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简约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之研究

2023-02-24

简约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简单地说就是课堂设计要简单, 是对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材料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等教学要素地精确把握和合理组织, 使小学科学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 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简约”的核心内涵是寓丰富于简单之中。

1简约材料, 使探究活动更高效

科学课堂所需要的是有结构的材料, 适宜而有效的材料。我们要努力克服浪费与“作秀”。 简约与高效是统一在一种思想之中的。

1.1 选用 “好”的材料, 上好一节课

要上好一节科学课, 就需要一套好的材料。 有时课本上的材料并不一定很合适, 就要创造性地自制一些材料。 有时碰到一节课要准备很多材料, 就让学生参与准备材料, 可以让学生提早进入探究活动, 有利于课堂上探究活动的开展。 可是常常学生准备的材料会很不乐观。 这个过程教师必须发挥统筹、策划的作用,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准备材料的质量, 才能为课堂探究做准备。 如:《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 教师必须对各小组准备的材料进行调控和分配, 包括各类包装的、各类食品的、储存方法不一样的等等, 使学生在探究时更有针对性, 体现探究的价值。

1.2 使用好材料, 上一节高效的课

在课前已经选用了有结构的材料, 如果在教学时没有好好的利用它, 使用它, 再好的材料也不可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一组材料有时可以贯穿好几个探究活动, 有时甚至可以贯穿整堂课的始终, 教师就要巧妙使用, 发挥出它在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如六年级上期第一课《使用工具》一课, 一般的教学设计是:先出示一幅剪纸图用来引出“剪刀”这种工具, 在说说以前曾经使用过的工具, 然后选择一些工具来做事, 体会使用工具可以带来方便、省力, 最后出示一问题 “对于简单机械, 还有什么问题? ”我觉得可以这样设计, 目的是简化材料, 用简单的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如, 先可以出示一块木头和一个铁钉, 想办法让学生把铁钉钉入木板中, 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使用工具, 揭题更自然, 第二环节就是选择工具取钉子, 环环紧扣, 前后呼应, 最后可以用这些工具做一个游戏, 把问题带出课堂, 引出下一节课。

2简约内容, 更科学地教教材与用教材

简约是教师对教材的更深层次的解读, 是一种对教材理解通透、深刻之后的驾驭。 一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 不敢放弃任何一个环节和内容。 这种无加工和取舍的教学行为反而顾此失彼, 没有中心, 没有重点。

2.1 用好教材, 简约课堂

根据实际情况, 有选择和加工教材, 已在当前教学中被广泛认同。 选择和加工就可以综合学生、教师、时间、器材等因素, 使学习活动更贴近学生, 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但是, “用教材”必须建立在对教材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 对教师科学素养、教学水平有相当的要求。 根据科学教材的特点 (一个单元一个主题) , 可以对一个单元的课文进行整合。 如, 三年级上期《动物》单元, 第2、3 课都观察蜗牛, 我们可以把对蜗牛观察的几个方面在第一节观察蜗牛时全部观察掉, 而教材的编排是两节课。 分两节课上, 两次都带蜗牛很不方便, 学习效果由于时间的影响也会相对减弱。 还有第4 课观察蚯蚓, 第5 课观察蚂蚁, 第6 课观察金鱼, 每课后还要比较动物之间的异同, 课堂四十分钟总是不够, 笔者觉得可以做这样地调整, 把比较异同放在第7课, 本身最后一课就是总结整一单元的。 又如, 三年级上期《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有意义地对比研究, 其中比较液滴的实验, 可以只比较水和油在玻璃片上的液滴有什么不同, 至于在报纸上和其他纸上可以让学生课外自己研究, 另外, 在比较水和油的轻重的实验中, 通过观察木棒在水和油中的沉浮情况来比较水和油的重量, 也可以省略或作简单介绍。 实验中如果减少了这两个内容不会影响到目标的达成, 反而会让教学显得更简洁, 过程更清晰。

2.2 精心设计, 使课堂高效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 实验———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交流”。 我们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时视之为标准模式, 不敢忽视或漏掉其中的一个环节, 来体现探究的理念。 但课堂时间有限,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学情, 灵活变化设计探究过程———简约的设计。 如六年级上期第二单元《物质》, 第一课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在这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 在后面的连续四课都是关于物质发生的变化, 而且教学内容是平行的, 因此, 笔者在设计这四课的探究活动时, 省去创设情境环节, 简化提出问题和假设环节, 这样可以有充足的时间, 把重点放在制定实验方案、探究过程与分析总结上。

3科学设计问题, 简化课堂教学流程

3.1 问题设计要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于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抓好核心问题。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从整体把握探究活动能力, 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究。 也有利于引起学生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把新的知识与内容纳入到本来已形成了的能力结构中去,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在我们使用的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 有好多课可以设计一个有效的问题———核心问题, 来展开探究, 再引出其他子问题。 如《摆的研究》《磁铁的两极》《电磁铁》《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等, 主题明确, 设计问题时可以直奔主题, 探究有重点, 从而课堂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 问题设计要能放飞学生的思维

教学是一个让学生逐步摆脱教师教的过程, 达到 “不需要教”的目的。 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潜能, 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 逐步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 尽可能地避免单纯的判断性问题, 如对不对、是不是、要不要、懂不懂等, 要多用疑问性问题, 发散性问题。 如, 在指导学生探究《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时, 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用什么磁铁来研究? 怎样研究? 怎样挂回形针? 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因为探究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大小方法很多, 我们可以利用问题的开放性的特点, 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去思考, 各抒己见, 在思考, 交流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简约材料, 可以使课堂重点更突出, 使用有结构的材料, 使课堂更紧凑、连贯,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简约内容的过程中, 教师能精读教材, 更新教学理念, 用好教材, 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上一篇:大豆蛋白的酶水解及类蛋白反应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下一篇: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