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借款筹资风险论文

2022-07-03

摘要: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是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借款人不能如期归还贷款,银行将受到经济损失。正确分析和控制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是银行的重要任务,是实现良性贷款获得收益的根本保证。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银行借款筹资风险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论文 篇1:

企业银行借款筹资风险及其管理策略分析

摘 要:银行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这一筹资行为中蕴含着一定的金融风险,若不能正确认识及分析筹资活动的金融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将无法以最科学的方法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本文将针对企业在进行银行借款筹资过程中存在的風险及其管理策略进行具体探究。

关键词: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风险分类与成因;防范措施

企业在通过银行借款来筹集资金时,必须认识到其中风险的存在,并深入分析风险存在的原因。任何筹资风险都不是凭空存在的,其背后必然有多重因素推动,无论是经济危机的爆发、科技的更新换代,还是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都有可能为企业筹资风险隐患。而企业应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消灭潜在的风险,对风险进行控制,从而减轻风险对企业银行借款筹资的危害,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

一、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概念

从字面意思理解,银行借款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通过银行借款来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所必须担负的风险。具体来说,当企业向银行借款后,必须按照规定的日期将借款归还,并且支付相应的利息,这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若企业因为财务状况出现波动而导致不能按时归还本息,这将直接导致企业经营面临困境,甚至走向破产。而导致企业无法按期归还本息的风险就是银行贷款筹资风险。

二、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分类及其成因

会造成银行借款筹资风险因素有很多,按其成因分类可主要归为以下几种:

1、自然风险

火灾、水灾、雷电、地震等都是因为自然力发生了不规则的变化而导致的自然风险。此类自然风险不仅不可控,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质性危害,它不仅会为企业财产带来覆灭性损失,同时还可造成人员伤亡。

2、经营风险

企业向银行借款筹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与经营,同时企业也需要通过高回报的生产经营活动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保证能够按时归还本息。但是生产经营活动中蕴含着多种风险,会受到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经营利润无法得到保证。如,销售价格、数量、市场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将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动荡,使企业的实际利益受到损失,导致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尽数归还本息。

3、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资本结构的不稳定性而直接导致的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负债有的直接关系,但凡有负债的企业都会面临着财务风险,而其风险的大小主要由负债的总额而决定。简单来说,企业若负债较多将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反之,若负债较少将面临着较低的财务风险。而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价标准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偿债基金、流动比例、利率风险、负债比率、应收账款、周转情况等。

三、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对自然风险的防范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其运营,甚至会导致企业全面崩盘,如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这些风险无法通过人力而控制,为减轻自然灾害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管理者必须提前对企业厂房、设备等财产采取如保险等保护措施。

2、对经营风险的防范

首先,采取全员聘用制,优化股权结构,并将工资与经济效益直接连接,通过健全的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通过严谨的惩罚机制保证员工的工作质量。其次,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聘请经验丰富且能力出众的管理人员,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再次,增强新产品的研发。根据市场的需求,研发能够稳固老用户、吸引新用户的产品。企业每年都应在产品研发中投入相应的资金,为新产品研发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只有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才能够一直占领着市场的份额。最后,不断提升销售水平,开发全新的市场。若想维持企业稳定、长期的发展,就必须保证企业销售水平一直保持在盈亏平衡点之上。企业销售水平的保持不仅要依靠及时更新的产品种类、过硬的产品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销售本身。企业的销售人员应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扩宽客户群体,不能将企业的销售任务完全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固定客户。否则一旦发生变故,将会使企业直接面临销售困境。

3、对财务风险的防范

为了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企业需要在偿还借款上做好下列几项工作:

第一,企业需要选择合理的还款方式。由于企业是长期借款,在偿还上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偿还方式有三种,一是到期一次性偿还,这种集中性的还款方式对于企业的还款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企业需要在还款日当天还清所有借款;二是定期偿还,这种还款方式指的是在还款到期日之前定期偿还相同的金额,直到到期之前全部还清;三是分批偿还,这种还款方式相对灵活,企业可以对于还款资金进行自由的安排。三种不同的还款方式各有优势,企业在选择上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出明确的判断,选择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还款方式。

第二,做好还款规划。借款合同一旦生效后,企业需要履行还款的责任,根据合同中的规定的还款方式进行还款,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如期还款,需要做好还款规划,财务管理部门要针对实际经营情况做好资金调整。

第三,提出应急措施。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风险,当企业无法如期进行还款时,需要采取应急措施,对贷款进行延期,企业要提前向借款银行提交延期计划,在经过银行同意后,办理相应的延期业务,但也由于紧急情况的出现,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

第四,建立风险基金制度。为了以防万一,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适当提取一些风险基金用于急用。

第五,适当控制负债比率。通常情况下,企业对于债权人资金的利用程度就可以用负债比率来表示,若一个企业的负债比例较高,那么则意味着该产业的经营状态相对良好,如果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甚至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但负债比率不宜过大,如果企业出现负债比例过高的情况,那么说明企业的债务非常繁重,资金存在不足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很难按时进行偿债,债权人需要考虑到这样的企业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利益。通过会计计算,若发现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已经超过1,那么该企业已经处于资不抵债的漩涡中,随时面临倒闭的风险。

第六,适当的增加流动比率。企业的流动比率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两者之间成正比。当企业的流动比率越来越高时,那么企业短期偿债的能力就越来越强,债权人也会因此得到更有效的保障。从财务角度来看,企业流动比率高是企业营运资金多的表现,意味着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抵偿债务,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很小。

第七,要加快资金周转率。企业正常运转离不开资金的快速周转,企业加快资金周转率能够为企业财务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第八,对实际资本结构进行合理分析。盈利杠桿在企业筹资过程中的确能够为股东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这是在盈利杠杆应用得当的前提下。如果在应用过程中发生了运用不当的现象,盈利杠杆效应很有可能导致每股盈利额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严重者会导致股东利益受损害甚至破产。因此,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的盈利水平相对稳定,那么采用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股东所获得的利益就会更多,反之,银行借款筹资方式一定要慎用,避免因此使企业陷入不利的局面。

4、对利率风险的防范

资金筹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对利率风险的防范。企业筹措资金时,贷款利率的选择方式包括很多种,但在实际选择时,一定要结合时下的情况来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贷款利率种类的准则是如果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呈现下降的趋势,那么最终筹资的成交利率最好是以浮动利率成交;如果国际金融利率呈现出上升趋势,那么最终筹资的成交利率最好是以固定利率成交,若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相对稳定,没有规律可查,最终成交利率最好以浮动利率为主。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如果采取了浮动利率,在贷款合同中应做好声明,表明企业有权利在借贷期间将浮动利率调整为固定利率,避免由于利率上升而导致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利息。

总结:企业利用银行借款进行筹资,需要明确意识到这种筹资方式能够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资金,但同时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在管理工作上,企业要做好万全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确保企业能够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翁江莉.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纳税,2019,13(31):196+199.

[2]刘颖慧.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J].商讯,2019(29):129.

[3]刘禹彤.财务管理中筹资风险的控制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7):233.

作者:叶先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论文 篇2:

银行项目贷款风险评估与控制

摘要: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是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来源,借款人不能如期归还贷款,银行将受到经济损失。正确分析和控制商业银行项目贷款风险是银行的重要任务,是实现良性贷款获得收益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项目贷款;贷款风险;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一、项目贷款内涵

项目贷款是指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而融通资金的方法,它是国际中、长期贷款的一种形式,工程项目贷款的简称。由于通货膨胀和新建大型工程项目所需费用急剧增长,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另外有些政府或企业的资金被占用在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中,也使得它无力再举办新的大型工程。为了促进大型工程的建设及开拓资金运用的新途径,一些银行办了这种工程项目贷款业务。这种业务与各种传统的融资业务有所不同,除了向银行贷款要求的需有项目主办人之外,还需有一个为工程项目而新建立的项目单位来进行筹资、建造和经营管理这一项目。

项目贷款一般是中长期贷款,也有用于项目临时周转用途的短期贷款。目前,工商银行项目贷款按项目性质、用途、企业性质和产品开发生产不同阶段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科技开发贷款;商业网点贷款。

二、银行项目贷款风险评估

(一)银行项目贷款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主要是指确定哪些风险会影响项目,并将其特征记载成文。而参加风险识别人员通常应尽可能包括以下人员:项目班子、风险管理班子、公司其他部门相关领域专家、顾客、最终用户、其他项目经理、利害关系者和外请专家。对于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的识别来看首先主要从风险管理计划、项目规划产出、风险范畴及历史资料来鉴别。其次从文件审查、 信息搜集技术、核对表及图解。最后得出对于此项贷款所产生的风险值。

(二)银行项目贷款风险评估

项目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风险评估报告是对信息资产面临的威胁、存在的弱点、造成的影响以及三者综合作用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的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项目风险评估报告,是专业评估人员根据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目标项目的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确定目标项目是否可行的经济文书。它是项目主管部门决定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是银行向项目主办方提供资金保障的有力凭证,也是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必需的指导文件。一般由作为项目评估方的国家项目管理部门或者项目主办方的上级部门,组织有关专家,或者授权委托专业咨询公司、意向上为目标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来实施项目评估并制作项目评估报告。

(三)项目风险度量

项目风险度量是对于项目风险的影响和后果所进行的评价和估量。项目风向度量包括对项目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概率大小)的评估和估量,对项目风险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和估量。对项目风险影响范围的评价和估量以及项目风险发生时间的评价和估量等方面。项目风向度量的主要作用是根据这种度量去制定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以及开张项目风险控制。其工作内容有:(1)项目风险可能性的度量。(2)项目风险后果的度量。(3)项目风险影响范围的度量。(4)项目风险发生时间的度量。

(四)银行项目贷款风险评估方法

在银行贷款风险评估方面,国外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早期信贷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是要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都有其自身的贷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而这些贷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采取信用评级的方式对贷款企业进行评级,然后根据评级结果确定贷款的风险。不过就目前而言,中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评估方法运用最广的还是信贷评级法。目前中国银行的项目评估主要采用风险等级评定法。

三、银行项目贷款风险控制

(一)项目贷款风险预警

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置的風险控制指标变化所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和变化情况,提示贷款行要及时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全行或地区或行业的贷款风险程度。

(二)项目贷款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对各种专项贷款,要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对贷款项目进行立项、评估、审批、实施、验收、评价的管理过程,以确保贷款项目的成功。严格执行贷款操作规程。实行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审批授权制度,按照贷款“三查”程序规范操作,签订借款合同,确保要素完整,合法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三)项目贷款风险监督

金融监管部门严格要求贷款风险的监管,并且对于项目贷款质量分类,由信贷和会计部门按有关规定适时认定,并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监测要求进行归并统计。实行贷款质量分种类、分地区动态监测。贷款风险监测内容。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设置若干贷款质量评价指标,监测贷款质量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贷款质量的量比及其变动情况,贷款质量布局和地区、行业、种类等结构情况,评价贷款质量稳定性和不良贷款风险程度。

四、辽宁熙盛集团项目贷款风险评估与控制

(一)辽宁熙盛集团项目概述

辽宁熙盛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1999年11月,经过开原市工商管理局登记注册,批准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3 852万元。目前经营项目有粮食干燥设备制造、热风机及配件制造销售、安装维修(仅限本企业安装维修)五金交电、钢材、建筑材料、保温销售:二三类机电产品零售;经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广告发布、广告策划与创意(仅限于开原农业机械化技术服务站综合楼顶发布)。目前经营项目:粮食干燥设备制造。

公司设技术部、财务部、销售部、设计部、厂办和综合办等部门,共有员工140人。截至2009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9 101.32万元,负载总额3 740.77万元,所有者权益8 148.77万元,2009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 227.18万元,利润总额811.01万元。

(二)辽宁熙盛集团项目贷款风险评估

辽宁信誉评级委员会在2010年5月13日对辽宁熙盛集团项目贷款的风险进行了评估,根据2009年的财务报表及主要数据分析,该项目被评定为A+。

表1 主要数据分析表单位:万元

从公司财务情况分析,公司近年发展趋势较好,企业资产规模逐年提高,但是目前公司曾提资产流动性一般,可用流动资金较少。公司负载结构中应付账款占比较大,公司拆借款较多,对公司负债结构影响较大。由于公司销售回款期较长,目前流动资金较少,面临一定的短期债务压力。所有者权益结构稳定,资产和净资产对整体负债的保护能力尚属恰当。

表2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由表2可知,公司资产总额逐年增大,从2008年和2009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9.32%和8.6%,公司2009年的资产总额增长速度较之前放缓。公司近三年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同样逐年增大,公司2008年和2009年负债总额的增长分别是42.18%和3.96%,2008年和2009年所有者权益的增长率分别为10.58%和10.93%,公司2008年负债总额增加很多,但公司2009年的资产总额增长主要是由所有者权益中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的增加所带动。

公司资产总额中近两年末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规模都随着收入规模的提高比2007年规模有所增大;但公司近两年末的存货水平角2007年降低了近38%。

在收入及利润方面。公司近三年的收入和利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8年和2009年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9%和32%、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9%和76%,可以看出公司今年来的营业收入增长水平稳中有升,利润空间的增长速度明显超出营业收入增长的速度,并且保持了很高的利润空间增长速度。

从盈利能力指标来看,公司近三年包括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毛利率的盈利能力指标逐年提高,2009年的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均较2007年的水平提高1倍左右、毛利率水平提升显著。

公司近年发展趋势较好,企业资产规模逐年提高,但是目前公司曾提资产流动性一般,可用流动资金较少。公司负载结构中应付账款占比较大,公司于当地单位的拆借款较多,对公司负债结构影响较大。由于公司销售回款期较长,目前流动资金较少,面临一定的短期债务压力。所有者权益结构稳定,资产和净资产对整体负债的保护能力尚属恰當。

(三)辽宁熙盛集团项目贷款风险控制

根据对辽宁熙盛集团贷款项目风险分析,结论是辽宁熙盛集团短期债务的支付能力和长期债务的偿还能力较强,企业经营处于亮相循环状态,未来经营与发展易受企业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会产生波动。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风险控制。第一,进一步细化项目贷款等管理制度,准确把握辽宁熙盛集团主营业务现金流量的稳定性、财务管理、资金往来、经营效益及相关非财务信息。第二,落实风险预警与评价措施。利用银行信息系统加强对辽宁熙盛集团财务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市场预警信号的收集与分析,及时作出风险状况提示。做到持续动态监测。第三,增强风险管理效能,落实贷后管理责任。辽宁熙盛集团贷款项目负责人要对资金的汇划、账户的管理、贷后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档案管理、问题贷款处置、贷款收回的全过程负责。

参考文献:

[1]吴玉宇.村镇银行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1).

[2]吴晓灵,李德.金融业的风险管理与信用评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朱晓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刘琴.试论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6).

[5]周雁.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鸡西大学学报,2008,(8).

[6]孙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模式及防范策略研究[J].财贸经济,2006,(5).

[7]郑纯毅.中外银行贷款分类比较分析[J].金融论坛,2007,(10).

[8]赵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管理的特色经验[J].现代金融,2010,(1).

[9]韩文广.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19).

[10]周培源.浅析中国银行贷款风险防范与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9).[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郭松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论文 篇3:

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摘要]由次贷危机导致的金融风暴已向实体经济渗透,也给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并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业务,使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角——商业银行面临新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创新物流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分析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新形势,并构建相应的风险规避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物流金融;经营风险

一、前言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触及我国实体经济。物流金融业务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它不但给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物流企业也通过发挥其在仓储、运输、搬运、装卸、运输加工、物流信息化及国际物流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成为银企合作的桥梁,为企业融资、替银行监管,也为物流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业务。然而,在目前形势下,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对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产生重要影响,并从直接服务于外贸的物流相关行业开始,逐步向国内的生产物流、商贸物流和消费物流领域传导;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散。主要表现在:

1 物流业务量明显下降。受出口增长幅度放缓或下降的影响,与出口企业相关的国际货代、航运等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明显下降。2008年前3季度,我国货运周转量回落8.5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回落8个百分点,物流市场需求趋缓。预计2009年大部分物流企业将会出现明显的业务量下滑,业务增幅普遍将同比下降20%~30%,六成以上物流企业的业务将出现负增长。

2 物流业投资增速趋缓。由于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以及资金紧张,共同导致了企业和社会对物流行业的投资热情下降。2008年前3个季度,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近14个百分点,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估计2009年中国物流产业的投资项目数量和总金额都会出现明显的下滑,预计将同比减少15%~20%。

3 物流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和倒闭。金融危机间接波及物流企业,很多物流企业出现企业发展资金不足、流动资金困难、利息成本增大、企业利润下降等问题,给一些预付资金大、周转量大的物流企业带来影响。目前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倒闭现象,主要反映在制造业企业、出口企业、零售企业,也波及到物流企业。虽然导致这些企业倒闭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但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 不良影响逐步扩散。出口业务下降,给相关的物流企业带来影响,预计在2009年第2季度,世界经济下滑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影响开始加大,行业兼并和重组的步伐将在第2、3季度加快。

而对于目前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角银行而言,主要的影响则聚焦在业务风险的增加上,这将使银行产生更多的“惜贷”行为。在这种态势下,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将增高,甚至贷不到款,生存更加困难。

二、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

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大致分为三种运行模式:仓单质押、保兑仓、物流保理。

1 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而成立的一种质权。所谓仓单,是指保管人在收到仓储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的有价证券,仓单持有人随时可以凭仓单直接向仓储方提取仓储货物。仓单质押业务的核心在于中小企业以在库存动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等)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物流企业经银行审核授权后,以第三方的身份承担监管责任,受银行委托提供代理监管服务,对质押物进行库存监管。质押货物的存放点可以是仓单出具方的仓库,也可以是具有一定仓储能力和仓储管理经验、良好行业信誉的第三方或出质人自办仓库,但后者须由仓单出具方派人监管并承担监管责任。企业质物灵活多样,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均可以作为质押物。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此运行模式产生的基础是:生产经营企业流动性经营运作占比逐年增大,而银行习惯从事传统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这是长期困扰企业融资的关键问题。物流仓单质押融资打破银行对动产抵押的歧视态度,使原材料、半产品、产成品等动产抵押物进入银行资产业务行列中。由于银行贷款收回是以特殊账户形式完成,从某种程度上说违约风险较低。关键问题是银行贷款金额与质押品内在价值之间能否做到合理贷款,合理收回,质押物品价值评估报告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主要依据。一旦评估有失偏颇,同样会产生风险。

2 保兑仓融资模式。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业务的一种延伸,保兑仓融资模式的操作流程是:生产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银行为确保金融资本金的安全,在生产商和经销商之间存在的买卖合同关系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向银行提供承兑担保的前提下,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经销商以货物对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进行反担保,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根据掌控货物的销售情况和库存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反取监管费用。银行给制造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制造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转为仓单质押。通过保兑仓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供了资金周转,真正实现了制造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和银行的多赢。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此模式运行基础是以结算为目的,保证结算有序性、及时性和完整性。银行通过间接融资获得融资收益,并使融资风险因分散性而大为降低。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先进的仓储设施和设备提高仓储运能并提高管理收益,还可对保兑货物提供评估和监管,创造利益。从运行关系产生到结束之间,买方企业、银行、物流企业均会面临一定风险。

3 物流保理金融模式。保理又称保付代理,指出口企业以赊销、承兑交单等方式销售货物时,保理商(行)买进出口企业的应收账款,并向其提供资金融通、进口企业资信评价、销售账户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系列综合金融服务。操作流程如图3所示:

此模式运行基础是:银行根据物流企业经营规模、资金实力、经营业绩、经营前景、资产结构等授予物流企业信贷配额,由物流企业对有关联的中小企业提供质押贷款,并对企业进行系统化的融资安排、物品评估、资格审查以及全程动态监管。

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当中,因而往往对于买卖双方的经营状况和资信程度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进行信用评估时不仅手续较银行更为简捷方便,而且其风险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银行保理业务的主要风险来自于买卖双方对它的合谋性欺骗,一旦银行在信用评估时出现失误,就很可能财货两空。而在物流保理业务中,由于货物尚在物流企业手中,这一风险可以得到大大的降低。

三、金融危机带给商业银行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

1 抵押物风险。一般情况下,抵押物风险主要包括质押物数量多少的存量控制风险;质押物品种是否合适、市场价格是否稳定、质押物是否投标等质押物选择的风险;物流公司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先进、内部防范措施是否有效等物流公司对质押物监管的风险;货物来源是否合法、货物质量是否有以次充好现象、提货时是否有提好补坏现象、仓库安全、员工诚信、提单的可信度、保管设施是否

合适等质押物损失的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金融汇率变动等质押物变现的风险。

当前金融危机使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货物和仓储市场的业务量也受到影响,客户信用等级、支付能力均在下降,货物价格又在急剧下跌,这使为其提供融通资金的商业银行也将面临风险。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中远和中海的经营数据显示,中远2008年前3季度营业收入平均增幅是41%,但第三季度增幅减为27%,增幅下降了大约1/3。中海集运受到的影响更大,前3季度,中海9月份亏损达到2.7亿元。现在很多船东都采取合并舱位,甚至取消运单以减少亏损。

2 信用风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于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等。在出质人进行货物质押时,有的客户资信不好,在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和以次充好,这样就会形成一定的质量风险。二是银行对物流公司和企业的评价失实的风险。尽管物流企业作为第三方介入融资过程,向商业银行提供制造企业货物的详细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依然存在漏洞,这些数据的来源和有效性都还是个问号,由于银行的评价技术不完善、评估技术不高、网络信息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商业银行在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依然很大,不可小视,这就出现了银行在信用评价时的数据信息低效风险。三是信用环境软约束风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存在一向都与社会的金融生态密切相关,而经济领域至今还没有树立起诚信光荣、无信可耻的社会信用环境,也没有严厉的失信惩罚。这就使得物流金融这一项全新的金融业务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社会信用保障,也就是说当它踏入社会金融生态圈之后,信用坍塌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也会导致这种失衡现象渐渐地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出现,进而不但没能为商业银行减轻负担,反而成为了其又一项信用风险的缘起。

在目前金融危机引起的经济下行态势下,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物价格下跌的风险和销售变现的风险明显加大,以前常规的风险控制手段将极有可能使风险暴露大大增加,这将有可能导致物流金融业务中借款企业的大量违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这两类风险是现阶段物流金融业务风险控制的关键。

3 控制风险。由于我国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信贷时间短,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积累不足,又受到各种制度、法律的瓶颈制约,操作疏漏和失误难以避免,主要问题有贷款资金渠道狭窄,筹资方式少;贷款工具缺乏灵活性;银行风险管理手段受到外部环境限制;内部监控系统还不完善等。因此在物流金融业务中,银行内部存在着操作风险。因为在目前态势下,物流金融业务借款方也就是中小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原材料、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价格会波动,数量会变化,从而引发很多供应链风险,其违约的概率就会增加,而且质押品价格下跌的风险也变大,这些都要求物流企业要重新调整物流金融业务的监管模式、手段和指标,监管的难度和成本显著增加。同时,实体经济的萎缩也会造成物流金融业务量的萎缩,物流监管的规模效应更难获得。

4 外部环境风险。物流金融业务中,来自外部环境的风险主要表现在:首先是制度安排方面的一些缺陷。如我国信用制度作用的发挥存在企业信用档案及信用评估机制不健全的限制;质押制度存在标准仓单设置难、质押登记制度不健全、质押物处置难等问题。这些制度安排自身的缺陷会弱化信用制度、质押制度、担保保险制度作为转移风险手段防范风险的效果,甚至可能增大风险。其次是法律风险。目前我国的物流金融还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物流公司以及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操作进行规范整合,这就会使物流金融业务无法可依,可能形成利用法律漏洞谋取利益,影响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并且法律风险也可能引发其他风险的发生。再次是宏观环境风险。宏观环境因素是影响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因素,如汇率和利率因素以及国际物流整体需求因素等,物流业务的国际结算必然要牵涉到这类因素。另外还有我国物流业目前的整体发展状况,虽然发展迅速、业务剧增,但是成本高、资质差等,这些都是发展中暴露出来的弊端。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金融中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1 构建有效的风险分散转移机制。通过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剖析,可知金融创新不是主要问题,对金融创新缺乏有效控制才是关键所在。尤其在中国,利用金融创新分散风险的机制还很落后,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系统,当遇到较大的金融冲击时系统很可能难以消化。因此,物流金融应该利用金融衍生品建立物流金融风险的分散机制,比如,构建担保池、应收账款资产池,促使物流金融资产证券化等,这些有利于将业务风险有效分散和转移。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的平衡,即便在业务蓬勃发展时,实时的监管、贷款审核条件的严格遵守等等仍然需要,这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

2 建立相应的金融危机应急机制。当前,类似于住房抵押贷款,物流金融创新可以缓释信用风险,但同时又会增加一些新的风险,例如担保品价格风险、变现风险等,对新增风险的分析与控制是业务能否正常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将最终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政府、金融机构等都应该针对具体的创新业务制定相应的金融危机应急方案,这将有效抑制金融危机的扩散。

3 加强银企合作关系。物流金融业务是一种典型的多方参与、优势互补的业务形态。必然要广泛采用信息系统技术,以加快各方信息交流、简化作业环节、缩短作业时间,同时实时对货物进行跟踪监控。当今,世界制造业已经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已经让位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模式。为顺应市场趋势,领先制造业开始有选择地推动供应链管理和集约式生产方式的发展。企业加快引入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加速企业的现金周转,提高资金利润率。商业银行与重点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提高效率,防范物流金融风险。银行应有效地依托物流企业的业务平台获得客户的资信档案,进行客户的信用分级,使银行能根据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放心地把贷款直接发放给企业,以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质押贷款中一些繁琐环节。同时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的监控能力,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信息取得成本,降低贷款的风险,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

4 提升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增强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能力。金融危机下,需求的减弱加剧了物流市场的竞争,为行业的优胜劣汰、资源重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物流企业要增强服务创新能力,把创新内化到企业文化中,加强模式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提升物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于规模大、实力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这次危机也可能是一个加快兼并扩张、做大做强的大好机遇。另一方面,要拓宽银行服务对象范围。现在,物流是多产业、多领域及多种技术的有机融合体,其运作强调物流企业向其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实现优势互补。银行在同物流企业合作过程中,不仅可以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可以通过物流企业发展更多的客户,将金融服务扩展至与物流企业相联系的所有上下游企业,形成供应链上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总之,商业银行要积极创建与物流发展、商流发展相匹配的新的物流金融领域和新的服务范围,要主动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金融服务工具,力争做到物流的范围和领域有多大,物流金融服务范围、领域就随之有多大。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又要防范风险的发生,安全运营,达到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多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何黎明,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EB/OL],http;//www.360doc.com.2009-01-02,

[2]杨娟,陈宇,任晓艳,基于仓单质押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08,(2),

[3]莫静,李俊萍,物流金融风险形成及防范[J],青海金融,2007,(7),

[4]Bob Bemabucci,Helping Customers Cure Cash Flow ms Through Better s~pply Chain Management[J],The Secured Lender,2005,11

[5]谢鹏,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探讨[J],福建金融,2007,(2),

[6]赵晶晶,物流金融理论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纵横,2007,(3),

[7]张凯,董千里,物流银行金融服务创新解除中小企业融资障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1),

[8]周明,物流金融的价值及风险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9]李毅学,冯耕中,汪寿阳,全球金融危机带给物流金融的启示[N],现代物流报,2008-10-14,

[10]刘锦辉,商业银行开发物流金融业务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08,(9),

责任编辑:一凡

作者:王子良 侯志茹 曹 硕

上一篇:传统零售金融产品论文下一篇:金融控股管理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