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18

摘要:随着动画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类数字化技术加速融合,使人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媒介传输时代。对于定格动画来说,推陈出新的后期合成方法,能够凸显作品的生命力,使定格动画艺术效果不断提升。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影视艺术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影视艺术教育管理论文 篇1:

对戏剧与影视专业省级统考现状的反思

[摘 要] 本文在对近年来中国高等院校戏剧与影视艺术专业省级统考方式的发生与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该统考在命题内容、阅卷方式、监察程序等方面存在的机制性结构问题进行反思,希望能为考试设计与组织的相关管理部门提供相关启示。

[关键词] 戏剧与影视专业省级统考;现状;反思

伴随高等教育产业化进程的深化和艺术类高校招生数量的日益扩大,如何在满足艺术类专业对生源素质特殊性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国情、校情、专业情况和生源情况,设计信度强与效度高的艺术类人才选拔的考试机制,始终是近年来困扰教育管理部门和艺术类高等院校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国内现行的各省开展的影视编导/戏剧影视艺术类专业联考/统考(下文简称“影视统考”)考录方式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考试机制设计中影响考试信度和效度的命题内容、阅卷方式和程序监察等诸多因素加以分析,希望为考试设计与组织的相关教育部门及高等院校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一、艺术类联考的发生与发展

笔者可查阅到的关于中国艺术类专业考试的最早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1937年国民政府便出台过《艺术专科学校及大学艺术科系招收新生暂行办法》,提出“大学艺术科及音乐系入学考试科目,应量予变更,不宜与其他科系入学考试科目完全一致,俾有特种艺术天才者易于录取”[1]的相关规定,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各艺术类院校多以自主命题的招生方式进行考试。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艺术类考试也主要以高校自主招考为主,但考生录取时文化课成绩逐渐成为录取考生的重要参照指标。直到2000年前,国内艺术类院系大多实行自主招考的方式招生。但伴随21世纪以来国内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数量的扩增,参加艺考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以江苏省为例,2005年报名参加广播电视编導专业的学生人数为3087人,2006年报名人数迅速增长至13096人,增幅达324%[2]。院校与考生数量激增的同时,“艺考”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限制高校艺术专业自主招生过程中滥用招生权力,对考试程序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对考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的影响,教育部越加重视艺术类自主招生考试组织中的问题。为了切实发挥政府在艺术类招生中的监管作用,2005年教育部开始鼓励有条件组织统考的省份统一组织艺术类专业考试。江苏、河北等省份积极响应教育部要求,于2005年之后联合省内外诸多开设戏剧影视类相关专业的高校,统一组织影视编导艺术类本科专业的省联考/统考。

相较于西方国家,我国是拥有国家统一考试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早在隋朝时期,出于考试公平性的需要,我国便开始探索创建和逐步完善国家统一的考试制度,但囿于艺术类专业的人才特质的限制,艺术类专业长时间未被纳入统考范畴之内。2004年颁布了《普通高等艺术院校、普通高等学校艺术专业招生办法》;2005年鼓励各省进一步推进艺术联考制度;2007年国家颁布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办法》中明确提出“考生所报考专业属省统考专业范围内的,考生须参加省统考”“凡生源所在地省统考涉及的专业,所有高校的艺术类高职(专科)专业及民办高校、独立学院艺术类本科专业均应直接使用省统考成绩”的要求,并在相关规定中对各省组织的美术统考提出具体要求;2008年,教育部委托中央美术学院领衔起草各省美术统考的考试科目、评分标准、质量监控和考务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对美术类联考加以规范以保证美术统考的一致性、专业性、契合性、规范性和有效性[3]。

然而至今,虽然全国有20余个省份组织影视统考,报考影视类相关专业的考生报名相关院校时须达到本省规定的影视统考分数线,开设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在考生录取时也必须要求学生达到影视统考的最低分数线方能提档,或直接将影视统考分数按相应系数与高考文化分数加权,以所得分数的高低排名为序录取学生,但囿于戏剧影视学科的复杂性,美术、音乐等艺术门类的统考已经有了相对统一的考试科目和阅卷标准的情况下,影视学科各省统考依然存在考试科目有很大差异及阅卷标准过于含糊等问题。影视统考已然成为具有与高考同等重要的国家级考试,统考成绩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能直接换算为高考成绩决定学生的未来。但结合笔者近年来参加影视统考阅卷的经验和对近年来各省影视统考内容及考试组织的观察发现,我国现行影视统考的组织过程中存在诸多机制结构性问题,严重影响统考的信度和效度。

二、戏剧与影视专业省级统考的现状及反思

考试是考量考生在某个知识领域内水平高低的重要手段,艺术统考设置的初衷在于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减少因招生单位权力过大而导致考试信度和效度失公的情况发生。信度和效度是测量一个考试是否科学的重要指标,简言之,考试的信度是指考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在接受以同一测量任务为目标的不同考试时,得到的不同考试成绩具有的一致性的高低。即,高信度的多次考试在对同一组考生进行多次测量后,得到的不同的考试成绩和测量结果应该具有低差异度和高一致性。考试效度,是判定一场考试能否精确度量出一个考生目标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契合性、专业性、有效性是考试效度测量的基础维度,效度高的考试能够准确反应考生在某方面的能力强弱,效度低的考试则无法考量出考生在某方面能力的实际情况。本文将从命题内容、阅卷方式、程序监察三个方面,对现行影视统考机制中存在的影响信度和效度的结构性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命题内容:专业内涵涵盖过广与试题内容体量有限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戏剧影视学学科下设的专业种类多样,影视创作流程中细分的不同工种的素质要求也差异巨大,戏剧影视学科下设戏剧、广播、电视、电影等不同行业门类,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内外部素质要求大相径庭,同一行业又可以从流程上细分为诸多工作种类。以电影行业为例,可以细分为编剧、导演、剪辑、制片、宣发、评论等众多个工种。这些工种里导演专业重视学生艺术感受力、艺术表达力、创作构思力、创作执行力等方面的素质;电影制片与管理专业则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市场思维、商业意识、管理气质、表达能力和基础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考查……基于此,不同行业下不同工种之间的素质差异显著并很难寻求到实质共性。短短三个小时的统考笔试很难对相关专业学生的不同素质需求进行全面、系统和准确的考查和测量,专业内涵涵盖过广与考试试卷的题目有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结构性矛盾,导致统考的考试信度与效度令人担忧。

对现行的影视统考的笔试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除了考试效度低外,影视统考一方面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可能会给在某些专业方面具备优秀素质的学生的顺利升学带来障碍。

大多数省份的影视统考,在考试内容上无法顾全戏剧、电影和电视等行业门类,统考大多以电视编导需要的人才为基础。比如在题目设置上考查电视栏目策划、电视专业相关名词的解释,题目内容上多粗犷的以电视媒体的人才素质需要进行浅层的考查,对实质的戏剧素质和电影素质考查很少,而且大多数省份的统考对专业学习需要的实质创作能力的考查也非常有限,多以影评或填空、选择等外围知识的考查取代对学生专业创作潜质的考查。这样的考核方法不仅不能明证学生影视学习的潜质,还会给很多学生带来额外的考试负担。例如那些只想考电影导演专业的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不得不在电视知识上投入大量的精力。以黑龙江省统考来说,广播电视编导类的学生必须参加“新闻播读和即兴评述”的考试,以至于大多数编导类艺考学生必须消耗足够时间进行新闻播读的发声方法和技巧训练的同时,还要花费高额的培训费参加播音专业的其他相关培训。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专业备考目标明确的学生,因为要准备目标专业外内容的余力不足,经常会出现千辛万苦拿到了以创作能力为核心的北京电影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等名校校考合格证的同学,却因无力通过统考中非本专业内容的考试,达不到统考合格线而被拒在名校大门之外的情况。

此外,很多省统考还会在考试内容上设置不适合考查高中生的专业性过强、难度过大、区分度过小的内容。比如河北省统考每年都会设置“电视栏目策划”和“分镜头脚本”两项考试内容,这两项内容对于影视类专业的本科学生,至少需要两年的学习基础才可能具备浅层的分镜头和策划意识。本人在参加相关考试内容的阅卷过程中,发现评卷标准答案过于模糊,考官很难通过答案看出学生在相关方面核心素质的差异,考试的效度和信度大打折扣,不仅无法帮助高校影视专业寻找到需要的人才,还容易让真正具备相应素质的学生失去入学机会。

通过对影视统考的考试内容加以审视,我们便会很容易地发现现行各省的影视统考缺乏科学性。国外很多与高考平级的考试,都会有专门的考试机构,对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进行充足的调查、研究,但中国不同省份的影视统考,缺乏对考试严肃性的敬畏,考试效度和信度不高,亟待相关教育考试管理和监督部门重视。

(二)阅卷方式:有限的阅卷成本與繁重阅卷任务之间的矛盾

阅卷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阅卷需要耗费的时间成本;一类是阅卷需要的经济成本。阅卷的时间长短与阅卷成本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在阅卷考官数量限定的基础上,阅卷时间越长,阅卷的成本越高,反之越低;阅卷的经济成本通常情况下与考生的报名费总额有关系,但报名费中只有少部分金额用于阅卷开支,大部分费用用于监考、巡考等人工用度成本和考试场地、阅卷场地等空间租用成本等方面。河北省曾于2005年至2008年组织影视统考,2008年后一度停止该考试。据省考试院工作人员透露,停止影视统考的主要原因在于每年省考试院在考试组织时会亏损三十至四十万元,巨大的亏空无处填补,不得不停止考试。历来国家级的重大考试在阅卷层面都有阅卷完成时限的要求,以明朝万历年间顺天府(1609年)乡试考试为例,据历史记载,当年参加考试的考生数量约为4600名左右,阅卷考官的数量仅14名。每位考生的考试内容为6篇判论文、5篇策论文和4篇八股文,14位考官需要在15天内完成约69000篇文章的阅卷任务[4]。现代的影视统考虽然与明万历年间相差四百多年的历史,但阅卷考官依然面临繁重的阅卷任务。常规情况下,省统考的考试组织部门不会给阅卷组超过15天的阅卷时间,以2018年山东省影视统考的笔试内容为例,选择题30道、填空题20道、名词解释题4道、简答题5道、论述题2道、1000字以上的影视评论题目1道、800字以上的故事续写1道,据统计参考学生人数为21950人[5]。该考试于2018年1月7日组织,正常情况下进入实质的阅卷时间应在考试结束三天之后,成绩发布时间为1月29日,去掉成绩发布前的统分、核分等环节,用于阅卷的时间不超过15天。阅卷任务极其紧张,在平均每道800字大题用时不足1.5分钟的情况下,阅卷过程的客观性和精准度如何保证,几乎成为每个省份影视统考组织部门需要思考的严峻命题。在此情况下,阅卷的准确性无法获得保障,考试成绩的偏差很容易因时间压力大被拉开。

与此阅卷方式相关的是阅卷行为生成潜在的社会效益。阅卷方法和习惯被一些培训机构了解后,社会培训机构紧紧围绕阅卷习惯进行分析并传播,很容易给考生带来“考试技巧”上的误导,长此以往考生沿着应试风向标的指引,练就一套所谓能适应联考阅卷习惯的答题方法,实际也是对素质教育的轻视。

(三)程序模糊:考试监察的经济成本与复杂的监管流程之间的矛盾

考试信度和效度的保障,除了考试内容设计科学和阅卷环节保证精准外,考试组织的全过程都需要外在的监察。影视统考的程序启动从考试组织部门安排权威的考试专家(而不仅仅是影视艺术专业专家)对考试题型、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进行充沛讨论开始,之后是按照高考命题的纪律和要求安排命题专家组织统考题目、试卷进印厂并按考场分装运输、考试组织中的考场安排、监考人员培训、答题纸收集和管存、阅卷工作的筹谋部署和阅卷考官的选择安排、统考成绩的管理和发布、异议成绩的重新判阅等环节,实际统考程序推进的全过程均需要科学的监察力量介入。然而现行的统考考试程序在诸多环节的执行上,均存在程序模糊的状况,以至于每年统考季都会有自媒体平台发布和传播相关省份统考题目提前泄题、考场监考教师组织有误、考生对阅卷结果存在异议却申诉无门等现象的出现。

监察功能的实施主体,一方面是考试过程中的公务人员,另一方面是参与考试的考生群体。影视统考的程序推进过程中,由于考生与考试组织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考生其实也很难在程序环节的推进中掌握更多的信息,相反考生在对考试程序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影响考试信度和效度的失察、失误行为进行反映的过程中,部分监察服务部门反而以“息事宁人”“大事化小”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推诿式”解释和处理,以至于统考年年有、问题年年在。考试除了人才选拔的功能外,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文化”意义的社会组织行为,考试严谨度的高低,与一个社会机制的“公平性”和“先进性”的高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综上,国内诸多戏剧影视学相关专业在高考招录的过程中,采用影视统考成绩与高考文化成绩以相应比例加权方式所得总成绩的高低排序来录取学生,因而影视统考对参加的学生来讲,便具有了“高考”的意义。因此,无论是招考院校,还是相关参与和组织考试的部门,抑或参与统考的任何工作人员,都应将影视统考视为与高考同等重要的“国家级”考试予以重视。无论是试题内容的组织、阅卷工作的参与,还是程序规范的监察,都应在追求考试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认真绸缪、科学组织,让影视统考真正成为戏剧影视人才选拔的“金标准”。缺乏科学性的影视统考的组织,不仅不能帮助招生院系获得满意的生源,还可能衍生出一系列与考试相关的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从渡.我国高等学校艺术学科招生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06年艺术类专业统考情况[EB/OL].http://www.2exam.com/msgk/zx/33266.shtml

[3]虞立红.发挥省统考在高校美术类专业选才中的作用[N/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12/202003/t20200320_432983.html

[4]孙开键,吴琼.科举考试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考试,2006(12):40.

[5]山东省考试院[EB/OL].http://gaokao.xdf.cn/201801/10748819.html.

(责任编辑: 张宏玉)

作者:韩佳政 张晓磊 张岳

影视艺术教育管理论文 篇2:

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改革方略谈

摘要:随着动画影视艺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类数字化技术加速融合,使人们迎来了一个新的媒介传输时代。对于定格动画来说,推陈出新的后期合成方法,能够凸显作品的生命力,使定格动画艺术效果不断提升。为此,在日常教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跟随时代步伐,加强对定格动画的创作和优化,通过高效的教育改革方式,使数字技术和传统的定格动画制作技术之间形成深层层次的融合。该文围绕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价值、改革方法进行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改革;数字化

在现代动漫影视艺术中,定格动画作为一种和电影较为相近的创作方式,有着超乎其他动画类型的表现方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从本质上说,定格动画按照时间的顺序逐帧拍摄相关场景,通过快速的播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传播方式,推动了我国动画的创作和发展。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定格动画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在各类新型传播材料的影响下,创意点也更为突出。立足新的时代背景,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改革要本着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结合定格动画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场景铺设、人物性格、摄影方式、后期制作以及合成特效,推动新的教育模式,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不断引导广大动画专业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大胆尝试多元化的艺术元素搭配,从而获得更加新颖的动画作品。

1 定格动画创作的相关释义及发展历程

顾名思义,定格动画指的是通过逐帧逐格地拍摄,通过后期软件动作合成,使之产生连续的放映效果。定格动画的道具一般都是由黏土偶、木偶、布偶及其他混合材料制成,它和传统意义上的手动绘画不同,但是具备着同样悠久的历史。而这种设计方式,也能够赋予一组静态的动物有了动态的艺术美感,塑造令人意想不到故事和角色。

早在1907年,一名美国技师就已经通过“逐格拍摄法”,来形成早期的定格动画。如《闹鬼的旅馆》《奇妙的自来水笔》都采用了这种古老的动画拍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国高蒙公司的爱米尔·科尔拍摄了动画作品《小浮士德》,这是一部早期的定格动画作品,动画设计师在其中融入了丰富的艺术细节和创新性的表现手法,体现出了诙谐活泼、生动有趣的画面气韵。发展到20世纪初期,定格动画在商业卡通动画的冲击下面临衰败,“动画片”的定义被手绘动画所占据,在这一时期,让·班勒维和雷内·贝特郎创作了独具艺术特点的《蓝胡子》,通过木偶特色和戏剧性的灯光效果,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气韵。直到定格动画巨兽作品《金刚》的出现,定格动画在大屏幕上大放异彩,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进,定格动画的艺术优势得以全面体现。

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孔雀公主》《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等动画作品使观众记忆犹新,尤其是在黏土动画的设计上,具有独特的东方美学色彩。虽然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国产动画普遍遭受冲击,但是在经过多年的文化复苏,年轻的动画艺术创作者不断增加,定格动画无疑迎来了一个人才辈出、风格迥异的“黄金时代”。

2 定格动画创作面临的发展优势

(1)真实性

在CG动画制作技术的影响下,数字定格动画具有其他绘画方式不可比拟的真实性,它的制作材料丰富、立体化特性更明显,尤其是受3D立体思维模式的影响,定格动画的拍摄更加日常。即便是在前期的拍摄中,存在瑕疵和缺陷,但是在后期的视觉技术上,定格动画的制作技术更加完美,需要以应用特定的拍摄手法和高精度的模型来完成。同时,定格动画的投资成本也较低,这种小成本、高效果的动画短片制作,也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2)多元化

定格动画在材料的获取上,有着成本低廉、随手可得的优势。再加之这些材料包含了塑料、不锈钢、棉花、木质、石头等多种制作材料,材料的获取来源于现实,并且基本可以在室内完成,拍摄的进度和风险具有可控性,在综合成本上,也具备了多元化的优势,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成本、设备成本、人力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传统动画的发展效果,使定格动画短片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3)延伸化

定格动画在推动产品延伸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创作中,动画中的形象能够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创产品,可以直接生产成为多样的人偶制品,加速文创产品的延伸。科技化的计算机动画技术也能够增强了衍生品的开发优势,在定格动画的艺术表现力具备更强的优势。

3 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

(1)定格动画的课时较短

在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课程中,定格动画的课时普遍较少,尤其是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理论内容多、实操课程少的现象。即便是在日常的动画教育课程中,实践课程的内容大多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实践机会、绘画思维、可选材料都十分有限,再加上学生受自身教育得到限制,作品质感粗糙,对于课堂知识的把握存在欠缺,绘画基础不够牢固,难以呈现出高质量的动画作品。

(2)课程的进度较为迟缓

伴随着动画专业的扩招,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度加速提升,学生的素质普遍下降,有大量的专业基础内容需要补充。同时,定格动画制作的过程存在着较多的细枝末节,课程的推进较为困难,教育方法的欠缺使学生的绘画修养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在动画教育的课程推进上,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比较多,课时的匹配和推进趋于迟缓,制作方法难以和制作方式进行详细的匹配。

(3)重电脑技术轻绘画基本功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更新和推动下,电脑定格动画的制作方式较为复杂和烦琐,它需要动画创作者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从制作手法上,相比其他绘画方式,定格动画的制作更加复杂,電脑技术只是辅助,真正的技术还在于对制作者的美术功底、操作技艺和讲故事的能力。在这一方面,对于动画专业学生的培养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4)缺少优秀的教师队伍

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动画教育产业起步比较晚,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从事动画教育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教育资源也存在匮乏。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90%以上的动画导师都是动画教育专业出身。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理论和实践缺乏深入融合。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实际的动画生产经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真正的动画制作能力,实践创作也缺乏动力和热情。

4 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改革方略

当前,定格动画的创作优势被科技化的计算机动画技术所取代,在创作思想、三维动画建模技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广大动画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定格动画的独特优势,引领创作者深入体验手工材料创作,继而推动定格动画和三维动画技术的相互结合,使定格动画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1)强化定格动画的创意表达

从《聪明的阿凡提》开始,我国的定格动画逐渐走向下坡路,再加上受新型商业动画作品的影响,定格动画日趋沉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在接触定格动画的过程中,过程较为烦琐和复杂、容易产生疲惫之感,因此难以在定格动画的创作中坚持持久的创作。因此在创意造型上,定格动画创作教育改革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破除学生“拙”的基础上入手,提高学生的“巧”,使学生对定格动画的制作更加得心应手。

第一,教师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从增强学生的理论认知上入手,将主题造型、人物个性、故事中心紧密融合,再辅助灯光、摄像等多种创意模式,让学生对定格动画获得兴趣、树立信心。然后再辅助摄像技巧、后期制作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渲染氛围和设计效果。在以中心向外发散的多个形式节点上,使教师能够深刻思考和设计更具操作性的动画制作方法,构建创新化的教育教学体系。第二,要创意发展思维,推进逆向思维、头脑风暴,在定格动画中融入新的创意和理念,达到对动画产业的改革和优化。例如,以常见的“剥香蕉皮”为例,常规的思维是从头或尾部剥皮,然后进行食用。而通过定格动画的方式,设计师能够对此进行创意,香蕉是否会旋转剥皮?香蕉如果用水果刀剥皮会怎么样?当需要剥皮的香蕉遇上不需要剥皮的橙子,那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通过构建有趣生动的故事情节,设计出更具幽默感的定格作品,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打破固化思维,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

(2)强化动画教育师资力量革新

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动画教育人才队伍。尤其是在教育队伍师资力量的构建上,相关教育管理者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加大对动画教育的投入,积极争取更多的教师培训资金,通过组织专业动画文创公司“进校园”“进班级”等方式,拓宽定格动画的教学资源。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当好教育领路人,通过融合定格动画的发展学科,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观念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将合作能力、社会特点和感知能力纳入新型动画人才的培育上,以发展的眼光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使教师能够将自身的综合素养、专业水平、理论实践相互结合,更好地为现代教育提供帮助,进一步优化动画教育的发展效果。

(3)明确目标强化人才培育定位

为了推动定格动画人才培育专业的有效提升,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人才定位,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创造出更多符合现代动画产业领域的设计作品。动画专业教师要结合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特点,进行积极的改进。尤其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夯实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拓宽出以能力为导向的动画人才培育范围。模拟更多真实的动画产业项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就业智能能力。教师还要结合行业中优秀的产品案例,展开延伸化讲解。鼓励学生多参与职业项目、进入职业行业进行相应的学习,确保人才培育中的职业化、实践化更加鲜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动画制作案例的分析和讲解,鼓励学生从中汲取学习经验,有效提高动画教育的发展质量。

(4)以个性化教育增强学生捕捉能力

在丰富定格动画的材料过程中,广大设计工作者要进一步要延伸学生对于组合材料、认识材料的感知新渠道,在传统制作手法上,采用新型材料,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比如,在制作数字动画模型的过程中,通过玻璃的多彩反光制作出眩晕感受、在人物形态的制作上,运用轻质金属材质进行设计,便于人物手势、肢体语言的行動;在逐帧的拍摄上,通过创新思维、优化材料、创新组合等方式,以众多新兴元素的加入,确保定格动画的教育模式符合现代动画人才的培育特点。除了对定格动画新型材料的捕捉,还要加强对定格动画制作技术的创新,要将定格动画和后期数字技术融为一体,不断强化定格动画的创作水平。

5 总结

综上所述,相比其他动画教育方式,定格动画注重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现代定格动画的创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更需要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尝试将不同的组织元素结合起来,形成更加独特的创作方式,以更加独特的动画设计方式,提高动画教学的发展效果。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定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在艺术课程推进中的价值导向,在艺术特性、表现形式上,创新教育模式,为动画爱好者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教学载体,在创作课程中实现动画产业人才培育的真实性、多元化、延伸化。

参考文献:

[1] 耿聪,胡浩.浅析动画产业人才需求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5(2):72,74.

[2] 盛楠,陆黛灵.高校定格动画教学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8):165.

[3] 黄雪婷.高职院校定格动画教学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135.

[4] 施洁芳.浅谈高职院校定格动画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23):114-115.

[5] 冯念.数字时代下定格动画创作研究[J].智库时代,2018(41):144-145.

[6] 张丽丽.探析定格动画的艺术特点[J].现代装饰(理论),2015(9):160.

【通联编辑:唐一东】

作者:连璐

影视艺术教育管理论文 篇3:

无锡高职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一、高职办学规模考察

无锡现共有11所高职院校,其中4所属江苏省教育厅管辖,分别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所属于无锡市市属高校,分别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办学点;1所隶属县区政府的是江阴职业技术学院;1所隶属经济开发区的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另外3所属于民办学校,分别为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戴勇:《刍议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以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为例》,载《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S1期]2012年无锡地区各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开设专业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数据如下表2-1。

根据上表中数据显示,2012年无锡高职在校生规模已经达到8万人,高职院校占地总面积达到7961.3亩,建筑总面积达到251.7万平方米。这一数据在江苏省13个城市的高职教育规模中名列第三,位于南京、苏州之后。

无锡高职院校的专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制造大类、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旅游大类这几个大类中,在水利大类、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农林牧渔大类等大类中几乎没有任何专业涉及到。在比较集中的几个大类中,土建大类又以建筑设计类、房地产类为主;电子信息大类中以计算机类为主;在财经大类中以财政金融和财务会计两类为主;旅游大类主要是集中在旅游管理类中;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中涉及了艺术设计类和广播影视类。

二、高职办学条件与质量

高职教育在无锡高等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无锡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无锡高职院校主要是以服务无锡与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行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复合型高等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

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与质量体现在师资力量及科研等多个层面。

1. 师资队伍建设

无锡11所高职院校中有1所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3所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教职员工总数超过530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超过2500人,其中专任教师比例超过65%,“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70%。50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培养对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各学校不仅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和工程实践,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还选派优秀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去国外优秀高层次院校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学术水平。各学校还通过以引进高层次人才、行业专家、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来充实与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 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以公办院校为主的高职院校拥有30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教育部教改试点专业20个,15门国家精品课程,35门省级精品课程,拥有省级精品教材28本,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教材34本,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建成了6个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8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各高职院校都拥有职业资格鉴定机构,每年能完成本校学生的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同时还能承担社会人员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无锡地区高职院校获得过“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十大新星品牌院校”“全国德育教育管理先进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安全文明学校”等荣誉。

3. 实验室建设

目前无锡是11所高职院校共建有40个基础实验中心、50个大类专业实训中心。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群)实训基地、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实训室等15个专业实训室获得中央财政资助,“现代商业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室”等40个专业实训室获得省级财政资助。所有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达到6亿元。

4. 人才培养成果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果体现在人才培养为社会服务方面。无锡11所高职院校拥有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物联网工程、艺术设计、经贸管理、旅游管理等共有型专业群,也拥有像光伏技术、创意产业、建筑工程、机械工程、汽车技术、化学纺织工程、陶瓷工艺、环境艺术、服装工程等特色专业群,为无锡及周边地区输送了需求广泛的通用型人才和具有特殊需求的专业型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最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还体现在招生质量上。2012年无锡11所高职院校共在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江西、河南、湖北、新疆、云南、湖南、四川、甘肃、贵州、山西、广西、福建、内蒙古、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投入了招生计划。无锡公办高职院校在江苏省的招生计划完成情况达100%,民办院校计划完成率达95%。公办高职新生报到率达到90%以上,民办高职报到率达到85%以上。

三、无锡高职教育发展困境

1. 高职教育规模扩张过快

2000年无锡市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规模跃上新台阶,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01亿元,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680元,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12.06亿元同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结合21世纪初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需求实际,为进一步拉动内需,缓解就业压力,并参照国际上的一些成功经验作出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阶段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俗称“扩招”。2000年后无锡新建了3所高职院校,2所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另外有3所学校整合扩大办学规模,3所民办高职院校也慢慢发展起来了。高职在校生人数由2000年的0.8万人到2012年的8.05万人,十年的时间内规模翻了十倍。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办学力量薄弱,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与提高阶段,高职教育规模扩张过快使得这些院校在办学条件上更加紧张,生均教学资源大幅下降,部分院校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专业结构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造成学生培养质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造成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下降,形成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现状。

2. 高职教育结构不合理

高职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人才需求。到2012年为止,无锡共有48个特色产业园区(Park园区),第一类服务外包集聚园区有14个园区,包含了软件研发、质量技术检验检测、生物医药研发、环保业务流程外包等项目;第二类制造类特色产业园包括了新能源、液晶显示、传感网、现代物流、船舶、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新材料、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装备等13个园区;第三类创新创意高端服务业集聚园区包含了科技创业、工业设计、IC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19个园区;第四类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包括了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太湖农业示范区。这些产业园区体现了无锡市以发展工业为主的传统开发区向知识型、智慧型、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从“无锡制造”向“无锡创造”“无锡服务”转变。

作为为无锡经济产业发展不断输送人才的无锡高职院校并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人才培养要求,满足社会新的人才需求。2012年无锡11所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中仅有6个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光伏应用、物流管理、软件设计、环境监测与治理、微电子技术)与无锡园区项目相关联,专业结构设置缺乏前瞻性,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市场的需要。以无锡某高职院校三年来新增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该校新增休闲服务与管理、投资与理财、电子技术应用、人物形象设计4个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98.24%、99.71%、98.95%、95.94%,除投资与理财专业之外,其他均低于当年学校总体就业率。

3. 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无锡的11所高职院校中有4所是属于省属的公办院校,4所属于市属的公办院校,剩余3所属于市属民办院校。首先公办院校除正常的收费和财政给予的经费外,政府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都投入较大。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所在的无锡藕塘职教园区是无锡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建立的集职业教育、科研、实训、文化、旅游、生态、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教园区,是无锡市发展的重要新城之一,同时也是无锡市“十一五”规划的“五大中心”重点项目之一,园区总规划面积达46平方公里。不在园区的几所公办院校也都由政府在近几年规划建设了新的校区。相比较而言,民办院校在学校发展及建设上对政府的依赖度较低,主要依赖自己的经营状况。

无锡11所高职院校因为办学主体的不同,造成管理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省属院校的管辖权属于江苏省教育厅,市属院校管辖权属于无锡市政府,但是市属院校在工作职能上同时受省教育厅和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管理,这种不同职能部门的管辖工作造成了工作的重复性和标准的不一致性。

无锡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但是,随着一些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部分院校开始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呈现出较多的差异性。在机构设置中,大多数采用直线职能制,内部管理存在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有的采用身份管理和岗位管理,而这些管理模式相互之间还存在很多不协调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关于无锡市服务外包各园区差异化发展的建议. 政协无锡市委员会网站,http://zx.wuxi.gov.cn/.

[2]000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无锡市统计局网站,http://www.wxtj.gov.cn/.

[3]祝方清等. 论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和对策. 科技创业月刊,2010(09).

[4]戴勇. 刍议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以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为例. 江苏社会科学,2009(S1).

[5]无锡(藕塘)职教园区简介. 无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网站,http://www.wxgz.net.cn/.

作者:顾吟秋

上一篇:财务数据操纵研究论文下一篇:内部控制网络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