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科学素养论文

2022-04-30

【摘要】小学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核心素养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双重提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科学素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科学素养论文 篇1:

关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探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核心素养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注重小学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科教兴国”的口号之后,小学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本文借助小学科学科目,谈一谈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提供最有利的理论“敲门砖”。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年龄小,好奇心重,正是爱问爱探究的年岁,如果在这一阶段,教师加以引导,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巨大的作用。而这一点恰好是高效课堂所提倡的,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有持续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构建核心素养中高效课堂呢?本文借助小学科学科目,谈一谈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提供最有利的理论“敲门砖”。

一、 核心素养与高效课堂

所谓的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发展思路和教育策略。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在素养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发展的相关内容。这一内容更加的凝练,而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现阶段学生的教育的难点,成为一个发展策略和关注点,对现阶段各个科目的教学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作为小学科学科目而言,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观察实验,并通过实验操作或者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进而来提升和发展自身的科学素养。

对于小学科目而言,所谓的高效课堂则是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观察生活中自然现象,并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或者制作相关的实验等,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理解、运用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二、 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追求高效课堂,特别是小学阶段,科學知识含量少,学生思维活跃,正是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刻,很多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地锤炼个人专业技术,更是用尽浑身解数,钻研教材,研究课标,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然而纵观当前的小学课堂,我们却发现,当前小学科学课堂并没有想象那样高效,很多科学课堂不是让语文、数学那样的主课教师占有,就是将其当做公共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即便是上课,教师也很少去激发学生兴趣,有的科学教师很少让学生观察一种植物、动物或者某个自然现象,特别是低年级科学课堂。据调查,小学一二年级80%科学课堂都是空有虚设,没有科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到三年级以上才有科学教师,但是即便有科学教师上课也是念念课本,很少有教师主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开发教材中素材,来全面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再者,小学科学课堂效率低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校的对小学科学学科不重视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学生科学素养构建的关键时刻,可是很多小学学校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绩效,提高社会知名度,往往将重点侧重于语文、数学学科,忽视科学学科,对于科学教师的培养也仅仅限于能上课即可,更别专业性可言了。据调查,我们学校以及周边学校的科学教师都是其他学科的老师代替的,别说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能能保证学生上科学课都是一件难事。因而,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低下,构建高效课堂的能力更是“出乎人的想象”。

三、 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率策略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思维比较活跃,很多孩子在课堂上都喜欢“问什么”,但是这些问题和课堂教学内容相差很远,因而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活跃度”,让课堂“活”起来。譬如教科版《谁轻谁重》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制作一段的“跷跷板”,用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将自己的心思转移到课堂上,这时候教师趁热打铁的询问:“大家知道小熊为什么不能和小兔玩跷跷板呢?”学生很容易就给出答案:“小熊太重了”,这时教师立马就询问“教师出示两个物体,你能分辨出谁轻谁重呢?”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 巧设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会运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现象,设置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譬如:教科版《动物体》的时候,教师为大家准备各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物种、分类等,进而来体验生活多样性的特点。当然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巧设探究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方式和形式。如这一节课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动物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一种动物,并观察载体(活体、标本、图片)书本动物的选择隐含着“类别”的概念,用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生活需求等),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描述和记录动物,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构建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让学生变得“活”起来。当然,教师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最终目的并不是丰富自己课堂,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教师的观念停留在播放课件、图片、视频的用途,让自己课堂变得“花哨”一些,那么教师就是“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巧设探究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三) 巧用现代技术,拓展学生知识面

对于小学生而言,知识面很窄,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什么问题都想知道为什么,因而作为学生心中的“百科全书”的老师,就需要面对学生很多“没有探究价值”问题。因而教师要学会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科学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譬如:学生在观察《动物》中鱼的生活方式时,很多学生就会好奇的询问:“小鱼为什么不停地喝水,它不怕撑死吗?”“鱼是靠什么运动的呢”等等问题,科学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一下鱼的“鳍”、鱼的“腮”等各种器官,让学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提高学生见识,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模仿鳍的运动、鱼的游动,并将其录制成视频,发到家长群或者班级群,让大家一起观看学生课堂上表现,以此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让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四) 巧用现代手段,布置课下科学探究

我们都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手机、WiFi,平板电脑、App的普及,使得当前很多小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方式也变得灵活多样,这种作业的方式既灵活又方便。毕竟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很多学生都觉得意犹未尽,为了保持学生持久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设置现代手段来为学生布置家庭实践活动。譬如:教科版《动物》一课时,教师设计的拓展问题是:在家长的协助下,饲养动物的任务,让学生观察与记录动物的具体生活情况(形式:照片、小报、观察日记等),加强学生对动物有更多的认识,培养学生亲近和喜爱动物的感情等,像这种课后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科学课堂,就像“家常便饭”,因而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培养和生活中素材是分不开的,这样的实践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为学生亲自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让科学教学活动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因而巧用现代信息技术布置课下科学探究,促进家校共育的和谐发展

(五) 家校和谐共育,共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培育

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很多家长和孩子被手机、电脑包围,每天不是抖音就是游戏,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少之又少,和学校的联系也很少,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很少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活动,也很少参与孩子的实践活动,而科学课堂,很多都是发生在孩子的身边,是孩子可以每天观察到,触摸到的,譬如,观察植物、动物成长过程,都可以在自己家中或者院子里接触到的。但是很多孩子的贪玩心理较重,家长也不支持,就会导致孩子的兴趣在父母的不轻易之间消失殆尽,譬如孩子想尝试一下,饲养小鸡或者小鸭子的过程,而父母会因为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不支持孩子,导致很多孩子看到动植物都基本上来源于电视或者图片,实际生活中去很少接触到。对于这种只能看,只能靠自己想象中的科学知识,学生印象何以深刻,如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学生知识面窄、实践经验少,哪里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探究精神呢?因而,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科学客厅,既能促进家校共育,又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努力吸收课内外教学资源,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科学课堂变成学生乐学的天堂,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自然想,能多問几个为什么?能够根据自己的设想来进行实验设计,主动参与课堂,主动学习新知识,进而让小学科学课堂变得更“活”、更“丰富”,进而打造新时期下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小海.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2019.

[2]黄芳.浅谈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2018.

[3]刘敏.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8).

[4]庄国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9).

[5]曾庆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

[6]姚静华.巧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英语课堂“活”起来[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7.

作者简介:

蒲继东,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回民小学。

作者:蒲继东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科学素养论文 篇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

【摘要】小学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核心素养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双重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弊端和局限性。小学科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是现阶段各小学科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和技能,有效提高科学能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从而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充分发挥高效课堂的意义和价值[1]。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科学问题,并大胆质疑,是构建高效科学课堂的第一步。但是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没有与实际学习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或者对科学学习本身没有任何的价值,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就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提出问题。另外,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对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提出的有效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得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得出的结论处于一个散乱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现科学规律,掌握科学知识。

(二)在动手操作中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

科学学科是一门包含物理、自然等多领域知识点的综合性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与科学核心素养,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科学规律,掌握科学知识[1]。

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充分理解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的意义和本质,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动手操作了,就算完成了相应的教学任务。这种理解是存在误区的,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地动脑思考,不但不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

有部分教师在公开课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为了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大量的互动,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但是学生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已经设计好的操作步骤。一节课下来,学生甚至没有掌握课堂知识,探究能力也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在小学科学教學中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对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理念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学习方法等。科学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了正确的科学学习方法之后,其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都能够得到一定提升。科学能力是学生在整个科学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综合性表现,包括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观学习态度、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思维等[2]。

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才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积极自主地探索世界,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知识探究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现象,从而锻炼科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积极性与创新性,稳步提升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实现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构建。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利用微课视频帮助学生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现如今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利用微课视频对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具有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适当的时机,将微课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微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教师将知识点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微课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3]。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昼夜交替”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为了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让学生吸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地球和太阳在宇宙中的运动轨迹的视频。在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选择合适的时机为学生播放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微课视频,比如为学生制作“太阳不动,地球自转”,或者“地球不动,太阳自转并且围着地球转”,或者“地球、太阳都自转,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等视频。在播放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这几种现象一一进行解释。通过对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看到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因素,从而加深对本节课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

(二)进行高效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环节。课堂导入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直接引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单一的课堂导入形式不仅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让学生对科学课堂产生疲倦感。因此,教师必须要进行高效的课堂导入。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地球的表面”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这样的课堂导入环节。首先,教师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点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学习了月球和太阳的特点,你们也对太阳和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们知道地球的表面是怎样的吗?”在学生进行了思考和交流后,教师为学生展示地球仪,并且引导学生对地球仪进行仔细观察。在学生观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结果提出这样的课堂问题:“同学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很大,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那么同学们知道地球上的海洋分为哪几个吗?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地球的表面’这一课的学习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吧。”[4]这样的课堂导入形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学习和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充分发挥课堂导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价值。

(三)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以往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通过口头加板书讲解科学知识,要求学生记背科学知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的提升,学生不能够透彻了解科学知识的本真,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小学科学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且与大自然、日常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想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规律,掌握科学知识,光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是不够的,还要将科学教学环境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探索和揭示科学的奥秘,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实际探究和思考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5]。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植物的一生”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探究植物的奥秘。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本地的花卉市场或者果蔬种植基地,让基地的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各种果蔬、花卉的种植过程和技巧,以及它们的经济价值等。学生发现用手指轻轻触碰含羞草,含羞草会动,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全身心地去探究这种植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科学学习环境,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通过独立实践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基于此,在实际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地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高效的科学课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情为学生创设合适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以及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3]。

【参考文献】

陶莉.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08):38.

刘金茹.谈如何建设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6(11):89.

张潇娟.谈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才智,2020(18):57.

张仕兴.自主探究,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20(02):97.

魏靖原.用多种方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09):109-110.

作者:范玉华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科学素养论文 篇3:

创建高效课堂,实现幸福教育方法的尝试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使传统教育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高效课堂、师生和谐、幸福教育,要求教育教学要一改往日枯燥、沉闷、低效、压抑的现状,用幸福教育方法来为师生创建一个高效课堂、幸福课堂。为此,本文将从高效课堂与幸福教育的概念界定入手,对幸福教育方法在高效课堂创建中的尝试进行探究,以期为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效课堂;幸福教育;和谐课堂;职业幸福感;学习积极性

引言

新课程改革倡导构建高效课堂,为此教师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与归纳,对高效课堂构建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基于此,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进行了以幸福教育方法构建高效课堂的尝试。

一、概念界定

对于高效课堂和幸福教育,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概念与内涵,方便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1.高效课堂的内涵

所谓高效课堂,也称高效型课堂,即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它是在有效课堂基础上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2.幸福教育的内涵

所谓幸福教育,是指不以考试成绩的提高和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为唯一目的,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关注师生的情感体验,关注教的幸福和学的幸福,旨在通过幸福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师生间的和谐与愉悦,进而实现高效课堂。

二、幸福教育方法在高效课堂创建中的尝试

在高效课堂的创建过程中,构建和谐课堂,以专业成长提升职业幸福感,以激励与认可激发学生积极性,这些幸福教育的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出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构建和谐的课堂

“和谐”与“幸福”这类的字眼都会使人感觉到温馨与温暖,它们不仅仅是田字格里的汉字,更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代表着人们崇善的理念。幸福与和谐是相辅相成的,和谐会产生幸福感,幸福来源于和谐,不和谐便无法幸福。因此,幸福教育方法首先应该是一种和谐的教育方法。这里的“和谐”,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要和谐,还包括教育方法要与学生实际情况和谐,教学内容要与教学形式和谐。对于小学科学这一学科,更应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科学的和谐。

2.以专业成长提升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是其感受到幸福的关键。为此,教师应不断参加培训与加强自身学习,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不断进行课题研究,以此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从而感受到职业幸福感。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有所促进,职业幸福感有所提升,势必会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也会更有动力,自然会对创建高效课堂有所助益。小学科学是一门比较简单的课程,很多教学中的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即便不是科班出身,也可以进行小学科学课的授课。然而,为了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素养,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具备更广阔的知识和视野,居高临下,高屋建瓴,从而为学生提供最专业、最科学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所感受到的不是繁琐与无趣,而是知识不断扩充的力量,是教书育人的幸福,是自身成长的愉悦,这种幸福感是无可替代的。在这样的情形下,课堂势必会是热情高涨的、是高效的。

3.以激励与认可激发学生积极性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中有所感,有所获,才能算是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高效课堂不仅要求课堂和谐,教师幸福,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积极参与,有兴趣与持久毅力地去参与课堂教学,并在课堂中表现出幸福感。比如,在小学四年级科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教师拿来水槽和音叉,将水槽里盛放了2/3的水,让学生轻轻地敲打音叉,并用手指感受音叉的振动,观察水面的变化。学生感觉到很有趣,于是都来敲击音叉,但是每个人敲击音叉的力度不同,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水面泛起的花纹不同,声音大小也不同。这个时候,教师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讨论了起来,经过热烈的讨论和观察、探索,学生了解了声音产生的条件,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单纯地向学生介绍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因素,是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也难以使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理解与兴趣为切入点,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降低教学难度,使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新奇,感觉到好玩,感觉到愉悦,如此才能使课堂更为高效。

三、结语

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应试教育是侧重于青少年学生的将来幸福,在施教过程中,不是让学生去追求成功,而是去避免失败;不是让学生去追求幸福,而是去逃避痛苦。过重的课业压力剥夺了孩子们现实的幸福,填鸭式的教授造成他们幸福能力方面的残疾,这样的教育注定是无法帮助青少年建立幸福生活的,这样的课堂无法达到真正的高效。为此,我们应该构建和谐的课堂,以专业成长提升职业幸福感,以激励与认可激发学生积极性,以幸福教育的方法,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性质,使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幸福的。这样一来,教育的过程本身是体验幸福的过程,并使人在体验幸福的过程中领悟幸福真谛,真正的高效课堂才能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会尽己所能,立足于师生的快乐与幸福,运用幸福的教育方法去构建一个幸福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康县城关第一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江婵,刘小芬.浅析幸福教育观下的师生关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2(02).

[2]龙宝新.教育:为了幸福的事业——论诺丁斯的幸福教育观[J].基础教育,2012(01).

[3]林海燕.用体验式学习培养小学科学课教师[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

作者:秦正江

上一篇:初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特点试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