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银行风险论文

2022-04-19

一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民间资本的滚滚洪流正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汇合。无论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新鲜出炉,还是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浮出水面,民间资本听到的是管理层热切的呼唤,打消了多年的疑虑,决心试水金融业,大显身手,以遂多年的心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资本银行风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间资本银行风险论文 篇1:

关于民间资本入住银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摘 要 近年来,如何引导民间资本顺利进入银行体系颇受社会各界关注。2012年5月银监会下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更是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提到议事日程。目前如果利用金融来支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成为新一届政府工作的重点,而围绕参股银行、信用社以及组建民营银行的方式、时机、定位等问题,理论界、银行界纷纷开展研究与实践,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在原来禁止私人资本进人银行体制的制度安排收益下降,以及对外开放银行市场之际,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银行风险监管机制,明确支持并推动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规范进入银行体系。

关键词 民间资本 银行 问题

一、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已有政策法制保障

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随之而来的私人资本的快速扩张,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政策措施,应该说,国家对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是持积极支持态度的,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问题,也有了初步的政策和法律基础。原国家计委发布了《关于促进和引进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除国家特殊规定外,凡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二、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效用明显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由于民间资本规模和投资潜力庞大,进入银行体系后,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有效解决民间资本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投资咨询引导、价格引导、融资体系等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机制,民间投资收益难以保障。且由于民间资本分散在众多私营企业或居民个人手中,很难集中起来进行大规模的实业投资,加上过去很多投资领域限制民间资本的进入,因此,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民间资本并未进入投资领域,而以投资形式进入银行体系的则更少。

二是有效解决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随着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已经严重制约着其业务扩张和市场竞争,因此,为广大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建立一种有效和充裕的资本补充机制显得十分迫切。吸收国家资本入股商业银行,必然导致产权归属不清、责任不明,以至管理低效,不利于进一步优化法人治理结构。由于民间资本产权清晰,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多元化和股权民营化,进而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法人治理和市场运作。

三是有效解决农村金融缺位的问题。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大力强化集约经营,根据成本与效益管理的原则,主动收缩了一些县以下分支机构,即使没有撤消机构的县市,也由于信贷权限上收,信贷重点向大中型优势企业、上市公司转移等原因,导致县以下信贷投入明显不足,加上一批资产质量低、经营效益差的中小金融机构被撤消归并或退出金融市场,使得一些县以下行政区域出现了金融服务的“真空”。

三、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应坚持引导创新与规范防险并举

如何正确引导民间资本规范进入银行体系,直接影响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资本的投资使用效率,关系到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因此,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既要支持引导,创新进入方式,营造发展环境,又要规范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一)选择原则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加深,国内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必将提速,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也将全面启动,按商业化、市场化原则管理运作,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产业,既是社会闲散资本或民间产业资本对金融(银行)产业的渗透,也是银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实际,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应坚持三条基本原则:

一是着眼于投资而不是套现。除目前国家规定的,投资金融的企业必须连续赢利3年外,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首先要消除其投资(开办)银行的第一个目的:套现或套取银行贷款。由于民营企业在筹融资方面存在太多的不方便,一部分民营企业投资银行业的初衷往往是为了方便筹融资,因此,必须禁止民营资本投资的银行机构向其关联企业发放贷款(即套现),否则,极易导致恶性融资。

二是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明确产权关系,强化经营管理,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一方面,要产权明晰,民间资本要与其他资本同股同权。另一方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制。

三是实行国民待遇原则。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后,必须严格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运作和管理,因而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外部金融环境,这个环境就是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一方面,要和对待国有资本一样,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不附加任何特别的或歧视性限制;另一方面,对民间资本投资的银行机构不实行有别于其他银行机构的业务种类或区域限制。只要是其他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允许开办的业务、进入的地区,经济监管机关按正常程序审批后,民间资本投资的银行机构都可以进入。

(二)模式选择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体系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关键取决于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程度、私人资本规模以及社会信用环境。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途径,根据我国民间资本状况及国内银行业开放发展现状,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模式:

1.参股股份制商业银行。具备参股银行业市场准人条件的投资人(法人、个人),经过银行监管机构批准后,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投资银行业。①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过程中,由民间投资者投资参股。②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过程中,由民间投资者参股。③城市信用社改制为城市商业银行的过程中;由民间投资者参股。④已有的股份制银行在增资扩股过程中,由民间投资者参股。⑤购买上市公司股票。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后,民间投资者通过购人股票成为上市银行的股东。

2.组建民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有两种形式: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由民间投资者申请投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制的商业银行。由民间资本自行发起并新设民营企业投资人股、以民营机制经营的民营银行,可以消除国有资产对银行经营管理的负面影响,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真正分离。②将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转让给民间投资者。经营状况尚好的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改组为城市(农村)商业银行。对那些过去积存问题太多,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从而没有希望改制为商业银行的信用社,可以考虑将其转让给民间投资者。由于信用社是可以从事存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一般资产规模不太大,对意欲投资金融产业的民间资本有一定吸引力。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民间投资者可以对其实行接管,或注入资本重组,达到监管标准后重新开展业务。

(三)配套政策措施

解决了私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的市场准人问题之后,最关键的是要强化市场和风险监管,并建立起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进行监督、保护或扶持。

1.严格市场准入条件。监管部门应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的条件、规则提出明确的规范化要求。对一般个人或民营企业购买银行类上市公司股票,以及参股而不是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可以将民营资本视同普通的投资者,按一般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准人原则进行监管。鉴于银行业的高风险特征,对民营资本进入后由民营资本控股的商业银行,要严格设立地区控制。

2.建立相应的监管法规制度和监督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现行的《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市场准人操作规程》,为民间资本规范进入银行体系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专门针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的监管法规和措施,完善监督体系。在制定相关法规措施时,要特别强调资本结构控制,确保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体系后不出现绝对控股股東。对单个股东在银行股份超过10%的必须进行严格审批和监控,防止一股独大和管理者专权,从制度上为中小投资者和存款人利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高宏霞.创业投资:民间资本金融化的理性选择.西部论丛.2005(07).

作者:姜岩

民间资本银行风险论文 篇2:

民间资本试水金融业

一如一江春水向东流,民间资本的滚滚洪流正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汇合。无论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新鲜出炉,还是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浮出水面,民间资本听到的是管理层热切的呼唤,打消了多年的疑虑,决心试水金融业,大显身手,以遂多年的心愿。

强烈的投资欲望

在中国,发轫于草根、依托于乡土、惠及于亲友的民间资本可追溯到殷商时代,潜滋暗长,源远流长,与民间金融业相生相伴,并行繁衍。

在宏观经济拮据之时,金融业总是民间资本投资的首选目标。这是因为金融业短平快的效率使然,民间资本的逐利性与金融业一拍即合,催生出生机勃勃的经济景象,也给民间资本带来丰厚的利润。

以春秋战国时期为例,那时候诸侯四起,战火连年,放贷成为政治军事斗争的手段之一。晋文公在外避难19年后回国,想让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国卿魏绛建议晋文公施舍孤苦,对平民施以恩惠,减少他们的劳役,并将储蓄的资财贷给需要的人。在国君的带动下,晋国很少有囤积居奇的人,人们将积蓄借给需要救助的人,收取适当的利息,这是金融业的雏形。民间资本的流动性搞活了晋国的金融业,资财都散在民间,没有特别穷困的人,备受战乱破坏的经济开始复苏,最终成就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也壮大了民间资本。

当历史进化到现代,民间资本投资金融业的欲望更是益发旺盛。从鄂尔多斯到温州,民间资本的流动性在中华大地一刻也没有消停过,与金融业的婚嫁或明或暗,或长或短,随着岁月的流淌顽强地生存、发展。一直以来,民间资本在金融业非常活跃,从客观看,有存在的市场和必要。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地下钱庄遍布大江南北。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2年4月末,居民个人本外币存款余额已经超过3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很大一部分有可能通过民间金融途径形成民间资本。日益增长的民间资本,一方面与国资、外资比肩而立,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也成为民间融资的不竭源泉。

民间资本最早的安身立命之地是制造业,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利润越来越薄,具有逐利天性的民间资本渐渐地退出制造业的舞台。而制造业之外的领域,尤其是能源、铁道、电信等垄断行业均被设置了高门槛,只能由国企经营,民间资本很难进入。而股市曾经是吸引大批民间资本的重地。但中国股市赌性太强,现在许多民间资本被套牢其中,难以脱身。

民间资本像一个巨大的蓄水池,眼下国家开闸放水,降低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门槛,民间资本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恰当的切入路径

雄厚的民间资本原本是一件好事,但钱多也惹祸,当这些资金无处安放、在市场上无序地冲撞之时,就会滋生祸端。温州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甚至倒闭,与民间借贷过高的利率不无关系。因此,民间资本切入金融业要走正道。

参股银行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重组有重大突破,《意见》指出,民营企业参与城市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持股比例可适当放宽至20%以上;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参与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处置的,允许单个企业及其关联方阶段性持股比例超过20%。民营企业将不只是参股,还有机会控股。事实上,民间资本已经是我国银行业资本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银监会统计显示,2011年底,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分别为42%和54%。在参与村镇银行的组建过程中,民间资本更是占得先机。银监会统计显示,2011年末,已批准组建的726家村镇银行股权结构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82%。

投资“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与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更为便捷、迅速,适合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与民间借贷相比,小额贷款更加规范、贷款利息可双方协商。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到2012年3月底,全国有小额贷款公司4878家,从业人员5.3万人,实收资本3871.37亿元,贷款余额4447.25亿元。但由财政资金和有财政资金支持背景成立的公司的投资所占比例仅在10%以下,绝大部分资本来源属于民间资本。

参与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资金互助社不是1999年1月国务院发布3号文件宣布取缔的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监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业务。截至2012年5月,经过银监机构批准而获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农村资金互助社有近50家,同时,在民间存在的建立在专业合作组织内部的资金互助组织,数量较多,如合会、轮会、标会、摇会,其资本来源一般都是农村小微企业和自然人拥有的民间资本。

产业投资基金等其他投资途径。2012年3月12日,由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起的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标志着民间资本又有了新的投资渠道。此外,我国遍布各地的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公司、金融公司、典当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证券公司、信用担保公司等,都是民间资本的投资目标。

银监会出台吸纳民间资本的政策,细化新36条,拔除政策藩篱,开门纳客,请进民间资本投身金融业,注入新鲜的活力,于保增长抗通胀大有裨益,经济有望进一步复苏。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民间资本请进容易留住难,吸纳民间资本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的魅力,一个成熟的真正按照游戏规则运行的市场才能留得住民间资本。吸纳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跻身发展是经济战略的需求。

作者:蔡恩泽

民间资本银行风险论文 篇3:

浅析温州民间借贷对银行信贷的影响

摘 要:文章从温州民间资本借贷的背景入手,通过对温州民间资本特征、温州民间资本借贷对银行信贷资金影响的分析,提出温州民间借贷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银行信贷 民间借贷 相互影响 规范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一、温州民间借贷背景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浙南闽北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现代化大都市格局已初具规模。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市场的开放,第三产业和家庭工业在温州遍地开花,相应地对资金的需求量开始增大。民间借贷行为成为温州地区较为普遍的现象,众多家庭进入这一资金循环轨道。随着民间借贷升温渐变,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了集体性质的基金会,由几个人操作将资金贷给合适的(风险偏低)集体项目等。近年出现以担保公司为主要形式的金融中介,担保公司某种程度上具有强烈的企业经营性质,逐利性强,并且一定程度上自担风险。

近年来,温州经济发展迅速,各项经济指标增长喜人,跻身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温州民间资本的大量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其活跃的程度关乎温州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流向上,民间资本与银行信贷资金存在“你退我进”现象;在利率机制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拉动。

温州民间借贷活动历来比较活跃,历史上民间借贷的形式非常多样,直接自由借贷和有组织的借贷同时存在,但近年来后者明显减少。高度密集的民间资本,必将成为温州实现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的突破口。

二、温州民间资本构成

民间资本,是指民间用于生产投资和流通中的货币资本,剔除了民间资本中错综复杂的人文关系资本、实物形式的固定资产、银行体系内的本外币储蓄存款等。温州民间资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游离于银行外的民间流动性资本;二是企业的内部资金(包括企业生产、发展以及维护企业正常运作的基本资金)、民间借贷资金(包括民间生产、生活资金)、企业内部集資、企业投向外地的资金(包括在外地的购房、购地、工地建设等)、个人在外地的投资(包括购房、购地等)等等;三是存于银行的社会间歇资金;四是以个人外币形式存在银行的资金。据统计,近年温州市全社会流动性资本规模达6000多亿元,其中,民间资本约3000多亿元。

三、温州民间借贷特点

近年宏观调控致使房市趋稳、股市下跌,民间闲置资金大量积聚。温州民间资本借贷呈现新变化:一是民间借贷总量日趋上升,自然人最高借贷金额达上千万元。二是民间借贷利率逐月上升。据央行及银监会今年4、5月期间对温州调查的案例显示,息率高达600厘。三是民间借贷涉及行业广泛。

温州民间资本的方式和运行的规律带有自己的特征,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即混沌现象、虹吸现象和渗透现象。

混沌现象。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加之温州人的市场敏税性,民间借贷活动范围相当广。流动的民间资本不仅投向了温州各类支柱型产业,也流向了全国各个省市,涉足房地产、煤炭、建材、水电、超市、商品、宾馆等10多个行业,流向的地区和行业相当广泛,行为表现难以预测,带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虹吸现象。改革开放给温州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部分温州人手里积聚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和投资欲望不断加强,温州的民间资本开始向外流动。出现了温州民间流动性资本从欠发达地区(如文成、泰顺等地)等资金稀缺的地方流向资金充裕的地方(如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其内在动因来自于同一经济背景下两地资金之间存在的投资压力差。

渗透现象。资金流转很大程度上依赖关联交易的运作,以借款方式将资金借给外地的控股子公司、对外地控股公司进行投资以及用内部产品销往异地子公司,从账面上无法反映出资金的去向和用途。居民个人则通过提取银行储蓄帐户资金、转存账户脱离银行机构的监测,将资金投资到外地。大量的民间集资行为,流动的民间资本逐渐渗透到全国各地。

四、民间借贷对银行信贷影响

1.正面影响。

(1)有利于资金优化配置,促动本地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民间资本的流动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使资本流向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或企业,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对促进跨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温州民间借贷与银行业产生了互补的作用,弥补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缺陷,分散了市场对银行资金需求压力。民间借贷具有简便、快捷的的优势,为企业和资金融通者提供了信贷资金的支持,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互补作用。

2.负面影响。

(1)掩盖了银行风险。少数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无法及时归还贷款,资金掮客、担保公司等民间融资机构垫资续贷,造成企业资金充裕假象。更有甚者,个别担保公司与少数银行客户经理勾肩搭背,合谋为企业进行垫资活动,诱发企业恶性循环,扩大风险,掩盖风险。

(2)信贷金贷被挪用,步入恶性循环。随着民间高利借贷机构的盛行,中介机构鱼目混珠,乱相丛生,一般市民缺乏辩别能力,在高利驱使下,挪用信贷资金用于高利贷。中介机构分流了大量的资金,使一些原本在实体经济内循环的资金,流向这些民间的高利借贷机构,导致银行的资金组织工作难度加大。

(3)道德风险加剧。在高利诱惑下,银行人员出于职务上的便利,违背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融资机构合伙充当资金掮客,在企业贷款到期时,由担保公司代为归还,企业要为此支付高额的利息,银行人员得到一定的“好处费”。在利益的趋使下,不少银行人员充当“黄牛”,致使一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或个人也得到了贷款,风险不断加剧。

(4)破坏社会正常经济秩序。高利借贷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只要有一个链条断裂,将波及所有的风险。高利借贷远比当年农村基金会、金融服务社等风险大,一旦产生风险,将不可避免地波及银行的信贷资产风险,给社会正常经济秩序带来危害,带来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五、规范温州民间借贷的对策

温州民间借贷问题引起高层关注,温家宝同志曾多次来温州视察,为正确引导温州民间借贷发展把脉。

作为民间资本运动的样本,“温州危机”让公众认识到,民间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大量外流,必然会增加区域性金融风险和经济系统性风险。对民间的高利借贷行为必须加以引导,并且要采取有效的堵疏结合的办法,逐步使其规范、有序、健康运行。“温州危机”教训惨痛,各级政府已经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业。

1.政策保障小微企业,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国务院已批准温州成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银行对生产正常的企业,做到“不压贷、不抽资”;对资金一时有困难的企业,联合其他银行统一开展救助;对已经出现危机的企业,尽可能给予资金帮扶,支持企业开展重组。

2.遏制房产经济泡沫。民间借贷危机的问题出在金融领域,根子却在高利的房地产业。部分企业深度介入民间借贷,表面看是企业主追逐高利润、热衷赚快钱所致,深层次原因在于實业项目利润微薄,对民间资本形不成足够吸引力,导致大量资金“脱实向虚”,甚至“热钱化”,引发房产经济泡沫。民间资本要通过股权投资而不是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入到中小企业,这种自发的民间借贷是契约行为,缺乏担保、抵押甚至监管等专业手段,具有先天的弱质性,极易发生违约风险,很难预防其不向高利贷、非法集资案件转变。

3.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民间高利贷危机与融资中介杂乱是分不开的。当前的民间借贷活动,其放贷主体如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产业投资基金等,恰好也就是影子银行。因此,对民间借贷活动来说,目前最急需的不是放松对正规金融的管制,而是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比如出台《放贷人条例》,使民间借贷活动有法可依,严厉打击非法集资。

4.加强法律宣传,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有序发展。要对民间高利借贷行为加强引导,增强民间融资的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对非法集资的危害性认识,要采取有效措施向民间投资者加强金融、法律与风险意识的宣传,引导民间资本理性投资,避免因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错估自身经济实力,诱发投资损失风险积聚现象的发生。

5.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防范道德风险。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与教育,加大对从业人员的行为排查力度,建立从业人员的沟通交流的平台,加强警示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谈心、家访等了解从业人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态,及时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从业人员的业余行为,特别是交友圈、社交圈等行为,防微杜渐。对有融资参与民间高利借贷行为的,坚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努力净化从业人员的队伍,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

1.吴国联.温州金融生态透析.第1版.上海三联书店,2006.8

2.吴大庆,王定芳等.对我国民间融资资本的探讨.金融参考,2008(3)

(作者单位:温州银行瓯海支行 浙江温州 325000)(责编:李雪)

作者:曹丽燕

上一篇:货币供给通货膨胀论文下一篇:标准化与行政执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