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物理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物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知,并利用科学思维与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文中以科学素养背景为切入点,分析物理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旨在全面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科学素养物理教学论文 篇1:

诌议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入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之外,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几个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措施来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引入教学问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点外,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素养[1]。高中物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得一些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学生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学习,既能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又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实在是大有裨益。

一、寓教于史,让物理学史传达科学精神

高中之后的物理学科,不管是在难度还是知识广度上都与之前的物理课程不可同日而语,一些暂时跟不上或者基础不是很牢固的学生开始渐渐被拖累直至掉队,最后对物理学科渐渐失去兴趣,这时候物理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

物理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物理学史见证了很多物理理论的初生到成熟全过程,也包涵了很多物理学家的成功经历,这些东西都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和无限的潜力。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讲述物理理论概念的产生形成以及前因后果,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让学生的学习获取过程更加自主和轻松。物理老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尽量从知识点背后的历史事件切入,以趣味带理论,以轻松带枯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更集中,还能在历史故事中给予学生以启迪,学生对于物理学先驱们的事迹犹如感同身受,自然其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有所提高。

此外,这一类故事所折射出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素养同样能长久地作用于学生的意识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长久持续的影响。高中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只要在老师正确适度地引导下,完全可以利用这点来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物理实验课时引入物理学史,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寓教于乐,注重物理学史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

时至今日,教学方式和课堂氛围对于授课效果的影响已经愈来愈大,要想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式就不得不做出变革。物理教学在引入物理学史的同时,要求物理教师加强备课,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例如在教授“透镜成像原理”一节时,教学情境可以设置在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情形之下,既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轻松易于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此时学生就会为这一幕场景所吸引,老师只需要再指导学生亲手制作简单的望远镜,就足以让学生既切身感受到透镜的乐趣,又能在自身实践中,领悟到很多原理性的物理光学知识。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还锻炼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三、科学严谨地进行物理学史教学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同时还应该谨记,物理学史毕竟不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因而一定要注意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地位,不要颠倒主次轻重混淆,高中阶段的物理学史还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引导工具,其中心依然是为了物理教学这一目的,因此一定要把握好物理学史在教学过程中的分量和比重,不可让物理课单纯地变成了历史课堂。此外,物理学史的史实固然是历史真实发生的,但毕竟在历史长河中经过了后人的一些艺术加工和整理,有些地方有些时候可能与现实生活有些不相符合,这也是可以理解且正常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区分。同时还要避免学生单纯地沉浸在物理学家们的伟大成就和闪耀光环之中,一味地盲目自负好高骛远,又或者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永远不可能达到那样的高度,这都是需要老师正确进行引导的地方。诚然,伟大的物理学家几乎都是天才,但他们同样付出了很多普通人不能想象的努力,甚至很多大师其实就是个普通人,是后天的勤奋和敏锐铸就了他们的成功。老师在物理学史的教学引入中,应该着重于前人先驱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奋斗的片段,而不是常人眼中被惊为天才的那部分。这样学生就能以客观积极的眼光来看待前人和自身,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物理学史的内容复杂,且系统性也很强,要是随意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则会导致知识没有承接性,显得没有条理,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因此,在物理学史的引入过程中,应注意史实和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承接关系,要有系统的将物理学史内容有序地引入到物理学科日常教学中,一则便于教师的授课科学性,二则有利于让学生更自然详实地接收物理学知识。以物理学上著名的“四大统一论”为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电磁波和光的统一,爱因斯坦的光子说以及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这四大统一场论表面看似相互独立,而实则相互之间非但有内在的千丝万缕联系,时序上同样有一个明确的相继次序关系,而在讲授物理学史的时候如果忽略掉这种时序上的前后联系顺次,则可能会导致学生一时难以把握其相互关系,对统一场论的知识点也很难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认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物理学史的同时,必须把握住物理学史的内在规律,或以时间为经,或以空间为纬,还可以著名的论断、事件以及物理学先驱为线索来进行备课和教学。此外,物理学史的内容也并非要同新课程新知识点一起引入到教学之中,其后的课业复习或者习题测验等引入也完全合乎教学规律,例如使用物理学史知识为背景出测试或习题,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练习的时候自主地去接收新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利用各种学科内相关资源甚至学科间交叉知识引入到教学实践中,不但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营造出更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培养出复合型的多方面人才。将物理学史引入到物理教学当中,不但能对教学两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能通过先贤们的亲身经历勉励下一代,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模式转变,对于物理学的学习也自然能走出书本,更上一层楼。参考文献:

[1]刘兴云.充分发挥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育功能[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2):366-367.

[2]周艰.浅议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1,4(2):922-923.

作者:刘海东

科学素养物理教学论文 篇2:

科学素养背景下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摘 要: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物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认知,并利用科学思维与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文中以科学素养背景为切入点,分析物理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旨在全面落实核心素养要求,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物理教学; 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物理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但考虑到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并不是短期可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情况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当学生具有相应的物理实践创新能力后,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更轻松,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高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满足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品和综合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提前适应社会,才能生存。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师需要引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让学生能够高效率地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通过高中物理学习来进行,主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和三观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做实验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核心素质得到发展。在教授物理知识时不仅要让学生的核心素质得到发展,更应该教给学生做人的知识。学生日后在社会中需要的物理知识、原理、能力等技能甚至是学生的品德都属于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二)提升学生素养与教学质量

1.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新课标背景下,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出现改变。目前社会各界愈发关注物理教学,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分析学生成绩与思想道德层面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对物理教学实际情况有一个了解,课堂教学时塑造良好的情境,锻炼与提升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达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2.优化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根据大纲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任务,达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并可以利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又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二、高中物理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结合概念知识,树立物理观念意识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即从物理学角度对相互作用、物质能量等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物理概念、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培养学生物理观念,是落实核心素养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达成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物理课堂上教师结合物理概念,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物理学科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就是“力”,这个知识点贯穿物理学科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以“力”为着手点,结合具体案例逐步培养学生物理观念。这里以摩擦力知识点着手进行相关分析。

如,小明骑着自行车向左运动,请对自行车前后轮摩擦力方向进行分析。如果小明停止踩动自行车,自行车仅凭惯性运动,对前后轮摩擦力进行全面分析。

解: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摩擦力的概念,才能對自行车前后轮摩擦力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摩擦力,即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相对运动”的理解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正确性。小明骑自行车时,自行车后轮是主动轮,运动方向相对于地面向后,因此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自行车前轮是从动轮,摩擦力使得前轮向后转动,意味着摩擦力方向向后。当自行车处于惯性运动状态时,前后轮都处于摩擦力作用的运动,这时两轮受到摩擦力方向均向后。

学生扎实掌握物理概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深入讲解物理基础概念,学生记忆时采取对比方式,搞清楚物理知识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时,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方式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物理知识框架。

(二)联系习题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物理科学思维内容较多,主要包含构建模型、科学推理、论证分析等。物理课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难度较大,要求教师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长期坚持,借助讲解例题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科学思维内容。科学思维中主要内容就是科学推理与分析问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物理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训练,找寻物理情境与知识点之间的结合,进而掌握到物理问题分析的技巧、方法。这里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如左图所示,一个倾角为θ的光滑平面,并将以质量为M的木板放置在斜面上,一质量为m的人在木板上进行奔跑,我们假设奔跑时人脚与木板接触点不打滑,求以下问题:

1.人以多大加速度向着什么方向跑动才能保持木板相对斜面静止?

2.人在原地跑,木板以多大加速度朝什么方向运动才能保持人相对于斜面位置不变动?

解:这道题目属于典型斜面模型,成功解题的关键就是正确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受力平衡模型。木板相对于斜面静止即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沿着斜面向上,人对木板向上摩擦力等于木板沿着斜面向下的重力分力,人沿着斜面向下加速跑动,相对斜面处于平衡状态时满足a=(M+m)gsinθ/m,木板对人斜向上摩擦力的大小mgsinθ等于人沿着斜面方向向下的重力分力。根据牛三定律,木板沿着斜面方向合力为Mgsinθ+mgsinθ,沿着斜面向下的加速度a=(M+m)gsinθ/M。

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塑造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根据物理习题创新思维,提出更多解题方法。同时,教师可以成立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各类物理竞赛、建模等活动,让学生在此氛围下逐步形成科学思维。

(三)借助物理实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物理探究中,探究材料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进行物理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物理探究过程的必须条件。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贴近实际生活的材料,这样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会主动自愿的加入探究活动,推动物理探究的有效开展与进行。可以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相关教学情境等方式,把教材中所讲述的客观情景和现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融入其中,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和感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在材料沉浮这一实验,教师就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探究材料。比如,乒乓球、小石块、塑料泡沫、鸡蛋和木块纸片等,这样贴近生活的材料也可以调动起他们对于实验的乐趣,也使得探究更加准确高效,物理探究需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相结合。在学习“热胀冷缩”这一知识点时,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比如,热水瓶上的塞子,不可以塞得太紧,因为壶里面的空气在热水的作用下,受热会膨胀,而瓶塞处于紧塞的状态,就会使得瓶胆爆裂。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加主动热情,使得实验效果达到最佳。

再如在研究小船过河问题时,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来模拟出小船过河的情境。在中学物理实验中,小船过河是最经典的运动合成与分解问题,小船在一定流速的水中过河时,实际可分为两个方向的分运动,即水流运动和小船在静水中的运动。在利用多媒体演示时,可以研究小船过河时间最小和位移最小的问题。当船头与河岸成90°时,过河时间最短为;若使位移最小,可根据小船速度与水流速度的大小分别讨论。

(四)结合生活现象,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物理问题教学情境设置中,课堂教学不是“满堂灌”“满堂问”,而是直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清晰、简明、精当的“问题链”。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努力创设优质问题教学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优质问题”,就是能提高注意力、激活思维和带来真正学习的高质量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主体与文本、与他人、与自我的高品质的“对话”。既可以是教师精心的设计,也可以是学生独到的发现。中学物理知识难度及深度显著增加,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与了解停留在初级阶段,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无法满足课程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物理教师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初步形成物理思维能力。

中学物理教师要合理利用物理课堂这一阵地,并全面分析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创新与迁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物理科学思维与探究的创新能力。通常物理课程教学流程为:给出物理现象——提出物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提高问题的针对性与引导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与分析问题。这个学习探究过程可能会很漫长,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过急。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夠逐渐地培养起科学的思维与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学校路中间的灯坏了,晚上灯丝很容易烧断,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教师通过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当学生回答完成之后,教师再创设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们再次思考: “在灯丝重新接好之后,没有过几天,又被烧断了,如何才可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呢?请运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就会逐渐通过物理知识来进行思考与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有许多,学生的创造性就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有些大胆的学生还会说运用声控开关或者降压变压器来进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会非常高,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物理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掌握新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与提升学生物理创新能力,同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物理校本课程开发——以广东实验中学高一校本课“生活中的物理”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04):25-27

[2]杨丽红,林炎奎.问题导学促进中学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以“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2):198-200

[3]孙春成,戴元峰.用实验探究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教学为例[J]物理通报,2018(03):45-47

[4]彭妙,覃燕娜.通过分层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探究与实践——以学案导学《串联和并联》教学的应用分析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64-165

作者:何强

科学素养物理教学论文 篇3:

科学素养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探析

【摘 要】科学素养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发生转变,改变以往教学方法和模式,所有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充分体现出科学素养,通过物理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培养,促使学生拥有更高的科学素养,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科学素养;物理;中学教学;农村教育

科学素养已经被列为我国公民应当必备的素质之一,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工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来说,公民具有科学素养的占比较低,要想改善这一情况只能够通过教育来实现。物理作为与人们生活十分贴近的学科,利用物理教学渗透科学素养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就针对科学素养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提供一定参考,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一、科学素养的概述

科学素养是近些年才被教育界工作者所重视的能力培养,根据国际对科学素养的定义,一共可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学生在科学知识上的了解情况;二是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是否了解具体的研究过程和所使用的方法;三是学生对科技在当下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及个人所产生的影响了解情况。根据上述三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也就有了新的要求,为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不仅要对基础知识和内容进行讲解,而且还要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

通过物理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培养,主要是以实验与观察为基础,通过在应用意识、价值观等方面对物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根据现阶段物理教学来看,应当对学生理性思维、批判质疑等方面进行培养,但是要想获得理想的科学素养培养效果,教师不仅要在思想上给予充分重视,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而且要对农村资源加以利用,从而实现生活化教学。

二、农村初中物理教育科学素养培养遇到的难题

(一)农村初中物理教育科学素养培养现状

在农村地区开展科学教育工作时,常常因为该地区存在封建思想,信息闭塞,再加上教育水平相对较为落后,成为了科学教育的重大阻碍。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农村地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数占比仅为1.51%,由此能够看出农村居民科学素养整体情况并不乐观,而且与城市相比较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媒体和教育是农村居民获得信息最为重要的渠道,但是因为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为落后,而且科普活动的开展也非常少,更没有有关于科普的场地和基础设施,如此则导致农村依然存在非常多的求神算命的现象,致使迷信思想要高于科学普及,这也使得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非常大的难度。

(二)农村初中物理教育科学素养培养难题

为能够改善这一现象,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开始逐渐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培养,但是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难题,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教学资源存在不足,这也是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最为严峻的问题,再加上能够提升其科学素养的途径也很少,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能够依赖于课堂教学;二是和城市初中生相比较,农村地区学生比较缺少课外对课内学习进行补充的途径。在农村地区,不仅科普场所十分短缺,而且在科学场馆、图书馆等方面的建设也极为落后,在绝大多数地区没有构建农村图书馆,难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体验,也无法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究活动,无法通过课外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科学素养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方法

(一)提升教师素养满足教学要求

在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榜样作用。在教育资源上,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其自身科学素养较低的重要原因,而且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念落后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很多教师并非相关专业院校毕业,再加上后续缺少培训以及其他外界原因,物理教学的开展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和概念,在该教学模式下难以渗透科学素养,更无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要通过有效措施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物理教学也是非常严谨的过程,而且很多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以实验为主,如果在实验时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让学生对世界有更加深入的探索。例如,当对“物体的运动”相关内容进行实验时,教师需要控制好力的大小与方向,如果无法有效控制力,那么将会导致物体偏离轨道。而学生在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时便常常会出现该情况,从而造成实验与既定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在该时候,教师需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并对存在操作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以此来对实验中所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出现实验失误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在相关规律与概念上的认识。如果当教师自身素养未达到教学要求,那么也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也就无法形成科学素养。

(二)物理教学生活化

让教学实现生活化主要是先确定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和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选择和学生生活相接近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这样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将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能够让课堂教学工作和学生生活变得更近,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其拥有非常多的实践机会,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会接触到更多的物理现象,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让生活化教学充分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当教师对农村生活变得十分熟悉后,那么便能够灵活应用物理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将其和生活两者有效对接在一起。生活教学方法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生活情景;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选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实验的开展应当尽量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等等。

(三)始终利用科学态度解答问题

教学工作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当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处理,并用来解决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一种科学素养的体现。根据相关文件中的要求,目标在2020年让我国公民中超过10%要具备科学素养,要想达到该目标是极为困难,根据在2015年所统计的数据,该比例仅有6.20%。所以,要想促使全面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在农村地区进行科学素养是格外重要的。初中物理是基础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知识普及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通过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在科技教育上的水平,并为广大农村中学生提供更多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虽然,在农村地区是我国传统文化保留相对较为完整的地区,但是也充斥着各种封建迷信,学生在对各类自然现象进行解答时常常会存在很多疑惑。因此,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要让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封建迷信提出质疑,并使用物理知识解答封建迷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客观事实,并养成实事求是的良好科學态度。针对于物理学在公式、概念等方面的内容会随着进入社会而逐渐被淡忘,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遇到问题采用科学手段进行解答的习惯却不会被遗忘。

(四)重视学法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会出現虽然在课堂上听讲状态十分认真,而且也极其遵守课堂纪律,然而所获得的效果却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更难以掌握教师在讲课时的要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重点和难点内容给予学法指导,对于部分相对简单的知识要少讲少练,着重讲解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学生死角问题的解决,并掌握不同物理知识相互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着“问题—实验—分析—解决”这一思路进行讲解,并以学生自身所掌握的客观规律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知识和对问题进行处理的相关方法。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好笔记,当每一章节讲解结束后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当经过较短的时间训练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出相关的表格,让学生进行填写,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总结知识,而且还能够构建一个更为完善的知识网络。另外,部分初中生在解题上存在非常不好的习惯,导致其在处理问题时能力非常差,而这也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也是变相培养其自身的科学素养。例如,当对电学相关知识进行解答时,学生常常不分析电路图而直接套用公式,如此则导致结果常常出现错误。教师在面对这一情况时,需要提醒学生在面对任何电学相关问题时一定要先对电路图进行分析,之后再采取方法解答问题。

(五)拓展学生学习途径

要想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还需要拓展农村地区学生学习途径,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完成学习,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农村地区需要加强科普的宣传和科普场所的建设,学校可以利用现有条件定期开展科普展览,让学生通过科普展览了解物理知识以及世界上经典的物理实验案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物理知识,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身学科素养。另外,乡村政府和学校共同加强图书馆的建设,为广大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场所,拓展学生学习途径,通过图书馆实现物理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养成物理科学素养。

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将科学素养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不是在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通过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并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促使教学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总体来说,科学素养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发生转变,改变以往教学方法和模式,所有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充分体现出科学素养,也是通过物理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进行培养,促使学生拥有更高的科学素养,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冯林泉.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下),2013(10):72.

[2]黄灵茗.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作业效能——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物理作业多样化设计案例分析[J].中学物理,2016

(10):82-83.

[3]林秉顺.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生科学素养培育[J].时代教育,2013(04):132.

作者:许忠义

上一篇:司法腐败防治分析论文下一篇:医院财务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