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论文

2022-04-27

一个国家公民的科学素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学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现行教育中,小学科学教育对培养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1]。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论文 篇1:

探究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佳策

摘 要:素养是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一方面指个人的学识、文化、道德品行;另一方面,指的是人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能力、运动能力、思考能力等。因此,由此而引申出的科学学科素养,指的就是学生在科学领域掌握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养成了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科学综合实践能力。就着重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可以切实培养和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科;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旨在让学生认识自然、发现自然、探究自然,在掌握充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科学手段、技术等进行再创新,为人类谋福祉,为国家谋发展。因此,这一学科领域学科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阐述,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一、明确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地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而想要实现这一愿望就离不开教育的投入。近些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就是希望可以通过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深化文化内涵的途径来达到理想中的目标。并且在小学科学新课改革中也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加之,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认为科学教育思想应当渗透到生活教育中。当然,能够支持学生科学素養培养的理论依据还有很多,这些都是在告诉小学科学教师一件事,那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科学素养其意义十分重要。

二、强化对小学生科学知识的教育

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将科学知识作为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基础,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不少儿童很难集中全部的精神在课堂上学习,并且就算是勉强集中精神,也没有很好的维持方法,最终注意力也会涣散。因此,在对儿童实施科学知识启蒙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儿童学习中的客观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比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相关内容时,首先,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对儿童进行启发:“同学们,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可以听到声音呢?”有的学生说:“人在说话的时候。”有的说:“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时候。”还有的说:“汽车刹车的时候。”……然后,再次追问:“那么,大家再想一想,这些生活中声音的产生是因为什么呢?或者说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借此,让学生到教材中寻找答案,他们就会对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深刻。

三、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儿童的科学实验探索精神,也是对儿童科学素养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实验精神主要包括细致观察、实事求是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教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时,结合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演示让孩子们细心观察,感悟科学奥秘。比如,太阳能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家庭生活中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最好的例证。对此,我们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搜集相关制作材料,如矿泉水瓶、黑墨水、橡胶管等,然后在课堂上当着学生的面制作一个小太阳能热水器,并且布置给儿童家庭作业,那就是回到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制作。如此,儿童想要制作成功,就一定要细心观察教师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操作环节,而回到家与父母一同制作,更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四、提升儿童科学实践能力

实践是手脑相互协调和统一的结果,物理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不该说,读书努力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好学生。”科学学科的总体特点,为培养人的动手操作、发明创造能力提供了充分、良好的便利条件,而在实践中,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这些便利,调动儿童多种感觉器官,引导学生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依据一定的科学实验要求对所探究的个体,如实际物体、标本、问题等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获得最为直接、清晰的学习印象,为他今后在科学领域以及其他领域进行创造、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儿童科学学科的整体素养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科学素养是科学品质、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综合能力的结合体。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我们应当关注儿童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因为这是奠定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所有的小学科学教师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科学创作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让我们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快捷、便利之路上。未来我们还有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实现,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互相勉励,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李玉娇.刍议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5).

[2]罗小平.促进小学生语文科学精神素养发展的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4).

[3]黎雪娇.小学科学课堂评价探讨[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

编辑 冯志强

作者:金耀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论文 篇2: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个国家公民的科学素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学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在我国现行教育中,小学科学教育对培养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1]。

科学素养: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2]。

在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认识科学和探究科学的兴趣,其次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探究科学的方法,在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抓住现象、尊重事实、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属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范畴。下面,实验教学方面,我简单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一,教学导入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五年级下册《斜坡的学问》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有一次,我看到我村南口有人在伐树。当时没有吊车,装车的办法很巧妙。他们在汽车尾部斜放两根直径在20厘米左右的比较直的刚伐的原木,接着把要装车的树干原木滚到车尾部,接着在汽车的车厢最前边底部两边各拴一根粗绳子,接着把粗绳子拉直并且从车尾后面要装车的树干原木下面穿过并且从上面返回,接着四个人站在车厢上两人一组分别用力拉绳子,这样车尾后面的树干原木就会轻而易举地沿着车尾的两根斜放的原木滚到车厢上。学生会对这样装车很感兴趣。然后让学生观看本课教科书采用的导入图片“古人用绳子利用斜坡往高处拉大石块,并且在大石块下面放上滚木”。学生对比这两件事,观察巧妙在哪些地方。学生观察对比后知道:买树的人装车有三巧。一是利用两根斜放的原木;二是站在车厢上利用绳子拉;三是拉动绳子时原木是转动的。古人往高处运大石块时利用了什么,巧妙在哪,学生会知道:古人用到了绳子,用到了斜坡,同时在大石块下面还用到了滚木。通过这两件事的对比,师生找到了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斜坡的作用。同时,找到了本课探究的次要问题——古人在大石块下为什么放滚木和买树人装车时为什么要让树干转动。这样的导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全面分析问题。

第二,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探究科学的科学方法。怎么探究呢?教师先要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迁移。

在《斜坡的学问》这课导入后,学生找到了要探究的主要问题——斜坡的作用。有了探究问题,如何猜想呢?针对性地导入两个事例,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大石块在运送过程中,如果没有斜面会怎样,则斜坡起到什么作用;原木在运送过程中,如果车尾没有两根斜放的原木则会怎样,两根斜放的原木起到什么作用。学生会想到斜坡起到托着大石块的作用,斜放的原木起到托着树干原木的作用。接着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猜想托着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就会猜想到托着的目的是省力。到底省不省力,我们要用实验验证,这样学生就会猜想了。

在《斜坡的学问》这一课设计实验时,我启发学生根据猜想使用与不使用斜面应该不同,这样学生就知道如何设计此次的实验了——也就是设计一个是否使用斜坡的对比实验。

第三,在科学探究性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抓住现象,尊重事实。在四年级下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时,我用的实验材料是:冷水、热水,两个小不锈钢盆和两个大不锈钢盆。实验时,在两个小不锈钢盆中分别倒入等量开水,在两个大不锈钢盆中一个倒入冷水,另一个倒入开水,量要相等。两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发现两个大不锈钢盆的底部外面都有水,盛凉水的大盆底部外面有大量大水珠儿,盛热水的大盆底部外面有少量小水珠儿。这是学生看到的真正现象。我告诉学生要尊重实验事实。分析实验时,当时,我是这样解释的:我把开水倒入大不锈钢盆内,开水的温度会很快降低。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出水蒸气遇冷越冷凝结成水的速度越迅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素养,同时得出更客观的结论:水蒸气遇冷越冷凝结成水的速度越迅速。

第四,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属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范畴。在《斜坡的学问》教学中,第一次实验时学生发现斜面确实有省力的作用,我告诉学生:大家把我们所有数据放在一起,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把所有数据看了一遍后,立刻提出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有的组使用斜面时特别省力。有了这个问题就可以继续探究了。通过这样引导,我就很自然地培养了学生学会发现新问题的科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科学教师在教学时时刻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挂在心中。只有经过长期实践,学生的科学素养才会提高上去。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3.

作者:张普友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探究论文 篇3:

小学生良好科学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摘 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索高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策略。提出切实有效的科学素养培养优化策略,把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热爱钻研精神。开发校本科学课程资源。提供学生动手操作机会。鼓励学生质疑创新精神。做好课堂内外有效延伸。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对于这些国家未来的主人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是否得到积累?他们的科学精神是否得到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是否得到提升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去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个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国家未来科技发展水平。所以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发符合本地实际的校本科学课程,深化课程改革,探索高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策略,切实培养出高素质的科学后备人才。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主阵地。能否很好地完成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教学任务的关键在于小学科学教师。因为只有科学教师的学科素养提高了,他们才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分析本校本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切实有效的科学素养培养优化策略,把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教学策略呢?

一、 培养学生热爱钻研精神

在进行小学科学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时候,科学与生活老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科学与生活老师要牢牢树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原则,从培养学生热爱钻研的精神入手。如果我们科学与生活老师仅仅是以本为本,进行书本内容的讲解分析的话,科学与生活老师就会发现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教材没有多少内容可教,不少教师往往一堂课就可以教好几章。这是为什么呢?仔细去审阅一下现行的科学与生活教材,我们会发现,原来现行的科学与生活教材大都采用情境式的学习模式。一个章节往往没有多少文字,更多的是学习任务与相关情境图片、表格、数字、链接资料等。所以说,科学与生活老师如果采取以本为本的教法,把教学目标单纯地定为应对考试。那么他们当然只要把知识要点划给学生,交代他们课后背熟就可以了。所以说,一节课教好几章也就不奇怪了。

前文所述部分科学与生活老师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是毫无益处的。好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从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具有探究钻研天性出发,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情境来培养他们热爱钻研的精神。以粤教版六年级上册《植物与环境》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这一章节中,关于“温室”这一知识点的篇幅仅有几行文字。如果我们科学与生活教师仅限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温室有防寒、加温、保湿和控制光线等功能,可以打破植物生产的季节性及恶劣气候条件的约束,保证植物更好地生长发育”的知识点,那么这个章节的教学就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所以说,较好的辦法是引导了解过关于温室种植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对于“温室”的了解,或者我们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温室里,请农民伯伯介绍一下有关“温室”的实践知识。这样的话,学生才会对“温室”的原理、功能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获得第一手的学习资料,并锻炼培养起他们的热爱探究钻研的精神。

二、 开发校本科学课程资源

只要是认真研究过《科学与生活》教材的老师都知道,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教材编得多好,这些教材总是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不足:在地方特色教材上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在研究的深度上还不够。当然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这就是无论哪一种版本的教材都要考虑到普适性的问题,无法顾及全国大江南北。特别是像我们福建省没有自己编写《科学与生活》教材,而是使用粤教版的教材,这种问题就显得尤其突出。所以说,在这个时候,我们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就需要科学与生活老师从使用的教材出发,依纲据本,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只有我们科学与生活老师充分组织发动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研究,以科学的精神进行探索总结,那么我们所得出的结论就是真实的有效的。即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校本课程资料)显得还比较稚嫩,也总算是我们迈出了科学探究的坚实一步。关于校本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学习成果的方式进行汇编。具体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特长等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比如说让学习小组的学生去进行水质调查、空气质量调查、去探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垃圾分类……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他们通过多种渠道主动求知,相信他们的收获必定会是丰硕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就得到了培养,科学素养自然也就有相应的提高。

三、 提供学生动手操作机会

有哲人说过:“没有经过理解的知识,等于灵魂的废物。”这句话强调了科学知识是需要通过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得来的。所以说,在进行小学科学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时候,科学与生活老师一定要注意避免老师过多的讲解分析,而是要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从教育学角度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起学生较高的科学素养,那么我们科学与生活老师就应该多多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自己操作,从中得出具体的数据,发现实验的现象,获取直观的感受与体会。这样的话,学生才会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获取真知,并且在全身心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真正的科学精神。

以粤教版六年级下册《斜面》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关于“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可以省力”的知识点其实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但是这些简单的文字背后隐藏着非常丰富、精深的知识却是学生无法单纯从字面理解得到的。所以说,这个时候,科学与生活老师就应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里去,引导他们利用测力器、砝码、不同角度的斜面来实验探究不同角度的斜面省力的实际数据,并教给他们如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再比如说下册《认识自行车》一课,我们都知道自行车是非常普遍的交通工具,自行车的许多部位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机械原理。如果我们科学与生活老师仅仅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自行车不同部位应用什么样的机械原理,相信他们会感觉枯燥乏味,也容易混淆。相反的,如果我们科学与生活老师把学生组织到操场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去实地研究一下自行车不同部位应用的机械原理,进行自问自答,相信学生很快就记牢了。

四、 鼓励学生质疑创新精神

一直以来,质疑创新精神就是一个国家、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最重要的科学精神。所以说,小学科学与生活老师应该时时刻刻把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引导他们敢于对课本的知识进行质疑,对原有的科学成果进行创新。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我们的小学生只是唯书本的知识是从,不敢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他们就不具备科学的基本精神,他们对于科学的学习与传承就只能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这样的话,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与科学技能的形成就会受极大的限制,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就不足,关于科学探究的良好的习惯就无法养成。

当然了,期望小学生对书本知识提出质疑,能够指出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很有勉为其难的感觉,尤其是在科技调整发达以及出版业如此规范的今天。尽管这样,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弃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学生如果能够对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提出质疑,那么往往就代表他们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起码也是他们在某一個地方的理解出现了障碍或者是偏差。所以说,我们鼓励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学生的质疑没有推翻教材的陈述,至少我们也能够解开学生的疑惑。

至于学生的创新精神,那就更加需要我们科学与生活老师大力培养了。这是因为教材的编写毕竟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我们非常需要对前人的科学成果推陈出新。比如说关于“斜面”的简单机械原理吧!在这个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同学提到他曾经看到搬家公司利用帆布从楼上运送物件到楼下的现象,并因此怀疑这种操作是不是利用了斜面的原理。针对这个疑问,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他们从力的方向、斜面的制作、操作细节入手,相信学生很快就会明白这个现象蕴含的原理。

五、 做好课堂内外有效延伸

就目前小学阶段课程总设置来说,科学与生活课程还不是特别的重要。小学阶段的科学与生活课程主要目的就在于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懂得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小学科学与生活课程教学内容还相对较少的原因。所以说,小学科学与生活老师应该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精神上,通过做好科学课堂内外的有效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科学现象,研究科学现象,从而获取必要的生活科学知识,培养起基本的科学精神。

从目前的小学科学与生活教材来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内容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更重要的是,教材的编写意图其实是注重引领学生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因此,在许多章节的学习中,小学科学与生活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课堂的学习出发,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挂起钩来,使得这些知识更具区域性、时代感。这样的话,小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就能够得到深入。他们就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从中训练培养起较高的科学素养来。

参考文献:

[1]尹敏.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J].考试周刊,2012.

[2]周彦芳.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学术纵横,2012.

[3]周万忠.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宗旨下科学课教学分析[J].中小学教育,2017.

[4]王红霞.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堂内外,2019.

作者简介:

戴俊兵,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东铺头中心小学。

作者:戴俊兵

上一篇:系统论教学模式政治理论论文下一篇: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