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论文

2022-04-19

【摘要】小学音乐欣赏课既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我反复地学习新课改、解读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对于如何彰显欣赏课音乐的魅力只有从心(“欣”)出发,方能“赏”乐曲之内涵和魅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论文 篇1: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之音乐魅力

摘要:对于小学的教育来说,音乐赏析课不仅仅是一个学习音乐必备的过程,还是一个培养学生美感和韵律的很好的途径。通过不断对新课改的研究和解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去实践和总结,我认为音乐的展示和凸显,是需要在具体的课程中实现的,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体会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音乐赏析课;小学教学;音乐魅力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魅力,需要用心去聆听

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并不是为了发展我国的音乐事业,也不是为了去培养歌唱家和音乐家,最主要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可以听懂并欣赏音乐的人群。听,是赏析音乐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唯有听懂一首歌,一片曲,才能融入音乐的殿堂。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做到听这一点,让他们用心聆听积极并积极加入这个环节是十分关键的。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并从中拓宽了他们的事业,提高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所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参与到听音乐这一环节中,对于一名音乐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聆听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去认真仔细的品味。现如今的音乐表达方式中,听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唱一首歌还是识一篇谱,都离不开听。音乐的音律、节奏也均需要用听来感受。所以当我们静下心来去认真聆听一首音乐,这对于小学音乐赏析课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当你静下心来,你所有的感觉才会更加清晰。

二、小学音乐赏析课的魅力,需要认真去的感知

在我国,新课标指出,小学音乐赏析课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通过不断的互动,来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并将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活动等内容放在这节课堂的中心位置。音乐对于一节赏析课来说,应该被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学生便是音乐的承载者,是有他们对于一首音乐的独特见解的,这时候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变化,了解他们所想的内容,要充分掌握他们的所感和所想,从而将他们的个性充分的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更进一步的激起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感知这一过程是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注意力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细心的去指导,发现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教师讲解过程中解决他们所产生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投入更高的精力去听讲,因为他们想知道自己所遇到困难的解决方式。还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把握住课堂氛围,及时给予学生肯定的意见,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聚焦在音乐当中。由于每位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以及不同的文化素养,难免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音乐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感受,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想法和创造。每位学生都应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共同讨论,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能力。

三、小学音乐赏析课的魅力,舒适的体验感受

音乐是一种摸不着的东西,它无形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但是学生的积极谈论以及参与程度却是有型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不仅仅要积极谈论,还应该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且表达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要高度集中,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亮点,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音乐。如何更好的去体验一首音乐,需要我们有舒适的心情。将一些通过多媒体或者是课本中的乐器等搬到现实生活中比如钢琴、笛子、小提琴等,或者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乐器带到课堂中并向同学们进行展示,这样不仅会提高他们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提高他们的专注度从而达到更理想的视听效果,也可以让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引导语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要对一首音乐进行赏析时,将学生引入这首歌的背景当中来,让学生对于这首音乐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共情,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去理解所学内容传达的思想感情,使得音乐真正进去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得到最真实的体验。

四、小学音乐赏析课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

音乐中的审美指的是对于音乐所感、所想、以及自身与音乐之间的沟通和认知。小学音乐赏析课就应该具有这种美的体验。我国千年的传统文化就奠定了我们所要培养的音乐审美能力,我们国家的教育也传递了对于赏析音乐美的这一过程的培养,进一步展现出学生优良的美德。由于小学生的表现欲十分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去扮演一些音乐剧中的角色,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学生可以通过扮演这部音乐剧其中的角色来理解这部音乐剧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其中对于音乐的利用和创建,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还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动是学生传达自己对音乐的喜爱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演,从而提高了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对音乐产生丰富的联想,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以及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素养的很好的一条途径。

总结:小学音乐赏析课的创建,充分提高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我国,音乐课是教育中一个关键的内容,但也是现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受到太多重视的环节,还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发现问题,并且从这些问题中进行总结,并加以改正,赏析课的开设是一个很值得去推广的课程,值得教育界去重视,对于小学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只要坚持不懈,积极探索那些在音乐过程中的未知领域,就一定会在音乐教育事业中取得很大的效果和成就。

参考文献:

[1]陳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09).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王夏.《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收”和“放”》[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10.

作者:刘鹏程

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论文 篇2: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之音乐魅力

【摘要】小学音乐欣赏课既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一名青年音乐教师,我反复地学习新课改、解读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对于如何彰显欣赏课音乐的魅力只有从心(“欣”)出发,方能“赏”乐曲之内涵和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课 教学 魅力

一、欣賞课音乐魅力之——聆听需静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在欣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聆听、积极参与听觉体验,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音乐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学会聆听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体验,对于音乐教师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聆听,需要一颗安静的心。音乐艺术最本质的性能,是给人以欣赏的。当前社会上,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唱歌、器乐演奏、识谱等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力等诸因素也都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在聆听的时候保持一份安静的心态,对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着巨大的帮助。人们常常劝慰:心静则凉。同样的道理,心静,则耳朵更加灵敏。静心、净心、敬心,对聆听乐曲所产生的各种感观则更加清晰明朗。

二、欣赏课音乐魅力之——感知应专心

触动,来源于感知。《音乐课程标准》 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是第一位的,学生是音乐的主体,是有自己主观色彩的,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反应,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忽视他们一点一滴的音乐感受,以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和对音乐讨论的渴望。

感知,需要一定的专注力。在欣赏乐曲时老师应积极引导,让学生专心讨论,当教师做评价时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为他们在关心自己的想法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抓住小细节控制课堂气氛,及时给学生以肯定创造环境,吸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欣赏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像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随后,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知音乐带来的震撼。

三、欣赏课音乐魅力之——体验要舒心

音乐是无形的艺术。体验无形——没有一个固定的表达方式;体验有型——总能找到一个适合的体验方式。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舒心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音乐的灵魂,离不开舒适的心境。情境参与表现方式对吸引学生的兴趣专注聆听音乐和听辩乐器的音色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也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获得心理满足。创设情境时,除老师们常采用的布置环境和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以外,更应重视语言在创设情境中的魔力,利用令人入境的深情话语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使音乐灵魂的真谛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获得真切的艺术与情感体验。

四、欣赏课音乐魅力之——审美得倾心

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音乐欣赏課作为审美活动的实践环境,应当具有美的感染力、吸引力。音乐审美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

审美,贵于倾心。由于儿童的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听音乐,边分角色情景表演,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音乐、美的故事、美的课堂。“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通过表演,激发了孩子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乐曲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表演游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是培养儿童认识音乐世界,提高音乐素养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09).

[2]《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王夏.《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收”和“放”》[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10.

作者:刘群芳

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论文 篇3:

小学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欣赏不能走马观花,而是要充分揭示音乐的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最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要注重艺术的完整性,这正是音乐教育区别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原则。与音乐隔离开来单纯地记忆音乐概念,讲解音乐知识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音乐欣赏中情景变化要渗透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等要素变化

当人们打开音像资料第一遍欣赏音乐时,首先听到的是音乐力度是强还是弱、速度是慢还是快,然后才考虑用什么乐器演奏。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讲课时,会问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然后教师非常高兴地说太好了,而没有去提出表现这个场面的音乐要素。在《爱劳动》一课中,我们注重了音乐场面、情景场面是由许多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来的。如一上课老师问学生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和尚时,学生回答第一段音乐表现的是小和尚,第二段音乐表现的是胖和尚。教师进一步问:“你从什么地方听出来的?”学生回答:“第一段的音乐细、轻巧,第二段的音乐浑厚、低沉。”虽然学生由于学的知识少,不能说出是通过音色变化听出来的,但学生明白音色的不同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画面。

在对力度、速度这一要素的欣赏教学中,我听到、看到过的音乐教学大都是与以上做法相同的,只是注重了音乐所表现的场面,而不去挖掘音乐的要素。在欣赏教学中只是注重表面的现象,不注重深层次地实际教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课题组人员经过讨论、实践、验证,大胆地运用了通过学生说出以音乐要素来表现人物、场景、情景。

二、音乐欣赏的情绪、情感变化中要渗透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变化

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心理形式,但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

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尤为突出,而且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就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常言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就其艺术形式,音乐的表情力量远远胜过其他艺术门类,其特质就是情感抒发、情感撞击、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们的情绪、情感同音乐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仅停留在外表的层面,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的、使人感到震撼的艺术效果与境界。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当然,在体验情感的同时要更深层次地挖掘音乐要素的变化,小小的音乐要素变化了,音乐的情绪、情感就会发生变化,情绪甚至会相反。

三、音乐欣赏的体裁形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的变化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一、二年级对音乐体裁的了解是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和舞曲,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爱劳动》是进行曲体裁的歌曲,教师在进行歌曲教学中,首先通过歌曲中的衬词嗨——哟嗨——哟了解、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融合与渗透了音乐情绪、情感,音乐的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体验进行曲的行进步伐节奏,突出了音乐要素中的节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音乐教学中,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渗透音乐知识、音乐要素的欣赏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水平,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贾顺凤 张韶光

上一篇:技术职业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商业地产发展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