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

2022-04-17

摘要:大数据的运用与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大数据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具有持续性、风险性,两者紧密融合,可实现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数据价值,提升银行审计的工作质量。文章重点研究目前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在大数据运用中的问题,提出审计与大数据融合的有效对策,促进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 篇1:

分众传媒私有化落定

自2012年8月13日收到私有化要约之后,分众传媒总算赶在2012年尾将私有化方案确定下来。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0日凌晨,分众传媒发布公告称,已经与相关方签订了最终合并协议,分众传媒私有化要约价格从8月份对外宣布的27美元/ ADS(美国存托凭证)提升到27.5美元/ ADS。按此价格,此次私有化收购要约对分众传媒的估值约为37亿美元。

分众传媒的这一公告意味着独立委员会与各财团、银团之间的谈判正式结束。接下来按照私有化流程,分众传媒将递交注册文件到美国SEC进行审查。之后,分众传媒将接受大小股东对私有化的投票表决,如果获得2/3以上的赞成票,分众传媒将成功实现私有化,从美国纳斯达克(NASDAQ)退市,变成一家私营企业。

“分众传媒私有化成功的概率非常高。不出意外的话,私有化将在今年2季度前完成。”一位分众传媒内部人士透露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众传媒宣布私有化最终合并协议之前,纳斯达克市场已经先一步行动。美国时间2012年12月19日,分众传媒因“将发布重要公告”而停牌。在暂停交易前,分众传媒已经大涨7%,而且还在盘前交易中罕见地出现了17万ADS的成交量。坊间因此质疑分众传媒有信息泄露之嫌。

鼎晖离场

从十余家中概股成功私有化的经验来看,出资方在谈判阶段即宣布退出鲜少发生,唯一一次发生是在泰富电气私有化过程中,出资方霸菱亚洲投资基金集团(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 Group Limited)在进入私有化谈判阶段后宣布退出,继而由盘实基金顶替成为资金提供方。

这一次,这一小概率事件发生在分众传媒身上。

对比分众传媒2012年12月20日公告的私有化最终合并协议和同年8月13日公告的私有化要约可以看出,鼎晖投资已经退出,分众传媒的私有化将由凯雷投资集团、方源资本、中信资本和中国光大控股等四家私募基金担任联合出资方。

在宣布参与分众传媒私有化之前,鼎晖投资其实与分众传媒已有所接触。2004年4月,鼎晖投资曾与UCI维众投资、DFJ ePlanet德丰杰基金等投资公司向分众传媒联合注资1250万美元,成为分众传媒的早期投资人。其中鼎晖投资出资600万美元,以0.24美元/股获得分众传媒9.37%股份,合计2500万B类优先股;2005年7月13日,分众传媒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之后,鼎晖套现退出。

为什么鼎晖在这一次私有化过程中“临阵退?出”?

一位接近分众传媒的消息人士称:“相对于之前鼎晖早期投资分众传媒的收益率,私有化所能获得的利益空间有限。”根据此前摩根士丹利出具的分众传媒研究报告,分众传媒当前的市盈率约为14倍。而在A股上市的传媒板块股票,市盈率通常在30倍左右。“以此计算,加入私有化对鼎晖来说回报率可能为2倍左右。考虑到国内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时间成本,此桩交易对鼎晖来说吸引力并不大。”

“还有一种可能是不愿面对小股东集体诉讼的风险。”另一位长期跟踪分众传媒的咨询业人士称,“中概股私有化过程中,通常会因为要约收购价格溢价不足而受到小股东的集体诉讼。”这一担心并非没有依据。2012年9月,离分众传媒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不到一个月时间,分众传媒的前五大流通股之一—Eastspring Investments就对分众传媒的私有化价格提出异议,认为分众传媒私有化价格至少应该为30美元/ ADS。

2012年12月20日私有化最终合并协议靴子落下,要约价格也小幅上升,从之前公布的27美元上调为27.5美元。这一价格较8月10日(首次宣布私有化交易的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23.38美元溢价17.6%,较8月10日前30个交易日的加权平均收盘价高出36.6%。尽管收购价格有所提升,但这一溢价率在中概股私有化历史中并无明显优势—以阿里巴巴为例,这两个数据分别为46%和60%。

截至2012年12月24日收盘,分众传媒的股价为25.59美元。

筹码

据分众传媒内部人士透露,鼎晖退出的财务缺口将由凯雷投资集团、方源资本、中信资本、中国光大控股四家私募共同承担。

“当初我们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之后,就有许多资本方要求加入;后来市场上开始有传闻鼎晖退出,也有新的投资人提出替补进入。但是分众传媒的私有化并没有考虑过接纳新投资人。一是因为投资金额对现有资本方来说并无太大负担;二是如果引入新的投资方,需要得到先到者的认可,除此之外还需进行尽职调查重新走一遍程序,时间战线会拖得更长。”在最终合并协议公告之前,上述分众传媒内部人士透露。

“这个案子的参与方资金实力都很强,所以有人退出、其他人多投一点也没什么为难的。”另一位接近收购财团的投资界人士表示,“最初鼎晖预计投入的资金为2亿美元左右。鼎晖退出之后由剩余4家财团将这部分缺口补上,每家财团的出资额在2亿至3亿美元左右,其实影响不大。”

分众传媒的业绩表现恐怕是财团联合体选择加入私有化队伍的原因之一。根据分众传媒2011年年报,全财年分众传媒总净营收为7.926亿美元,同比增长54%;净利润为2.009亿美元,同比增长9%;截至2012年9月30日,分众传媒2012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1.62亿美元。

“分众传媒现金流状况良好,每年能保证2亿美元的净利润。即便暂时不上市,通过分红也能给投资方可观的收益。”上述分众传媒内部人士称,而这一点在与投资方谈判时也被反复提及。2012年年初,分众传媒曾宣布实行一项持续性的分红政策,而在前三季度,分众传媒进行了三次分红:4月,发放0.0274美元/普通股(0.137美元/ADS)现金股利;7月,发放0.0272美元/普通股(0.136美元/ADS)现金股利;10月,发放0.0272美元/普通股(0.136美元/ADS)现金股利。

原本坊间猜测分众传媒的第二大股东复星国际极有可能在此次交易中获利离场,不过最新公告显示,复星国际选择留下,并将在合并交易完成后成为母公司的实际拥有人之一。

最新美国SEC文件显示,截至2012年12月19日,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持股比例为19.4%,为第一大股东;复星国际持股比例为16.7%,为第二大股东。在这场私有化交易中,复星通过订立滚动协议,不仅得以锁定先前于二级市场投资分众传媒之利润,亦可依赖私有化机会获得进一步潜在财务收益。

如果想成功私有化,分众传媒将要通过的一关是在最后的股东大会上获得2/3以上的赞同票。当然,分众传媒方面已握有一定筹码。根据分众传媒的公告,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第二大股东复星国际以及公司高管团队已同意按自己实际所有的全部股票投票,相当于全部发行股票的36%。也就是说,分众传媒仅需从其他股东中获得30%的赞同票即可成功私有化,实现从纳斯达克退市。

但是在私有化尚未尘埃落定之前,相关方均不愿多表态。如同上市之前的缄默期,记者在针对私有化交易问题采访分众传媒以及各参与财团时,得到的回复都是“不予置评”。只有上述分众传媒内部人士对上述“离场进场”隐讳地表示:“各家参与者追求的目标不一样,有的需要高收益,有的只要低风险。”

杠杆

分众传媒这次私有化获得了来自九家银行的15.25亿美元贷款,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杠杆并购交易之一。参与私有化的九家银行分别为花旗集团、瑞士信贷、星展银行、美银美林、国家开发银行、民生银行、德意志银行、工商银行和瑞银集团。而在8月份的首次公告中,只有花旗集团、瑞银集团和星展银行出现在债权融资者名单中。

早在2012年9月时,分众传媒就开始与多家银行进行接触。多家银行曾收到分众私有化融资方案意向探寻书。而公告中宣布的15.25亿美元的贷款方式在当时已经初具模型,贷款包含三部分:五年期的定期贷款以及一年之内的债券过桥贷款和现金过桥贷款。在提供债券融资的银团中,国家开发银行为牵头行,承贷资金约2亿美元。

“像分众传媒私有化这样的案子,无论对投资人还是银行风险都不大, 只是对投资机构来说回报比较有限。所以多家银行加入并不足为奇,而且不排除有争着来做贷款的。”上述接近收购财团的投资界人士说,“从大股东的角度来看,让银行更多地参与可以增加杠杆,也就意味着私有化完成后大股东将有更高的持股比例。”

按照这一交易结构,在完成私有化之后江南春还将保持控股地位。

在2012年11月的一次公开论坛上,江南春曾对行业趋势做了一次展望:“现在传媒行业不要区分‘传统电视’和‘视频’的概念,市场已经进入由传统电视、户外视频和互联网视频组成的大视频时代。”分众传媒内部人士表示,在大视频时代,移动互联和三屏之间的优化配置将成为分众传媒的发力点。

成功私有化之后,分众传媒将成为一家私营公司。从战略发展上看,私有化之后的分众传媒面临的业务转型阻力会小很多。与此同时,主营业务转型升级、资本市场重新运作,又将会成为分众传媒重新面对的挑战。

作者:江潇

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 篇2:

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研究

摘要:大数据的运用与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大数据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具有持续性、风险性,两者紧密融合,可实现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数据价值,提升银行审计的工作质量。文章重点研究目前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在大数据运用中的问题,提出审计与大数据融合的有效对策,促进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大数据;商业银行;审计工作

现今银行业已进入一个不断创新、迅速更新的发展时代,大部分商业银行将发展重点放在大数据运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加强商业银行数据互通、信息共享,整合银行业务资源创设新型银行数据系统。依靠大数据技术分析银行存在的风险和机会,将大数据与银行审计工作有效融合,充分挖掘银行审计的数据价值,防患于未然,推动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进步。

一、大数据对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影响

大数据快速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对比传统审计工作方式会有较大的改变和创新,下面结合自身相关经验,阐述大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影响。一是大数据迫使商业银行由内部审计逐渐转变为持续性审计,持续性审计是我国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大数据的到来加速了这一进程,长期以来数据和信息交流的限制,致使持续性审计发展缓慢,而大数据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通过实时数据汇总分析、数据传输、风险分析等技术实现商业银行的在线审计工作,同时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促进商业银行良性发展。二是促使审计工作更具时效性和目的性,大数据对审计工作的运用意味着相关工作模式的改变,由传统的现场审计逐渐转变为信息化的实时审计,审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相关规律,进而提升审计工作人员识别风险的能力,例如通过数据的运用建立风控模型,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分析,对具体数据进行定向检查,这样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时效性,还提高了数据准确性。

二、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效能不高

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并没有让银行改变传统审计工作理念,更无从谈起大数据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机会和挑战。目前商业银行审计工作者理念的缺失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多审计工作者仍遵循传统的审计理念即过去经验的判断,这已经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无数先例证明了与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才是当今商业银行审计工作者所必需具备的技能。由于商业银行的制度特性导致其并没有动态市场,对于大数据处理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充分全面的开发利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数据与数据间的联系存在较大隔阂,商业银行虽然掌握着大量客戶的信息和相关数据,但由于内部制度不健全,银行内各个部门交流困难,数据共享难以轻易达成,种种因素致使商业银行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进行审计相关工作。

(二)缺乏有效的大数据应用平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大数据的运用还较为生疏,由于大数据的特性,对商业银行审计员工的技能就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审计员工相关技能掌握不熟练,这是大多数商业银行的通病。我国传统审计业只要求对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大数据了解甚少,且商业银行审计工作人员任务重、时间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审计人员学习大数据方面的知识,进而造成了商业银行在大数据下对审计工作的应用较差等问题。另外,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数据库平台,大数据的应用是基于数据库的保存,如果想将其真正的应用到审计工作中,就必须要加大投入建立一个审计工作人员都会使用的平台数据库,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大数据在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运用。

(三)审计人员对大数据运用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大数据的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的缺陷,不同于传统的安全管理,大数据具有更多不同种类的数据,比如图片、文字、视频等,对比以往商业银行的数据量呈现大幅度增长,商业银行则承担的更多的安全管理责任,但近年来由于个人信息泄露所造成财产损失的新闻比比皆是,间接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大数据的错误利用成为了不法分子非法获利的工具,而商业银行更应担起相应的责任。数据的泄露最直接影响的就是银行的审计工作,数据的保管不当极易促使数据失真的情况发生,这对于银行的审计工作和声誉都是极为不好的影响。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对数据平台下的审计人员重视度不够也成为了限制发展的因素,相关人才储备不足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商业银行遇到的问题,大数据的特性要求着审计人员掌握更多的技能,若不重视审计人才的储备则难以保障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

三、加强商业银行审计工作运用大数据的能力

(一) 运用大数据提升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效能

商业银行要注重大数据有效的开发、运用,转变传统银行工作理念,明确认识大数据的运用范围和发展趋势,结合商业银行自身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大数据应用战略,创建大数据银行审计分析体系,提高商业银行的审计效率。同时,商业银行要做好信息共享、数据互通的工作。在银行内部,将注意力放在银行部门间的数据互通上面,健全商业银行内部数据信息共享体制,运用数据深掘计算法与内部审计重点工作相结合,建设覆盖面广、全流程的银行审计分析,提高银行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准确性。商业银行还要整合部门间全部的业务数据信息,将银行审计与业务数据信息相结合,增强大数据在审计工作中的分析、交流和运用的工作效率,发挥大数据在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决策作用。此外,商业银行要拓展数据来源途径,注重新媒体、互联网等新型传媒方式,将微信、微博、商业银行网站等途径发展为审计工作的数据支持,以便在审计工作中能够获取较多的非结构化信息,从这些渠道中发掘出极具审计价值的数据信息。

(二)加快创设商业银行审计数据信息化平台

运用现代科技使商业银行内部逐渐形成横纵向互通协同的工作方式,加强数据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数据为审计工作的核心动力,升级审计工作的技术方式,为商业银行审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例如跨越式平台和系统、完善的数据结构等。由于商业银行拥有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繁杂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低,不能有效利用内部的数据信息,难以分析出大数据的内在价值。目前银行审计工作的重要工作就是挖掘大数据的内在价值,让大数据充分发挥审计价值,同时商业银行需要考虑到政策、人为、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要用开放性理念运用大数据进行审计风险预测工作,创设商业银行审计数据信息化平台。首先是银行客户个人信息,这些客户信息都是独立的且信息差异大,银行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对客户个人信用进行风险预测。其次是与客户的每笔交易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可让银行更加了解客户的资产运用情况,将资产运用数据与个人信息相结合,这一信息平台可有效预测行业风险。最后利用外部数据信息平台。商业银行可通过互联网、证券交易所等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银行行业分析,找出外部平台信息与银行风险的相关性,从而制定正确的市场发展计划。

(三)提升审计人员对大数据的运用能力

大数据作为新型技术能够熟练掌握的人才较少,并且我国审计业务发展时间较短,商业银行审计的工作人员知识体系较为单一,对于大数据运用缺乏相关的认知,他们在审计工作中仍然偏爱传统审计方式,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审计人员对大数据运用的了解和认识教育,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学习大数据技能,运用大数据提升银行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尤其是商业银行数据信息多且繁杂,银行审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大数据,能够使银行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审计部门应加强工作人员对大数据的技能培养,提升银行审计者的工作素质。此外,商业银行要注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银行的基础工作内容,还要熟练掌握数据分析技能,注重培养学习和分析能力强、素质高、技能全的银行审计队伍,坚持在工作中创新,保证人才的优势,促进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

大数据技术一般都是处理大量繁杂的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处理内容多、数据更新快等特点,其核心宗旨是运用高效的数据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信息中挖掘高质、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将大数据运用到商业银行审计中,对银行审计数据信息进行高效收集和处理,实行动态监督,保证银行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的完成。因此,商业银行要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完善银行审计工作的数据信息化建设,发挥审计工作的预测、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游新华.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金融,2017(20).

[2]皮雨鑫,刘美佳.大数据时代下内部审计的机遇与挑战[J].商业经济,2016(03).

[3]季强.大数据时代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变革[J].当代经济,2016(10).

[4]季冰清.大数据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转型[J].现代经济信息,2017(27).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垦德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作者:王常青

传媒业银行风险论文 篇3:

戴皓:中国养老已到临界点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皓在第四届二十一世纪传媒会上表示,随着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处理好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主体和载体以及公办与民办的三重关系。

走中端路

我们是企业,肯定要盈利,肯定要挣钱,不挣钱肯定不行,因为我有好多年房地产经验,我也有药业的经验,也有酒店,中华集团,就是我们的母公司,有酒店经验,还有物业经验,我们考察了美国、考察了澳洲、亚洲、加拿大、台湾都考察了。

总结来总结去,养老整个层次,从国际来讲也都是这样。从中国特性结合,未来肯定是有高端的,比如泰康提出他们做高端的。我们结合我们特点,我们是中型保险公司,可能做中端比较合适,还有就是基本保障,基本保障是政府兜底了,他是最底层的,最底层是政府解决。

我曾跟劳动部部长交流,他也讲了养老的问题从政府来讲不可能全解决,他只能解决一部分。所以,作为企业来讲,我们是从中端的角度考虑。

另外,从保险资金匹配来讲,养老产业是投资时间长,逐渐循序渐进的过程。刚才教授说到了大家可能都投的多,可能存在风险,这个事我个人感觉不是反对教授的观点,可能我们站在企业第一线,感觉这个东西也是自己怎么匹配,如果从保险公司流动性来讲,保监会有规定有一定的比例。另外,从世界大趋势来讲,现在整个OR标准来说,在改,都在调整。可能未来从资产匹配和风险度管理,从监管者的角度,可能从行业风险考虑,企业也要考虑风险。如果大家都是金融企业,一个是银行,一个是保险,如果保险投资20%或者30%多的话,银行他要贷款,70%都给了实业,当然银行风险比保险更大的,我想监管机构心里都有数。

另外,从考察整个行业来讲,养老产业作为中型产业,目前需要引进大家认识过程,但是从目前整个社会人群来讲,现在已经2.5亿人了,2050年达到4亿,中国13-14亿人口的30%,这个需求量是无比巨大的,也是党和政府身上压的一个沉重的担子,这个担子谁来解决?

这次中央三中全会的精神,市场化的运作,包括前一段35号文件,非常明确了市场化运作,作为行业化保险公司,既要为保险客户做出应有回报,也要在监管风险可控下为自己投资做长期匹配,他是长期匹配过程。

按照我们数据估计,大概有10%左右,当然前提可能是少的,未来是10%,因为少和多就是最后销售了多少,无非就是占比。有些公司可能保守一点,现在是4-5%,如果是4-5%,保险公司就不投了,我们发个银行产品乱七八糟加一起都快6%了,这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一个行业可能站在他自己角度考虑,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测算的模式。所以,我想从这个角度考虑,我认为养老行业需要政府支持,也需要各家专家媒体,尤其在座媒体的支持。

现在中国养老,用我的话来说就是躲不开绕不过,无法回避的问题,面临着未来整个五到六年来一批越来越多的老人的到来,这些老人谁来管?比如现在我们80后们,他们父母已经60了,甚至60多了,80后他就是一个孩子,他将面临四个老人,这个怎么玩儿?玩儿不下去。将来机构养老必然承担起社会职责,家庭养老,随着消费观念改变和整个养老的压力到来和80后这些人无法承担的这种能力,必然会走向市场化。

三重关系

由合众全资打造座落在武汉的养老社区一期顺利完成,规划总投资30亿,启动可持续的四千张床位,全部建成可达到三万张床位。到目前为止合众优年已经在辽宁、湖北、广西、安徽等四个省市开展,还有十几个城市在进行,未来十几年合众将实现养老业全面全国布局,有46万老人住进养老社区,直接解决就业15万,贡献税收30亿。

合众人寿养老创新的过程形成了自己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服务中等收入的人群为中心,针对高等住不进,低等想住住不起的,我们开展了这样的产品。

以养老创新的基本点是居家、社区、机构三种方式为一体,三种养老方式集一体的是中国养老的首例,保险保单与实物创新结合,也是中国首创。

保单加实物是现有价格锁定未来中心,是中国老百姓抗通胀的一个最好的选择。

随着养老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产业的迅速发展,催生一批新型养老业态,特别是一些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对于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起到积极作用。通过这次论坛,与会代表将在养老产业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新形势形成共识。

第一,必须处理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关系,明确和政府的合理定位,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当务之急转变发展理念,面对老年化不断加剧的事实,树立政府引导、社会兴办、社会推进、加快发展的发展理念,在发挥政府兜底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养老产业的属性,鼓励各类养老形态的发展,推动居家养老为主的传统方式向社会化养老为主的新养老业态转变。

第二,必须处理好主体和载体关系,鼓励民间资本作为投资主体兴建专业养老机构,必须支持投资主题探索发展新的养老社区载体,增加市场供给,缓解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会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化一体化的建设。

第三,必须处理好公办与民办关系,对各类养老机构一视同仁,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关系,积极推进公办民营,通过承包、委托运营、合作等方式,健全公办机制的运营机制,积极实施民办公主,通过购买服务、运营补贴方式,支持民办机构加快发展。

(据戴皓在第四届二十一世纪传媒会议讲话录音整理,有删改)

上一篇:教学教育心理学论文下一篇:教研员职能转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