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信息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24

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及大数据普及应用助推着档案管理开发利用。在工作实践中,档案管理与高科技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率,特别是为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群体档案信息服务带来了极大方便,它是档案管理者通过对档案内容经过档案数字化、数据的捕获归档和有效分析整理,以及建立相应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使得管理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及沟通,最终生成服务对象所希望的信息数据和答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企业档案信息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企业档案信息技术管理论文 篇1: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

[摘 要]数字档案馆的规划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和要求的必然结果,鉴于一个科学、高效的数字档案馆体系需要按照社会信息化整体环境的要求来组织,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的建设应尽可能注意与国际接轨,并尽可能借鉴使用相关信息管理领域已经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标准,以保障信息交换的畅通。在国家档案局的领导与组织下,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正在合作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并已形成一批与数字档案馆业务建设有关的标准规范。这了使档案工作与企事业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水平相适应,并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主动、积极地变革与形势和企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管理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发展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和要求的必然结果。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研制高性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要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复杂问题,要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数字档案馆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单位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档案管理新模式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新世纪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数字档案馆的产生

二十世纪初,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化校园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档案资源的与日俱增,数字档案馆研究初见端倪,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投资建设。其中比较有影响的项目有美国的电子文件档案馆、英国的联合王国数字档案馆和日本的关西数字档案馆等。国内,一些国家综合档案馆和企事业单位档案馆也开始付诸行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带动了档案馆对自身数字化建设的思考。1994至1995年,美国国家数字技术通讯指导办公室把数字图书馆列为9项重点项目的第一位,排在危机及应急处理、教育及终身学习、电子商务、能源管理、环境控制和废品最小化、保健、加工处理和产品、公众存取政府信息等重要项目之前。这项工程从1999年到2001年为第一阶段,投资4亿美元,2002年以后的第二阶段继续投资6000万美元。其他国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也十分可观,如英国投资4亿美元,俄罗斯每年投资2亿卢布。到2001年为止已经宣布正式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国家有20多个,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同时,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当时青岛市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提出1996年投资100万元建设《青岛市档案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以目录数据作为主要管理对象,到2000年底,已经完成了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人名索引、大事记等资源数据库建设,输入各种目录数据270万条,在档案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档案信息技术管理人才。

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决定了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的必然性。但是,时至今日,不同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仍然按照各自的理解在使用着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这将会对数字档案馆理论与实践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结合工作实践,对数字档案馆的概念及内涵做了一些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以期促进达成对数字档案馆内涵的共识。

二、数字档案馆的内涵

数字档案馆是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利用数据库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创建、获取、存储、处理、交换与发布数字档案信息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是各级政府和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字档案馆与人和机构的职能密不可分,在人和机构的管理下有效运行。计算机软件系统只是由人和机构控制的数字档案馆的运作工具,而不是数字档案馆或者说信息系统的全部。而本定义所指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并不一定局限于传统档案馆的范畴。既可以是复合档案馆(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数字档案管理部门或其他新型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例如,商业化的档案数据库开发商等。数字档案馆,尤其是广义数字档案馆的运行,将更依赖这些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

从表面看,数字档案馆的任务与传统档案馆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但仔细分析一下,两者的内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是管理对象不同,数字档案馆的管理对象是数字档案,这是一种新型的档案,其存储方式和管理要求与传统档案有着很大的差别。其次,是资源建设的途径与方式不同,数字档案资源来源之一是相关的信息系统中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和数据,来源之二是被数字化的档案馆藏,来源之三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的具有档案性质的网络信息与资料,来源之四是购买商业公司开发的专题档案数据库,来源之五是其他可共享的数字档案馆资源。这与传统档案馆根据国家规定,通过接收、征集相关部门档案来组织各自特定馆藏的资源建设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再者,是信息服务的方式与范围不同,数字档案馆借助数据库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档案信息的网上采集与服务,不受地域、时间、档案实体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全方位、零距离地接收档案和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大大拓展了传统档案馆的收集与服务功能。

此外,基于职能范围与组织形式的不同,数字档案馆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数字档案馆是指基于网络环境、采用面向对象分布式网状结构管理模式、由众多档案资源库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机构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而狭义数字档案馆则是指拥有特定的档案资源库及专业管理人员,借助现代技术履行和拓展传统档案馆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功能,为广义数字档案馆提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机构个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广义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高境界,而狭义数字档案馆则是广义数字档案馆的基石与重要组成部分。

三、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鉴于一个科学、高效的数字档案馆体系需要按照社会信息化整体环境的要求来组织,上述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的建设应尽可能注意与国际接轨,并尽可能借鉴使用相关信息管理领域已经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标准,以保障信息交换的畅通。在国家档案局的领导与组织下,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合作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并已形成一批与数字档案馆业务建设有关的标准规范。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标准体系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滞后。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改变这一状况的办法主要有:学习借鉴相关的国际、国内已有的技术标准。要组织力量对已有的标准进行翻译、梳理,形成体系,为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提供切实可行的标准与依据。继续组织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携手进行管理标准和业务标准的研究与制订。要重点关注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暂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借鉴的标准。逐步从管理、业务和技术三个层面上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为方兴未艾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建设数字档案馆,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进一步提升档案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这是档案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社会各界要求档案服务工作迅速快捷、方便周到、充分全面,我们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在服务手段上,加强了智能化、自动化的检索,简化了操作手续,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的查全率、查准率和查询速度;在服务方式上,打破传统档案利用的单一模式,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现代化工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查询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在服务内容上,突破传统档案馆馆藏的限制,向利用者提供历史的和现行的、馆内的和馆外的、开放的和未开放的(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身份确认、申请等过程)等各种档案资源,使数字档案馆真正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窗口,成为社会各界查询信息的中心数据库。信息化人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由于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新兴事物,所需的各种人才还十分缺乏。

为此,我们把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作为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一支懂得现代化、信息化知识的干部队伍。这了使档案工作与企事业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水平相适应,并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主动、积极地变革与形势和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管理模式。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吴传炉,李亚尤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0,(06).

〔3〕康虹.信息化时代视域下数字档案馆资源集成共享的探究〔J〕.理论观察,2014,(01).

〔4〕房庆.掌握信息化标准,推动信息化建设.http://www.standardcn.com/article/show.asp?id=5940/2006-03-27〔EB/OL〕.

〔5〕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意义.http://da.yctc.edu.cn/newshtml/ltzx/20030519150452.htm/2003-05-19〔EB/OL〕.

〔6〕潘连根.数字档案馆的定义及特征——数字档案馆研究之二〔J〕.浙江档案,2004,(04).

〔7〕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8〕李淑珍.信息社会与档案信息化管理〔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4).

〔责任编辑:谭 蕊〕

作者:李雪

企业档案信息技术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推进灵活就业人员 档案信息服务工作

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及大数据普及应用助推着档案管理开发利用。在工作实践中,档案管理与高科技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率,特别是为大量灵活就业人员群体档案信息服务带来了极大方便,它是档案管理者通过对档案内容经过档案数字化、数据的捕获归档和有效分析整理,以及建立相应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使得管理者与服务对象互动及沟通,最终生成服务对象所希望的信息数据和答案。为此,高科技时代下灵活就业人员档案管理应用要基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既要在发展理念、信息化和信息共享平台应用上对标档案大数据服务功能,又要在了解和研究灵活就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后,对海量档案信息数据进行收存、分类整理及其相关性逻辑分析,还要实行云技术处理与有效档案数据信息整合,为在共享平台上沟通提供足够信息内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服务工作。

一、灵活就业人员档案服务特点

灵活就业人员是指在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处所、福利保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国有工商业或较正规公司就业人员,有的是从国有、集体企业中下岗失业后又以不同方式从事私营或个体工作,有的是自谋职业者;其期限是临时的、不固定的或长期的,灵活就业人员通常存档在职介或人才机构以个人或集体身份缴费参保。这些人员的档案由人才就业服务部门或个体中介托管。分布在不同行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时间和地点不确定,造成管理者在时间与空间上难以统一管理和服务。这种现状有待于借助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服务双方建立互通平台进行跨时间和空间交流服务。

二、实现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化是社会经济时代化管理发展方向和要求,也是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石,要全面准确而便捷地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服务,就必须对灵活就业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云技术和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对灵活就业人员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可看出,实行灵活就业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首要是档案信息化,其信息化应从以下着手实施 :

(一)档案内容数字化与信息化

通过对灵活就业人员档案内容数字化、电子化及计算机扫描图片处理后输入微机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形成规范可利用的信息模式,根据灵活就业人员各种需求,再生成为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使用的信息和图片内容,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和信息化。

(二)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在实施档案信息化过程中,不仅以灵活就业人员的服务为宗旨,实行灵活就业人员档案的数字信息资源有效组合及标准化设置,建立起可控制且与时同步的管理与服务模式,搭建成同类档案利用信息资源,根据灵活就业人员各种需要,进行整合分析,以更好地建立适用的档案信息资源库,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为深层次的、一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提供支撑。

(三)档案资源个性化整理

通过将灵活就业人员档案资源进行归类或特异性(个人特长、文化内涵)整理,不仅能够为档案信息用户提供全面、个性的信息资源,而且利于灵活就业人员在检索平台上对其通用性或个性档案信息查询和互动,以满足其通用性和个性化的需求,促进档案机构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互补、吸收和提高,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服务。

三、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是指档案管理部门与服务对象本着协同、平等、互助的原则,在档案管理部门与网络技术部门相互合作配合过程中,经过多种技术方式处理搭建成通用性和标准化档案信息资源,促使档案信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互动系统也可理解为:为充分发挥档案内容有效价值,依靠信息和网络等技术为载体,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摸式,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共享与互动;在共享与互动过程中,一方面使档案信息得到服务对象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共享和互动平台的互动同时发现信息内容、发展方向或服务模式存在问题,经过修正和创新使得档案信息共享更有利于服务对象需求。

(一)档案政策信息共享职能

其共享职能在于为有效地促进信息开发与利用,提高服务部门的办公效率和管理的透明度。为此要求灵活就业管理部门把电子政务系统办公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有价值电子文件,包括政府有关部门政策性文件和已接收的电子文件等政策信息发布到档案信息共享网上,还要将现行文件信息在网上公布,使档案信息利用“前移”。促进档案信息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二)档案信息平台工作条件

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系统不仅要求在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完善的基础上实施对同级别电子政务系统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的在线归档与移交,而且要使服务对象在数字档案信息平台系统上进行档案查询时做到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与政府公开现行文件一站式搜索,采用数字档案信息模式采集、储存、加工和管理,达到网络平台营造档案信息共享与利用的工作条件。

(三)档案信息平台工作方式

档案信息平台是档案信息对灵活就业人员服务窗口,不仅要做好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大多数通用档案信息库和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库。还要提供档案目录、公开现行文件、全文、多媒体、专题数据并与高科技接轨,在大数据与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灵活就业人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互动,还要经过数字档案管理和高科技进行云计算,在數字化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数据的集中存储、安全共享、快速检索等服务。

(四)档案信息平台社会化及专业化

从国家或省市档案资源中分离出适合灵活就业人员信息内容,通过档案信息社会化与专业化拓展档案服务思维,使档案资源信息化、档案管理规范化、档案信息网络共享和档案服务普及等体现出便捷和及时特点,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化服务,执行一站式的集约化服务模式和专业化标准,促进经济社会和灵活就业人员之需。

(五)档案信息服务智能化与个性化

档案信息服务智能化与个性化是灵活就业人员档案工作的前置化的体现,利于档案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在实施自动执行程序、编程和演化系统过程中,应用智能检索、辅助编研、自动控制等功能,以及实施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档案信息智能感知、自动处置、多元管理和服务之后,来实现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档案信息服务智能化不仅是对档案信息的智能化分析、处理,还要联接各个“信息孤岛”,实现档案信息数据共享和系统共同协作。并将档案信息化赋予生命力,使档案信息具有感知、分析与行为决策能力,同时个性化服务是知识经济、高科技发展、信息大数据和信息需求多样化相结合的充分体现。为此,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以大数据挖掘、We2.0工具、移动互联等构建个性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进行智能检索、信息推送、远程服务,实施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越时空的创新。使“人找信息”变为“信息找人”局面,实现为灵活就业人员全方位、集成化和智慧化档案信息需求服务。

四、档案资源共享互动条件

档案资源共享与互动应用系统是把档案信息资源内容经过整合,档案资源和技术管理达到档案信息共享互动的标准化和模式化。确保档案管理应用系统档案信息化应用高效率与工作优质。档案资源共享互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档案信息标准化

档案资源共享与互动过程中档案信息标准化,既有电子文件归档和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化,又有网站建设与管理等规章,并建立好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还要制订出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采集、整合和安全管理等标准规范,确保档案信息化标准实施要求。

(二)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

档案信息化要求配备高素质信息化人才,拥有政治素养好和信息技能高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档案业务人才,加强在档案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现代管理技术知识要求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技能。

(三)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档案信息记载着社会活动的历史,有敏感、保密和受限制的内容,一旦这些信息泄密或被非法利用,会影响国家利益安全,损害公众的利益和影响社会的稳定。为此,一定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和运用档案信息。确保数字网络环境的稳定安全,維护好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档案数据库和电子文件归档,保证电子文件内容的真实、完整和有效,做好内部和使用人员身份认证,实现档案信息网络传输安全和畅通。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桥西区就业局)

作者:管建辉

企业档案信息技术管理论文 篇3:

水利工程档案建设期间的档案管理策略探讨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中,档案建设是指对工程建设期间所形成的一些具有归纳保存价值的文件、历史记录等进行整理与归纳,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设任务,不仅能够对工程建设、生产管理、日常维护等进行指导,而且对项目的今后改建、扩建等发挥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水利工程档案建设期间的档案管理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建设;档案管理;策略

引言:

从概念上来看,水利工程档案建设是指在工程建设期间中形成的一些具有归纳、保存等价值的文档、表格、录像、光盘、电子文件等。这一项工作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相融合,不但对工程立项、过程勘察、策略整理、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带来直接的影响,而且还是工程后期正常运行、追究事故责任、排除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凭据。由此来看,水利工程档案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不过,从现实角度来看,一些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并不重视档案建设工作,在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的前期整理开始,就存在相关人员配置紧缺、档案建设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存在滞后性、无序性和盲目性,这必然会导致一些重要、关键的资料被丢失或受损等,这会对档案管理的完整性、有效性、精准性等造成一定的破坏,也会对工程的竣工验收、项目维护、工程扩建等任务造成一定的阻碍。

一、影响水利工程档案建设质量的因素探究

(一)参建单位多,各单位档案管理水平高低不一

在水利工程特别是重点水利项目中,涉及到的参建部门比较多,通常包括:工程法人部门、设计部门、监理部门、施工部门等。针对一些点多线上面广的项目来说,通常需要分段、分期施工建设,所以在不同环节中,标的设计、监理、施工部门是比较多。工程法人部门为了对项目进行高效管理,需要针对不同的任务及工期设置不同的法人分支部门,导致参建部门数量繁多。各个部门对文档数据、资料管理等方面的标准不统一,尤其是一些施工部门在项目档案管理方面不够重视,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并未创建完善、成熟的管理条例,再加上档案管理人员频繁调动等,造成一些资料疏于管理,这必然会使工程档案稳健管理工作远远落后于工程建设的进度,乃至发生工程竣工之后需要重新补齐档案的问题,这必然会对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一定的限制。

(二)建设时间长,文件覆盖内容广泛

在水利工程进行立项开始,则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调试等,在整个环节中,所耗用的时间比较长,建设期间会形成大量的档案资料,其具有内容复杂、类型繁多等特点。例如:项目准备环节文件、监理资料、施工资料、竣工验收文件、施工图、竣工图等。由于其数量繁多、内容复杂,并且需要不定期地变更与调整,若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归纳、整理,往往会造成档案资料的错放、丢失、受损等,带来一些不能弥补的负面影响[1]。

(三)缺乏重视意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亟待提升

虽然各级政府在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明确了一些相应的规定及政策,不过一直以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依旧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这对于档案文件的规范化管理造成不利的影响。基于此,个别领导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走形式的问题,对相关人员的配置标准低下,把关松懈,档案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学生或其它部门的兼职人员,导致专业不对口、经验缺乏等,这无法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甚至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并且,因为历史及现实等因素的限制,档案管理通常被认定是一项不含技术的简单工作,虽然个别单位比较重视,且引入了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不过因为高级岗位设置量少,导致员工的工作成就感缺乏,不能挽留优秀人才,从而出现人才高流失的现象。

(四)投入紧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完善

档案管理工作的形成与工程立项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大部分项目之前并未正式的办公地点,缺少专用的库房等。为了便于施工建设及现场管理,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需要确保指挥部设立在距离施工现场不远之处,这里的环境相对恶劣,相关的配套设施缺乏,尤其是一些与办公用房相关的档案库房建设存在很大的漏洞及短板,无法满足隔热、防火、防潮、防虫等方面的要求。在宏观环境的影响下,档案设备也会出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再加上存放周期的延长,导致大部分纸质版文件被摧毀、损坏等,而且一些电子文件由于保存不及时等出现不能识别等问题。

二、增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质量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完善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且有效落实

按照我国《档案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条例》等方面的规定,在实施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具体建设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制度、标准、条例,且全面落实及执行[2]。并且,还需要成立档案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其具体的工作职责,例如: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转移、保存、利用、验收、识别等,同时还需要对工程档案工程实施统一的监管、审查等,且指导相关参建部门能够规范、高效、专业地参与档案管理工作。并结合统一领导、逐级管理的原因,确保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实现横纵向的无缝对接,并设置统一的对接标准,以便于不断地优化档案管理机制。

(二)全面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①由于现代水利项目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等方面也实现不断变革及升级,尤其是档案管理智能化、电子化的发展,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并加强相关知识的更新与升级。所以,需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利用一些专业培训活动,帮助档案人员掌握先进的档案管理制度与方法,尤其是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政策不断更新及完善的背景下,一定要掌握新规定、新标准、新要求、新技术,并且持续增强档案管理人员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办公用品的能力。基于培训现有档案人员的前提下,还需要加强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引入,并创设能够挽留优秀人才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能够引进、挽留一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大数据时代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正是因为以上三种特点,同时也导致了数据资源价值密度低的缺点。巨大的存储容量使得数据的质量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把控,一些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被收归,要进行筛选和检查,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与工作量。其次,包括审核其有效性、可靠性、完整性,还要保证其无插件和病毒,工作量巨大,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管理成本攀升。档案管理部门在企业中属于边缘部门,缺少与其他部门的联系,社会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思想上,认为只是文件备份,因此,对其的利用效果不佳。

3.2缺少专业人员,管理不够科学

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负直接责任,其专业能力、个人品行都影响其效果发挥。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聚焦这个领域,因此选派的档案管理人员缺少现代的档案管理理念以及专业技能,信息丢失不能及时找回,档案残缺不能修补,都制约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外,还存在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分类较混乱,档案服务质量差,不能有效的运用新技术,仍坚持以往旧思想,大量档案信息资源被严重浪费,难以发挥效用。

3.3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性差,管理机制不健全

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时间较短,但这项工作又是一个大工程,兼具系统性和持续性,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大部分企业或机构的内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制度,各部门相互独立,资料查询混乱,无章可循,不能将档案信息资源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对大数据的使用还不成熟,工作效率低下。

4.大数据时代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重要,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旨在更好的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工作的发展。

4.1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发挥其价值特点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可以帮助档案发挥附加价值,增加档案工作的效用,提升档案工作的现实地位。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企业聚焦档案领域,二是国家政策开展一系列活动,推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昆明中药厂,作为2019年云南省唯一获得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优秀案例,采取政府、学会/媒体、企业结合开发方式,通过企业档案“昆中药传统中药制剂”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拍摄纪录片,不断深挖档案记录的“云药故事”,通过媒体和网络传播,开发了一条多层次,宽领域的档案信息资源的路径,不仅发扬了中华文化,还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有利于企业提升市场份额,增加效益。

4.2组建专业人才队伍,管理科学

档案管理实际上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不仅要负责整个企业的信息材料,还要确保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因此,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是必然结果。首先是招聘专业人才,在招聘要求中要有明确的档案管理职能要求,一般倾向于计算机专业或大数据技术管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其次,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多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国家政策、技术知识等。转变管理思想,新技术与新思想创新传统,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促进其信息化发展。

4.3注重信息整合,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实行线上线下统一管理,建立数据平台,保证各部门工作上能相互独立,又能信息共享。完善信息资源的管理渠道,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一是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划分专项资金,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顺利运行。二是制定完善的开发利用方案,划分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中,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程度。三是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各流程严格把控,减少各类有害或虚假消息的不利影响。四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和使用者的行为,如一些要求严格保密的内部机密档案,要遵守查询制度和管理制度,不能随意开放。

参考文献

[1] 刘朝军.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价值与开发利用研讨[J]. 卷宗,2021(12):147.

[2] 樊丽君. 大数据视角下试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182-183.

[3] 蒋洪武. 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自然资源档案编研工作创新思路[J]. 空中美语,2021(2):582.

[4] 杨华盛. 大数据视角下试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 赤子,2018(4):143.

作者:任艳春

上一篇:国外媒体困境问题管理论文下一篇:贸易理论技术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