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影视艺术论文

2022-04-16

[摘要]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诞生和发展与影视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流行音乐畸形繁荣的20世纪30、40年代,复苏的80年代,以及80年代后期以来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影视艺术都以不同的形式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音乐影视艺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音乐影视艺术论文 篇1:

浅谈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共通性

摘要 影视艺术帮助音乐艺术实现普及,而音乐艺术使影视艺术更加完整的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故事主题。本文介绍了音乐艺术和影视艺术,通过它们各自的特性找到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并对它们的融合形式:音乐电视和影视音乐作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影视 音乐 互通性

一、听觉上的极致享受和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1. 音乐艺术

音乐艺术其实就是有组织的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艺术是人类社会中创造出的文化现象,是音乐家反映和表现社会现实的产物。它具有以下的特性:①音乐艺术的非实体性。作曲家创作这些曲子为的是反映现实生活,不是再现现实,而是表现这些音乐家们从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态度,包括思想、情感、愿望、理想,音乐就是它们的物态化、对象化。所以音乐又具有非实体性。②音乐艺术的非具象性。音乐的物质媒介既然是声音,它就不会像绘画、雕塑、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那样给人以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具象”,它指的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把他对于生活的感悟,所要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尽可能地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说音乐又具有“非具象性”。

2. 影视艺术

影视艺术对于我们而言要比音乐艺术更熟悉些,因为它是最普泛的大众文化媒体。它具有以下的特性:①影视艺术的跨文化性。古老的艺术都需要特定的文化背景去解读,但是影视艺术以“画面”这一世界性语言因素,使人们可以很轻易的去解读。影视艺术可以通过“画面”这一语言因素使世界上语言不通、不了解其他国家文化背景的人轻易地看懂它想要表达的东西。②影视艺术的科技性。信息技术的发展,造就了影视艺术。如果没有广角镜头,我们不可能看到《公民凯恩》中那样经典的景深画面,没有后来的斯坦尼手持摄影设备,我们也无法看到王家卫《重庆森林》等电影中的快速不规则运动的镜头。这些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影视艺术是受科技限制或影响最大的画面艺术,是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艺术。

二、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共通性

1. 都是流动的艺术

无论是音乐,还是影视,都属于动态的艺术。无论是时间的艺术(音乐),还是时空的艺术(影视),它都不是静止不动的。音乐是靠流动的旋律来作艺术对象的;而影视则是靠活动的画面和声音来作艺术对象的,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2. 艺术感染力的贯通

影视艺术是通过画面这个语言因素来使人们看懂导演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音乐艺术则是通过节奏、旋律使人了解作曲家的喜怒哀乐。比如通过欣赏中国古典音乐《梁祝》,两人的情意绵绵,全在大小提琴和鸣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影视艺术更是如此,如卓别林的《摩登时代》通过画面我们可以感觉到导演要传达的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

3. 艺术功能的异曲同工

《乐记》中早有记载“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音乐教化人心,使社会上的人都去朝着好的一面发展,不去作恶,社会就会很和谐。而对于影视来说,它也具备这样的功能,看一部好的电影,会从中吸取到很多阳光的东西,就会更加的努力去往好的方面发展。

三、声影映画——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完美结合

1 . 影视音乐

影视音乐指的是专门为影片创作而被选用的音乐作品,属于音乐的一种体裁,是影视艺术表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种背景氛围。

音乐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有时某个场面表现的是人物的一种情绪;或是欢乐、喜悦,或是悲苦、伤心,或是紧张、惊恐,或是轻松、愉快等等;有时影片的某个场面营造的是一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等等,而此时往往很少对话或没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音乐从听觉这个角度介入,参与画面视觉内容的表达,使画面内人物的某种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强调,环境气氛得到进一步的渲染,从而达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如影片《追捕》中,杜丘不想连累真由美,说:“我是逃犯!”而真由美回答说:“我是同谋。”伴随着此画面的是一段柔和、优美而又含蓄的音乐,音乐为这个场面渲染了一种浪漫,温馨的气氛。凸显了真有美对杜丘那誓死不渝的爱情。在电影中,音乐有时就像一条锦带,把一些分散的、跳跃的镜头串连起来,这就是音乐得连贯作用。 在镜头组接过程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动作在时间、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因此从一个局部或片断看,它常常需要另一种艺术手段从形式结构上加强它的连贯感。音乐正是这样一种手段,影片中的音乐虽然从整体上看是不连贯的,但它在局部上的连贯性常常对它所伴随跳跃的画面起着一定的组织作用,使它们在观众的心理上产生一种连贯感。

同样,电影音乐最擅长的也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是用音乐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

2 . 音乐电视

音乐电视,又称music video,俗称MTV。MTV在20世纪末诞生,它的最终目的是在表达音乐所特有的情绪。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音乐始终都处于一个从属地位,它是从属于画面的,音乐形象是为了烘托人物性格或使剧情更加完整而出现的。但是,在音乐电视中,音乐形象却是被表现的主体,而那些画面创作反主为仆地从属于确定的音乐形象。如周杰伦的MTV《千里之外》《东风破》等,画面做的非常精致,音乐也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令人会产生无限感触,使我们得到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陈斌,程晋. 影视音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狄其安,电影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作者:朱婕

音乐影视艺术论文 篇2: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与影视艺术

[摘要]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诞生和发展与影视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流行音乐畸形繁荣的20世纪30、40年代,复苏的80年代,以及80年代后期以来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影视艺术都以不同的形式对流行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流行音乐 电影 电视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从奠基人黎锦晖(1891—1967)先生从事流行音乐创作活动算起,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流行音乐现已成为当代音乐文化的主流样式之一,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重要影响。许多音乐学者因而开始关注对流行音乐的研究。

由于特殊的政治、历史和社会环境,影视艺术自始至今对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重要影响。追溯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影视在其中的推动作用。

一、早期电影与流行音乐

中国早期电影与流行音乐均与上海这一经济、政治、文化重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的拍摄并不出自上海,但此后四十年来,中国电影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电影文化现象、众多电影公司的运作、著名影人的重要代表作以及中国电影的主要市场都与上海密不可分。20世纪20年代,国内出现了私营电影业畸形繁荣的局面。“1925年前后,仅在上海一地注册的电影公司就有141家”。伴随着电影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流行音乐也在上海初露端倪。西方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通过舞厅、电影、广播等媒介流入中国。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中已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以黎锦晖、黎锦光、陈歌辛、姚敏等为代表的音乐家,成为上海流行音乐的奠基人,他们创作的《毛毛雨》、《桃花江》、《夜来香》、《采槟榔》等一批流行歌曲广为传唱。

这种状态的产生是因为上海已具备了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式。上海交通便利,发展较早。西方的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得以推广。当时全国的大环境比较复杂,既有国统区,又有敌占区。还有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而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有欧美各国的租界。日本人尚不敢染指,全国许多富庶人家也为躲避战火纷纷逃到上海。这些所谓社会的上层。需要看电影、进舞厅、听歌曲,他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电影和流行音乐的畸形繁荣。

地缘相同为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与电影发展提供了互为作用的条件。大量影片的产生需要电影配乐,这就催生了大量贴近百姓情感和生活的流行歌曲。当时的许多演员既是影星又是歌星,影片中必不可少的片头主题歌、片尾曲和片中插曲,就由电影演员演唱,这种影歌双栖的形式使很多演员获得成功。一方面,歌曲的传唱宣传了电影。另一方面。以电影为媒介和依托。流行音乐得以加速发展。

周璇(1919-1957)声音纤细恬美,演唱风格婉转、圆润、轻柔,有“金嗓子”的美誉。早年她曾在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以及张欣若、严华组织的“新月歌剧社”做歌手,为其歌唱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歌舞团体相继停办后,周璇转入电影行,以拍电影为主业。从商业角度出发,电影公司总是根据她善唱的特长。在其主演的电影中安排插曲,由她本人演唱。1937年,周璇在明星影片公司主演了电影《马路天使》,片中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的流传,使她迅速走红。《天涯歌女》和《四季歌》由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旋律汲取了江南民歌的元素,写得情真意切,经周璇恰如其分的演绎,唱出了主人公小红和小陈的纯真爱情,也表现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与哀怨。1938年,周璇又参演了艺华公司拍摄的歌舞片《三星伴月》,她演唱的插曲《何日君再来》又传遍全国《何日君再来》由贝林(黄嘉谟)作词、晏如(刘雪庵)作曲,为电影特定环境和情节而作。表现主人公秀文与恋人分手时的颓丧情绪。歌曲使用了探戈节奏,旋律低回婉转,富有特色。数十年来,该曲常被人指为靡靡之音。实为断章取义之结果。此后周璇又主演了大量影片,她演唱的插曲《花样年华》、《花好月圆》、《夜上海》等众多歌曲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除周璇之外。还有一大批歌星走着影歌两栖的路子,如白虹、姚莉、龚秋霞、白光等。他们演唱的电影插曲《莎莎再会吧》、《玫瑰玫瑰我爱你》、《秋水伊人》、《蔷薇处处开》、《桃李争春》等等在当时流传广泛。成为流行音乐早期代表性作品。

二、影视音乐与80年代流行音乐的复苏

上海流行音乐的传统风格是轻盈曼妙、温柔婉约,除少部分作品外,内容大多是花前月下、儿女情长,这与20世纪30、40年代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因而解放后很长时间。人们把流行歌曲看作是靡靡之音、资产阶级文化垃圾,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基本中断了。直到粉碎“四人帮”与改革开放以后,以“抒情歌曲”创作为先导,流行音乐才悄悄回到音乐生活中来。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文革”的伤痕与改革开放的兴奋、喜悦之情交织,构成了当时的基本社会心态,反映到歌曲创作领域,即是抒情歌曲的盛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几年内,我国歌坛的“抒情歌曲”迅速取代“队列性群众歌曲”,成为当代歌曲的主要体裁。独唱也取代了合唱,成为人们最喜欢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音乐语言也渐渐向人们的心灵贴近。

在这期间,电影和电视的强大传播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时。录音制品的传播能量还远远比不上影视媒介,一批优秀影视抒情歌曲借助银幕和电视屏幕传向千家万户。电影《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电影《甜蜜的事业》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插曲《太阳岛上》、电视片《三峡传说》插曲《乡恋》、电影《少林寺》插曲《牧羊曲》等作品,讲究旋律的优美流畅。抒发真情实感。与“文革”期间“高、强、硬、响”的音乐风格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歌曲大大增强了抒情性,拓展了题材和创作手法,是向流行音乐过渡的作品。

《乡恋》由马靖华作词、张丕基作曲、李谷一演唱。是内地流行歌曲创作复苏的标志性作品。作曲家在创作上吸收了探戈舞曲节奏,李谷一演唱上采用了声带不完全闭合、色彩阴柔的“气声唱法”。这些在当时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议。《太阳岛上》由邢籁、秀田、王立平作词,王立平作曲,作曲家在歌中运用了东南亚船歌的律动。展示了流行音乐的节奏特点。王立平还在电影《潜海姑娘》的配乐中,第一次使用夏威夷吉他演奏了一段优美的主题旋律。那闻所未闻的流行音乐的音色十分新鲜,让人们为之一振。

80年代初期,港台影视歌曲的传入也为内地流行音乐的复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电视剧《陈真》主题歌《孩子,这是你

的家》、电视剧《万水千山总是情》插曲《万水千山总是情》、电视剧《一剪梅》主题歌《一剪梅》、电视剧《上海滩》主题歌《上海滩》等。随着相应电视剧的热播,传遍了大街小巷。另外,电影《搭错车》插曲《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电影《云河》主题歌《云河》,一经传入,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大陆作曲家从上述作品中吸取了很多创作、编配技巧,在模仿与探索中创作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流行音乐。

三、内地电视音乐的崛起与流行音乐的繁荣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随着经济的不断腾飞,电视不再是奢侈品,成为寻常百姓家拥有的普通电器。电视的普及使以电视作为媒体的音乐传播。成为当代音乐传播尤其是流行音乐传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1986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电视青年歌手大奖赛”首次设立通俗唱法奖。标志着流行音乐在音乐领域地位的正式确立。这种具有典型亚文化特征的音乐终于得到了社会文化的接受。尔后,参加各级电视台的流行歌曲大赛既成为歌手与作品取得成功的契机或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流行歌曲创作、演唱的进一步繁荣。成方圆、韦唯、毛阿敏、陈汝佳、杭天琪、屠洪刚、蔡国庆、张咪等等歌手均通过央视“青歌赛”脱颖而出,进而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国产电视剧大量生产,使电视剧音乐的创作成为一个特殊的创作领域。一批优秀电视剧音乐相继问世,一些歌手也因演唱电视剧主题歌、插曲而走红。电视剧音乐在这一时期为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1988年,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林汝为词、雷蕾曲)。电视剧《雪城》主题歌《心中的太阳》(文歧词、黎夫曲),一经播出便被广泛传唱,演唱者刘欢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这两首歌曲的成功,除了因刘欢演唱风格独特之外,创作上还迎合了当时“西北风”的潮流。即风行全国的融入西北民歌元素的流行歌曲热,是刚刚萌生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融合。1990年,国内第一部大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获得成功,由易茗作词、雷蕾作曲的插曲《渴望》、《好人一生平安》产生深刻社会影响,“好人一生平安”成为一句时代流行语。伴随着“女人”三部曲(《篱笆·女人·狗》、《辘轳·女人·井》、《古船·女人·网》)的推出,张黎作词、徐沛东作曲的一组插曲风靡一时。大街小巷都在播放着《不白活一回》、《篱笆墙的影子》、《不能这样活》、《命运不是辘轳》、《三道关》。此后,《编辑部的故事》、《山不转水转》、《外来妹》、《过把瘾》、《天路》等大量电视剧主题歌和插曲都得以流行,温中甲、王小勇、付林、李海鹰、伍嘉冀等作曲家相继投入电视剧音乐创作领域,电视剧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达到一个尖峰。

电视晚会是另一个最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推广形式。198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反响强烈,这是第一次流行歌曲通过电视晚会产生深远影响。1987年,费翔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演唱了《故乡的云》、《冬天里的一把火》,他富有魅力的歌喉至今令人回味。其后,在央视春晚上,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毛阿敏演唱的《思念》等歌曲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除央视春晚外,各级电视台的各种电视晚会形式日趋丰富,给流行音乐的表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MTV即Music Television,中文习称“音乐电视”。1993年,央视开播“中国音乐电视”栏目,具有中国特色的MTV作品就此诞生。同时,中央电视台主办了“93中国音乐电视作品大赛”,第一届中国音乐电视作品大赛获金奖的流行音乐风格作品有《祝你平安》、《爱的港湾》、《两团火》等。MTV为流行音乐传播开辟了又一条重要战线。

四、结语

中国流行音乐发轫于上世纪20年代,畸形繁荣于30、40年代,在内地断裂于1949年。复兴于80年代。流行音乐出身不济,在当年。它诞生的环境一开始似乎还符合中国都市化的历史潮流。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会城市中它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很快就因为抗日战争所导致的历史变化而显得十分浅薄和无奈。在80年代,它一开始也是以文化入侵和自由化产品的形象出现的,因而备受争议和睥睨。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以来,它早已登堂入室,成为上到国家庆典、下到百姓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这时的内地流行音乐已不再完全倚重影视媒介,繁荣的CD和磁带出版,便捷的网络在线收听和下载等成为流行音乐传播新的渠道。但影视仍是流行音乐传播的重要支柱。以及流行音乐创作的重要园地《不见不散》、《相知相爱》、《好汉歌》、《七子之歌一澳门》、《青藏高原》《清官谣》等影视主题歌、插曲曾风行一时:“超级女声”、“同一首歌”、“星光大道”等等电视音乐栏目不断地创造着新星。流行音乐与影视的依托关系如水乳交融,很难分开了。愿流行音乐能够藉影视艺术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作者:杨燕清

音乐影视艺术论文 篇3:

浅谈音乐在影视创作中的艺术效果

【摘要】影视创作中的音乐,不论在选材方面,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极为讲究,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一部影视作品中与影视画面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了影视作品的艺术结构和美学欣赏原则,音乐是影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法和有效载体。文章将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对音乐在影视创作中的艺术效果进行探析。

【关键词】音乐;影视创作;艺术效果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种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复杂的人类艺术形象思维——联想、幻想、想象等一系列的阶段,从而间接地表现出客观世界。在影视作品中,音乐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剧情的表述者、中心思想的诠释者,有利于渲染作品的气氛,推动情绪的发展,增加作品的戏剧性,它在影视作品中已经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它与影视画面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现了影视作品的艺术结构和美学欣赏原则,它在影视创作中的艺术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烘托环境氛围和时代气息

音乐能给影视片创造出切合作品主题的特殊氛围基调,进而增强视觉感官功效、强化影视画面的感染力。在情境为恐怖或悬疑的影视片中,以惊悚或诡异多变的音乐为主题,利用音调、节奏、和弦、乐器及旋律起伏不定的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增强画面的感官效果,调动观众的情绪,使影视片中的人物与故事更加突出,更容易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比如由卡洛斯·沙尔丹哈执导的影片《里约大冒险》,讲述的是一只认为自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雄性金刚鹦鹉,有一天得知里约热内卢还有另外一只金刚鹦鹉,并且还是一只雌性金刚鹦鹉时,从明尼苏达州小镇上离开家乡,前往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开始他的冒险之旅的故事。这部洋溢着动人的狂欢气氛的电影瞬间使人眼睛明亮了起来,鲜艳的色彩、丰富的画面、浓郁的情调、酣畅的歌舞、幽默的台词、聪明的细节,让人忍俊不住,从头傻乐到尾。使这部可爱的电影锦上添花的,是影片中所运用的横贯整个美洲大陆的、美国流行音乐和巴西Bossa Nova混搭的绝妙配乐。影片中让人印象最深刻,也是最浪漫的就是两只金刚鹦鹉在夕阳下坐在电车上,然后看樱花落下的场景,此时配上《fly love》这首非常轻柔温暖的一首歌,有一种自己化身成小鸟飞翔在蓝天下的自由感觉,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渲染,调和出来的浓浓浪漫几乎满溢,从而达到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艺术感染力的目的。

每一时期的音乐,不管是其内容、乐调、表演方式还是风行的乐器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通过影视作品的社会背景选取不同类型的音乐,起到烘托影视作品时代气息的作用。比如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讲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叫颂莲的女子,在家里人封建思想的压迫下被迫嫁到大户人家做陈老爷的四姨太,在各房姨太们争风吃醋耍手段的生活中,颂莲那独有的倔强和骄傲开始一点点的被吞噬,最终变成了疯子。在这部影片中,采用了以京剧西皮流水为引子,并用女声合唱,加上京剧的打击乐器,充分演绎出了颂莲从开始的“红”到“灰”到逼疯后的“白”。在女声合唱和京剧打击乐节奏逐步加快的氛围中,暗示了颂莲的悲剧人生步步紧逼,音乐不仅在演绎着剧中人的悲剧人生,也控诉着那一时代的封建家长制和婚姻制,使影片主题思想的旋律升华,堪称完美配乐。

二、烘托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养育的一方人在劳动中创造出了与环境相协调的民间音乐和乐器,继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这些民族乐器和音乐被应用到影视音乐之中,获得了较好的音乐艺术效果。

比如,于光荣执导并领衔主演的影视剧《木府风云》,以历史上木氏家族的风云变幻为题材,讲述了明代云南纳西木氏土司在当地统治时期,以丽江木府为背景,木氏家族内部腥风血雨的争权夺势和权力更迭的的恩怨情仇,影片充分展现丽江的优美风光、历史及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影片中的主题曲《净土》和插曲《净地》,音乐旋律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征非常突出,剧中主人公阿勒邱解救被罗氏宁关押在庵堂孤儿阿照,是通过插曲《净地》这首纳西族童谣为线索,互相了解、彼此信任,成为木府之中知根知底互相扶持的一对姐妹。在整个剧情中,阿勒邱内心彷徨、纠结、复仇和正义、亲情与爱情相继出现抉择时,这首歌也一直伴随出现,让阿勒邱无助、纠结的内心最终选择做出善良、正义的决定,最终为了心中所爱之人,更为了千万丽江百姓的和平与安宁,毅然放弃复仇,木府后宫的第一夫人终成一段被人广为传颂的“风云传奇”。看似简单的配乐,听起来却有滋有味,让影视剧的构造、音乐节奏、画面色彩达到了一种完美和谐的状态。

还有许多音乐,像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等源于广西壮族民歌、云南大理撒尼族民歌、天山南北的新疆民歌,这些音乐都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三、描绘人物内心世界,进一步深化影视主题

一部影视作品需要的不仅是画面上的变化多端,更多时候则需要从听觉上来丰富剧情情节。而许多用语言难以传达的情感,音乐却能自如地表现出来,正如法国作曲家卡来尔·圣桑所说“在言辞穷尽的时候便有了音乐,音乐能够说出那种无法说出的东西,它促使我们在自己内心中去寻找前所未知的深处,它能表达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的情绪和‘心态’。”

音乐在表达人物复杂情绪、情感方面的功力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不可替代的。由《安徒生童话》改编而成的动画影片《冰雪奇缘》,讲述了活波开朗的公主安娜,和喜爱冒险的克里斯托弗,以及一头名叫sven的驯鹿、会说话的雪人雪宝踏上北上冒险的路程,而他们冒险之旅的目的是为了解除会魔法的姐姐艾莎公主在和她的争吵中,情绪爆发、一时气愤,而让她的王国陷入永恒寒冬的诅咒,但在最后安娜放弃克里斯托弗带来的生存希望,选择解救姐姐艾莎,从而也拯救了自己,以及自己的国家。歌曲《Letit go》与画面的配合是最完美的一段,但我个人认为情节叙述最好的是开场后不久的《=DOYouWantToBuildThe Snowman》和插曲《Loveis an open door》却是本片的核心,片子一直在关上门与打开门之间激烈的斗争,一首曲终,两位公主隔门而坐让人心痛,将爱与恐惧之间的角力发挥得淋漓精致,整部作品的主题和人物情感完美融合,以及高水准的画面和高水平的音乐搭配的堪称无可匹敌。

总而言之,音乐是影视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是影视艺术语言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载体。伴随影视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导演和作曲家的一同努力和推动下,音乐在影视创作中的展现手段更加多種多样,艺术手法也一直在推陈出新。著名作曲家、音乐家赵季平先生指出:“影视音乐就是一个持续实验、探寻、追求以及创新之过程”。所以说,音乐在影视创作中的巨大艺术潜力还有待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使之日臻完美。

作者:李慧娟

上一篇:灾难医学管理论文下一篇:林业建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