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音乐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在音乐专业各项领域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和声教学、曲式和作品分析、配器教学以及歌曲创作中的具体运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计算机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计算机音乐教育论文 篇1:

计算机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全面快速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效果。因此,在个人电脑较为普及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接触音乐,将其作为课堂音乐教育的补充,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计算机 音乐教育

当前,由于不少高校仅仅关注专业教育,忽视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传统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也并不能达到全面快速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效果,因此,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素质普遍偏低,基本音乐知识、技能等掌握情况堪忧,是整个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学生个人电脑较为普及的情况下,有效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是改善音乐教育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计算机及网络音乐在普通高校的潜力

计算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已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当前国内普通高校学生个人电脑的数量虽然没有达到每人一台,但也是相当普及的,笔者所在的高校平均每个学生寝室都有2台,多的可以达到3-4台。然而,当前高校学生个人电脑的使用情况却令人担忧。在对当前大学生对电脑使用状况的评价调查中,20.8%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多数人主要是用来学习和工作,43.9%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多数人主要是用来看电视电影、聊天,31.2%的受调查者认为大多数人主要是用来玩游戏。这一调查反映了这样一个现实:当前高校学生个人电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网上聊天、影视、游戏等方面。如果能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更多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它们,来更多地接触和学习音乐知识,进一步参与到音乐的创作交流中来,那么学生手中的计算机将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音乐教育的应用

具体来讲,在高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开展音乐教育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音乐欣赏教学网络化。传统的音乐欣赏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在音乐欣赏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而且学生接受知识的模式也相对较被动。如果我们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建立专门的音乐欣赏网站,通过课后作业等方法使学生在网站上进行课堂教学的预习、复习、听赏音乐、获取相关资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延长课堂的时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音乐欣赏网站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通过校园网络开办音乐学习交流论坛。论坛是当今网络上比较常用也是比较普及的一种交流方式,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论坛作为学生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学习交流的空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校园论坛开辟音乐欣赏的板块,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论坛里发布资源,引导学生对经典曲目进行欣赏和讨论;学生也可以对自己在欣赏音乐当中的体会、见解及疑问等进行广泛的交流,许多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或者不好意思提的问题,学生都可以在这种比较自由的环境中畅所欲言。这种方式,可以逐步形成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也更便于教师广泛了解学生的自身感受和思维方式,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弥补课堂音乐教学中师生交流不足的问题。

开设MIDI及数字音乐教学选修课程。MIDI音乐和数字音频都是当今音乐领域相对较新也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如果针对喜爱音乐并且拥有个人计算机的学生开设这类型的选修课,那么将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自身资源,从而非常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数字音频”听上去好像非常神秘,其实入门很简单。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就可以完成如音频剪辑、个人录音、制作个人唱片等工作。这些看似“高难度”实际上却是“力所能及”的作品,在高校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中是有着非常大的实用价值和影响力的,对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都将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MIDI是“音乐的数字化接口”的简称,已经有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历史。相对于“数字音频”来讲,MIDI需要更丰富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基本的乐理、和声等知识,熟练演奏一两种乐器这些都是一个MIDI的使用者所必需的。所以MIDI的学习和使用需要有一些“底子”,当然,我们如果运用MIDI来进行乐理、和声知识的教学,也是一种非常直观有效的教学手段。(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

作者:林 昀

计算机音乐教育论文 篇2:

浅论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音乐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在音乐专业各项领域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和声教学、曲式和作品分析、配器教学以及歌曲创作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技术;高师院校;音乐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引导众多艺术领域开辟出了全新世界,并随着不断的迅速发展而被大力应用。而将计算机当成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式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已经发挥出了越来越显著的成效。现阶段,许多高师院校都已逐渐加大计算机音乐软硬件设备的投资力度,同时大力开展计算机音乐技术相关教学课程,借助计算机音乐技术优势全面提升高师院校音乐专业课程教育质量。

一、视唱练耳中的运用

视唱练耳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节奏感和音准性[1]。以往的教学模式无非就是教师用钢琴或其它乐器一遍遍演示每条视唱,学生对照着不断练习,一节课完后,不止教师倍感疲倦,学生更是觉得无趣,最主要的是这种方式造成教师根本无法分身注意有没有学生跑调,或是有没有学生未跟上节奏,无法有效监督教学成果。

若借助计算机音乐技术,如教师在视唱练耳中运用SONAR等音序软件,只需在课堂教学前先将所需曲谱储存在练耳软件内,在教学时只需动动手指便可以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练习音准时看到视唱谱,还可以让教师腾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深入学生中发现问题,并对存在问题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音乐技术,将教学音程、节奏、和弦等做成音乐文件拷贝给学生,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练习,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二、和声教学中的运用

在和声教学中,以往很多教师都是采用将乐谱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进行和声分析和练习,但由于板书乐谱耗费时间过长,并且无声静止的乐谱很难帮助学生将其转换为有声的音响,就算教师在讲解时借助钢琴对乐谱进行弹奏,也难以长时间在学生心中停留。

同样借助计算机SONAR等音序软件便能够将和声教学中的乐谱和实际音响进行同步呈现,并不断循环演示,对于其中不满意的地方还可以在学生看得见、听得见的情况下直接进行修改;另外,通过MIDI传输,可以将教学弹奏音响同步转换为乐谱,将转瞬即逝的键盘和声在第一时间转换为五线谱,不仅为和声教学带来便利,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声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

三、曲式和作品分析中运用

曲式即为借助形式不同、体裁不同、来源不同、时代不同的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并理解不同曲式的结构[2]。传统曲式和作品分析教学中,往往都是采用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既要听作品又要看谱例,还要停教师讲解,学生只能从作品整体或片段旋律去感受,因音响束缚只能对无声谱例进行分析,而不同声部不同乐器组以及每个乐器演奏内容、强度大小、速度快慢等就很难有具体感受,根本无法对乐曲旋律细致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借助计算机音乐技术,教师可以借助Sonar等软件让学生具体观察作品中乐谱的旋律发展过程,加深对曲式结构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计算机音乐技术将需要重点讲解的谱例提前制作好,然后将乐曲进行拆分,针对其中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向学生全面分析乐曲中的结构、伴奏、旋律、和声等具体内容。

四、配器教学中的运用

在配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设备束缚以及课程自身具备的高技术性,导致教师根本无法将作品配器手法全面、详细、透彻的向学生讲解,而往往都是采用“这段樂曲中采用了某某手法、某某和声处理”这种教学方式来提点学生,学生仅仅只是片面感受,根本无法对作品整体意境深入理解。

借助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便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授课前可以首先将相关作品存入电脑,针对其中较为复杂繁琐的配器作品将其单个拆开,然后再一步步进行叠加,或是采用相反逐步递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教师逐步进行综合分析。在配器教学中,借助计算机音乐技术,可以快速并精确地还原音乐作品中涉及的各个配器,大大缩减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成效,实现音乐教学高效性。

五、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由于大部分计算机音乐软件都是与打谱、编曲、配器以及音乐合成方面的专业软件,因而十分适用于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歌曲创作中。以我国软件开发商研究制作的“TT作曲家”为代表性的音乐软件便广受高校音乐教师、学生以及音乐爱好者好评。

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其包含的线谱简谱互译功能可以为不同音乐基础的爱好者提供便捷式的记谱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海量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伴奏音型,不仅包含有国内各种民族特色伴奏,还囊括有国外各类经典世界名著,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曲基础。学生能够结合具体创作需求合理选择音乐伴奏类型,还可以使用软件中填充、前后奏等自动编写功能提高歌曲创作效率,既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歌曲创作具体过程,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其创作兴趣与创作思维。

总而言之,计算机音乐技术作为现代音乐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先进性教学手段,目前已经被广泛运用在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不论是从方式、内容,还是从理念、手段,传统音乐教学体系已经逐渐开始改头换面,发生全新的变化,这必然会进一步加快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脚步,同时还能够给高校学生建立一条崭新的学习道路。

参考文献

[1]富全伟.电脑音乐技术在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6):209-213.

[2]张捷.浅谈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提高学前专业音乐课教学质量[J].计算机与网络,2015(10):50-51.

作者简介:成勇,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作者:成勇

计算机音乐教育论文 篇3:

高师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MAIT”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计算机音乐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高师院校的计算机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通过对近代教学模式进行梳理,针对当前高师院校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MAIT”实验教学模式。“MAIT”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教学的向导,这种模式又被称为新型的计算机音乐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教育;“MAIT”实验教学模式;高等师范院校

有关计算机音乐教育的研究,从学科发展到教学技术都有涉及,但多数研究对象并非高等师范院校。有关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还停留在较为分散的层面,尚未形成系统的、有效的实验教学模式。计算机音乐教育研究在实验教学的实践层面也尚未深入,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操作、具体的考核方法等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成果。计算机音乐制作实验课是一门涵盖了广泛音乐理论知识的课程,它不仅包括了传统音乐所需的知识,还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数字音频技术等,具备很强的综合性。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通常以传统作曲理论为基础,分要素进行教学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仍然强调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当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相符。作为教师培养的主要阵地,高师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应该结合专业技能与人才导向,将计算机音乐有关技术以及传统教育理论教学和中小学音乐课堂相结合,构建适合应用型教师培养目标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针对当下高师院校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MAIT”实验教学模式,为计算机音乐制作的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MAIT”教学模式,“M”指的是Model teaching method,范例分析。“A”是Autonomous learning,自主学习。“I”是Interaction share,互动共享。“T”是Teacher appraise,教师点评。在前人对高师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实验教学所作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MAIT”实验教学模式是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趋势的、充满当代教育特色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前沿的教育视野,符合新型计算机音乐发展的需要。

一、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计算机音乐制作,在国外是与具体音乐相对应的学科概念,常指应用计算机(软件)辅助作曲或使用计算机处理、优化数字音频信号的学科,属于计算机与传统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开展高师院校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研究,是基于学科建设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一)学科建设的需要

2001年,南京艺术学院的庄曜教授首倡在师范类和艺术类院校中开设计算机音乐课程;2003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建院以后即成立了音乐科技系。我国至今已在计算机音乐的前进道路上行进了约二十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这些成效是推动我国音乐课堂改革的关键。从近年来的一些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学府正在广泛地开展音乐教学的数字化改革,这是音乐教学从传统到现代的一个重要转变。一项针对全国100所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91%的高等师范学校在音乐教研中强调了现代计算机的作用,这组数据再次说明过去十多年间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在计算机音乐教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调查同时表明,我国高师计算机音乐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建设还有待加强,部分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音乐的跨学科教育研究的潜能和必要性。

(二)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首要任务是教师后备人才的培育,同时也为地方单位培养艺术指导人才和管理人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趋于多元化、媒体化和网络化。笔者在2015年和2017年两次参与省级教师培训(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参培人数100人左右。通过与学员的交流,笔者发现国内中小学音乐教学所需的师资特别强调其综合能力,课程经常涉及音乐创编环节,这就对综合性、全面性的师资人才提出了要求。

(三)学科发展的需要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门类,计算机音乐在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学中应用情况不统一。对浙江省几所高等师范院校进行前期调查研究发现,首先,对计算机音乐认知不够仍是大部分高师院校存在的问题,课程建设进程比较缓慢,很多高校对计算机音乐的认识仍停留在完善硬件设施这一层面上,思想上缺乏统一性。其次,计算机音乐的应用情况不统一还体现为各个学校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纲领、教学标准的不统一。目前,我国高校在招生制度改革后,普遍面临学生人数增加带来的师生比例失衡的问题,如何建立健全的、系統的高师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成为当今高等师范院校必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MAIT”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精心选择教学范例

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得以开展的强大引擎,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范例具体指的是具有代表性风格特征、典型的优秀数字音乐作品。通过范例教学,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学习的方法,举一反三,锻炼自主学习、继续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范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模式的效果。

可选择的范例有两类,一类是经典的音乐作品,一类是教师依据课程要求自创音乐作品,后者对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编曲能力要求较高。高质量的教学范例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进而通过之后的自主学习认识自我,提高专业能力。

(二)建立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是“MAIT”教学模式的滚轴,是范例分析之后的具体操作方式。自主学习完全不同于传统学习模式,与接受学习相反,是一种更加现代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中要承担更多,要充分发挥自身学习主体的作用,要培养独立分析、探索的能力,要勇于实践和创造。

学习氛围的营造是建立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验任务,一般不允许相互交流,通过独立研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要坚持以教师为导向,发挥好教师的辅助作用。教师要为学生解疑答惑,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等技术手段辅导学生,可以记录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为后面的教学环节提供依据。最后,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引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时候要摒弃传统的死板作答方式,转为引导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打造互动共享的教学机制

互动共享是“MAIT”教学模式的动力,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学生紧密配合、互相促进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这三类基本互动,打造互动共享的教学机制。首先要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次在生生互动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分组以达到互动交流的最佳效果,最后要多展开变式探讨,“一曲多解”才是互动共享的教学目的。

(四)发挥教师点评的作用

教师点评是“MAIT”教学模式的外部保障和润滑剂,也是教师作为主导的最具体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点评有四个要求,其一,针对学生展示的音乐作品,教师要激励到位;其二,针对学生音乐创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做到准确解答;其三,针对学生音乐创作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做到归纳总结,形成方法和规律;其四,教师的点评要做到精炼易懂、直奔主题、点深点透。

总而言之,“MAIT”实验教学模式是在对相似课程的调查研究、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教学模式,“MAIT”实验教学模式具有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曉雯.音乐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与利用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尹红.新课程音乐教学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张睿.论电脑音乐软件在高师和声教学中的运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

作者:陈威

上一篇:工会与煤炭企业论文下一篇:日本教育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