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音乐与小学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传承精神、审美意蕴、人本思想、育人目的四个方面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两者之间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节日音乐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1:

浅谈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艺术是特定文化的产物,脱离了文化,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文章概述了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的概念,明确了两者间的联系,并就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协同发展的实现提出相应对策,意在为音乐艺术的长足、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与支持。

【关键词】传承 发展 专业门槛

音乐艺术虽然不是主课,但是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课程,跟生活息息相关必不可少,与文化课相辅相成。如何正确的看待音乐艺术就成为了重点,即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吸收丰富音乐文化知识又要借此放松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兴趣。

一、音乐热

步入二十世纪音乐文化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家长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的为孩子进行音乐兴趣教育的选择,往往不顾孩子本身的感受,盲目的选择一门或者多门音乐艺术类教育逼迫或者机械式学习,这是音乐学习上的一大难题,家长往往不了解孩子的喜好,不分辨孩子对选择科目的感受就做出选择,这样很容易造成畸形教育。不喜欢的东西往往不愿意付出努力,往往是浪费了时间、生命和金钱,这都是音乐教育的盲区。

二、音乐门槛

随着大学热,学生们为了上大学往往就音樂类专业作为门槛。顺应社会的需求,近年来各大高校扩招,大学里的艺术类院校就成为了学生们上大学跳板。短时间的学习音乐考大学,大学门槛太低造就了专业和非专业门槛模糊不清,大家认为只要是会就能行;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给高师生源上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考生质量大幅度滑坡,作为音乐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选择什么样的生源作为培养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整体素质。一些学校甚至利用一些卑劣的手段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往往优秀的孩子被一次次错过。而艺术类院校的文化也成为了老大难,通常艺术类院校比较注意专业能力,相对忽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和综合素养,这种招生方式已经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负面影响。

三、音乐教学方式腐朽不堪

七八十年代的教学课堂里并不重视音乐的存在,有些甚至不开设音乐课堂,有些孩子到了大学才知道有音乐课;而音乐课上也跟文化课教授上无太大区别,老师拿着书本繁琐无谓的念一些没有基础的学生根本不理解的理论知识。毫无生气的教学模式导致中国音乐文化士气低迷。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音乐教育高度上升从而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地位有所提高,短几年内音乐机构仿佛一夜出现在人们的眼中,音乐真的变得重要了吗?据了解,一些学校小学生毕业后往往只会唱几首儿歌,而初高中生由于学校抓质量抓升学率音乐课进行的稀稀拉拉,有些学校开设音乐课只是摆设。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方式让中国音乐教育腐朽不堪。

四、落后音乐不间断崛起直接或间接影响音乐教育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网络歌手如雨后春笋不断崛起,经典歌曲仿佛已成昨夜黄花,兴起的大多是一些不堪入耳的音乐。这类音乐作词不堪入目,作曲简单。影响高深艺术文化的传播,学生们受此类音乐的影响变坏,变得不爱学习,间接影响了各类成绩下滑。传统曲目变成了他们眼中的老古董,抵制排斥正规音乐教育,给文化教育和音乐教育带来了难题。

解决上述问题建议:

(一)认清学音乐是为什么

让家长了解什么是音乐,怎样选择音乐教育,如何正确的看待音乐教育。了解自己的孩子想要什么想学什么,怎么看待音乐。音乐是一门语言能让人感受到平常所不能感受的东西。往往刚学习音乐的孩子岁数不大,对于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积极性高。家长要让孩子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对音乐所抱的态度,避免一时兴起产生念头随之消极对待,此时家长就要做出相应对策对其鼓励教育。

(二)加强高校监督力度

我认为高校音乐教育招生的基本观点应是:在测试内容上注重文化和音乐及全方位综合素养的考察,力求杜绝人情因素,中饱私囊,专业和文化相加。我认为专业艺术院校不但要注重专业条件,方法技术等,更该注意音乐理解和表达方面,着眼点是音乐天赋、可塑性、音乐悟性等,为了防止录取途中出现黑哨等现象,考生可以安排到专门考点当场录音,由专门的人员统一评分。一旦发现徇私舞弊行为取消考试资格三年内不予参考资格,音乐笔试类题目安排机房,学生统一在计算机上答题,随即在题库里抽取一百份样卷,做到人人题目不同,杜绝提前泄题和互相抄袭行为。对派去招考的老师进行隔绝式住宿,除了考试当天不予随便走动,杜绝通信来往。大大降低低素质招考问题。

(三)引进优秀教师国外先进教学方法

学生音乐素养取决与老师教学经验对音乐的看法和学校对音乐的重视程度。杜绝音乐课如一潭死水的出现,老师多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一些小活动来增加学生的课堂情绪,利用肢体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音乐,只有孩子们去亲身体会,才能让音乐变成自己的。自己多实践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引进国外音乐教育,国外的音乐教育具国内音乐教育有领先地位,中国的音乐教育本就是国外引进,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来教习孩子,让孩子在日常文化学习中学习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四)市场加大力度管理

当今信息化社会,利用网络犯罪现象成风,要加大对网络的管理,要刮起一股讲文明,树新风的好习气,学生从自身思想上杜绝不良音乐带来的负面影响,自我规范、热爱学习、热爱生活。适当了解传统音乐,中国古典音乐,争当宣扬中国国粹艺术的小先锋,回唱经典老歌,红色歌曲,促进社会生活的进步,使音乐往好的方面发展。

综上所诉,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二者不可或缺,音乐文化往往影响音乐教育的方向,而音乐教育又从而改变音乐文化趋大众之所向,陶冶人民大众的情操,放松心情愉悦心情。音乐文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有着不能忽视的地位,而音乐教育随着近年音乐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也加大了力度改革,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家音乐家,侧面上推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

作者:黄晶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2: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音乐与小学音乐教育间的文化内涵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音乐与小学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从传承精神、审美意蕴、人本思想、育人目的四个方面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两者之间的文化内涵,为中国传统节日音乐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音乐;小学音乐教育;文化内涵

深刻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音乐与小学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旨在阐明小学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节日音乐二者间的关系,借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引导我们的孩子深刻学习传统节日音乐及文化,拓宽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视野,从而实现国学与音乐学的联通,达到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目的。中国传统节日音乐,即表达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中国人认同度较高节日的音乐。在华夏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音乐教育还是传统节日音乐及其文化,都是“乐”“礼”同源、古今一揆的。本文主要从传承精神、审美意蕴、人本思想、育人目的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传承精神 如出一辙

在中国音乐悠悠历史中,有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是依托传统节日习俗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例如表达中秋佳节的有广东粤音《彩云追月》、民族管弦乐《花好月圆》等民族音乐作品;表达端午节的有广东音乐《赛龙夺锦》、二胡独奏曲《良宵》等。这些色彩斑斓的音乐精品以民众耳熟能详的经典形式呈现,不但烘托了节日气氛,还凝聚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感。我们无论是百姓集体传唱还是学堂教学这些作品,都在潜移默化的传承着爱国爱家与民族团结的情感。例如欣赏教学民族器乐合奏曲《金蛇狂舞》,这首由聂耳先生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乐曲,以铿锵有力的节奏和活泼跳跃的旋律,表现了江南人民在传统节日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和百姓喜悦欢腾的情绪,音乐以鲜明的民族节日色彩,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民俗风景图。聂耳先生以《金蛇狂舞》命名,也寓意着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我们音乐教育者不可忽视的情感教育关键所在。传统节日音乐及其文化作为一种以儒学思想为导向的文化表现,承载着无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命。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民族符号在百姓和艺人的“心口相传”中,以音乐流动传播的形式得以保存至今。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节日音乐和小学音乐教育“乐”与“礼”的相得益彰,以及文化传承的古今一揆。

二、审美意蕴 异曲同工

小学音乐教育核心是审美教育,这与中国传统节日音乐中蕴含着对受众的自然统一之美的教育影响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敬神、祭祀等仪式都真实的体现着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上天的崇拜。在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中,人们顺应时序,感悟天、地、人合,这何尝不是一种自然统一的美?如《霓裳羽衣曲》就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女儿山(传说中的仙山),触发灵感而作,充满着对天界的神往,也代表着古人审美的价值取向。音乐教育自古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如古语有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而“起、承、转、合”的音乐结构也与自然动态相呼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遵循学生的年龄、天性和审美规律进行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美育教育。如教学人音版二年级上册表达春节的歌曲《过新年》:过新年呀咚咚咚咚锵,喜洋洋呀咚咚咚咚锵,鞭炮声声锣鼓响,咚咚咚咚锵,唱歌跳舞多欢畅,咚咚咚咚锵,幸福的生活甜呀甜又香,咚咚咚咚锵!教师创设情境充分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了解春节的由来和意义,学生在加入小乐器欢快歌唱的同时,培养了民族自豪感,激发了爱国爱家之情,体现顺应和随俗的自然统一的审美情怀。

三、人本思想 互为彼此

中国传统节日音乐文化蕴含了千年的华夏文明和丰富的礼仪形式,其饱含的人文伦理、情感道德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今天我们音乐课堂上教学的由谷建芬老师编曲的古诗《清明》,就是表现“清明时节” 百姓扫墓祭祖、踏青放鸢等民俗活动中,尊老爱幼、崇尚健康及敬畏生命的人本精神。又如新童谣《五月五是端午》:五月五是端午,背上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溪边百草香,最香最香是艾草。。。。。。就是表达“端午节”龙舟竞渡、采药吃粽等活动中百姓勤劳勇敢、忧国爱民、宣扬正义、驱邪辟瘟的人文情怀。“以人为本”是现代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音乐作为一门情感的艺术,可以抚慰伤痛、净化心灵。古代《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对一首音乐作品的切身体验、参与感知、情感交流等,又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与互助合作的态度。所以说传统节日音乐与音乐教育如一脉相承,互为彼此,都体现着人本思想与人文关怀。

四、育人目的 殊致同歸

小学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节日音乐的融合符合育人目的中的 “美育” 教育,传统节日音乐中优秀的人文情怀和正确的价值观对孩子们有着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如端午节广东音乐《赛龙夺锦》、琵琶独奏曲《龙船》,就是以传统习俗龙舟竞渡为背景,对受众进行“团结奋进、积极友善、强健体魄”等正能量的深度传播。又如重阳节倡议学生唱一首《九月九》儿歌送给爷爷奶奶听:“九月九,重阳到,爷爷奶奶哈哈笑,我请他们吃甜糕,爸妈夸我好宝宝……”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便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底,达到了育人的目的。音乐是美的象征、爱的化身,无论是传统节日音乐及文化的传承,还是小学音乐教育,都以“真、善、美”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最终感化人们的心灵。

结语:小学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节日音乐同属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活动,在传承精神、人本思想、审美意蕴、育人目的等方面“乐”“ 礼”同源、古今一揆。作为小学一线音乐教师的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两者之间的文化内涵,才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入优秀的传统节日音乐,达到拓宽学生新视野,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目的。最终,为国家下一代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怀的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董慧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引入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鲁东大学硕士论文》- 2017-11-01

[2]陈茜苑.让传统节日融入校园文化[J];基础教育参考;2015年18期

[3]周静.李敏,从疏离走向相辅而行——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生命教育资源[J];当代教育科学;2015年08期

[4]曹佩佩.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人文精神[J];音乐时空;2014年19期

作者:杜群香

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论文 篇3:

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摘要】本土音乐文化是存在于特定地区、富有该地区地方特色的音乐类文化形态,是其历史由来、形成与发展、音乐特点与其特有的语言形态等精髓之处。因此,地方高校音乐教学活动应充分体现该地区音乐文化特色,并制定改革课程方向,课程大纲以及研究课程设置等,以体现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将以某地方高校(D校)为例,探讨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为该地区本土音乐发展与音乐教育提出建议和想法。

【关键词】本土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传承与发展

基金项目: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东华理工为例(课题编号:19Sk90)。

本土音乐主要是指某特定地区或者某特定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通常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属于一个地区和民族的特色与特征,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是一个地区或区域,一个民族发展历程的最鲜明体现,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

一、本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

(一)满足了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纵观我国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深入探索与创新,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总体呈基础化、立体化、人文化、职业化等趋势。同时音乐教育新课程要求中提出“在实施音乐课程教学时,应注重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中的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理解多元文化,世界和平和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在当前新的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承担着向地方输送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角色,地方高校音乐艺术教育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性应用教育资源,深入耕耘地方音乐文化土壤体现地方特色,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促进继承与发展地方文化,优化学科结构,形成学科特色、突出学科优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態和精神风貌,地方高校应充分调动人才优势、教育资源,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强调教学特色、弘扬地方传统文化。

(二)立足本土,协同区域文化发展解决本土音乐发展困境

当前网络通讯高速发达,信息爆炸,流行音乐文化盛行,音乐教育大众化,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巨大冲击。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困难甚至几乎出现断代问题,这已经受到社会各级部门的关注和研究,当代大学生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作为向社会输送音乐人才的地方高校,除了教授学生音乐知识外还肩负地方音乐文化发展的重任,将地方音乐文化引入课堂,使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当地音乐文化,感受当地音乐文化内涵与魅力,为地方音乐文化创新思路注入新血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挖掘地方音乐文化特色,培养创新型音乐人才。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地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模式稍显落后,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课程设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教学理念需要被更新,教育学生培养正确音乐理念分辨优质音乐作品尤其重要。因此应转变高校音乐教育方法,丰富音乐教师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并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文化传承问题。地方高校协同地方文化发展在一定层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举办文艺活动在丰富基层群众生活的同时提高基层群众收入。地方高校的文化活动,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资源,丰富了文化活动类型,提高了文化活动精神高度,促进当地文化市场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帮助。地方高等院校协同当地文化组织、音乐家协会等举行包括本土音乐文化相关文艺活动,带动基层群众亲身体验,提高基层群众音乐文化素养,创造有利于本土音乐文化发展的环境,全方位提升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现实意义。

二、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制约因素

D学校目前为当地唯一一所高等院校,是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多学科性大学。音乐教学主要在该校艺术学院音乐舞蹈系通过针对音乐专业在校学生开展必修课和选修课等课程进行,该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为400人。多年来为当地及周边县区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一)本土音乐教学设置不够合理

地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模式延续着20世纪以西方音乐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且在学校音乐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是衡量学生专业能力和音乐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高校地方传统音乐教学体系的发展还不够系统、成熟,地方传统音乐文化课程在教学质量衡量标准中占比微小,导致地方音乐课程的开展不具备条件,以D学校为例,人文艺术类课程设置通常是“美学欣赏”“大学语文”等通识课程,且实施效果取决于学校实际教师配置情况及人文设施配备情况。而本土音乐的相关课程和师资配置受到主体教学设置的影响,其普及开展面更加受限。本土音乐教学课程普及面窄,其教学难以体现地方特色。

(二)音乐教学设施落后

地方高校音乐教学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不能利用现阶段新兴教学媒体设备等,导致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出现隔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音乐在传承中的一大制约因素是受流行音乐文化大热冲击,学生接受流行音乐文化更加简单便捷,而接触传统音乐的机会无论在我们的网络生活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受到流行音乐文化的挤压。以D校为例,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还沿用了20世纪的教学设备,直接影响教师上课效果,很多创新想法与实践受到设备与场地的影响难以实现,为了更有效的传承和发扬本土传统音乐文化,地方高校在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创新技术、形式,多利用新兴教学设备,给传统音乐换“新衣”不再让学生感觉传统音乐就是土、无聊等印象。使学生能多角度、多渠道、多途径、多元化的感悟本土音乐文化的魅力。

(三)本土音乐教学缺乏创新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本土音乐创新是在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进行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观察,目前实践与创新能力不足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教师团队创新力不足,从实践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学由于科研或教学任务繁重等各类原因导致精力不足,从而造成缺乏创新性,精力只限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创新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积累。第二,传统音乐教学实践形式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延续的是示范法、演示法、讲授法,在过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科技技术、网络通讯的发展,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难免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兴趣值下降。传统音乐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运用科技手段带领学生能多维度的思考体会传统音乐文化内涵。以D校为例,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学生不像一线城市的学生有丰富的现场学习机会,学校可充分利用自身教学资源,促进校内学院相互合作,进行专业交流,如利用有VR技术的学院带领音乐专业学生体验贴近真实的舞台,搭建网络平台与更多的传统音乐大师们交流学习等。通过创新实践教学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

(四)高校对本土音乐的重视程度有限

部分高校本身对人文艺术方面的教育重视程度就有限,本土音乐作为传播力度不大、受众范围有限的艺术学科,更容易被高校教育所忽视,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方面并不合理。虽然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工作从未止步,但在具体实施与方法运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地区虽然明确本土音乐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安排时,仍会遇到比如专业教师团队不足、教育资源不足等众多客观问题,所以高校对本土音乐教学的重视只是进行本土音乐科学教学的第一步。

三、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有效措施及创新

(一)提高认识,强调现实意义

现今,多元化发展在各个教育领域成为基本要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将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相联系成为文化发展大趋势,必然受到各教育领域关注与重视。在全球文化合作愈加紧密背景下,政府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地方高校应将本土音乐文化融入到地音乐教育,通过自身优势,如专业的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组织能力,对当地人文文化有着更为深邃的影响,并有效推动本土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地方高校应通过对本校音乐教育的研究与调查分析,以及协同本土音乐文化发展的优势评估,以探索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传承本土音乐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本土文化市场等方面促进本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循环模式。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在促进本土音乐文化发展的同时,推动本土音乐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地方基层群众文化素养。在社会发展众多条件中,文化发展是无法替代的一项重要条件,也是本土文化发展进程中较弱势的环节。地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当地音乐人才,并促进当地人文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節,其无法替代的、特有的地位主要体现在服务当地本土音乐文化发展,地方高等音乐教育与本土文化正在通过有效的方式发生着相互作用,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D校作为当地唯一一所高校,其音乐教育应该是当地最具权威性的,其培养的音乐专业学生,应该充分合理的利用自身专业,开展有利于本土音乐文化传播的文艺活动及演出比赛,主动服务社会,满足社会需要,服务本土音乐文化发展,致力于服务提高本土文化水平。

(二)整合本土音乐资源,充实本土音乐教育资源

受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影响,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相对单一,通常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与教材,这种传统的音乐课程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统一的教材与教学模式难以解决各地方高校学生的差异性,而统一的音乐课程更不能彰显本土音乐文化特色,一定程度上造成本土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浪费。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作为本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渠道应充分认识本土音乐文化的应用价值,从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与本土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教材作为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物,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编排本土音乐教材,创造条件把本土音乐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课程中,如声乐、视唱练耳、舞蹈等课程,并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补充。尤其重点培养教学过程中具有传承潜力的学生。重视当地极具特色的本土音乐文化形式,与当地文化传人达成合作,给予政策支持聘请地方文化传人进行文化交流及教学。综合分析本土音乐文化形式与载体的创新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本土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

(三)创办实践活动,实现本土音乐艺术实践

高校可以通过创办各种形式的实践体验活动,比如“本土音乐艺人进校园”“本土音乐演唱比赛”等活动,实现学生在学习本土音乐中的实践体验,不局限于理论学习,让学习切身感受本土音乐的魅力。也可以在学校内支持社团等校级组织的建立,使本土音乐的活动举办更加规范化、规模化,增加本土音乐的影响力。学生与本土音乐的结合,使学生也能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增长认识、开阔视野,促进全方面人才的培养。

(四)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本土音乐现代化创新

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如今,流行音乐此起彼伏,音乐市场和音乐作品鱼龙混杂,许多本土文化由于缺乏创新力度,加之大多是民间艺人口传心授,没有固定规范的教材,导致本土音乐容易出现无法出圈、不被人们所喜爱的现象。这就要求本土音乐人,注重本土音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这种物质条件是本土音乐进行创新传承、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另外,在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存储再查看的特点,所以即使在课后,高校学生们也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随时巩固知识,实现在课后也能自主练习、自主复习的效果。除此之外,这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授课方式也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与可持续性,民间音乐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软件,将作品和教材上传至网络,会被更多人看到,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与关注,可以有效提高本土音乐教学的广泛性与规范性。

(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对于本土音乐的教学,教师和学校重视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真正培养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本土音乐教学影响力较弱、传承性较低的问题。

四、总结

目前来看,本土音乐文化与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的融合还不够紧密,但文化传承的相关理念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我们不断的研究,创新实践方式与措施,本土音乐文化会在地方音乐教育中成为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总之,本土音乐的教学活动是一个重要且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在实践教学中,需要校方、教师和学生三方共同配合,除了上述的措施与对策,还应该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新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对策,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本土音乐的教学水平和组织能力,适应时代的需要,这样才能逐步提高高校中本土音乐教学的具体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的整体本土音乐教学水平,提高重视程度,甚至达到完善高校人文艺术类教学模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8(19).

[2]许佩晖.本土传统音乐课程资源与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整合[J]长春大学学报,2016(4).

[3]刘静雅.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文化建设的关系[J].沈阳大学学报,2013(3).

[4]勒宇.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创新研究[J].黄河之声,2018(19).

作者简介:黄霜阳(1991-),女,江西抚州人,艺术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

作者:黄霜阳

上一篇:物流技术中仓储管理论文下一篇:设施农业中农业机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