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创新创业驱动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转变成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但是由于教学改革时间较短,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以创新创业为背景,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意义,并对此提出简要的解决对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篇1:

新媒体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12-0048-02

在环境设计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这种教学方法,其有利于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设计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全国每个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大部分学生运用高效的方法熟练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技巧,全面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符合专业工作要求,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新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新数字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语言进行记录、处理、传播、获取和存储,具有互动性、高科技性、多样性等特点。新数字媒体技术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平台,计算机软件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工具,可以为很多艺术形式找到相应的创作软件。因此,新数字媒体技术使诸多形式的艺术都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并通过互联网传播。新数字媒体技术打破了原有艺术门类的界限,促成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和融合。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問题分析

2.1课程设置不健全

从当前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来看,经常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许多高校教师觉得环境设计专业包含在艺术教育范围中,该课程主要为学生讲解艺术理论知识,但是这样会使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大大下降[1]。然而在具体环境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环境设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不能使环境设计人才满足市场要求。尽管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新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只能借鉴参考教材的实验项目,缺乏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充分考量,致使环境设计专业没有实现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2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

实践教学是课程的最后补充环节,若缺少完善的体系,就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高校普遍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与课堂传授,但是综合考虑资金、安全等方面,目前许多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硬件设施与教学体系不匹配的问题。如,独立的课程建设和学生教学实验后期的实践环节存在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仅仅用计算机来表现环境设计的效果图。此外,毕业设计与实习也存在断层的问题,实践项目教学在高校未得到高度重视,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要保证环境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建立独立的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室或实验室,并充分发挥和利用环境设计课程专业的优势和独特性。

2.3教学资源未得到最大化使用

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来看,硬件资源、师资力量、软件资源等都属于教学资源。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还未广泛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教学资源未得到最大化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大大降低。例如,高校还未针对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结构,导致专业教师在分配过程中存在争议,实践课程教学水平相差较大,对学生学习环境设计知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高校只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解,教学内容单一,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3新数字媒体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行为需要具有清楚的设计目的,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设计人员,才可以设计出完善的作品。数字媒体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辅助工具,利用软件可以呈现出设计目的,这是一种不仅可以直观表达主题,而且还可以美化设计主题的一种技术活动。通过将数字媒体技术和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有机整合,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还能在设计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对设计风格进行全面观察与评估,进而对比实际设计效果,挑选最恰当的设计方案。将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时,主要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并行处理技术,以及显示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延伸与发展。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3],可以保证设计对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4新数字媒体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4.1设计健全的实践教学方案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不健全这一问题,要求高校加强对新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的重视,设计健全的实践教学方案,有机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校需要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制定新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方案,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就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言,他们不能深入了解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是最基础的实验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高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校还需要实现课程设计的多元化特征,依据环境设计方面对人才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挑选课程内容,从而在本质上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综合性课程中的设计课题中,高校教师要将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的特征与能力划分学习小组,为各个小组设计不同的设计课题,让学生认识环境设计工作,从而为学生今后加入工作打下基础。

4.2注重实践教学系统性环节

4.2.1设立校内实习工作室

1)材料工艺室。材料工艺室主要陈列环境设计专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如饰面材料、板材、木材、石材等。与此同时,还包括组建好的部分隐蔽工程局部结构,例如,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工艺、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工艺等。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根据专业和课程系统性地对材料属性进行充分了解,同时熟练掌握施工工艺流程。

2)微机室。学生练习手绘施工图与效果图之后,可以在微机室学习电脑效果图的制作技能,学习其他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从实践教学环节,由理论学习到电脑制作,进行有效的系统性训练和验证,进而让学生更快地适应设计专业的工作模式。

3)模型制作室。模型制作课程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特点进行熟练掌握,根据实践教学的系统规划设计,让学生能够对设计图纸合理的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加工和组合,呈现出三维物化的实际情况。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不同材料加工机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进行熟练掌握,从而为日后工作过程中制作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4.2.2有机整合毕业设计与实习

近几年,环境设计专业有机整合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尽管环境设计专业拥有课外实习基地,但是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实习。学生在学习基地主要对设计者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培育学生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强化学生竞争意识[4],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因此,对于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而言,环境设计专业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及要设计的作品。经过长达6个月的工作,学生可以边实习、边撰写自己的畢业论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4.3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对于环境设计教学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过程中还存在资源使用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使用新型教学工具与教学资源,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使环境设计创新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整合教学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高校需要将硬件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硬件方面的支持。二是,高校需要将教师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新数字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应用时,教师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在进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前,高校需要搜集大量有关教师的信息,从而可以使高校教师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5]。此外,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大网络资源的使用力度,为学生推荐有关的学习网站与设计软件,保证学生能够动态了解环境设计方面的新概念与技术,从而为学生创新环境设计观念提供帮助。

5结论

将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既可以培养与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这种将以往的理论教学法改变为实干性为主的经验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完善教学模式,而且还可以结合专业性质与具体状况丰富课堂管理内容,完善教学元素,提升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邰娜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篇2:

创新创业驱动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创新创业驱动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转变成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还应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但是由于教学改革时间较短,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以创新创业为背景,分析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意义,并对此提出简要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9-0040-02

在我国创新创业发展战略推动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被提出并且受到推崇,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得到发展。在创新创业驱动下,高校的教育目标设置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用以应对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教学模式中增设创业实践过程,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但是由于高校对创新创业理解不够充分,认知程度不高,缺乏长期举办热情,导致教学改革不深入,没有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升产生根本影响。

1环境设计专业现状

1.1体制机制不健全

缺乏相关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创新创业管理部门,学校的就业创业活动大多依托于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即便部分高校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中心,但是缺乏一定的管理措施。高校对于创新创业的评价停留在考核层面,用创业率、创业大赛成绩或者素质能力作为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在创新创业以及互联网科技的推动下,虽然高校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等为学生丰富了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旧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依然处于初级阶段,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多数对于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创业理论掌握较多,但却缺乏一定的应用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

1.3师资力量薄弱

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专任教师较少,多数还是负责学生的就业工作,学校的学工人员以及社会企业家成为创新创业的兼职教师,其中专任教师水平不足,缺乏对课程的科学研究和设计,兼职教师缺乏激励机制,流动较大。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不理想。

1.4缺乏创新创业平台

如今高校针对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大多停留在理论教学以及模拟实践阶段,但是想要真实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需要学生去真实的动手动脑操作,即便高校内存在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以及创新创业产业园,但是并不能给学生提供太大的帮助,高校平台提供的信息只能给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微小的帮助。

2创新创业驱动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意义

设计是人类的第三种思维,从事设计的过程就是人类进行创新和创造的过程,同样也体现了创新创业的内涵。而环境设计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艺术学、设计学、建筑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审美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想象力及空间感、方向感等,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风水学理论知识储备。在创新创业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索新方法、新理念,跨学科、多领域应用知识,用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通常通过课堂中的讨论环节、设计构思环节、设计实践环节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思维的拓展以及技能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创新创业驱动下,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在获取新思维和新方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能够科学的、变通的应用到实践当中,将创新意识转化为创业能力,最终形成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人才培养目标为创新创业改革打下良好基础,而创新创业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首先,能够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关于教育的研究更多的关注内部微观层面即创新、创业两个概念的研究,缺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机制的研究与关注,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教育管理者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注以及研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其次,明确创新创业概念。在未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时,相关人员多数认为环境设计专业中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是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殊不知创新创业教育是将意识变成现实的过程。经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按照相关概念和理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避免将创新创业教育单纯地纳入实践环节或者“第二课堂”,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加丰满,与专业教育更加顺利的融合在一起。最后,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环境设计专业的侧重在于创新意识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刚好将创新意识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能力以及创业意识。

3创新创业驱动下构建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3.1完善体制机制

学校应该形成和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在培养人才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设备和平台,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以及对优秀人才的吸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立创新创业部门,研究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根据环境设计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设立科学的评价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指标,加强对创新创业的宣传,提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動的积极性。

3.2创新教学模式

在创新创业驱动下以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融合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加强与社会和国际的教育理念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应该将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充分激发艺术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弥补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短板,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来推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引用案例,分析某个山地小区的环境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结束后派出代表进行描述,学生若通过科学的方法将小区进行断面设计,教师应该给予正面回应。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或者深化引入翻转课堂、微课、MOOC等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微课等可以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或者出现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还能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高校在开展这种教学模式时,可以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理念,同时邀请专业人士、企业家、成功校友等通过短时间演讲来描述自身的价值观、创业的经验以及对创新创业的认知,让学生对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初步的了解,提升对创新创业的兴趣。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创新创业环境驱动下,不但要提升负责就业创业教师的水平,同样应该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其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艺术审美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师,应该提升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培训,提升其对环境设计专业市场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创新型环境设计人才的具体要求,从而进行针对社会最新需求的课程设计。还可以构建相关创新创业平台,提升教师以及学生对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平台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机会,从而使其创新创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l,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以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着重提升学生对环境设计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用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对于兼职教师应该配备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对校外企业家以及知名校友的聘请,使其分享其自身的经验,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

3.4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目前,高校内基本都会建设相应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以及创新创业产业园区,但使用效率并不高,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这就会导致高校这些部门和机构形同虚设。因此高校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对环境设计专业或者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或者实践的平台,积极利用政府政策以及资金的扶持,构建具备有效作用的孵化基地,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同时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将具备实习资格和能力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安排在各大合作公司,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企业工作的文化氛围,从而能够针对企业的需求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创新创业驱动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培养体系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是依旧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师资队伍水平不足、缺乏创新创业平台等问题,因此提出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活动等策略。

作者:邰娜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篇3:

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其次,分析了高校转型发展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最后,重点以实践教学专业为例,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教学评价四方面出发,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提高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

关键词:高校转型;环境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院级课题“环境设计特色专业建设”(TSZY201603)研究成果。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居民对空间环境的安全性、美观性等要求显著提升。由于紧跟社会及时代步伐的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使人才培养模式跟上时代发展,成为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该专业实践性较强,而现有的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加之所学知识具有特殊性,教学难度较大。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应积极借助该趋势,去粗取精,大力开展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一、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为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之一。当前,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仍以“以教师为本、以理论为准”为主。教师讲解时间占据课堂时间的比例过高,学生缺乏提问及思考的机会,且缺乏实践平台,不利于高校转型。环境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板书式”教学法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差,长此以往,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将受到较大的阻碍,对学生的就业不利[1]。

(二)教学资源缺乏,评价方法待改革

环境设计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对资源的需求量较大。但目前,多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均仅具备教材、计算机两种资源[2]。单独依靠上述资源,难以进行教学实践,高校转型无法顺利实现。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总结式评价”为主。不可否认的是,该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却难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难以突出其优势,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利。可见,为促进高校转型发展,对教学评价方法进行改革较为必要。

二、高校转型发展及教学改革方向

“以市场为导向,以实践为手段,以应用为目的”,为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市场为导向:环境设计专业,市场需求复杂,能否满足市场需求,是决定人才是否能够于市场中立足的关键。“以知识为导向”,为高校传统的发展方向,因教材中的知识难以跟紧时代的发展趋势,人才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通常较低,“就业难”的问题极其显著[3]。以实践为手段:高校传统的教学方法,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操作技能欠佳。将“以实践为手段”作为主要转型方向,可为人才全面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有助于促进人才就业[4]。以应用为目的: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了教育领域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将“以应用为目的”作为主要方向,落实教学改革活动,与教育领域的要求相符合,对人才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三、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途径

(一)教学模式改革

1.以学生为本

环境设计专业应以“以学生为本”作为主要教学模式,落实教学改革,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空间,使市场对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得到满足,为其就业奠定基础。以学生为本,应体现在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主体的选择等多方面。以“室内设计”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邀请各小组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准备教案,每小组利用10min~15min时间,为其他小组讲解各项知识。采用该方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预习知识的动力,且能夠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减轻教师的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该教学模式同样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自我表达能力,使其素质能够与市场需求相符合。

2.以实践为准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均具有实践能力差的缺陷,与当前的市场需求不符。为解决上述问题,环境设计专业应改“以理论为准”为“以实践为准”,实现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高校转型发展,使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市场竞争力得以增强。以“园林艺术”为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树木、草坪、土地、楼宇、桥梁的模型,并为学生拟定课题——“X城市A公园设计”。收到课题后,学生需自行分析A公园所处区域的特点,并利用模型完成设计。采用该方法教学,可为学生实践提供机会,且教学成本低,学生学习动力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游戏教学法

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为阻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及高校转型的主要因素。对此,建议教师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实现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高校转型发展。以“空间艺术造型基础”为例,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快问快答”游戏。游戏中,学生应以小组的形式回答问题。学生组成小组后,教师可提问:“何为形态?”“形态构成要素是?”“何为肌理?”“常见肌理有哪些?”。各小组每答对1题,则记录1分,得分最高者,为本游戏的优胜者。采用上述方法教学,可使学生快速回忆起知识,有助于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校转型。

2.项目教学法

根据高校转型的要求,该专业教师应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以丰富的经验投入至环境设计行业中,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对此,建议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应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促进高校转型。以“室内设计”为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如下案例:“某小区业主为男性,32岁,房屋面积140m2,位于14层,采光佳。现家庭居住者共3人,分别为业主配偶及女儿(4岁),业主及配偶职业均为教师,请为其设计起居室。”项目背景介绍完毕后,学生需根据业主的特点,自行利用计算机完成设计。在此期间,教师可适当予以指导。采用该方法教学,可使学生积累充足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满足高校转型的需求。

(三)教学资源改革

1.积极补充校内资源

环境设计专业对教学资源的需求量较高,为了为学生实践提供便利,积极补充校内资源是关键。例如,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可建立校园实践基地以及算机实验室。实践基地中,应具有“环境设计材料模型”(如:建筑模型)、“设计作品”、“工程项目”等多种资源。学习建筑设计知识后,教师可利用“工程项目”资源,带领学生于实践基地中完成某一设计项目。采用该方法教学,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至实践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市场需求,促进高校转型。计算机实验室中,学生可利用计算机,模拟环境设计过程,完成虚拟的实践,以节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2.实施“校企联合”

为拓展实践空间,高校可与企业联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高校可以与室内设计企业联合,于每年实习期间,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习结束后,成绩优秀者,可于企业中继续就职。采用上述方式改革,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且可为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便利,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此外,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同样应为学生打开参观、操作的方便之门。如:教师可于与企业沟通后,带领学生参观企业所设计的“样板间”。参观过程中,教师可随时就相关设计知识进行提问,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改革

1.改革总结式评价

高校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总结式评价为主。简言之,学生学习期满后,教师需为其提供试卷,并根据笔试成绩,评估其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采用该模式进行教学评价,能够反映学生的普遍学习效果,但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较多,且仅能够测试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长此以往,易导致学生形成“理论为重”的偏颇观念,导致实践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对高校的转型发展造成阻碍。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高校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共同纳入至总结式评价体系中,提高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以“家具设计”为例,除笔试外,教师还应为学生设置家具设计的实践题目。理论知识共70分,实践部分共30分,以增强学生对实践问题的重视程度。

2.注重形成性评价

受生理或心理因素影响,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同样难以反映其真实的学习水平。建议教师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教学评价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学生的最终成绩,应为总结式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之和。形成性评价,应于每节课课后进行。以“设计概论”为例,每课时完成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知识掌握情况,自0~10分为其评。期末考试后,教師应计算学生每课时的平均得分,将其加入笔试及实践得分之中。假设“设计概论”每学期课时数为15节,某学生的平均课时得分为2.8分,笔试成绩57分,实践成绩22分,则其最终成绩应为2.8+57+22=81.8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均符合高校的转型发展趋势,符合各高校教学改革的普遍需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未来,各高校可借鉴以上策略,以“以人为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为准,改革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主动更新教学方法,积极补充校内外资源,加大力度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充分挖掘人才的优势,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瑞超,唐英.农林院校特色“版式设计”课程体系构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2):37-39.

[2]冯宪伟,吴小燕.3D打印技术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家具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126-127.

[3]黄信.应用技术转型背景下的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63-64.

[4]李侃侃,窦龙.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以“环境心理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2):26-27.

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作者:辛路娟

上一篇:节水型社会建设经济学论文下一篇:高中数学尝试教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