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当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就是其设置的主要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目标明确的措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对科学的认知,从而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在对科学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教学,以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科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科学论文 篇1: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策略

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是丰富小学生综合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了适应新课标要求,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实际,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案。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研究,提出用激发兴趣、锻炼思维能力和拓展想象能力三种方式提高其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小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以及学生在小学这个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获得知识的多寡,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在小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科学教育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且复杂,它不仅涉及哲学、历史、地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文科内容,还涉及天体、自然、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内容。小学科学教育不但能丰富小学生的各科知识,而且能锻炼小学生的动脑、动手等能力。另外,还能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后改善学习状态,达到增强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发育的幼龄时期,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奇思妙想,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强烈的好奇心理。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未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其大脑思维所产生的反应往往局限在实物模型上。教师可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调动小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科学课的任务是学习相应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能与科学知识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以满足新型的课程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如果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仅仅依靠自身语言描述,则难以让学生理解真正的科学内涵。因此,需要结合教学案例或者进行试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蚯蚓的选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带领学生用一个长方形盒子,一面糊上黑色的纸盖,一面不糊纸盖,保持光亮,并在光亮较暗的一方铺上湿润的泥土,较亮的一方铺上干燥的泥土,之后带领学生放进去8条蚯蚓,让学生观察蚯蚓会选择怎样的居住环境,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作业本上。通过这样的引导型实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之一,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就能带动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一般习惯于依赖教师给予其直接的答案。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比较重要。随着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不断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会逐渐苏醒,并处于萌发阶段,教师应维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其能逐渐形成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带领其观察社会和大自然,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如在三年级上册《植物》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用多媒体设计几棵大树,一株小草,几朵花,一只大象,一颗星星和一个小孩等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辨认哪些是植物。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启大脑,运用自己的生活常识,对图片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去植物园进行实体观察,并让学生指出每种植物的名称,从而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可组织学生搜集枯树叶,让学生通过动手开阔其思维。

三、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大脑的想象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单一复制,而是对生活中所见的新事物产生的独特见解。通过想象能引起学生定向性的探究反射,使其能保持或者加深求知欲望。科学属于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且多,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如此深奥又复杂的学科。因此,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锻炼之后改善学习状态,同时增强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进行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时,教师可首先让学生想象地球的形状像什么,有的学生会想象成鹅卵石,有的想象为鸡蛋,不管哪种回答,教师首先要给予鼓励,从而肯定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可让学生在地形图上指认出高原、山地、湖泊、峡谷等地形以及河流、山脉等地貌,并让学生观察地球的整体地形特征,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功能,并让学生回忆自己去过的风景区,讲述一下风景区是哪种地形地貌。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将地球表面的地形想象成现实中的具体实物,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科学课堂教学是丰富小学生知识,培养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想象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智力发育,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应宇庆.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

编辑 斛建军

作者:吴静娟

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科学论文 篇2: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当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就是其设置的主要目的。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目标明确的措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对科学的认知,从而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在对科学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教学,以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一、做好课前准备

为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课程训练的出发点,对学生的听、说、读、写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以此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增强科学教育课程的效果。教师的职责包括很多,如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后的考核评价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在课前做好相应的教学准备工作,让科学课堂产生良好的效果。另外,小学科学教师的师资水平、个人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及达到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都将对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此时,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出发,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将科学课程教案写好,并在了解学生普遍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互不相同的个性特点,从而在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促进科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对“研究磁铁”进行课堂讲解之前,需要将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好,以此为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保障。首先,教师可以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利用实物观察的方式寻找课程内容的特点。其次,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在课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磁铁的两极进行思考和观察,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训练。最后,教师还要将课堂应急准备做好。教师要利用积累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提前思考和收集,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以此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注重內外结合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将课外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學当中,以此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丰富,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活跃和学习兴趣的提高。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通过学生喜欢的、愿意接受的、容易接受的方式将课外的兴趣点和课内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主动性,完成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例如,在讲解“关心天气”这一知识课堂时,由于天气是学生常见的、能接触到的、多变的自然现象,教师可以将“天气变化与生活相关”这一现实问题融合到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当中,并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前观察的同时表达出自己所观察的天气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在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的同时,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互动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运用分组实验

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更加有效地发现科学现象,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小学生进行课堂科学实验,以此加强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分组实验是指在为各个小组分发了相关实验器材之后,让小学生自行进行小组实验的一种实验方式。分组实验能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的实验和思考,以此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对科学知识和课堂实验的求知欲及探索欲激发出来。

例如,教师在讲解“纸”这一课堂知识时,可以先对小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对科学书的纸和各个不同本子的纸进行横向、纵向及深度等多方面的观察,并让学生把观察的结果写下来;然后再撕下两张不同本子上的纸,在纸的中央滴一滴水,让学生对这两张纸上的水的扩散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纸在滴上水后,吸水性和透明程度都不相同?这种现象与纸的哪些要素有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在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同时,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实践活动和课外书籍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之一是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对相关的科学课外书籍进行阅读。小学科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完相应的科学知识之后,可以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开展与科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让学生尝试自己栽培芽苗菜,并思考“芽苗菜的栽培需要哪些必要条件?无土栽培的芽苗菜和有土栽培的芽苗菜有什么区别?”。如此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并在提高科学学习水平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生命之源——水”这一课程知识后,为了能将科学知识进行拓展,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水、糖水、牛奶和白醋等进行观察,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的方式,将水和糖水、酱油和醋等进行分辨和分析。首先,学生只是通过肉眼看,是无法将水和糖水、酱油和醋进行区分的。其次,学生就会用闻的方式,发现在闻了之后,醋有一种刺鼻的味道,如此可以很轻松地将酱油和醋分别开来。然而,学生还是无法将水和糖水进行区分的,在这个情况下,最后,教师就需要让学生通过品尝,来区分水和糖水。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通过看和闻来进行区分的,那么自然也就能将学生对“水”的认知进行加强和提高了。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在课前将相关的课堂准备工作做好,并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的情况下,利用有趣、生动、丰富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以此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主动性,能够将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完成,从而在为教学目标提供基础保障的前提下,促进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英.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9(31):53-54.

作者:郭利娜

课堂教学质量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研究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基本单位,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活动和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并从巧妙设置课堂导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课堂合作活动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分析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过去小学科学教师多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一味地运用灌输式的方法和策略,结果却造成学生兴趣的丧失和课堂教学的低质低效。针对这种情况,每个小学科学教师都需要彻底摆脱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从现实出发去推进课堂教学策略方法的革新,进而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发展和提升。

一、巧妙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与开端,只有把握好导入这一环节,才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和兴趣,进而为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当提高对课堂导入的关注、重视,在课前准备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新课内容进行全面且深入地了解、把握,以此来确定导入的内容,进而在课堂教学伊始利用游戏、竞赛、故事、谜语、提问等多样趣味化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以引出正式的课堂教学内容,发挥出导入的龙头作用,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主动地进入到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授《认识液体》时,在课程开始前,笔者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杯,将水杯摆放在桌面上,然后,笔者向水杯中倒入半杯水,让学生们观察水在水杯中的形状。这个时候,学生们回答道:水的形状就是被子的形状。根据学生们的回答,笔者再引出液体的知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针对液体的颜色、味道、透明度和粘稠度展开了教学,同时也利用一些相应的液体来进行演示,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知识。这样,笔者通过巧妙设置课堂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设备,革新知识呈现形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等先进设备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广泛地应用和普及,发挥出了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通过不斷地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技术水平,善于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对科学知识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加工和处理,再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声音、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展示,创设出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层面的感官冲击,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转换,进而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授《热空气和冷空气》时,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认识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的特点,本节课程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们理解过程相对困难,所以,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上课后,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视频,通过模拟视频介绍了空气的流动方向,在视频中,红色代表热空气,蓝色代表冷空气,整个过程形成了红色向上、蓝色向下的循环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我们熟悉的风。通过视频的详细介绍,学生们认识到了大自然中的神奇现象,理解了风的形成。这样,笔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设备,革新知识呈现形式,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

三、开展课堂合作活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合作活动的开展可以直接打破过去单一封闭的教学结构体系,有效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促进学生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对于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彻底革新过去统一性的班级授课模式,首先根据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整体认知理解来进行科学合理地小组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其次,教师需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展开组内的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与看法,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活跃课堂的氛围,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声音的产生》时,本节课程笔者实施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课程开始前,笔者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正式展开教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会布置一些探究任务让学生们参与讨论,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会观察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这样,笔者通过开展课堂合作活动,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最为基本的任务和目标,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必须要完成的重要课题。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必须要真正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把握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的趋势,明确全新的任务、目标与要求,并结合科学学科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展开探索,以实现巧妙设置课堂导入、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课堂合作活动等策略的运用,优化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能动意识,最终让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闫美玲.小学科学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Z2):123-124.

[2]冯水平.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4(20):252-253.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营街道老寨村完小 田志平

作者:田志平

上一篇:实验课程教学小学科学论文下一篇:在线学习系统教育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