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

2024-04-23

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共8篇)

篇1: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

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陶瓷工艺 项目工作室 特色 发展

[论文摘要]文章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工艺专业方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过程为基点,对高职校企合作办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育人才的模式内涵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提出了凝练特色、提升层次、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陶瓷工艺专业建设途径。

高职教育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本着立足地方办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以下简称江职院艺术系)于设立了陶瓷工艺专业方向,培养区域急需的陶瓷工艺专门人才。在专业方向建设初期,采取传统学科体系结构的课程设置。虽然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但是将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割裂,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技能训练与企业应用的脱节。学生即使完成各课程的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在岗位实践中去应用它们,更无法覆盖职业标准和企业应用标准,达不到毕业生走出校门就是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力推动下,我们与陶瓷行业的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一起,以地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大环境为背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组建能力分层、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专业教学和职业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这种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把教学、求知、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工艺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现象,需要总结和调整。

一、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先行条件就是系列化实践教学平台的组建。该平台能够涵盖陶瓷工艺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与关键工作过程。包括: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陶瓷作品展示厅和学生作品销售门市;校外的陶瓷装饰集训营,以及在景德镇、江门、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业所建立的多间校外实训基地。

其中,校内的陶瓷工艺车间近300平方米,内有拉坯机、燃气梭式窑、模具车床等多种设备和制作材料;按照企业生产流程来划分和设定室内空间。能够实现从“泥料配置、釉料配置、装饰造型、模具制作、装窑烧制”等陶瓷设计制作的整个工作环节。数字化陶瓷设计工作站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维扫描仪、学生电脑、多功能一体机等设施,配置平面、立体设计软件及数据管理软件,满足数字化教学与设计训练的需要。能够承接花砖腰线图案设计、景观陶瓷设计等多个项目工作。学生作品销售门市主要为学生小组活动提供场地。在近50平方米的工作室范围内,由学生自主筹谋策划与接洽、自主搭配人员组成项目小组,全权负责店面的方式和氛围设计、作品的摆放与销售计划设计。而校外的综合装饰集训营则为合作企业内设的实训工作室,地点邻近景德镇陶瓷学院。通过完成限定的综合装饰项目设计任务,使学生在具体而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习和掌握陶坯雕刻、施釉上色、青花等综合装饰技法,了解装窑烧制的陶瓷产品整体制作过程。同时利用景德镇“瓷都”的优势,开展渗透式的专业考察和行业调研。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对景德镇的陶瓷行业、高校进行考察,使学生了解陶瓷工艺及造型特点,感受行业顶尖发展趋势及其辐射面,使认知、体验和实践三位一体。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各个项目工作室在能力培养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融,能力分层且优势互补:校内的系列工作室主要培养学生行业通用的陶瓷工艺基础知识、岗位核心技术能力以及跨行业职业能力。突出人文素养、职业素养的培育,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特别突出培养学生将设计构思具体化、最终转化为现实产品的过程实施能力。校外的多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则主要培养学生面向岗位的职业特定能力,是校内项目工作室教学的有力补充。强调利用企业真实的实践环境和行业氛围,促使学生将专业学习与行业发展规律、职业岗位能力点相结合,在任务目标的要求下,积极地实践、参与、探究和创新。

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室教学平台的搭建,使陶瓷工艺专业方向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融合为一体;使一系列特色教学项目的实施得以融会贯通;使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呈现职业性和开放性特征,为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先行条件。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重点

陶瓷工艺专业方向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本土经济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把真实的设计任务引入教学,并将由此衍生的学术成果投入商业运作,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为师生提供实战训练的机会。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的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学习和专业认知实习之后,马上进入将“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核心能力、专业知识”融入其中的项目工作室教学与实训。主要包括:建设“双师结构”项目教学团队、改革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

1.校企共同组建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项目教学团队。包括艺术设计类导师、陶艺大师、企业技术骨干等,分别负责项目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教学中,由陶艺大师或企业专家亲自授课,与学生进行互动和座谈。通过行业大师的亲自传授与指导,在专业领域、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且具有亲和力,非常适合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色成长。同时,定期选派专任教师到关联企业挂职,参与企业项目设计和产品开发推广,这样既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又利于新项目的引进与开发。

2.设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实的、典型的项目任务的引入和承接,是陶瓷工艺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关键。在项目引入之前,项目教学团队就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全面分析。首先确定该项目工作与学生阶段能力培养的适应性,再将项目任务与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专业学习内容、个性发展需求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处理,并设定对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强调通过教师的信任、尊重、鼓励和引导,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发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自信、主动地学习。在项目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一件能够代表自己设计意念的、与主题切合的产品,并能阐述设计思想和构造机理。同时分工合作完成作品推介、展览设计、场地布置等相关后期工作。20以来,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先后承接了省内外多个项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碉楼旅游纪念品设计项目的承接和实施。

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江门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碉楼文化中外闻名。以雕楼为题材的本土旅游业也随着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成功申报而蓬勃开展,并带动了一系列的建设项目,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就是其一。这种特定的地区文化和习俗,往往就是支撑优秀设计的基础。获讯之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以敏锐的市场触觉,迅速地联系商榷,开发设计本地旅游纪念品的项目。

这一富含本土文化创造特征的真实经济项目的承接,使陶瓷工艺专业师生全面地参与到社会和市场的运作当中。首先开展的就是市场调研。在导师的带领下,陶瓷工艺专业学生对江门开平雕楼四大村落、立园等展开调研考察。了解雕楼文化,收集专题资料,分析主题,研究和构想多种新颖的设计方案。根据方案,结合各种工艺造型手段与技术,进行物化效果制作,最终把造型与传达糅合成一个整体。在此期间,导师根据学生创作的进程和需求随时提供必需的指引、帮助和解答。学生通过大量的整体与局部的试验,来丰富和实现造型,进而把握到自我独特的设计语言。经过多层次社会行业各类专家的投票评选,陶瓷专业师生所创作的碉楼工艺品在一系列设计中脱颖而出,成为打造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首要选择。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拓展专业教学的区域影响力。陶瓷工艺专业推行“逐步、递进”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制度,先后开展了陶瓷雕刻工、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饰美工等技能工种的鉴定考证活动。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特点,选择考取适合、实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逐步把行业企业的要求深化到项目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完成限定工作任务并达标之后,能够直接获得合作企业工种的高级岗位资格证书。还尝试与江门二轻联社等下属企业联合举办雕刻技能培训班,为关联企业的员工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设计能力提供培训辅导,拓宽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之路。 4.形成帮扶政策,确保校企合作有效运作。为了更好地拓展专业教学在地区的影响力,陶瓷专业教师积极争取学院、政府和各界社会团体的鼎力支持,并促成相关的帮扶政策。例如:学院的各类设计项目优先考虑由陶瓷项目工作室来承接和完成。而完成的各类项目业务,可作为学院的科研课题进行立项申报。经院内外专家评定考核后给予相应级别的科研奖励。几年来,我们与江门、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业、学校、文化宫、培训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安排专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历练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支援企业生产。并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对学生的生产及生活各方面进行管理,以确保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顺利进行。此外,校企双方还联合编写了《陶瓷工艺专业概论》《拉坯》等培训教材,联合开发多项新产品、定制产品等,逐渐形成校企互动双赢、共同成长的良好态势。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成效

江职院艺术系陶瓷工艺专业方向通过校企合作,把工作室体制与项目教学融合为一体,把原有的学科课程结构转化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引导的优化创新的课程结构。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和模仿性设计转化为开放性的、动态的过程性学习和创造性设计,最利于学生“工作流程中的关键性岗位知识能力”的培养。校内教师、专家技术人员作为项目经理和项目指导,不仅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条利于学生成长的项目实施路线,以及小步迈进的步阶,更要对每一次挫折都进行预计,甚至设计一些需要超越常规才能达到的远近目标,同时提供大量信息资料、案例范本帮助学生分析排解,推动学生在历练与体验中融合基础知识,熟练专业技能和多角度的定义问题答案。在给予学生极大的艺术创造空间的同时,给予学生广阔的行动空间、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真实的博弈空间,使学生不仅体验设计过程,也更直接地体验设计的应用价值。年以来,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先后承接了广东省教育博览会参展作品设计、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会参展作品设计、江职院礼品设计、陶瓷文化墙设计等系列项目。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设计大赛并连续荣获奖项。学院每年均举办学生陶瓷作品展览和设计大赛,参与者众,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

四、专业教学的发展方向

陶瓷工艺专业的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陶瓷工艺专业的特色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现象。例如: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生的陶瓷专项技能训练,而放松了学生在综合设计能力方面的发展,使学生专业面偏窄,专业能力偏于单一。虽然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但初次就业就进入核心技能岗位的毕业生比例不高。仍然有学生坚持把薪金待遇列为首要条件,宁愿选择并不对口但待遇高的实习和就业岗位,等等。因此,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科学规划,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特色发展。既重视培养学生专项职业技能的项目工作室教学平台建设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教学平台的建设,更重视二个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交叉融合,有效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共同提升。在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尝试在现有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结合岗位能力点,增设大区域范围内应用性强、能够对原有专业能力形成支撑的模块化菜单课程,为学生就业提供多项选择。

2.完善管理,确保项目工作室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加强与企业磋商,共同研究在企业化的项目工作室教学环境中,校企共同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形成良性的校企双重管理机制。例如:建立相对应的生态竞争机制和监督评价体系来进行深层次制约。由院内外专家组成督导组,从培养学生的实际效果、社会声誉及专业影响等方面进行质量考核与评估。再如:建立项目工作室教学的定期检查机制,建立畅通的师生意见反馈渠道,及时聆听建议和解决问题,促进项目工作室教学形式更为自由和开朗。

3.提升层次,合理提高项目教学团队的职教能力与水平。应针对专兼职教师的不同背景和特长,设立合理的职教能力提升机制。例如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曾出现部分校内专任教师特别是一些新进的高学历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和实际的教学经验,不能够熟练掌握职业能力分析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影响了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教学方法的实施的现象。对于这一部分教师,则应强化下企业挂职实践的制度要求,尽快提高其职业经历和专项技能水平。而对于从企业引进的专业课专任教师和聘请的技术导师,则可通过“一对一”的方式,适当开展教学能力和技巧方面的帮扶与培训。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项目工作室教学机制,促使不同类型的人员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影响和服务。

4.强化特色,以特色优势拓展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首先要发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平台的优势,从工艺技术、网络宣传、素质培养、思维训练等诸角度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规划建设陶瓷艺术中心网站,研制教学课件,建立多媒体素材库,开设全院性选修课程,使该平台成为不同专业学生发展个性、表现自我、乐于学习和实践创造的艺术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训练的场所。其次要发挥江门五邑地区唯一的陶瓷专业技能鉴定考证点的优势,按照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陶艺制作技能培训和比赛;为陶瓷企业员工及需要培训的社会人员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5.创新创业,促进部分学生创造性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创新创业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发展理念。陶瓷产业更是新形式不断涌现,岗位内容及职业结构不断变迁。陶瓷工艺方向教学也要结合这种现状及时做出转变。加强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专业建设特点,与时俱进。在突出实践主体地位的同时,实现职业定位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统一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篇2: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

摘要:

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问题,结合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开展的基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提出了商贸类专业的改革思路,在学习现代高职理念、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课程体系构建、校企紧密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的职业化人才,但在高职教育中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凸显其弊端,实践证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企业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其培养目标。

1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1.1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有距离,难以达到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素质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企业需求接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有本科压缩型的痕迹,学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了解不深,学校教育与企业实际岗位对接有较大距离,导致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仍有一定差距。

1.2 人才培养缺乏企业行业全过程参与,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

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学工结合,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参与。一般只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讲座、推荐见习实习,建立一般性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缺乏企业行业的全过程参与,校企合作紧密度不够,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仍然是“两张皮”。

1.3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受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实践,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讲授为本位,以课堂教学为本位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过程内容要求不相符,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企业需求脱节,高职教育课程结构与企业行业的工作结构不适应。

1.4 专业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实践教学师资比较缺乏

高职院校教师大部分是学科型教师转行而来,或者是引进应届硕士毕业生,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过程缺乏了解,教师难以系统了解经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难以较好掌握实践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仍然存在,实践教学师资比较缺乏。

1.5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难度大,与专业教学需要有差距

对高职商贸类专业来说,受到专业、资金、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大部分以“电脑+软件”为主,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缺乏资金和人力的投入,一般只是企业的附带,缺乏专业的教学平台,与专业教学要求有较大差距。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2.1 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是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高职院校在确定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时,必须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的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和变化以及就学对象的有效要求。

2.2 人才培养过程必须走校企紧密合作道路

走校企紧密合作道路,是培养现代高职教育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要紧密合作,合作企业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与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要相一致,要做到依托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行业。

2.3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职业能力相对应

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和分解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要考虑高职自身的教育规律,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以及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加强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工作体系、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促进早日将学生培养成为“职业人”。

2.4 专业教学模式必须走工学结合途径

专业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中,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建设,根据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设计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做到工学结合。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成效

3.1 改革措施

3.1.1 进一步学习实践现代高职教育理念

对基于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想,通过动员大会,聘请专家讲座,立项研究重点难点改革项目等措施全面推进,同时要求专业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调研,提高改革的认识。

3.1.2 确定专业相关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根据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要求,改革的第一步是:专业相关岗位调研—岗位工作过程调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以此为基本依据,来整合和构建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3.1.3 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与整合改革的第二步是: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项目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编写项目课程教材)。就是根据经过第一步工作确定的核心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课程改革及教材建设。

3.1.4 校企紧密合作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进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必要基础和保障,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我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在校内联合建设外贸物流类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学院加大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与多家企业签订协议,使人才培养成为校企双方的共同任务。

3.1.5 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就是把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职业技能训练三者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通过专业教师“说课”,完成工作任务和课程教学要求设计情景;二是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融为一体;三是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进行真实的业务操作。

3.2 实践成效

3.2.1 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体现了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注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更加紧密,强化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培养目标更加贴合企业需求。在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

3.2.2 促进了专业内涵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关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对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和优化,构建了基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国际贸易专业成为校级重点专业,外贸英语函电成功申报成为省级精品课程,6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项目课程,与科学出版社等合作出版教材。

3.2.3 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同时100%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已经接受了一定的职业训练,也有了一定工作经历,提高了学生就业成功率,促进了就业质量的提升。

3.2.4 强化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案,强化了校企紧密合作,客观上要求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力度加大,非常有利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资格证书的取得。据统计,90%以上专业教师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双师素质明显提高。

3.2.5 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由于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参加相关学科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2009年外贸物流类专业学生在省市及台湾相关专业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务学院人才培养方案[Z].2008

[3]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2009,18

篇3: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1. 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 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 以课程知识为基础, 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 以专业教师为主导, 以承接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 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 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1]。

2. 特点

(1) 开放式的教学, 淡化“教室”的概念

工作室的突出特点是面对市场, 学生由教师带领直接参与实际的生产实践。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转化为面向市场需求的开放式教学。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教学课堂得以无限延伸, 由课堂延伸到资料室、图书馆、电子网络甚至客户的市场,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 也使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使他们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索。

(2) 项目式的教学, 淡化“课程”的概念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一般采用项目式教学。以实际的项目为主要懂得教学内容。这完全突破了课程教学的内容, 学生的教学内容不再依赖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而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 在项目中学习知识, 淡化了“课堂”的概念。

(3) 教师与学生充分互动, 使双方的专业技术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完美的继承了“师傅带待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它特别强调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 通过教师的示范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 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 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的同时, 也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4) 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

在工作室项目教学模式下, 由于紧紧结合市场需要, 学生与企业直接交流, 参与的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 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同时也通过和企业、社会的直接交流, 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了磨炼。这样也缩短了学生的职业适应期, 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5) 产学发展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工作室是学校教学与市场的桥梁, 它起到了促进校企合作的纽带作用。通过工作室制教学可学校直接获得经济效益, 也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另外, 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得到一定的酬金, 减轻学生的负担, 起到助学的作用。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一般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解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学生入校的第一学年, 学生的主要工作以基础课程学习为主, 学习方式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 这一年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为主要目的;第二阶段即学生入校的第二学年, 学生的工作以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为主, 在这一年里常常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知识学习、职业素质培养与岗位技能实训;第三阶段即学生入校的第三学年, 学生的工作主要是基于企业岗位的需求,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要形式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为主, 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在校内外“工作室”里进行顶岗实习, 教师以企业设计师的身份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 定期轮岗, 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可采用以下操作过程:首先认真分析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院校的成功经验, 同时结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现状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建立类似于“工作室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室建设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 对工作室的系列规章制度进行起草, 通过对建立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再次对企业和兄弟院校的意见进行充分调研, 再认真分析这些意见的基础上, 邀请国内外专家小组进行认证, 开始试点运行。然后在认真分析试点运行经验的基础上, 组织召开企业、教师、学生座谈会和“工作室建设专家小组”会议, 听取各方意见就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如何进一步的开展进行探讨。同时开展师资培训、技术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 然后对相关合作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 找到校企契合点, 全面推行“工作室制”模式。最后再运营过程中, 企业、教师、学生和“工作室建设专家小组”要随时总结和分析“工作室制”模式的运营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措施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实践, 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不但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一般来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以下几条实践措施:

(1) 理顺课程体系, 推行完全学分制, 设立工作室

课程体系和学分制的构建是“工作室制”建设的前提, 也是“工作室制”教学的主要内容。学校应该组织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 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对应岗位所需的技能的基础上, 以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 构建“工作室制”课程体系。然后以学分制为基础, 开发相关的课程模块, 学生可在各个课程模块中进行自由选择, 完成自己的课程教学。

(2) 建设一支高水准的教学团队

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相关学校应该聘请业内专家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 加强对校外指导教师的管理与聘任, 理顺与校内教师的关系, 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途径,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2]。

(3) 建立与工作室相配备的公共技能实训室

与工作室配套的公共技能实训室,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平台, 也是“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物质基础。一般可以从专业建设的实际出发, 建立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公共技能实训室, 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摄影工作室、造型工艺室、制图实训室等, 为学生了创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3]。

(4) 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来促使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职业技能鉴定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通过职业技能的鉴定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对于艺术设计专业, 一般有以下的职业技能鉴定, 如:室内装饰设计员、广告设计师、Adobe设计师、包装设计师、陈列展览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等。鼓励学生参加这些职业技能鉴定, 可以促使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也可以使学校的教学与社会行业进行充分接轨。

(5) 是加强组织建设, 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是“工作室制”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关键, 要积极通过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各专业教研室、办公室各司其职, 定期进行讨论落实, 做好“工作室制”实施的具体工作, 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对项目建设的管理、绩效评估、奖惩等方面进行细化, 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完全学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修订, 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为专业建设提供制度保障[3]。

参考文献

[1]王丽.构建有专业特色的工作室制教育群们.高教教育与评估, 2007, (5) :59-61.

[2]龙安梅.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叨.文化与艺术, 2007, (8) :208-209.

篇4: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

关键词:“双工作室制”;项目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深化改革,高职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这些政策指引着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鉴于此,结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分析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高技能、实用型职业人才已势在必行。

1 “双工作室制”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解读

所谓高职艺术设计專业”双工作室制”项目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将一组有内在联系的辅助性岗位工作课程和按岗位工作内容组合成新的项目课程,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创建“市场联动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通过整合与优化设计突出“教、学、做、研”一体的专业基础项目化课程建设;其二,根据市场岗位需求,重组有内在联系的专业主干课和核心课,通过整合与优化对接职业岗位的需求,突出“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从实施效果看,”双工作室制”教学比传统的校内工作室制教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广泛的实践教学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推广性。

2 艺术设计专业“双工作室制”项目化课程教学实施模式

2.1 整合与优化专业基础课程群,建立“专业基础工作室”模式

创建“市场联动和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基础课程构架设置模式,构建“一个平台,多个方向,突出产学结合”的”双工作室制”项目课程建设理念。一年级下学期设置专业基础项目,项目较简单,项目内容是和专业基础相关的类似能力组合,系统培育学生独立做项目的能力, 更多培养的是体验项目流程需要的一些专业技能,这个阶段是由老师主导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中,以“图形创意”课程为首,组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群模块,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课程孤立、缺少关联性及专业基础学习与项目设计脱轨等问题的弊端,整合与优化专业基础课程群,最终转化为“创意思维训练”、“能力基础训练”、“设计形式训练”、“设计应用训练”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在模拟和真实相交替的校内校外工作室环境中,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和体会、在做中理解和发现。

2.2 对接市场产业链的动态需求,整合与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实现“校企合作的专业工作室”建设

针对二、三年级学习目标和内容,按照完整的创意产业链整合与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引领的授课形式,按“项目策划——市场研究——创意设计——项目制作——展示发布——营销传播”的创意产业链的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授课,如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专业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校企合作创建的专业工作室”设置企业小型的真实项目,将该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组设置为以“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为首,组件“手绘表现、设计制图、效果图制作、模型制作”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群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企业真实项目引领”、“学生主导”,鼓励学生在空间创意设计阶段实施头脑风暴,提高学生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继而最后一个学期可以跨专业、甚至跨系完成项目的无界化合作。一方面通过真实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在“校内+校外”的双工作室项目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师傅带领学生一起参与设计项目,面对客户真刀实枪地演练操作,共同承担义务、责任,共同分享成果;另一方面可通过打通专业的限制,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配合完成企业较大的设计项目,即跨专业、甚至跨系完成项目的“无界化合作”,提高学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专业成长,促进职业学校更具活力与发展前途。

3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工作室制”建设的实施策略

3.1 动态对接产业链需求,细化专业方向

针对一些高职专业方向设置模糊现象,可根据市场就业需求与学校办学特色,细化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含有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等各方向,高职院校可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对接市场产业需求,细化专业方向的定位。如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为动态对接产业链的发展需求,2016年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转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并建立以“室内空间软装设计”为主体、以“陈列展示与虚拟现实”为两翼的专业方向,着重培养能熟练进行室内软装设计、空间方案设计、展示陈列设计、虚拟现实效果图设计与制作的应用型人才。

3.2 项目课程之间的递进衔接关系

在高职三年的教学模式中,项目的设置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一年级设置为专业基础项目,项目内容是与专业基础相关的类似能力组合,着重学生体验项目流程所需要的一些专业技能,本阶段为教师主导教学过程;二年级设置以企业小型真实项目为引领,培育学生独立做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做中学”; 最后一个学期可以跨专业、甚至跨系完成某个大的设计项目,实现“无界化合作”。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对于刚起步的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由于其建立时间短、积淀不深、实践性强但量小面窄等特点,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已成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急切解决的问题。“双工作室制”项目化课程不仅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与企业岗位对接和分层培养的平台,更有利于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而且有利于新建弱势专业实现专业教学与地区企业的同步调、零距离接轨。因此,借助“双工作室“平台进行项目课程建设和专业改革,是一种极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经济,2015(4).

篇5: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项目教学法成为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浅谈结合项目教学谈高职院校。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本身是以生产一件产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为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秘书与秘书实务》是我院高职高专两年制法律文秘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以学生提高秘书职业能力为主线,强化办文、办会、办事等秘书职业技能。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秘书职业特点,经过对学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考虑到后续课程需求,将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8个项目秘书职业认识、文书处理工作、会务管理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沟通与协调、保密工作、信访与督查工作、信息与调研工作。

在每个项目中既明确了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又按照每项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分别设计了活动内容和学时数。通过感性、仿真和真实训练,使学生达到既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其职业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学生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项目教学则主张师生的双向互动,认为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热情参与及投入,这就要求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主要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外,还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仿真操作法、网络教学法、群体自学法。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感受压力,找到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从学习的迷茫中走出来。

为使案例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一方面在案例的选择上下功夫,案例应该是学生关注或崇敬的人物。例如,在《秘书职业认识》这一模块中,针对学生对秘书是吃青春饭的这一错误认识,在课堂上我们引用了盖茨的秘书露宝一个42岁,四个孩子的母亲为例,在学生中间引起强烈的反响。又如,为说明秘书对领导以及领导的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们选用了《秘书之友》中的一文《秘书长 难当的多重角色》,作者系湖南邵阳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申季。通过秘书长的现身说法,学生深刻体会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也激发了做一名优秀秘书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篇6: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中,现代科学能得到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就是新材料,所以新材料的研究和探索是发展科学、工业和经济的一大重要方向。在工科学校、高职院校中,材料专业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属于非金属材料之一的陶瓷材料是其中的一大类别。陶瓷是建筑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很多陶瓷制品应用于建材行业,如琉璃瓦、瓷砖、地砖、卫生制品等等,另外,先进陶瓷还应用于一些高强度、高硬度等特殊的场合。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材料专业是服务于建材行业的一个专业,除了向企业输送大量材料专业人才,还从技术上指导企业,为企业技术提供新的方向和标杆。因此,高职院校材料专业的教育需要与企业相结合,从而培养出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就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而言,相比于理论教学,生产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这关系到向相关企业输送专业人才的能力水平,也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从全国高职院校的生产实践教学现状来看,生产实践教学正在进行改革和创新,但仍不完善健全和统一,因此,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的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仍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的高职院校,其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加拿大的CBE 模式,也就是能力本位教育,这种教育模式重视学生个人素质的独立发展; 第二种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双元制”指的是教学活动分为两块,一块在高职院校内实施( 传授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另一块在相关企业内实施( 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 第三种是模块教学法,这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不同模块分别进行培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耗时短、效率高。国外职业教育对于生产实践教学是相当重视的,生产实践教学除了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之外,还包括生产实习、职业能力培养、岗位能力培养、企业实习等。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模式也在发生改革,向多元化、弹性化发展,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研究分析最近几年的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 1) 企业协作,让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中来; ( 2) 多种教育模式相结合,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模块训练; ( 3) 告别传统,推行并普及形式多样的非学历教育模式; ( 4) 建立“双师型”的教师团队; ( 5) 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同时进行并相互融合。从这五个创新方向可以看出,国内的教育培养模式的中心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以前的基础知识传授向生产实践教学转变,与企业协作、多元教育模式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都表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理论教育向生产实践教学模式转化。因此,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 陶瓷方向) 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新方向高职院校的材料专业,主要偏向陶瓷、水泥、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材料专业以研究陶瓷材料为重点。陶瓷材料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并且抗压强度较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还耐腐蚀、隔热,所以在建筑、生活、工程中都具有重要应用。所以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的教育模式更应以生产实践模式为主,以使用人才市场的需求。通过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探索出生产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方向和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2. 1 “双师型”教师培养

生产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基础知识、工艺研究) 之外,还必须对企业生产工艺有很好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要了解该实践内容的现状和前沿,并且熟悉相关企业,了解并探索解决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材料专业来讲: “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能使材料专业学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带领学生做好实训课程的内容。当然,普通的学校的实训内容已不能满足企业对于材料专业人才的需要,能够结合企业生产的实训老师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招聘,主要强调学历学位,基本上都是高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的学历较高,基础理论知识也非常扎实,并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较为单一,很少接触相关企业,也不熟悉市场,相比于专业理论知识而言,工程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迫在眉睫。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除了进行相关的培训之外,还必须让指导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指导学生之前要先提高自身的生产实践能力。这样,他们在指导学生生产实习时,就能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体的操作,可以安排年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全日制的进修,深入到企业一线,这样才能落到实处,实现“双师型”教师教学。

2. 2 加强生产教学基地建设

在生产实践教学中,实习基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稳固的实习基地是学校联系企业的重要纽带,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虽有实习基地,但关系尚未牢固,临时联系的实习基地给实习计划带来不便,也影响实习效果。所以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不仅可以节省差旅开支,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习机遇,更增加了企业、学校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可以熟悉企业及环境,也能更直观的接触生产第一线,掌握实用的专业技能,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学校的角度,学校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调整教育方法和手段; 从企业的角度,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等,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能为企业发现并输送人才。稳固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选择,还能利于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

2. 3 “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

21 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同样的,信息化也渗入到高职教育中来。在科技发达的现代,“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创新并且可行的方向。数字化教学是指将传统书本、数据等各种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处理后,转变成数字化、信息化的应用资源。计算机模拟实习基地的建立是“数字化”生产实践教学模式中的一种,通过模拟,可以提供一个与实际生产几乎相同的环境,在这个模拟系统中,比如注浆成型过程,温度、水分、波美密度、回浆时间等影响因素均能充分考虑到,而且,在模拟系统中不会对模具等设备造成破坏,也不会造成安全问题。因此通过计算机模拟实习基地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习效率,让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前对生产过程有全面的认识,所以设计计算机模拟软件并建立模拟实习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高职院校材料专业( 陶瓷方向) 来说,专业技能偏向实际操作和实验,对于模拟设计软件的设计和使用不到位,导致模拟软件的资源较为匮乏,但是如果能将陶瓷材料的生产实践与数字化相结合,必将开辟新方向,有利于生产实践教学。

2. 4 考核制度的加强

考核是学习乃至工作过程中较为科学和有效的促进手段,因此在生产实践的教学活动中,应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的考核,可以三个方面同时进行。首先是校企联合考核,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还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能促使学生认真实习,积极动手动脑,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然后是自我考核,也就是学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和感悟,并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交给指导老师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是指导老师的评价,指导老师除了专业理论教学的老师之外,还包括课程辅导教师和实践基地指导老师,他们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的生产实践活动分析评价。三个方面的考核进行整合,就构成了对生产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3 结论

篇7: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

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的发展的核心。当前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疏于教学质量管理使得教学质量成为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为此,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阐述了如何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作用。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一)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因此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监控体系来提升教学质量变得何等的重要,监控体系是高等学校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的评价、监督、对学校行为实施调节的反馈系统,是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体统。它是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全面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全部环节,为教育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证。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构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是教学质量的最终承载者。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功成才。

(三)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跨越的历史性转折点,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战略竞争期。那么每所高校都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监控措施,用素质教育的指标来引导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每所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努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分为两个部分: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

(一)教学评估。

首先学院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细则,评定教师教学工作等级,然后制定教研室主任工作评估细则,评定教研室主任工作等级。

(二)教学督导。

随时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检查、指导,与教师交流意见;参与教学过程的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教学大纲、教案、日历、实践教学的情况,并提出督导意见和建议;参加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抽查部分期末试卷、毕业论文,发现教

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认真收集和及时反馈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质量督导具体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督导员听课评价。

督导员一般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教学法的教师或离退休的返聘人员组成。他们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清楚一线教学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能够对教师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能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客观、公正的要求和建议。受评教师在讲授内容上是否突出重点、难点;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有独到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本质的内容讲得透彻;是否运用最佳教学方法等,督导员一目了然。督导员听完每堂课后及时的和教师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帮助很大。

2.同行互评。

学院全体教师互相听课,进行互评,填写《课堂教学质量互评表》。同行教师尤其是同一课程的不同任课教师互相听课,能汲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改善自身的缺点。同行评估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比如该课程是否吸收学科新成果、是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能否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能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是否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授课,普通话是否标准,是否严格执行考勤等。在互相听课后,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

3.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体现了“以人为本”观念,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学生评教给学生提供了“敢说真话、敢发真言”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及时的沟通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每堂课必须做好准备,要求不再是死板的传授知识,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这样,教师课前就要精心钻研教材、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懂得教育学的知识,深知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学生评教能够促使教师时刻想着学生、时刻关心学生、时刻为自己的上课做好准备。这样对老师的成长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信息员反馈。

教学信息员一般由教学秘书担任,学期结束后,信息员都会开展学生座谈会对老师们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召集教学督导员进行交流,记录学生和督导员反馈的意见,收集整理这些

反馈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们都能够及时了解信息,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如何有效地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考核体系。

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富有的创造性劳动,每位教师的创造性都不一样,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敬业精神,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等息息相关。所以高校应根据教师的教龄长短,工作阅历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创造科学的考核体系,积极实施青年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二)构建合适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的考核,也就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效果的体现现主要是以闭卷考核方式进行,本人觉得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注重课程考核方式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比如:公共任选课程以论文或开卷考试方式进行;实验课程的考核以学生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方式考核;专业考查课程的考核以查阅相关专业文献资料写论文的方式进行,闭卷考试可以以试题库考核模式、半开放考核模式—一页小抄写上公式带入考场方式进行;英语课程的口语考试以随堂进行口语测试的方式进行。总之,考核体系应该具有合理性、多样性,每门课程的考核都应体现自身的特点,都能准确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合理扩大招生。

学校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着努力挖掘办学潜力的前提下合理扩大招生规模,控制师生比,这样才能稳固教学秩序、巩固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个学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宝。

参考文献:

篇8: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陶瓷工艺项目工作室教学改革的论文

项目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以工作室为载体, 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 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教学诸环节的重组;实现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相关设计项目的过程中职业技能的训练, 并以此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就业的自然衔接, 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职业能力和更高的专业素质。

因此, 课程开发过程中首先要主动适应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及行业调研, 充分了解岗位工作要求, 对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进行认真梳理, 确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比重关系作为课程内容选取的重要依据。

(一) 行业的发展动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 服务于地区及周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行业发展势头迅猛, 资产规模增长速度快,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就快速增长。较高的就业率, 容易凸显高职教育的优势, 使高职院校处于良性发展, 为高等职业院校设置专业的生命线。因此, 对产业发展周期、行业企业数量的增长、从业人数的增长、资产规模的增长、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内人才竞争、行业的发展对从业者能力和知识不断更新的要求的分析是高职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首要依据。

(二) 行业工作岗位要求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项目制的“工作室制”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更加贴近。如何做到课程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更加贴近?一定要熟悉岗位要求。要熟悉就业岗位群、熟悉各岗位的依次递进关系、熟悉各岗位要求、熟悉不同级别岗位要求的涵盖关系、熟悉相应岗位环境等, 只有熟悉岗位要求才能开发出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的课程。

(三) 在校学生的能力基础和学院现有的实习实训条件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发展特征和职业发展规划, 较之本科类院校具有更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另一方面, 其自身知识、能力和素质也处于不断发展上升的过程中。因此, “工作室制”项目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并结合学院的实际实习实训条件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如第一阶段侧重于基于岗位要求的校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习;第二阶段以专业课程为依托, 以虚拟项目为载体,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实训;第三阶段真实项目“工作室制”以任务驱动开展生产性实训, 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设计流程, 定期轮岗;专业教师将以企业设计师的身份为“准员工”提供专业指导并参与管理。

二、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目标的确定

以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作为确定课程的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的依据。通过对完成设计项目所涉及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使用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方式、与其他任务的关系、完成具体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的梳理, 将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融化在“工作室制”具体设计项目中。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满足市场对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始终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断强化职业工作意识, 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在课程目标中的重要性。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重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开发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相结合的“项目制”课程, 探索职业岗位能力形成的规律, 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迁移能力。

(二)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内容的选择

如何实现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何实现项目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教”“学”“做”的统一?要求我们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学业基础引入适合自身实训条件的设计项目、选择课程内容和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设计师的工作任务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从岗位职业能力出发, 根据设计师工作过程, 以模块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如我们尝试以《包装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为例, 以食品与饮料包装设计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教学切入点, 逐渐过渡到易碎品包装设计实际工程项目, 进行包装设计能力的训练。以各模块中项目的工作任务为主线 (成立设计工作组、设计项目接洽与设计项目分析、包装容器结构设计、包装容器造型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过程) , 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训练与掌握设计技能。在设计训练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 为完成项目设计任务提供理论与相关技术上的支持。

在教学中, 根据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 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建立设计工作室, 设置设计总监职位, 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在训练设计技能的同时, 还锻炼了组织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 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组织实施

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 课程最适合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根据课程操作性、工程性、艺术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采用公司化模式运作项目教学。构建职业化的学习情境, 以设计总监负责设计工作室的管理与运作,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与企业相融合, 请设计公司设计师兼职教学。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加强学生的服务意识、环保意识、时间管理,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在具体的设计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 建立特色工作室, 构建“专业教师+工作室+设计师+学生”四位一体任务驱动的项目制“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其形式为:学生组建项目学习团队, 并制订项目开展计划及任务分工, 让学生在合作氛围中完成各项任务, 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由指导教师团队 (专业教师、设计师) 根据项目学习团队每一位成员, 完成任务过程所体现的能力给予任务考核的基本分值, 再根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最后的成绩评定。基于项目制“工作室制”的课程实施中, 尝试将实际设计项目逐步引进到专业课程中, 开展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邀请公司设计师参与实地教学, 给学生以最直接的能力培养, 按照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手把手地教, 使学生掌握技能。专业教师则从宏观、整体和系统角度指导学生把握设计制作问题。

(四)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项目教学的考核和评价, 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统一。“工作室制”项目教学以能力评价社会化为考核的重要标准, 采取学院与企业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种考核形式, 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的实施效果

“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使学生学会了主动地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选择, 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整, 大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性与依附性。教师在资讯环节提出组建工作室要求, 将组建工作室的任务交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观看视频, 完成组建设计工作室的计划, 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按照设计的工作流程准备业务接洽。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 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组建团队后, 教学进入计划环节。学生以班组为单位, 制订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 包括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其分工、使用方法, 采用的劳动组织方式等等, 这一环节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计划书写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有了工作计划, 教学进入决策环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 各组进行优化, 确定实施方案。该环节锻炼了学生管理把控能力、语言表述能力、任务规划能力。

实施环节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按计划流程完成工作任务, 及时填写检查单完成自查和互查部分, 使学生的工作方法能力、独立实施能力、任务进度能力得到运用和发挥。

检查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应急修正能力、文字记录能力。

最后, 评价环节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 找出不足, 为下一次任务的完成积累经验, 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 锻炼了学生客观评价他人、归纳表述能力、资料整理能力。

学生在项目制“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合作、讨论、质疑、探索等学会了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和自主发挥。通过营造与实际工作岗位一致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强化, 真正实现了学生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转变,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制”“工作室制”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只有根据艺术设计岗位工作体系构建课程体系;以工作结构构建课程结构, 以典型的设计项目为载体, 才能开发出具有职业化、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培养真正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俞伟忠.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

[2]张勇.论“训赛结合”项目教学与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培养[J].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 2007.

上一篇:小学主题班会做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下一篇:借物喻人的中学生优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