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资源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专业物流的发展,一些连锁零售企业逐渐开始物流外包,可以预见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将会越来越普遍。本文分析了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形成机理及实现条件。[关键词]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机理实现条件1990年,普拉哈拉得与哈默在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外包”这个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物流资源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物流资源管理论文 篇1:

企业物流战略类型选择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对物流功能为基础的操作层战略内容进行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出了与企业竞争战略相匹配的物流战略类型的重新分类: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基于顾客的物流战略、反应式物流战略及无物流战略。在对物流绩效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得出企业物流战略类型对物流绩效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物流战略;物流绩效;实证研究

Key words: logistics strategy; logistics performance; discussion and suggestion

0引言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看,实施有效的物流战略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和财力,更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要,促进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和高效性,使物流绩效大大提高。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如IBM、戴尔(Dell)、海尔等公司,通过科学的物流战略获得由物流绩效带来的显著提高而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处于明显的竞争优势。

所以,无论是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改善我国企业物流战略管理状况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加强对企业物流战略及其相关理论的研究。一方面,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物流战略的研究仅着重于以物流功能为基础的具体的操作层的物流战略内容的研究,本文从竞争战略理论视角,提出了与企业竞争战略相匹配的物流战略类型的重新分类及界定。另一方面,物流绩效问题得到国内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但仍未有以“企业物流战略与物流绩效”的关连视野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从企业物流战略类型的选择,考察其通过物流绩效而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为提升企业的物流绩效提供理论的依据。

1研究框架

1.1企业物流战略是指针对企业内部物流目标、任务和方向而制定的相对具体的部门政策和措施,企业物流战略是企业为了更好地开展物流活动而制定的更为具体、操作性更强的行动指南[1]。由于企业的物流战略是微观层面的战略,其内容比较具体、易于操作,并会涉及到企业物流活动的全部环节。总结董千里[2]、谢庆红[3]、赵启兰[4]等人的研究成果,企业物流战略的内容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物流战略总体目标;(2)企业物流战略中的库存管理;(3)企业物流战略中的运输配送管理;(4)企业物流战略中的时间管理;(5)企业物流战略中的信息管理;(6)企业物流运作过程管理目标。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就当前企业物流战略的内容特征进行调查,以期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并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它们与企业竞争战略的吻合部分,并在新的物流战略类型下研究与物流绩效的关系。

1.2物流绩效的理论、实践研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见诸于相关书籍、文献的资料还很少。Chowet al提出物流绩效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应从12个方面来考虑:销售量的增长、工作条件、客户满意度、产品利用率、成本、利润、社会责任、及时送货、遵守诺言、损坏比率、资源价格、灵活性[5]。对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物流评价体系的研究在学术界还不是很多。在企业界,虽然一些顶级公司建立了自己的评价制度,但并未形成系统。本文物流绩效指标综合选取了目前常用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主要由物流成本指标和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两项构成。其中物流成本指标包括企业物流总投资、运输成本(包括装卸搬运成本、包装成本等)、仓库成本、存货成本(包括库存物资占用资金利息、风险成本、缺货成本、在途库存成本等)、采购成本(包括采购准备成本、采购价格高位变动率等)、订单处理和信息成本、企业内部配送费、物流人事费;物流服务成本指标包括对上下游企业的单证准确率、对上下游企业问讯回应速度、对生产部门的支持率、采购物品质量、满足企业内、外运到期限的要求、能够提供跟踪查询、理赔、投诉等和回收物流处理及时、破损率低、提前期短等。

1.3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有市场就有竞争。李清忠、刘威[6]认为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竞争战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物流规划作为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也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兴衰存亡。郑芬芸[7]也认为企业物流战略的制度可以给企业带来包括物流绩效在内的种种收益,这些潜在的利益会驱使一些管理人员去尝试这种战略的实施。波特[8]认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可通过5种基本活动即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和4种支持性活动即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的过程而形成。在企业中,内部后勤、外部后勤以及采购都属于物流的重要过程,生产经营过程中也都包含物流过程,企业的竞争优势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物流绩效带来的企业竞争力的增强。

因此为培育和充分发挥企业的物流竞争优势,首先要明确不同物流竞争战略定位。于是提出本文的命题假设:企业物流战略类型的选择对物流绩效有显著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的研究框架可用图1来表示。

2研究方法

2.1测量工具

调查问卷包括企业目前物流战略内容特征、物流绩效指标两部分。物流战略内容特征是根据赵启兰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征询和焦点访谈的方法开发的。初始问卷编制后,首先在部分企业进行小范围的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和对被测人员的访谈情况,对问卷的题项经过反复的修订、增删,最后形成目前的调查问卷。正式问卷中包含6类24项物流战略内容特征。另外,物流绩效指标体系主要由物流成本指标和物流服务质量指标2类构成,其中每类又分别包括8项和10分项组成。问卷以利克特5点式量表形式设计。

2.2调查样本

为了更广泛客观地获得调查所需信息,问卷的搜集工作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笔者在南京和无锡各级物流培训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目前物流培训分为初、中、高级等层次,而每一层次的受听群体都是针对不同的工作经验和学历层次需求的,这些课堂上的学生很多来自江苏的各类企业,在企业中的位置也处于从基层到中层乃至高层管理者,而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从事物流及相关工作的,这样基本保证了样本的企业性质、管理层次上的覆盖面、及有效样本的针对性;第二阶段,笔者通过参加现代物流报及南京某知名专业物流培训公司组织的物流管理沙龙,对某些企业进行了重点搜集;第三阶段,通过网络,QQ传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在江苏物流网,浙江物流网、上海物流网对在线的物流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尽量在行业和地区上补充前面的缺口。通过三个阶段的样本采集,一共发放问卷200余份,回收186份,有效问卷162份,剔除的无效问卷多数属于问卷回答不充分,缺失信息过多,且相关填写人不愿对这些信息进行适当补充。

3研究结果

3.1信效度分析

本文参照Churrchill(1979)与Gerbing and Anderson(1988)所建议的方法,在整理回收问卷后,运用Cronbach α及探索式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来检验问卷的信度与结构效度分析。

本文运用Cronbach α系数检验问卷内容的信度结果显示,企业物流战略(S)的信度检验值为Alpha=0.4725,企业物流绩效(P)的信度检验值Alpha=0.8471。这两个构念及其所包含选项的信度检验值都大于0.3,所以问卷是可信的。本文对问卷调查的效度检验,采用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分量表的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进行检验。计算结果表明,企业物流战略(S)的KMO值为0.545,Bartlett值检验的Sig.为0.000。企业物流绩效(P)的KMO值为0.556,Bartlett值检验的Sig.为0.000。可见问卷的效度符合统计学的要求。

3.2战略类型的因子分析

本文的问卷调查中就企业物流战略的选择给出了24个特征问题,根据回收的问卷,对这些物流战略特征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整理后的结果发现在公共因子F1上有较高负荷量的6个变量都说明企业看重物流的反应速度,即对时间有着比较敏感的要求,将F1因子命名为“反应式物流战略(ST)”;公共因子F2上有较高负荷的6个因素都说明企业看重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因此将F2命名为“基于顾客的物流战略(SG)”;在公共因子F3上有较高负荷量的6个变量,都说明企业更看重物流的成本方面,将F3因子命名为“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SC)”;公共因子F4上有较高负荷的6个因素都说明企业对物流战略没有明显要求,因此可以将F4因子命名为“无战略(SN)”。根据上述的因子分析,可以将企业物流战略类型分为4种,即反应式物流战略、基于顾客的物流战略、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和无明确战略。

3.3不同物流战略类型对企业物流绩效的回归影响分析

对不同战略类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战略类型之间的Pearson Correlation值都小于0.5,所以可以认为他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可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通过对4种物流战略类型对物流绩效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

P=63.348+0.343SC+0.137SG+0.175ST-0.747SN

其中P为因变量,其它为自变量。从统计分析的各项统计指标来看,代表方程对现象解释率的R=0.720,根据统计学对回归方程反映社会基本规律的要求,可认为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各特征要素与物流绩效之间不存在上述回归方程所示的线性关系。F检验中的Sig.<0.05,说明方程的显著性较强(注:方程显著性Sig.较强与方程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率R之间没有统计上的必然联系)。对自变量的回归系数的T检验的Sig.均小于0.05,根据Sig.<0.05的统计规律,说明物流战略类型对物流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即说明物流战略类型与物流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明显的,但这种关系并不体现为如方程所示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中无战略(SN)的系数为负数,说明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选择,对企业物流绩效的影响是负面的,没有明确物流战略企业的物流管理绩效也会比较低,因此,无物流战略类型得分越高,物流绩效得分就会越低。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物流战略的选择与物流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不是线性的相关关系,这是因为除了物流战略因素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因素会对物流绩效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使得物流战略与物流绩效之间没有呈现线性的相关关系,而是一种非线性的相关关系。

3.4不同物流战略类型对企业物流绩效影响的差异性分析

首先按企业选择的不同战略类型对所有问卷进行聚类分析,划出选择4类物流战略类型的企业群类,以便进行差异性分析。经逐步聚类分析后(所谓逐步聚类分析就是先把被聚对象进行初始分类,然后逐步调整,得到最终分类),可得到选择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基于顾客的物流战略、反应式物流战略和无物流战略4类企业。聚类分析后需要进行方差分析,确保聚类的有效性。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每个类别的Sig.均为0.000,满足类别间距离差异的Sig.<0.001的要求,聚类效果良好。

对不同物流战略类型对企业物流绩效影响进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 ANOVA,又叫方差分析或均值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由于F检验值的Sig.为0.000,表明不同战略类型对企业物流绩效的影响有显著差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下面对不同战略类型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显著性进行两两分析,使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法)两两进行检验,以分析不同战略对物流绩效影响的差异性(见表1)。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应式物流战略对物流绩效的影响略高于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和基于顾客的物流战略;但这三类物流战略对物流绩效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反应式物流战略、基于成本的物流战略和基于顾客的物流战略对物流绩效的影响均显著高于无物流战略的企业。

参考文献:

[1] Michael A. McGinnis, Jonathan W. Kohn. Logistics Strategy Revisited[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02(2):87-89.

[2] 董千里, 闫敏. 物流战略管理研究[J].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1997(1):91-94.

[3] 谢庆红. 论现代企业的物流战略[J]. 渝州大学学报,2002(3):22-24.

[4] 赵启兰. 企业物流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Thomas A. Foster and Helen L. Richardson. Cooke JA Knowing the score[J]. Logistics. Feb, 1999(3):51.

[6] 李清忠,刘威. 面向客户需求的企业物流战略制定策略[J]. 价值工程,2006(12):56-58.

[7] 郑芬芸. 制造企业物流战略联盟经营模式探讨[J]. 企业活力,2006(11):84-85.

[8] 迈克尔·波特. 竞争战略[M]. 北京:华夏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陈云萍 韩 翔

企业物流资源管理论文 篇2: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机理及实现条件

[摘 要] 随着专业物流的发展,一些连锁零售企业逐渐开始物流外包,可以预见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将会越来越普遍。本文分析了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形成机理及实现条件。

[关键词] 连锁零售企业 物流外包 机理 实现条件

1990年, 普拉哈拉得与哈默在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外包”这个词。所谓外包又称资源外包,一般认为它是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外包策略的实施可以使企业从社会上获得优质的资源,同时将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上。在发达国家,外包已经十分普遍,而物流外包也是外包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之一。对于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是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

一、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动因

物流外包是指企业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于专业的物流公司运作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是连锁零售企业将商品的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完成,物流公司通过优化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综合服务质量,满足连锁零售企业的需要。

连锁零售企业的业务活动中,商流与物流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商流解决商品所有权的更迭问题,物流解决商品物理性流转问题。连锁零售企业的商流与物流原本是紧密结合的,是连锁零售企业商品流通的两方面职能,是企业的内部活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连锁零售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商流与物流出现了分化独立的趋势,商流与物流原本的对称统一性被打破,一种新的市场化分工组织——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起来。连锁零售企业与批发企业相比,物流大多不是它的强项,在这种情况下,连锁零售企业开始将一些原本由自己来实施的物流活动交给外部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来承担,通过快速沟通的信息技术与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实现高效合作。目前,越来越多的连锁零售企业把物流业务进行外包,与外包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1.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可降低成本

大量研究表明,降低成本是企业外包最重要的动力,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也是如此。连锁零售企业进行物流外包可以减少资金消耗,减少在物流方面的大量投入,大大减少被占压的流动资金,节省费用。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和规模使它能够压缩物流管理费用,规模化、系统化的社会物流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这样使连锁零售企业通过物流外包所付出的成本低于自己内部从事物流的成本。国美电器将手机配送业务外包给大田,使国美的城际物流成本降低20%。

2.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可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

任何企业的资金、资源都是有限的,很难在所有业务上都面面俱到。从事物流运作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连锁零售企业的商流与物流可以结合,也可以分开。连锁零售企业把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可以使企业对核心的主业进行重点研究,集中精力做好核心业务,把人力、物力投入到专业优势最显著的领域,再通过交换获得最大的分工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日本的7~11连锁便利店的商品配送就是外包給专业的物流公司,例如,日本直销配送公司在上屋市设有一家配送中心,负责7~11公司100多家店铺数百种商品的配送业务。通过物流配送的外包,7~11公司就可以专注于以商品销售为主的商流业务。

3.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是缘于物流复杂性增加

最早的物流主要靠人力和少量的原始工具完成,物流活动简单且效率低下。工业化初期,物流活动以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等分割的形式分散在企业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企业内部出现物流管理一体化,通过对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活动的集成化管理,实现了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物流技术的先进化和物流运作的效率化。20世纪90年代的物流以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应用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物流的复杂性增加,专业化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连锁零售企业、特别是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网点遍布国内或某一地区、某一城市,点多面广,内部做物流变的既不专业,也不经济,这使得选择物流外包成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4.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可以分散经营风险

连锁零售企业从事物流业务要投资兴建仓库或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采购车辆等运输工具、构建信息网络化平台,这种投资是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的。物流本身是一种长期投资,投资收益很大程度取决于连锁零售企业业务量的增长,这也会给连锁零售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就可以把这一投资风险转嫁出去,由物流提供商来承担,从而降低了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形成机理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形成机理可以从多种理论得到解释。

1.资源基础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将一个企业视为是一个生产资源的组合,一个企业的成长依赖其富余资源的使用状况(Penrose,1959)。 Grant(1991)指出,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战略,关注的不仅仅是现有资源和能力的配置,而且还关注于公司资源和能力的开发。为了同时既充分发掘公司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又发展公司的竞争优势,从外部补充公司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可能是需要的。而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资源与组织自有的资源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通过外包获得外部的资源可以来填补这些资源缺口。资源是连锁零售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而每个连锁零售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通过外包利用外部的物流资源,就可以满足连锁零售企业的资源需要。因此连锁零售企业不仅关注内部现有的资源,而且通过物流外包开发和利用外部资源,从而形成和巩固企业的竞争优势。

2.交易费用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罗纳德·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费用”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市场运行中存在着交易费用。Williamson(1975、1985、1991)对交易费用理论又进行了长足的发展,他指出组织经济行为的维持依赖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之间的平衡。交易费用理论为评估不同的内部和外部组织之间的交易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交易费用理论为分析外包决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外包的基本选择就是究竟是由组织内部提供服务还是采用外包服务商提供的服务。由于外包服务提供商通常具有规模经济带来的较低的成本,所以组织可以通过外包来寻求生产成本的降低,但是外包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交易成本例如谈判的成本、监控的成本以及执行合同的成本等。交易成本理论认为组织可以通过外包降低生产成本,但节约的生产成本或多或少的在与外包服务商进行的合同谈判、外包关系的管理以及确保外包服务商对合同的严格执行上所产生的费用所抵消。

在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的物流发展的情况下,物流外包提供商的物流成本会大大降低,如果交易成本较低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外包就是可行的。当外包签约成本、外包的管理成本、外包物流商供应成本之和小于自己从事物流的成本的情况下,连锁零售企业就会选择物流外包。

3.核心竞争力理论

普拉哈拉得与哈默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企业应该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如果某项业务不是核心业务,那么可以把该项业务外包给在此项业务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其他企业,从而使本组织把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投入到核心业务,最终建立和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连锁零售企业不可能每一项业务都是核心业务,都具有核心竞争力。有所为,有所不为。连锁零售企业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专注于核心业务,就会把非核心业务的物流外包出去。

4.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由麦克尔·波特提出。该理论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关联的增值活动,从而构成“价值体系”,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体系中的一个“价值链”。在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称之为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是企业在价值链某些特定战略环节的优势。在现代社会,企业不可能拥有价值链上所有环节的优势。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必须对价值链上的每一环节进行权衡,保留和加强优势环节,把薄弱环节外包给擅长的企业来做,从而提高价值链的整体活动质量。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连锁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加剧,将来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在产业分工的情况下,连锁零售企业应该集中于能为企业获得价值的环节上,即连锁零售企业应该尽可能地从不能提供价值的环节上退出。在顾客需求多样化的影响下,连锁零售企业摆脱单打独斗的观念,立足于自己的战略环节,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性的伙伴关系,即将物流外包给优势物流企业,提高整体的价值水平。

三、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实现条件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不是一个简单的“想包”或“不包”的问题,物流外包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和内部的条件。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实现条件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简称TPL)是在物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指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联系,以达到对物流活动全过程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现代物流作业方式。一般把参与第三方物流管理服务的物流企业称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彼此间的物流合作方式称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即外包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和成熟,将实现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大大提高物流的效率,降低物流的成本,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利润最大化。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后可以获得的好处包括:作业成本可降低62%,服务水平可提高62%,核心业务可集中56%,雇员可减少50%。因而,第三方物流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在欧洲与美国,第三方物流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在第三方物流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连锁零售企业将乐于进行物流的外包。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还很不成熟,连锁零售企业自建物流体系还比较普遍。因此,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实现有赖于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的另一实现条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连锁零售企业的商流與物流虽然可以分开,但没有物流与商流的有序结合,就会制约商流的运行。沟通商流与物流的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第三方物流管理是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来完成物流全过程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实现从网络前端到最终端客户的所有服务,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各种软件技术与物流服务的融和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定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连锁零售企业可以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交流与协作,企业间的沟通与联系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提高响应速度,从而实现商流与物流的协调进行。

可以预见,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外包将会越来越普遍。

参考文献:

[1]杨丹辉 贾 伟:外包的动因、条件及其影响:研究综述[J].北京:经济管理,2008,(2)

[2]李敬波 汪 波:虚拟企业形成的背景、动因及机理研究综述[J].北京:管理现代化,2007,(6)

[3]马龙龙:流通产业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赵子军 赵 涛: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可行性分析[J].锦州: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年第7卷第2期

作者:张晓霞

企业物流资源管理论文 篇3:

基于制造企业物流人才的现状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需要物流全球化的支持,同时又给全球物流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对于新形势下的制造企业物流人才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制造企业物流人才现状的分析,引出了当前制造企业物流人才的供需特点,最后提出了培养制造业物流人才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人才、制造业物流、供需

The Current Analysis of Fabrication Enterprise Expert

Sun Ping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Key words: Physical distribution talented pers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hysical distribution, supply and demand

随着改革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企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争夺越来越激烈,作为21世纪最稀缺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发展滞后的物流人才在制造企业中的供需中矛盾日益突出。

一、制造企业物流的特点

制造企业物流是始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等要素的采购活动,经过加工、制造活动,生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周转,以及成品销售与废品回收的整个社会供应的全过程。其主要的主要特征是:

有序性和连续性。从系统面来看,为了保证生产装置、工序、流程运行的持续性,制造业物流也必须相当有序,并且是连续的。

空间合理布局的重要性。制造业过程中物资移动有动态和静态两种表现形式,这两种表现形式的合理布局构成一种空间有序性,同时也保证着物流的全面进行。如果物流空间布局有缺陷,将会导致物流失去平衡,从而破坏制造加工流程的持续性。所以制造业物流的空间布局尤为重要,

物流过程的复杂性。从物流角度来看,制造业包括制造加工过程的物质流和加工过程中的排放流和循环流,各个生产工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物流调度常出现多目

标冲突,调度问题属于典型的非确定性多项式难于求解问题,因此制造业物流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二、制造企业物流人才的特点

制造业物流人才必须具备很好的能力与素质。总的来说,物流人才需要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不单纯追求人才的数量,更注重道德品质建设、实践能力培养,在其专业技术应用领域有较强创新能力、有事业心、责任心、适应力强。

制造业物流是为生产服务,是为产品服务,所以其重心应该突显在基础人才上面,

包括需求预测与生产调度人才、采购人才等。

需求预测与生产调度人才:具备对销售市场的精确预测能力,能够合理分配资源,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能力与库存能力的波动造成的经济支出,以达到对生产管理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废品的控制和协调。

采购人才:熟悉本行业的供应市场、供应商分布及特点,具备市场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实际采购技术能力和良好的谈判技巧、缔约与履约验收能力,能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各种采购方式进行成功采购,以及对采购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合理评估。

三、制造企业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

本文研究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调查的对象局限于重庆市范围的制造企业中的物流部门。虽然本次研究选择局限在重庆,但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代表了大部分内陆地区的制造业的物流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重庆市制造企业内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的现状分析

现代制造企业物流人才严重匮乏,许多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得不到满足。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人才仅占中国物资行业职工总数的7.5% ,该数据大大低于其他行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知识老化,已经不能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这一现状与制造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速度极不相称。

企业内的物流管理相对企业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才资源管理等,是一体化管理中较新的一个领域,活跃在这个领域中的从业人才包括:企业物流规划人才、订单管理人才、生产计划人才、采购人才、仓储管理人才、运输规划及客户服务人才。但是现阶段重庆市大中专院校中物流专业本科段专业尚未设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几乎是空白,适合制造企业的物流人才培养尚未开始。人才多是从其他专业及其他岗位转岗从业,对现代物流理论和物流知识相对缺乏,在物流管理中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导致企业必须花较大成本从其他企业中高薪引进人才,或花较大的培训成本进行新人新岗培训。

2.重庆市制造业物流人才的培养现状分析

与此同时,我国物流教育又非常落后,特别是物流专业设置滞后。由于我国高校设置物流专业分布大多在军事院校,企业物流人才只能靠相关专业来培养,因而缺乏规范的、科学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的物流专业课程大多只是物流基础知识概论,物流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之少与市场需要物流人才数量之多的矛盾相当尖锐。而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向中,大多是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培养重点是也是针对相关产业,对制造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上远远没有深入展开。

重庆市大多数制造企业重心工作尚处于大力开拓市场,本身也缺乏系统的物流专业知识,无力承担企业内部物流人员的继续教育。

四、对制造企业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

1.高校培养

在制造企业理论应用型物流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建议引入UES模式,将教育目标与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其中UES即University、Enterprise及Student的三要素相互紧密结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在职培训

大学生进入制造企业后,随着企业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倡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首先,对员工进行物流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其次,我国制造企业的员工也可以接收正规的更高层次的物流学历教育。最后,必须强化物流从业人员终身教育观念。

3.专家指导与人才引进

制造企业可以根据需求,适当借用外脑。可以聘用高校专家,物流咨询公司专家为本企业的资深物流顾问,有针对性对本企业物流发展提供方案,同时为这些专家提供灵活的工作机制。其次,聘请外资专家,定期召开物流交流大会。就本企业物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从而为制造企业物流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东红,刘庆菊.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05,4:75-77.

[2]吴宇蒙.浅谈我国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J].物流科技,2004,103: 68-70.

[3]王国华.我国制造业物流的现代化思考[J].物流时代,2004,18:12-16.

[4]严雪怡.技术分类、人才分类和教育分类[J].职教通讯,2005,6:4-6.

[5]王宣瑛.青年人才特点与成长途径[J].中国青年研究,2005,22:34-36.

[6]郑海浪.如何改善我国物流业人才匮乏的现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4,3:19-22.

作者:孙 平

上一篇:队文化抓管理分析论文下一篇:矿区创新社会管理论文