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论文

2024-04-30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论文(精选10篇)

篇1: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论文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论文

摘要: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应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使实训课从注重规范操作的训练调整为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能力;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教育中的必然反映。虽然各级各类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侧重点及要求各有不同,但培养学生求变求新的意识是一致的。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职业人才,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但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职业人才绝不只是简单的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时间以完成熟练操作工的基本训练,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变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积极主动的经营管理能力等培养更为重要。然而,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等因素,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亟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适宜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以建构学生的专业知识。

为此,我们在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的工程中,尝试改革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此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成效。现在简单介绍如下。

传统实训课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实训课之所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是教学的主体,预设多于生成,不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发现和创造。

例如,传统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的一般教学模式表示为图1:

图1

在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详细讲解和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步骤上,学生无须尝试去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该怎样做”、“还有无其他更好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冲动等内在动力被教师的详细讲解所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制和阻碍,也就难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求新,其结果仅仅是机械、被动地获得技能。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现实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往往难以运用已知求解新知,缺少灵活的智慧发现,难以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对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种来自不同厂家的不同车型、不同结构以及不同的生产条件等,依靠这种传统的训练方式,学生很难适应实际就业的需要,更谈不上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生产条件以便不断地学习发展。

以能力形成为目标,改造实训模式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根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在实训课中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营造创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入教学目标。其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该流程的前两步为教师备课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后几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

该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完成学习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自主设计学习训练方案;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评价方案和修改方案;学生自行动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这种训练,取得的实际效果一是使学生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二是使学生掌握了同类专业技术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三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四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归根到底,不仅仅使学生掌握了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面对工作项目懂得如何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最后检查、评价工作结果,得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方法。

培训项目实例

按照新的实训模式,实训课的教学重点改变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激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组合思维、逻辑思维等创造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发动机起动系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课为例,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汽车起动系电路图诊断故障部位并排除故障;

(2)根据实验条件、方法的变化观察起动系统相应的变化现象;

(3)训练用组合思维方法分析现象的能力;

(4)训练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推理判断找出故障部位的能力。

根据学校目前的条件,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实训车型有解放1091、切诺基、桑塔纳轿车、别克轿车等。在实际教学中,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组制定实训方案。以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指定其中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全组制定实训方案。分组后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熟悉各自的实训设备,查找相应的技术资料。对本例而言,需找出与实训车型一致的起动系控制系统电路图并讨论其控制原理。小组成员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系统故障诊断方案,实训方案及注意事项、方法、步骤等(包括所用仪器、工具)。这一过程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相互促进和发展。

第二步,两小组之间交流实训方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车型起动系控制原理的差异和结构的不同,如别克轿车组与桑塔纳轿车组交流,两组成员对照两车型起动系控制原理图,需要找出别克轿车起动系比桑塔纳轿车起动系多一层起动机继电器的控制,因此,引起故障的因素也就相应地多了继电器故障、发动机ECU对继电器线圈的控制线路故障,并通过讨论得出两种车型故障诊断的主要差异为:别克轿车还需考虑到怎样判断起动继电器是否工作正常。让学生通过充分交流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发现的各种问题及各自的思维方法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这样,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的基本功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第三步,动手操作训练并验证故障诊断方案的合理性。在学生的实训方案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只要不损坏仪器设备,教师都不必干预,而应重点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步重在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操作的条件,使操作与思维同步进行。这样,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了验证,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协调并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第四步,引导学生形成所做车型起动系统故障诊断的合理方案。该步骤要求所形成的方案必须与参考书所提供的诊断方法存在差异。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比较参考书故障诊断方法与学生提出的诊断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判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以上各步骤中,第三、第四步一般由学生在自习课中自主完成,没有时间的限制,但是要求学生必须保证实训设备的完好。这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自觉性、意志品格和学习热情。

实训结束后,对学生的评分标准是:

学生的实训成绩=小组成绩×50%+个人考核成绩×50%

教师根据各小组每个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陈述观点的情况以及发现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讨论问题的状况、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等,对小组进行评分。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只能引导、启发和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实训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演示讲解操作方法及学生机械地模仿操作的传统模式,教师扮演其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积极的创造主体,展示能力和启发思考的机会大大增加。在实践中,学生团结协作、互动交流,语言表达、组织管理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这既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xx.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张在杰,王兴斗.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济南:济南出版社,20xx.

篇2: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论文

本学期,汽车专业二周集中实训共有四个项目,分别是09级(1)、(2)班的“汽车维修中级培训”、“ 汽车自动变速箱拆装实训”、“ 汽车电控发动机拆装实训”和10级的“机械测绘实训”。

这些实训课程都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提高学生汽车修理技能一门重要实训课程,也是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技能课。

一、通过这些实训课程,我们将达到:

1、09级的《汽车自动变速箱拆装实训》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接受汽车电控技术中汽车自动变速箱的拆装基础训练,在实践中认知汽车自动变速箱的构造原理。通过实验实训,达到熟练读识汽车自动变速箱电控电路;识别汽车自动变速箱执行元、器件;拆装辛普森行星齿轮变速结构;分析辛普森行星齿轮变速结构各档的动力传动过程的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拆装工具的能力和动手操作及分析的能力。

2、09级的《汽车电控发动机拆装实训》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接受汽车电控技术中汽车电控发动机的拆装基础训练,让学生尽快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与功用;熟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熟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

通过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拆装工具的能力和动手操作及分析的能力。

3、09级的《汽车维修中级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是对相关的专业平台课的综合检验,学生在完成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相关理论课及实践课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即操作技能为主,以汽车维修专业基础性知识和技能考核为主要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汽车维修工》(四级)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对学生进行考证前针对性强化培训,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完成本课程并考核合格,取得国家颁发的汽车维修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本课程要求学生根据技能鉴定试题的要求和规定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展示其掌握的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10级的《机械测绘实训》的主要任务是:一年级汽车专业学生能对测绘

对象应先对其作用、结构、性能进行分析,考虑好拆卸和装配的方法和步骤;在测绘零件时,不单能弄清每一个零件的形状、结构、大小外,而且能弄清零件间的相互关系及确定技术要求;在测绘过程中,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要求整个图面应符合《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

二、在学院教务处和技术系的关心与支持下,汽车专业对原来教学计划作了适当的调整,十三-十四周安排09级的《汽车维修中级培训》在校外实习基地-上海汽车维修公司培训中心进行14天的强化培训,每天教学时间为10-12小时,汽车专业安排老师在汽车维修中级培训期间与学生同住同学习,要求进行全程管理,组织学生进行晚上自修并给予辅导。

全体09级的学生必须参加汽车维修中级培训学习,并作为参加2011年上海汽车类大赛的初赛。

三、十八-十九周,汽车专业安排09级两个班的《 汽车电控发动机拆装实训》(一周)、《汽车自动变速箱拆装实训》(一周)和10级的《机械测绘实训》(二周)。分别由老师带教指导。在制定本学期实践环节课程计划时,汽车专业要求具体带教指导老师对相关的实训课程制定或者修订了相关的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指导书。

《 汽车电控发动机拆装实训》、《汽车自动变速箱拆装实训》的实训内容尽可能与汽车维修高级培训相关模块、汽车类大赛内容融合为一体。

四、实训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所有实训课程的考核都要留下痕迹。

五、带教指导老师要与辅导员密切配合,在实训中抓校风、学风,严格进行考勤、考核工作。

六、在实训课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实训第一堂课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平时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篇3: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论文

中国是农业大国, 农业产能的强与弱, 直接影响国家GDP发展指数的升与降, 农业实现现代化生产、高科技融合、科学管理与应用, 已经成为我国现今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这一变化与需求,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才能真正为国家发展、为社会建设、为改善人民生活, 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设施农业专业针对社会需求, 结合本校的教学资源, 大胆提出开设创业实践课程的创新理念。我院本着服务区域经济、服务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的宗旨, 于2003年开设设施农业技术专业, 2005年该专业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2007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建设计划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一直与哈尔滨市农科院合作办学, 构建了“校农联合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共同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工作技能的工厂化农业人才。《走“双主体”培养之路, 育工厂化农业人才———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人才改革与实践》入选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研讨会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三周年成果展示会专业改革与教学资源建设成果案例。2012年11月,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创业实训课———“我的课堂”入选第五届国家示范高校建设成果展。

2 课程教学改革及相关措施

2.1 课程教学优化设计,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2年我院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10-141班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采用学生自愿的形式, 组建了两个创业小组,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承包北方寒地示范园区的两栋塑料大棚, 进行设施蔬菜生产, 自主经营。

2013年我院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进一步改革, 完全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界限, 将以往的生产性课程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设施花卉生产技术、设施果树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9门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 设置创业实训课, 对设施11-141班采用全员参与原则, 组建了4个创业生产小组, 全程以农业生产为载体, 实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做中学、学中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按照作物生长周期, 在北方寒地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采取项目教学, 以学生创业小组的形式组织实施, 即一个项目、一组学生、一栋大棚。具体实施如下:

2.1.1 课堂跟着项目走、能力跟着岗位走

成立小组、市场调研、项目选择、制定计划、生产销售、收益结算、返还借资、总结汇报。

2.1.2 教学跟着生产走、内容跟着任务走

项目实施:种子农资采购、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大棚定植、田间管理、采收销售。

“需+教”即需要什么教什么;“闲+忙”即农闲上课、农忙生产;“晴+阴”即晴天生产, 阴天上课、总结;“白+黑”即白天生产实践, 黑天提问、讨论、总结解决措施。

实施这一教学模式以来,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从头一年11月份的生产计划的制定到第二年3月的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与运输包装以及销售等所有环节, 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按照设施蔬菜生产的生产季进行设课、理论课程穿插于生产的空闲时间, 在生产中遇到问题, 在一天生产任务结束之后, 积极进行总结、讨论和解答, 既能充分训练学生的实践生产技能, 又能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提高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正确运用, 从而实现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设施生产人才[1]。

2.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设施实训基地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首先, 该基地集教学、实践、培训、示范为一体开展的综合型教学活动。其次, 它融合了耗损性、生产性和效益性, 是一个全方面立体式的实训场所。再次,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有着一定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动态变化等特点。最后, 设施农业专业实训基地要求面积大、能够开展农业种植、具备现代化农业生产环境智能调控[2]。

我院综合设施农业实训教学,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造现代化智能温室2栋、节能日光温室6栋、单体塑料大棚10栋, 总占地面积约为400亩。专业教师经常利用实训基地现有的设施结构、类型和设计等内容开展教学, 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 直面农业设施。

2.3 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必须不断完善课程实践教学措施, 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训练。针对课程整体及教学内容改革, 将以往的生产性课程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设施花卉生产技术、设施果树生产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9门课程进行解构与重构, 设置创业实训课, 立足校内平台, 实行产学结合, 采取全员参加的方式建立创业生产小组, 在项目启动初期学院借给每个小组1 500~3 000元的启动资金, 学生生产所得收益归小组成员所有。全程以农业生产为载体, 实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做中学、学中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按照作物生长周期, 在北方寒地设施农业示范园区, 采取项目教学, 以学生创业小组的形式组织实施, 即一个项目、一组学生、一栋大棚。同时依托校外企业平台, 推行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增强就业竞争力。积极探索“产学结合”、“双主体”、“顶岗实习”等实训课程体系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形成长效的运行机制。我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创业实训课的研究与应用, 为农业种植类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3]。

3 结语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创业实训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改革教育理念, 本着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技术操作能力, 做好社会融合工作的态度, 积极开展实训基地建设, 逐步完善实践教学工作, 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志国.产教合一教学模式在高职“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 2011, (04) :182.

[2]赵志群, 赵丹丹, 弭晓英.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5) :230.

篇4: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例谈

关键词:创新能力;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教育中的必然反映。虽然各级各类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侧重点及要求各有不同,但培养学生求变求新的意识是一致的。

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职业人才,主要任务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但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职业人才绝不只是简单的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时间以完成熟练操作工的基本训练,良好的职业道德、适应变化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积极主动的经营管理能力等培养更为重要。然而,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等因素,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亟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适宜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以建构学生的专业知识。

为此,我们在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的工程中,尝试改革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此举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成效。现在简单介绍如下。

传统实训课的主要弊端

传统的实训课之所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不是教学的主体,预设多于生成,不能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发现和创造。

例如,传统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的一般教学模式表示为图1:

图1

在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详细讲解和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步骤上,学生无须尝试去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该怎样做”、“还有无其他更好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冲动等内在动力被教师的详细讲解所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受到压制和阻碍,也就难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求新,其结果仅仅是机械、被动地获得技能。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现实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往往难以运用已知求解新知,缺少灵活的智慧发现,难以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对于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种来自不同厂家的不同车型、不同结构以及不同的生产条件等,依靠这种传统的训练方式,学生很难适应实际就业的需要,更谈不上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生产条件以便不断地学习发展。

以能力形成为目标,改造实训模式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根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特点,结合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在实训课中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营造创新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入教学目标。其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该流程的前两步为教师备课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后几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

该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完成学习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自主设计学习训练方案;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评价方案和修改方案;学生自行动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最后由学生自己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通过这种训练,取得的实际效果一是使学生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二是使学生掌握了同类专业技术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三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四是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求新求异的创新精神。归根到底,不仅仅使学生掌握了解决某种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面对工作项目懂得如何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最后检查、评价工作结果,得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方法。

培训项目实例

按照新的实训模式,实训课的教学重点改变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讨论激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组合思维、逻辑思维等创造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以“发动机起动系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课为例,预设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汽车起动系电路图诊断故障部位并排除故障;(2)根据实验条件、方法的变化观察起动系统相应的变化现象;(3)训练用组合思维方法分析现象的能力;(4)训练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推理判断找出故障部位的能力。

根据学校目前的条件,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实训车型有解放1091、切诺基、桑塔纳轿车、别克轿车等。在实际教学中,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组制定实训方案。以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指定其中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全组制定实训方案。分组后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熟悉各自的实训设备,查找相应的技术资料。对本例而言,需找出与实训车型一致的起动系控制系统电路图并讨论其控制原理。小组成员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系统故障诊断方案,实训方案及注意事项、方法、步骤等(包括所用仪器、工具)。这一过程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相互促进和发展。

第二步,两小组之间交流实训方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车型起动系控制原理的差异和结构的不同,如别克轿车组与桑塔纳轿车组交流,两组成员对照两车型起动系控制原理图,需要找出别克轿车起动系比桑塔纳轿车起动系多一层起动机继电器的控制,因此,引起故障的因素也就相应地多了继电器故障、发动机ECU对继电器线圈的控制线路故障,并通过讨论得出两种车型故障诊断的主要差异为:别克轿车还需考虑到怎样判断起动继电器是否工作正常。让学生通过充分交流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发现的各种问题及各自的思维方法来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这样,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的基本功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第三步,动手操作训练并验证故障诊断方案的合理性。在学生的实训方案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只要不损坏仪器设备,教师都不必干预,而应重点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一步重在为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操作的条件,使操作与思维同步进行。这样,理论知识在实训中得到了验证,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协调并构建起新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的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第四步,引导学生形成所做车型起动系统故障诊断的合理方案。该步骤要求所形成的方案必须与参考书所提供的诊断方法存在差异。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第五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比较参考书故障诊断方法与学生提出的诊断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判断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以上各步骤中,第三、第四步一般由学生在自习课中自主完成,没有时间的限制,但是要求学生必须保证实训设备的完好。这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自觉性、意志品格和学习热情。

实训结束后,对学生的评分标准是:

学生的实训成绩=小组成绩×50%+个人考核成绩×50%

教师根据各小组每个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陈述观点的情况以及发现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讨论问题的状况、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等,对小组进行评分。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解决问题,只能引导、启发和帮助他们,让他们自己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实训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居高临下演示讲解操作方法及学生机械地模仿操作的传统模式,教师扮演其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积极的创造主体,展示能力和启发思考的机会大大增加。在实践中,学生团结协作、互动交流,语言表达、组织管理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这既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姜瑛俐.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2]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张在杰,王兴斗.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郭远辉(1956—),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汽车电气设备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及创新教育等。

篇5: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外实训总结

本次实训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教学计划,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为目的。在短短一年的实习中,我们与沈阳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沈阳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沈阳中晨集团,沈阳新天成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等9家积极联系、协商,让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亲自实践动手操作进行车辆的装配、维修和维护,使广大同学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同时教学实习也推动了我校与社会汽车修理厂的联系与合作,彼此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密切了关系,为校企合作共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以后 的教学实习与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一、明确教学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一)实习目的

安排本次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使学生初步具有汽车设备拆装与维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进一步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

(二)实习要求: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实习单位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装配工人或汽车修理工虚心求教,要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动手实践操作工作能力。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单调。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做到灵活掌握,该动手时不要闲着当作没事,不该动的地方不要随便乱动;该说的话要说,积极去问,不该说的一定不要乱说。要充分体现我们学生的素质,给实习单位留下好印象。

3、以“学生”的身份去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要认真系统复习所学习的知识,到实习单位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多对照,多思考,多问为什么,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报告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教学实习

1、在学生实习前,我们认真研究制定了实习方案。实习基地的选取为适应专业方向与培养目标的需要,教学实习基地多选取离学校教近的一些汽车修理厂或装配厂。

2、在学生实习前,让每位学生提出实习申请,必须让学生家长同意才能去实习,并且和学生及其家长签定安全责任书。

3、在学生实习前,给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召开了会议,强调了纪律,谈了要求,说明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要求各教师认真履行职责,并签定了实习带队指导教师责任书。

4、作好实习前的指导工作。请熟悉实习单位工作的教师作讲座或报告,明确角色转换的诸多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包括:汽车的类型、牌号;汽车各专业科统与总成的名称、作用、基本结构和连接关专业科,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使用、维护与修理的有关理论知识。还要了解汽车维修装配企业工作的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心理准备主要是注意角色转换,形成必要的心理预期,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做出适应性调整,力求以一个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投入实习过程。

5、在学生实习时,部里统一协调,调配车辆送学生,让学生或座车或步行到实习单位。部里安排 2 名教师参与带队全程管理。在实习期间,我们部与实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定期访问,双向沟通,并随时到各实习单位去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和带队指导教师履行职责等情况。保证了实习效果。

6、参加实习的学生采取双重管理。一方面,作为在校学生,要接受校、部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实习单位,要遵守所在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了管理无缝隙。

7、为加强实习管理,我们还强调实习学生的自我管理、相互督促,把学生分为六个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配合好带队指导教师参与管理。学生住在学校,早出晚归,有部里统一调度,带队指导教师全程管理服务,做到了实习、学习两不误。

8、实习成绩的评定:为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习效果,本专业部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成绩评定,每在一个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都要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从职业道德、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学习、组织纪律等其他表现全面进行评价,指导教师填写评语,最后并由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认定。

三、教学实习的效果与经验、教学实习促进了我专业部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和课程设置的调整。近年来,我专业部为适应学生的实践需要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的学生实习,受到同学的欢迎。学生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使学生能够学习到课堂所学不到的许多知识,便于了解掌握更多的维修常识。、教学实习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两个周的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实践操作水平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实习,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社会实际维修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一些学生还写出了质量较高的实习报告。、教学实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些在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以后毕业时找到了较为满意的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实习配合了所在单位的工作。参加实习的学生在各自的实习基地积极工作,从小事做起,参与维修厂家的工作,成为一支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年轻队伍,实习学生的精神风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各单位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普遍好评。

5、通过实习密切了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关系,双方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场所,为学校发展、专业的壮大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学校的实习与发展,给实习单位起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良好的专业技术人才,反过来解决了企业的招工难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共铸辉煌。

6、本次实习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差,实习积极性不很高,有的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与我们实际课堂所教内容并不是很相符合,这说明我们对学生的教育程度还不够深刻,与个别实习单位联系和沟通还不够很密切,这都对我们以后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宝贵经验。

篇6:景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实训课

高一年级开展“走进水乡—讲解服务流程强化”实训课

为加快推进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项目景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景区专业学生的岗位实作能力,2013年4月24日,高2015届景区班33位同学在我校外聘专业课老师,行业专家、高级导游、宫庆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水乡景点进行景区 专业“讲解服务流程强化”校外实训系列课第一次实地教学。这是景区专业继四川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后实施的第四轮专题实训课。

景区专业主干课程《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版块中,对景区讲解员岗位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的强化是最重要的一个版块。基于此,该专业在每学期都设计有不同主题的校外实训课。根据本期教学安排,第一个阶段为踩点课,学生在熟悉景区讲解词内容基础上前往景区实地踩线,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实地示范讲解,学生落实讲解节点,熟悉整个讲解线路和服务流程;第二个阶段为强化课,通过校内景区多媒体实训设备,全真模拟实地讲解服务流程,专业教师结合景区讲解员服务标准进行考核,加强讲解词内容与场景的更好结合,提升学生熟练演绎讲解词、现场服务的能力;第三个阶段为实作课,学生在旅游车上进行沿途讲解,抵达景区后进行景区内讲解,全程模拟校园至“龙潭水乡”景区的途中服务和景区服务环节,再现团队接待的完整流程。

“走进景区”系列实训课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创新。学生实训成绩将由专业师资、行业师傅、真实游客、学生家长、同学互评五个板块组成,完整、有效地反映学生在实训课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和提升。

篇7:五步教学法在烹饪实训课中的运用

五步教学法在烹饪实训课中的运用

作者:杨金炜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12期

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烹饪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笔者通过调查这些学生的工作情况,发现一些学生的技能并不能马上适应岗位的需要。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稳定扎实、高质量的烹饪技能。因此,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高实训质量是摆在我们烹饪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近几年实训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在烹饪实训课教学中实施“五步教学法”易于巩固学生所学,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一、“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是指烹饪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展示作品、总结点评”五个步骤有序地进行教学,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五步教学法”的实施

1.组织教学,贯穿始终

烹饪实训教学一般安排在烹饪操作室进行,学生一旦进入工作环境,有较多的新鲜感,缺乏组织性、纪律性,课堂纪律较混乱,影响教学。因此,为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组织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

(1)操作室工作台的摆放应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排列模式,操作台应采用U字型排列,这样学生能很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示范,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和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有利于巡回辅导教育。

(2)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并记录在案。首先,教师根据学生能力高低进行综合分组,合理编排,如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和弱的同学、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同学分在一组,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长由学生自荐。其次,学生自我检查本组实训所需的烹调用具是否齐全,并由组长向教师汇报,如有不足,及时补充。

组织教学应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使学生做到:动脑想,动手做,忙而不乱,议而不吵,论而不聊,乐而不闹。

2.入门指导,示范讲解

在烹饪实训教学过程中,入门指导最重要的一环是示范讲解。教师的示范讲解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牢固的动作表象,明白“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为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用语言进行指导。教师讲解的主要任务是提示学生观察的要点,分析示范动作的结构,从而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到目的明确、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生动形象、讲解适度。

(2)示范要规范、准确、速度适中。在讲解动作的名称和作用时,教师要让学生先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再加以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力求示范动作准确、规范、技艺娴熟,并掌握好示范的节奏,必要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放慢分解动作。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要求他们看好锅中糖浆的气泡变化同时,用手勺在糖浆中搅动,感觉有黏、滑时即可,这样的方法学生易掌握,而且印象深刻。

(3)示范方式多样化。在教师的示范操作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感受和视觉形象,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和要领,教师可以根据操作技能的性质,采取多种示范方式交替进行,如慢速示范、分解示范、整体示范、师生协同示范等。此外,教师在完成规范的操作后,为了使学生切身感受“一步之差”导致作品失败的体会,教师可让学生操作一个因做法不当而未符合工艺要求的作品,3.巡回指导,做到“走”“观”“讲”“示”

这一步骤是烹饪实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技能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所用时间较长,因此有些学生往往精神比较分散,独立操作过程中问题也较多。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操作情况,有计划、有重点、有目地地指导,要做到“走”“观”“讲”“示”几点。

4.展示作品,提高学习

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是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在展示作品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品尝、对比、点评等一系列自评互评活动,找到差距,提高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技术要领的掌握。

5.总结点评,多加激励

教师的总结点评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启发学生独立探寻规律,找出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评时教师要将问题讲到点子上和关键处。如:烹调技术“大翻锅”练习中,关键在于“拉、送、扬、接”四字;讲到关键处,就是在点评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训练效果的评价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帮助,达到目标的学生给予表扬,基本达到目标的给予鞭策,未达到目标的给予鼓励,评价的结果不能让学生留有失败的阴影。

高质量的实训课教学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坚持“五步教学法”,并结合过关性考核,是提高烹饪实训课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篇8: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论文

“导生制”成败的关键在于谁来做导生, 教师应选技能比较熟练的、表达能力较强、为人热情、愿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学生作为导生, 而目前的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意者, 综合素质普遍差、表达能力不佳、自信心不强, 直接选出导生是不可能的, 所以教师要先培养好导生, 才有选拔的条件。

1. 创设轻松易学的学习环境, 使每位学生都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为导生的成长开辟一片沃土

要创造一个轻松易学的学习环境, 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首先, 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从易到难,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 把教学内容模块化, 从实际出发, 以实用、适用、够用为目的, 采用任务教学法, 让每个学生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 每一个模块知识要求人人掌握, 技能个个过关;再次, 采用小组互助学习模式, 提高学习效率;最后, 在课堂中引入评价机制, 由学生自我评价、组长评定、教师评定组成模块考核成绩, 表现好的列为学习标兵评选对象, 技能突出的列为技能强手评选对象。同时把模块考核成绩作为期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2. 完善好导生的评选制度, 确保导生的评选公开、公平、公正, 选出的导生具有公信力, 利于开展工作

首先, 评选导生的条件。一是要动手能力强, 导生要能很好地为同组同学进行操作示范和指导,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标准的操作姿势;二是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生要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在组内进行教授, 这就要求导生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要求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导生要能很好地管理、组织、评价自己组内的同学, 就必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四是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导生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才能愿意为同学服务。

其次, 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评选导生。首先通过自荐或同学推荐的方法产生人选, 然后由同学评议, 最后由实训指导教师审核出最后的人选。

最后, 每个模块或每周出一次导生, 为下个模块或下周的实训提供导生资源, 每个学期按次数的多少评出一学期的安全学习标兵、技能强手、优秀导生, 给予奖励。优秀导生要求同时具备安全学习标兵、技能强手的条件, 优秀导生可为低年级的同学做导生。

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导生制”长久实施

除了给导生一定的物质补助, 还应给予以下优惠: (1) 评优评先优先评导生; (2) 各项奖学金优先授予导生; (3) 导生优先参加各类技能比赛; (4) 好的就业单位优先推荐给优秀的导生。激发同学个个争当学习标兵, 个个争当技能强手, 个个争当导生, 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引导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二对导生的培养要有计划地先教育

导生来源于学生, 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大家一样的紧张忙碌, 所以对导生的教育要有计划、超前、深入, 多利用课余和课前。首先, 让导生在心理上接受自己是导生, 清楚自己的职责。导生就要做到为同学热情服务, 不怕牺牲自己宝贵的实训时间。当然, 也要让导生明白自己作为导生也是很荣耀的一件事情, 不但帮助了别人, 自己也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 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 开阔视野, 更好地锻炼自己, 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其次, 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明确地告诉导生, 让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 当然这就要求导生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努力尝试各种操作方法。

三选好导生后进行合理地分组

根据实训设备的情况, 一台设备或一套设备配备一个导生进行分组, 一个导生选几名组员, 根据各个班级的人数而定。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 一个小组一般为3~5人为宜。在确定每组的组员时, 可自由组合, 但要考虑以下几点:一要考虑性格特点, 要让每一组都有内向的, 也有外向的, 方便组内沟通;二要考虑动手能力, 每组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尽量均衡;三要考虑学习程度, 要将各个层次的学生比较均衡地分配到每个组。

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贯穿了实训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明确任务阶段, 注重本次任务的主要知识点的应用、掌握。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更为突出。同时, 教师要全面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规范操作, 安全生产。教师的引导更有利于学生对任务的全面总结, 实现经验共享。在这种教学形式中, 很显然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合理的指导, 挥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五课堂要发挥导生帮教作用

在电子电器实训课教学的四个环节即“讲解——示范——巡回指导——检验评定”中, 教师除让导生全程参与外, 应把导生的作用重点放在学生分组练习、定组指导上, 特别在基本操作的教学时。因为分组练习、巡回指导是实训课的主体环节, 更是教师教学组织工作的难点。每组学生3~5人, 可配一名导生独立工作, 在组内进行详细的、可监督的重复示范, 面对面地指导, 手把手地帮教, 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完成小组评定等工作。这时教师可环顾全面动向, 有重点地巡回指导有关导生和技能水平特别差的学生, 处理突发事件。这样, 课堂练习的内容通过“点” (导生) , 快速地辐射到“面” (组内同学) 上, 组内学生间热烈讨论, 身心放开, 掌握规范操作的速率和矫正防范的效度得到改观, 最后的场地整洁、器材整理、操作记录也在导生的安排下得到很好的完成。导生由此锻炼了组织能力, 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提高, 教师也由此走出了单兵指导、应接不暇、忙乱辛苦的怪圈子。

六课后及时与导生联系获得反馈信息, 及时补缺补漏

根据电子电器实训中的一些不足和遗缺的地方, 布置给导生必要的课外辅导帮教任务, 指定具体内容和具体对象, 安排固定时间让导生对掉队的同学进行补课和帮教, 教师随时在场检查课外帮教效果。

七教师要加强对导生的管理

通过教师的培训以及在教授其他同学技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绝大多数的导生都认为自己的技能水平、管理组织能力、与同学的沟通能力相对于自己原来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己积累了很多实训操作的经验。但毕竟还只是一个学生, 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 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同时对自己的学习也起到激励作用。

八结束语

“导生制”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形式, 是一种真正能兼顾全体学生又能培养优秀个性化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 开展“导生制”教学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借助导生的帮助, 全班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 都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学习的帮助, 实现学习目的, 保持对技术学习的浓厚兴趣。笔者在电子电器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上实施了“导生制”,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近年来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中级技能鉴定中, 通过率达到98%以上的好成绩。姚虎同学在区级技能大赛中取得第一名, 容府、覃韦、韦明才、梁金福等同学也获区级技能大赛二、三等奖。目前“导生制”教学模式在广西柳江县职教中心各个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得到全面推广, 收到了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葛小兵.“导生制”在数控机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 2005 (7) [1]葛小兵.“导生制”在数控机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 2005 (7)

[2]刘玉文.“导生制”在实习教学中的运用[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8) [2]刘玉文.“导生制”在实习教学中的运用[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8)

篇9:汽车专业实训课教学方法新探究

关键词:行动导向;实训课;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是一种具有明显定向性的教育,表现在就业导向方面,其目标是培养在社会职业工作岗位第一线从事操作、服务或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由此而倡导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那么汽车专业,其实训课该如何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促成这种教学观的实现呢?

一、实训课的功能

实训课是指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从某一职业某一工作任务演变而来的,在专业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学生进行动作技能、心智技能等训练的教学实施过程。通过实训教学,学生能掌握完成某一任务所需的并行的技能及其知识。实训课强调的是“学中做,做中学”。

二、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实训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指以教师的示范技能为有效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学生通过模仿掌握技能的教学方法。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被强烈问题动机所驱动,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在完成某一共同任务的同时,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实践学习的教学方法。

3.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是指依学生特点,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主的形式,根据某一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群或特定岗位的职业技术要求,将教学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平等并列的多个部分,来分块组织和实施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

4.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来展开“工作”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往往是指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

5.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指师生同时深入现场,通过对真实工作的观察,直接参与以及对事实的调查和分析等,获得直接经验,总结出可借鉴经验,提炼出新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技术技能和理论来认识、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6.仿真教学法。

仿真教学法是指利用模仿或再现真实的工作情景、实物、程序、规范等进行教学,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的的教学方法。

7.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由学生扮演某一职务的担任者以及处理这一职务中的某些工作,以体验各种职业类型人物的心理,从“表演”中受到启示,从而改进自己言行及思想观念的教学方法。

8.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运用现实社会中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处于当事人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或推断案例中的各种情节,形成独特的处理方案,并启发学生思考和获得经验的教学方法。

三、汽车专业实训课教学方法的选用

汽车专业实训课教学方法的选用,体现了教学上的要求与条件、效果与成本、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授课水平等之间的平衡。我们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探究:

1.汽车专业实训课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1)教学目的与任务。主要涉及三大领域,即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及其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对动作技能是“了解、掌握”还是“运用”等。这是选用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2)教学内容及特点。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其特点有不同类属(动作类、心智类等)、难易程度、时空逻辑、可仿真度等。这是选用教学方法的关键。

(3)教学条件。教学条件是指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物质条件,如汽车专业实训室面积、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费等硬软件条件。这是选用教学方法的物质保障。

(4)师生特点。教师方面主要是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从业经验、组织能力等;学生方面主要是认知特点、已掌握的技能与知识等。

2.汽车专业实训课教学方法选用的探究。

(1)示范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选用。这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的学生是被动式观察、模仿与训练,后者的学生是主动式探究问题、分析情况和完成任务。

示范法的学习过程与人类认知学习的规律极为相近,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学习内容,达到目标。所以低年级学生的实训课、基础性技能训练课,多采用示范法教学。如 “万用表的使用”等实训,直接传授操作规范,避免走弯路,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但是,示范教学法的缺点是:学生必须模仿“正确做法”,没机会去尝试,创造性难免受限制。

由此,对于综合性、运用性的技能训练,又能以任务形式出现的,我们引入了任务法。如“正时皮带的更换”等实训,我们给出了任务要求、技术资料、配套的工量具和能运行台架等,由组长带队完成。这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它要求了“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也有教师将这两者融会贯通。例如,“机油泵的拆装与检测”这一实训课,因 “刀口尺”的刀口很容易因操作不当而破损,且不可修复,故在讲到“刀口尺的使用与保养”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采用示范法教学,而其他内容则采用驱动法。最后,再对学生争议最集中的“啮合间隙”示范测量,解决了对“在相邻120°的三点上进行测量”的疑惑。这样学生既力所能及,又能主动探究,活跃又不蛮干,因此学习的兴致很高。

由此可见,正确地选用示范法可提高教学效率及节约成本;而恰当地选用任务法则可提高学生实训的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

(2)模块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选用。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时空逻辑的不同:模块法侧重横向的空间结构,注重下位各部分对于上位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各部间的独立性、平行性,在教学次序(即时间)方面可灵活处理;而项目法侧重纵向(即时间)的流程和次序,注重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式的项目,如何通过合理的流程、运用各种技能知识、遵从各种操作规范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或完成具体的业务。

在实训教学中,这两者经常交错出现。在“汽车维修业务”实训中,总体上采用项目法,以丰田业务接待七步骤为主线进行训练。当进行到“二、现场接待”时,将这一步骤分为“顾客与业务员的心理、业务员的礼仪、维修业务咨询技巧及确认的要点、环车检查的顺序及要点”等四个“模块”。这样学生在角色演练和事后评议时,对这些内容就感到类属明确、条理清晰,避免了杂乱无序。

由此可见,采用模块法教学,便于化整为零、深入浅出地把复杂问题条块化、简单化,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而采用项目法教学,则能让各种技能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引发学生挑战新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现场教学法与仿真教学法的选用。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工作情景、气氛、物品等的真实与否,学生的感受、所要承担的责任、教学的效果等也有所不同。

学生上岗就业并胜任工作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现场教学实际上是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获取技能知识特别是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教学与工作的直接过渡。当然,这也存在直接风险,当有任何失误时,即意味着工作上的失误,是要承担相应经济损失和商业损失的。而仿真教学则可以在最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教学,让学生既可如身临其境,又不用或减少承担失误带来的损失。

通常我们的教学安排是先仿真再现场教学,这样,能在教学效果与成本之间取得较好平衡。如“发动机的拆装”这一实训的教学,我们先安排学生在仿真教学软件中进行模拟拆装,主要训练拆装次序、工具的选用以及部分操作规范;接着拆装不能启动的发动机;最终才拆装能启动的发动机,并要求装复后仍能启动和正常运行。有时,我们还安排学生修理真正的发动机,当看到瘫痪的发动机重新运作起来时,学生的成就感特别强烈。这样,虽然训练增加了难度,延长了时间,但节约了成本,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再如,在培养汽车维修业务接待员方面,我们按照如下程序进行训练:理论讲解、角色分析、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案例探究、仿真考核再到现场见习、实习,最后独立接待客户。虽然环节多了,成本似乎增加了,但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认同增强了,印象好了,后续的就业安排就顺畅了。这样形成了良性循环和品牌效应,不仅加强了校企合作,也节约了拓展就业市场的成本。

而案例法则是一种更为简化的仿真教学。它仅用语言描绘和文字介绍事实,以及用照片再现情景等方法,要求学生从这些信息中逼真、有效地做出结论。如用于故障诊断等的教学。这样,更节约成本。当然,对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要求也更高了。

由此可见,现场法是一种最直接的职业教育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从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好过渡。而仿真法则是现场法的最佳补充,因为它既可接近现场法的教学效果,又能节约成本,规避责任损失;同时也让学生任职时,在心理上和言行上有更自然的过渡。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3]谢卫民,李日主编.职校生创造力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10: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课改革论文

摘要: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技术型汽车维修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中职学校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人才,不仅要抓好专业理论教学,还要做好实训课教学工作,提高实训课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新型技术,具有规范的操作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汽车维修技术,成为社会所需的新型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有效性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使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成为社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汽修专业作为中职学校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实训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简要探讨了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学生不仅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实训课教学也有抵触情绪。在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中,由于一些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过硬,不愿主动积极思考问题,虽然经过了课堂学习,但是,对基础理论知识巩固记忆理解不深,一些学生依靠死记硬背记忆理论知识,应付相关考试,然而在实训课教学中,很难将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影响到了实训课的有效性。传统的中职汽修专业在进行实训课教学时,一些教师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对接认识不足,理论、实践教学分离没有充分地考虑对接要求,基础理论知识课设置与实训课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另外,理论、实践教学分离还容易增加学习难度。一些学生虽然在理论课教学中学习比较认真,掌握了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然而,到了实训课教学中,却不能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还有一些学生比较注重实训课,实训课学习比较认真,但是,由于其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训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一些中职学校,不仅汽修专业实训课时间相对较少,而且实训课使用的相关仪器、设备也比较陈旧,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实训课相关仪器、设备相对较少,导致在实训课开展过程中,部分学生很难进行实践操作,影响了实训课课堂教学效果。

二、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策略

1.优化实训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要提高实训课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理想的实训课教学效果。在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中,教师要能够?⒔萄?内容与相关汽修维修专业基础知识相结合,例如: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维护、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课程相结合,根据实训教学目标,丰富、优化教学内容,在实训课教学中尽量使用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将实训内容转化为专业技能,通过优化实训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开展训练,以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另外,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训活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尽情地“自由参与”,敢想、敢说、敢做,积极好学、追求进步,实训课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获得显著提升。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实训课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汽修专业要提高实训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学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实训课教学中,教师尽量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促进教、学、做相互结合,在这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理论、实践教学分离教学模式,将课堂移至实训场所,或者采用情境教学法,或者应用项目教学法,或者应用案例教学法等,通过情境教学“真枪实弹”中演练,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例如,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训课教学需求,安排相关教学案例,当然,在进行案例选择与设计时,教师要尽量选择典型性、常见性案例,这样,判断故障、分析故障、查找故障等案例讲解可以有侧重点,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相关方法和思路,快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实训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实训课教学效果。

3.构建良好的实训场所,建立、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为了全面提升实训课实效性,中职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实训车间资金投入建设,实训车间的设置,应尽量参照4s店的布置方法,实训设备和实训仪器一定要齐全,设备和仪器更新和升级要紧跟汽车技术发展步伐,这样,更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在实训课教学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对能力。实训教学评价对于促进学生技能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在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更要关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以便于针对学生的特点提高实训课教学效果。因此,实训教学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实训课教学目标,制定实训课量化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测量和评价,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实训教学,增强实训教学效果。

三、结语

汽修专业实训课的有效开展,不仅要优化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还要进一步加强实训场所建设,建立、完善教学评价制度,靠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增强实行教学的有效性。为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真情就在身边 初三习作下一篇:流出人员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