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合理地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能够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形成求实态度、深化创新意识,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关键词:生物实验;兴趣小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与传统的生物教学相比,现在的教学更加重视对生物实验的探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科学素养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学素养研究论文 篇1:

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研究

【摘要】科学素养是高中生学习和成长必须要具备的内容。以现阶段高中政治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高中生各项能力培养特点,明确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的要求,分析如何做好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工作,以此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  政治  思想素质  科学素养

【课题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课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研究(JJS2018-088)成果。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中,我国教育事业也在随之革新,尤其是科学素养得到了各大学校及任课教师的认可,在实践教学中展现出了重要作用。简单来说,科学素养是指与科学有关的知识、能力及思维习惯等修养。因此,在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整合高中生学习和成长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各学科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全新的培育环境和课程,以此在强化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解决科学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下面对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工作进行深入分析。

1.提出明确的目标导向

通过预先了解高中生教育情况,明确新课改提出的教学要求,各个学校可以提出与学生成长相符的科技教育与科学素养培养目标,并让其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主要组成内容。观察当前学校高中生成长和学习情况可知,领导者在设定科技教育发展目标时,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其一,从传统意义上针对少数人的科技教育转变为全体学生的科技教育;其二,从以往的单一科技教育活动转变为综合且多方位的教育形式;其三,从封闭的校内科技教育形式转变为开放化的科技教育形式;其四,让科技特色转变为学校教育优势,促使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拥有独特的科学素养内涵。

2.全面落实课程统整策略

通常情况下,这一策略在推广中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其一,学科教学[1]。这项工作作为科技教育的主导者,需要教师以概念思维、科学发展历史等为依据,注重展现教学重难点,这样不仅能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其二,校本课程在应用中具有多变性和适宜性,属于整合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的重要平台。通常情况下,教师会依据主题单元的方式,构建灵活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形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科技活动是以课外活动为主体推广的,其会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融合现有知识和先进技术,能为高中生构建全新且优质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判断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与消费”时,在完成预期设定的教学任务后,可以结合当前最具代表性的消费方式“网购”,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同时,还要组织学生针对“传统消费”与“新兴科技”两个话题进行矛盾与机遇的探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我國科技发展历程,而且可以畅想自己在未来科技研发中的贡献,从而引导他们从小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3.正确应用评价激励策略

在新课改下,学校及教师针对高中生的评价必须要突破传统理念的制约,让过程与结果相融合,让集体与个人相结合,这样可以提出更为完善的科学素养发展性评价工作,确保高中生可以从中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形成强烈的自信心。通常情况下,政治教师引用评价形式会引用“学分+证书”的方式进行落实,而校本课程需要将“学分”和作品融合到一起实施评价。同时,学生要在学校期间修满六个科技教育选修学分,并对他们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与奖励,优秀的可以颁发证书以资鼓励。

4.合理推广师生协同策略

了解高中学科教学情况可知,各个学科之间有极强关联,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思想方法都有相通点。通过以主题单元为核心构建多样化的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要求各科教师在沟通和探讨中,为师生交流构建良好的交流平台,这样有助于在协同发展中,更好落实科学素养培育工作[2]。同时,在科学素养培养中,不同年级组和班级都能构建教师团队,这样有助于教师在协同发展中,了解更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以此在整合自身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更加优质的跨学科校本科技教育课堂,促使高中生可以从中形成强烈的科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时,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可以根据本章节不同单元知识点,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科研活动。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例,教师可以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为核心,让学生根据课下收集资料研究如何应对传入国内的国外文化,及流入国外的中国文化,并让他们谈一谈若你有机会去国外,你最想向他们介绍自己家乡的什么文化,为什么?通过师生之间的协同交流,不仅能帮助高中生了解文化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的地位,明确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观察生活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生活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素养所影响,逐渐优化自己的思想素质,这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而言至关重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中政治教师而言,科学素养作为新课改提出的全新教育要求,也是高中生成长和学习所需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要在整合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引用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技术对教学内容和课堂环境进行优化,并组织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掌握更多政治素养,而且可以构建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明若彤,张慧芳,黄涛,刘三女牙.人工智能视域下的高中学生科学素养探讨[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09):29-32.

[2]沙治刚.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2):15.

作者:王素贤

科学素养研究论文 篇2:

组建实验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研究

摘 要: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合理地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能够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形成求实态度、深化创新意识,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实验;兴趣小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

与传统的生物教学相比,现在的教学更加重视对生物实验的探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实验兴趣小组,跟学生们一起研究生物实验,进而提升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通过组建兴趣小组进行生物实验探究,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会比较分析一些生物现象,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而深化创新意识。

一、实验探究,形成科学思维

教师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在帮助学生们学会如何分析生物相关实验规律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因此,教师要培养初中生实验探究的能力,首先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然后通过实验跟他们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使他们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生物一年级上学期第五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第一节“饮食与营养”这一章节实验“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组建实验兴趣小组,然后跟学生们一起准备好实验材料:花生、馒头、菜油、鸡蛋清、烧杯、温度计、解剖针、铁架台、三脚架和酒精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们通过多媒体播放和演示实验的过程,初步了解和鉴定脂肪、糖类和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请兴趣小组的学生们分别完成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已知成分的鉴定。由于是不同的兴趣小组鉴定不同种类的材料,当每一组兴趣小组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完成了所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食物成分探究性实验后,教师进一步让每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不同小组实验过程的区别和相同点,让他们学会比较分析。

这样的实验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感受到了生物实验的魅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于不同食物中成分的不同的理解,在进行了小组之间的比较和分析之后,让他们掌握了不同物质实验过程的区别,形成了一定的科學思维。

二、实验探究,形成求实态度

教师在班级中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在帮助同学们形成对待生物科学实事求是态度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在培养初中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生物一年级上学期第四章“有机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第二节“绿色植物从土壤中获取什么”这一章节实验“分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教师和兴趣小组的学生们一起准备了实验材料:青菜若干株、土壤浸出液、无土培养液、蒸馏水、锥形瓶、酒精灯、载玻片和镊子等。接着教师与兴趣小组的学生们一起把三株大小相同的青菜分别放入土壤浸出液、无土栽培溶液和蒸馏水中进行培养,并且给予足够的光照。一周以后,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观察三株青菜的生长状况,发现蒸馏水中浸泡的植物不能生长。于是,教师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猜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兴趣小组的学生们纷纷猜测,是蒸馏水中没有土壤浸出液和无土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们猜测,并且实事求是地探究出这个营养物质是什么。最后教师将三种液体各取适量滴加到载玻片上,用酒精灯加热后,学生们发现蒸馏水什么都没有留下来,而其他两种则留下了一些结晶的物质。

通过实验探究,教师巧妙地给学生们引出了这些结晶的物质就是无机盐。因此,教师应在兴趣小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让他们形成可贵而重要的科学精神。

三、实验探究,深化创新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物过程中思维的求异性和发散性。教师在班级中组建生物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在帮助学生们学会如何深化对生物知识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要培养初中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生物二年级上学期第十五章“生命的调节活动”第一节“人体的调节”这一章节实验“模拟眼球成像的过程”的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兴趣小组的学生一起准备了实验材料蜡烛、直尺、白纸板、双凸透镜等材料。在实验的时候,教师引导兴趣小组的学生分别用薄厚两个放大镜进行实验,让他们感受两个凸透镜的折光能力;然后又调节蜡烛以及屏幕的距离,让学生们根据两个镜片的厚度感受折光异常的现象,用来反应人眼近视和远视。通过这样的教学实验,学生们明白了眼球就像凸透镜一样,并熟悉了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增强了关爱视力、关爱盲人的意识,也愿意为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安排与学习内容对应的探究实验,能够使学生清楚所学学科知识的来源,形成科学精神并能够增强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在学生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会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探究,提升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承赋.利用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生物研究性学习[J].中学生物学,2008(12).

[2]侯淑芳.小组协作方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02).

作者:沈小琴

科学素养研究论文 篇3:

巧用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研究

摘 要:生物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学科,它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对于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新闻素材兼具现实性、时效性和科学性,贴近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理,與生物学科不谋而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资源。文章对巧用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行研究,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闻素材;科学素养;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科学素养已经成为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关键因素,并成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内容。因此,生物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新闻素材兼具现实性、时效性和科学性,贴近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理,与生物学科不谋而合,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资源。本文对巧用新闻素材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进行研究,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新闻素材与生物科学素养的关系

何谓生物科学素养?它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参与生物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生物知识和探究本领。生物科学素养对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以及情感上都有明确的要求,是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新闻素材是近期国内外发生的代表性事件,具备时效性、客观性和现实性。如果只是从两者的概念来看,双方的确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可是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生物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研究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而新闻素材来源于生活,且真实可靠。只要加以选择,新闻素材就是很好的生物学习资源,它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生物教学中运用新闻素材的方法

新闻素材与生物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新闻素材是非常好的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教学资源。只要科学地加以利用,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动手操作的本领,对教师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那么如何才能将新闻素材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呢?

首先,巧用新闻素材进行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所在地区的多所中学的课程编排来看,生物课大多被安排在上午第三和第四节或是下午。经过长达2个~3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在这时已经很疲惫,容易出现犯困、乏力、无心学习的状况。在这个时候上生物课,首要的不是教师全盘地传授生物知识,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教师可利用新闻素材进行课堂导入,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脱缰之马’的癌细胞”教学导入时,教师可引入“歌手姚贝娜因身患乳腺癌而去世”的新闻。这个多媒体课件的图片一放映出来,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纷纷为她感到惋惜。师:“你们近期关注到这条新闻了吗?”生:“关注了。”师:“你们知道癌症吗?”生:“知道。”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患了癌症可怕又比较难治吗?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教师通过对歌手姚贝娜因身患乳腺癌而离世的新闻引入,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癌症的危害,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他们会主动地了解和学习关于癌症方面的知识,重视生物学科的学习,从而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生物知识预防癌症。

其次,巧用新闻素材,将看似难以联系的零散的生物知识联系在一起。生物教材中许多章节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植株的生长”“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以及“无土栽培”等课程都是围绕着植物的特性和种植方法展开的,它们共同讲述了绿色植物从生长到结果的过程,阐述了在农业生产中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有关农业类型的新闻素材将这些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对学习的生物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还能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例如,在帮助学生整合和复习关于植物及农业方面的知识时,教师选择了新华社发布的《河南滑县:脱贫果丰收,农民笑开颜》的新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课堂上,先让学生分析西红柿是否属于被子类植物,然后再让学生分析成熟的西红柿属于植物体的哪个结构层次,以及为什么西红柿的植株不需要和人类一样要靠吃东西才能生长,它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哪些。最后再让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给出一些有助于河南滑县西红柿生产和种植的建议。通过农业类型新闻素材的引入,教师将看似难以联系的零散的生物知识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生物知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帮助广大的菜农提高蔬菜的产量,提升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闻素材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对于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只要教师能够留心观察身边的热点时事,挑选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新闻素材并把它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一定能让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得到提高,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潘元芹.善运生活素材于生物教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2]胡轶群.中学生物情境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黄新.生物课堂教学设计须要注意的若干细节[J].教学与管理,2016(07).

作者:戴玉梅

上一篇:消费信用体系论文下一篇:地方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