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学素养测试论文

2022-04-20

思考育人还是育计算机?有报纸近日载文《初中“史地生”变成“打酱油”?》,窃以为,这题目要用叹号,因为现时中学教学就是如此局面。应试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考什么,学什么。因为中考不考历史、地理、生物,所以很多初中会有意无意淡化这些科目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休息时间就这么多,若“数理化”减负了,“史地生”的空间自然有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民科学素养测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民科学素养测试论文 篇1:

也谈高中物理教学中文科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摘 要:根据高中文科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文科生科学素质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整合资源;降低难度;做好实验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科学素养是现代人一项必备的素养,但作为国家发展中坚力量的文科生,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文科生最欠缺的科学素养是什么?调查中,“理性思维”被排在首位(68.5%),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65.5%),第三是“科学常识”(60.4%)。接下来还有质疑精神(56.3%)、分辨能力(53.1%)。高中阶段是学生最容易、也是最有时间接受科学知识的阶段。所以,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加大科学素质教育。物理作为科学知识的主阵地,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规定了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标准》中新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提出,“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那我们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素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整合资源,激发兴趣

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高一结束后,大多数文科生对物理已彻底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从他们的思想工作做起,再次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才有可能在物理课堂上培养科学素质。

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教学内容上优化,帮他们找回学习物理的信心:要善于开发教学资源、善于整合教学资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辅助、完成我们教学,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2.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第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

3.调控课堂,让学生对你没有反感情绪。课堂气氛应保持活跃,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让学生笑起来,老师上课过程应持续保持幽默感,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做到这几点,基本上学生会跟着你学习了,其他就好办了。

4.多媒体技术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可以成为物理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展现古今中外的科学现象,使经验较贫乏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地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的目标。

二、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知识讲解不应该太难,本身学业水平测试要求的多为理解性的偏多,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应从多方面入手突破,使学生感觉很简单、很容易,并通过考试成绩鼓励他们,这样无形中信心就重新回来了!第一次教高二文科班物理的时候,班级比较多,工作量大,再加上没有经验,总感觉都高二了,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小测验时选题就没考虑那么多,从网上下载一些题,稍微修改一下,就进行测试,考试或总复习的时候,总会让我很吃惊:备课、讲课可以说相当细致了,而学生当时也是听懂了,可是一旦做题就无从下手,尤其平时成绩就比较薄弱的学生。这让我充分认识到,文科生之所以想选择学习文科是有一定原因的。所以,以后无论是备课还是给学生出试题测验,我都要经过精挑细选,让知识容易理解,让试题由简单到较难,并有适当梯度,效果很好。

三、做好实验,增进理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喜欢做实验,有些书中没有或条件不具备的实验,我们可以想办法获得,比如平抛运动,没有斜槽可以用从讲桌上水平弹出一个小球来演示;或者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这些实验不单纯是为了讲解难以表达的知识点,而是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平抛运动的一个模型图片,这为他们对平抛运动的理解与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光是成绩好的学生,想必每个教师都能感觉到,每次演示实验,即使是平时成绩再差的学生也会把头抬得很高,甚至站起来看演示实验,可以说一个几分钟的实验胜过几十分钟的讲解,这不但快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能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科学素养应该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和修养,希望我们物理教育工作者能够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真正把提高每个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实到每一节物理课的教学中去。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

编辑 马燕萍

作者:王磊

公民科学素养测试论文 篇2:

网文撷英

思考

育人还是育计算机?

有报纸近日载文《初中“史地生”变成“打酱油”?》,窃以为,这题目要用叹号,因为现时中学教学就是如此局面。应试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考什么,学什么。因为中考不考历史、地理、生物,所以很多初中会有意无意淡化这些科目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休息时间就这么多,若“数理化”减负了,“史地生”的空间自然有了。作为中学多年的课程组合,“史地生”与“数理化”有着不可互相替代的功能。为何学着学着,就剩X+Y呢?这是不是我们的教育部门导向出了问题?这是育人还是育计算机?

科学精神与游戏精神

科学源于人类对于自然界永不枯竭的好奇之心。就此而言,我们可以把科学看作是一场智力游戏,一场破译自然之谜的智力竞赛。而科学精神,就是游戏精神。然而,令人悲哀的却是,眼下我们的教育及其科研激励机制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是鼓励好奇心的生长,而是催生唯利是图甚至贪婪之心的膨胀。当科学被经济和政治利益绑架时,科研激情因遭到阉割而趋于枯竭,所谓的原创力,则因失去源头活水的滋润而同时干涸。

该如何应对某些“科学成果”和某些颠覆性理论呢?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科学素养的提高有赖于经济发展、科普设施以及公民总体受教育的程度等诸多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绝大多数公众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在今天信息传播手段和传播速度超级强大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应对某些“科学成果”、某些“最新发现”、某些爆炸性信息或某些颠覆性理论呢?其实,只要掌握3个原则就可以了:第一,在获取上述信息时一定要“全面”,不要只关注那些新奇的、耸人的内容,忽略了比较和鉴别;第二,要看成熟的研究结论,不是小样本的实验结果;第三,不要单看个人专家的意见,而应该听取群体专家的见解。

观点

对科学常识缺乏基本的认识,会成为诸多流言的受害者

在有关政府部门的眼中,科学普及教育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不必过分看重;在社会大众的眼中,改善生活质量才是生活的重心;在有关媒体的眼中,科学常识远不如娱乐新闻、负面报道能够吸引眼球。于是,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科普教育成为冷门,从而导致社会大众对于科学常识缺乏基本的认识,成为诸多流言的受害者。为此,我们应该高度普及科学教育。有关部门要把科普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有关媒体要加大对于科学常识的普及工作,社会大众也应自发地从博物馆、图书馆等地学习科学常识,提高对于流言的识别能力。

北京某小学副校长:学生压力大政府应承担责任来源

北京市一所小学的副校长表示,就学习压力过大来说,首先承担责任的应该是政府和管理部门。“最近很多媒体关注中小学生书包过重问题,孩子的综合素质不能得到提高,我认为最关键是管理部门评价机制的问题,如果管理部门不改变评价机制,那压力大的肯定是学生。”这位小学副校长说,就他任职的学校所在的区来说,每次召集各个学校开会的时候,单项成绩是有的。“虽然不表扬谁批评谁,但是前面大屏幕放了第一名是哪个学校,最后一名是哪个学校,当然校长就有压力,那最后压力最大的肯定是学生。”

“精致教学”:为培育“智慧的人”助力

精致教学,为培育“智慧的人”助力,在上海市开元学校,有着科学探索和显著成效。学校积极开展《基于视频案例的初中精致化教学的行动研究》,即“有效教学”的研究。3个教研组还对已有的视频寻找切入点进行研究,从而达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取最大的效益,达到“规范教学、追求卓越”的根本目标。

用iPad上课,男生更起劲了

一年前,上海市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启动“云课堂”项目,尝试在四年级数学、英语、科学学科的部分教学内容,用iPad授课。最近,该校举行了“云课堂”教学展示。校长吴蓉瑾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使用iPad的课堂上,男孩们的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这提醒我们,或许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男孩创造更多成长空间。”吴蓉瑾说。数学老师袁秉一年实践下来,明显感到男孩们的课堂参与度、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都有明显提高。袁秉觉得,这或许和男生较强的人机对话能力有关。

异域传真

新一代科学标准第二稿将出台

由美国26个州教育官员努力在全美国推动的新一代科学标准将于2013年1月进入第2轮也是最后一次面向公众的征求意见阶段。旨在提升K-12科学教育水平的该标准将于2013年3月最终修订完成,发布之后各州将自愿实施。这套标准特别强调:提高科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不同年级学习之间的一致性,跨越不同领域的重要概念所具有的交叉属性,以及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过程将所学付诸应用。2012年5月发布第1轮征求意见稿以来,已收到上万条建议,项目组织者将这些反馈意见汇编成报告,与第2轮讨论稿一同发布。

教育者涉足网络社交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自2009年以来加入社交网络的教育者数量增加了34%,其中图书馆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教师和校长。这份标题为《2012年K-12教育者参与社交网站、在线社区和Web 2.0工具调查》的报告收集了694位教育者的情况反馈。他们参与最多的社交网站是Facebook,许多加入了教育主题社交网站如edmodo、Class2.0和edWeb.net等。尽管加入社交网络时他们大都对个人隐私比较谨慎,但普遍认为这些网站对加强人际交往、促进同行间联系和共享教育资源很有益处。调查发现,教育者不仅参与社交网站,他们还活跃于许多由教育产品和服务商、非营利组织建立的网络社区中,如Discover Education Network、BrainPOP Educators和Edutopia等。Web 2.0工具如博客、wiki、webinar(网络研讨会)等在线工具也得到广泛使用,其中webinar普遍被用于职业目的,而文件共享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活动中。

亚洲地区在数学科学测试中再次领先

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The Trends in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简称TIMSS)是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发起和组织的国际教育评价研究和评测活动。2011年在对67个国家和地区高中学生的评测中,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4年级和8年级学生成绩遥遥领先。测试组织者认为,东亚地区的学生之所以能领先他国,与其不断完善教育体制的能力有关。效果卓越的教育改革往往发生在教育体制相对集权化的地区,提升教育水平的新思想能较快地付诸实现。如新加坡经常性地修订课程,帮助教师把新的思想和技能融入课堂。而美国却把太多时间花费在对课程内容和方法的讨论上,各州对教育的松散管控和巨大差异使得在全国进行教改难度颇大。

未来的科学课是什么样子的?

多年以前的化学课可能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图、写分子式,学生阅读课本,靠看图来理解电子之间的化学键是怎么回事。但是在2013年的高中课堂就会是新的面貌了,学生可以摆弄电子模型或在电脑屏幕上拖拽观察电子的动态。当2013年新一代科学标准颁布、全美约26个州付诸实施时,科学课堂的学习方式将会出现巨大变化。学生将通过制作模型、解决问题增进对科学和工程的理解,在未来更具全球竞争力。这意味着教师教课的方式将发生变化。学生不再依靠单一记忆,而必须利用学到的知识动手建立和演示模型。在科学和数学仍保持重要地位的同时,新课标将更多地整合技术和工程。同时,与原先各州自行设计课程不同,新课标首次在全国施行了教学的统一标准。即便新课标在各州得到通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如教师需要学习新的技能、学校需要增添新设备、经费需求可能增加等。

大家之言

丁肇中:考试不要争第一,科研才要争第一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12月12日在哈尔滨表示,考试不要争第一,科研才要争第一。丁肇中在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的交流中,就自己的5个实验谈了几点体会。例如,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要对自己有信心,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放弃自己的研究;对意料之外的现象要有充分准备等等。丁肇中认为,做研究的人要把研究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要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

调查

76.5%受访者直言身边有很多过度干涉子女的父母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中国雅虎和民意中国网,对3 32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人表示身边过度干涉子女的父母多,其中32.4%的人认为“非常多”。59.3%的人认为父母过度干涉子女的原因是由于“望子成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57.7%的人认为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人格尊严和独立性;55,4%的人指出一些父母自身成就感缺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我国科普的多与少

科技部发布了2011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科普人员和科普经费投入显著增加,虽然科普发展仍存在不均衡性,但总体上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统计显示:每万人拥有科普人员增多,专职创作人员稀少;科普经费政府拨款最多,社会捐赠大幅减少;西部地区科普经费筹集比例最多,占有科普资源最少。

读书

《有趣的科学》系列丛书等6部图书被评为“2011—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经中国科协推荐,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组织编译、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有趣的科学》系列从书,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跟着达尔文去旅行(1-3)》《驾着太阳去追风——22个超级有趣的科学小实验》《疯狂科学》,希望出版社出版的《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首都市民健康膳食指南》等6部图书,被评选为“2011-201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科学是一种“冷浪漫”

最近,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出版了新书《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一书。这书中内容是“科学松鼠会”中的“Dr.You”栏目的内容合集。本书的策划之一陈复加在序言中写道:“我们的真正目的在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读者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探索兴趣。科学方法与逻辑能力可以通过科研职业培训而获得,但思考与想象的能力则可能在‘遍读圣贤书’后逐渐枯萎。”陈复加说:“其实科学并不是冷冰的,那只是因为人们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科研一点也不高深,只要愿意花时间去思考,科学也可以呆萌、可以浪漫。”据说,《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还将有一个姊妹篇——《再热闹的问题也有最冷门的答案》。

还有什么比柏油路更环保?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其新著《城市的胜利》中质疑了一种流行的观点:城市有害于环境。当梭罗的名著《瓦尔登湖》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田园隐逸之时,格莱泽却呼吁:“如果你真心热爱自然,就远离瓦尔登湖,到拥挤的市中心去定居。”通过列举一系列事实和数据,作者试图向读者证明:还有什么比柏油路更环保?

本栏目内容均取自互联网,旨在让读者了解当前国内外有关科技教育的发展方向。栏目编辑将尽可能选取来自知名网站的链接,但互联网规模庞大、变化快速,我们无法保证这些链接今后不合非法内容,敬请读者提高防范、辨识意识。

公民科学素养测试论文 篇3:

探究教学刍议

摘要:“提高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是21世纪的公民培养目标之一,如何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等方面入手有效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同时,在全球知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丰富,网络教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通过呈现国际名校公开课中探究教学的具体样式,探讨各类基于问题的探究教学模式,则能让我们洞悉“名师”教学之明,学常规教学之路,拓本土探究之法;思索“名校”得名之由,察现实教学之弊,创本土特色之风。

关键词:探究教学;国际名校;公开课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1.02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探究教学为切入点重构教育课程体系成为世界各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教育文件中相继出现与“探究”相关的主题词。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在2012年的框架中提到了能反应21世纪的三个关键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的能力,分析、推理和有效地交流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1]PSIA是一个基于情境的科学素养测评系统,测的是能力,可以具体表述为以下三点:科学地解释现象、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科学地解释数据和证据。由此可见,探究成为新时代科学教育的中心议题,在课堂中落实探究教学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科学教育工作者所努力的一个目标。

一、追本溯源——明探究教学的内涵

揭示探究的本质涵义是探究教学研究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探究教学是什么,有什么特征,是探究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一)探究教学的定义

在阐述探究教学定义之前,首先要理解何为“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认为:“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2]教学中的探究应采用后一种解释,它实际上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

探究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3]

(二)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

安德森主编的《教学和教育百科全书》指出:“探究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靳玉乐在 《探究教学论》中提出探究教学在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

探究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表现为以下四个本质特征:注重科学素养,强调探究过程,提倡合作学习以及重视形成性评价。[4]

二、放眼世界——寻国际名校探究教学的案例

由探究教学的定义和本质特征可知:相较于传统教学,探究教学是基于问题而展开的,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知識并尝试解决现实问题。那么这种基于问题的探究教学在实际课堂又是如何操作的。以下通过对网易公开课中国际名校教师运用探究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结合理论上基于问题的探究教学模式(包括抛锚式教学、5E教学模式、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型探究、自由探究以及学习环),来具体探讨、解析“名师”教学之明,“名校”得名之由。

(一)耶律大学开放课程:基础物理[5]

案例1:《刚体动力学》(力矩平衡部分节选)

首先教师提问“是什么让靠在墙上的梯子不至于翻倒呢”。继而引出简单例子:一根杆、跷跷板,讲解力矩平衡方程相关知识点,再解决梯子问题:

师:梯子以一定角度斜靠在墙上,你可以问问自己,这个角度有没有极限值?如果有的话,这个值是多少?你们愿意猜一下吗?

生:有一个极小值

师:这说明了什么?如果角度小于一定的值会发生什么?

生:会倒下来

师:很好,你觉得这个角度由什么因素决定?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出力矩平衡方程、受力平衡方程等求出角度。

案例分析:抛锚式教学这一名称产生于Vnadebrilt认知和技术小组(CTGV),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情景教学活动。学习与教学活动围绕“锚”为中心设计,“锚”通常是一个故事、冒险或一个包含有待解决的问题情境,所以“锚”也是学生的兴趣中心。[6]该案例就是一种抛锚式教学,首先引入“锚”,在学生对这个锚处于较高兴趣点的时候,教师不马上给予回答,而是通过另外一些简单例子讲解相关知识点,最后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解决“锚”问题从而巩固了新的知识点。

抛锚式教学是基于问题的探究教学的一种应用,同平铺直叙的直接讲解法对比,更能激发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热情,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在各大名校的公开课中,另一形式也是时常出现,在教师讲完某一知识点后,会有学生自主提问,教师再给予讲解。这实际上是得益于探究教学的实施,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振动与波[7]

案例2:《乐器的声腔》

5E教学模式有5个教学环节:投入(Engagement)、探讨(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细化(Elaboration)、评价(Evaluation)。[8]案例具体教学环节呈现见表1。

案例分析:5E教学模式科学体现了科学概念构建的过程以及对现象本质的理解过程,其中的教学5环节可以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问题意识。除此之外,对于这堂公开课,相信评价它为“最有意思的物理课之一”是不为过的。Walter Lewin教授在《乐器的声腔》课堂中的呈现,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这堂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演出,这是融合物理学与表演的艺术课堂。上述关于对这堂课教学的分解,并不是倡导学“模式”,而是要让“模式”灵活化,让“模式”不呈“模式”或者说“模式”是潜在的框架,学生感觉不到教学模式的存在才是应用的“高境界”,才是教学之明。

(三)麻省理工公开课:电和磁[9]

案例3:感应电机

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有三个教学环节:呈现疑难情景、提出假设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案例具体教学环节呈现见表2。

理工《电和磁》课程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基于问题的探究教学”显得更为丰富,课堂不仅仅是理论的呈现或公式的推导,更多的是“实验”和“问题”。Walter Lewin教授的麻省理工《电和磁》课程体现了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指导型探究、自由探究以及学习环等4种基于问题的探究教学模式(分别对应案例3-6)。案例中未给出指导型探究和自由探究的解释。相较于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和学习环,指导型探究和自由探究并没有程序性的教学环节。指导型探究是指探究活动时只给学生提供要调查研究的问题,有时也提供材料,学生必须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概括,弄清楚如何回答探究问题,这种探究被称为二级水平的探究活动。自由探究是指在探究活动时学生必须自己独立完成所有的探究任务,当然也包括形成要调查研究的问题。从许多方面来看,自由探究类似“搞”科学,即科学探究。研究者将这种探究称为三级水平的探究活动。[10]Walter Lewin教授组织的“自制一个电动机大赛”,体现了自由探究的思想,学生从中体会了科研的魅力。

三、脚踏实地——创本土的探究教学

(一)观名师教学之范,体名校学生之态

网易国际名校公开课是由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等世界各地学生向往的高等学府所拍摄的。所给案例中,笔者重点分析Walter Lewin教授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到,教授风趣幽默,善于用直观的实验来演示复杂深刻的物理原理,使得课程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所给案例是名校中的精品课程,虽不能代表学校的普遍教学情况,但确实呈现了名师教学之范。相较于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电磁”部分主要以PPT为辅助工具进行的讲授式教学,Walter Lewin的课堂教学更多了些探究活动,更多了些“物理味”。在课堂上,可以经常看到学生打断教授提问,或许显得有些“不尊敬”,但不可否认,这样的开放性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識。名校学生之态是乐学好学的,是敢于提问、挑战权威的,是有能力有胆量进行探究思辨的。

(二)学常规教学之路,拓本土探究之法

无论是名校或是普通院校,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教学都有其常规之路。好的课堂是有科学的教学之法,有一个大框架的教学理论支撑的。课堂若缺少一个基点,或没有框架所在(显在的或潜在的),那么课堂仅仅就是一个程序,而没有灵魂,也就成不了一个好课。因此,观摩优秀课堂,并不仅仅只有看,更多的是要学会思寻其灵魂构架,学隐含在里面的常规之法和教学之路。探究教学是基于问题展开的,同时也是围绕学生兴趣展开的。拓本土探究之法,需寻找本土学生之兴趣,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基于本土案例(契合学生自身经验)激发学生兴趣和启发学生问题之源,只有这样,才能一气呵成做教学中的“真探究”。

(三)察现实教学之弊,创本土特色之风

2009年及2012年,上海学生蝉联PISA测试“全球第一”,这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但是,2009年Lei Bao等人在Science做了关于中美学生科学知识能力的研究,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学生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和电磁学)测试成绩明显高于美国学生,但是中美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相差不大。[11]由此引发思考,现实教学之弊在于知识与能力的脱节。知识与能力不呈正相关,这样的“特色”是一种“特殊”弊端。如何让这样的“特殊”成为“特色”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方向。PISA测试中获得的优异成绩折射出中国基础教育取得的傲人成果,也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赞许。从辩证的角度看,“填鸭式教学”确实有缺点,但也不可否认其在语言学习中的显著效果。创本土之风的原则之一是“明辨是非”——呈吾先进之法,引他先进之法,用他法创吾法。

参考文献:

[1]PISA 2012 Frameworks -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and Financial Literacy http://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12draftframeworks-mathematicsproblemsolvingandfinancialliteracy.htm.

[2]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戢守志,金庆和,梁静敏等人.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

[3]郝志军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J].教育研究,2005,(11):66-70.

[4]蔡其勇,郑鸿颖. 探究教学的本质及实施策略[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4(1):117-120.

[5]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基础物理http://v.163.com/special/fundamentalsofphysics/.

[6]杨为民,杨改学. 基于问题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9):13-18.

[7]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振动与波http://v.163.com/special/sp/vibrationsandwaves.html.

[8]蔡铁权,姜旭英.新编科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麻省理工公开课:电和磁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electricity.html.

[10]徐学福,编译. 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J]. 全球教育展望,2001,(8):57-63.

[11]Lei Bao, Tianfan Cai,Kathy Koenig etal. Learning and Scientific Reasoning[J]. SCIENCE,2009,(323):586-587.

(责任编辑蒲应秋)

作者:谢坚坚

上一篇:实训教学工程造价论文下一篇:强制性规范公司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