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改革论文

2022-04-28

摘要:职业院校摄影课要与艺术设计各专业其它的课程有机衔接和融合,使学生熟练运用镜头语言进行有设计意识的摄影创作和形式探索,改变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关键词: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教学模式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如: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环艺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艺术等,普遍开设有摄影课。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改革论文 篇1:

创新创业理念下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 高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要加强创新性、创造性及具备社会适应性的综合竞争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因而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势在必行;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摄影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进行了创新创业与摄影课程的理论探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与培养,提出了摄影课程教学的改革模式和有效途径与方法,旨在进一步提高高等 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念;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探索

引言: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劳动力市场变化、高等教育扩张、高等教育大众化等等因素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成为制约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 要破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就需要变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把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对推动高校教育的综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以高校摄

影課程为例,探索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课程的思考及对策路径。

一、高校摄影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与创新性人才能力培养融合度不够

教学大纲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从目前高校摄影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摄影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摄影原理、照相机和镜头,摄影曝光、黑白摄影、彩色摄影、数字摄影技术基础等等,大多数是以传统的摄影技术理论的讲述为主。实践环节的内容也是以单反相机、闪光灯等等的器材使用讲解为主; 这样摄影课程就成了一般的摄影理论与技术操作的知识性课程,从理论讲解到实训实践都未能更好地融入创新性理念,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与能力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今后的创业能力也就很难得到提升。

(二)在摄影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创新思维

的训练与社会应用对接不够高校摄影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是前述三种开课性质的哪一种性质,都是为了能提升学生素养,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空间,尤其是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能力为课程宗旨。也就是通过摄影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课程中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与训练,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目前的摄影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更多的是按部就班的风景、人物、静

物、微距、夜景等流程拍摄的技术层面教学,有关人文、构成及审美层面上的创新性思维与训练则较少有安排。这样学生创新能力与今后的社会需求就较难对接,从而影响大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就业。

(三)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评价中创新创业理念体现不够

在摄影课程的教学模式上,目前看来是比较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摄影理论知识与缺乏新意的实践操作技术很难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上来,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摄影课程原有的评价体系是考勤 (10%)平时作业 (20%)、结课作业(或考试)(70%) 三部分组成,这种传统方式的评价不能够立体的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尤其不足的是没有体现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也就不能更好地鼓励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必须要打破这种狭窄的课堂空间,把创新创业的理念注入课堂。

二、创新创业理念与摄影课程的理论探讨

有关领导指出,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发展,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适应全球竞争、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时代要求,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客观需要。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着力于“个性化”“多样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注重个性培养和以学生为本的多元差异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从本质上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是对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是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为目的,以社会对人才的切实需求为导向,一方面理念的融入能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社会的需求导向,能接地气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创新性的综合人才。

摄影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为主的以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创新性思维与表达、职业品格塑造的课程。高校摄影课程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创新性寓于学生独特的个性之中。创新性首先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求知兴趣,其次是表现在具有敏锐的批判意识上,再次表现在善于提出新想法新看法并把它们付诸行动中,最后是表现在善于不断地对自我行为进行反思批判和总结提升上。我们要充分利用摄影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敏锐 的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 敏锐的批判思维能力能够强化学生个体的求知兴趣,这种强化是一种内在的强化,效力更具有持久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所以,在摄影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考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摄影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观点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不仅是培养理论思维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石。这样的高校摄影课程就能使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创造能力与在市场方面的应用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这样的摄影课程就能做到使学生摄影艺术融会贯通、摄影技术强化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统一。

三、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摄影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一)摄影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模式转换

高校摄影课程目前大多数是传统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采用教学课件讲解摄影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术知识,再结合相机等设备给学生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实际只能从较低的层面上掌握一些面上的操作技能,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的,枯燥的理论与干巴巴的操作要领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使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因此,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课堂教学,转变摄影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是迫在眉睫的。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摄影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一般的基础理论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调研,选出一些真正打动自己的摄影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从人文、美学、拍摄背景(故事)、社会反响、创新性等角度来分析; 再从拍摄器材、用光特点、曝光参数等技术层面来考量,談出自己的体会与见解,这样课堂教学把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教师也精选一些经典摄影作品,对比分析与操作演示,这样的摄影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作热情。而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社会环境中去,运用课堂知识技能,去拍摄相关主题或更为广泛的素材,师生共同探讨拍摄体验与拍摄作品,这样,学生既能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又能培养 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二)摄影工坊式教学拓展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对接

目前在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课程相关的摄影工坊或摄影工作室,为传统摄影教学拓展了新的途径。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尝试以工作室的模式拓展专业学习。摄影工坊既能够发挥设备与场地的优势,又能架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使学生能有效的对接市场,使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高。摄影工坊以学生为主体, 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环境,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创新思维与创业教育充分整合,教师与学生互动,拓展教学内涵。例如笔者在摄影工坊的教学中,组织学生搞过一次 “摄影进万家”的活动,课程学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特点,让学生从软装环境美化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拍摄适合客厅环境的摄影作品及呈现形式。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创新创作热情,学生拍摄的风景、静物、人物等作品以本地夏布为载体,做成壁挂的艺术形式; 这种软装作品形式独特,提升的大众的审美趣味,深受市场的欢迎。这一案例表明,摄影课程能够非常好的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融合,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服务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学生毕业后创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展教结合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感受到在摄影课程的实践环节中,引入相关的摄影赛事,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与,能收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这就是展教结合、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展教结合、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单一课堂教学为主的旧模式,让展览、比赛、摄影工坊等加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对摄影的学习热情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摄影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成果,同时也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例如每一年举办的省高校摄影大赛,我们在摄影课程实践环节中都认真组织指导学生拍摄作品参赛,每一届都有很多学生获等级奖项或入选; 另外,针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我们也组织了以防疫抗疫为主题的摄影大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比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举办了专题摄影展,向全校师生进行展示,当地的广播电视报还做了专版介绍,获得了一致好评。

结束语

创新创业理念融入高校摄影课程,改革现有的摄影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摄影课程的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更新摄影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新形势下大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提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及提升大学生毕业就业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喻武.创新创业理念下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探索与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21,43(11):117-120.

[2]仇媛.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大观(论坛),2021(09):124-125.

作者:孙旋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改革论文 篇2:

新形势下对职业院校摄影课教学模式的思考

摘 要: 职业院校摄影课要与艺术设计各专业其它的课程有机衔接和融合,使学生熟练运用镜头语言进行有设计意识的摄影创作和形式探索,改变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 摄影课 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如:装潢设计、广告设计、环艺设计、室内设计、装饰艺术等,普遍开设有摄影课。开设摄影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基本掌握摄影这门技术和艺术,并将其作为一种能熟练运用的工具。同时,摄影还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美学、文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审美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艺术设计专业不可缺少的必修课。我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摄影课的教学模式作了详细的探讨。

一、课程教学要理论与实训并重

摄影艺术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体,故摄影课程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学习摄影不仅要了解基本理论,而且要掌握实际操作规程和技巧,在实践中熟练运用并检验理论。因此,在摄影课教学中,既要关照基本理论知识,又要体现实际运用能力,理论和实践默契配合,不妨设计诸如观摩影展、品评作品、实践采风、专题创作、参与影赛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把课堂内学的理性知识,通过多方实践来加深理解,获得熟练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脑、用心、动手的综合实力。

1?郾以情境化教学为主线,实际任务为载体。

摄影技术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对于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直接经验,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针对技术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在真实拍摄过程中,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各种技术参数对摄影画面的影响,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从而理解摄影技术基本原理和规律。例如,在“景深”这个摄影技术教学环节中,我们用原始数据相同而放大倍率不同的两张照片,以不同的距离,分别给若干个同学看,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照片放大倍率、观看者的主观要求及观看照片的距离对同一张摄影图片的影响;然后现场使用数码相机,设置不同的光圈、摄距、焦距等参数拍摄同一个主体,使学生深刻领悟到这些参数对景深的影响,并能加以运用。在学生初学摄影时,采取“学徒式”、“随机通达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摄影技术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对于一些摄影基本技术的学习,指导者先进行演示,并加以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模仿拍摄。

学习内容选择真实的拍摄任务,使学生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完成拍摄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1]教师在课堂展示已有的摄影作品,详细讲解其创作过程,然后要求学生到相似的环境中拍摄同一类型的作品。比如,在学习花卉摄影时,先给学生观看一些摄影佳作,分析其技术和艺术特点,然后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拍摄花卉,教师再通过分析对比学生的照片,让学生领悟光线、景深、背景、焦距、视角等因素对摄影画面的影响。

2?郾注重学生间的合作。

在实践教学中,尽量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在教授人像摄影时,我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搭配的几个小组,然后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提交两张不同基调、不同模特的本组同伴的照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阐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评价,并记录为平时成绩。这个学习任务与每个学生都密切相关,每个学生都是摄影者,模特都是自己学习伙伴,人人都热烈讨论拍摄创意和技法,关注自己和别人拍摄的情况,对学生人像摄影技艺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二、重视摄影艺术的培养

1.课程教学要重视创意能力的培养。

摄影艺术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所以创意能力的培养与技能的强化一样重要。即摄影课程教学要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这是摄影作为艺术与技术教育的本质要求。[2]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意能力的训练,得有相应的教学规范,但规范并不意味着对样板的表面接近与盲从,而学生对形式语言的一味模仿和盲从,也会迷失于玩弄技巧的误区,造成艺术与技术的背离。在教学内容中,需要设置创意理论和创意基础课程,安排命题作业、专业采风、参与影赛等训练环节,并从文化的高度引导和强调习作与创作之间的根与叶、枝与果的紧密关系。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多举例、多示范,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艺术语言的学习和探索、选择和锤炼以尊重个性为前提,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激励学生在勤动手时多思考,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贯彻在实训课中。

2.增强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修养。

传统艺术课程教学往往偏重技术、技法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在艺术素养、文化功底上偏弱。因此,摄影艺术教育不能局限于摄影艺术知识的输导,还需拓宽知识层面,增加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并从他种艺术文化中增加养分,获得灵感与启迪。摄影与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电影等各科艺术尽管载体介质等有诸多差别,但艺术规律是相同相通的。[3]如电影艺术,可谓是最接近摄影的艺术门类,其构图、色彩、镜头感、景深、机位及变化无穷的处理手法等,对摄影会起到最直接的启发借鉴作用。现代绘画、雕塑及各门类的艺术作品,其使用各种特殊材料、各种匪夷所思的形式语言表现的创新精神,都能开阔眼界,开启思路,对摄影的载体介质与表现手法的创新定有新启迪。因此,需将技术型课程融入到丰富宽广的视觉思维传播领域。

摄影课程在训练学生摄影技法、构成基本的基础上,应强调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重视学生对信息社会敏锐的感悟力和思想力,促成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表达能力。学生具有了更高的综合素质,创作的作品才会更有文化内涵。在教学中,通过采风、参观展览、观摩作品、经典作品分析和艺术理论的斟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文化修养,鼓励学生用摄影语言肯定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体验,在尊重学生真实感受的前提下,提示表现语言的独特、丰富,这对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三、多媒体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设计利用

1?郾运用网络技术搜集、整理教学资源。

摄影课程的理论课有其独特性,那就是对形象性和直观性要求高。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只是通过语言、课本来讲解摄影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讲解照相机的构造、类型、对焦、用光、构图等方面的知识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支持。教材上有限的感性材料,如图片,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通过网络技术,从一些摄影的专业网站(如www.fengniao.com.cn或www.cphoto.com.cn)下载相关的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音频、解说等,运用这些丰富的感性材料来进行具体直观的讲解,学生就能够通过通俗易懂的画面、形象的影像资料、准确的解说快捷、高效地接受比较抽象的摄影理论知识。这样就可以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郾制作多媒体课件讲授摄影课。

摄影课程的理论内容具有深、难、抽象等特点。教师可以用PowerPoint、Aurhorware等软件把教学内容做成集色彩饱满的图、优美的解说和背景音乐及精美文本于一体的课件代替传统的教学。对教学内容采用对比介绍,以图像、声音、文本、动画和视频影像协同表达的方式,刺激学生视、听、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能力,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感性的内容,使学生理解更容易、更透彻。[4]同时,也使教学节奏紧凑,教学效率提高。例如,在讲解“单反”的取景方式时,学生们都不了解这个过程。通过观看课件里制作的动画,可以清晰地知道光线通过镜头射入到反光板上,反光板将入射的光线反射出来,拍摄者通过取景框就可以看到所要拍摄的对象了。当确定好取景的内容后,按下快门,此时反光板升上去,光线作用在感光元器件(即CCD)上,即完成一次拍摄。通过观看,学生能非常直观地理解学习内容和操作方式。

3?郾运用Photoshop软件完善学生摄影作品。

近几年的一些摄影教材已明确地将Photoshop处理照片称之为“数码暗房”,因此,在摄影教学中,Photoshop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前期的拍摄阶段,后期的数码暗房也成为摄影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Photoshop是当今最流行的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可用于彩色绘画、照片修饰和图像编辑等领域。在课堂上我们除了用Photoshop对图片进行处理示范外,还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图片处理操作。用Photoshop处理图片的主要内容有:亮度、对比度的调整;色彩平衡调整;色彩饱和度调整;画面裁剪;图层、蒙版和通道的操作;滤镜的使用;抠图操作;图像修补;图像拼接;图像艺术化处理。例如,通过使用滤镜,可以使照片具有国画、油画、水彩画、铅笔画等各种绘画效果,这样就可以把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图像拼接,就可以得到一幅全景的画面;通过抠图操作,又可以得到“移花接木”的效果。实验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幅作品的创意处理。通过运用Photoshop软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颜志刚.摄影技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嘉.论高校摄影基础课程的革新[J].考试周刊,2010,(12):214.

[3]宋春颖,李红钧.摄影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效果评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6).

[4]徐进.摄影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J].江苏陶瓷,2005,(B10):35.

作者:张春明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改革论文 篇3:

加强跟岗见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提升高职摄影教学质量

【摘要】依托校企合作,加强跟岗见习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是提高高职摄影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摄影课程实习资源缺乏的一个好方法,可以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终使高职摄影教学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关键词】摄影教学 跟岗见习 校企合作 教学质量

一、高职摄影教育存在问题

摄影课在高职各专业中(摄影专业除外),可命名为摄影技术、商业摄影、商务摄影技术等等;按重视程度,一般被设定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高职院校的摄影课与本科院校的摄影课略有不同,本科院校的摄影课更加注重摄影的全面性和表现性,而高职院校则侧重摄影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相比其他专业课程,高校开展摄影教育的时间相对较短,因积累不足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摄影课本身也具有复杂性,既有一定量的理论学习,也有略显复杂的实操训练;既要有精准的技术掌控,也要有丰富的审美感受,且非常依赖设备,因此容易在教学的内容、结构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很多不符合摄影课程本身的学科规律性的东西。与此同时,教研者对其存在问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学校缺乏重视、投入不够、课程定位不明确、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教材建设滞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等等方面,而在摄影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缺乏精细的挖掘与研究,无法发现教学动态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

还有一个缺失的地方,就是摄影课在校企合作上,研究还不够深入。摄影课如何与企业对接,如何开展校企合作,缺乏深入獨到的研究。皆因其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主要体现在专业建设上,对接的重点往往是专业方向,而非某些课程(包括摄影课);因为课时限制等原因,基本不可能安排企业实习。加上摄影行业的特殊性,摄影行业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业,对失误是零容忍,因此学生企业实习的机会也不是太容易得到;摄影课的师生所面对的企业,既指提供拍摄任务的甲方公司,也指承接拍摄任务的广告公司(乙方),因此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多了一份复杂性。

基于以上原因,摄影课的教学容易出现教得辛苦,学得辛苦;缺乏实操的结果,就是似懂非懂,快速遗忘,教学效果非常一般。学生要么无法完成拍摄项目,要么完成拍摄项目却又不符合拍摄要求。

二、高职摄影教改内容

本人通过商业摄影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判研整个商业摄影教学流程,初步找到了教学过程的某些有提升价值的关键点,那就是教学“见习”这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通过研究这个薄弱环节,发现了一个提升商业摄影教学质量的小小突破口。

所谓“见习”,就是“跟岗见习”,是一种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师范教育和医学教育,是学习—见习—实习的中间环节,是在学习后、实习前,学生反复现场观摩老师的真实工作,通过现场观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师范教育和医学教育里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引入这一模式,主要原因是作为非摄影专业的摄影课,学生基本上不可能长时间去企业实习的背景下,加强“见习”设计与力度,将其置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见习”拉强拉大学习的力度,达到“学习、研习、见习、练习一体化”,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是可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改革的具体内容,就是采取理论授课与跟岗见习相交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跟岗见习”,深入企业拍摄现场观摩和体验,不断增强感性认识,让所学的知识技能在摄影实践中得以验证,加深学生对所学摄影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决摄影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到专业摄影技能,学会如何在摄影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学到一个专业摄影师如何在企业方方面面的处事应对细节,使学生得以全面综合发展,最终完成学校与社会的顺利衔接。

三、高职摄影教改实施方案

首先,加大企业合作平台的建设。选定三到五家以摄影为主业的企业,建立3-5个固定和非固定的摄影教学见习基地,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形成“厂中校”;学校与摄影教师也可以建立摄影工作室或摄影广告公司,形成“校中厂”。有了企业作为平台,才会有真正的摄影实拍案例,才有真正的跟岗见习,这些见习基地的建设是摄影跟岗见习的基础,也是对教师实操能力、组织与沟通能力的一个考验。

其次,建立与商业摄影企业行会和相关摄影协会的密切联系。这些摄影行业协会和摄影家协会与各摄影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大量的企业拍摄信息,而且本身也举办各种摄影交流活动,有很多的成功案例的分享会,在分享过程中,依然可以再现和还原完整的拍摄过程,且因为是事后回顾,也多了一些经验总结,这是观摩即时工作拍摄时所没有的好处。如我们充分利用与广州市广告协会摄影师专业委员会(简称GZIPP)的良好关系,组织学生多次参加他们举办的活动,一边观摩他们的优秀摄影师的现场示范拍摄,一边聆听他们的详细讲解,还可以与这些著名商业摄影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解惑答疑,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实行“校内见习指导教师”及“校外见习指导教师”相结合的见习指导模式。基于各种原因,摄影课程真正的“见习”并非易见,皆因真正意义上的“见习”是校内教师或校外教师在真实地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这既是为客户工作的同时也是为学校教学服务,既非“模拟”又非“扮演”,而是真枪实弹的示范。因此首先要求指导教师有真正过硬的技术,而且要和企业密切关联,要打造好企业合作平台,切实抓好“校外见习指导教师”及“校内见习指导教师”的建设,才有可能完成“跟岗见习”的教学环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校内见习指导教师是跟岗实习的导师,其接洽回来的拍摄业务,可以在校内见习基地或校外见习基地进行拍摄,由学生轮流充当助手,直接完成摄影见习的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校内见习指导教师也可以是学生顶岗见习的带队负责人,指导学生在校外见习基地的见习活动,同时,聘请企业优秀专职摄影师担任校外见习指导教师,进行现场专业摄影指导。

第四,持续采用“理论授课”与“跟岗见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情况,可以灵活采用“先理论学习后‘跟岗见习’”、“边理论学习边‘跟岗见习’”等不同模式,加大“跟岗见习”的力度。采用先理论学习、技术示范、“跟岗见习”、总结思考、反复练习这种一体化教学流程,以“跟岗见习”为中心环节,将其他各教学环节串联起来。学生见习观摩不是单纯的旁观,还要结合所学知识,课后反复进行拍摄练习,达到或接近校内外见习老师的拍摄效果,将见习习得的技能真正掌握到位。

第五,针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和不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统一见习”和“分组分批见习”相结合的模式。这两种见习方式各有利弊:“统一见习”见习效率高、效果好,但作为摄影见习,拍摄现场学生人数较多,有时会对企业正常拍摄工作有一定的干扰;“分组分批见习”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拍摄,但惠及面较小,见习内容也难以统一。

综上所述,“跟岗见习”弥补了商业摄影课无法长时间去企业实习实操的缺憾,虽然“跟岗见习”实操的参与度低于实习,但灵活与低风险,为学生争取了更多的直面实际工作的机会,解决摄影课程乃至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缺乏具有完整有效的实习实操这一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跟岗见习”又与创新挂钩,“跟岗见习”时,学生虽然是旁观者和模仿者,但在实际工作面前,更容易感受创新的动力与过程,更容易理解创新的艰辛与重要,有时这种旁观与模仿的习得,学习效果完全不亚于亲自实习实操,因而解决了相关高职摄影课程乃至艺术设计类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难”的教学难题,对其他艺术设计类课程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小霞.跟岗见习:应用型师范生培养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6-12-12

[2]陈珂.基于U-S合作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导报2017(11z)

[3]郝丽霞,王珮瑄,安艳艳.课间见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09(9):261-262

作者:蔡彤宇

上一篇:电力计量服务标准化管理论文下一篇:社会化媒体时代公共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