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

2024-05-22

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通用6篇)

篇1: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

美国音乐学院的分类以及音乐专业的方向设置

发布时间:2015-11-12 09:19

来源:兰乔圣菲音乐留学

作者:刘小闻

点击: 5908

这里兰乔圣菲顾问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美国大学音乐专业是如何划分的,音乐专业的分类和方向。

首先先说明一下美国大学音乐学院的不同类型。

美国目前的音乐学院有两种存在类型:

一、院校型音乐学院,这种学院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本身就是一个院校,是不隶属于任何大学的专门学院。

比如说:Juilliard School(朱利亚音乐学院);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 of Music(旧金山音乐学院)等。

二、院系型音乐学院,这种学院实际上是某个综合型的大学中的一个音乐方向的院系,比如说:Eastman 音乐学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他是罗彻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的音乐学院;Henry and Leigh Bienen School of Music 是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音乐学院等等。

之所以要先啰嗦着一些,是因为由于音乐学院存在模式的不同,他们的专业设置也是有一些区别的。

下面我们就详细说说美国音乐专业的具体方向有哪些,并且以罗彻斯特大学的EastMan 音乐学院和茱莉亚音乐学院 Juilliard School 为例简单了解一下两种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是怎么样。

一、罗彻斯特大学的 EastMan FORTE program)

音乐学院

本科分为两个学位: BM and BA(另外还可以申请 Dual Degree。有工作经验的可以申请

学位更适合自己。

一般综合类大学的音乐学院很多都提供这两种类型的学位选择,想要选择专业,最好先搞清楚那一种BM 是Bachelor of Music degree

一般这个学位提供更精细的专业学习,课程设置中有80%-90%是专业的音乐课程,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放在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in performance;学成的就业面大都是专业的音乐表演道路。

BA 指的Bachelor of Arts degree

BA 课程中只有 40-60%是音乐相关的课程,课程的重点和BM也有一些区别,主要是offers an intensive background in music theory and history(20 credits each),另外对音乐史感兴趣的同学们也是报读BA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很多BA的同学不只读音乐一个方向(for example, music and physics),在四年内完成这中双学位ie是很容易实现的。

这或许是报读综合类大学音乐college的优势吧。

另外,从申请的角度看,BM更注重专业的能力,BA更愿意招收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就意味着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而非本专业的学生更有优势了。

Dual Degree

是指学生在音乐和其他(BA、BS)专业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特长,可以同时申请两个方向的学习,但是录取要求是要参考各自不同的要求,申请也要尽量提早才是。这个Dual Degree非常有挑战性,一般每年有10%的学生是读这种Dual Degree,其中又只有一半的学生拿到学位。

具体到专业方向,BM 的专业设置

如下:

· Applied music(performance)音乐表演

· Composition 作曲

· Jazz studies and contemporary media 爵士乐研究与当代媒体

· Music education 音乐教育

· Musical arts 音乐艺术

· Theory 音乐原理

MA 是Master of Arts 的简称,主要是一个研究性的学位,学习重点是在创作和研究技能上,所以申请这个专业的话对英语的运用能力要求非常高。研究生也是分为 MM、MA

两种学位。

MA的大的研究方向可任选其一:创作或者音乐教育方向。

MM 是Master of Music 的简称,和MA的学习重点不同,MA更强调专业能力,例如在申请中,MM的声乐、器乐是要试音的,MA则不需要。

所以,申请者在选择MM还是MA时,要看个人背景和自己的职业目标。

MA 的专业方向如下:

· Composition 作曲

· Ethnomusicology 民族音乐学

· Music Education 音乐教育

· Music Theory Pedagogy 音乐教学法

· Musicology(a combined MA/PhD program)音乐学

· Theory(a combined MA/PhD program)

博士也是提供两种不同侧重的学位: PHD 的专业方向如下:

DOCTOR OF PHILOSOPHY(PHD)、DOCTOR OF MUSICAL ARTS(DMA)

· Composition

· Music Education

· Musicology

· Theory

DMA 的专业方向

如下:

· Composition

· Conducting(choral, orchestral, or wind ensemble)

· Early Music, Emphasis in Historical Plucked Instruments

· Jazz Studies and Contemporary Media

· Music Education

· Performance and Literature(instrumental or vocal)

· Piano Accompanying and Chamber Music

二、茱莉亚音乐学院的专业设置

注:学位名称附英文,或者只注有英文名称,以保障准确性。

undergraduate Programs: 本科提供以下学位: 音乐本科学位 Bachelor of Music :

· Composition 作曲

· Guitar 吉它

· Harpsichord 羽管键琴

· Jazz Studies 爵士乐研究

· Orchestral Instruments 管弦乐

· Organ 风琴

· Piano 钢琴

· Voice 声乐

专科 Diploma:

· Composition 作曲

· Guitar 吉它

· Harpsichord羽管键琴

· Jazz Studies 爵士乐研究

· Orchestral Instruments 管弦乐

· Organ 风琴

· Piano 钢琴

· Voice 声乐

Graduate Programs 硕士学位包括: Master of Music 音乐硕士

· Collaborative Piano 钢琴协作

· Composition 作曲

· Conducting(Orchestral)管弦乐队管理

· Guitar 吉它

· Harpsichord 羽管键琴

· Historical Performance

· Jazz Studies 爵士乐研究

· Orchestral Instruments 管弦乐

· Organ 风琴

· Piano 钢琴

· Voice 声乐

Graduate Diploma(接受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

· Collaborative Piano 钢琴协作

· Composition 作曲

· Conducting(Orchestral)管弦乐队管理

· Guitar 吉它

· Harpsichord 羽管键琴

· Historical Performance

· Jazz Studies 爵士乐研究

· Orchestral Instruments 管弦乐

· Organ 风琴

· Piano 钢琴

· Voice 声乐

Artist Diploma Programs 艺术专科课程

这是针对年轻的艺术家开设的以提高表演技能、获得相关能力证书的两年制课程,没有毕业证。

主要有以下方向:

· Artist Diploma in Jazz Studies爵士研究

· Artist Diploma in Opera Studies 歌剧研究

· Artist Diploma in Performance 表演

· Artist Diploma in String Quartet Studies 弦乐四重奏研究

Doctor of Musical Arts degree(DMA)音乐艺术博士

· Collaborative Piano

· Composition

· Keyboard Instruments

· Harpsichord

· Organ

· Piano

· Orchestral Instruments

· Voice

总结:

一般来说,综合大学下属的音乐学院更多的是重视申请者的综合能力,对标准化考试的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也为有才华的申请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专业的音乐学院专业课程设置精细,更适合专业实力突出的申请者。

篇2: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

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陶官小学 周欣 莎士比亚所曾经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应该说,没有不爱音乐的学生,但却有一些不愿进音乐课堂或进了音乐课堂却心不在焉的学生。显然,音乐课并不受到他们的欢迎和喜欢,相反的是受到了排斥和厌倦,这不能不说是音乐课堂的悲哀。在我执教的多个班级音乐课中,学生也表现出了对音乐课堂的不同态度与热情。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也不尽相同,但总有一部分学生会在音乐课上拖延而来,或在音乐课上表现出无所谓的消极慵懒心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学生连进音乐课堂都显得心不甘情不愿的话,那又何谈音乐教学的功能,又如何有效实施音乐课的教学呢?音乐课虽非主课,但被学生如此“打入冷宫”,遭受排斥,我的心头不免有些惆怅。面对现状,我们除了一味地在学生身上找问题,也要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探求缘由,对症下药,主动营造快乐生动的音乐课堂,使学生找回对音乐课堂失落的爱,这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但在教学过程中光靠艺术本身的魅力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巧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机会,引导学生沉浸在艺术的想象、体验、探究、审美、理解、创作和表现等情境中。如果教师每一节课都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创造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那音乐教学这个大舞台便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形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流连忘返,获得音乐学习的无限乐趣,使音乐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1、有趣的导入,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发现不管课堂教学内容多精彩,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始终不好,甚至会出现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情况。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研究酝酿合适的导入方法,由于方法得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越来越好。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唻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曲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同学们学的也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了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又如在欣赏《忆秦娥●娄山关》这一课时,以往的教学当中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导入——作品简介——作品欣赏——谈体会或唱奏主题音乐,这种教模方式只重教师讲授,忽视了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感到茫然,久而久之就对欣赏课失去了兴趣,甚至讨厌上欣赏课。于是我根据新授的内容认真研究,精心构思,采用提问和吸引学生最好方法之一的讲故事法逐渐导入:谁知道毛泽东诗词?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几个同学知道其中几首,然后请朗诵好的同学用动听的声音给大家朗诵,接着放录音欣赏并向学生展示毛泽东诗词,既有视觉欣赏效果又有配乐朗诵效果。先让学生感受音乐与姊妹艺术间的联系,又为下面的学习做个铺垫,然后给学生讲述娄山关战役的故事以及这首诗词的来历。然后再提问:想听听这首诗词和音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的吗?通过这种互相联通、互相迁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和音乐审美能力。

导入的目的是让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主题内容联系紧密,具有关联性。因此,在备课时首先必须认真分析课题内容,然后再去酝酿合适的导入内容,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2、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一定不要再一成不变的教师讲、学生听,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学生厌学,使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变得枯燥乏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出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分小组选讨论交流,看到这些东西同学们你都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完全释放了出来,京剧的角色、服饰、唱腔、历史等等,都在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听到我想让学生所知道的知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这样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也较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通过对角色的体验,将学生的内心情感转换到外在情感,而且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再次是气氛渲染,让会唱京剧的学生演唱熟悉曲目,虽然水平不高,可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热爱。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又如在欣赏《忆秦娥●娄山关》时我采用对比形式请同学们聆听全山石《娄山关》的独唱与合唱《忆秦娥●娄山关》,让他们体验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诗词有什麽不同的艺术效果?并且感受音乐风格是什么样的?(悲状美)音乐中心意境是什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轻松体验音乐情感的一种快乐体验。我认为音乐其实就是一种体验,音乐欣赏就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音乐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并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走进音乐中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这样既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创造意识,又为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1)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很枯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例如:

ⅹ 0 ⅹ ⅹ ⅹ Ⅰ ⅹⅹ ⅹ ⅹ — Ⅱ 我 们 爱 你 美 丽 校 园。

0ⅹ ⅹⅹ ⅹⅹⅹ ⅹⅠ0ⅹ ⅹⅹ ⅹ— Ⅱ 校 园是 我 们的 家 我 们爱 它。这样不仅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我自始至终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前提,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力为最终目的。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它将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imimama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这些音乐教学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是不是太“专业”?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的问题?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不再单一的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的引导学生。例如学唱《十送红军》时用lu母音随琴演唱歌曲旋律,提醒学生的坐姿、背挺直、鼻腔打开,嘴撅起来,体会歌曲意境,以情带声,并随时给学生做歌曲演唱示范,加上灵活多变的伴奏,整个教学过程把演唱方法融入其中。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上音乐课的目的是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让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音乐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识谱教学还要不要教、如何教?

咨询好多同行众说纷纭。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不教识谱吧,的确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唱会歌曲也一样能体验歌曲的音乐情感;教识谱吧,学生兴趣不大也很枯燥。可是我觉得对于音乐教学来说,音乐的知识和技能是音乐学习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只有有了一定音乐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例如在中小学的竖笛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识谱简直就无法吹奏,反过来也因为有了器乐教学才能加快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样在歌曲教学中,识谱也起着更重要的作用。那麽如何解决教学过程中识谱枯燥的问题呢?一般我会采用分段练唱降低难度以及抢答比赛的游戏形式,这样不仅降低了识谱的难度,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识谱不再枯燥乏味,还能使会识谱的同学带动不会识谱的同学,并激发学生学习歌谱的积极性。就这样,仅经过一年的时间在我的学生就基本消灭了不会识谱的现象。

篇3: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

一、简要论述俄罗斯音乐发展史

(一) 俄罗斯音乐起源

公元六世纪到九世纪是俄罗斯音乐的起源时期, 东斯拉夫时代, 出现了一批崇拜祖先、崇拜太阳、月亮、雷电等大自然现象的歌曲。这些歌曲与人们的劳动生活、祭祀生活密切相关。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多弦弹拨乐器、古弦乐器、竖笛、横笛以及号角等乐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俄罗斯音乐也随着氏族制度的瓦解出现了新的发展, 其音乐内容从崇拜祖先、崇拜太阳、月亮、雷电等, 转向英雄传说、英雄史诗等壮士歌曲。与此同时, 在市井间的表演之间逐渐萌发了世俗民间音乐。发展到十六世纪初期, 俄罗斯音乐已经形成了音律模式、文化特征、民族风情等较为独特的音乐派别, 其旋律宽广自由, 节拍灵活、调式交替变化。在十世纪末期, 随着东正教的引入与发展, 宗教音乐对俄罗斯音乐产生了严重影响。本土民俗歌曲与教会歌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碰撞, 进而出现了帕尔斯接歌曲。这类歌曲属于无伴奏下的多声部合唱。帕尔斯接歌曲华丽的多声部模式与当时俄罗斯造型与建筑中的巴洛克风格相吻合。在当时, 音乐已经成为重要的艺术方式, 在上流社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俄罗斯音乐萌芽

发展到十八世纪中期, 宗教逐渐淡出了俄罗斯历史舞台, 相应的, 音乐也逐渐摆脱了王权与宗教的束缚, 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重要方式。俄罗斯各地积极修建歌剧院, 歌剧成为了备受人们喜爱的主流音乐方式。在十八世纪晚期的启蒙思想影响下, 作曲家学派正式成立。汉多什金、福明、伯鲍尔特尼扬斯基等都是比较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们共同关注俄国民间生活题材, 积极运用民歌素材, 使其音乐带有一定形式的民族色彩。主要代表作有《马车夫》、《圣彼得堡商场》等等。在十九世纪上半期, 米伊格林卡这位俄国音乐之父将俄罗斯音乐推向了高峰时期, 这标志着俄国古典音乐主义的诞生。格林卡充分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精髓, 将富有俄国民族特色的民歌进行融会贯通, 这奠定了俄国民族乐派的基础。格林卡的《马德里职业》、《卡玛林斯卡亚》等都是俄国交响乐的重要代表作, 有别于秀音乐, 其豪迈奔放的曲风对俄罗斯交响乐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三) 俄罗斯音乐发展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 随着俄国社会的发展以及思想运动的发展, 俄国音乐得到了广泛开展。在圣彼得堡, 鲁宾斯坦兄弟开展了俄罗斯音乐协会, 并在莫斯科成立了音乐协会分会。鲁宾斯坦兄弟广泛开展音乐会, 进行音乐训练,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与莫斯科音乐学院。同时, 他们在圣彼得堡积极开展免费音乐学校, 积极宣传俄国、欧洲等名家作品, 进行了大量的音乐普及工作。在俄罗斯音乐创作方面, 出现了强力集团, 也就是以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居伊等为主要代表的新俄罗斯乐派。他们受到俄国民主革命思想影响, 积极倡导人民性与现实主义, 强调发扬与继承以格林卡外为代表的俄国民族音乐, 主张深入探究俄罗斯以及其他民族民间音乐, 积极学习与借鉴欧洲先进作曲艺术, 极大推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歌剧仍然是这一时期创作的重点, 歌剧重点是塑造人民群众的英勇形象, 反应俄国都整理时, 进而歌颂爱国主义与名族英雄主义精神。在取材方面, 大都来源于俄国民间传说与民间通话。比如说, 表现俄国人民志向、风俗的《萨德科》与《雪姑娘》。揭露俄国社会沙皇统治黑暗的《金鸡》与《不死的卡谢》。描写俄国风土民情的《五月之夜》以及《索罗钦斯克集市》。在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中, 还出现了闻名全世界的柴可夫斯基, 其作曲内容深刻反映了沙皇高压专治政策下, 俄国知识阶层内心的苦闷。他将城市歌曲音乐积极纳入自己创作作品中去, 其创作几乎涉及了全面的音乐形式与音乐题材。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交织了风俗生活、抒情表白与戏剧冲突, 感情真挚、生动, 旋律委婉, 非常富有感染力。比如说, 《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舞剧, 《是白日笼罩吗》、《祝福你, 森林》等浪漫曲曲, 《小提琴协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幻想曲, 《黑桃皇后》等歌剧…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广受人们喜爱与流传, 在当今古典音乐中, 他的音乐仍具有重要地位。

(四) 俄罗斯音乐转折

在这一时期俄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 在俄罗斯音乐成为一种政治斗争武器被广泛使用。在这一阶段, 出现了大量的革命歌曲, 这些革命歌曲大都是在原来歌曲基础上进行填词、加工而成的。革命歌曲的民众煽动性、反沙俄统治等特点超过其艺术特性。比如说, 《国际歌》、《华沙革命歌》、《同志们, 勇敢地前进》等革命歌曲, 都是在这一阶段诞生的。在音乐专业领域, 额洛奇音乐与外界音乐有了更多的碰撞, 创作说法多样化、表现风格多样化。

(五) 俄罗斯音乐新生

十月革命阶段之后, 崭新的政治环境为俄罗斯音乐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在俄罗斯民族生活中, 音乐活动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世界各国人民也逐渐看到了俄罗斯音乐的文化魅力。发展到今天, 俄罗斯人们对音乐的热爱仍然闻名全世界。另外, 俄罗斯音乐的发展, 对我国学习西方音乐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早期学习与创作西方音乐的过程中, 俄罗斯痕迹非常明显, 其不管是在演奏技巧还是表现手法等方面, 我国学习俄罗斯音乐远远超过学习西方古典音乐, 《黄河大合唱》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

二、俄罗斯音乐的艺术特点以及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分析

(一) 俄罗斯音乐的艺术特点分析

1.民族气质鲜明

俄罗斯音乐有着浑然天成的真挚、朴实、浑厚。民间音乐与宗教音乐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传统, 室内音乐、交响乐、歌剧等有着明显的民族气质。比如说, 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创作《长夜的寂静里》, 这首歌在新风格方面具有强烈代表性, 是典型的俄国古典风格, 旋律线条悠长, 在音乐上很完整。非常注重诗章句法的呼应, 比如说, 是谁夜深人静时, 喃喃低语。这两句写得很紧凑;对谁都是个谜, 啊, 我的诗篇。两句中就加了间奏, 曲调自然而流畅地得到了舒展, 甚是优美。1987年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创作了《微风从高处吹来》, 是《春天》中的第二首作品, 第一首是《听那云雀歌声嘹亮》, 第三首歌曲为《花环》, 第四首歌曲为《当初春之时》。在这一阶段, 《海滨》、《致诗人》、《春天》是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重要的作品, 表现了青春年华、大自然的爱情, 与《雪娘》等歌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表现手法丰富

在歌曲艺术表现过程中, 作品的整体布局、旋律、和声、调性等等具有重要作用。比如说, 在《箭毒树》中, 通过严峻隐喻的音调来表现荒原景色, 人声与伴奏在第一小节相协调:在炎炎夏日、荒凉贫瘠的荒原上, 箭毒树孤独生长, 就像哨兵一样。第二次改变了伴奏织体, 紧密和应:箭毒树分泌出来的毒汁被烈日所融化, 在黄昏冷风吹拂下, 进一步凝结成树脂。第三次变为三声部密接和应。通过强劲、有力量的曲调, 表现出人们对嗜血暴君的强烈抗议:专制沙皇通过毒液制造成毒箭, 并随时听命于其使唤, 将死亡之箭射向邻国异邦, 射向四面八方。

(二) 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分析

1.悲剧性特征

可以说, 俄罗斯是一个悲剧性民族, 其特殊的历史条件, 打造了特殊的民族悲剧。这就使得悲剧性成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 就能深入的体现这一特征。格林卡与柴可夫斯基同处于同一历史时期, 其在民族音乐的推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刚毅、坚强、倔强的俄罗斯民族性格

俄罗斯人民非常爱国, 他们很关注自身民族性的发挥。他们创作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天鹅湖》等等, 家喻户晓, 将俄国人特有的刚毅、坚强、倔强的民族性格展现无遗。在《伊万.苏萨宁》歌曲中, 格林卡通过诸多合唱的方式。第一首合唱《我们的祖国》旋律坚定有力, 民歌风味浓厚, 气息宽广, 具有史诗的气概, 表现了俄罗斯民族淳朴而宽厚的性格特征。

3.强烈的民族自觉性

民族自觉性指的是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认同感。众所周知, 民族自觉性是一个民族历经万难屹立不倒的重要根基。对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俄罗斯人给予高度自信, 以本民族独有的东西感到骄傲与自豪。尤其是战争歌曲, 非常令人振奋。比如说, 在《神圣的战争》中, 气壮山河的豪情深刻表现出俄罗斯民众顽强、爱国、坚强的民族自觉性。

三、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分析

中华民族是一个音乐源远流长的多民族国家, 经历了五千年的民族发展, 每个民族都积淀了自己的创作才能与文艺智慧, 民族个性非常鲜明。自古以来, 中华民族就具有海纳百川、交流融合的精神。在与中西方文化交融与发展过程中, 互相竞争、发展、衍生。对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来讲, 历史变迁、时间推移等都是一个发展过程,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各种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都会对音乐产生严重影响。我国的传统音乐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密切相关。

由于新民主主义的不彻底性,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音乐低位比较尴尬, 这更好的体现了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密不可分。在中国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受到严重侵袭的同时, 文化侵袭是一种必然现象。从某种角度来说, 这种侵袭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创造了一次契机。但是, 在那个时期的思想潮流中, 对于新音乐持全面否定态度。站在历史角度来说, 由于五四运动的不彻底, 也导致了新音乐发展的举步维艰。从新中国解放到文化大革命以来, 只是民族音乐发展的一个积累时期。盲目排外、自力更生, 使得音乐发展处在真空状态。在免遭文化侵袭的同时, 也失去了与国外先进文化相互交流的机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深入发展, 使传统的心理状态、秩序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学术思想以及音乐文化的峰潮涌入, 使得中华民族很快在茫然状态中走出来, 从善如流的民族音乐发展趋势, 也从否定中达到全新可定。

四、俄罗斯民族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启示

首先, 民族音乐的编创者必须心系祖国, 心系人民大众。在音乐人进行音乐创作过程中, 必须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音乐作品创作要为人民而作。特别是在商品经济时代, 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 部分民族音乐中充斥着铜臭味。作为一名合格的民族音乐创始人, 必须当之无愧的充当音乐灵魂的角色, 成为民族主义者。只有音乐能反应人民的生活状态、精神文化时, 才能真正体现民族精神, 这种音乐才能具备较强的民族特性, 进而创作出与民族共鸣的作品。

其次, 民族音乐教育者必须合理把握教学内容。祖国未来发展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民族音乐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音乐未来发展。学习与借鉴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创作方法, 是学习俄罗斯音乐的最重要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拓展民族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在保持传统风格基础上, 又被世界音乐所认可与接受。现阶段, 我国部分音乐教育人员没有负起传承民族音乐的责任, 严重阻碍与影响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我们在积极学习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同时, 必须充分保持中国特有的民族色彩, 真正将音乐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

再次, 深入挖掘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文化遗产。新形势下, 要想促进民族音乐的健康、和谐发展, 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积极培育新时期接触的民族音乐作曲家, 积极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与此同时, 不断创新民族器乐与民族乐器, 进一步拓宽民族音乐内容。民族音乐的发展, 单纯的依靠平时演出是完全不够的, 最重要的是普及民族音乐文化, 培养民族音乐听众, 积极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 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内涵, 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 促进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 真正让民族的走向世界。

五、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针对俄罗斯音乐发展史、俄罗斯音乐的艺术特点以及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主要特征、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开始入手分析, 从三个方面:民族音乐的编创者必须心系祖国, 民族音乐教育者必须合理把握教学内容, 深入挖掘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文化遗产, 详细论述了俄罗斯民族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启示。

摘要:俄罗斯是艺术天分非常高的国度, 悲怆的历史、宽广无垠的大地, 为天才作曲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素材。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黑暗的沙皇统治, 激发着人们音乐创作的动力与热情。其中, 民族音乐以其优美的民族风格、深厚的文化内涵, 成为欧洲音乐史上的璀璨明星。接下来, 本文将详细探究俄罗斯音乐发展以及民族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启示。

关键词:俄罗斯音乐,民族音乐,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廖西琳.俄罗斯音乐艺术教育的借鉴[J].艺术教育, 2009, 11.

[2]张春良.从民族性试论俄罗斯浪漫曲与民歌的演唱风格[J].艺术教育, 2011, 3.

[3]苏萌.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中音乐特征的体现[J].大舞台, 2012, 8.

[4]阿兰诺夫斯基, 张洪模译.俄罗斯作曲家与20世纪[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11, 5.

[5]杜亚雄, 从分析到综合——西方民族音乐学思维模式的历史发展轨迹[J].音乐研究, 2012, 3.

篇4:郎朗以及他的音乐时代

——潘基文

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位钢琴家,在保持令人惊异的精准技巧的同时,可以让音乐的乐句尽情舞蹈。这部作品的难度与艺术性自不用说,它能展现演奏者丰富的技巧,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美感与精细的表现。它与郎朗的演奏风格相得益彰——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态度。

——塞蒙·莱托爵士

从美国到瑞士,从荷兰到德国,从南美到北美,到中国,再到法国……2013年对于郎朗来说,注定又是一个忙碌的年份。作为一名职业钢琴演奏家,在光纤亮丽的外表之下,郎朗付出了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众多的音乐会和社会活动虽然占据了他的大量时间,但这丝毫不影响郎朗对艺术的追求。他对自己的音乐始终保持着极其苛刻的要求,努力使音乐达到至臻完美的境界。对此,指挥家、柏林爱乐乐团现任艺术总监塞蒙·莱托爵士评价道:“郎朗让我们所有人都体验到了音乐撞击心灵的感觉,他能把如此艰深的技巧完成得如此艺术化,在展示无与伦比的技艺的同时,又让我们非常深入地用心去感受音乐,沉醉其中,他简直拥有不可思议的才能!”正是坚持着这种对音乐的不懈追求,使得郎朗成功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顶级交响乐团合作,并成为中国音乐家中,与世界顶级乐团合作发行录音专辑最多的音乐家之一。可以说,郎朗的名字已经不再只属于他自己,他是中国钢琴音乐的代名词,也是世界钢琴音乐的代名词。当下,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郎朗热潮”,随着这种热潮不断趋向白热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中国钢琴家的时代,已经成为郎朗的时代。

回顾往年的历程,郎朗的活动主要分成三个板块:其一是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其二是录制音乐专辑,其三是致力于慈善事业。这三件大事似乎已经成为郎朗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举办音乐会是音乐家们的必修课,每位成功的音乐家一生都要举办大量的音乐会,这似乎已经成为音乐界的惯例。音乐会上钢琴家们如鱼得水,信手拈来,看似不费吹灰之力的举动,实际都要在台下付出巨大的努力,承受巨大的压力,郎朗也不例外。事实证明,郎朗通过刻苦的练习,在每一次音乐会上都能完美的地驾驭作品,对每一首作品都能很好地诠释,并得到观众一致的赞誉。2013年3月在美国波士顿,郎朗与指挥大师拉斐尔·弗吕贝克·德·伯格斯(Rafael Frühbeck de Burgos)以及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演释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会后,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凯萨激动地说:“郎朗每天的音乐会都有不同的感染人之处,他的艺术创造意识值得全世界的艺术家学习致敬,他能在每一天用不同的创作来打动人们的心灵,这种打动是最深层的。他弹奏出的丰富多彩的音响是当今古典音乐最需要的灵感和技法,他是伟大的艺术创造大师!”5月,郎朗在迪士尼音乐厅与指挥家古斯塔沃·杜达梅尔以及洛杉矶爱乐乐团合作,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音乐会结束后,《洛杉矶时报》艺术文化板块在头版评论道:“这是一场异常精彩的演出!郎朗在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中融入了充满个性的理解,而杜达梅尔也配合得非常默契。郎朗那种开放性思维的创新让人觉得非常奇妙。”“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一切顶级的媒体都证明了郎朗非凡的技巧和富有天赋的表演才能。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懈的努力成就了郎朗,音乐会使他获得了无数的赞誉,持此之外,他所录制的音乐专辑也受到了业界广泛的认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12年10月22日,郎朗在全球发行了新专辑《肖邦》,这张专辑包括了《肖邦练习曲》(Op.25)、《平静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也挑选了他自己十分喜爱的较短曲目,如三首《夜曲》和广为熟知的《华尔兹》(Op.64)。郎朗细腻、深情的演奏为他的这张专辑带来了满堂喝彩。《肖邦》专辑毫无争议地获得了全英古典音乐奖(Classical Brits Awards)年度最佳古典唱片提名,2013年9月又荣膺德国古典回声大奖年度畅销唱片。《肖邦》这张专辑创造了国人专辑同时获得两项世界古典音乐大奖的传奇。郎朗凭借其在全球范围内古典音乐唱片录制和演奏上的突出成就,被英国唱片业协会授予全英古典音乐奖 “年度最佳国际艺术家奖”,成为首位获得该项大奖的中国艺术家。

近年来郎朗每年都会发行新的专辑。2013年郎朗与柏林爱乐乐团以及其艺术总监塞蒙·莱托爵士合作录制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和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众所周知,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鲜有钢琴家录制,亦是被誉为钢琴协奏曲史上最难演奏的作品之一,其对钢琴独奏与指挥的默契程度要求非常高。对此,郎朗将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技术难度以相同的标准来衡量。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是郎朗最钟爱的一部作品,他也在超过十年的演奏生涯中不断挑战此部作品。他说:“我为这两首协奏曲做足了功课,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练习了十五年,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也有九年。在三十岁的年纪,自己也有足够扎实的基础来表现这些技巧要求极高的作品。”录音结束后,塞蒙·莱托爵士激动地说:“我从未见过任何一位钢琴家,在保持令人惊异的精准技巧的同时,可以让音乐的乐句尽情舞蹈。这部作品的难度与艺术性自不用说,它能展现演奏者丰富的技巧,也在很大程度上要求美感与精细的表现。它与郎朗的演奏风格相得益彰——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态度。”

nlc202309040158

有意思的是,在录制这张唱片之前,塞蒙·莱托爵士曾经质疑过是否将这两首曲子放在同一张专辑里发行,他说:“这两首协奏曲都写于同一个时期,而且相隔不超过十年,但是,我的上帝,这十年间发生了多么大的改变,产生了如此截然相反的两种个人风格。”对此,郎朗说:“这两部作品都如此具有生命力,节奏充满活力,在我听起来他们完全属于同一个时代。我的确觉得这些协奏曲之间有着音乐性的关联。”最后郎朗还是说服了塞蒙·莱托爵士,莱托爵士表示:“这些协奏曲听起来非常现代,在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中有些乐章就像当今的嘻哈风格一样具有即时性与话语权。巴托克的作品也一样,所使用的音乐语言与当今许多尖端的先锋派音乐之间有不少共通性。尽管他们并不像贝多芬、肖邦或柴科夫斯基的协奏曲一样为人熟知,但我认为巴托克与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在当今会被听众更广泛地谈论。”

在巴托克作品的录制上,塞蒙·莱托爵士回忆道:“我控制了节奏,因为管弦乐队如何配合钢琴这件事情非常重要。而在录制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时,更多的则是钢琴家主导节奏,而我们只是跟随他的需要。”“技术上非常困难,但如何进行控制也同样困难,”郎朗补充道,“和巴托克《第二协奏曲》类似——你在一张宏大的蓝图下演奏这些十分细腻的音符,你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控制,非常多的事情要做,但你仍然需要在演奏缓慢的乐章时达到100%的控制。”

相信郎朗的新专辑一定会再次创造奇迹。

郎朗的音乐给人们带去了幸福与希望,除了开音乐会、录制唱片以外,他也不忘记资助有天分的儿童去美国深造,不忘记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们。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雅安突发地震,郎朗同全国人民一样心系雅安,当即决定捐款五十万元,支援灾区人民。4月25日,在南美的巡演上,郎朗与杜达梅尔各自手持白花,用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诠释生命的真谛,表达对雅安人民的慰问。

郎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在一次又一次的音乐会上,一张又一张的唱片中,我们都能感觉到他的进步,感受到他独特的个性,感知到他细腻、柔美、富有张力的音色,他不仅用心灵去演释音乐,用生命诠释音乐,更是用音乐感化人们。二十一世纪当之无愧是中国钢琴家的时代,是郎朗的时代!

- 本刊 - 郎朗

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文化对你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艺术是无国界的,尤其音乐,是一种普世的语言和沟通方式,在全球巡演过程中我不断发现各种文化的人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共鸣,这是我觉得音乐最吸引我的地方。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个人的成长环境及文化背景都有很大关系。我的青少年在中国成长,又在相对年轻的年龄到西方学习音乐,因此可以说东西方文化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很好的组合。

你在录制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巴托克《第二钢琴协奏曲》这张专辑时,面对众多的音乐版本,是如何把握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的?

其实不光是不同版本,和指挥、乐队的每一次合作也都是一个学习和创新的过程。这一次的录音很荣幸合作的是当今最优秀的乐团和指挥,整个合作的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你怎么看待塞蒙·莱托爵士的指挥风格?

塞蒙·莱托爵士可以说是古典音乐界的又一位传奇指挥,他是个喜欢挑战又非常有激情的指挥,这一次的曲目选择也很有挑战性。他指挥反应机敏,有很活跃的思路,在带乐团过程中尽显大将风范。每一次与他合作都是一种淋漓尽致的享受。

你每年在全球都有很多场演出,支持你走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支持我走下去的是我从幼年时代开始的艺术梦想,在很多人眼里我已经登上事业的顶点,但其实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除了关注于我自己的演奏事业外,近年来我花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培养下一代。我在纽约成立了郎朗国际音乐基金会,在深圳创办了郎朗音乐世界,都旨在培养年轻艺术家,倡导音乐教育。不管巡演走到哪里,我都尽可能抽时间与当地的孩子们在一起交流艺术,看到他们对音乐感兴趣,我就仿佛看到了古典艺术的未来。能尽力所能及的努力为古典音乐做点事情让我觉得非常欣慰。

郎朗获“联合国和平大使”殊荣

2013年10月28日联合国基于郎朗在过去十年当中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致力于对全世界儿童的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任命郎朗为联合国和平大使。郎朗因此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联合国和平大使”,同时也是获得该项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

目前现任的联合国和平大使共有十一位以及一位联合国亲善大使。联合国和平大使皆为从艺术、文学、音乐和体育领域精挑细选的杰出人士,他们同意协助联合国将全球的注意力集中到联合国的工作上来。他们通过参与公开活动、联系国际媒体以及从事人道主义工作,来加深人们对联合国需要每个人予以关注的理想与目标的理解。这是秘书长授予全球公民的最高荣誉。

篇5: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

二.新人入场:瓦格娜版本的婚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温柔版(瓦格纳版)》

三.新人宣誓环节:

歌曲推荐钢琴曲《沐浴晨光》,宣誓完毕可以立即配上齐秦的《爱情宣言》高潮部分,一定要宣誓完毕,不然会听不清说话。

四.交换信物:刘德华的《婚礼进行曲》,前奏伴娘把戒枕送上,从带戒指开始,就进入歌曲部分。

五.交杯酒:《i_knew_i_loved_you》

六.新人感言:新郎用的是《爱情电影》,新娘用的是《kiss the rain》。

七.父母和证婚人以及主婚人发言,都可以用钢琴曲《ANNIE LAURIE》,不张扬,也起到衬托的作用。

八.给父母敬茶,改口,献礼物,可以用《爸妈谢谢你》

九.倒香槟:《小夫妻》,因为环节比较长,整个第一段歌词都能听到,歌词很不错。节奏也比较轻松,适合这个环节。

十.切蛋糕:觉得是个很甜蜜的事情,用浪漫的《love will keep us alive》

十一.点蜡烛:我觉得音乐《我的歌为你而唱》还不错。

十二.新人互吻:《你是我最深爱的女人》高潮部分。就在接吻开始一瞬间,“你是我最深爱的女人”响起。

十三.抛手捧花:应该是一个比较欢快的环节,觉得韩语歌曲《爱你多一些》很合适。

十四.婚礼完毕,新人退场,《because you loved me》

OK!婚礼部分就完成啦!

篇6:音乐文化以及音乐教育

《音乐与游戏》教学设计以及本站网友点评(小学一年级)作者

绍兴县柯桥小学

沈敏乐

小谢推荐 教学目标:

通过音乐游戏《找朋友》,感受有音乐的游戏和无音乐的游戏之间的差异。

通过音乐游戏《躲猫猫》,感受音乐可以更好的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

音乐游戏《找朋友》

听《找朋友》走进教室,律动。

2游戏《找朋友》

A导语,听到什么歌曲,会这个游戏?

B做游戏,感受有无音乐游戏之间的差别。

二感受《躲猫猫》音乐与游戏的关系

欣赏《捉迷藏》游戏录象

2欣赏苗族歌曲《躲猫猫》,感受苗族歌曲,了解《躲》是苗族小朋友对“捉迷藏”的另一种叫法。

3师范唱,想象苗族小朋友做游戏的心情

4师生演唱歌曲

学生体验躲猫猫游戏

6教师小结

用《躲猫猫》音乐创编不同音乐游戏

用《跳绳》的歌词,创编新的音乐游戏

A听躲猫猫伴奏,学生填词

B学生演唱新歌

音乐游戏《跳绳》

D师生互评

2用躲猫猫的旋律创编其他的音乐游戏

A学生创编歌词

B听躲猫猫音乐填词

学生表演创编的音乐游戏

D师生互评

四堂小结

(注:为输入简便,稍有改动)

欣然:我听时都有笔录,随着教案都有环节的改动,但她这没有,我感觉她的光凭教案看不出什么,我挺喜欢她的风格的,可最后她居然只有二等,大家都觉得挺可惜的!

小谢:这次展示的以小学居多,中学只有三堂,小学的我不知道怎样才算优秀的,我感觉学生参与性强,气氛活跃,但是我觉得实质性的内容不多,有的甚至把音乐放在一边(呵呵,我不熟悉小学的,没有发言权,还是让欣然,lil说吧)

中学的上得一般,都有展示个人技能之嫌,而把学生放在一边,堂气氛比较沉。

我把王铁对音乐提的要求在这里点点吧:

堂气氛活跃不等于堂设计科学合理

2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学生思维活跃

3会收集资料不等于会用资料

4教学民主不等于不要次序

合作学习不等于全合作

小叶子:沈敏乐老师在绍兴上过。绍兴县教研室的杨老师来我们学校诊时说起过她的。

我感觉:

1、本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了音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创编活动较成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力。欣然:小学的我觉得有几节还是很不错的!大概四节左右,在教学风格上,有的很大气,有的亲和地非常深入人心。他们的设计都很有层次,结构都很严密,一步步地推开挖深内容,比如《苗岭飞出的歌》,很多老师都上过《苗岭的早晨》,但大部分的老师都是让学生欣赏,最多在开展一些活动,而上这的叶老师设计地很好把教材真正挖深了,把苗族“飞歌”,“芦笙舞”“木鼓舞”都放到了教学活动中,结合上述苗族活动的特点来欣赏这首乐曲,一步步设计地挺到位的,因为是第一节,气氛可能不是特别特别的活跃,但不难看出,这位老师的功底很不错,她的眼神、手势、语气等都让人感觉到了一种很真切的关爱!

沈老师说话的感觉我很喜欢,很有条理,问题问下去她不会象有的老师,一定要引导引导再引导,直到学生说出了自己心里想的那个答案,学生实在猜不出,老师自己说也很自然啊,她的感觉很随意,突出了“玩”的主题,在“玩”“开心地玩”的过程中她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我的教学我也希望向这个方向发展,一切都应该是很自然!

《感受回旋曲》的邬老师的风格很大气,说话中让人感觉到了一种“精气神”,但她有不是那种只会大气的人,她会突然转弯以一种很深情的感觉跟学生说话,听得人心里酸酸的,她从“军营的早晨”开始,结合简单的唱,脚步声、口号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回旋曲,听《波基上校进行曲》时她给学生带上了不同颜色的帽子,带帽子的学生上来一站,这首曲子的结构马上就非常清晰了,她还结合海宁的地方特色让学生表现“观潮回旋曲”,学生不可能第一次就表现地很到位,这个过程中她的引导很到位!

《走进舞蹈世界》的那个小伙子非常阳光,充分体现了男教师的特色很幽默,一进教室他就带大家跳舞,象个舞厅的D,以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在第一时间博得了大家的好感,他还问“我帅不帅”跳舞了还嫌“地方太小”,大家都笑了,觉得他这个人很开心学生也很乐意跟他闹,但他的教学设计是一定都不含糊的,表演“水”的时候思路很好,通过《小溪》《江河》《大海》的表现让学生了解了舞蹈的一些元素,利用纱巾道具的环节整个场面很漂亮,我觉得这个小伙子还是挺能干的!……

上一篇:军训特辑下一篇:德育学堂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