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银行承兑风险论文

2022-04-19

摘要:本文从监管视角对票据业务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票据业务中仅局限于对机构的监管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对市场的监管和对金融工具及交易的监管,而交易主体、交易产品、交易价格和交易规则是构成一个金融市场的关键要素,为此需要针对这些要素进行制度性创新,以规范整个票据业务链上的各类交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控制银行承兑风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控制银行承兑风险论文 篇1:

浅析银行承兑汇票的定价问题

1.银行承兑汇票的现状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相结合的结算工具,自推广应用以来,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的融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与保证金的差额部分,俗称为“敞口”,其性质可等同于短期信用贷款;二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从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看,截至2006年三季度,全国累计签发商业汇票4.01万亿元,同比增长24.88%;累计贴现6.46万亿元,同比增长36.31%;截至2006年9月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2.22万亿元,同比增长6.86%;贴现余额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3.5%。这表明银行承兑汇票不仅成为企业非现金结算的重要支付手段,并在企业短期资金融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应用越来越广泛,规模越来越大。但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广度和深度的扩展,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问题更加不容忽视。

2.银行承兑汇票存在定价偏低的问题

流动资金贷款和承兑融资是目前企业在银行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流动资金贷款与承兑融资的成本比较是衡量银行承兑汇票定价是否合理的指标之一。

承兑融资成本的计算公式为:融资成本利息率=(贴现利息+手续费-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承兑总额-保证金)。在分子中,贴现利息已将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由现金转换成银行承兑汇票时所形成的附加成本考虑进去,而在分母上体现新增融资的部分。

例如:1000万元付款期限为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支付按承兑总额的5‰计算,即0.5万元,贴现利率为2.7‰保证金为300万元,保证金存款利率为0.6‰,则:贴现利息=1000×2.7‰×6=16.2万元,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300x0.6‰×6=1.08万元,融资成本利息率=(16.2+0.5-1.08)÷(1000-300):2.23%,折合月息为3.72‰。这就是说,企业获取700万元的增量融资所承担的利息率为3.72‰,而当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为5.20‰。

3.银行承兑定价偏低造成的负面效应

(1)对短期贷款产生挤出效应。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融资工具,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之间有很强的替代性和强相关性。银行承兑汇票定价偏低,就会导致银行承兑的融资方式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间出现价差,为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套利空间。在这一套利空间的驱使下,即便能贷款,企业也会选择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融资,即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会相应减少对短期贷款的需求。

(2)以虚假的手段骗开银行承兑汇票。由于以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融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一些客户通过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企业以虚假的购销合同等手段骗开银行承兑汇票,用滚动方式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继而办理贴现,实现了短期资金长期使用,套取银行资金的目的,由此带来虚假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也就屡禁难止。

(3)银行的风险收益不对称。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信用产品,其风险收益是通过提供信用的价格——承兑费率来体现。现行的银行承兑费率实行央行定价管理,只收取票面金额0.5‰的手续费,但却要承担由于承兑申请人到期不能付款,承兑银行必须垫付资金的风险,其风险金额是收益金额的2000倍。过于低廉的银行承兑费率完全不能覆盖正常的风险损失。

4.改革银行承兑汇票费率,实现合理定价

(1)提高银行承兑费率,收取风险补偿金。银行承兑作为一项非资产类的表外业务,虽然无须占用资金,但却承担了票据业务链中的所有信用风险。按照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银行承兑的资产风险权重等同于贷款。因此,必须引入风险定价机制,对其所承担的风险收取适当的风险补偿金,使银行承兑的风险收益率能够覆盖违约风险率。即它的风险收益率应在按财务规定最低标准提取的一般拨备率(1%)之上。

(2)合理确定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补偿金率。由于在期限、借款人、风险缓释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所承担的风险是无差异的。所以,我们可以用贷款为参照来对银行承兑汇票进行风险定价。其逻辑的起点是占用相同风险资本的业务,应能带来相同的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

确定银行承兑汇票的收费标准可以参照同期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其恒等式为: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贴现利息+手续费+风险补偿金-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承兑总额-保证金);经过转换,可以得到计算公式:风险补偿金=(承兑总额-保证金)×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贴现利息-手续费+保证金部分存款利息,进而得到:风险补偿金率=风险补偿金÷(承兑总额-保证金)。

以上述1000万元付款期限为6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的例子计算:风险补偿金=(1000-300)×5.20‰×6-16.2-0.5+1.08=6.22万元,风险补偿金率8.89‰,折合月费率为1.48‰。

当然,以上计算结果仅仅是理论上可以参考的指导定价,银行承兑汇票的最终定价还可以考虑到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综合贡献度等综合因素。

作者:张云龙

控制银行承兑风险论文 篇2:

我国票据业务发展丞需制度性创新

摘要:本文从监管视角对票据业务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在票据业务中仅局限于对机构的监管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对市场的监管和对金融工具及交易的监管,而交易主体、交易产品、交易价格和交易规则是构成一个金融市场的关键要素,为此需要针对这些要素进行制度性创新,以规范整个票据业务链上的各类交易。

关键词:电子商业汇票;融资性票据;风险定价机制;票据丧失救济;跨市场交易;商业本票

JEL分类号:P4 

一、我国票据业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商业汇票已成为实体经济主要融资工具之一。

自2000年以来,银行承兑汇票承兑额以年均40%的增幅呈现快速发展之势。2011年上半年,银行承兑商业汇票总额已达7.6万亿元,同比增长38.3%:累计贴现13.2万亿元,同比增长9.0%。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42_8%;未到期商业汇票余额6.7万亿元,在同期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38.6万亿元中占比达17.3%;2011年上半年新增银行承兑汇票1.33万亿元,在同期社会融资规模7.76万亿元中占比17.1%。银行承兑汇票以其银行信用发挥着类货币作用,并逐步取代短期贷款。

电子商业汇票使用效率也已逐步提高,2011年8月份出票笔数和承兑笔数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127%和120%,创下新高;尤其是当月电子商票比重有所增长,金额占电子商业汇票总额的23.3%.体现出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具有培育商业信用环境的优势作用。

2、过快增长的银行承兑汇票成为影子银行的投资对象。

近年来国内GDP两位数的增长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显现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增长和商业银行受贷款规模约束而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由于银行承兑不受贷款规模增长约束,使之成为企业替代短期贷款的融资工具,商业银行开展承兑业务则以获取保证金存款为出发点,两者的结合产生出数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在实体经济中因支付方式的不同,有许多持票企业需要将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机构办理贴现后以货币资金对外支付,增加了同样受贷款规模约束的票据贴现的需求。对此,一些农合金融机构针对贷款市场规模紧缺,货币市场资金充裕的现状,将贴现、转贴现交易与票据回购交易置于同一会计科目进行对冲转销,以此规避贷款规模约束:一些商业银行为应对日趋扩展的金融脱媒现象和存贷比考核的监管要求,创设资产池的理财模式,将贴现买入的银行承兑汇票注入资产池,在月末前发行理财产品吸收存款,次月初将其转入资产池,使投资人享受理财收益;至下月末再对理财产品行使终止权转回储蓄存款,以此调节月末存贷比监管指标。当票据资产被转化为理财资产后,也相应规避了贷款规模约束。针对银行业在票据业务中的监管套利现象,扩张了货币供应量M2,造成监管数据严重失真,监管部门连续下发相关文件予以制止,央行也将商业银行数万亿元保证金存款纳入计缴存款准备金范畴。但由于银票承兑的增长是由融资需求所决定的,在银票承兑大幅增长,贴现却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票据贴现年利率骤升至13%以上,同时数万亿无法贴现的巨量银票被推向民间融资市场,高收益低风险的银票成为小贷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地下钱庄等民间融资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信托基金、上市公司的投资对象,但此类影子银行的过度活跃难以监管,且在利率市场化尚未形成的环境下,反而会产生利率双轨制效应。票据市场快速发展中的这些异化现象带给我们的思考是,仅限于对银行业机构的监管有时会导致市场的非均衡性,监管需要提升到对市场的监管和对金融工具及交易的监管。

3、融资性票据禁而不止。

在审计机构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历次检查中都会发现一个共同性问题——融资性票据,融资性票据是商业汇票出票人和收款人在无贸易背景下产生的借贷交易,并套取银行信用(承兑),融资性票据往往被用于投资或偿债,由于其不具有自偿性.因此会对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银行或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银行形成潜在的信用风险,因此被监管部门所禁止。每当票据贴现利率低于贷款利率时或贷款规模增长受约束时,市场就会产生融资性票据的现象。

融资性票据具有两大特点:

其一,发生在关联企业之间。融资性票据的受让本是一种借贷交易,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很难想象两个无控股关系的企业会以票据受让的形式进行资金借贷,即使确有必要,贷款方也会以借据伴随资金划付的形式进行,以完成法律意义上的给付履行。而在关联企业之间,许多民营企业为谋求融资能力,往往利用控股子公司的关系,将子公司的产品销售给母公司,再由母公司销售给购货方,以此在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独立报表上,造成各自的资产额和销售额的会计信息假象,以此获得银行重复授信;而增值税的税制特点决定了在初始成本和最终销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无论其中增加多少销售环节,因其进项税都可以抵扣销项税,最终增值税的纳税总成本是不变的:因此,关联企业之间利用增值税的这个特点,完全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合法的、真实的增值税发票和交易合同,尽管这些发票和合同与融资性票据的给付并无任何对价关系,但却可凭借这些发票、合同和融资性票据向银行办理贴现,所以,必须提供发票和合同等形式要件并不能有效约束融资性票据的产生。

其二,融资性票据产生于出票环节,而不是转让环节;或者说产生于承兑环节,而不是贴现环节。出票人签发商业汇票即伴随商业信用的产生,若经银行承兑,即赋予该商业汇票银行信用,承兑银行则须无条件承担兑付责任。因此,融资性票据的严格定义应该是指该票据的产生缺乏贸易背景.使该票据缺乏自偿性。票据究竟是贸易性的还是融资性的,完全取决于出票时的交易用途,贸易项下的票据,到期时能用商品回笼款来进行自偿;被用作投资或偿债的融资性票据,到期时因缺乏自偿性而给兑付带来不确定性。目前贴现环节强调必须具有发票和交易合同的形式要件并无助于减少融资性票据的产生。

4、现行承兑费率定价缺乏风险溢价机制。

银行是个高风险行业,其依赖风险溢价覆盖风险损失来实现收益,现行存贷款3.06个百分点利差(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差)正是贷款风险溢价的体现。银行承兑是一种信用产品,虽然无须占用资金,但却承担了票据业务链中的所有信用风险,须占用相应的风险资本,故其风险收益应通过提供信用的价格——承兑费率来体现。根据央行统计显示,商业银行银票承兑业务不良率始终保持在0.25-0.15%之间(表1),大大低于银监会规定的2007年以后新增贷款不良率不得超过1%的监管要求,也低于国内银行业整体累计不良率余额1.14%(2010年末)的水平。由此说明,尽管有融资性票据的存在,但商业银行对承兑业务已具有很好的风控机制.而0.05%的银行承兑费收益无法覆

盖0.25%的正常风险损失。关键在于监管部门对承兑费率的定价不当所产生。

二、票据业务亟需制度性创新

1、创新承兑业务的风险定价机制,消除融资性票据套利因素。

过低的承兑费率,既是融资性票据产生的根本之所在,也是无法覆盖承兑业务正常风险损失的实质性原因,因此,亟需创新承兑业务的风险定价机制。按照银监会颁发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无保证金项下银行承兑的资产风险权重100%。资本充足率10%,若上市银行目标资本收益率11%,按照经济资本核算,则银行承兑风险溢价最低应为100%x10%x11%=1.10%,结合我国现行金融财务制度所规定的一般拨备率1%的标准,监管部门可制定最低承兑费率标准,对风险敞口的承兑费率实行不得低于1%的定价下限,在此基础上由各家商业银行根据出票人的资信级别而定,对保证金项下的承兑手续费仍按0.5%o的比例收取。

2、承兑业务须入表核算,银票应纳入货币统计。

国内的银行承兑历来是和信用证、保函等以或有债务交易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外,但信用证、保函是一项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并不一定构成承诺行的债务,因此属于或有债务;而银行承兑汇票一经承兑,到期则必须无条件兑付。是承兑行的一项金额和期限都确定的非或有债务。“如果某金融工具具有明确的价值,其交易发生不依赖未来特定条件的实现,则该金融工具具有非或有性特征,称之为现期金融工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将商业银行的对外承兑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类项下的非股票证券项目,将商业银行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列入资产类项下的非股票证券项目。我国央行2010年颁发的《金融工具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中,也已将商业汇票和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一起列入非股票证券项下的金融工具,目前国内一些外资银行也已按照国际金融工具的分类标准将银行承兑计入资产负债表内。因此,建议央行统一规定将银行承兑交易计人承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同时在资产项目的应收债权项下计入对承兑申请人的债权,这将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承兑业务的透明度和实现国际化的金融统计规范。

货币的划分标准之一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根据央行统计,目前纸质商业汇票平均背书次数为10次,亦即年周转次数达20次,其流动性已快于准货币的储蓄存款或企业定期存款。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0年《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第310条规定“存款性公司发行的银行承兑汇票能够在有效的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则其可以归入广义货币。”已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与已贴现余额之间的差额部分属于票据形态货币,数万亿元的未贴现票据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日趋增强,按照货币“可流通性、可转让性”的属性,建议央行将已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余额扣除承兑保证金和已贴现余额后的差额部分纳入广义货币M2或M2+统计,以更准确地反映银行承兑汇票快速增长背景下的货币流通量。

3、引入机构投资者。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项下.创建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并在会计准则的规范约束下实现票据跨市场交易。

票据是一项具有特定要式的标准化合约,受特定的法律约束,具有全国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会计制度,《2006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对金融资产出表(在资产负债表内终止确认)的条件有专项界定,票据因此具有天然的跨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的属性。国内票据市场上被允许参与转贴现交易的仅限银行、信用社和财务公司这三类金融机构,且交易方向往往具有同向性。过去因受纸质商业汇票交易不便利性的影响,国内票据贴现市场自然地被分割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鄂等数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性市场,缺乏形成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基础条件。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诞生后,票据由ECDS托管,电子签名由电子认证中心负责认证,票据交易采用票款对付(DVP)自动清算,交易对手涵盖所有系统参与者而无须审核身份真实性,电子商业汇票交易具有监管的透明性,因此完全具备了创建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基础条件,需要的是监管部门进行制度创新。如引入信托公司、货币市场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信托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机构投资者成为电子商业汇票的交易主体。在电子商业汇票交易平台上,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可将电子商业汇票打包组成集合票据管理计划后销售给信托公司、基金,以此调节银行、财务公司的流动性;信托公司、基金购入后,可组合成公众投资的理财产品,以此实现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移的跨市场交易;货币市场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信托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机构投资者也可购入电子商业汇票实现低风险投资。

监管部门提出对信贷资产转让应当遵守洁净转让的原则(即实现资产的真实、完全转让,风险的真实、完全转移),即应具备风险是可识别的,会计处理应符合会计准则的,交易信息应在统计上可以真实、及时、全面获得的,监管报表可以覆盖的要求。结合财政部颁发的《2006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以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金融资产,可将该金融资产从其账户和资产负债表内予以转销”的规定,监管部门可以制度形式规定,电子商业汇票项下的跨市场交易,银行必须以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同时资产负债表内该项电子商业汇票可予转销。

基于电子商业汇票无假票、无无效票以及监管的透明化,且贴现交易也与融资性票据的产生无关,建议在电子商业汇票贴现交易中取消对发票和合同的审核手续;对纸质商业汇票贴现业务应由原审核票据来源调整为控制贴现资金流向,即对贴现资金实行受托支付。

4、建立全国统一票据丧失信息发布平台,规避票据法律风险。

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丧失的救济方法为挂失支付、公示催告、提起诉讼三种途径,但因挂失支付由承兑银行受理,公示催告和提起诉讼由管辖地法院审理并公告.空白商业汇票遗失采用人民银行通报方式,不同的救济途径导致失票信息源分散。目前较集中公布失票信息的媒体有中国法院网“法院公告”栏和人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风险票据管理”栏,但前者系收费性广告服务,后者仅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使用者查寻.两者均存在着信息来源或信息使用上的局限性。

随着商业汇票的广泛使用(2011年上半年累计出票达568万份,日均3.8万份),票据丧失案相应增加。并且还存在某些恶意公示催告案的现象,据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公布的失票信息日均约70件,据此估算被除权的无效票据约达1万份,流失在外的无效票会对善意持票人构成法律风险。由于商业汇票的所有失票信息都会归集到承兑银行或商业承兑汇票出票人开户银行,因此建议在《中国票据网》建立一个涵盖所有挂失止付和公示催告的失票信息的统一集中发布平台,监管部门应实施行政管理,要求所有银行网点机构在获得票据挂失、公示催告、票据除权、空白票据遗失等信息时,必须及时向《中国票据网》上传票据丧失信息,使所有持票人都可以随时查询失票信息,以规避受让无效票的法律风险。

5、采用分类管理方式,利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试行商业本票,培育社会信用环境。

发展商业票据具有提高社会整体信用和改善融资结构的作用,商业票据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代表了这个国家信用环境的完善程度。美国银行业贷款占比为50%左右,商业票据占比则达30%:我国央行《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公布的国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表显示,我国银行业贷款在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占比在75-90%,而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在内的商业票据仅占10%;因此,央行始终把加快推进直接融资。发展商业票据融资作为一项决策目标。

随着融资模式的多元化和推进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性票据已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融资性票据通常并不随贸易而产生,而是基于信用支持下的借贷关系所产生;根据国际上惯例,商业汇票被用于贸易项下的债权凭证,商业本票被用于融资项下的债权凭证。既然我国商业银行对票据风险已能充分掌控,不妨采取分类管理方式,利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具有体现票据债务人支付信用信息的功能优势,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平台上试行商业本票,资信级别高的出票人可在银行授信额度之内,签发以银行为收款人的商业本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商业本票因具有流动性,因此商业本票融资较贷款融资具有较低成本的优势;银行借助商业本票可提高信贷资产票据化的比重,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促进票据市场的活跃度。

作者:赵慈拉

控制银行承兑风险论文 篇3:

浅谈银行承兑汇票在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银行承兑汇票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银行承兑汇票的一般应用和优点做了阐述,并指出了票据的一般使用技巧和办理技巧。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

一、银行承兑汇票的定义和一般应用

有人认为向中国的银行借钱,其成本属世界最低之一,因此压力不大,比较合算;而实际上即使它再低,只要你这个企业去贷款,你就有成本。其实负债的来源并非只有银行贷款等需要支付利息的方式,运用成功的财务措施,完全可以筹集大量无息甚至负息的资金供企业发展所需。银行承兑汇票就是这样一个工具,那么什么是银行承兑汇票呢?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那么如何通过银行承兑进行票据融资呢?有两种方式进行融资:(1)买方融资:信誉好、被银行认可的企业当短期资金不足时,可以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用以支付货款。其实质是买方企业节省了现金流的支出,融到了一笔期限为交易日到汇票到期日的资金。如果企业申请银行为其开出差额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如30%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则企业将自己的信用通过银行放大了2.33倍,即实现了融资目的。(2)卖方融资:1.贴现:卖方收到银行承兑票据后若遇资金短缺,可持票向银行申请贴现,及时补充流动资金。2.背书转让:企业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在票据到期日之前可以背书转让,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给付对价的下一家企业,这也实现了票据的信用货币功能。

二、银行承兑融资的优点及其对企业短期资金融通的独特优势。

1.银行承兑汇票门槛较低,手续简便效率高节省时间:企业在银行信贷中,由于达不到银行要求的信用等级标准往往不能顺利申请到贷款。而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融资则基本不受企业规模的限制。企业如果申请银行贷款.通常需要提交近三年的财务报表.等待信贷审批结果的时间至少在3个月以上,而且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亦相当普遍。而运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融资因风险相对较小、便于管理等特点,容易被银行接受,可以大大缩短融资的审批核准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2.银行承兑汇票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融资一般不需抵押,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只需要交纳万分之五的手续费。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利率远低于一般贷款利率,而且通过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获得的资金与取得等额贷款相比可减少利息支出30%以上。

3.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可促进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双赢:采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一方面可以方便企业的资金融通,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通过办理票据业务收取手续费,贴现业务收取贴现息。

4.降低风险节约管理费用:银行承兑汇票还可以避免了市场应收帐款的风险,大大降低了坏账损失的发生,企业不再承担资产管理和应收帐款回收的工作及费用,从而大大降低管理费用。

5.提前扣税:税法规定商业企业所购货物的货款支付完毕后才能够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但是如果商业企业开具的是银行承兑汇票的话,在开出之后就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流动资金。

6.可以给出票人提高谈判的筹码:现在的市场竞争中厂商货款难收和小额采购比较多,用银行承兑汇票的客户多为大客户并且没有应收款的后顾之忧自然可以提谈判的筹码,从而获益更多。

7.可以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银行承兑汇票在财务管理中是可以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的。例如它可以控制资金流向和流量,防止资金人为的流失,同时还可以更有效的实施资金筹化和合理化库存结构。

8.有利于提升公司竞争力,提高公司生产规模:对于卖方来说,对现有或新的客户提供远期付款方式,可以增加销售额,提高市场竞争力;对于买方来说,利用远期付款,以有限的资金购进更多货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营运资金的占用与需求,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

三、银行承兑汇票的办理技巧

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必须具备的条件:(1)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2)与承兑银行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3)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及其增值税发票;(4)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良好的结算记录和结算信誉。(5)与银行信贷关系良好,无贷款逾期记录。(6)能提供相应的担保,或按要求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过程中第六条是最重要的条件,无论是办理银行贷款还是办理银行承兑汇票都需要企业具有相应的综合授信或者抵押担保。但是银行承兑汇票的担保方式相对于贷款来说担保方式更加多样化。

1.综合授信:即银行授予企业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用额度,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循环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完全依靠信用取得额度是比较困难的,必须要求企业有很高的信用等级,并且与银行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2.不动产抵押、固定资产抵押授信:运用公司的房产、固定资产等抵押获得银行授信,在银行授信的额度内可以循环开具银行承兑汇票。

3.盘活企业存货。企业如果存货比较多并且常年比较稳定,可以和银行签订存货监管质押协议,企业的采购商品发货到银行指定地点,由银行指定的物流监管方进行24小时监管,形成存货质押。银行根据存货的金额给按照一定的折扣给予企业信用额度,允许企业在信用额度内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这种方式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一般需要企业按照票据面额的30-100%预存保证金。当企业存货下降到信用额度下时,企业只需要补足保证金就可以了。在这种模式下银行有可能要求引入商品的卖方,要求签订卖方、卖方和银行三方协议,要求卖方在一定条件下回购库存商品,以降低银行自身抵押品处理的风险。

4.活用应收账款。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比较多可以将应收款委托给银行管理,银行可以根据这些应收账款的数额,给予企业一个融资额度,企业凭此额度可以循环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无需提供其他保证或抵押担保。

5.签订厂商银三方协议,由卖方变相担保。例如“厂商一票通法”。某知名电脑生产型企业和某地的电脑经销商与银行共同签定“厂商一票通”的500万银行承兑汇票购买电脑进行销售。销售合同约定:经销商根据承兑汇票的相关规定先存合同金额保证金的30%(150万),银行出据500万的承兑汇票给工厂,但是合同约定发货金额每一次100万,每次发货时间由银行通知为准。银行根据该电脑经销商销售的回款情况再发货,这样银行的风险基本为零。合同又约定如果在市场竞争中由于价格的下调,由厂家认库调差,这样商品降价风险亦可转移(当然企业的周转加快,效益亦提高)。而在实际操作中卖方往往会给予买方一个信用额度给予额外发货,以达到买方融资的目的。

6.巧用上游企业信用,解决预付款之困。有长期而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厂家、采购商和银行可以签订三方协议,预先设定采购商为厂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代理人,代理厂商背书,然后批发商凭银行承兑汇票和保贴函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后,银行将贴现款直接转入厂商的指定账户,厂商接款发货。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上游企业的信用在做担保,如果到期采购商没有足额的保证金则银行就可以向厂商退票并追回欠款,银行得以回避风险。

7.引入担保第三方。即企业在自身信用资质达不到银行贷款要求的情况下,由第三方提供担保,增加信用资质以获得融资的一种方式。企业借助于专业的担保机构来协助进行融资活动,虽然短期内会产生一定成本,但会事半功倍。目前,担保公司尚无统一收费标准,一般是年1%收取。

四、银行承兑汇票的巧妙使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各个方面展开,企业财务成本约束大大增强,对财务管理水平要求日益提高,更加关注对融资成本、融资总量、期限及便利性的综合考虑,注意融资与企业结算、产供销、物流及物权控制等环节相匹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追求企业融资成本最小化。所以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要根据公司自身和银行的政策灵活运用,这样可以为公司带来更多利益和方便。下面介绍几种银行承兑汇票的办理技巧和产品创新和组合。

1.可以和供货商协商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企业适当选择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可降低银行贷款需求,减少财务费用的支出。办理银行汇票时存入的保证金存款还能有一部分存款利息收入。对于卖方市场的商品而言卖方不愿意接受银行承担汇票,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也应该争取买方付息贴现的方式采用银行承兑汇票付款,这样也可以降低财务费用。

2.允许客户使用银行承兑汇票预付款。制定合理的预收款政策,可以帮助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客户取得银行承兑的授信额度,鼓励这些客户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预付款,做到和客户双赢。对于银行承兑汇票如果能让对方付息还可以收取利息收益,即使不能取得贴息在拿到汇票后进行转让和贴现也比银行直接贷款成本要低的多。接受客户的银行承兑汇票付款对于企业提高销售收入,有效降低应收账款风险以及降低财务费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将应收票转让是许多公司采用的一种支付手段。用应收票据而不是现金支付货款,可以降低公司的资金成本、缓解财务压力。其实还有一种方式比转让应收票据更加有利于提高公司资金收益,那就是质押。与背书转让应收票据相比,质押的方式使开出的应付票据到期日肯定可以再晚一些日子,这中间资金的利息就归公司享有了。按照七天通知存款1.71%利率计算,能延长10天以上的汇票背书转让就不如质押重新开票划算了。至于贴现应收票据要付贴现利息,就更不可取了。

4.企业一旦出现临时性流动资金周转紧张局面,票据贴现也是是一种非常合适的短期融资途径。但是在办理之前如果能能确定用款时间的企业还可以在卖出票据(即贴现)时和银行签署回购协议,在资金流回时重新购回卖出的票据,这样可以少付贴现利息。

5.在具有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特别是在关联企业之间,互相开具银行承兑汇票,让债权企业用银行承兑汇票先向银行贴现,然后再将从银行取得的贴现款转划给原票据债务企业,从而达到原票据债务企业从银行融资的目的。

6.银行承兑汇票拆分业务是指客户将其持有的大面额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银行,银行为其承兑多张银行承兑汇票,多张汇票金额合计等于大面额汇票,到期日晚于大面额汇票,但不超过6个月。一些企业在商品交易中获取较大面额的银行承兑汇票后,又需要向其多家供货单位分别付款,付款金额又往往小于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如将其贴现后付款,需支付贴现利息,增加财务费用;如果银行将其换开成多张小面额的银行承兑汇票,可便于企业对外付款,且节约费用支出。

7.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过程中还会牵涉到保证金利息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保证金分为两种,一种是办理票据时候存入的初始保证金和票据到期前追加的保证金。银行对初始存入的保证金一般都是按照定期存款计算利息,后续追加的保证金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计算。其实企业可以要求银行按照有利于企业的方式计息,对于重要的客户来说银行一般也会满足企业的要求。一是可以要求银行把后续保证金按照三个月定期和七天通知存款的方式计息,二是尽量至付款日再补充保证金。活期存款利率只有0.72%而六个月定期利息3.51%以及七天通知利率1.71%来说相差数倍。例如对于一个开具半年期承兑汇票超亿元企业来说一年利息收入就相差1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巧妙的运用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优化公司财务管理,降低公司财务费用甚至可以做到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融资。并且通过银行承兑的使用还可以提升公司的信用度,提升公司竞争力,理顺债权债务企业关系。当前银行承兑确实是一个公司很好的理财融资工具。

参考文献:

[1]唐欲静.票据业务及其融资性功能[J].财务与会计理财,2006.10.

[2]熊步谦.票据融资-企业融资的热土[J].经济师,2006年第1期.

[3]赵红丽,糜仲春.发展票据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J].价值工程,2006年第l0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明珠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余海生

上一篇:母语课程标准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生命科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