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论文

2022-04-26

摘要:随着新一轮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标准的推进,如何基于小学科学的教学特点,结合当前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认知结构,促进小学生实现自主科学知识的探究,构建高效小学科学课堂,成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思考的关键性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论文 篇1:

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科学课和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有所不同,科学课要通过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实验来展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当以课本为基础,通过实验进行升华,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注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提高课堂互动性。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效率是低下的,因为各个方面都存在不足,从教材的使用到教学设计再到教学模式,比如,传统小学科学教学将教材视为最重要的,如果整节课都按照课本“一本正经”地进行,只会纸上谈兵,那么这节课就毫无意义,甚至有的教师严格按照课本顺序不进行任何更改。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也渐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也不再简单对照课本进行教学,从以前的“教教材”逐渐转变为“用教材”,这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最大的改变之一。那么,教师应当怎样进行小学科学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筆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仔细研读教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尽管科学课是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科目,但是教材还是不能被丢下,因为教材是科学的使用工具,教师应当学会使用教材,想要更好地提高教材利用率,教师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1.把握教材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让教师学会用教材并不是肆无忌惮地用,而是应当建立在充分了解课本的基础之上进行。比如在学习四年级《种茄子》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本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植物,所以,教师就让学生回家自己种植,但是后来发现真正种茄子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就稍微改动了一下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带来一些塑料瓶,在教室里养殖,随时都能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通过这种改动,学生也有了观察的动力,学生的探究意识也逐渐被提高。

2.教师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教师应当具备更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课程设计的能力,能够让学生及时捕捉感兴趣的事物,并及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课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抓住闪光点。比如在发生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很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时候就可以联系我国的航天技术,这些都应当和课堂教学相互联系起来,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二、深入研究课程内容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

高效的课堂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以往教师备课都采用十分固定的模式,“填鸭式”教学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是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只有让学生自己思考才能找到学习的真谛,所以,高效课堂应当建立在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

除此之外,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才能在短短的40分钟内感受到课堂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浮与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探究的问题“怎样才能让沉着的物体浮起来?怎样才能让浮着的物体再沉下去?”,在分析探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通过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各样形状进行切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自主探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身实践,亲自感知,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

三、关注学生发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当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学生是否发生了进步是高效课堂是否合格的重要衡量标准。但是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能仅仅看学生的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思维的形成能力和想象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善于将知识加以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但是这种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会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其中就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比如在学习《寻找动物和植物》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植物,发现了有趣的现象便记录下来。随后课堂的交流教师就可以问学生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有的学生说发现了“蚂蚁正在搬运蚂蚱的身体”,有的学生说“杨树的每一片叶子都有不同的纹路”,甚至还有的学生说他观察到了蜜蜂筑巢的过程。学生在通过自己的观察给大家分享了成果之后便会对课堂更加感兴趣。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首先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并不断加强理论素养,重视对学生独立性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教学不同于语数英,相比较而言更具灵活性,没有那么枯燥乏味,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科学的闪光处,重视对学生兴趣感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教学要以活动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学习,去感知,去理解,去掌握。科学课本身并不是为了教学生技巧而开设的课程,而是要从研读教材入手,以探究为核心,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善于运用新型教学模式才能不断构建起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作者单位:十堰市东风小学 湖北】

作者:陶莉

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论文 篇2:

自主探究 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摘 要:随着新一轮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标准的推进,如何基于小学科学的教学特点,结合当前学生对小学科学知识的认知结构,促进小学生实现自主科学知识的探究,构建高效小学科学课堂,成为一线小学科学教师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基于此,教师从自身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经验出发,提出“创建合作活动,促进自主探究”“利用问题引导,实现自主探究”“应用微课教学,构建自主探究”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小学科学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主探究;高效课堂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103

自主探究模式是新一轮教育改革当中所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方式,能够有效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的提升。在当前小学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安排,能够使学生在实现自主探究的过程当中,实现科学知识的高效学习。
一、创建合作活动,促进自主探究

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的提出,合作教学的活动又一次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一线小学科学教师也积极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逐步完成对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究,从而实现高效小学科学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开展“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构建课堂活动。从现代教育理论当中我们知道,学生都是相互独立的存在,每个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方向和认知水平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不能够以同一标准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而应当在看到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分配。

具体而言,在“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这节课中,教师在拟订“植物都有哪些特点?哪些是植物共有的特点呢?”的合作探究项目之后,对班级中学生的植物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将学生划分为“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對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这三个层级。紧接着,教师按照学生程度划分好的层级,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分配,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既有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对植物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在差异化水平的小组中,互帮互助,共同实现“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这节课的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不难看出,在进行小学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建合作活动,能够有效实现学生间的互助学习,促进自主探究,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二、利用问题引导,实现自主探究

问题是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互的渠道,在当前小学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问题进行有效引导,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声音的变化”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声音是如何进行变化的?”“声音都有哪些可能的变化?”“声音为什么能够发生变化?”等含有探究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对“声音的变化”这节课当中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

显然,在开展小学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问题进行有效引导,能够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究,从而逐步构建高效小学科学课堂。
三、应用微课教学,构建自主探究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建设。在当前小学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促进科学知识的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自主学习,逐步实现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例如,在进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科学教学大纲》当中的要求,分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食盐、面粉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之后,参照当前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特点,进行1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制作,这个时间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注意力维持程度相一致。当教师将本节课的微课视频制作完成之后,引导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以检索关键词“溶解”等形式,找到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并在课下进行自主观看,从而在正式上课之前,就对本节课当中的重点知识有所了解。当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节课的教学时,学生因为已经对“食盐、面粉等物质在水中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等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能够快速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实现“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节课的高效教学。

显然,在进行小学科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科学知识的探究,逐步提高小学科学知识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实现小学科学知识的高效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学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逐步优化教学路径,更新教学手段,从而逐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桂敬明,许艳平.浅谈小学科学课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0).

[2]王世成.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改革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刘三红(1966.2— ),男,汉族,甘肃临泽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

作者:刘三红

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论文 篇3:

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摘要:一些教师认为科学这门学科在文化教育中的地位不高,所以,科学这一门学科往往会被教师所忽略。因此,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科学学科的重视和干预,在教学中融入德育,为学生开阔科学视野,掌握真正的科学文化。本文将对如何基于多媒体教学来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能够突显人文性特点,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课堂的重构,进而打造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更加提倡对学生的素质文化教育,旨在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育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文化教育离不开科学文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需从小学阶段开始。

1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

1.1科学实验设备短缺,科学活动比较单一

小学科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强,但是,一些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上课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科学课本的学习,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在一些学校经常会出现科学实验设备短缺、科学实验室很小或没有实验室的情况。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组织的科学活动很少且形式较为单一,学生的参与性不强。然而,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是一个注重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因此,学生只有在自己动手操作过后,才能真正感受到科学实践带给自己失败或成功的体验,从而打破自己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不正确认知,建立科学意识。

1.2科学教学模式有待更新,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足

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明显。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主要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并利用板书来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师讲、学生听,整个教学过程涉及到的科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很难使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树立起正确的科学意识,不利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小学阶段,存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也不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兴趣。

2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策略

2.1多媒体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具有情境性、趣味性、形象性的特征,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很好的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将学生从课间玩耍的状态过渡到课堂学习状态,给学生一个缓冲和准备的时间。

2.2多媒体呈现实验,形象直观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科学实验,安全直观,不受时间、空间和科学仪器等的限制,基本可以真实地展开实验的各个环节,将一些在课堂环节中难以实现或者较为复杂的实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展现出来,化抽象、复杂的实验为形象、简单化,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形象化的实验帮助小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记忆和理解。

2.3节省课前准备时间,扩充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信息技術帮助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集中呈现在PPT或者文本上,节省了上课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更加深入的讲解重点和难点,扩充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搜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和展示,节省了抽象的语言表述,形象生动的展示了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

2.4课下合作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知识的学习迁移,教师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录制成微课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后设置相关的问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网上查找资源,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巩固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线进行答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5加强科学教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该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这时候可以为学生多安排一些具有趣味性、动手操作性强的小实验,来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也缺乏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索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提高学生对做科学实验及学科学文化知识的专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供实验设备,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总结教学规律,形成学生乐意接受的、喜欢的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还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

例如,教师在讲到《把盐放到水里》这一章节时,教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对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将班级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盐、水),并将其带到课堂。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把盐放到水里,来直观地感受盐在水里的变化,加深印象。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能使其感知到什么是科学变化,从而积小成多,在生活中相信科学,正确认识科学文化知识。

2.6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学生树立科学精神

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科学教师的重视和培养,要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并加强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意识。学校可以通过资质考核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筛选,然后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加强教师的文化素养,等考核通过后再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在教师的培养和考核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教师对德育理念的学习,这样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才能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德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科学文化素养。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科学活动,在班级中建立惩奖制度,引导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师生的感情,使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目标一致,通过合作共同进步,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减少个体差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内涵,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训练及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科学教学工作中,建立高效科学课堂的前提是让学生正确树立科学意识,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科学发展之上的。将德育融入到到科学教学工作中,这样学生的成长才能跟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因此,开展科学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汤亚.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2):163-164.

[2]欧政国.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苑教育,2021(32):29-30.

作者:李霞

上一篇:小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