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养论文范文

2022-05-0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科学素养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幼儿的科学经验,开展有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以探究为主的科学活动,从而不断发掘幼儿的科学天性,培育幼儿的科学素养,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篇:科学素养论文范文

践行科学核心素养,建构科学分类观

[摘 要]核心素养落实到初中科学教学中,包括科学核心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三部分。文章以“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设计为例,采用问题教学法,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策略,使科学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科学核心素养;分类观;物质的分类

一、 科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认识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落实到初中科学教学中有其培养的独特内涵,具体如下。

1.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是构成科学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中教师都十分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但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知识的半衰期变短了,所以教师的教学立足点要从具体事实如概念、反应、用途等繁杂而零散的知识转移到学科核心概念、主干知识上。学生的学习重心也应该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可迁移的核心概念和对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上。

2.科学思想与方法

“科学思想与方法”是构成科学核心素养的主体。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科学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以“物质的分类”为例,教学设计要从“以事实为本的教学”转化到“以观念为本的教学”。物质世界必须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分类的方法)把千万种物质建构到一个有序的逻辑体系中,为整体上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提供内在线索,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核心素养的最高层次,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体现的客观精神、实证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恒的。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我们要遵循物质规律,引导学生探究物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分类方法,构造自己的分类图,揭示事物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物质的分类”的教材与学情分析

从教材编排中可见“物质的分类”贯穿初中化学的始终,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涉及酸、碱、盐、金属、有机物等20多个基本概念,知识分散,因此我们有必要安排一节课将散乱的概念按其内在联系连线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建构 “物质的分类”树状图,从而使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和系统化。

通过分析学生的前概念认知水平,我们了解到学生已对混合物、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举出一些常见物质并加以区别,但还没有建构物质分类知识网络的意识,更无法有效解决物质转化的问题。学生缺少对物质分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感性认识,分类意识不强。

基于以上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在“物质的分类”的教学中,我们采用问题教学法,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策略,建构科学分类观,使科学核心素養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物质的分类”教学思路

在“物质的分类”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们首先要问三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要分?”“怎么分?”“分类的用处是什么?”,沿着核心框架从整体上设计教学就可以收到统领全局、高屋建瓴的效果。整个教学要力求体现分类观的建立价值;力求达成分类方法的建立目标;力求引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完善物质的树状分类图;力求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辨析树状分类图中各概念的关系;力求通过活动让学生领悟建立分类观的意义。

四、“物质的分类”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体验建立分类思想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以带点比赛性质的任务引入新课,了解学生物质分类的意识和分类能力的整体水平及个体差异。同时通过学生的发言,实现了不露痕迹的自我教育,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产生进一步学习物质分类的欲望。

环节2:寻找物质分类方法,建构知识网络。

环节2-1:寻找物质分类的方法。

【设计意图】首先展示对七种物质进行分类的事实情境,带领学生从最显性的性质着手对物质进行分类,再反问为什么化学界用较隐性的物质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类意义的思考。同时让学生体会了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物质的类别也不同。

环节2-2 :建构 “物质的分类”树状分类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分类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从低层次的无意识使用到高层次的有意义建构,实现了思维上的质的飞跃。不仅达到搞清概念从属关系、优化认知结构的目的,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环节2-3 :进一步辨析树状分类图中各概念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条件将内隐的思维内容显现出来,这样多角度对树状分类图进行深入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构建分类观思想。

环节3:物质分类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体会同类物质具有相似性的基本观点,感受学习物质分类的意义,践行物质分类观思想,深刻体会分类观的价值。

五、教学实施效果与感悟

整个课程从“以事实为本的教学”转到“以观念为本的教学”,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认知水平,建构核心概念

本课通过一系列任务与问题,引导学生从表象到实质,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从物质的性质到物质的组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的认知由表及里,思维由浅入深,建立起化学分类观。

2.显现思维过程,揭示事物本质

教师创造条件,尽可能使学生的思维“显现”出来,并借助文字、图像或符号,使表达更清晰、更直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错误思维的呈现以及这些有效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更接近学习的本质。

3.形成科学思想,培养严谨思维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围绕分类观的形成,在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炼整合,把孤立、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种过程的体会与方法的掌握远比知识的记忆更重要。

总之,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形成以分类法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应用分类的思路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最终形成‘分类观’这一化学学科观念”的路径进行,真正将科学核心素养落到了实处。

[ 参 考 文 献 ]

[1] 齐红涛,赵河林,王磊.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及其教学分析[J].化学教育,2012(4):10-15.

[2] 陈进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Z1):1-4.

[3] 李卫珍.论初中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以“物质的分类”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8):8-9.

[4] 李琳.“物质的分类”教学中分类观培养的实践探索:基于一节名师示范课的观察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11):55-56.

[5] 周建秋. 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进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5):50-52.

(责任编辑 罗 艳)

作者:倪玲燕

第二篇:发掘科学天性 培育科学素养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幼儿的科学经验,开展有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以探究为主的科学活动,从而不断发掘幼儿的科学天性,培育幼儿的科学素养,实现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幼儿园科学教育;趋势;问题;对策

一、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趋势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和推动中国当下以及未来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理应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指导。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幼儿园科学教育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1.科学方法论是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科学发展观不仅蕴含了科学的方法,更把科学方法论提高到用以指导全局工作的高度。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方法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科学教育最重要的价值是使幼儿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学习”,〔1〕既要在教育目标上突破“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陈旧思想,也要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科学方法去主动探索客观世界,从而促使幼儿在运用科学方法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2.科学探究是实施幼儿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强调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就是要准确把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教育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教育是否与儿童天性发展规律相互一致。”〔2〕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和幼儿的认知活动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特有的规律。一方面,科学探究是科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幼儿的认知发展有自己特定的年龄特点,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通常是感性的、具象的,幼儿需通过主动探究,例如直接操作材料而获得新知。因此,科学探究是把幼儿与科学连接起来的纽带,它应贯穿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师要激发、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以促使幼儿经历从探究到发现,从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识。

3.兼具科学性与综合性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幼儿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掘幼儿的科学天性,培育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园的科学活动设计要从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既不能离开科学学科内容来设计,也不能为科学而科学,从而把科学教育活动变成传授科学知识的活动。

4.科学兴趣、知识、方法、态度与精神的协调统一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以此考察幼儿科学教育价值,应把幼儿的科学兴趣、知识、方法、态度和精神等统一起来,促使其内化为幼儿的科学素养,从而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二、当前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幼儿科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实践探索也不断深入。但是,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实践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1.对幼儿的科学经验挖掘、开采不足

“生活即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能反映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就不可能是生活化的课程。”〔3〕但要将这一共识转化为实践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很多教师往往依据教科书或教学参考资料来设计幼儿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通常与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完全吻合;另一方面,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生活经验的关注普遍不够。例如,有一个叫“小路不怕水”的科学活动,教师试图通过让幼儿做一个在白纸上涂石蜡然后滴水的实验,引导幼儿感知石蜡和水不相融的特性。尽管幼儿对涂石蜡的活动很感兴趣,但幼儿生活中并不常见到石蜡,终因缺乏生活经验,对这一科学原理的认识仍较模糊,因此很难说这样的科学活动能达到提高幼儿科学素养的目的。又如,有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一个“瓶宝宝的比赛”活动。教师先出示装有相同重量的水、米和黄豆的瓶子,然后引导幼儿在相同坡度的坡面上进行滚动比赛,以期让幼儿获得水是液体,对瓶子的内壁摩擦较小,所以滚得最快;黄豆、大米是固体,对瓶子的内壁摩擦较大,所以滚得慢的经验。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还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黄豆和大米的不同,让幼儿看到,黄豆因表面较光滑,相互接触面积较少,摩擦力相对小些,所以会比装有米的瓶子先滚到终点;而米的表面较粗糙,相互接触的面积较多,摩擦力相对大些,所以最后滚到终点。但是,幼儿因缺乏相关生活经验,要理解物体内部摩擦力这一概念和现象并不容易。另一位老师设计一个叫“有趣的鞋底花纹”活动就较好,教师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观察汽车和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从而帮助幼儿理解了什么是摩擦力。

2.活动形式较为单一

“整合性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编制和实施的一个重要原则。”〔4〕目前,很多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形式是科学小实验或小制作,难以形成科学主题活动或向区域活动等延伸。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相对封闭,幼儿获得的往往是零散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

3.活动设计流于粗放

科学探究主题的选择和科学活动与步骤的设计一直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中的难点。选择主题盲目、忽视幼儿探究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幼儿的探究过程缺乏层次性等是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流于粗放的基本表现。教师通常习惯于根据现成的教学参考资料来确定科学活动主题,注重给幼儿做操作演示和讲解示范,偏向于按预定的线性过程组织教学活动,只关注符合常规的“正确”,而忽视不符合常规但值得探究的“错误”。例如,在“有趣的滚动”科学活动中,教师关注的是预设的球体滚动现象,对于幼儿提出并观察到的圆柱体和锥体也能滚动、但线路有所不同的现象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活动只是根据教师的预设程序进行,幼儿的主动探究被教师忽略。

4.与家、园及社会的互动不够

“教育回归生活意味着: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5〕幼儿科学教育强调对幼儿科学兴趣、知识、方法、态度和精神的培养,需要家庭、社区乃至社会的支持。单一的幼儿园教育难以完成幼儿科学教育的全部任务。很多幼儿园没有与家庭、社会建立有效的联系,家庭、社会的有关科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三、创建幼儿科学教育新体系,全面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发展观为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笔者所在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幼儿园近些年来坚持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握科学教育新趋势,整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建立了包括科学小实验和小制作、科学主题探索、区域科学角以及家、园、社会科技活动四位一体的科学教育活动体系,丰富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而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1.通过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

科学小实验和小制作是我园基本的科学活动,它以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为前提。活动设计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充分挖掘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发现并观察生活中随处可观察、可感受的科学小现象;二是尽量利用幼儿常见、常用的材料;三是把相关的科学现象或知识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如,在“落下来”的科学活动中,除了引导幼儿重温物体上抛会下落这一经验,还引导幼儿使用空纸杯、泡沫积木、树叶、软球、丝巾、绳子、空饮料瓶等一系列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操作,感知不同材质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发出的声音等的不同,进而帮助幼儿初步理解物体下落与物体重量、大小、形状等的关系。

2.以科学主题探索活动为重点,丰富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形式

在开展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基础上,设计了富有特色的科学主题探索活动,努力捕捉幼儿感兴趣、教育意义突出的科学现象,以幼儿生成、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两种方式选择科学活动主题。通过师幼共同收集、制作相关图片和科学材料,编织主题网络,创设主题活动情景等,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使用科学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精神。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让孩子们接触和了解这些生动具体、形象可见的“科学技术”,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有益于激发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拜。〔6〕一方面,鼓励幼儿积极参加科学探究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协助幼儿收集相关资料或材料,引导幼儿提问、思考与合作,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学教育与研究资源,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例如在有关火灾的主题活动中,邀请火灾科学知名专家来现场演示“火焰燃起——报警器响起——水炮射击——火源扑灭”的全过程,并为幼儿简单讲解灭火器工作的科学原理;在“机器人家族”的主题活动中,邀请屡获国际大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小组的大学生来现场揭示机器狗、机器七星瓢虫的小秘密。在活动中幼儿的眼睛里充满了惊奇与渴望。

3.向科学区域活动延伸,提升幼儿的探究水平

富有乐趣和特色的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围绕科学主题活动衍生、拓展出科学区域游戏活动,把科学主题活动的主题和科学区域游戏活动联结起来,把幼儿相关的科学经验和知识与幼儿产生的新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整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科学区域活动游戏,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究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们创设了“地球妈妈怎么了”的区域活动,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有的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动手变废为宝,用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小装饰品;有的开展小发明、小创作活动,制作了“污水过滤器”;有的不亦乐乎地开展区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活动,有的利用环保材料制作服饰并举行时装表演活动。在丰富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不仅积极探索,还对一些社会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探究中加深了对科技与生活、科技与社会的认识。

4.家、园、社会互动,营造科学大氛围

“改变幼儿园封闭式教育结构,走进社区大课堂,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多契机。”〔7〕重视对家庭和社会科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家、园和社会互动,营造科学大氛围,从而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并加深对社会与科学关系的认识,进而实现科学教育与全面教育的统一。如,充分利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丰富的科技资源,带领幼儿走进国家火灾实验室、国家微尺度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请院士爷爷讲述个人的科学研究经历和科学小故事,请从事量子通讯研究、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爸爸们讲讲科学现象和科学研究小故事,让幼儿聆听极地科学家讲述的南北极动物趣事和“北极”科考知识……让幼儿从小与科学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启蒙他们的心智,让他们对科学产生强烈的向往之情。同时,请家长委员会牵头,组织开展科学发现亲子游活动,如开展科技馆亲子游、农作物采摘、“六一科学游戏乐翻天”等活动,让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从而为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8.

〔2〕胡碧雪.自然主义与幼儿教育〔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73.

〔3〕虞永平.生活与幼儿教育〔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68.

〔4〕唐淑.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9.

〔5〕陶金玲.做中学与幼儿教育〔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43-44.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36.

〔7〕蔡菡.生态变迁与幼儿教育〔M〕.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13.

Explore Scientific Curiosity, Foster Scientific Capacity: The Trend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Kindergarten Science Education from the Outlook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Zhang Shanshan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2)

作者:张姗姗

第三篇:探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科学素养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是探索知识,教师不应该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反,他们应该改变教学思路,并在小学课堂上使科学简单,有趣且丰富多彩,以便学生可以爱上小学。科学课程研究。本文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小学班级科学教学的实例,探讨了如何将小学科学课堂变成魅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素养;研究分析

新的科学计划标准规定,在小学阶段,儿童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我国的《国家科学素养行动计划》还指出,只要我们继续促进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发展,就可以提供提高科学素养的基本保证,直到10或20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科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的效率。

一、创造一种情况并鼓励思考

教学实践表明,精心设计各种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乐观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参与度。过去,在小学科学课中,教师忽略了激发学生兴趣的行为,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教师应创新和实施设计,将学生的兴趣作为设计的出发点,鼓励学生学习的意愿,并让科学课堂开始蓬勃发展。

利用实验创造情境。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动手动脑,激发兴趣,激发动力并积极探索。教学实践指出,只要老师手持器材进教室,学生就会感到高兴,相反,如果老师仅带着课本进教室,他们将不会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以责任与使命的为指导,积极创造实验性情境教学运用的条件。可以分组实验的人应该尽可能地分组,而不能分组实验的人至少应该提供演示实验。

利用生活经验创造情境。生命是科学教育的源泉。让学生参与其中通常会导致与原始的相关经历相关联,从而产生有趣的研究问题,成为知识增长的新点,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建立潜力。

二、信息援助以激发兴趣

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该课程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和高科技含量,这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小学科学是一门有趣的课程,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的内容。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好奇心有深刻的了解,开展生活研究活动,并解释精彩的自然课。在开发研究内容时,教师还需要将教科书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并通过“研究”鼓励发展,以便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和促进发展来学习。本书中的许多问题通常需要多种方法来访问材料并获得正确的信息,以成功地进行培训。同时,适当的课余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1)信息有助于教师清晰地进行教学。在科学课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并且学生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会使老师感到不舒服,使全班都陷入困境。在“关于时间”课程中,学生玩一个小地球仪,突然问我有一条虚线称为国际日期线,有什么用处?上课后,我立即在网上搜索了信息,搜索了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由来和计算方法,最后为下一堂课的学生仔细地阐明和解释了该信息。因此,科学不能用这个问题来让每个人放学后思考。只有在充分准备之前,您才能顺利地通过科学课程进行同样的更改。

(2)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教授“种植材料”课程时,我在线上找到了许多重要信息。例如,秦始皇兵马俑的颜色被揭露,2000年后岳金苟剑的剑被揭开。这些真正的学生使我感兴趣。该示例使学生可以思考和分析长期保存地下材料的原因,以了解湿度,温度和材料本身的特性是影响材料保质期的关键因素。

三、走进自然

新的科学计划标准强调科学计划应开放并在广泛的背景下支持学生进行科学学习,从而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学习经验。因此,在教学时,不要总是将学生囚禁在教室中,并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户外进行探索和练习。

(1)让学生直接离开教室,亲身体验自然。理科课程应使学生接触生活的生活世界,而乡村学校则被田野,河流和溪流所包围。当然,需要充分利用这种自然优势。在“百花争艳”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展示了玫瑰的图片,并要求学生谈论玫瑰的特征,然后要求学生去校园集体观察并确定适当的观察任务。当然,学生们很高兴。在观察过程中,许多学生发现小镇中心的绿地里有玫瑰,因此他们密切监视并仔细记录了各种生物在花中的位置。回到课堂后,我们鼓励学生以乐观的态度报告自己的观察结果。通过这种实地观察活动,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学习了难以从书本中学习的知识,并充分反映了他们的主题。

(2)让学生组织,体验成功。学生对教室外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一项小的生产任务也可以使他们忘记睡眠和食物,甚至可以利用整个家庭的力量为所有人做科学。鉴于小学生的特点,我们不能忽视教科书制作任务的安排,我们必须充分鼓励学生动手和动脑,并提供爱,游戏和科学的榜样。

简而言之,尽管基础科学教育开始艰难,但只要我们的一线教师能够用心地教书,有勇于克服逆境,掌握实践和创新的勇气,他们一定会使科学成为光芒四射的光彩。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兴趣,前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的新概念。教师应更多地关注科学课的设计,这些科学课应从学生的角度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并使科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參考文献:

[1]丁秀元.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育人途径的探索[J].天津教育,2019(36):93-94.

[2]陈彩凤.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形式化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9,8(42):92-93.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自治县毛坝乡中心小学校

作者:冉东玻

上一篇:微课理念论文范文下一篇:传输机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