围,不要给犯罪分子留下可趁之机,提高防范效果。九是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协调。积极与公安部门沟通、协调,现场取证,分析作案手段、特点,并主动配合公安部门,争取早日破案,为客户挽回资金损失。认真进行引导。

综上所述,市行信用卡中心将继续加强信用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切实开展业务自查和自律监管检查工作,做到切实防控风险,保障信用卡及电子银行业务合规经营、稳健发展。

上一篇:假期专业见习实践报告下一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